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煜词论文
李煜词中孤独情感[论文]
![李煜词中孤独情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e0dde181c758f5f61f6744.png)
浅析李煜词中的孤独情感摘要: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是悲剧的,他选择了用自己一颗孤独坚强的心默默发出呐喊,用真实的笔触写下极具自然率真的词作,他的这种以真情入词使得其词溶入了真实感情与人生体验,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个性,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煜孤独情感真情入词审美价值在整个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在词的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当推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自号钟隐,他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李后主。
李煜极具才情,他工书善画,精通音律,而最受后人推崇的无疑是他在词的创作方面表现出的非凡成就。
他继位时宋已代周立国,南唐国运势如垒卵,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渡过了十几年醉生梦死的生活。
宋灭南唐后,他被俘到汴京,两年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全力以词抒写他的个人生活和情感,随着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他的词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不论是其前期词作中的深情绮丽还是后期词作中离愁别恨,都蕴含着一种深刻感人的孤独情感。
一、情感缺失的孤独李煜作为一代君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宫中沉溺声色的豪奢生活深有体验,一般说来这种优游度日的生活是享乐型的“众乐乐”的典范,是没有忧愁与孤独的。
然而他得词作中常描写在欢歌宴饮、相思情爱后透露出内心的忧虑与孤独。
结合李煜的身世,首先我们从他的词中感受到其深沉的孤独忧思:如“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又如“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常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作者对宴罢宾散后场面的描写,落花满地,杯盘狼藉,使人感到强烈的失落怅惘,与刚才的盛筵相比,越发显得凄凉孤寂。
”又如: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浙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长穷!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作者开篇就指出所写为庭空客散之后的情景,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清,寂廖的氛围中,与作者此时孤独的心态密合。
论李煜词论文

学习中心编号:174学习中心名称: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煜词》学生愈丹学号06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 2017年4月23日目录摘要 (3)一、煜词创作的背景 (4)〔一〕煜简介.................................................................................4〔二〕煜生活经历 (5)二、煜词的思想容与艺术特色...............................................................6〔一〕煜词前期的思想容与艺术特色......................................................6〔二〕煜词后期的思想容与艺术特色 (7)三、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参考文献: (9)论煜词摘要煜生在在动乱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芒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芒。
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煜。
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与延巳来,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容与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煜,诗歌,艺术特色一.煜词的创作背景〔一〕煜简介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与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
尤其是诗词。
因此,要正确评价煜词的思想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浅析李煜词与其命运的关系.论文docx

浅析李煜词与其命运的关系摘要: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
翻阅李煜的族谱,一览帝王家的气度,我们会惊叹南唐是五代十国中独具风华的国度。
李煜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华丽而又陈旧的时代,是一个笙歌与戎马交错的年岁,是一个剑影刀光与美人清影交叠的岁月。
前期生在宫廷,并没有普通百姓柴米油盐之忧,但他却有不同一般人的快乐与惆怅。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空有一颗向往自由之心,却总也逃不出宫闱这道屏障,从年少不能真正懂得痛苦困境之意,到亡国之大悲。
探寻这样一位君王的兴衰成败,不仅为了见证他的风华和气韵,更是为了研读其内心的厚重和一个时代的沧桑。
关键词:亡国之君代表词作命运经历词帝序言“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这是李煜的真实写照。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善词,通晓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大。
据徐铉记载,李煜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十卷。
《宋史.艺文志》亦载《南唐后主集》十卷。
陈振孙《直摘书录解题》有《南唐二主词》一卷,录李煜词三十四首,存世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墨华斋本。
清代邵长光又录得一首,近代王国维增加九首。
