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煜词之“境界”
浅析李煜后期词作的内容和风格

浅析李煜后期词作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云师大12级汉本函授班张同磊 201202164[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其艺术才华与他的诗人气质相结合,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在李煜的艺术生涯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便是他的词,尤以后期为最。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
作品一洗过去香艳妩媚气氛,变得悲婉哀切。
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李煜;后期词作;内容;艺术风格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他虽然不是一位称职的君主,但是他在我国晚唐时代的词人之中,是当之无愧的词圣。
在词的领域里创造了非凡的成绩。
他那如同一江春水的忧伤和哀愁依旧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他对苦痛生活的深刻感受,也创造出了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语言而同时又是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
他后期的词一洗前期的绮丽柔靡,香艳妩媚,亦不同于温庭筠等人的雕章琢句,堆砌词藻,而有如出水芙蓉,使人格外感到清新明净。
而哀婉凄凉的笔调和缠绵悱恻的词风更是如杜鹃啼血,让人不忍卒读。
一、词作内容:字字句句皆血泪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主要是写他国破家亡之痛,伤今忆往之情,这些词作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凝练,意境深邃凄婉,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这个时期的词,内容多为追怀故国往事,沦为阶下囚的悲痛,以及那挥之不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忧伤和哀愁不幸的遭遇和屈辱的现状,即使是雪月风花,也只能让他平添一丝忧伤。
独自凭栏,泪眼南望,难忘旧时伊人旧时光;梦回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试说心愁,讲不尽道不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论李煜词的“境界”与“气象”

法 和境 界都 明显 不 同于花 间词 人 。在 后 期 经历 了 国 破 为虏 的重 大 变 故 后 , 的词 作 进 发 出 深 刻 的感 人 他 力量 , 出现 了如 《 虞美 人 ・ 花秋月 何 时 了》 问君 能 春 “ 有 几多 愁 , 似 一江 春水 向东 流 ” [I ” 破 阵子 ・ 恰 、 ( ¨《 P
窠, 夜长人奈何 ”2 _( , I 女主人公素淡天 然 的形象
与玲 珑 的风韵 结合 , 整 首 词具 有 一 种 委婉 而 深 沉 、 使
和谐 而 明朗 的美感 , 艺术 上达 到 了极致 。 李 煜的 宫廷 生活 影 响 他 早 期 的 创 作 内容 , 许 有 多都 是描 写宫 廷奢 华 生 活 。但这 并 不 意 味着 他 的词
1 李煜 早期 词作 的气 象。 .
滋味在心头。 情感沉郁 , ” 厚积薄发 , 国之恨 、 国 亡 故
之思 与景 物 融 合 , 只 以 “ 上 西 楼 , 如 钩 。寂 寞 而 独 月 梧桐 深 院锁 清秋 ” 出之 , 象 清 幽 、 凉 、 索 , 人 气 凄 萧 使 如感 其情 , 临其境 , 如 深切 感 受 到词 人 内心 的血 泪 苦
一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提到:词人者不失其赤 “
子 之心 者也 , 生 于 深 宫 之 中 , 于 妇 人 之 手 , 后 故 长 是 主为人 君所 短 处 , 即为词 人 所 长 处 。 [ 亦 ”1 ] 这段
话 解释 了为何 做 词 人 和 帝 王 有 那 么 大 的 差 别 , 解 也
