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煜后期词
浅析李煜后期词作的内容和风格

浅析李煜后期词作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云师大12级汉本函授班张同磊 201202164[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其艺术才华与他的诗人气质相结合,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在李煜的艺术生涯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便是他的词,尤以后期为最。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
作品一洗过去香艳妩媚气氛,变得悲婉哀切。
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李煜;后期词作;内容;艺术风格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他虽然不是一位称职的君主,但是他在我国晚唐时代的词人之中,是当之无愧的词圣。
在词的领域里创造了非凡的成绩。
他那如同一江春水的忧伤和哀愁依旧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他对苦痛生活的深刻感受,也创造出了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语言而同时又是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
他后期的词一洗前期的绮丽柔靡,香艳妩媚,亦不同于温庭筠等人的雕章琢句,堆砌词藻,而有如出水芙蓉,使人格外感到清新明净。
而哀婉凄凉的笔调和缠绵悱恻的词风更是如杜鹃啼血,让人不忍卒读。
一、词作内容:字字句句皆血泪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主要是写他国破家亡之痛,伤今忆往之情,这些词作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凝练,意境深邃凄婉,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这个时期的词,内容多为追怀故国往事,沦为阶下囚的悲痛,以及那挥之不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忧伤和哀愁不幸的遭遇和屈辱的现状,即使是雪月风花,也只能让他平添一丝忧伤。
独自凭栏,泪眼南望,难忘旧时伊人旧时光;梦回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试说心愁,讲不尽道不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论李煜前后期词中悲剧感情的一致性

试论李煜前后期词中悲剧感情的一致性李煜的词一般以来是以亡国(公元975年)为界限,分为前期与后期。
其中,前期词被认为受花间词影响较大,内容仅限于表现男女之情或奢靡的宫廷生活。
虽比花间词作品清新自然,但价值不大。
宋元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肉袒出降,软禁为囚的这一亡国契机,使其后期的词作突破了原先狭小的宫廷范围,升华到了人生的悲剧体验。
但笔者认为,李煜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与李煜本人内在的悲剧感情相联系,前后期词中的悲剧色彩具有一致性,不能以亡国这单一界线为根据,将其传承的作品截然分开。
本文将从李煜的生平经历和词作所流露的感情来分析论证这一点。
一、李煜前期的词李煜于公元937年出生。
作为当时中原王朝的南唐渐次受到别国的影响。
公元960年,南唐由于受到后周的军事危协,去帝号,改称国主。
李煜于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在看似高高在上的君主帝王生活中,李煜的生活与情感实早已蒙上了一层阴影,只是到亡国这一事件才凸现出来。
这片阴影一方面来自长兄的猜忌:在李煜继位之前,当时的太子弘翼“恶其有奇表”,并对李煜有无形的震慑力。
李煜不得不远离政事,表现出自己的归隐之心,其间有《渔夫》二首。
另一方面,是在继位1/ 6后处处面临艰险处境,一举一动都受到宋人的监视和挟持。
宋人无名氏《五国故事》中言:“煜袭位,因登楼,建金鸡以肆赦,太祖闻之大怒。
”李煜不得不束手称臣,年年向宋纳贡取悦宋帝,以维护自身的地位。
这些恐惧与悲伤的感情可以从他的词作中略窥一二。
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词的开篇就描写宫殿内的享乐生活:红日已高,金炉内依旧香气缭绕。
宫里的地毯也因舞女而起了皱。
佳人们的舞姿更是令人沉醉,所以不时地嗅花蕊的清香来解酒。
这一切似乎都在夸耀宫廷的幸福生活,可最后一句“别殿遥闻箫鼓奏”,“别殿”指什么呢,是南唐的某个宫殿吗?不尽然,皇帝在此殿,南唐的别殿应该是寂静的。
(整理)试论李煜后期词11

惠州学院HUIZHOU UNIVERSITY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试论李煜后期词英文题目:The real one fills with worries, worries show real one——Discussing Li Y u later word姓名李里程学号04011420专业班级中文04本(4)指导教师张君梅提交日期2008年4月28日教务处制目录引文 (1)正文 (1)一、李煜词之情感内涵 (2)二、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 (4)三、李煜深情之表现 (8)结语 (9)致谢 (9)参考文献 (9)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试论李煜后期词李里程广东省惠州学院中文系 516007指导老师:张君梅讲师摘要李煜词在中国词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其后期词善于表达真我,寄托愁情的特点值得细细研究。