李煜词集注本有清人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詹安泰《李璟李煜词》等。
历史上文人墨客对李煜评价甚多。
欧阳修“煜性骄奢,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纳兰性德“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量,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郭麟“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
王国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本文将从李煜生平,代表词作以及前后期词作特点,探寻李煜词及其命运的关系,进一步走进千古词帝充满悖论色彩的传奇人生。
李煜的生平概况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浅论李煜词的亡国情怀

浅论李煜词的亡国情怀李煜被俘前后写了大量有代表性的词。
国破家亡的遭遇对他在词坛上争得“词中之帝”的称谓起着决定性作用。
李煜被俘前的词作特征:题材狭窄,以反映纵情逸乐等宫中生活为主;李煜被俘后的词作特征:题材厚重,以表现思乡亡国悲怆情感为主。
李煜的典型代表作《虞美人》有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书以血泪”的艺术超越,为其成为“词中之帝”奠定了基础。
亡国后的词作及其表现出的亡国情怀,成就了李煜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使他成为承前启后,可追唐诗的一代宗师。
标签:李煜词作;题材厚重;艺术超越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的第六子,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多陵即位。
在位十五年,宋开宝七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第二年十一月城被攻破。
后主肉袒出城降宋,被俘到汴京,封违命候。
太宗即位后,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因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命人在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
李煜善于书法,绘画、且精通音律。
但最能体现其才华的还是他的词作。
李煜的词在早期和后期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和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被俘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他从一国之君伦为亡国之奴,悬殊的境遇使他更加体会到人生的悲凉,故国之恨,亡国之痛成为李煜词突出的感情色彩。
也正是这种国破家亡的特殊遭遇,使他的作品产生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为他成为“词中之帝”奠定了基础。
一、被俘前的词作特征——题材狭窄,以反映纵情逸乐生活为主作为一国之君,李煜属于那种不恤民情,纵情声色的“昏君”。
因此他的词作题材局限性很大,缺少反映社会、反映人民生活的深刻思想内涵。
多为华丽词藻的堆砌,艳语连绵,词里词外不乏“花间派”婉丽、柔靡的气息。
这个时期李煜的词大多是描写宫廷生活的艳丽、慵倦和淫靡,风格近似于“花间派”,是李煜沉溺声色的真实写照。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论李煜作文800字

论李煜作文800字李煜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国主,他的作品多以词为主,并以咏史抒情见长。
以下是一篇关于李煜的作文,约1000字。
南唐李煜,一个被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
他的一生虽然充斥着辛酸与战乱,却凭借着他的才华与聪明机智,创造了一代经典。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抒怀、悲伤和对美好的向往。
让我们一同探寻他的心灵世界,领略那优美的诗意。
李煜的词曲以哀怨、伤感见长。
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他善于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才华,以及他对故国失陷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在词中也描写了战乱年代的人民疾苦和流离失所的悲凉。
他的词作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深深的触动。
《长相思》是李煜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词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这首琵琶曲所描绘的长相思,在乱世中的苦苦寻觅,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怀念和悲凉。
《浪淘沙》也是李煜的一首经典之作。
他用细腻婉约的笔触,描述了南唐末年的水乡景色。
这里有那美丽的江南风光,也有南唐国主的苦涩离愁。
舒缓悠扬的旋律中,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李煜的《虞美人》是他另一首著名的作品。
这首词把爱情形象化为一个虞美人的故事。
他用细腻的文字,抒发出对美人的恋慕之意。
《虞美人》这首词传达了李煜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向往。
李煜的词作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尽管他的国家陷于动乱,他也身处囹圄之中,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国家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李煜的作品给了后世人们很多启示与教益。
在时代的变迁中,他的词作仍然被人们传颂,世代相传。
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间苦难的反思。
这对于当今社会也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李煜的词作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堪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
他用他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抒发出了自己对故国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论李煜词论文

