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护理论文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体会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体会【摘要】重症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人体危害较大。
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护理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人体危害较大,尚无特效疗法。
在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 临床资料2005-2006年本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35例,其中,15例临床诊断为重型。
2 护理体会2.1 发热期患者的护理2.1.1 严密观察病情,每4 h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若体温39℃以上,行物理降温,可用冰袋、冰块等,不易用酒精擦浴,因酒精擦浴后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重出血。
2.1.2 禁止大量应用退热药,以免体温骤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低血压,提早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2.1.3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下降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皮肤是否发花,有无随体温下降而出现低血压休克等。
2.2 低血压期患者的护理在发热期或热降后出现低血压期。
2.2.1 绝对卧床,严禁搬动,密切观察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防止血压波动。
2.2.2 迅速建立静脉给药途径。
熟记药物配伍禁忌、理化性质、排泄特点,计划分配输入。
危重患者实行CVP监护。
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及唇、指甲乏氧状态。
严防肺水肿、脑水肿。
注意患者静脉充盈情况。
低血容量休克时采取保暖、输液,迅速扩容。
2.2.3 密切观察患者尿量,防止肾衰发生。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为治疗提供可靠的补液根据。
2.3 少尿期患者的护理2.3.1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把住液体入量关,每日静脉补液要有计划,避免短时期内输入过多液体,静脉给药速度应以3~4滴/min为宜。
应用利尿药物过程中,密切注意利尿反应,若用药后3 h内尿量达60~100ml/h,应注意补液量和速度。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何丽【摘要】Objective Analysi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patients withthe best clinical care approach.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treated 124 case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pati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atient care suffered, this group of patients will b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6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a comprehensive staging car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clinical outcome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linical cure rate (P<0.05).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give good care of its comprehensive staging effects,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e rate. While improving patient satisfaction, eas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is worthy of widely used.%目的:探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最佳临床护理方式。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作者:孙淑梅张玉霞孙黎黎杨春明【摘要】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上以发热、充血、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观察护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RNA病毒,有双层包膜,外膜上有纤突。
EHFV的核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稳定的抗原决定簇。
宿主感染病毒后核蛋白抗体出现最早,有利于早期诊断。
膜蛋白中含有中和抗原,诱导宿主产生的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膜蛋白具有的血凝活性在病毒颗粒与宿主细胞的粘附及其随后脱衣壳进入宿主细胞胞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汉坦病毒属至少可分为16个血清型,我国所流行的主要是I型汉坦病毒(野鼠型)和Ⅱ型汉城病毒(家鼠型)。
目前认为I型病毒感染者的病情重于Ⅱ型病毒感染者,可能与其毒力较强有关。
EHFV不耐热、不耐酸,高于37℃和pH5.0以下易灭活,100℃1分钟即可灭活。
对紫外线、酒精和碘酒等消毒剂很敏感。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006年7月~200年7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48例,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范围为23~52岁。
经过治疗与护理基本痊愈出院,现将临床护理汇报如下。
2主要护理措施2.1病情观察本病具有病情危重且变化快的特点,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和防治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出血等。
因此,及时而准确的病情观察是本病护理的重点:①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②充血、渗出及出血的表现:如“三红”、“三痛”的表现;皮肤淤斑的分布、大小及有无破溃;有无腔道出血等表现;③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尿量、颜色、性状及尿蛋白的变化;④尿毒症的表现:注意有无厌食、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等症状;⑤实验室检查: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监测及凝血功能检查等。
2.2休息发病后即应绝对卧床休息,且不宜搬动,以免加重组织及脏器的出血。
优质护理服务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索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试验的周期确定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之间,随机选取3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将奇数入院的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将偶数入院的1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消失时间、多尿改善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当前阶段,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护理经验在未来的护理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优质护理;症状改善时间;生活质量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啮齿类动物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某些啮齿类动物,在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后,其体内的病毒可随尿液、粪便、唾液及血液排出,当人从呼吸道吸入,消化道食入,或由皮肤黏膜破损处直接接触污染物后,即有可能导致患上流行性出血热[1-2]。
