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煜词的主题分类及其词史地位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

关于李煜词的综述[摘要] 南唐末代帝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他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
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
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一、后唐词人对李煜词的评价刘锋焘在《从李煜到苏轼—“士大夫词”的承继与自觉》(《文史哲》2006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
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觉,‘士大夫之词’在各种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完成了它演进确立的过程。
而李煜和苏轼,则是千年词史上两个重要的关节点。
”而苏轼之所以能承续李煜开创的新境界,作者认为是“人生遭际的变化为苏轼对词体的改革提供了最佳的契入点,最终使他的创作‘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从而把李煜晚年开创的‘感慨遂深’的‘士大夫词’在间隔几代词人后终于明确而自觉地继承了下来。
”词研究上,李煜一直是个亮点,本年度对李煜的研究还有:章莉《李煜写梦词浅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就李煜记梦词作出分析。
徐伯鸿《略谈李煜词的叙事性特征》(《社科纵横》2006年第9期)说“学术界一般说:强烈的抒情性是南唐后主李煜词最为显著的艺术特征。
”但“李煜的词作中叙事完整,叙述场景的空间有限,叙述话语独特。
词人以内焦点叙述方式将叙事性和抒情性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特定的场景和简单的因果情节,成功地塑造了自我形象,重构了感人至深的话语世界。
”熊开发的《“十字架”上的李煜—关于李后主悲剧宗教意义的比较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3期)则从独特宗教视野对李煜悲剧进行了比较研究:“李煜的‘罪’是全人类错误的象征,他的痛苦则是担荷这种错误的独特方式。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一李煜(937一978),字重光,南唐后主,在位仅十五年,史称“李后主”。
唐末纷乱,地方割据势力纷纷称帝,南方诸国并立,在江淮地区前后有吴和南唐。
吴臣徐知浩废吴主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徐自称唐朝后裔,遂改李姓,建都金陵(南京)。
南唐在975年被北宋灭亡,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至东京,封“违命侯”,过着名为王侯,实则囚徒的生活。
978年的七夕,据说因后主在囚禁之所命歌妓作乐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抒亡国之痛,寄故国之思,而被宋太宗毒死,死时年仅42岁。
“薄命君王”为才名,为才死。
前期贵为帝王,后期沦为阶下之囚,反差极大的生活经历,使李煜对生活的感触较之一般人更为深刻,这就使他在词创作方面眼界更大,感慨更深。
加之,他在即位之前,由于生得阔额丰颊骄齿,一目重瞳子,所以在宫廷争斗中,遭到太子弘冀的猜忌。
为避祸曾隐于山林,不参与政事,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书、研读诗词、书画音乐上。
据资料记载:“后主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其所画林木飞鸟,远出常流,高出意外。
”可见李后主天赋卓越。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李后主才高识博,雅尚图书,蓄聚尤丰,尤精鉴赏。
”李煜凭着高度的鉴赏力,破除浮靡的词风,使词精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一种清丽的风格,有矫枉过正之功。
再者,南唐统治地区金陵、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市,南唐君臣皆雅好文学,因此南唐作词之风炽烈。
陈世修的《阳春集序》说:“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云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遗兴也。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加之政治方面的原因和大、小周后的影响(据说大周后曾得到《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她用琵琶来弹,竟然补足全谱),再加本人的秉赋使李煜的词创作在南唐词人中卓然独树一帜。
二李煜的词早期不过是帝王奢侈淫乐生活的写照。
但是和《花间集》中的词作相比,艺术却已见不凡。
内容上虽然和陈后主的宫体诗《玉树后庭花》如出一辙,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异样,语言自然明快,流丽如珠;词中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感情真率甚至有点放纵的倾向。
