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化习俗
温州特色文化

为了方便大家查找,特地整理一些具有温州传统文化的活动及特色拦街福汉族祭祀旧俗。
流行于浙江温州等地。
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
气氛热烈。
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
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
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
芥莱饭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
《瑞安县志》则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
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吃巧食每逢七夕,温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糕饼,面对天穹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曰“乞巧”。
此俗已废。
民间还有七夕吃“巧食”习俗。
“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
人们是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八角珠灯永嘉珠岸有一大型八角珠灯,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制,高3.5米,周长10米,是五颜六色的彩珠串成。
分三层,每层悬八盏莲花灯,四面八方串有各式各样图案,灯脚绣有十二生肖,灯上还有三副楹联。
从前,每逢元宵灯节、拦街福或艺术品展览,悬挂这盏珠灯,观众如潮。
五月忌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
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泰顺元宵百家宴泰顺元宵百家宴有着浓郁民俗特色的泰顺元宵节如今名列浙江省确立的14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名单,还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
“百家宴”的前身为“祠堂酒”,范围仅限于当地本家聚集一起共进午餐。
温州人生礼仪风俗

温州人生礼仪风俗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独特的生活礼仪和风俗习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温州人的生活礼仪和风俗习惯吧。
一、生活礼仪1.尊重长辈:在温州,尊重长辈是一种传统的生活礼仪。
在与长辈交流时,要注意遵守一些称呼规矩,如称呼父亲的哥哥为“大伯子”,母亲的兄弟为“大舅子”,母亲的姐妹为“大娘子”等等。
2.对待客人热情有礼:温州人有着热情好客的传统,对待客人非常礼貌和热情。
一到客人来访,就会准备好茶水、水果和小吃款待客人,客人来了,主人会亲自接待,并把客人安置到最好的位置上。
3.婚丧事宜讲究:在温州,婚丧事宜也有着一定的讲究。
在办理婚庆事宜时,新人要向自己的亲友发请柬,邀请他们参加婚礼。
婚礼当天,主人要为到场的每一位客人准备酒水、茶、糖果等礼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而在办理丧事时,亲友要给死者送上一些代表亲情的礼品,如鲜花、烛台、口罩等。
二、风俗习惯1.吃蛙腿:在温州,吃蛙腿是一种传统习惯。
每年的芒种节期间,传统的芒种蛙腿节会在温州举行。
这时许多人会到饭店去品尝美味的蛙腿,并且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2.崇尚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神圣的动物,也是吉祥的象征。
温州人崇尚龙的风俗也很浓厚。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本地的居民会在这一天祭祀龙神,还会在银杏树上挂上五彩缨带,让银杏树成为龙王的庇护所。
3.爱戴花木:在温州,花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风俗。
许多人会在自己家门口或家中种植各种花木,如桂花、茉莉等。
这些花木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增强人们的生活情趣。
总之,温州人的生活礼仪和风俗习惯非常丰富多彩,在这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城市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独特气息。
温州传统节日习俗汇总

(三)温州人的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清早,温州人有“行香”的习俗 俗话说第一个人赶到点上香的最为吉利,以此就有了争先点第一双蜡烛的习俗 古时的行香习俗,逐渐演化为一种叫拜茶的习俗
(三)温州人的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的早餐,温州人喜欢吃松糕。 无论是何种吃法,这些食物都含有“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义 这天,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包含着送旧迎新的意思
(六)温州人端午节节日风俗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吃薄饼和大蒜的习俗 薄饼煎成又薄又圆的面饼,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直到大蒜软烂为止 民间传说早餐空腹食用大蒜、鸡蛋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七)温州人中秋节节日风俗
农历八月正是秋季来临的季节,这时的气温也将从热到凉慢慢 转变,所以八月的民间谚语与天象有关的较多
(二)温州人的除夕年夜饭
温州人的除夕年夜饭
(三)温州人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传承时间最长久的 一个传统节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想看看我们温 州的春节怎么过的吗?