对于该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部分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手段,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试验的周期确定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之间,随机选取3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按照入院前后,将奇数入院的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将偶数入院的1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
对照组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38.64±5.94)岁,观察组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8.75±6.05)岁,此次试验在分组方面体现了随机的原则,所选择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对比方面,均P大于0.05。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要点

要先注射晶体,然后再是胶体,若有需要可以同时使用。晶体按3:1比例运用,24h胶体液注射量要控制在1000ml以内,防止给心肺带去更大压力。把1包的ORS平衡盐水与500ml温开水相融合,每天口服3000ml。在进入到低血压后期时,血浆渗透压下降,输液速度控制在30滴/分,避免产生高血容量综合症。
(5)少尿阶段
1.2方法
1.2.1观察病情
(1)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入院后,了解病程,监测血压、心率等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重点监测发热退却、病情恶化的患者,密切监测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每间隔30min进行1次测量,提前做好准备,以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低血压休克。
(2)监测出入量。跟踪患者每日出入量,特别是尿量,据此评估患者肾功能,一定要利用容器测量出入量,避免错误评估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6)多尿阶段
此阶段尿量增加每天超过600-800ml,处在移动时期,多尿初期是3-5天,机体内肌酐、尿素(Cr、BUN)等水平不断上升。此阶段氮质血症达到最高水平,发生高血容量综合症的风险极高,也就是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头痛、呼吸不顺,胸闷,BP升高到155/105mmHg,脉压大涨,出现泡沫样血痰,而这些症状表明已产生肺水肿,短时间内患者会因充血性心衰而死亡。因此,要马上让患者呈端坐卧姿势,放慢输液速度或停止注射,以高流量给患者输氧,放20~30%酒精到湿化瓶中,遵医嘱对患者使用镇静、利尿,扩张血管药物,并进行血液透析。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对1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配合医生治疗,并辅以相应的生理及心理护理。
提示护理人员:严密的病情观察与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情观察;护理出血热是一种由虫媒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出血现象为特征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在我国各地发生的出血热大多数属动物源性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
本病典型病例临床上常具备三大症状及五期经过。
因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易合并脑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感染等,故病死率较高。
1995~2005年,我科共收治1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1~52岁。
病情轻重不一,全组患者有典型五期经过10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电解质紊乱4例,继发感染3例,其中死亡1例,治愈16例,治愈率达%。
2 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观察要了解每个患者所处的病日和病期,再根据病期的临床特点严密仔细观察。
特别是对发热已退,全身症状反而加重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这往往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特点之一。
因此现象常常是低血压休克期的前兆,所以对发热后期患者更应注意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每30min测量1次,要求测量准确,如脉压差>20mmHg提示休克先兆,要严密观察,并早期做好扩容等抗休克准备。
出入量的观察由于毛细血管损害,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脏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急性肾衰竭,因此必须准确记录每日尿量。
特别是每小时的尿量,以判断肾功能的情况,若尿量明显减少,出现少尿或尿闭,则表示病情进入少尿期,若病程的第9~14天左右,尿量回升到每日3000ml以上,则表示病情进入多尿期。
记出入量时,必须使用有明显刻度的容器来测量,绝对不允许大概估计,不能以尿次代替尿量,以至影响病情而失去抢救的机会。
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常见并发症有:出血、心衰、脑水肿、肺水肿、电解质紊乱和继发感染等。
流行性出血热个案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个案护理第一篇:流行性出血热个案护理流行性出血热个案护理一、案例介绍:患者李XX,男,63岁。
患者于4月4号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咳嗽,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不适,在当地给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好转不明显,且于4月7号出现大小便失禁,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于4月8号以“发热待查”收入感染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起病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小便有失禁,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1995年患有败血症,有长期抽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T37.8℃,P108次/分,R 21次/分,BP95/48mmHg,神清,精神差,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啰音及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病理征阴2性。
请我科会诊后转入我科。
体格检查可见右侧颈部见一5×5cm皮下血肿,面部皮肤及胸部皮肤潮红,眼睑充血,无尿。
行机械通气,床边CVVH,升血压,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于4月13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
阳性结果:淋巴细胞16.5%,异型淋巴细胞13.5% ,白细胞32.42* 10^9/L, 红细胞数 6.25*10^12/L, 血小板数18.0 *10^9/L ,血红蛋白192.0g/L, 尿镜检细菌计数36.30 /μL, 葡萄糖 +, 隐血 3+,胆红素阴性,尿蛋白2+,红细胞3178.1/μL,尿比重1.014。
二、诊断:出血热三、诊断依据:1、根据病史:发热四天2、血生化检查:异型淋巴细胞13.50%四、入院后治疗:①针对患者躁动焦虑的神经症状使用力月西+吗啡各2mg/h静脉;②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改善呼吸功能;③胃肠道保护:奥美拉唑40mg(Q12h),翰康6mg24h静脉泵入;④病原体:病毒唑0.5q12h ⑤肺部感染:美罗培南0.5q12h ⑥血小板减少症:吉巨芬3mgiH ⑦增强抵抗力:迈普新1.6mgiHq12h ⑧肾衰竭:行床边CVVH五、知识回顾: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1例流行性出血热的抢救与护理

1例流行性出血热的抢救与护理标签:流行性出血热;护理1病例介绍患者,女,48岁。
因发热4 d(体温不详)于2011年9月14日入院,神志清楚,精神差,球结膜充血、水肿,咽稍红,前胸壁少许出血点,查体:T 36.5 ℃,P 105次/分,R 22次/分,BP 70/53 mm Hg,WBC 10.33×109/L,RBC 2.21×1012/L,HB 66 g/L,PLT 10×109/L,APTT 77.7 S,TT13.1 S,肝功能,白蛋白16.2 g/L,ACT 135 U/L,AST 118 U/L,HBSAG(+),ACT 64 U/L,AST 108 U/L,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病毒性肝炎。