本文就李煜后期词的这一特色展开论述,藉此展现李煜词高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煜后期词真我愁情The real one fills with worries, worries show real one——Discussing Li Yu later wordLiLichengChinese Department, Huizhou Univesity, Huizhou 516007, Guangdong ChinaInstructor: Lecturer Zhang JunmeiABSTRACTLi Yu left a brilli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rms of word in the history ,he was good at self-expression in his late word, which was worth carefully studying on the character of pinning sorrow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states on the character of Li Yu’s late word in order to show superb artistic charm.KeywordsLi Yu Late word self sorrow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试论李煜后期词中文04本4班李里程指导老师:张君梅职称:讲师摘要李煜词在中国词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其后期词善于表达真我,寄托愁情的特点值得细细研究。
大学语文《浅论李煜后期词真挚深沉的心灵抒发》

浅论李煜后期词真挚深沉的心灵抒发摘要:一个“真”字就囊括了这个人的词。
他的词真实、具体、率真,从内心出发,自然流露,抒发真挚的情感。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富有才华的词人。
他的作品具有清朗、高爽的意境,影响深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等等这些名句可以说家喻户晓,被很多人引用。
他前后期的创作风格不同,后期真挚深沉的情感更加深刻的表现了他的人生感悟。
关键字:自然真挚深沉新词风忧患意识引言:也许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可以说很失败,但他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
他在艺术上的才华非常高,诗文、书法、绘画、音律无一不精,最擅长的便是词。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的词描写的大都以宫廷之中饮酒作乐和男欢女爱为题材,词风柔丽妩媚绮艳;后期大多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和追忆昔日的生活,格调凄凉、哀婉、深沉,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我们将走进李煜后期词的创作世界,体会他的“真”。
一、自然真挚的语言直白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纵观李煜的所有词,语言都是自然的,表达的情感都是真挚的,坦率的,直白的。
1、善用对比,加深内心的愁与悔恨。
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是作者李煜降宋后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不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是以写景来歌颂与礼赞作者心中的祖国。
第一二句概括了自己国家的历史年代和领土范围,和《渡江诗》“江南江北旧家乡,四十年来梦一场”情境相似。
“凤阁龙楼”就是彩绘着龙和凤的楼台殿阁,属帝王之家。
“连霄汉”是形容其高大,好像接着九霄银河一样。
“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树茂盛得像缠的烟萝那样多得不可胜数。
“几曾识干戈”意思是我哪里认识和操习干戈,也就是哪里懂得战争呢。
下片以写实的笔法描写出这三千里山河的美丽国家顷刻覆亡,写出国破的惨状与凄情。
李煜前后期词作内容之比较

M UD A N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的词独树一帜,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为人称道。
由于其自身由一代君王沦为阶下之囚的独特经历,因此其作品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说,还是就艺术技巧上说,都达到了词的至高境界。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不为政治家们欣赏却为不少文人骚客钦佩的君主,他的词既有描写帝王之家的奢华绮丽,又有抒发阶下之囚的悲痛沉思。
此人正是被称为“词中之帝”的南唐后主李煜。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颇具才气,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他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其为安定公期间,他就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然而出生在帝王之家,有许多事往往不能顺遂人愿,他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
身为君主,李煜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但是他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学术界大多认为李煜词大体上以公元975年,宋兵南下攻破金陵。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为界分为前后期两部分,前后期风格有较大的差异。
本文试从词作内容方面来比较李煜词前后期创作的的不同。
一、李煜的前期词李煜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前期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
生于皇家,长于皇家,自幼便过着豪华奢靡的生活,享乐、爱和美女配着他整个的人生观。
他先后迎娶大小周后,奢靡的生活,爱情的滋润,使得这时的李煜词更多显现出一种闺阁气、脂粉气、富贵气。
李煜后期词作审美价值

李煜后期词作审美价值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在中国历史上兼有亡国之君与杰出词人的双重身份,他的华采词章,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极高的声誉,缠绵悱恻的哀怨之音感动过无数的读者。