学习中心编号:174学习中心名称: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煜词》学生愈丹学号 06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 2017年4月23日目录摘要 (3)一、煜词创作的背景 (4)(一)煜简介 (4)(二)煜生活经历 (5)二、煜词的思想容及艺术特色 (6)(一)煜词前期的思想容及艺术特色 (6)(二)煜词后期的思想容及艺术特色 (7)三、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参考文献: (9)论煜词摘要煜生在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
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煜。
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延巳来,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煜,诗歌,艺术特色一.煜词的创作背景(一)煜简介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
尤其是诗词。
因此,要正确评价煜词的思想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璟第六子。
文献太子卒,他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
元宗十九年,立为太子。
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九六一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
在位十五年。
九七五年,宋将彬攻破金陵,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终年四十二岁。
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
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
最新-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 精品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篇一:试论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浅析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悲情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精通书画、音律、诗文,尤其在词上的艺术成就备受后人推崇。
文学界常把李煜的词的风格以975年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前期词多写宫廷生活以及宋朝的压力下所流露的深深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感染力,广为后世传颂。
沈雄在《古今词话》中引用沈谦的话,评价他?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赞他?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用他的词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执着追寻灵魂抚慰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多愁善感的心灵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索,充满了悲剧意识,带给了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
一、李煜词悲剧意识的表现李煜词悲剧意识源于他对自身悲剧境遇的感受,他力求通过词的形式,在精神上摆脱束缚、实现超脱。
刘鄂在《老残游记?自序》中说到:?《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序》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李煜正是用词这种文学形式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写自己对悲剧性人生的体验。
李煜词中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性格角色、家国命运、生命体验三种方面。
(一)性格角色冲突之悲性格角色冲突是指李煜词人与帝王两种身份之间形成的矛盾。
这主要体现在李煜前期词作之中,李煜成为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李煜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说帝位本不属于他,但他生得阔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种所谓帝王之相使得他颇遭太子弘翼的猜忌,李煜为了避祸,李煜尝试着做个隐士,来逃避宫廷内部的争斗,从这一时间他自号钟隐,别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可以管窥一斑,他想沉醉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预政事,他天资聪慧,好读书,又喜欢佛教,?精究六经,旁综百氏?,文章、诗、词样样精通,。
论李煜作文800字

论李煜作文800字唐朝李煜,字保明,后世传世作有《声声慢》、《虞美人·听晴》、《钗头凤》等佳作,被誉为“南唐皇帝、宫廷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爱情之苦,寄托着对国家国运的忧思。
今将以《声声慢》为例,略作分析。
《声声慢》是李煜创作于南唐时期的一首浪漫抒情词。
这首词曲十分动人,表达了才子佳人之间深情厚意,增添了词曲的感情色彩。
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便以富有声腔的语言形象,揭示了词人寻觅心中爱人,夜晚独自徘徊,感到寂寞的心理状态。
第二句“乍暖还寒时候”,进一步揭示了时光的变迁,人生的变化,与首句相比,显得变迁多端,引人思索。
接下来一句“最难将心事,空搁白了少年头”,便进一步揭示了词人为了寻找真爱,追求幸福,但始终难以完成,白搁一生的遗憾,表达了词人为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声声慢》有着浓郁的爱情色彩,抒情词的本质是对爱情的追求与倾诉,抒发个人的情感与愿望,尤其是情感色彩的表达,给人以浓烈而奔放的印象,犹如一缕香烟飘逝过人们的心灵。
通过词中的抒发和倾诉,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家庭、人际关系的向往与追求。
就连结构方面也表现出宏大的情感,而在音韵韵味方面也达到巅峰。
比如这首词的歌意十分流畅,韵律也相当自然,给人以圆熟明快的感觉,两个方面使得这首词显得尤为完美。
相对于其他唐词中的嚣张与高傲,《声声慢》显得非常软弱和感伤,描写了叶玫瑰与他的故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李煜写的虽然是自己的爱情往事,但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真实地表达了很多人的心声。