(三)温州人的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的打“开门炮” 一般是先放一串小鞭炮,称“百子炮” 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味着可解除一年的不吉利
(五)温州人清明节节日风俗
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为了纪念介子推禁止生火 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合而为一 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
(五)温州人清明节节日风俗
古时候,居民手工磨米粉做饼,以猪肉,笋丝为馅,俗话称为“清明扁儿” 母亲把它或松糕赠送给已出嫁的女儿,以示“报平安”,平阳一带叫“送清” 吃牙蛳、苔——牙蛳,传说儿童吃了可以坚固牙齿,明目清神
温州民间风俗解析

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省温 市汉族传统艺术之一,产于瓯江 地区;中国六大名绣之一,也是 浙江“三雕一绣”别种工艺品之 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 瓯绣是我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 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 有 “发绣 外交”之说。 瓯绣是
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
产。瓯绣构图精练,纹理分明、 线脚齐整,针法多变,绣面光 亮色泽鲜泡调和,动物羽毛轻松活泼,人物、兰竹都能绣 得精巧传神。它的特点是“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构图精 练,绣理分明。” 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地方风格。
苍南布袋木偶戏流传于苍南闽南方言区的单档布袋木偶戏,是 一种独特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一座可由一个人挑着走的小戏台, 内坐一个艺人,手、脚、嘴巴并用,操纵数十个小木偶并演奏乐 器,便能热热闹闹演出一台戏。这一独特的表演在民间流传数百 年,现在全国同类艺术中已极为罕见,堪称中国木偶戏的活化石。
苍南单档布袋戏的戏棚是艺人随带的 戏台,由上下两截组成,均可装可卸。 搭装完整后,整个戏棚雕梁画栋,外 观像一座富丽堂皇的戏楼,故又称 “彩 楼”;各部件拆卸后,可与戏偶、道 具、 乐器等装成箱担,由艺人一肩挑着行 走。老艺人一年年在减少,读者在他 们口头上的优秀传统剧目,正面临消 失的危险。布袋戏艺人的平均年龄均在50岁以上。鲜有年轻人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温州地理位置的特殊 性,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 洋文化气息,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是构成温州民俗特色的三 大内容。又说“入乡随俗”,如果你想来温州旅游或者想全面 了解温州,那应该知道一些温州的传统习俗和温州人的生活习 惯。这里将逐渐向你介绍温州的传统节日,温州人生活的一些 习俗.........
瓯剧:为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温州乱弹”。 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 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
温州的非遗文化

温州的非遗文化温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们口头、行为或实践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
温州的非遗文化形式多样,包括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民间传说、民俗节庆等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温州的非遗文化。
一、传统手工艺温州的传统手工艺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银饰”和“温州剪纸”。
温州银饰是指由纯银或银合金制作的首饰,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被誉为“东方银艺之花”。
温州剪纸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折叠等方式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图案。
温州剪纸的特点是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被誉为“东方剪纸之乡”。
二、音乐舞蹈温州的音乐舞蹈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民歌”和“温州龙舟舞”。
温州民歌是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温州龙舟舞是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模拟龙舟比赛的场景,舞蹈动作热烈、生动,具有强烈的节日气氛。
三、民间传说温州的民间传说也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鬼话”和“温州神话”。
温州鬼话是指温州地区的一些灵异传说和鬼怪故事,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温州神话则是指温州地区的一些神格化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和地方特色。
四、民俗节庆温州的民俗节庆也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龙舟节”和“温州葛仙米节”。
温州龙舟节是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节日,每年端午节期间举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温州葛仙米节则是温州地区的一种民间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葛仙米这位历史名人,也是一种展示当地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场合。
