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非言语修辞在传媒语言中的一般表现
非语言表达的技巧

非语言表达的技巧
非语言表达是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和声音的调调等方式传达信息。
以下是一些非语言表达的技巧:
1. 眼神交流:眼神是非常强大的交流工具。
保持眼神接触可以传达自信、真诚和关注。
2. 微笑:微笑是一种友好和积极的表达方式,能够创造轻松和愉悦的氛围。
3. 姿势和身体语言:保持开放的姿势,如站得直正、手自然摆放,传达出自信和开放的态度。
4. 手势:适度的手势可以强调语言的重点,同时也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5.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情感的直接体现。
用自然而真实的面部表情,使交流更富有情感和亲密感。
6. 姿态调整:根据情境调整自己的姿势,如倾听时稍微倾身,表示关注。
7. 语速和音调:控制语速和音调,适应对方的节奏,使沟通更加流畅。
8. 注视对象:当和他人交流时,保持对方的注视,表示尊重和关注。
9. 迎合对方:注意对方的非语言信号,尽量与对方保持一致的表达方式,增进共鸣。
10. 触摸:适度的触摸,如握手、拍背,可以传递友好和支持的信息。
11. 沉默的运用:懂得运用适当的沉默,有时沉默胜于言辞,能够让对方更深思熟虑。
12. 节奏和节制:调整自己的节奏,避免过于急促或缓慢,保持表达的平稳和自然。
13. 穿着和仪态:穿着整洁得体,仪态端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形象。
14. 用力和松弛的平衡:适当的肢体紧张和放松的平衡,展示出自己的冷静和掌控力。
15. 语气的变化:通过语调的变化,强调重点,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运用这些非语言表达的技巧,你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提高与他人的沟通效果。
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与运用

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与运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语种间社会成员的交流日益频繁,双语种乃至多语种交流也日益成为普遍现象,与此同时,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成为人际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大众传播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非语言符号,充分发挥其作用,越来越为业界和学界所关注。
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传播学学者韦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在合作撰写的《传播学概论》中认为,所谓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文字、图画以外可以通过感官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等的总称,它可以增强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
有学者也指出,非语言符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通常分为体语、服饰、类语言等。
体语是指用身体的动作,如手势、表情、眼神等表达某种信息;服饰是指人的衣着装饰在传播活动中传递着某种信息;类语言包括传播活动中的音调、音量、音速、音质乃至停顿等“声音因素”和哭泣、呻吟、叹息、笑声、掌声等“功能性发声”。
纵观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不管非语言符号有多少种或采用哪一种传播方式,也不管它是有意而为还是无意而为,它们都呈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连贯性、相似性、通义性、协同性、即时性以及真实性。
连贯性。
非语言符号“相互连贯,并形成一个色带(色彩)和范围(声音)”。
就是说,非语言符号没有很强的数位性,它传播信息时,只是在一连串的符号中着重突出某个符号,而该符号的表述并没有固定的位置,而且它总是与语言符号或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很少单独出现。
因此,它也可称作连贯符号。
相似性。
非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因为它是把客观事物符号化。
例如,竖起食指可以代表数字“1”,伸出双臂上下扇动可以代表飞鸟等。
通义性。
非语言符号几乎可以称之为“世界语”。
对于非语言符号的译读、理解,似乎无须接受专门教育,因为非语言符号与实物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产生出通用的意义。
例如,向人作恫吓或威胁的姿态,向人做出欢迎或喜爱的动作,这些非语言符号所传达的意义,不同国家的人都能作出相近、共通的理解。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传播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传播作者:朱璇张瑞坤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06期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言语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但绝非是唯一手段。
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衣着打扮、居所布置、时间选择、空间运用等非言语的行为和方式,同样起着传情表意的重要作用。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种特殊的媒介角色,他们以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的形式进行大众传播活动,非言语传播的合理运用也会增强节目主持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非言语传播是指赋予除言语行为(说话和书写)之外的一切社会行为及其语境因素以意义的过程。
传播是一种动态的信息过程,非言语传播亦同样如此,电视节目主持人活跃在传播过程中。
亦以“我”个人身份出现在媒介里,既是节目的主人,又是媒介的代表。
本身又承载了大量的信息。
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指出:“传播是各种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
”作为大众传播的中介,电视节目主持人能够更自由、更灵活地调动声音、画面、文字、表情、服饰等综合表现元素,以人格化的传播形式向受众传播信息。
电视节目主持人非言语传播的表现方式准确适度的手势语。
手是我们人体中最勤劳的部位,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手势语准确适度的运用可以增添表达气氛,加强与受众思想感情的交流。
