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考古诗词表达技巧类鉴赏(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爱国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docx

完整word版爱国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docx

爱国类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授思路: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押一、古诗词赏析考什么1.比近三年中考古考篇目:2013 年中考:江亭(杜牧)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鬼雄。

至今思羽,不肯江。

2014 年中考:不(杜甫)不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吾意独怜才。

敏捷千首,零酒一杯。

匡山,白好来。

2015 年中考:洮西捷()家将一丈佛,天池八尺。

露布朝玉关塞,捷夜到甘泉。

似指筑上郡,已笑无西戎。

放臣不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2016 年研考:夜坐(文天祥)淡烟叶路,雨蓼花。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有心在,坐欲。

我了——体裁特点:材特点:作者特点:2.“ 取格高昂与争有关的国材的古,最好是塞。

学生关注国运,思考社会,培养国主情感。

”3.大胆猜:( 1) 2019 年中考会考表国主的古?( 2)会考哪位()人的作品?游?杜甫?岑参?王昌?⋯⋯二、古诗词赏析怎么考1.《中考文考明》——“古析的考点有:中重点、句内涵、意、作用的概括与分析;写作主旨(中心)的概括;中所涵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

”2.比近三年中考古考型:2013 年中考:17.两首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羽,但羽价的情感度不同,第一首:;第二首 :。

(2分)18.两首借羽的价分表达了什么点?( 2 分)2014 年中考题:19.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 2 分)20.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2015 年中考题:1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19.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2 分)2016 年调研考试题:18.诗歌第二联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 3 分)19.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3 分)3.归纳爱国主题的古诗词命题主要考点:(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二)、赏析某一联写景特色。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带答案)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名师精讲解题思路与技巧,值得下载练习)古诗词鉴赏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很高的创造性活动。

诗歌赏析题已成为中考语文试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考点分析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

诗歌赏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学趣味。

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理解、感悟、欣赏等方面。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考考试说明》:“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

同时,古诗词鉴赏也是中考语文复习耗时多,见效少的薄弱环节。

二、考点要求古诗词鉴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成为中考必备的一类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励志类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画面描述、内容品读,常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分值上主客观兼顾,思维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成为常态。

除了复习时加强有效训练外,一些鉴赏的思路也有必要帮助学生厘清,解题的技巧更需要合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一、鉴赏思路点拨(一)鉴赏字词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本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古人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颈联中的“直”“圆”二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案】(1)诗人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2)“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于苍茫壮阔中显现出柔和温暖。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是蓬草和归雁,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据此理解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诗人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考试时间一般在六月中旬。

全国省市不统一,按当地时间计算。

初中学业体育水平考试一般在3-4月份举行。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1一、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案: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6分)【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分)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答案: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三、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中考古诗词表达技巧类鉴赏(含答案)

中考古诗词表达技巧类鉴赏(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学而时习1、写出自己学过的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学过那些表达方式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精讲透析考点一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二、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三、表达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细节、通感(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动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声衬静)等考点二常见出题方式及答题技巧【例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答题步骤:二、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例题二】(2012·南京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阙题①(唐)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3分)答:三、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例题三】(江苏省宿迁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gsintheirbeinga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5 古诗词鉴赏(Word版,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5  古诗词鉴赏(Word版,含答案解析)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

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9.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10.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9.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

“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

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

10.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

【分析】9.考查诗句赏析。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由此传出。

“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

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10.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所以词人才会赞叹“此生此夜”之“好”。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

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

“此生此夜”一句抒发了作者对亲人此时团聚的珍惜之意。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

通过形容楼前广阔的河流、远处的青山和附近的乡村田野,作者展示了自己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壮美感受。

- 主题: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感情色彩:作者经历到了山川河流的辽阔壮丽,体味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伟大,并产生了敬畏和自省之情。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登鹳雀楼”来比喻作者所在的高处,突出其观察的角度和高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无边和永无止境的奇观。

- 对偶:通过对偶结构的运用,如“何必见庙墓,心中只有诗书间”,突出了作者对名利财富等虚无的态度,强调了内心追求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七律四十九字,平仄工整,较为优美。

2.《静夜思》 - 李白-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时刻的自省之作。

诗中写道,作者独自思索着远方家乡的事情,念及家人和朋友,感叹时间的匆匆流逝。

- 主题:表达作者在夜晚时思念远方故乡和重要人物的情感。

- 感情色彩:作者通过表达对远方家乡和重要人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疑是地上霜”来比喻夜晚时地面上的露水,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 借代: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借月光和露水来象征夜晚和离别的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含蓄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五言绝句,四句皆押韵,节奏明快,抒情自然。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离散的思考。

- 主题:表达离别时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 感情色彩: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类
学而时习
1、 写出自己学过的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们学过那些表达方式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精讲透析
考点一 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 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二、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
主要包括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三、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正面、侧面、详写、略写、工笔、白描 描写 细节、通感(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声衬静)等
考点二 常见出题方式及答题技巧 一、
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表 达 方 式
议论 说明 记叙
哇塞! 有干货!!!
【例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
答题步骤:
二、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例题二】(2012·南京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阙题①
(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
...为例分析。

(3分)
答:
三、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例题三】(江苏省宿迁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

畎:田间小沟
问题:三、四句是怎样抒发作者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盘点
一、(2014年湖南省长沙市)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
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8、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下阕则写出了梅
花、的品质。

(3分)
9、“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答:
二、(2014东营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答: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2分)
答:
参考答案
《春雪》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阙题》(1)幽
(2)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宴词》A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

B反衬(衬托),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

(手法1分,效果2分)
《卜算子咏梅》
8.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9.拟人;“碾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表【分析】考察的是对诗歌意境、情感主旨、写作手法的把握以及“炼字”能力。

《凭阑人》
8.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9.答案示例: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写法:①衬托。

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

②白描。

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

③寓情于景。

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

共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