论李煜前期词

合集下载

[情随境迁笔随情变]--—李煜词创作的前后期变化微探

[情随境迁笔随情变]--—李煜词创作的前后期变化微探

[情随境迁,笔随情变]--—李煜词创作的前后期变化微探[情随境迁,笔随情变]--—李煜词创作的前后期变化微探笔者认为,在中国古文学词坛中,南唐后主李煜无可辩驳的占有他的一席之地。

他的词创作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具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亡国前后不同的生活经历,更使他词创作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真可谓是“情随境迁,笔随情变”。

南唐纯情词人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中帝李璟第六子,按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绝对没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无这份奢望,他的本志就是做一名风流倜傥的名人墨客,或做一名经纶满腹的高人隐士。

但命运却恰恰相反,大多事与愿违,历史对他耍了一个悲剧,反倒使他误为人主。

但作一名风流才子,他杜鹃啼血,缪缪三十几首绝唱,使他一举而跃上词坛之巅,赢得千百年来的传颂不歇。

诚然李煜作为南唐的一个小皇帝,他是一个不合格的亡国之君,他25岁变开始了政治生涯,可以说他是一个懦弱无能、平庸无奇的皇帝,对当时已经日薄西山的南唐政权,他这个文士,不能力挽狂澜于既倒。

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亡国局面,他更没有拯救的才能和魄力。

终于在既不求振作,又无力回天的国难当头之日,沦为了亡国之君。

不过作为一名才子,艺术家,词人,他知音律,善词章,工书画。

故此他的词作,都不乏长传不衰的艺术魅力。

正如周之琦的词评所说“后主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在今天仍深深的影响着人们。

何以使之然?除了其“以血书者”的纯情之外,还与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其艺术上的卓越才气有关。

下面就试着从他的生活的转变和词的前后艺术风格(构成特色和情感渲泄方式)转变来谈谈其词作艺术魅力所在。

(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入乎其外,故能观之”。

又曰“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日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乐!”。

试论李煜词的“境界”与“气象”

试论李煜词的“境界”与“气象”
说 , 的词 具有 永恒 的艺 术魅 力 , 他 文人 学 士 们 对李 煜
法 和境 界都 明显 不 同于花 间词 人 。在 后 期 经历 了 国 破 为虏 的重 大 变 故 后 , 的词 作 进 发 出 深 刻 的感 人 他 力量 , 出现 了如 《 虞美 人 ・ 花秋月 何 时 了》 问君 能 春 “ 有 几多 愁 , 似 一江 春水 向东 流 ” [I ” 破 阵子 ・ 恰 、 ( ¨《 P
窠, 夜长人奈何 ”2 _( , I 女主人公素淡天 然 的形象
与玲 珑 的风韵 结合 , 整 首 词具 有 一 种 委婉 而 深 沉 、 使
和谐 而 明朗 的美感 , 艺术 上达 到 了极致 。 李 煜的 宫廷 生活 影 响 他 早 期 的 创 作 内容 , 许 有 多都 是描 写宫 廷奢 华 生 活 。但这 并 不 意 味着 他 的词
1 李煜 早期 词作 的气 象。 .
滋味在心头。 情感沉郁 , ” 厚积薄发 , 国之恨 、 国 亡 故
之思 与景 物 融 合 , 只 以 “ 上 西 楼 , 如 钩 。寂 寞 而 独 月 梧桐 深 院锁 清秋 ” 出之 , 象 清 幽 、 凉 、 索 , 人 气 凄 萧 使 如感 其情 , 临其境 , 如 深切 感 受 到词 人 内心 的血 泪 苦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提到:词人者不失其赤 “
子 之心 者也 , 生 于 深 宫 之 中 , 于 妇 人 之 手 , 后 故 长 是 主为人 君所 短 处 , 即为词 人 所 长 处 。 [ 亦 ”1 ] 这段
话 解释 了为何 做 词 人 和 帝 王 有 那 么 大 的 差 别 , 解 也
李煜 后期 词作 成 就最 高 、 情 最深 挚 , 最 能 代 感 也 表其 艺术 成 就 , 同时 也 是 最 有 气 象 的。 李 煜 后 期 的