为什么一个“误作人主”的“风流才子”,会在文学上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本文拟从李煜后期词作的代表作方面探讨其中以一己之感囊括了整个宇宙、整个人类共有情感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亡国之君杰出词人审美情感审美价值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次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便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能够说,李煜是一个不幸的君主,但却是一个有幸的词人。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1正是有了这个段“国中之帝”的惨绝经历,他才有可能成为风流一代的“词中之帝”,才有可能给后代留下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传颂不衰的血泪文字,继而他短暂的一生也才有可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功。
而这成功与失败,显然都与他当皇帝的命运息息相关,真是“成也皇帝,败也皇帝”。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引《南唐杂咏》来形容南唐末代君主李后主的诗句,真可谓一语中的。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李后主前期的词,歌咏了他的富贵繁华,歌咏了真诚的亲情、友情、爱情;可他后期的词作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词中流露的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人生无常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审美情感。
正如唐圭璋在《李后主评传》中所说:“他身为国王,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竭,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
浅谈李煜后期词的艺术特色

细 数 我 国 历 代 君 主 ,能 文 者 众 , 但 诗 词 作 品 能 流 传 后 代 的 则 寥 寥 无 几 。 以 清 乾 隆 皇 帝 来 说 , 一 生 写 诗 共 达 四 万 三 千 三 百 九 十 二 首 ,一 人 可 敌 全 唐 诗 四 万 八 千 九 百 首 , 以 - 的数 量 来 说 堪 称 举 世 i # “ 诗 帝 ” ,然 而 时 至 今 天 ,竞 无 一 首 传 世 。 而 一 千 年 前 , 在 位 仅 十 五 载 的 南 唐 后 主 李 煜 ,一 生 只 写 了 三 十 五 首 阕词 ,却 能 流传 千 古 ,这 不 是 异 数 ,而 的确 都 是 至 情 至 性 之 作 ,动 人 心 弦 ,流 芳 百 世 。 “ 花 秋 月 何 春 时 了 ,往 事 知 多 5 , 几 乎 人 人 都 能 传 诵 , “ 君 能 " -” 问
这是一首伤春曲前段好象在写景写的虽是客观景物但用太匆匆无可奈等句意便转向客观的感受而不是作客观的描写从寒风晚风催花凋零这一自然景物的变化写词人留恋不舍融景人情景为情使自然景物一旦与人的情感契合就迸出意味深长的哀声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doc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李煜是我国五代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大多描写宫廷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风格柔靡;后期词大多抒发亡国之和怀旧伤今之情,风格沉郁。
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前期的沉醉,还是后期的追寻,都贯彻着一种对精神乐土执着追求的主体意识。
这种主体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何具体表现呢?其又有什么价值呢?一、柔靡的原因及表现南唐于公元937年内李璟建立,地处长江中下游一带,全国三十五州,不仅幅员辽阔,而且地理条件相当优越。
不但铁矿等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而且环境也比较安定,因此吸引了大量因战乱而南迁的北方流民。
另外,唐中宗李璟在位时,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
如奖励耕织、减轻赋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这使南唐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当时少有的繁荣气象。
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安定的环境,繁荣的经济既是文学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后来的统治者贪图享乐的温床。
据宋代陈世修《阳春集》序云:“金陵盛时,内外无事,相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以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时人是这样描写当时的生活情形的:“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南唐,张义方《奉和圣制无日大雪登楼诗》)。
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从李璟开始,南唐的统治阶层已经不思进取,沉溺于享乐之中了。
从另一方面看来,这也充分地展示了南唐庶和繁华。
李煜亡国后回忆南唐昔日的繁盛之景写道:“……三千里地山河,凤阁琼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梦”(《破阵子》)。
这种楼阁亭台林立、奇花异草遍地的景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统治者生活的富丽铺张之景和金陵的繁华气象。
