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理还乱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原文、赏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创作背景: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解释: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剪不断,理还乱”词人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形象地表达了郁结在心中难以排遣的哀愁,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背诵赏析注释译文原文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译文及注释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亡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创作背景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相见欢李煜

疏通文意
相见欢 (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上 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寂寞幽深的小院, 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剪又剪不断, 理了仍然乱,那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别恨。 唉!别是一种痛苦的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来
风
。
恰问只雕 似君是栏 一能朱玉 江有颜砌 春几改应 水多。犹 向愁 在 东? , 流
故小往春 国楼事花 不昨知秋 堪夜多月 回又少何 首东 时 月风 了 明, , 中 。
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现在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这首诗是李煜降 宋之后写 的,诗中表 达了他的 亡国哀思。
词词人人
朗朗读读
领领会会
迁迁移移
小小结结
自几留胭 是时人脂 人重醉泪 生?,, 长 恨 水 长 东 。
无 奈 朝 来 寒 雨 晚
太 匆 匆 !
林 花 谢 了 春 红 ,
李煜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相见欢》选自《南唐二主 词》,作者李煜,世称李后 主,宋兵破金陵,975年亡 国降宋,后被毒死。李煜能 诗文,擅音乐、书画,尤以 词著名。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国主 ↓ “一旦归为臣虏” “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 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 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 愁苦的心态。
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把离愁比
喻成乱麻, 剪不断,理还乱。这离愁,
不是一般的暂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
【抒情诗句】剪一直,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个别味道在心头_全诗赏析

【抒情诗句】剪一直,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个别味道在心头_全诗赏析出自五代诗人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画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单的词人默默无语,单独登上西楼。
情态与动作的描述,揭示了词人心坎深处隐寓的良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刻画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望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气节,而且象征深长:那如钩的残月阅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间间无数的酸甜苦辣,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涤荡殆尽,只剩下赤裸裸的树干跟多少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仅是梧桐,即便是悲凉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所有无不渲染出一种悲凉的境界,反应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顶用极其悠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白了心中庞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鲜而别致。
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怀念,如“春蚕到逝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习的。
用“丝”来比方“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能够剪断,丝乱可以收拾,而那千头万绪的“离愁”却是“剪一直,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序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
剪不断理还乱的成语

剪不断理还乱的成语
“剪不断理还乱”是一个形容事物关系复杂、难以割舍或难以梳理的成语。
它的意思是说,某些事物或感情关系非常复杂,难以分开或割舍,即使尝试去理清,也只会变得更加混乱。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纷繁复杂的社交关系或工作中错综复杂的情况。
例如,可以说:“他们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不休。
”或者:“这个项目的进展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无从下手。
”
此外,也有一些类似的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类似的情况,如“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等。
李煜《相见欢》赏析

李煜《相见欢》赏析原文: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种滋味难于言表,让读者读来大有言未尽意无穷之感。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相见欢》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
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
【五代】李煜《乌夜啼》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来自喜马拉雅75.【五代】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离愁寂寞月下孤独【诗词原文】《乌夜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精华赏析】“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无言”既有无话可说的意思,更是有话不能说、有话不敢说、有话无人可说的多层涵义,这简直就是李煜被囚禁之后的真实写照了,他有满腹的悔恨、委屈、痛苦,却不能说、不敢说、也没有人可以听他诉说,甚至即使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他只能沉默无语,沉默忍受一切。
也许正是为了排遣这种无处不在的孤独,他才会在失眠的深夜里独自西楼望月,偏偏他所见到的一切不仅不能为他消愁,反而更添愁绪:他抬头看楼上,孤悬夜空的月亮并不是团团圆月,而是一弯残月,就好像词人伤痕累累的心一样,是残缺不全的,原来月亮也和他一样的孤独;他低头看楼下,梧桐瑟瑟,秋意凉凉,原来人迹罕至、门窗紧锁的深深院落也和他一样的寂寞忧伤。
那么,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寂寞忧伤呢?答案在下半阕:“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几句词暗用了比喻,离愁怎么可能剪得断呢?显然,词人是将离愁比喻成了一张密密实实的网,错综交织的线紧紧缠绕着他,让他拼命想剪断、想挣脱却终是挣脱不了。
这真是绝妙的比喻,将无形的情绪用有形的事物来进行比拟,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具体可感了。
而李煜的确是擅长使用这种比喻的,他会将愁绪比喻成“一江春水”,会将离恨比喻成“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都是这种比喻手法成功使用的范例。
既然剪不断,那就看看能不能理得顺吧?“剪不断”是本能想要摆脱的迫切反应,“理还乱”就是退而求其次的试图平息愁绪了,然而词人终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
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办法用语言准确形容这种绝望的情绪,他只好徒劳地发出最后的叹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确实太过烦躁,繁忙复杂的工作已经让我喘不过气来了,偏偏又被现在和过去的一些感情纠葛弄得身心俱疲!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习惯性的陷入这种复杂的矛盾中了,记得以前的我不是这个样子的,而这几年,我变得烦闷不已,总是陷入自己的思维死胡同,我知道进入这条胡同没有出路,却仍旧在慌忙中走了进去!似乎,我已经从她闪躲的眼神中读懂了她的心思,不安与纠结,不信任与迟疑,而她也似乎读懂了我的徘徊不定,神情沉默却在言行举止中充满关爱!我能理解她的不安,因为毕竟我们每天在同一个房间工作,而且大部分的事情需要我们讨论;我能理解她的纠结,因为现实的差距让我们都不敢逾越雷池半步,记得《败犬女王》里单无双对卢卡斯说的我们差8岁,是一道坎,一道难以跨过的坎,确实,我和她之间的差距一直存在,无论年龄或者思维,但我似乎中邪似的彻底迷上了她,而她,也已经读懂我的心意。
所以,我们这几天一直在很有默契的回避着对方,要么我在办公室她去外面工厂,要么我去工厂她留守。
叫午餐的时候也是每个人各拿各的回各自的房间,而不再是凑在一块谈笑着吃了。
失去了这种感觉,我的内心很不是滋味,恍惚间我做什么事都没有了心情。
也许我该把预定的假期提前支付了,去外面度个小假,希望回来的时候一切已经平复!不管结果如何,我想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要一起共事前进的。
世事无常,烦心的事总是会凑在一起,无意间在朋友网里看到前女友刚刚生下的宝宝的照片,那种心情如刀绞一般。
因为曾经我们是如此的接近有一个宝宝,却在残酷的现实中放弃了它,然后我们也放弃了彼此。
那是一段美丽的梦幻般的日子,也是一段如恶梦般的日子,冰火两重天相继上演。
从此我开始变得沉默,直到现在。
虽然她仍旧在2年后的今天还是会偶尔闯进我的梦里来,但我一直在努力将她遗忘,我需要做一个决绝的遗忘者,否则我无法找到现在与未来的感情方向。
然而,我的努力似乎一直没什么成效,此刻我眼前的画面让我穿越到了过去的岁月,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其实,我不是个犹豫不决的人,我也不是个容易纠结于某一种矛盾中的人,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如风一样的男人,喜欢背着包,游走在天涯,但似乎我现在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包袱男。
或许是背包里装载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所以我的脚步渐渐变得缓慢了,如今已是徘徊原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是什么?最是那一段段让人如痴如醉的感情,无论过去与现在,还是未来,我想我的自由主义思想终将会被这些感情所束缚!或许这时候,我需要让自己真的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眼前的状况,然后做出一个让自己无怨无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