李煜 后期 词作 成 就最 高 、 情 最深 挚 , 最 能 代 感 也 表其 艺术 成 就 , 同时 也 是 最 有 气 象 的。 李 煜 后 期 的
李煜词的“水-意象情感境界的深化

李煜词的“水”意象情感境界的深化摘要李煜在政治史上是亡国之君,但在文学史上他却被称作“词中之帝”。
对于李煜词作的风格与情感境界,历来的评论者多认为其前期偏于享乐淫靡,而后期的作品則境界甚高。
在本文中,以李煜入宋以来词作中的“水”意象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他在生命最后的短短三年内,词作风格与情感境界不断深化的历程。
关键词“水”意象情感境界悲情世界命运词之体式起源于唐末,但就思想境界而言,这些初期的词作却多流于侧艳,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但相较其后的五代南唐,却从情感境界方面对词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特别是后主李煜在众多词人中脱颖而出,被称为“词中之帝”。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煜打破了花间词派的樊篱,使得词的意境得以开拓。
李煜一生词作不多,《全唐诗》总计收35首。
据笔者统计,其词作中涉及“水”的仅11处,虽然不多,但“意象”之所以为“意象”,其中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它被词人赋予了多重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内涵的不同也反映了词作所传达的情感境界的不同。
在本文中,笔者之所以选取“水”作为探究对象,就是因为在众多意象中只有“水”与李煜的生命关系最紧密,而且我们可以从其词作的“水”意象中了解他后期词作风格与情感境界的褪变,因此本文从“眼中之水”、“心中之水”、“生命之水”三个层次对李煜笔下具有多重内涵的“水”意象进行探讨。
对李煜词作的评价,过去的评论多以公元975年为界,认为他亡国前期的作品内容多绮靡之词,终不脱花间气,而从975年受降到978年被杀这仅仅3年的时间里,其词作成就之高却被王静安评日:“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作为皇帝,李煜是不幸的,史书记载他“悒悒以国蹵为忧,日与群臣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以他的性格品质,想不亡国都很难,所以亡国之君的命运应该是一个必然。
但作为词人,他的命运却似乎是带有一丝偶然,入宋以来的词作,其言呼号悲泣,其情一往而深。
目睹而今的国破家亡,当时的他自然而然地便会回忆起从前的生活,体现这种情怀的词作如《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他的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李煜词主要以南唐亡国为界,前期表达南唐华贵富丽的宫廷生活,后期抒发亡国之悲与离愁别绪。
李煜情感的变化及词作呈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与其经历密不可分。
李煜之词,词藻清丽,朗朗上口,语言真切通俗,韵意十足,做到了词显情深,言简意丰,自成一派。
一、春花秋月,纵情声色(一)帝王家的词臣公元937年,李知诰建立南唐,将南唐治理成江南强国。
后由李景通继承,他将时间、精力、财力运用在玩乐与诗词歌赋上,渐渐导致南唐朝野上下不重政务重诗词的“诗社”风气,李煜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他的词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血腥的皇位争夺、美满的爱情,以及帝王生活也给李煜不小的影响,种种缘由催生了李煜前期词作的风格。
(二)李煜前期词作内容及特点李煜前期词作主要描写宫廷生活与儿女情长,还有一部分是抒发内心苦闷惆怅之感。
词作深受南唐宫廷生活影响,在奢华迤逦中追求清新淡雅。
《浣溪沙》是李煜前期词作之一,“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臭。
别殿遥闻萧鼓奏”,真实地再现了李煜的悠闲享乐生活,不眠不休的歌舞、佳人不知疲倦的舞蹈、别殿传来的箫鼓声,都彰显着南唐放浪不拘、纵情逸乐的宫廷生活。
其词作《玉楼春》与《子夜歌》则写出了李煜沉醉于诗词享乐的真实情景,也反映出李煜风流多情、无拘无束,溺于玩乐的形象。
李煜描写儿女情长的词,多受前后两位皇后的影响。