从而给人动态的美感。
电视节目主持人手势语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手势语的运用要与语言的内容相一致,要遵守适度、准确、自然的原则。
比如CCTV少儿频道的《芝麻开门》节目,该节目是针对7~14岁青少年推出的一档少儿科普节目。
该节目的主持人“芝麻哥哥”在节目里手势语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青少年相比成年人往往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经验,在认识和理解新事物时,或许会有些偏差,这就要求主持人配合一些手势语来增强传播的效果,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芝麻开门》节目中“芝麻哥哥”的手势语运用得自然得体,回答了青少年提出的各种古怪问题,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谜团。
再比如CCTV-3频道《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在节目主持中的手势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非语言沟通的概念

非语言沟通的概念非语言沟通的概念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手段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它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空间和时间等方面。
与语言沟通相比,非语言沟通更为直接、自然和有效,可以传达更加复杂的信息和情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非语言沟通进行详细阐述。
一、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人们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手势、姿态、身体姿势等方面。
肢体语言是人类最早发展出来的交流方式之一,可以说是最为基础和本能的一种交流方式。
1.手势手势是指人们通过手部动作来表达意思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手指的运动、握手等方面。
不同文化中,手势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注意避免产生误解。
2.姿态姿态是指人们站立或坐着时身体所呈现出来的形态。
不同姿态可以表达不同情感和状态,如自信、紧张等。
3.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人们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意思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身体的倾斜、弯曲等方面。
不同的身体姿势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状态,如愉悦、沮丧等。
二、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人们通过脸部肌肉的运动来表达情感和意思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眼神、微笑、皱眉等方面。
面部表情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为直接和有效的一种方式,可以很快地传递信息和情感。
1.眼神眼神是指人们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
不同的目光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如友好、威胁等。
2.微笑微笑是指人们通过嘴角上扬来传递友好和愉悦等正向情感的一种方式。
微笑可以让人们感到亲近和舒适,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为常见和有效的一种方式。
3.皱眉皱眉是指人们通过额头肌肉收缩来传递不满或困惑等负向情感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让人们知道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是非语言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
三、声音声音是指人们通过声音的高低、速度、节奏等方面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语调、音量、语速等方面。
声音在非语言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传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意思。
主持人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主持人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主持一个活动或节目时,主持人的非语言沟通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和声音等方式传达信息和情感。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应该能够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观众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连接,提升活动的氛围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持人常用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1. 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主持人最直接的非语言沟通方式之一。
主持人可以通过手势、动作和姿势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例如,当主持人想要强调某个观点时,可以用手指指向相关的物体或者做出夸张的手势;当主持人想要表达友好和亲近的感觉时,可以用双手握拳,微笑并向观众微微鞠躬。
此外,主持人的姿势也很重要,应该保持挺胸抬头的姿态,展示自信和专业。
2.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主持人传达情感和态度的重要方式。
主持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使其与所要传达的信息相一致。
例如,当主持人想要表达喜悦和兴奋时,可以展现出灿烂的笑容和明亮的眼神;当主持人想要表达严肃和专注时,可以收敛笑容,眉头微皱。
面部表情的自然和真实是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关键。
3. 声音语调声音语调是主持人非语言沟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主持人应该学会运用声音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等变化,使其与所要传达的信息相匹配。
