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动物论文:浮游动物 碳 氮 磷 计量学
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研究

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研究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大类重要的生物群体,它们具有多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
本文将探讨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一、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组成。
浮游植物包括浮游藻类和细菌等微小植物,而浮游动物包括浮游甲壳动物、虾类、鱼类等。
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硅藻类、硅藻虾和甲藻等组成。
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氧气。
浮游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受到水温、光照、营养盐和浮游动物的控制。
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浮游动物包括浮游性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
无脊椎动物主要有浮游甲壳动物、虾和瓢虫等,它们是浮游动物群落中的重要捕食者,通过摄食浮游植物和其他浮游动物来获取能量。
鱼类在浮游动物群落中处于更高的营养级别,它们通过摄食浮游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来获取能量。
二、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海洋浮游动物群落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能量传递、物质循环、气候调节和环境监测等。
1. 能量传递海洋浮游动物群落是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桥梁。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成为海洋食物链的起点。
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并成为更高营养级别的生物摄食对象,将能量传递给更高级别的捕食者,实现能量的流动。
2. 物质循环海洋浮游动物群落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浮游植物通过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通过死亡和沉降将有机碳沉入海洋底部,促进碳的储存;同时,浮游动物通过摄食和排泄作用,将营养盐和有机物质重新释放到海洋中,参与了氮、磷等关键元素的循环。
3. 气候调节海洋浮游动物群落通过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光学特性和气溶胶的生成释放,对气候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稳定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同时,浮游动物的代谢作用产生的气溶胶影响大气中的能量和湍流,对气候和气候变化起到调节作用。
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一、本文概述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体及其与环境之间化学元素(如碳、氮、磷等)比例关系的科学。
这些元素比例关系不仅影响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关键指标。
碳、氮、磷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系统中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这些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循环和转化规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阐述了碳、氮、磷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了碳、氮、磷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包括元素比例关系、循环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草原、湖泊等)中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差异及其机制。
本文总结了碳、氮、磷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循环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碳(C)是生命体系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主要骨架。
碳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生态系统层面上,碳的循环和转化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多数生态系统中,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碳,包括植物组织、动物体和微生物体等。
这些有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等生物过程进入生态系统,并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过程返回大气中。
碳的这种循环过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在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碳与其他元素的比值(如C:N、C:P)是描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这些比值的变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力、分解速率等重要信息。
氮磷比对浮游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畜牧渔业论文

氮磷比对浮游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畜牧渔业论文氮磷比对浮游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周兵飞(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摘要:氮和磷是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关于氮磷营养限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报道,氮磷比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也有不少研究,但众多研究的结果有不少差异,结论也不尽相同。
为进一步探讨氮磷比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和浮游藻类生长竞争的机理,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研究分析,探讨氮磷比对浮游藻类的生长竞争的影响,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氮磷比;浮游藻类;营养盐;环境因子浮游藻类是水域的初级生产力,是水域生态和水生生物生活与生长的基础,浮游藻类的培养和控制是池塘等水产养殖体系中的重要步骤。
随着水华和赤潮危害的日益严重,近年来,关于营养盐类对浮游藻类的生长影响,及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水草的竞争,浮游藻类的光胁迫等均有一定研究,研究方向逐步趋向于种群与种间竞争与生态演替等。
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研究分析,探讨氮磷比对浮游藻类的生长竞争的影响,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1关于Redfield比值很多的研究已经表明,氮磷之间的比值会影响到浮游藻类的生长、生存。
由A. C. Redfield( 1958) 提出的藻类健康生长及生理平衡所需的16∶1的适宜氮磷比率(原子比)已经在很多文献中提到,而且已经被广大学者所接受;不过关于不同的浮游藻类生长要求的最适氮磷比值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差异存在,可能特定浮游藻类具有特定最适氮磷比。
不同营养元素的含量会影响到浮游藻类间竞争的结果。
位于二者之间的氮磷比值将决定藻类可能共存的范围。
Redfield 比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得到认可。
但是如果将资源以及其他因素也考虑进去,那么这个比值将失去最优化。
新的模型下最适氮磷比是否还是16∶1呢?我们不得而知,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考虑更加全面,充分关心到研究中氮磷比的变化性。