而南唐的这种富足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物质保障。
其二,思想上的极端自由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另一关键因素,其思想上的自由性主要是由他身份地位决定的。
在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能否得到君王宠幸是文人能否改变自己命运,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 业 论 文(设 计)中文题目: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 ——试论李煜后期词英文题目:The real one fills with worries, worries show real one——Discussing Li Y u later word姓 名 李里程学 号 04011420专业班级 中文04本(4)指导教师 张君梅提交日期 2008年4月28日教务处制惠州学院HUIZHOU UNIVERSITY目录引文 (1)正文 (1)一、李煜词之情感内涵 (2)二、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 (4)三、李煜深情之表现 (8)结语 (9)致谢 (9)参考文献 (9)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试论李煜后期词李里程广东省惠州学院中文系 516007指导老师:张君梅讲师摘要李煜词在中国词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其后期词善于表达真我,寄托愁情的特点值得细细研究。
本文就李煜后期词的这一特色展开论述,藉此展现李煜词高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煜后期词真我愁情The real one fills with worries, worries show real one——Discussing Li Yu later wordLiLichengChinese Department, Huizhou Univesity, Huizhou 516007, Guangdong ChinaInstructor: Lecturer Zhang JunmeiABSTRACTLi Yu left a brilli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rms of word in the history ,he was good at self-expression in his late word, which was worth carefully studying on the character of pinning sorrow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states on the character of Li Yu’s late word in order to show superb artistic charm.KeywordsLi Yu Late word self sorrow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试论李煜后期词中文04本4班李里程指导老师:张君梅职称:讲师摘要李煜词在中国词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其后期词善于表达真我,寄托愁情的特点值得细细研究。
本文就李煜后期词的这一特色展开论述,藉此展现李煜词高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煜后期词真我愁情Abstract:Li Yu left a brilli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rms of word in the history ,he was good at self-expression in his late word, which was worth carefully studying on the character of pinning sorrow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states on the character of Li Yu’s late word in order to s how superb artistic charm.Key W ords:Li Yu Late word self sorrow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是中国词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受到历代学人的敬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知令古今多少人为之感动。
李煜词现存三十余首,数量不多,但不乏感人之作。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李煜词颇为推崇:“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1]所谓“神秀”是指后主词“不假辞藻之美,不见着力之迹,全以奔放自然之笔写纯真任纵之情,却自然表现有一种俊逸神飞之致”。
[2]唐圭璋对李煜词也给予肯定:“自来论南唐二主词者,无不赏其艺术高奇,秀逸绝伦,既超过西蜀《花间》,又为宋人一代开山。
尤其后主晚期,自抒真情,直用赋体白描,不用典,不雕琢,血泪凝成,感人至深。
”(《南唐二主词汇笺》)唐圭璋点出了李煜后期词在抒发真情,表达自我真实感情上的勇气和过人之处。
一、李煜词之情感内涵“词作为一种民族文学样式兴起于盛唐时期,从北宋中期到南宋后期,即约公元11世纪60年代至13世纪70年代的两百年间,正是词体文学繁荣兴盛的时代。
”[3]五代十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后主词同样起到了继承前人,启迪来者的作用。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4]词到后主手中,便豁然开朗,感人至深,已由“伶工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5]性格略显柔弱,喜多愁善感。
家庭环境使李煜不能较为深入地接触社会现实,但凭借自己对艺术的喜爱和追求,他还是能将自己的一番真情倾注在词作之中。
李煜词倾注的是自我内心真实的感受,而非应景、附和之作,这为词由替人兴叹表情向抒发自我真情实感转变给后人做出了表率。