温州的非遗文化丰富多彩,反映了温州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非遗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传承。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温州的非遗文化。
温州习俗

(二)女方购买:1、给男方长辈亲戚:(1)公公婆婆。
给公公婆婆都得买礼物。
尤其是地瓜娘,还得在鞋子里放双袜子,“鞋袜”谐音温州话的“闲摸”,就是她在闲暇时能够帮你打理打理家务。
5800-8800元。
不过现在也开始流行以红包的形式折现,因为自己买不一定合长辈的实际,不如由长辈买好之后,再包个相应价款的红包给俩老,所以,我是给公婆包了6800元的红包,婆婆回了一个大红包给我,12800。
呵呵…(2)公公婆婆的兄弟姐妹也就是男方的舅舅、叔伯、阿姨。
通常是每人买一个四件套,价钱300元左右,舅舅、阿姨都回了580的红包给我说是添彩头。
2、新房布置:(4)红皮箱、席子、风水桶等传统习俗所需用品。
皮箱在环城路一带的皮具集中店可觅,100-200即可,里面放新娘的新衣服(包括回门穿的小礼服)之类的,还要在皮箱底放“压箱钱”,为了安全和方便携带,很多人都是直接放卡了,数目是看女方家长随意的,但一般这个都比较多啦,因为是给女儿带到婆家备用的,所以长辈出手都比较大方的。
席子和风水桶在农贸市场或飞霞路都有。
另外风水桶里放的有爆米花、“早生贵子”若干、零钱(单块、五角、一角铜板)凑成的108元,要在婚后尽快让男方亲戚中的小孩子来摸摸,然后把零钱和“早生贵子”各一对包在小锦囊里存放好。
红包篇温州这“红包”在不同时候的大小、数量、给法也有不少讲究。
大概分为大红包、酒桌红包、伴郎伴娘红包、特定人员红包等几类,其中特制精美的大红包用于礼金、回礼、六样、皮箱钱、压袖子、媳妇茶等特殊场合。
男方:1、伴郎红包2个。
580~880元不等。
(新娘订婚时给,新郎结婚时给,我家当时给了5802、开门红包。
一般为20元、50、100元。
新郎到新娘家,想进新娘闺房,就要给所有伴娘(10个人)准备开门红包。
如果一次不成,还得准备第二、第三套。
(我老公是先准备个3套, 58、 28、18各10个,结果也就用了58和28的)3、皮箱钱。
8800-15800元。
温州的民风民俗

温州的民风民俗
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自古以来,
温州人注重礼节,擅长商贸,以及重视家庭,这些特点在民风民俗中
得到了体现。
温州人的婚礼非常讲究,一般都在农历七月举行。
新娘穿着传统
的红色婚礼服,新郎则穿着黑色长袍,头戴花环。
在婚礼当天,新娘
一定要将红色的“离乡泪”放在衣服兜里,表示将来无论身在何处,
依然牵挂着家乡的父母亲人。
温州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如演唱会、戏曲表演、舞蹈比赛
等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鼓浪屿大戏,也被称为温州大戏。
温
州大戏在明清时期已经非常盛行,其技艺和表演形式独具特色,受到
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温州人所擅长的商贸活动,也在民俗文化中有所体现。
每年的双
十一购物节期间,温州的商家纷纷推出各种特价商品,吸引了大量的
消费者。
此外,温州人非常注重货真价实,不喜欢做虚假宣传,这也
让消费者愿意信赖和支持温州的商品和品牌。
总之,温州的民风民俗是一个体现了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社会风貌、民俗传统、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的重要载体。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
承和发扬,不仅是温州人的骄傲,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爱和传承。
温州的传统文化

温州的传统文化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温州的传统文化是其深厚历史和地域特色的反映,是温州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了温州人民的情感和精神。
在温州的传统文化中,既有古老传统的文化遗产,也有现代文化的新面貌,这些都构成了温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温州方言温州方言是温州的一大特色,它不仅代表了温州地区的语言,也反映了温州的历史和文化。
温州方言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温州方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音韵、声调、语法等方面,比如说“澎湃”这个词在普通话中读作“péng pài”,而在温州方言中读作“bàng pài”。
温州方言的存在反映了温州人民的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它是温州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州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温州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温州民间文化温州民间文化是温州的一大特色,它是温州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了温州人民的情感和精神。
温州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民间艺术、民俗、民间宗教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温州木雕、瓯剧、龙泉青瓷、温州绸等。
温州木雕是温州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是温州木雕文化的代表。
温州木雕制品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世界各地的青睐和赞誉。
温州木雕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温州木雕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瓯剧是温州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瓯剧的唱腔婉转悠扬、表演技巧精湛,表现了温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华。
瓯剧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温州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龙泉青瓷是温州的一种传统陶瓷,具有独特的工艺和文化内涵。