李煜前期代表作品

李煜前期代表作品

李煜前期代表作品
李煜,一代词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轻抚笔端,金碧辉煌的文字洋溢着激情、悲壮与深情。

李煜是唐朝末期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也是宋朝的出色代表作家。

他的许多作品也被作为唐朝末期的重要代表作被后人铭记。

下面我们
来介绍一下李煜前期代表作之一:
一、《兰亭序》
《兰亭序》是李煜的最膾炙人口的名作,是一首描写兰亭的行政和赞
颂的诗句。

这首诗特殊的篇幅精巧,动情抒情,工整而圆满,句句嫣然,情调清新,堪称诗经朝唐范儿之作。

二、《陶虎离胡诗》
“陶虎离胡诗”是李煜著名的散文长诗,描写了作者回忆自己孩童时期,陶虎离胡诗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思念,又哀叹秦中景象的变迁和
边塞民族流亡的悲情。

三、《江城子》
“江城子”是李煜的另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歌,全篇描绘的是一湖边的一
个空荡的小村庄,充满欢乐的小孩儿正在玩耍,不知此湖即是亡魂汶河。

这篇诗歌把悲苦的哀叹与乐观的和煦结合在一起,充满忧愁,又
能勉励人们惊奇地生活。

四、《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是李煜著名的爱情诗。

这首诗非常浓郁深情,描写了
作者失恋后对未来展望不再乐观,走在河边迸发着无尽抒情的思念。

这首诗跨越了时间,也跨越了思想,令人动容也令人深思。

总的来说,这些都是李煜前期的代表作,在古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他们把朝唐文化,以及宋朝抒情叙述的艺术思想融会贯通,为后人继
承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李煜前期作品内容

李煜前期作品内容

李煜前期作品内容有哪些1、《一斛珠·晓妆初过》五代:李煜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释义:晓妆只粗粗理过,唇边可还得点一抹沉檀色的红膏。

含笑未唱,先露一尖花蕾船的舌尖,于是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

到了场下的酒会,就又娇爽多了。

小盅微啜似乎还不够过瘾,换过深口大杯拚醉,哪在意污湿罗衣?最传神的是,笑嚼着红嫩的草花,向心上人唾个不停。

2、《长相思·云一涡》五代:李煜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释义:一束盘起的发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颜色的上衣配上轻盈的罗裙,不知为何轻轻皱起眉头。

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3、《蝶恋花·春暮》五代: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释义: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

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4、《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五代:李煜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释义: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

我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

在画堂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怀里,我内心仍不停的发颤。

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地把我爱怜。

论李煜词风的变化

论李煜词风的变化

论李煜词风的变化摘要:李煜对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从描写宫廷生活的富丽堂皇到描写国仇家恨的无力抗争,词的内容不再是普遍的娱乐生活或爱情,而是对自身悲惨境遇的慨叹。

他的词风随着他的经历而改变,为后来苏轼、辛弃疾等的“豪放派”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词风宫廷生活怀念故国李煜在词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特殊的经历,使他的词前后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将李煜的词分为亡国前和亡国后两个阶段,并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其词风的变化。

一、李煜生平及时代背景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改名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的第六子。

公元959年,李弘冀暴卒。

李�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公元961年,李�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

六月李�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公元973年,宋太祖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975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公元976年,后主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

据宋代王�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二、李煜词的分期及其特点根据李煜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特殊经历,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亡国前后两个阶段。

(一)前期1.帝王奢华生活。

李煜因为生在帝王之家,从小衣食无忧,养于深宫,所以诗词多局限在奢华的生活上。

并且,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一片萧条,人们多沉浸在女乐声伎之词中,逃避现实,而李煜也不例外。

