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鹤楼 望庐山瀑布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望庐山瀑布》。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能够正确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

3.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理解并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以直观地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诗歌朗诵的音频资料,让同学们能够听到专业人士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描述瀑布的景象,引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 朗读与理解:我会带领同学们朗读诗文,指导他们正确停顿和重音,以体会诗歌的韵律。

然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文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诗人的描写和情感。

3. 分析与讨论:我会引导同学们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意象对比和夸张手法,让同学们感受诗歌的美。

4. 实践与拓展:我会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小诗,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书写诗文的《望庐山瀑布》和作者李白的名字。

然后,我会将诗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意象用关键词的形式板书出来,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文字说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文字说明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家喻户晓。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王之涣、李白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
赏析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的课本教材主要包括两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并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而是用宏大的气势,结合特殊的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情;后两句即景生情,将眼前所观之景与自己的胸怀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全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绘壮丽的瀑布景象的诗。

作者李白通过描绘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看瀑布挂在前川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视觉感和空间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瀑布的壮美和磅礴。

这些古诗是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课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古诗二首》中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庐山瀑布壮美的景象。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中的字、词、句,理解其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 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描绘瀑布景象的高超技艺。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现的壮美景象和诗人的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庐山瀑布的图片、诗句的动画展示等。

2. 生字词卡片。

3. 作业本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瀑布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通过课件和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理解词义。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描绘瀑布的手法。

4. 赏析:带领学生朗读诗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景象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幅自然景色。

六、板书设计1. 诗句:望庐山瀑布,生字词。

2. 简笔画:庐山瀑布景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色。

答案:要求描述生动、具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拓展延伸:收集其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进行分析和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学会用诗意的语言去描绘和赞美。

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诗句的意义解析3. 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4.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利用课件和生字词卡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读生字,理解词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课包括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绘洞庭湖美景的诗,通过描绘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朗读和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和洞庭湖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望庐山瀑布》:(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3)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遥看”、“挂前川”等;(4)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句。

3. 学习《望洞庭》:(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3)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湖光秋月”、“镜未磨”等;(4)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句。

4. 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进行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诗句的结构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的意思。

2. 请学生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在班级群里分享一些关于庐山瀑布和洞庭湖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2018部编二上语文8 《古诗二首》

2018部编二上语文8 《古诗二首》

——唐·徐凝《庐山瀑布》 ——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唐·施肩吾《瀑布》
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诗句,想画面,根据诗意,给诗配画。
感谢观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表现出了瀑布喷涌飞泻的情景。 “直下”写出了山之险,水之急。 “疑”字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长吗?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没有。“三千尺”是虚指,运用夸张 的手法,写出了瀑布水流飞驰、一泻 千里的壮观景象。
层次梳理
拓展延伸
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笔直 怀疑 形容山很高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很高很高的天空
诗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 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1.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词用得好? 生、挂、飞流、直下、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新课导入 庐山瀑布 鹳雀楼
8 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
我会认
lóu



jìn



qiónɡ
cénɡ


pù bù
瀑布



yān

yáo
chuān

小兔采蘑菇
瀑 层
布 楼
依 炉
欲 遥
穷 川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公开课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公开课精品课件
之涣登上楼后看 到了什么?
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
即将落山的太阳, 连绵起伏的群山, 奔流不息的黄河。
白 日 依 山 尽
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 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 贯穿九个省,全长5464公里,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 两岸缺乏湖泊,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也 很少。
面对眼前的景象,诗人心 中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在古代常常表示极多的含义, 我们以后还会学到“九霄云外、九牛 一毛”这样的成语,其中的“九”都 是很多的意思。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后第二题)
听老师描述,同学们背诵诗句。
火炉
香炉
壁炉
炉火点燃就会有烟冒出来,所以“烟”也是火 字旁。你能用“烟”组什么词?
香烟 炊烟 烟花 烟火 硝烟 狼烟 烟斗 烟叶
你还认识哪些带有火字旁的字呢?



观察它的偏旁,猜一猜它和什么有关? 可以用“遥”组什么词?
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的意思就是远远地看。
遥看瀑布挂前川 你能用“川”组一个词吗?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
王之涣
鹳雀,是一种鸟, 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 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 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 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 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 鹳雀楼。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 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 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 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 光著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认真读诗歌,解读诗句:
傍晚的太阳 白 日 依 山 尽, 靠着 沉落下去
黄 河 入 海 流。
滔滔黄河水
滚滚流入大海
这两句写诗人所见。诗意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 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想要 欲 穷 千 里 目, 尽 看的很远很远 更 上 一 层 楼。

这两句写诗人所思。诗意是:要想看到很远很远 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表示急湍的水流。造字本义:山谷间由山涧、 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 。

瀑依

布炉


烟 尽

小兔采蘑菇 遥
读一读 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 ”画出来。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悟诗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古诗的重点字词,边 遥看瀑布挂前川。
悟诗意
这么美的风景让人忍不住靠近,诗人走近了瀑布,他看 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笔下的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长吗?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没有。“三千尺”是虚指,运用夸张 的手法,写出了瀑布水流飞驰、一泻 千里的壮观景象。
层次梳理
品 悟 诗 境意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品诗境
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唐·徐凝《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想一想:诗人王
之涣登上楼后看
到了什么?
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
即将落山的太阳, 连绵起伏的群山,
奔流不息的黄河。
白 日 依 山 尽
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 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 壮丽!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 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全长5464公里,沿 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两岸缺乏湖泊,下游 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也很少。
黄 河 入 海 流
1.小朋友,站在鹳雀楼 上,你还能看到什么?
2.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
楼,又想到了什么呢?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写字有方
楼 依尽黄 层
第二课时
庐山风貌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
8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鹳雀,是一种鸟, 形状像鹤。在山西永 济县的黄河边上,有 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 在上面休息,所以人 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 的名字,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 读诗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这首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看看从这首诗里你读懂了
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3.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字有方
照炉烟挂川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