龙泉青瓷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非常盛行,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其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温州绸是温州的一种传统纺织品,具有独特的工艺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文化习俗永嘉四灵:代表人物(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现存最早的描写江心屿的诗。
《登江中孤屿》东晋谢灵运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1、①被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世称“谢康乐”。
②温州百姓本着对生活的热爱,逢年过节都有要制作当令的小吃来供神祭祖、招待客人、犒劳一家老少。
元宵节炒槐豆,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冬至吃汤圆,过年时更要捣年糕、炊松糕、炒炒米,日子过得滋润红火。
③温州传统宴席上要上什么菜肴以及上菜的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
一般要有八个盘头或十个盘头;分岁酒必须要有年糕,取其“年年高”之意;生日宴、寿宴一定要有长面,俗名“长寿面”;宴席的最后一道大菜一定要是整条鱼,寓意“年年有余”、“有头有尾”2、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投向历史。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分)(1)温州山清水秀,景观多姿,名山秀水遍布全境。
请仿照示例,介绍一处家乡景观的特点。
示例:洞头岛美,美在滩佳,美在壁峭,美在鱼儿丰。
仿句:雁荡山美,美在洞悠,美在峰奇,美在溪水秀(2)总有一些习俗,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
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
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分)答:温州妇女从小就学瓯绣这门手艺。
(或:温州民间重视瓯绣这种传统手艺,代代相传。
)(3)民俗温州中谈到,每逢四季八节,温州的岁时风俗丰富多彩。
像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情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
有人认为这种习俗不好,你的看法呢?请说说理由。
(2分)答:很可惜,这些民俗包含着浓农的人情味道,有一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要尽力保存。
或这很正常,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旧的东西肯定会被淘汰,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风尚。
(正反面,言之有理即可)3、根据规划设计,温州新火车站的广场上将立一个名人塑像。
为了更好地塑造温州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大市”的建设,提高温州的知名度,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拟以以下四个历史文化名人为塑像候选人物。
你认为这四个候选人物中哪个最恰当?请从中选择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候选人物:(按历史年代先后排列)谢灵运、叶适、刘基、孙诒让你的选择是:谢灵运你的理由是:因为他在永嘉任职期间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对我们瓯越文学产生了无人可比的影响。
他的诗篇使永嘉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让温州名扬天下。
4、温州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
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温州人民正致力于将温州打造成一个文化大市。
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温州”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以下任务。
(8分)(1)点击文化名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州山水成就历代名人,温州也因历代名人而名扬天下。
请从下列备选的温州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学地位、代表作(或代表诗句)、影响及其与温州的关联点等角度来介绍。
(40字左右)备选温州文化名人:陶弘景、沈括、王十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徐霞客、朱自清、琦君示例:谢灵运,东晋诗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代表诗篇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其山水诗为历代诗人赞美、仿效。
(2分)答案:例:①陶弘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好读书,喜道术。
其写永嘉山水的骈文《答谢中书书》传世。
②朱自清,原名自毕,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背影》等,其中的《绿》是游览了仙岩的梅雨潭而写成的。
③赵师秀,“永嘉四灵”之一,其代表名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内容须与文化成就有关。
可以选择题干提供的角度,也可以自选角度,写出一个角度即可)(2)探访名胜古迹:对联是名胜古迹的一道亮丽风景。
下面这副温州池上楼的对联,令旅客叹为观止。
请你为旅客品析其妙处。
(3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答案:示例:(a)作者准确抓住了初春时节景物变化,不但注意到了树木花草的变化,连冬去春来树梢鸣鸟的悄然变化也捕捉到了。