他在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中充满幻想,与他的政治生活越走越远。
具有代表性的《菩萨蛮》三首词作用词精妙,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词中带情,但从内容情感来看,词较为简单,内心感触并不强烈。
其中只展现出李煜对爱情的享受,沉溺于儿女情长。
李煜抒发内心苦闷惆怅的词作主要在皇位纷争时期,他用诗词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展现出了他性格中的妥协与懦弱。
《病起题山舍壁》云:“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他向自己残忍果断的长兄表明,自己无心帝位,只愿在自由中度过一生。
《南唐书·后主纪》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后主避祸,惟覃思经籍。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是一位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
他著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遗诗18首,词30余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词.李煜的词同他的人生道路、政治命运一样,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以王子和国主的身份、地位进行创作的时期。
他前期词的创作,内容题材上也主要是描写和表现他在宫中的富贵享乐,宫廷爱情生活。
如《玉楼春》“晚妆处了明肌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
后期则是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由座上皇沦为阶下囚的创作时期。
这个时期尽管只有短暂的两三年时间,然而李煜却经历了巨大的生活变难,饱尝了丧家丧国,被俘囚的奇耻大辱和深切悲痛,对社会、人生和情感的体验和认识也得到了巨大扩展和丰富。
因此李煜这个时期词的创作在内容题材上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由前期的表现宫廷享乐生活转向抒写王国的哀思惨痛。
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乌夜啼》“无颜独上西楼”,《望江南》“多少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都是他后期用血泪凝成的佳作绝唱。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煜在后期词的创作中,还能在咀嚼和书写个人不幸痛苦的基础上升华到对宇宙人生的哲理体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至深,遂变伶公之词为七大夫之词”,“后主之词,正所谓以血书者也”。
当然,这里的感慨至深,“血书”是指李煜词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但是,大凡杰出的艺术作品,其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特别是象诗词这样的文学体裁。
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单就思想内容而言是不会产生如此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和魅力的。
可以这样说,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成就,更多地决定于他的艺术成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特色进行探讨。
大致来说,李煜的词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李煜词的突出特点是情真,其词都是由自己亲身感受出发,大胆抒写,无拘无束。
天真之词——试论李煜词的真情性

家 , 是 我 国 词 史 上 杰 出 的 词 人 之 一 。 煜 词 具 有 鲜 明 的 也 李 艺 术 特 色 , 题 材 内 容 上 前 后 期 虽 有 所 不 同 , 都 有 其 一 在 但 贯 的 特 点 . 是 “ ” 本 文 试 就 李 煜 词 的 本 色和 真 情 性 展 就 真 。
