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绝对经典)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如下:鉴赏四步法:首先,要注意修辞手法,其中比喻、拟人、用典、对比是最常用的。

1.比喻比喻是为了生动形象地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

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他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他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例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他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他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例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他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杜甫的《望岳》中,他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杜甫的《春望》中,他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拟人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了诗人的感伤和离愁。

诗人常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比如“花溅泪”、“鸟惊心”,以表达忧国忧家之情。

在王昌龄的《采莲曲》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人通过“芙蓉向脸两边开”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花儿争相开放,与采莲女争艳的情景。

中考古诗词鉴赏解题的方法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解题的方法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关于中考古诗词鉴赏解题的方法解析一、鉴赏思路点拨(一)鉴赏字词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可以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味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⑵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意境是指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要求:⑴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⑵概括氛围特点(准确);⑶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4.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三步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如:凉州词XXX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XXX羌笛何须怨XXX,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⑴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⑵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⑴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XXX云影共徘徊。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1. 首先,重点掌握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地理背景等,对人物、情景、感受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2. 其次,要注意诗词的格律韵律,弄清每一句的词意,及其和前后上下文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3. 关注生词、难点,设法攻克,然后运用翻译、猜测等方法,尽量理解诗词的内涵表意。

4. 在选择题中,除了对文化常识等必要要了解,还要仔细阅读题干,解题的时候要细心,看清题目中的各种细节,并根据之前的阅读感知,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5. 在填空时,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积极猜测,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和推理能力,把握句子的尺度,推测出合理的填空答案。

6. 在解释诗句和注释生词的时候,可以多多参考学过的古诗词典籍或是网络上的在线翻译工具,在理解了主旨大意之后,对于细节处的疑惑可以再仔细地了解较为深刻的文学知识。

7. 以上答题技巧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平时还是要多多积累,亲自进行认真阅读,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理解更多的古人智慧和文化底蕴。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模板1.第一种形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答分析:景--情--境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一个双音节的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清冷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为什么?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XXX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XXX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日迟迟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1)此诗描绘了如何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请简要阐发。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走流离糊口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情(步骤三)。

2.第二种形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伎俩。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的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续上示例《绝句二首》(其一)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XXX 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答: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XXX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XXX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初中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初中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初中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初中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概述
古诗词鉴赏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也是语文考试的一大重点。

初中时期,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一:理解题目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注重”、“描述”、“表达”等,以便准确把握古诗词的主旨和意境。

技巧二:学会查读诗词文本
•在答题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整体基本意思。

•注意标点符号和语气词的运用。

•重点关注诗句中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技巧三:注重意境揣摩
•注意诗词的背景,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意图。

•推敲字句的多重意义,想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注意诗句之间的衔接和转折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

技巧四:运用背景知识
•增加自己的诗词阅读量,熟悉一些常见的古代诗人和作品。

•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历史事件,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技巧五:细节比较分析
•对比诗句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探究作者的用词和意图。

•注意细节描述和描绘,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

技巧六:多做题目,总结经验
•多做一些课后习题和模拟试题,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总结答题经验,记录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断改进。

以上是初中古诗词鉴赏答题的一些基本技巧,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不断练习和提高,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绝对经典)

中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绝对经典)

中考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绝对经典)读懂——得分的前提述明——得分的关键本意+语境意+……的情感)先表态后述因(所换词与原词的区别+原词的语境意+情感+手法。

)(描述情境+揭示思想、情感+揭示语言风格)(意思符合。

有欠缺酌扣)(提取景物+想像描述情境+揭示情感)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流水、落花: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

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提取景物+概述特点+揭示情感、手法)字词品析题:字词本意+语境意(修辞/写作手法;意境;情感)意境描述题:忌直译,重想像,用描写。

思想情感归纳题: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题思路】•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解题思路】意象+关键词+(诗题+注释+题干)解析:新绿+重重,我们可以看出“新叶翠嫩,枝繁叶茂”,“小蕾+深藏”我们可以看出“含苞待放”。

中考古诗赏析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赏析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赏析答题技巧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中考古诗赏析的答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赏析精选
●读懂——得分的前提
●述明——得分的关键
本意+语境意+……的情感)
先表态后述因(所换词与原词的区别+原词的语境意+情感+手法。


(描述情境+揭示思想、情感+揭示语言风格)
(意思符合。

有欠缺酌扣)
(提取景物+想像描述情境+揭示情感)
●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流水、落花: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
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
●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

●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
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提取景物+概述特点+揭示情感、手法)
字词品析题:字词本意+语境意(修辞/写作手法;意境;情感)
意境描述题:忌直译,重想像,用描写。

思想情感归纳题: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
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
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题思路】
•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解题思路】
意象+关键词+(诗题+注释+题干)
解析:新绿+重重,我们可以看出“新叶翠嫩,枝繁叶茂”,“小蕾+深藏”我们可以看出“含苞待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
解析:从题目来看,本诗写得是梨花,不是柳絮。

“梨花+淡白+满城”,可以归纳出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提问方式:此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解答分析: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情感的。

因此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应该以把握形象、领会意境为前提,通过分析意象和意境,进而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