因此,今后的模型将需要考虑更多的可变性,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环境因子氮、磷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第43卷 第11期 2016年11月天 津 科 技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V ol.43 No.11Nov. 2016收稿日期:2016-10-11基础研究环境因子氮、磷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石 琛,吕春晖,陈 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天津300350)摘 要:环境因子氮、磷是海洋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海洋环境营养盐比例失衡的影响不仅会频频引发有害赤潮,也会显著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氮、磷的变化首先会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发生改变,同时使它们作为饵料的营养价值也发生变化,氮、磷也是浮游生物生长的限制元素,会使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浮游生物作为海洋里的重要生物功能群体,研究它们对氮、磷的受限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有利于生态计量学在环境控制上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氮 磷 浮游生物中图分类号:Q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945(2016)11-0045-02The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n PlanktonSHI Chen ,LV Chunhui ,CHEN Xi(Bioengineering Department ,Tianjin Modern V 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re necessary sources of nutrition for the growth of marine algae and the imbalance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impact nutrients will not only frequently lead to harmful algal bloom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growth of aquatic plants .The chang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ill firstly bring changes to the 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the composition of species ,and also vary their nutritional value as baits .Beside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re the limiting element for 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and their change will affect the growth of planktonic animals which feed on phytoplankton ,thereby affecting the entire marine ecosystem .As Plankton i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function group in the oceans ,the study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imitation mecha-nism is necessary .Also ,it is in favor of metrology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control. Key words :nitrogen ;phosphorus ;plankton海水中的营养元素氮、磷是藻类生长的必需元素,营养元素氮、磷的含量对浮游植物的结构影响非常大,氮、磷也是浮游生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氮磷比对浙江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通过 室 内受控 实验 方法 研 究不 同氮磷 比( p ( 1 4:1 8:1 1 1 3 N/ ) 1: , , , 6: , 2:1 6 ,4:1 1 8 , 2
: 1和 2 6:1 对 浙江 近岸秋 季 浮游植 物群 落结 构 的 影 响。结 果 表 明 , 同 N/ 5 ) 不 P对 浮游 植 物群 落
浮游 植物 是海 洋生 态 系统 中最重 要 的初级 生产
东海 是位 于 中 国大 陆东 岸与 太平洋 之 间 的半 封
闭海 , 长江 、 钱塘 江 、 江 、 瓯 闽江 等河 流携带 大量 营养 物质汇 人东 海 , 其 河 口和 近岸 海 域 营 养 盐 和生 产 使 力 维 持在 较 高 水 平 。近 2 0年来 , 着 沪浙 闽 随 等沿岸 经 济 区的快速 发展 , 活污水 、 生 农业 施肥 和工
黄 伟 , 朱旭 字 , 曾江 宁 , 陈全 震 , 晓群 廖 一波 刘 晶 晶 杜 萍 徐 , , ,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姓名:唐雅琴学号:3110100568 指导老师:王岩摘要:近年来,随着近海调查的普遍开展,海外和深海调查及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也有了好的开端。
由于浮游生物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重要性,这门学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把它列为海洋、生产等高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由于浮游生物在生态系统,尤其在食物链、生产力、能源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它是海洋生态系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综合调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项目。
浮游生物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类群,既包括植物(主要是单细胞藻类),又包括动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它们不论在种类是上或数量上都占明显优势,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浮游生物生物形态适应性分布环境关系渔业海洋污染一、定义不论在海洋或者湖沼中,浮游着各种生物,除了极少数体型较大、肉眼可见的种类以外,它们多数是个体微小,必修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而且由于缺乏甚至完全缺乏行动器官,运动能力十分弱,有的只能随波逐流地浮游在水面上,或悬浮在水中作极微弱的浮动,因此称为浮游生物。
包括两大类,分别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而如果按生活环境来分,可分为淡水浮游生物、河口浮游生物、海洋浮游生物;按垂直分布来分,分为上层浮游生物、中层浮游生物、下层浮游生物;按浮游时期长短来分,为永久性浮游生物、阶段性浮游生物、暂时性浮游生物。
二、重要性浮游生物是水生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但分布广、种类多,而且在数量上超过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而更重要的是,它是很多经济水生生物(鱼类、贝类等)的饵料基础。
因此,它在渔业上具有重大意义。
有些浮游动物如水母类的海蜇和甲壳类的毛虾等都是富有营养的海产品,已成为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对象之一。
此外,浮游生物的重要性还表现在:①很多浮游生物,特别是水母类、海鳟类等可以作为水团或海流的生物性指标。
这对水文学工作者探索海流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帮助。
②硅藻、有孔虫、放射虫等死后的外壳大量沉积在海底,成为海洋底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海洋浮游生物的重要性

海洋浮游生物的重要性海洋浮游生物是指在海洋中漂浮或游动的微小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它们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海洋中。
尽管它们通常被人们忽视,但海洋浮游生物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海洋浮游生物的重要性。
一、海洋浮游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海洋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作为底层生物,提供了大部分海洋生物的食物。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为海洋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而浮游动物则以浮游植物为食,这些浮游动物又被更大型的生物如鱼类、鲸类等捕食。
这样形成的食物链关系维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海洋浮游生物与气候调节的关系海洋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浮游生物每年能吸收掉全球全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10%至30%的二氧化碳。