更 岌岌 可危 ,他在 对宋 委 曲求 全 中过 了 十几 年 苟且 偷 安
又 来 一身 , 是 词 人愁 苦 心 情 的体 现 。“ ” 更 是传 神 . 正 还 字
字 虽 “ ” 不 显 “ ” 反 而 更 显 神 韵 , 就 是 所 谓 “ 服 熟 而 俗 , 这 粗
乱 头 , 掩 国色 ” 下 阙借 自然景 物 将 离愁 别 绪层 层深 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 。 使 愁 苦 之 情 层 层 堆 积 , 令 人 称 赞 的 是 末 句 “ 恨 恰 如 春 最 离
国 之 痛 , 泪 至 情 。 对 于 李 煜 词 的 真 情 性 , 名 词 评 论 家 血 著
也 尽 情 宣 泄 。 首 词 也 不 例 外 。 王 歌 舞 宴 乐 的 奢 华 盛 大 这 帝 场 面 在这 首 词 中表 露 无遗 。 艳 丽 . 真实 , 的是 真人 、 虽 但 写
真事 、 情 。 真 “ 妆 初 了 明肌 雪 , 殿 嫔 娥 鱼 贯 列 ”歌 舞 的 宫 女 晚 春 .
了他 的创 作 , 他前 后期 的词呈 现 出不 同 的风貌 。 无论 使 但
前 期后 期 , 保 有 了他 一贯 的特 点 , 位 “ 在 深 宫 之 中 , 都 这 生 长 于 妇 人 之 手 ” 阅 世 甚 浅 的 词 人 , 终 保 有 较 为 纯 真 的 , 始 性 格 , 词 中一 任真 实情 感 倾 泻 。 的前 期 词 写宫 廷 享乐 在 他
李煜前后期写作字词华丽

李煜前后期写作字词华丽柔靡的前期词词,源于民间,中唐文人取而加以改造,至晚唐温庭筠而趋向成熟。
到五代时,富庶的南唐和西蜀文人填词之风大行。
李煜之父李璟就是名家之一。
早期的词,大多为应时娱乐之作,写尽男女恋情、风花雪月,多艳丽之作,属闲居文人之雅兴,李煜早期创作也免为其俗。
李煜的前半生,尽管当的是宋朝附属国的儿皇帝,但毕竟是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主,生活相当豪华奢侈。
他的词作的题材范围,也没有超出花间词人、冯延已及其父李璟,大多是写宫廷生活歌舞宴饮,或是男女恋情以及“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所谓“离愁别恨”。
这时的李词,更多的是一种闺阁之气,脂粉之味,语言艳丽,甜赋柔密,虽于抒情表达方式上比前人进了一步,但是未免脱离生活而略显做作之意。
如他的词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待踏马蹄清夜月。
”无数肌肤白嫩明丽的嫔娥,在春宵良辰,精心妆扮之后,纷纷列队,来到宫殿之上。
她们在音乐声中,或委婉而歌,或翩翩起舞,直到踏月归去。
这是李煜表现其豪华生活的词作,这些作品声色豪奢,格调较低。
特别是“别殿遥闻箫鼓奏”,概括了当时帝王宫院里普遍存在着的荒唐生活方式及生活在那里面的人们的生活情趣。
再如他的《清平乐》一首:“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换生。
”写出了较美的意境,但传递的是一种想象中的离愁别恨,文句中的恨,扭扭捏捏,如握帕少女之态,远不如他日后写作之中的那种真情实感的愁恨悔别之意。
宫廷生活的舒适,如同温室中美不出能经风雨的花朵。
“晓妆初了明肌雪”(《玉楼春》),写出了一种慵懒与无聊,而文中的女子又不正是李煜自己的写照吗?这种美,是人工之作、雕饰之感,是一种近乎病态之美,如同当时很多“花间词”,没有什么太大的艺术价值,只不过是一种华丽的语言标本而已。
总之,这一时期由于李煜特殊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形成了他以豪奢香艳为美的审美情趣,使得他这时的词作还呈现出一种富贵之态,华丽之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璐
摘 要 : 南唐 后 主 李煜 之 词 大部 分 郝 是 睥 睨词 坛 的 杰 作 ,也 为历 代 词评 家 所称 道 。 王 国维 就 在 人 间词 话 》 中对 李 煜词推 崇备 至 ,但 其 “ 眼界 始 大” 和 “ 阅世 愈 浅” 的 评语 似 乎 有 些 矛盾 ,联 系王 国 维的 “ 界 ” 说 ,那 么这 个 问 境 题 似 乎 可 以迎 刃 而解 了。根 据 叶 嘉 莹先 生做 出的 解释 , “ 界 ” 一词 的落脚 点 其 实是 感受 。这感 受 一 则是 对 外 物 的 境 真 切 体 味 , 一 则是 将 这种 真 切 体 味再 现 于作 品 中。那 么 ,我 以 为用 “ 界 ” 二字 来评 李 煜词 是再 恰 当不 过 了。 境