2.离别相思之作。

李煜的这一类词并不是很多,但也明显有自己的特色。

这类词的创作标志着李煜摆脱了花间词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这一时期由于李煜特殊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形成了他以豪奢香艳为美的审美情趣,使得他这时的词作还呈现出一种富贵之态,华丽之彩。

尽管李煜这一时期的词作具有不少特色,但总体上还没跳出“花间”樊篱,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情调都与当时香艳而柔软的词坛世风是一脉承的。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

他著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遗诗18首,词30余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李煜的词同他的人生道路、政治命运一样,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以王子和国主的身份、地位进行创作的时期。

他前期词的创作,内容题材上也主要是描写和表现他在宫中的富贵享乐,宫廷爱情生活。

如《玉楼春》“晚妆处了明肌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

后期则是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由座上皇沦为阶下囚的创作时期。

这个时期尽管只有短暂的两三年时间,然而李煜却经历了巨大的生活变难,饱尝了丧家丧国,被俘囚的奇耻大辱和深切悲痛,对社会、人生和情感的体验和认识也得到了巨大扩展和丰富。

因此李煜这个时期词的创作在内容题材上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由前期的表现宫廷享乐生活转向抒写王国的哀思惨痛。

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乌夜啼》“无颜独上西楼”,《望江南》“多少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都是他后期用血泪凝成的佳作绝唱。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煜在后期词的创作中,还能在咀嚼和书写个人不幸痛苦的基础上升华到对宇宙人生的哲理体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至深,遂变伶公之词为七大夫之词”,“后主之词,正所谓以血书者也”。

当然,这里的感慨至深,“血书”是指李煜词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但是,大凡杰出的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特别是象诗词这样的文学体裁。

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单就思想内容而言是不会产生如此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和魅力的。

可以这样说,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成就,更多地决定于他的艺术成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特色进行探讨。

大致来说,李煜的词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李煜词的突出特点是情真,其词都是由自己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无拘无束。

浅析李煜词前后期特点及情感分析

浅析李煜词前后期特点及情感分析

浅析李煜词前后期特点及情感分析摘要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段意外的邂逅,误结识敌友,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独树一帜,堪为后人称道。

李煜前后期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歌咏了他的富贵繁华,歌咏了真诚的亲情、友情、爱情;而后期的词,则表现了人生的巨大失落与缺憾带来的内心深重的创伤。

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前期的沉醉,还是后期的追寻,都贯彻着一种对精神乐土执着追求的主体意识。

本文重点介绍前后期词的风格并品味其中的情感。

关键词:李煜、情感、词AbstractTease a fate, wrong raw imperial family, some unexpected encounter, misuse acquainted friend and foe, a palace revolution, no return ...... you embark talented, book good painting, poetry can be good at words, but also through temperament, a person pronouns was later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ages; helpless fate would have it, you Wanwusangzhi, extravagant life, advocating deities, also engraved on Jun dossier on the history of subjugation. - He is the Southern Tang emperor Li Yu, his word is unique, worthy of praise for posterity. Li Yu before the latter word in subjugation for the sector, after two periods of pre-term points, singing his wealth and prosperity, singing a sincere affection, friendship, love; while the latter wor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emendous loss of life and shortcomings with deep wounds to the heart. In fact, on the whole, whether it is pre-intoxicated, or post-quest, are carrying out a kind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paradis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re-and post style and taste which the word emotion.Keywords:Li Yu, emotions, word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浮沉的李后主 (1)2.柔靡的前期词 (2)2.1历史背景 (2)2.2前期词赏析 (2)2.3情感分析 (4)3.沉郁的后期词 (5)3.1历史背景 (5)3.3情感分析 (6)参考文献 (8)1.浮沉的李后主李煜(937-978)字重光,李璟之子,南唐后主,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李煜前期词中的愁毕业论文