论李后主词在词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论李后主词在词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孙克强;张鹏【摘要】李后主是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其词对后世影响极大,千年词学史对李煜词的认识有一个起伏而又深化的过程.宋人从社会政治角度批评李煜词为亡国之音,但又对其词的艺术成就极为倾心.明代及清初则奉李煜词为本色正宗,给予很高的评价.常州词派虽然否定李煜词的正宗地位,却也能从多方面阐发其艺术价值.清末民初李煜词受到新旧词学家的一致推崇,新派词学家对其评价尤高.在词学史上,词学思潮的变化不断影响对李煜词的认识和评价.【期刊名称】《中州学刊》【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8页(P144-151)【关键词】李煜;亡国之音;正变;本色当行【作者】孙克强;张鹏【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李煜以帝王之身从事词的创作,于五代词坛独擅风华,“以国君而擅词手,秀压江东”①。
李后主的词既不同于先前花间词派的温庭筠、韦庄,又异于当时的李璟、冯延巳,可谓词苑之异卉奇葩。
词体于枝叶未备的勾萌期便早熟于后主之手,跳脱出一味倚红偎翠、遣兴娱宾、流连风月的狭窄词境,而抒发深沉的人生感慨。
李后主词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巨大,“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②。
后世甚至推李后主词为“宋人一代开山祖”③、“词中之帝”④。
在千年词学史上,各种词学思潮潮起潮落,李煜词一直是后世词学关注、评议的热点。
对李煜词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折射出词学自身不断体认、完善的过程。
一、宋代评价李后主词政治批判和词艺审美并行宋代对李煜及其词的评价呈现社会政治批判和词艺审美并行的矛盾状态。
李煜的一生跨越五代北宋之际,南唐亡国之后他被囚禁于北宋都城开封。
在此时期,词体被视为艳科,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末技,其用途不外乎“助妖娆之态”“资羽盖之欢”。
李煜精于词艺,其艳词盛传于国之内外。
以国君之尊耽溺此道,国亡被俘,其词很容易被贴上“亡国之音”的标签。
李煜诗词研究报告

李煜诗词研究报告李煜是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词以抒发宫廷生活的悲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政治混乱和自身命运的痛苦和无奈。
下面是对李煜诗词的研究报告。
一、李煜的生平和背景李煜,字重昌,建炎四年(1120年)出生于金陵(今南京),是南宋末年的一个皇子。
李煜在宫廷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文学和音乐,被誉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男子。
然而,由于北方的金朝入侵,南宋政权乱局不断,李煜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囚禁和流亡。
他先后被幽禁在建康(今南京)和潮州,最终被金朝俘虏并流亡至辽东。
在流亡期间,李煜落魄悲凉,诗词中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抱怨。
二、李煜的诗词风格和主题1. 宫廷生活的悲苦由于李煜本身是一个皇子,他在宫廷中经历了丰富而繁琐的生活。
他的诗词经常表达对宫廷生活中权力斗争和敌对势力的痛苦和无奈。
例如,在《秋日登吴公台歌》中,他写道:"万古长如夜,无处觅飞鸿。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零落成泥碾作尘。
"这些诗句展示了他对战乱时期的宫廷生活的绝望和悲伤。
2. 对政治混乱的抱怨李煜所处的时代是南宋政权衰败的时期,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不断。
他的诗词中经常表达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乱象的抱怨和不满。
例如,在《忆江南三首·其一》中,他写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混乱和囚禁生活的不满和思乡之情。
3. 对命运的无奈和抱怨李煜一生中经历了多次囚禁和流亡,他的诗词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抱怨。
在《虞美人·听雨》中,他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流亡生活的孤独和对前途的迷茫。
三、李煜诗词的意义和影响李煜的诗词以其深刻的感情和优美的语言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词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清照是南宋时期另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受到了李煜诗词的启发和影响,她的词作风格和李煜相似,同样表达了对命运和生活的苦闷和无奈。
论李煜词风的变化

论李煜词风的变化摘要:李煜对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从描写宫廷生活的富丽堂皇到描写国仇家恨的无力抗争,词的内容不再是普遍的娱乐生活或爱情,而是对自身悲惨境遇的慨叹。
他的词风随着他的经历而改变,为后来苏轼、辛弃疾等的“豪放派”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词风宫廷生活怀念故国李煜在词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特殊的经历,使他的词前后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将李煜的词分为亡国前和亡国后两个阶段,并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其词风的变化。