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卧病之后登楼临窗突然感受到的一种春色满园的喜悦,原先那种忧伤郁闷至此似乎一扫而光。
(b)还有一说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其实是“池塘春草生,园柳鸣禽变”的倒装句,通过描写池塘里的春草又生了,在园里的柳树上唱歌的鸟儿又换了新的一批,来表述时间的流逝,也暗喻着诗人年华老去,在造化的力量前显得何其的无奈。
5、走近温州文化。
(7分)(1)温州秀丽的山川,深厚的文化曾吸引了历代名人深情眷恋和倾情歌咏。
徐霞客三游雁荡山,朱自清二赏梅雨潭,陶弘景钟情楠溪江,因为他们温州带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令人神往。
(2分)(2)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
拦街祈福,表达了人民的良好愿望。
(2分)答案:表达了人民希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希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3)温州民间十分重视居住的环境,对房屋的选址非常讲究。
房屋要背山面水朝阳,顺山势,背风向,靠水源,避灾祸等。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有一定的生活依据。
请你谈谈对温州人选房要旨的认识。
(3分)答案:不是迷信,因为习俗这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中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若说是迷信,言之有理也可)6、温州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
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市人民正致力于将温州市打造成文化大市。
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温州”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以下任务(7分)[点击文化名人]温州秀丽的山川、深厚的文化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
从谢灵运到朱自清,众多文人墨客在温州大地上留下了深情的足迹和瑰丽的诗文。
请阅读关于谢灵运的资料,仿照示例,完成以下对联。
(2分)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
谢灵运世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永初三年(422年),他被贬为永嘉太守,在任一年,游遍永嘉各地,先后创作了《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北亭与吏民别》等著名诗篇。
仕途坎坷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上下。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卧病之后登楼临窗突然感受到的一种春色满园的喜悦,原先那种忧伤郁闷至此似乎一扫而光。
示例:朱自清观赏梅雨潭抒写醉人绿意仿句:谢灵运登临池上楼感受满园春色[探访名胜古迹]有游客在游览名胜古迹的过程中抄下了两副对联,却忘了是从哪处抄来的,请你帮他从他所走过的墨池坊、浩然楼、池上楼、江心寺、澄鲜阁、等五处景点中回忆起来。
(2分)②山遥相对,孤屿共题诗。
抄自《浩然楼》②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抄自《澄鲜阁》(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抄自《池上楼》7、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每逢红白喜事或重要节日,温州人们往往喜欢摆舞台请戏班演戏。
让我们走近戏剧,看一看家乡“演戏”的习俗吧!①出一种温州地方戏的剧种名称:瓯剧(或南戏或越剧等)。
(2分)②节到来,温州人们用贴对联、挂灯笼、舞龙灯、闹元宵等活动欢度春节,但也有许多乡村兴“演戏”活动。
你认为人们“演戏”的目的是为了:敬神、祈福、迎春、娱乐等(写对一种即可)(2分)③目前教育部要求“戏剧进课堂”,让中小学生都来学唱戏、写剧本、演戏剧,你对此持何态度?说说理由。
(3分) 答:(○1)我支持教育部职业做,因为这样做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拯救戏剧文化的好措施;○2,我反对教育部这样做,因为学生课业负担已经不轻,继承和发扬戏剧需要专业人才来做。
)(2)仿照示例,把你最喜欢的名胜古迹介绍给游客。
要求既能概括其主要特点,还要有相关的名人介绍。
示例:雁荡山,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以奇峰怪石飞瀑而闻名。
宋著名文学家沈括,清代著名散文家袁枚等到此一游,并专门写过文章盛赞雁荡的奇秀。
(备选:孤屿江心、永嘉楠溪江、文成百丈祭、仙岩、墨池、池上楼等)答:…….10、温州山水秀丽,素有“东瓯山水甲江南”之美誉。
请任选温州一处风景名胜,对出下联。
备选:雁荡山楠溪江洞头乌岩岭仙岩茶山----上联:游西湖品龙井美不胜收下联:○1登雁荡赏美景流连忘返;○2逛洞头吃海鲜心花怒放;○3爬茶山尝杨梅心旷神怡11、认真阅读以下题目,用你的语文学识来看故乡,道故乡。
(走近家乡人)(1)佳佳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温州山水之旅”,在江心屿的诗歌长廊中看到了一幅画,画上有四个古人,旁边标着名字,分别是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这幅画的上端有四个篆书,佳佳只认出了第二个是“嘉”字和最后一个字是“灵”,其他两个不认识,但知道那四个字应该是画的题目。
请你告诉他这四个字是:答案:永嘉四灵(走近家乡事)(2)温州传统宴席,有一定的讲究。
如:分岁酒必须有年糕,取其“年年高”之意;宴席的最后一道大菜一定是整条的鱼,寓意“年年有余”。
请分析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什么?答:谐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与社会(要点)一. 历史与社会○1地球仪和地图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 160 E20W 往东是至 160E 是东半球, 20W 往西至160E 是西半球。
七大洲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七大洲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