李煜前期词中的愁毕业论文

李煜前期词中的愁毕业论文《愁毕业论文》是宋代文人李煜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毕业论文所带来的压力和忧愁,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下面,我将为您撰写一篇大约1200字的文章,来展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解析。

《愁毕业论文》这首词以描绘李煜面对即将毕业的压力与思虑为主题,抒发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之情。

在这首词中,李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婉的意境,将内心的焦虑与烦恼表达得淋漓尽致。

词的开篇便是“愁也悄然作秋雨”,用“愁”来形容论文时的心情,让人感受到一种郁积之情。

李煜进一步以“愁雨连绵,落叶冷冷,独坐寒窗”的形象,将忧愁的氛围勾勒出来。

雨水下个不停,仿佛在表达作者思绪的纷乱、心境的凄凉。

此时,在冷冷的寒窗前,孤独的李煜身临其境,思虑纷繁,心情愁苦。

接着,词中写道:“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这里,李煜用“谁”引出了他孤独的意境。

他觉得自己的苦闷只有自己能够理解,也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他意犹未尽地回顾往事,回忆着过去的岁月。

而后一句“被酒莫惊春睡重”,表明作者想要用酒来麻醉自己,摆脱现实的束缚。

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带有更深的忧愁:“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里,李煜用“赌书”一词来比喻自己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读和写作论文,但却不知道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此处的“赌书”隐含了一种迷茫和无奈,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然而,在当时,李煜却认为这些只是寻常的事情。

最后一段描述了作者在夜晚独坐窗前焚香、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次自我解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这里,李煜希望通过传统的艺术瑶琴,将自己的忧愁敷衍于琴弦上,寄托于音乐的抚慰。

然而,词中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又给人以一种无望的感觉,虽然想寻找解脱,但却没有找到知音。

最后,通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煜前期词
摘要:抛开学界对李煜前期词”内容狭窄” 、”格调不高”之类的成见,从词发展的客观实际历史地看待李煜的前期词,可以发现,李煜前期的一些词作在情感的表现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已经相当成熟,为其后期词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做好了铺垫,并为词在有宋一代的蓬勃发展导夫先路。

关键词:李煜前期词情感内容艺术风格
词学研究者多以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为分界将李词分为前后两期:南唐时期(937-975)和南唐灭亡后的北宋时期(976-978)。

其前期作品18首,后期作品14首,后期作品少于前期。

而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重要地位的,主要是其后期的14首作品,后世研究者也在李煜后期词上用力甚深,着墨更多。

相较而言,李词研究者对其前期18首作品的研究却不够深入,且大多评价不高,尤其是早期研究者,如游国恩说,“他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庭生活的迷恋……是十足的亡国之音”,或概而言之一句话“内容狭窄”、“格调不高”,少有能给予客观评价者。

本文拟对李后主前期的18首词进行细致研究,以期其前期词有一个更为客观和公允的评价。

一、李煜前期词的情感内容及表现
李煜的前期词,是指其在南唐灭亡被俘入宋之前的39年(937-975)里所创作的18首词。

南唐时期,李煜从小受父亲李璟的华彩文章和风流倜傥的诗人气质的影响,过着豪门贵族子弟那种声色犬马、风情旖旎的豪奢生活,爱和美支配着他整个的人生观,因此,李煜前期词的情感内容大都表现豪华与艳情的生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李煜前期作品以“怀人”为内容的作品从眷恋所爱之人出发,描写主人公离开爱人之后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描绘周围景物。

例如《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这是抒写一个欢爱的女子的小词”(詹安泰语),一个女子怀人的无限深情,被作者描绘得十分细腻感人。

作品中描写的月、云、雁、莺、花等景物和无心睡眠、辗转反侧的思妇形象,都是为了表达主人公苦苦追忆离人及盼其归来的急切心情服务的。

2、以“宫女”为内容的作品集中表达了女主人公(宫女)的“愁”、“恨”和“思”的情绪,借助景物环境气氛,突出了女主人公心绪情态的描写。

例如《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
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这是思念一个女人的小词”。