一、李煜生平及时代背景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改名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的第六子。
公元959年,李弘冀暴卒。
李�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公元961年,李�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
六月李�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公元973年,宋太祖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975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公元976年,后主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
据宋代王�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二、李煜词的分期及其特点根据李煜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特殊经历,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亡国前后两个阶段。
(一)前期1.帝王奢华生活。
李煜因为生在帝王之家,从小衣食无忧,养于深宫,所以诗词多局限在奢华的生活上。
并且,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一片萧条,人们多沉浸在女乐声伎之词中,逃避现实,而李煜也不例外。
2.离别相思之作。
李煜的这一类词并不是很多,但也明显有自己的特色。
这类词的创作标志着李煜摆脱了花间词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这一时期由于李煜特殊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形成了他以豪奢香艳为美的审美情趣,使得他这时的词作还呈现出一种富贵之态,华丽之彩。
尽管李煜这一时期的词作具有不少特色,但总体上还没跳出“花间”樊篱,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情调都与当时香艳而柔软的词坛世风是一脉承的。
李煜的全部诗词

李煜的全部诗词摘要:一、李煜的简介二、李煜的诗词创作特点三、李煜的诗词主题分类1.爱情主题2.自然主题3.抒怀主题4.历史主题四、李煜诗词的艺术价值与影响正文: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
他在位期间,南唐国家已经衰弱,面临着各种政治和经济问题。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李煜却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
李煜的诗词创作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其优美的词句、独特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脍炙人口。
其次,李煜的诗词主题丰富多样,涵盖了爱情、自然、抒怀和历史等多个方面。
在李煜的诗词中,爱情主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他的爱情诗词既有对宫闱生活的描绘,也有对平民生活的感慨。
其中,《长恨歌》和《相见欢》等作品,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痛苦,表达了李煜对爱情的无尽感慨。
自然主题是李煜诗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的自然诗词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通过对山水、花草、日月等自然景物的赞美,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如《浪淘沙·北戴河》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抒怀主题是李煜诗词的灵魂所在。
他在作品中抒发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忧虑和悲愤,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
如《虞美人·听雨》中“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名句,表达了李煜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历史主题是李煜诗词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他在作品中对南唐的兴衰、历史的沧桑进行了深入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如《乌夜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名句,表达了李煜对南唐命运的无奈。
总之,李煜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
他著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遗诗18首,词30余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李煜的词同他的人生道路、政治命运一样,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以王子和国主的身份、地位进行创作的时期。
他前期词的创作,内容题材上也主要是描写和表现他在宫中的富贵享乐,宫廷爱情生活。
如《玉楼春》“晚妆处了明肌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