尤其是浮游植物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海洋之肺”的作用,帮助调节了全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同时,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其死亡沉降的有机物质沉积在海底,形成了天然的碳汇。
三、海洋浮游生物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协同作用海洋浮游生物还通过调节海洋的理化特性,维持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
在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繁殖消耗了大量的无机氮、磷等营养元素,降低了海水中有机氮、有机磷的含量,抑制了藻华爆发。
同时,浮游动物通过摄食浮游植物,控制了浮游植物的数量,维持了海水的透明度,提供了良好的光合条件。
这种协同作用维持了海洋的生态平衡。
四、海洋浮游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浮游生物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着积极作用。
首先,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资源。
许多人类所需的资源如鱼类、贝类等都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而且通过控制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人们还可以进行海洋养殖业,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此外,浮游生物还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
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王绍强,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千烟洲农业生态试验站,北京100101)摘要: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热点和焦点。
在系统介绍生态化学计量学与碳氮磷元素循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从土壤CBNBP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指示作用、对碳固定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CBNBP比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CBNBP比在养分限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森林演替与退化等领域中的应用等问题,并展望了生态系统碳氮磷平衡的元素化学计量学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可以深入认识植物-凋落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对于揭示碳氮磷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制约关系,为减缓温室效应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化学计量学;土壤CBNBP比;物质循环;能量平衡生态系统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且碳与氮、硫、磷等元素的循环过程是相互耦合的[1~3],所以,养分循环的改变将强烈地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4, 5]。
同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稳定性不仅会受到相关生物体对元素需求的强烈影响,也会受到周围环境化学元素平衡状况的影响,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碳储量是由质量守恒原理和其它关键养分元素(如氮、磷等)的供应量控制的[4, 6],因而,研究碳、氮、磷的平衡关系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和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7~9]。
生态化学计量学(ecological stoichiometry)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原理,包括了生态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考虑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原理和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理论,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氮、磷)平衡的科学,以及元素平衡对生态交互作用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一研究领域使得生物学科不同层次(分子、细胞、有机体、种群、生态系统和全球尺度)的研究理论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1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游动物论文:南亚热带地区主要浮游动物种类C、N、P
营养元素计量学研究
【中文摘要】本论文对广东省4座水库和1座人工湖中主要浮游动物种类体内的C、N、P营养元素计量学进行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水体浮游动物的种类及生态现象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本文研究的水体为流溪河水库、深圳水库、雁田水库、大镜山水库和暨南大学明湖,采样时间为2010年4月到2011年3月,每个月采样一次。
研究的浮游动物种类计11种,包括桡足类5种和枝角类6种。
总体来看,浮游动物体内的C、N、P含量种内差别小,而种间差别大,且种间差别主要体现在P的含量上。
相对而言P含量而言,浮游动物C、N含量比较稳定。
枝角类的P含量高于桡足类,而C、N含量低于桡足类;不同浮游动物种类C、N含量比较稳定,而P含量变化明显。
枝角类和桡足类的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48%~1.38%和0.33%~0.45%;枝角类C、N平均含量分别为47.8±1.0%、9.7±0.6%,桡足类C、N平均含量为50.8±1.2%、11.4±0.7%。
浮游动物C:N(质量比)比值稳定,变化范围为4.4~5.2;枝角类C:P、N:P(质量比)低于桡足类。
枝角类的C:P、N:P(质量比)变化范围分别为:31.4~94.7、6.3~18.6;桡足类C:P、N...
【英文摘要】The present thesis studied carbon (C),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elements stoichiometry of zooplankton species in five freshwater bod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it aims to provide basic data linking to functions of main zooplankton groups in warming water in China.Zooplankton was sampled in Liuxihe reservoir, Shenzhen reservoir, Yantian reservoir, Dajingshan reservoir and Minghu lake (artificial lake in Jinan university), from April 2010 to March 2011. Five species of copepods and six species o...
【关键词】浮游动物碳氮磷计量学
【英文关键词】Zooplankton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
【目录】南亚热带地区主要浮游动物种类C、N、P营养元素计量学研究摘要4-5Abstract5-6目录7-8第一章前言8-14 1.1 选题依据以及研究意义8-9 1.2 国
内外研究进展9-14 1.2.1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历程
9-10 1.2.2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基本理论10-12 1.2.3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应用12-13 1.2.4 浮游动物计量学的研究
进展13-14第二章材料与方法14-18 2.1 研究水域概况14-15 2.2 采样和分析方法15 2.3 浮游动物种类
15-16 2.4 浮游动物营养元素分析方法16-17 2.5 数
据分析方法17-18第三章结果与分析18-34 3.1 水体营养状态和主要浮游动物种类18-20 3.2 浮游动物体长和样
品干重20-21 3.3 浮游动物营养元素计量学特征
21-34 3.3.1 浮游动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基本特征
21-25 3.3.2 浮游动物营养元素组成季节性变化
25-30 3.3.3 浮游动物营养元素的计量学分析30-34
第四章讨论34-41 4.1 与温带地区浮游动物C、N、P元素计量学结果比较34-36 4.2 浮游动物营养元素计量学特征
36-38 4.3 限制性元素种类的判断38-41第五章结论41-43参考文献43-46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6-47致谢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