告病危,吸氧2 L/min,持续心电监护,建立两组静脉通道,行补液,扩容,纠正休克,对症支持治疗,9月14日入量5565 ml,出量2000 ml,15日入量5190 ml,出量2800 ml,16日入量4260 ml,出量6750 ml,进入多尿期,18日T 38 ℃,P 98次/分,R 30次/分,BP 105/74 mm Hg,肺部CT提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肺斑片状阴影,考虑为出血热渗出性变致肺水肿,肺炎,血培养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左氧沙星敏感,继续行抗炎,抗病毒治疗,19日入量3315 ml,出量3450 ml,体温正常,进入恢复期,病情进一步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于21号痊愈出院。
2抢救及护理2.1按虫媒隔离,急性症状消失方可解除隔離。
住单间病房,病房每日三氧消毒机消毒2 h,用物及地面每日84消毒液擦拭。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为医生治疗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特别是低血压休克期,1/2 h观察血压,及意识状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并备好急救车,随时准备抢救。
2.3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注意尿量,颜色性状及尿量蛋白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出血热护理论文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护理
[摘要]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1例,其中轻型5例,中型3例,重型3例;并发肺炎1例,急性心力衰竭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
经抗感染、抗休克和血液透析治疗全部痊愈。
笔者认为,减少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操作技术和责任心在抢救成功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护理
Nursingofepidemichemorrhagicfever
[Abstract]11patientswith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wasadmittedtoourhospital,inwhich,5casesofmildtype,3casesofmoderate,and3casesof severe;complicatedbypneumoniain1case,acuteheartfailurein1case,anduppergastroint estinalhemorrhagein1case.Allpatientswerecuredafterantiinfection,antishockandhem odialysis.Itisindicatedthatthekeysare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toreducethecomplic ationsofEHF.ItplaysanimportantroleinsavingsuchpatientsasEHFtopossessnursingexper iences,operatingskillandresponsibilities.
[Keywords]epidemichemorrhagicfever;complication;nursing
流行性出血热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一种,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发的疾病[1]。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2]。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差异大、变化多端,易误诊、漏诊。
1998年10月~2006年9月,我科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1例。
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流行性出血热11例,均为男性,年龄25~56岁,平均45岁;住院时间17~65天;发病季节:春季4例,秋季7例。
1.2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轻型5例无并发症,中型3例其中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重型3例中,分别并发肺炎1例,急性心力衰竭伴急性功能衰竭1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
临床上经过抗炎、抗休克、血液透析、支持治疗,本组11例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心理支持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发病急,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护士有效的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病情。
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预后良好的同病病例,并要求家属亦给予患者以心理支持,调整患者心态。
本组11例患者情绪稳定,积极支持配合治疗护理,无因心理问题加重病情。
2.2发热护理发热期间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定时监测体温,同时加强营养,补充水分及维生素。
对于高热病人,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冰敷为宜,慎用退热药,根据病情适当补液。
本组11例病程前1周均有不等程度发热,体温呈弛张热型,经过治疗与护理,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
2.3疼痛护理11例均有三痛症状(头痛、眼眶痛和腰痛)。
护理人员操作时动作轻柔,并保持病室安静,安置舒适床单位,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2.4抗休克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本病病理变化,重视病情观察,低血压休克是常见并发症,定时做好血压监测及病情动态观察。
本组11例中,其中1例
老年患者当时神志清,患者无不适主诉,但血压监测为零。
当即给予平卧、吸氧,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应用血管活性药,立即输血浆扩充血容量,经积极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心电监护正常指标范围。
2.5做好出入量记录及血生化指标监测本组11例中,3例重症患者,病理分期很明显,少尿期间甚至24h无尿,此时加强进出量统计,对于治疗方案很重要。
根据病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后血生化的监测,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进量,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品及药物。
同时,在多尿期间,本组11例24h尿量均超过3000ml,此时应加强监测及时补钾,以口服为主,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给予输血浆、白蛋白,并根据体重、出入量、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2.6加强恢复期的护理护理人员往往在患者病情较重时警惕性较高,待患者病情稳定相应的病情观察也会疏漏。
而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疾病对各脏器造成损害较广泛,给病人造成机体消耗较多,故恢复期患者身体虚弱,护理疏忽往往会酿成错误。
本组11例中,其中1例患者恢复期出现晕倒(下床活动时),经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避免了意外。
此类病人因卧床时间长,起床活动心切,故护理人员事先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知道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晓之以理,使病人理解与接受。
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临床护理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掌握病情动态。
根据医嘱配合治疗,严密监测各项化验指标,积极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痊愈,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总之,减少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发生,关键是早治疗,以减轻其病理演变。
而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操作技术和高
度的责任心是在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措施中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耿贯一.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1.
2彭文伟.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