例如,当主持人想要表达紧张和悬念时,可以用较快的语速和高低起伏的声音;当主持人想要表达温柔和安抚时,可以用柔和的语调和缓慢的语速。
声音的变化可以增加观众的兴趣和参与感。
4. 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主持人与观众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
主持人应该学会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表达关注和尊重。
例如,当主持人与观众对视时,可以微笑并保持眼神的接触,传达友好和亲近的感觉;当主持人想要引起观众的注意时,可以用目光扫视观众群体,与每个观众进行短暂的眼神交流。
眼神交流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信任感。
5. 空间运用主持人在活动现场的空间运用也是非语言沟通的一部分。
主持人可以通过站立的位置、走动的轨迹和与观众的距离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浅析广播播音中的非语言传播

浅析广播播音中的非语言传播广播是一种以听觉为主的传播媒介,不同于电视要借助表情、手势、体态和身姿等非语言符号进行传播,但是,作为广播播音,不可否认,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非语言系统。
诸如适当的语调、语速以及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都会对语言符号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传播心理学作为研究的基点,对广播中的非语言传播进行研究。
标签:广播;非语言传播;传播效果传播究其实质来说,可以界定为一种符号的传播。
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语言符号的传播和非语言符号的传播。
在主持人与听众的相互交流过程中,无疑,语言符号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良好的表达效果的产生是离不开非语言符号的运用的。
如果可以恰如其分的使用非语言符号,并与语言符号的传播相互结合,会增强播音的效果。
所以,作为广播这样一种大众传播媒介而言,虽然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并不明显,但是其在广播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一、广播播音中的非语言符号的类型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非语言表达。
即人们运用非语言符号手段,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
当然,非语言符号是作为语言符号相对而言的。
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给非语言符号做了这样的界定:所谓非语言符号,它是指语言、文字以外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等。
按照上述的定义,可将非语言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作为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二是作为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广播由于是通过无线电进行传播,传播的只是声音,因而,它不同于电视非语言符号传播所借助的如手势、身姿等视觉非语言符号。
广播播音中存在的非语言系统是听觉非语言系统。
正如郑红艳在《广播报道中如何运用非语言符号》一文中所指出的:类语言、现场音响、音乐。
其中,类语言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自然流露,但有变化规律的情态声音。
如语气、语速、语调的变化,叹词的应用。
也叫副语言。
也就是说,广播播音中的非语言系统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类语言,如预期、语速、语调等;二是,现场音响;三是,音乐。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非言语表达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非言语表达语文教学是一门涉及语言运用、语言交流和语言感知的学科,它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着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和理解,还应该注重学生的非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非言语表达指的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音调等非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非言语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语言潜能的发展和全面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非言语表达是语文学习中的辅助工具。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阅读、写作、演讲等多种语言活动。
而非言语表达能力可以将文字与言语相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比如,在阅读中,学生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活动,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
在写作中,学生通过声音音调和肢体语言的调整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使作文更加生动饱满。
在演讲中,学生通过音量、语调和手势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其次,非言语表达是语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而语言交流不仅仅是通过词句句式的运用,更要注重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的恰当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非言语表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以通过声音音调的变化、面部表情的丰富以及身体语言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和感受到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而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也可以通过非言语表达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比如,学生发表演讲时,可以通过声音音量的增减、语速的变化、手势的运用等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再次,非言语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