上片传达词人“不见吹箫女”后的苦恼,采用借典喻事、即景抒情的手法表达思念之情,手法委婉,情绪强烈。

下片表达词人梦忆往事引起的怅恨,借虚言实,以梦写情,情景映衬,表达词人今昔缠绵不绝的深情。

3、以“宫廷生活”为内容的作品着重生活现象的细致刻划,在活跃、动态的形象中蕴含着妩媚的情态,弥漫着一股芳香的气味,向读者展现了多姿多彩、鲜明突出的美丽画卷。

例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峨鱼贯列。

笙萧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该词描写了词人春夜游宴享乐的情形,是李煜前期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

上片集中描绘春夜宴乐的情景,从嫔娥晚妆准备演奏开始,中间展示了歌舞宴饮的场面,以词人的月夜醉归作结。

4、以“伤感”为内容的主要抒发悲愁情绪,充满萧飒之音。

如《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是李煜怀念弟弟从善入宋不归的作品”。

上阙从春天忆别,触景伤情说起。

“砌下”两句极力写出撩乱情怀的景物,景物写得越突出,情绪体现得越饱满。

下阙“雁来”句从这里没有音信说,“路遥”句从对方难成归梦说,结尾总说此恨绵绵无绝期。

5、以恋情及幽会为内容的作品具有感染人的力量,其特点是作者在作品中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的同时也凸显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情态。

例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该词写后主与小周后幽会之事,通过对女主人公的提着鞋光脚步行去赴约和主动求欢的动作及情态描写,塑造了一个“大胆、率真”的恋爱中的女子形象。

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不多见的。

二、李煜前期词的艺术风格
在李煜的18首前期词中,主要运用了白描、抒情、含蓄、比喻等艺术手法,其各种艺术手法运用的娴熟程度,在其前期词中已经可见一斑。

以下分述之:
1、白描手法
其中“白描”是李煜最擅长的表现手法,也是李煜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最大亮点。

李煜不论是写艳情还是抒哀怨,都是用白描手法直接抒发其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捕捉人物具有特征的活动和心理,摄取最能激发人物某种情感的景物。

例如以“白描”手法创作的《长相思》: 云一涡,玉一梭。

淡淡衫儿薄薄罗。

轻擎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全词从审美对象写起,逐步渲染审美氛围,最后托出审美主体的心情。

层次分明,转接自然,如圆盘滚珠,了无痕迹。

这是李煜纯用白描手法以表达缠绵绯恻情思的艺术风格。

2、抒情手法
李煜的这一类作品,通过抒情的手法,把写景与写人结合起来,环境氛围的描写配合自然,情与景相交融,抒发别离伤感情调。

例如《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词人通过抒情手法与写景结合,借助伤春传达出深沉的人生感触。

写景抒情能前后照应,又以环境氛围烘托词人垂暮之形容,以比喻反映词人因世事沧桑而发生的变化,手法纯熟,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是艺术上非常成熟的作品。

3、含蓄手法
词人通过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怅恨思念、凄婉哀怨而又情真意挚的情调。

例如《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全词词意含蓄,情意绯恻,把女主人公伤春自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词人运用正侧相同、明暗互补的含蓄手法,描绘出女主人公的情态,也刻画出她的心理。

4、“比喻”手法
例如《清平乐》一词中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词人以自然的比喻把主人公的离愁别恨集中表现出来。

以“春草”喻“离恨”,是以具体形象之物喻抽象难言之情,是近取远比,是由此而及彼,不仅突出了“春草”的特性而强调了“离恨”,而且紧扣季节氛围,使比喻成为全词意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堪称入化。

参考文献:
[1]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詹安泰.李璟李煜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