《声声慢》作为李煜的散文之花,短小精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青春,对爱情的追求,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篇描写了自己的一段情感,造成的效果是扣人心弦的,使听者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而词中深深的愁苦、温馨和感伤之情,使人对李煜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800字李煜的作品以浪漫主义情调浓厚而著称,尤其是对恋人、爱情、人生的悲凉思考的表现,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李煜的《声声慢》是他在南唐“江洲司马”时创作的一首抒情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心编号:174学习中心名称: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李煜词》学生姓名潘愈丹学号*************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2017年4月23日目录摘要 (3)一、李煜词创作的背景 (4)(一)李煜简介 (4)(二)李煜生活经历 (5)二、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一)李煜词前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二)李煜词后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7)三、李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参考文献: (9)论李煜词摘要李煜生在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
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李煜,诗歌,艺术特色一.李煜词的创作背景(一)李煜简介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
尤其是诗词。
因此,要正确评价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文献太子卒,他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
元宗十九年,立为太子。
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九六一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
在位十五年。
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终年四十二岁。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
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
父亲李璟,“多才艺,好读书,善骑射,”他的书法学羊欣,善八分书。
“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
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律歌舞。
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曾补全霓裳羽衣残谱。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更是博通众艺,造诣甚高。
工书:有《书述》一篇,自谓得卫夫人及钟王镫法,有聚针钉、金错刀、撮襟诸体。
黄庭坚《跋李后主书》谓其“笔意深婉”,《宣和画谱》说他的金错刀书“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
”善画:《梦溪补笔谈》卷二:“后主善画,尤工翎毛。
”(“墨竹清爽不凡。
”(都穆《寓意篇·题后主墨竹》)“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知音律:徐铉为李煜作墓志铭,说他洞晓音律,精别雅郑,“曾为文论乐,以续《乐论》”(徐铉《骑省集》)宋邵思《雁门野说》:“南唐后主精于音律,凡度曲莫非奇绝。
开宝中,国将除,自撰《念家山》一曲,既而广为《念家山破》,其谶可知也。
宫中民间日夜奏之,未及两月,传满江南。
”精鉴赏:雅尚图书,藏书十万余卷。
“多校雠精审,编秩完具,与渚国本不类。
”(马令《南唐书·朱弼传》)内府书画至多,“诸书画中时有李后主题跋。
”(《梦溪补笔谈》卷二)李煜“为文有汉魏风”,著雅颂文赋凡三十卷,又著《杂说》百篇,“时人以为可继《典论》。
”(马令《南唐书·后主传》)李煜的艺术才华与他的诗人气质相结合,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在李煜的艺术生涯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便是他的词。
(二)李煜生活经历李煜的生活历程可以亡国前后分为两个阶段。
亡国前,他过的是醉生梦死的小皇帝生活。
虽说在他父亲时代,就臣服于后周。
到了他自己,又成了宋主的附庸,国势日弱,在军事政治上毫无自主之力。
为苟全性命,免当亡国之君,对宋王朝百般委曲求全。
《宋史·南唐李氏》说:“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遣使犒师修贡。
其大庆即更以买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
”由于他的妥协外交,才使小朝廷维持到开宝八年。
在这一时期中,他仍不失为一国之主。
过着奢侈淫佚的享乐生活。
《五国故事》云:“尝于宫中以销金红罗幕其壁,以白银钉、玳瑁押之,又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于其外。
”又《默记》云:“(李后主)宫中本阁至夜则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如日中也。
”又陶谷《清异录》云:“李煜伪长秋周氏居柔仪殿。
有主香宫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金玉为之,凡数十种。
”洪芻《香谱》:“后主自制帐中香,以丁香沉香及檀麝香各一两,甲香一两,皆细研成屑,取鹅梨汁蒸干焚之,芳郁满室。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生活的富丽豪奢,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他前期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李煜还“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
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颇废政事。
(陆游《南唐书》)”直至曹彬率宋兵临于金陵城下,李煜还在净居寺听和尚念经。
李煜不是一个政治家。
《玉琴斋词序》云:“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
”正因为李煜耽于诗书音画,又纵情声色,疏于治国,尽管他想方设法与宋朝结欢修贡,在国内也曾减赋息役,以裕民力。
但终究未能逃脱阶下囚的命运。
于九七五年被宋所灭,李煜肉袒出降。
在九七六年又不得不白衣纱帽待罪于明德楼下,被封为违命侯。