后期则是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由座上皇沦为阶下囚的创作时期。
这个时期尽管只有短暂的两三年时间,然而李煜却经历了巨大的生活变难,饱尝了丧家丧国,被俘囚的奇耻大辱和深切悲痛,对社会、人生和情感的体验和认识也得到了巨大扩展和丰富。
因此李煜这个时期词的创作在内容题材上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由前期的表现宫廷享乐生活转向抒写王国的哀思惨痛。
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乌夜啼》“无颜独上西楼”,《望江南》“多少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都是他后期用血泪凝成的佳作绝唱。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煜在后期词的创作中,还能在咀嚼和书写个人不幸痛苦的基础上升华到对宇宙人生的哲理体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至深,遂变伶公之词为七大夫之词”,“后主之词,正所谓以血书者也”。
当然,这里的感慨至深,“血书”是指李煜词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但是,大凡杰出的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特别是象诗词这样的文学体裁。
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单就思想内容而言是不会产生如此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和魅力的。
可以这样说,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成就,更多地决定于他的艺术成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特色进行探讨。
大致来说,李煜的词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李煜词的突出特点是情真,其词都是由自己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无拘无束。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李煜,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南唐国君李煜人物生平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词。
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
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璟未遂后不久也死了。
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
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李煜词的主题分类及其词史地位
作者:宋俞明
来源:《祖国》2018年第22期
摘要:李煜在中国词作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词影响甚广。
本文拟从李煜词入手研究李煜词的主题分类和词史地位。
李煜词的主题各异,从主题与风格上可大致分描写宫廷宴饮、奢华生活的;描写国破后对故国之思故土难离的愁思悲痛与抒发对人、物的离愁别绪等几种主题。
总体来说,李煜词作突破了花间词的窠臼,承上启下,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李煜词主题词史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
李煜于公元961年继位后尊宋为正统,以年年纳贡保平安,直至975年金陵城被宋军攻破被俘至开封、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于汴京。
李煜虽处于五代乱世之时,但身为帝王,不免生于深宫中,长于妇人手。
所以身上并无乱世帝王的粗犷豪放之情,反而多是文人的多情浪荡与满腹才华。
也正因为如此,李煜的词才会拥有与乱世格格不入的诗意芬芳。
李煜词作从主题与风格上可大致分描写宫廷宴饮、奢华生活的;描写国破后对故国之思故土难离的愁思悲痛与抒发对人、物的离愁别绪等几种主题。
也正是因为李煜词丰富的主题与李煜个人人生中的巨大变故使李煜词比一般的花间词更具深度,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也更加具有感染力,词风也更别具一格,从而奠定李煜词开宋词之端的词史地位。
关于李煜的研究,词自然是核心内容,但是关于李煜词的版本、具体词作及其数量问题在学术界仍有争论,专家学者对于哪些属于李煜词尚有争论。
为了研究之便,本文拟以不同学者辑录的李煜词之交集作为研究对象,共38首。
一、李煜词的主题分类
李煜词的主题各异,从主题与风格上可大致分为描写宫廷宴饮、奢华生活的;描写国破后对故国之思故土难离的愁思悲痛;抒发对人、物的离愁别绪等几种主题。
具体阐释如下:
(一)描写宫廷宴饮、奢华生活类
李煜在中国文坛很特殊,虽生活于帝王家庭,却成了亡国奴;本应关心黎民百姓,心系江山社稷,却把雍容华贵、安逸柔靡的宫廷生活晕染成为华丽的词作篇章,创作了很多描写宫廷宴饮、奢华生活的词作。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该词描写了诗人在月朗星稀的夜晚,繁花盛开,月光朦胧,小周后如约来刘小亭幽会,金缕鞋叩响步阶发出清脆响声,把自己吓了一跳,赶紧脱下鞋子,提在手中,只穿着袜子蹑手嗫脚地行走,终于到了小亭,见了诗人又感娇羞,诗人温存体贴的话语,打消了周后的顾虑,任
由词人爱抚温存,把一幅皓月风清、良辰美景的画卷描绘得跃然纸上,同时,又把自己和小周氏酣然偷情,尽情愉欢,宫廷靡醉,风花雪月的帝王生活反映地入木三分。