而非言语表达正是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运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声音音调,可以更准确地传递情感信息,增强情感交流效果。
简论传媒语言中的非言语修辞

面 文字 、 片 、 画 、 彩 等 构 成 ; 播 是 听 觉媒 图 图 色 广
介 , 语 言 由人 声语 言 、 乐 、 响等 构 成 ; 其 音 音 电视
是 视 听 兼 备 , 了 具 备 广 播 的人 声 语 言 、 乐 、 除 音 音 响 外 , 还有 图像 语 言 和界 面人 物 的体 态 语 等 ; 它 网 络 是 多 媒 体 的 融 合 , 具 备 报 纸 、 播 、 视 中 它 广 电
节 目 的顺 利 进 行 。 . 简 言之 , 媒 语 言 就是 指 由视 觉语 言 、 觉 传 听
传媒 语 言是 指报 纸 、 播 、 视 、 广 电 网络 等 传 播 媒 介 中 使 用 的各 种 符 号 。从 传 播 学 的 角 度 来 看 ,
过 程 中 , 播 者 除 了要考 虑通 过语 言进行 言语 交 传
际 外 , 要 不 可 避 免 地 考 虑 到 态 势 语 等 非 言 语 因 还
情 况 下 , 的作 用甚 至超 过 了言语 修 辞 。 它
一
、
传媒 语 言 的构成
素 , 时候这 些 非语 言 因素甚 至 会 响到 采访和 有
第 3 2卷 第 4期
湖北 师范学院学报 (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Junl f bi o l nvr t P i sp yadSca S i c ) o ra o e N r i sy( hl oh n oi c ne Hu ma U e i o l e
V0. 2 13
No 4, 2 . 201
简 论 传 媒 语 言 中 的 非 言 语 修 辞
李 贤斌
( 北 师 范学 院 文 学 院 , 北 黄石 湖 湖 4 50 ) 3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 , 闻 事 业 发 达 , 介 高 速 发 展 , 新 媒 人 们 所 处 的 时 代 已 由 过 去 的 读 文 时 代 转 向 读 图
时 代 。在 信 息 爆 炸 的 年 代 怎 样 吸 引 受 众 的 关 注 , 传 媒 关 心 的 话 题 。非 言 语 修 辞 进 入 到传 是 媒 领 域 , 得 传 媒 人 眼 前 一 亮 , 使 得 非 言 语 使 也
第2 8卷 第 6期 21 年 1 01 2月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un l f unsi ntueo ehooy H m nt s n oi cec ) o ra o agh Istt f cnl ( u a ie dSc l ine H i T g i a aS
[ s at Me i ln u g ,icu igln u g y o a dn n—l g ae smb l eo g otegn rl Abt c] da a ga e n ldn a g aesmbl n o r a u g y o,b ln st h e ea n
ln u g . T en n eb l h trci daln u g stea p o c rmeh dwi h o v r a om oe - a g ae h o v r a eo n me i a g a ei h p ra h o to t t en n eb lfr t n r i h h n e c mmu iain efcie e sa da h e etep r oeo ismiain h r salto o v r a h t a c o n c t f tv n s n c iv h u p s fdse n to .T ee i fn n eb r e— o e o l o i n me i a g a e i h r fs e c rc i daln u g n te fm o p e h,whc ep oe rc h r so o o ihh l st n h tefm fc mmu iain a d e pe s i o nc to n x r s
Vo . No. 】28 6 De . c 2 1 01
D I 码 :0 3 6 /.S N.6 1 4 2 2 1 . 6 0 3 O编 1 .9 9 jIS 17 —7 言语 修 辞在 传 媒 语 言 中的一 般 表现
李 贤斌
( 湖北 师范学 院 文 学院 , 湖北 黄 石 4 50 ) 302
Rh t r c i e i ng a e e o i n M d a La u g
L /Xi n i a bn
( col f a g aea dLt a r,H b i om l n esy H a gh bi 30 2 Sh o o n ug n i rt e u e N r a U i r t, u n si L e u v i Hu e 4 5 0 )
t e c n e to f c i ey h o t n fef t l . e v
[ e od ] dal g ae n n eb l h tr ; e ea p r r n e K yw r s mei n u g ;o vra reo c gn rl ef mac a i o
[ 关键 词 ] 传媒语言 ; 非言语修辞 ; 一般表现
[ 中图分 类号 ] 1 H5
[ 献标识 码 ] 文 A
[ 文章编 号 ]6 1 7 2 (0 1 0 05 O 17 — 4 2 2 1 )6— 04一 4
on t e G e e a r o m a c fNo v r a h n r lPe f r n e o n e b l
作 为一 种 符 号 , 以 产 生 和 表 达 意 义 , 意 义 的 可 “ 产生 与 传 播 时 的 情 境 等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 。 广
义 的语 言 所 涉 及 的 范 围更 大 , 泛 存 在 于各 种 广
传播 活 动 , 人 际 传 播 、 织 传 播 、 众 媒 介 传 如 组 大 播 中 。传 媒 语 言 属 于 广 义 语 言 的 范 畴 , 要 是 主 指报 纸 、 播 、 视 、 络 等 传 播 媒 介 中用 来 表 广 电 网 达 意义 的各 种 符 号 , 括 语 言 符 号 和 非 语 言 符 包 号 。作 为 一 种 符 号 系 统 , 们 都 是 使 用 某 一 符 它 号来 代 表 其 他 事 物 , 是 传 情 达 意 的 重要 手 段 。 都
修 辞 有 了更 大 的 用 武 之 地 。 如 , 纸 版 面 的 编 报 排 、 彩 的运 用 ; 播 借 助 声 音 传 播 而 形 成 的 色 广 听觉修辞 ; 视 声 画并 茂而 形 成 的视 觉修 辞 ; 电 网络 借 助 多 媒 体 技 术 综 合 传 播 形 成 的视 听 综
合修辞等 , 些都在丰 富着 我们 的修辞 资源。 这
一
、
非 言 语 修 辞 概 说
语 言是人 类 社 会特 有 的一 种信 息 符 号 系 统 , 人 类 最 重 要 的 交 际 工 具 。人 们 可 以 通 过 是 语 言 进 行 传 播 和 思 维 。在 传 播 的 过 程 中 , 言 语
[ 摘 要] 传媒语言属于广义语言的范畴, 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媒语言中的非言语修辞是
指用非言语的形式增强传播效果 、 达到传播 目的所采用 的方式或方法。在传媒语言 中存在大量 以辞
格 的形 式表 现 出来 的 非言 语修 辞 , 们 有助 于传 播 形式 的 多样 化 , 助 于传 播 内容 的有 效表 达 。 他 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