李煜在汴京过了两年多的俘虏生活,被俘后,精神方面所受的痛苦与侮辱,自不待言。
宋史说:“太平兴国年,煜自言其贫”,他又与金陵故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避暑漫抄》)。
在这些话里,可以想像他处境的凄苦。
但是他的心并没有死,发之于词,表现出家国之痛和伤今忆昔之情,这在宋朝统治者的眼里,觉得是一种叛逆。
因此就遭了宋太宗的毒手。
他后期的生活环境,较之前期的宫廷生活是完全不同的。
从一个享乐的空气里堕入于一个求生不得的境界。
他这时才对政治、对人生有深一层的体会与领悟,而感到往日生活的舒适,精神的自由,故国江山的可爱,和过去种种错误的追悔了。
一切成了空,一切趋于毁灭,在这种沉痛而又是绝望的情感中,产生出来的作品,自然形成感伤低沉的情调。
二.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一)李煜前期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李煜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决定了他的创作内容、创作基调的不同。
他前期词二十余首,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写富丽的宫廷生活和浪漫的男女情事。
调子是欢悦轻快的,风格则是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延续。
反映前者的典型词作有《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此首写江南盛时宫中歌舞情况。
上片先点外景,再写宴前准备。
下片极写宴乐:金钗舞溜,其舞之盛可知,花蕊频嗅,其醉之甚可知。
末句映带别殿箫鼓,表现处处都是繁华景象。
《玉楼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之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首句写出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第二句点出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
让人自然联想到对人生的理性思索。
人们生命之春的早逝岂不也是因为过多的栉风沐雨?外景与内心浑然合二为一,花与人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下片把景物人格化,写出彼此眷恋难舍的情态。
结句又仿佛把自己个人的失意情怀与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相融合,使词极为让人感动。
又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感怀故国。
以追忆往事入笔,写眼前之景与回忆之景。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物,作者却企盼它早日“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消息,却引起了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引发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惆怅,与他由一国之主沦为阶下囚的沉痛。
是十分真切而深刻的。
这些词写的都是他亡国后的内心剧痛。
在这些作品中,流露着沉痛与哀伤的情绪,但又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在这几首词里,“无限江山”也好,“往事”、“故国”也好,所指都不外乎他过去南唐小朝廷及旧日国主的生活,他留恋的是昔日帝王的享乐,苦痛的是而今囚徒的不幸。
所以说,李煜后期词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范围,基本上没有离开他那狭窄的帝王生活圈子,看不出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东西。
但是,由于生活的巨变和囚徒的生活感受,使他在这些词中熔铸了具有广泛意义的生活内容。
而且,在李煜的后期词作中,往往没有明确写出愁思的具体真实的内涵,而是仅仅是写它的外部形态,并写景色相融,使词中的愁绪概括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个人的悲伤和痛楚,从而使这些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那些失去了自己美好生活或者被压抑的人受到感动,让他们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而至于对他的遭遇产生同情,这实在是艺术作品的客观效果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正所谓“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这正是李煜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得以千古传诵的主要原因。
(二)李煜后期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就艺术特色来看,李煜后期的词在表达自己的深情巨痛时,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是他成为囚徒之后,触景生情,尽情倾泻自己昔日生活的逝去和国破家亡之感的表现,情真而思深。
他的抒情,是善于概括,富于暗示,感染力强,造境生动,对于周围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因而构成一种特有的风格。
一方面由于他的文艺修养的深厚,同时由于他亡国以后对苦痛生活的深刻体验,形成了他这种卓越的抒情艺术。
其次,他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利用极其贴切的比喻,使非常抽象的“离愁”之类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之多,用春水来比喻愁之无限,形象而又生动。
又如:“流水落花春去也”等都是。
再次,语言准确精炼,形象鲜明,优美自然,接近口语,有惊人的表现力,进一步摆脱了花间词人那种镂金刻翠的作风。
最突出的是没有书袋气,到了后期,也没有了脂粉气。
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就如上文提及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构成了画笔不能到的意境,写出了他对苦痛生活的深刻感受,也创造出了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语言而同时又是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
他后期的词已完全不同于温庭筠等人的雕章琢句,堆砌词藻,而有如出水芙蓉,使人格外感到清新明净。
三.李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李煜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话来概括:“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首先。
李煜词扩大了入词的题材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