(二)描写故国愁思类
此类词篇多是蕴含对故国的怀恋,对故乡故土故人的追忆。
情感多以悲怆、悔恨为主。
代表作主要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浪淘沙》等。
此类主题的词多是李煜词中造谐颇高,情感与描写均达到巅峰的佳作。
《虞美人》这首流传颇广的后主绝命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在春花盛开的季节,岁月更替不断,人生美妙。
“故国不堪回首”表明了词人亡国之后的囚徒身份,回忆起当年的往事而伤怀,从国君沦为阶下囚,词人内心充满痛苦与悲怆、无奈与悔恨。
下阙中词人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人物与景物融为一体,把胸中悔恨与悲恨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来,凝成最后的经典。
全词明净、凝练的笔触和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诗人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今昔两相对比,使词的感染力大大增强,意境也更加深远。
(三)描写离愁别绪类
描写离愁别绪的词主要蕴含的感情是思念、追忆友人或爱人。
典型的作品包括《更漏子(柳丝长)》、《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春风吹过小院,院子里的草绿意盎然,柳树又发了嫩芽,春天又来了。
词人独自倚着栏杆,半晌没有说话,风吹过竹子的声音和天上的新月好似当年。
刚刚结束的宴饮歌唱仿佛还在眼前,水面的冰刚刚开始融化。
蜡烛和熏香忽明忽灭,华丽的房间幽深,满头青丝已成白发,这样的思念让人难以承受。
本词开头描写了小院再次春意盎然,又一年春天来了,景色依旧,而词人却在一个新月之夜登高望远,忧思重重,没有言语。
词作开头即渲染了一种充满对比和矛盾的情景,将春色、新月、小院等充满生命力的意象和词人的忧思同时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不禁想要去探究因何导致作者忽视眼前的大好景色而忧思重重。
下阙开始,作者给出了答案。
虽然作者在小院中笙歌宴饮,丝竹之声不绝于耳,但仍然无法排解内心的思念与忧愁。
二、李煜詞的词史地位
李煜词上承晚唐,下开两宋,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长波的《失败的皇帝,成功的词人——谈李煜词的美学价值》认为,李煜词被古今誉为“离奇无匹”,就在于它创造出的恬谈哀怨、细腻凄婉的境界之前,字字珠玑,舒放自如,字词凝练,令人回味无穷,荡气回肠。
杨海明的《人生长恨:李煜的悲剧性生命体验》等文认为李煜词已超出花间词的浮华、奢靡风格,词不经过雕饰,语言也变得轻快简洁,形象生动,情感
真挚,亡国之后的词作较之前意境更加深远,题材更广泛,成就也远超前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同时也起到了连接五代与宋初婉约词派的作用。
故李煜虽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却是一个令人敬仰的文学家。
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词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
三、结语
目前李煜的存世词作主要风格可概括为奢华浮靡和痛苦绝望两类。
而李煜的生活又因国破被俘被分为两个时间段。
所以学术界便普遍使用李煜亡国这一界线划分李煜词作,划分出前期帝王生活词和后期亡国抒情词两类。
对此叶嘉莹先生和于德馨均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叶嘉莹在她的《灵奚词说》中便已经谈到如按词作分格直接将李煜词划分为前后两期,不仅会妨碍后人从宏观角度整体、系统地理解李煜词的抒情特色,也忽视了李煜作为词人其与生俱来的个性、思想对其词作整体的影响。
于德馨也曾在他的《李煜词的分期问题及其抒情特色》中谈到了按亡国前后划分李煜词作是缺乏可靠依据的。
其前期词不一定只是所谓靡靡之音,即使身在帝王之家,也有可能会写一些感时伤物的内容,所以单纯依靠词作的风格不一定可以从时间上强行定其归属。
本文认为用学界贯用的“亡国”为界划分李煜前后期作品无疑是不妥的,首先史料上很少有李煜每首词作完成时间的具体记载,所以说如果将描写宫廷豪宴、男情女爱之类划分前期词,将感伤时物、心境绝望划分为亡国的后期词便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而忽视了词人在同一时期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多变的词风的个性特色。
正因如此,若将李煜词看为整体,通过不同主题分类分别进行研究无疑是一个较为稳妥的做法,不仅可以避免上述先入为主的错误,又可以充分考虑到李煜整体的个性特征对其词作的统一贯穿作用,对研究李煜词从整体看是有一定帮助的。
另外将前后期合并也否定了所谓后期词地位高于前期词的观点,从而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李煜词的非凡造诣及其对日后宋词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璟,李煜.李璟李煜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李璟,李煜.南唐二主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张超.李煜词百年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4]李长波.失败的皇帝成功的词人——谈李煜词的美学价值[J].社会科学,1984,(05):77-80.
[5]杨海明.人生长恨:李煜的悲剧性生命体验[J].文史知识,1999,(03):56-64.
[6]于德馨.李煜词的分期问题及其抒情特色[J].文史哲,1984,(06):64-68.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