感受 之 作用 ,境 界之 存 在 全在 吾 人 感 受之 所 及 , 因此 外 在世 界存 未经 过 吾 人感 受 之 功 能而 予 以再现 时, 并不 得 称 之 为境 界。” l ( 此 , “ 界 ”一 的 落脚 点 其 实是 感 受 。这 境 词
樱 桃 落 尽春 归去 ,蝶 翻 轻粉 双 飞 。子 规 啼 月 小
楼 西 ,画 帘珠 箔 ,惆 怅 卷金 泥 。
感 受 一则 是对 外 物 的 真切 体 味 , 坝U 将 这种 真 切 体 味再 现 是 r作 品 中。 那么 ,我 以 为崩 “ 境界 ” 二字来 评 李 煜 词是 再 恰
当 不过 了 。
一
别巷寂 寥人散后 ,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
关键 字 :李 煜词 境界 感受 六根 六 尘 六 识
南唐 后 主 李煜 ,不 善 治 国却 精 于 治词 , 素有 “ 帝 ”之 词 称 。他 存 词虽 仅 3 多 首 , 但 大部 分 都 是 睥睨 词 坛 的杰 作 ,在 O 唐 宋 词 发 展 史上 占有 重 要 的地 位 ,也 为 历代 词评 家所 称 道 。 王 圈维 就在 《 间 词话 》 中对 李 词 推 崇备 至 ,认 为 “ 至 人 词 李 后 主 而 眼 界 始 大 ,感 慨 遂 深 。 ” … ( 5 但 同 时 ,他 又 指 P 7 出: “ 主观 之 诗 人 ,不 必 多 阅世 ,阅世 愈浅 则性 情 愈 真 , 李 后 主 是 也 。 ”_ “ 在 这 里 , “ 界 始 人 ”和 “ I I 眼 阅世 愈浅 ” 似 乎 有些 矛盾 ,但 若 联 系 王 国维 的 “ 界 ”说 ,那 么这 个 问 境 题 似 乎 可 以迎 刃 而 解 了 。 王 国 维在 《 间词 话 》 中独 标 “ 界 ”一 说 ,认 为 “ 人 境 词
凰 儿 , 空持 罗带 ,回 首恨 依 依 。 … 8 相传此 词是李后主 “ 城中作 ”, 破 家 亡 ,危 在 H |
、
以 “ 六根 ”感 “ 尘 ”一 对 外物 的真 切 体 味 六 一
夕 ,而 重 光仍 能 以细腻 之 笔 触 , 写 Ⅲ细 腻 之感 受 , 只 能说 这 种 以 “ 根 ”感 “ 尘 ” 的体 悟 方式 已经 评 》 巾做 出 的解 释 。她 认 为 原 来 的 “ 王 境 界 ”一 就 字 面 而 言 ,是 指 区 域 划 分 上 的 土 地 疆 界 ,但 当 词 晋 、店 译 经者 翻 译 佛经 时, 则把 此 词 和 佛教 联 系在 起 , 赋 花 蕊 嗅 ”丐 佳 人 微 醉 时 拈 花 蕊 而 嗅 。 后 人 赏 词 往 往 赞 其 “ ”与 “ ”字 崩 得传 神 ,但 我认 为 拈 嗅 “ 花蕊 ”:字 才最 见 二
常 能够 体 现 对 细 节 的感 知 力 :
红 E已高三 丈透 ,金 炉次 第添 香 兽 , 红锦 地 衣 1 随步 皱 。 佳 人 舞 点金 钗 溜 , 酒恶 时捻 花 蕊 嗅 , 别殿 遥 闻
箫鼓 奏 。 … … 在 这 首词 中 ,最 先 看 到 的是 其对 颜 色 的 敏 感 ,红 日、金 炉 、 红 锦 。这 些 在此 时的 环境 和 场 面 巾虽 然 都 是无 天 紧 要 的 角 色 ,但 都 没 有逃 过 李 煜 敏锐 的双 眼 。更 加 令 人 叫绝 的 是 , 他 细 心 捕捉 到 的 两个 动 作— — “ 锦 地衣 随 步 皱 ” 、 “ 红 仆人 舞 点 金钗 溜 ”。木 是 歌 舞 盛 宴 ,戍 是 只看 繁 华 都会 应 接 不暇
以境 界 为最 上 。有 境 界 , 则 自成 高 格 。” … ”对 于 此 “ 境 的 场面 ,而 李煜 看剑 的是 红锦 地 毯 随 着舞 女 的 舞步 打 皱 ,金
界 ”的含义,研究者众说纷纭,但我更加欣赏叶嘉莹先生在 钗 从舞 女 的发 髻上 滑 落 这 样细 小 而 有趣 的镜 头 。 “ 恶 时捻 酒
功 力 。拈 花微 笑 应 是 佳人 常 做 之 态 ,也 是 词人 常 写 之景 ,而
人 击 节 之 处 。 另外 , “ 炉 次 第 添 香 兽 ”是 能 嗅 其 香 ,而 金 “ 殿遥 闻箫 鼓 奏 ”则 是 能 听其 响 。 由此 可 李煜 体 验 生 活 别
予它 ‘ 定 的抽 象 含 义 。 “ 教 之 所 谓 境 界 ’ ,乃 是 指 李后 主 则 能 以慧 眼 独 见其 花 之心 ,拈 i “ ”,才 是 最 令 种特 佛 { j 蕊
基于 六 根之 官 能 与六 尘 之 接 触 ,然 后 由六 识所 产 生 的… 种 意 识活 动之 境 界 。 由此 可 知 所谓 ‘ 界 ’ ,实 在 乃是 专 以意 识 境
活 动 中之 感 受经 验 为 主 的 。 ”¨ ¨
“ 界之 产 生 全 赖 吾人 之 细 腻 。 境 再看李煜的另 ‘ 《 临江 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