李煜词讲究以情感人,志在抒写词人内心情感。
这个特点,在李煜前期词中已略有体现,在其后期词中表露得淋漓尽致。
以开宝八年(公元957年)宋灭南唐为界,李煜词大体分前后两个时期。
亡国前,李煜在宫廷里过着奢华、糜烂的帝皇生活。
虽然后主这一时期的词作在题材和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半是其帝皇生活的写照,但是其表达的情感却是真实、感人的。
李煜前期词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李煜在词作中大量描写了其豪华的宫廷生活。
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彻。
归时休照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6]此词写的是后主与妃子宫女歌舞宴饮,彻夜狂欢。
“明肌雪”,“鱼贯列”,“吹断水云”,“歌遍彻”,准确描写出后妃宫女之美艳、娱乐队伍之庞大、歌声之响彻云霄和欢宴时间之持久。
虽写后主的糜烂生活,但纯真任纵,还是给读者比较真切的感受。
第二,后主的爱情生活在其词作中也占相当部分。
如《菩萨蛮•花明月暗》: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男畔见,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7]在这里,后主以写实的笔调、毫无顾忌地抒写了自己与小周后的幽会偷情的真实场面,是其与爱人婚前偷欢生活的写照。
“划”、“步”、“提”,这三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情人间幽会准备过程中的小心翼翼。
而“颤”字,就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男女偷欢时女子的羞怯和尽情享受爱情的快意。
第三,抒写离愁别恨的情绪,在后主前期词里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8]此词记载了后主之弟从善入宋不得归之事,后主“触目”生情。
词中开篇就写明“触目愁肠断”,印证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真实共同人类情感。
“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更是写离愁别恨的名句,以春草作比喻,将无限的忧愁与怀恨写得生动形象,就如春草般向远方无尽延伸。
恰如俞平伯所说:“于愁则喻春水,于恨则喻春草,颇似重复,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长气一句直下,更行更远还生,以短语一波三折,句法之变换,直与春水春草之姿态韵味融成一片。
外体物情,内抒心象,岂独妙肖,谓之入神。
虽同一无尽,而千里长江,滔滔一往,绵绵芳草,寸接天涯,其所以无尽则不同也。
词情调情之吻合,词之至者也。
”[9]此外,李煜前期词作中也反映归隐山林的志趣,主要是后主意志消沉时所做,在篇目上现存并不多。
李煜前期词,无论是描写宫廷、爱情生活,还是表达离愁别恨,其思想性、艺术价值相对而言并不算高。
但也在无形中彰显了后主在描写生活、情态和感情时的独具匠心,表达自我感受真实可信,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感染人们。
李煜敞开其内心世界,表达自己对自然、爱情和生活等最细致的情绪,丰富了读者的精神世界。
与前期词相比,李煜后期词的艺术价值、艺术魅力就显得充满了艺术张力与可探讨性。
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被押解到北宋汴京,在那里过着被监视、被羞辱的痛苦生活。
对于亲人,他没有能力去保护。
“后主妹妹永嘉公主,入宋后,《十国春秋》卷十九说嫁宋供奉官孙某,非。
实被太宗觊觎,纳为后宫。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夏,太宗攻辽,侍驾以行。
宋军败,复为辽景宗所得,有宠,没于北方。
”[10]对于爱人,他也没有能力去帮助小周后保全清白与贞洁。
“《十国春秋》卷十九载,小周后‘例随命妇入宋宫,为燕乐。
进辄数日载出,出必大泣,詈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宛转避之’”。
[11]这两件事情让后主深受侮辱,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和爱人被凌辱。
李煜从自身的不幸境地出发 ,用词作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残酷,情感真切,让人为之感动。
李煜后期词思想内涵深刻,是词人深深愁思的真实写照。
此时,李煜词既说出了词人自己的愁苦,同时也表达了世人心中的愁苦,引起世人的共鸣。
真可谓之“士大夫之词”!二、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12]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李煜正是以其全部血泪,将自己的悲哀真切地表达在后期词上,并巧妙地写出了人类共同的悲哀。
作为阶下囚,李煜已是“归为臣虏”,本应该有所收敛,时刻自我节制,控制自己的真实感情。
但是,李煜却选择将自己的一番真实的属于自我的感情灌注在词作上,将自己无限的愁情抒发出来;李煜的愁情得以迸发,同时也在抒写愁情的过程中自然地流露出了真我——“最真切最深挚的自己的心灵感情”。
[13]正如王国维先生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4]李煜后期词表现出“赤子之心”的深挚,敢于表达真我。
后主在词中高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为了释放内心对故国无限的思念。
“囚其未被世情所染,不计功利,只说真话不说假话,故有赤子之心者能够放言无忌,裸露本我……一个词人若是入世过深,并被世情所牵,以世俗之眼现世,以世俗之心写作,那就难免见利忘美,重个人得失之表现而失对人类全体之描写,他就做不成一位爱美求美的词人。
李煜身为人君,本是利禄中人,……他超然世外……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忧愁与悲伤”。
[15]以上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李煜后期词具有敢于将“真我”寄托于愁情之中,展现“真我”的艺术创作特色和风格。
李煜后期词有十余首,以宋太祖病死(公元976年)为界限,这十余首词作,又可以分为亡国前期和亡国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