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教案

潮州音乐教案标题:潮州音乐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针对潮州音乐教育的特点与需求,设计一套符合潮汕地区学生实际情况的音乐教学方案。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潮州音乐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提升他们在音乐表演方面的技能与才能。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潮州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创作与表演的欲望。
2.让学生了解潮州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特点,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水平。
4.通过潮州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流程1. 音乐史与音乐文化的介绍- 学习潮州音乐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渊源,以及在潮汕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 介绍潮州音乐的曲调、乐器、表演形式等基本元素。
2. 潮州音乐基本乐器的学习- 学习潮州音乐中常用的乐器,如二胡、琵琶、板胡、打击乐等。
- 了解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方式。
- 学习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并进行实践练习。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针对潮州音乐的曲调与节奏,学习基本的和声、节拍、韵律。
- 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 组织学生开展小型音乐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4. 潮州音乐的创作与表达- 引导学生了解潮州音乐的编曲和创作方式。
- 鼓励学生进行小型潮州音乐作品的创作,提升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5. 融合音乐与其他学科- 结合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内容,展开潮州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学。
- 通过综合教学,加深学生对潮州音乐、潮汕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1.定期组织音乐测试,评估学生对潮州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观察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活动,评估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与反馈,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
4.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案,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潮州音乐相关的教材和资料,如《潮州音乐入门》等。
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狮子戏球(潮州弦诗乐)

潮州音乐有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古朴、 典雅的风格影响着代代潮汕人,在潮州音乐 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以和为贵”的文 化理念,听音乐,能给予我们做人的道理, 这样的文化更应该值得我们去传播与发扬。
活动与创编
背唱《狮子戏球》的主题音调。 哼唱《狮子戏球》主题及变奏的曲调,体
验音乐的不同韵味和音乐发展的方式。
狮子戏球(潮州弦诗乐)
目录
一、潮州音乐的种类 二、弦诗乐《狮子戏球》三、总结一、潮州音乐的种类
锣鼓乐 弦诗乐 潮州音乐 笛套乐 细乐 庙堂音乐
《狮子戏球》
•判断并说出该作品的演奏乐器,体现的文化内涵。 •“曲速三变” •“催” •通过欣赏全曲,谈谈你对潮州弦诗乐的理解。
潮州弦诗乐中的乐器包括:二弦、椰胡、 二胡,扬琴、古筝、琵琶、阮、三弦、低音大 提琴及打击乐器,它们个性鲜明,但演奏出的 音乐却融和灵动,主要在于演奏中各个乐器有 明确的角色分配,化解了很多矛盾冲突,渗透 出一种“和”的文化理念。
曲速三变
乐曲的速度由慢变快,称为“曲速三变”。 学唱音乐主题,体验“曲速三变”。
“催”
变奏曲,即潮州音乐中的“催”,以不 同节奏型进行变奏的形式。
分析该作品的四种变奏,并播放音乐判 断不同节奏型的表现。
作品赏析
引子多次重复且速度越来越快,推高强 化了音乐的喜庆、热闹,渲染了氛围。
引子部分打击乐和扬琴等乐器给我们展 现出舞狮子的“场景”,狮子互相戏弄、抢 绣球、腾空等。扬琴和另外一件乐器的对话, 呈现出的就是狮子舞绣球时相互间(戏弄、 观察、捕捉)的生动形象。
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民间器乐品种

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民间器乐品种。
流行于潮汕地区一带,东及闽南的龙岩、龙溪地区;北及五华、大埔、兴宁;西及惠阳地区的部分潮语县市;南远播至东南亚各国,其影响深远。
它是潮人思想情感和时代精神的反映。
其历史可上溯至秦汉隋唐,由于中原音乐文化随着历代讨伐、谪迁、游宦、征闽及中原百姓南迁等历史事件而入传潮地,在漫长的岁月中与潮地方言及民歌、小调、歌舞互相融合渗透而形成。
到了明清潮乐又吸收弋阳腔、昆曲、汉调、秦腔、道调和法曲,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一套丰富、完整而自成体系的乐种,至今约有400余年历史。
潮州音乐旋律优美、清丽、古朴、典雅,调以五声为其骨干,虽有七声,但实为“奉五声”的关系;曲体结构遵循民族格式,与我国古典诗词的起、承、转、合有密切关系;乐律与我国古代雅乐、燕乐、俗乐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并在七声音阶中出现了3/4全音和1/2半音,音级中一音三韵;旋律作韵手法润饰变化奇妙;乐调运用古老谱式“二四谱”,以“二三四五六七八”为记音,形成“轻六”“重六”“活五”“反线”四大调,在实际演奏中易音变奏,作韵润饰,各得其趣。
潮州音乐在分类上,从广义而言,应包括器乐曲和声乐曲两大类。
即潮州锣鼓乐、潮州弦诗乐、潮州庙堂乐、湖阳笛套乐和潮州民歌、小调、歌册、儿歌、畲歌、渔歌等。
但是,在长期习惯称谓中,潮州音乐则指潮州器乐曲类。
潮州器乐曲类分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广场乐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外汇锣鼓、湖州笛套锣鼓、潮州花灯锣鼓和潮州小锣鼓;室内乐包括潮州弦诗乐、潮阳笛套古乐、潮州细乐和潮州庙堂音乐。
潮州音乐最具特色的乐器弦乐类有竹弦、二弦,二弦弓子长,声音尖亮、高亢;弹拔乐类有梅花奏琴、小三弦;吹管乐类有大吹(大唢呐)、吹仔(小唢呐),用麦杆作哨子,音色柔美;打击乐类有深波、斗锣,前者音色纯厚、浑圆,后者其声烈而霸。
这就是潮州音乐总体上的概貌。
主人回复:三人行,必有我师!。
潮州音乐简介

潮州音乐简介潮州音乐是主要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
它以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而享誉海内外,有着“唐宋遗音”、“华夏正声”之称。
潮州音乐大致可分为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
其中锣鼓乐属于广场乐,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等;而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等则属于室内乐。
潮州音乐常用乐器约有20余种,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是二弦、唢呐、深波等。
1.地域特色:潮州音乐主要流行于揭阳、潮州、汕头、汕尾等地,其影响范围广泛,包括闽南、上海、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潮人聚居地。
2.历史渊源:潮州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正字、弋阳、昆山等剧种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3.艺术特点:潮州音乐以其古朴典雅、优美抒情的特点著称。
它的旋律丰富多变,节奏自由灵活,注重即兴演奏和情感表达。
4.乐器组合:潮州音乐的主要乐器包括二弦、二胡、扬琴以及各种锣鼓等打击乐器。
这些乐器的组合使用创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色彩。
5.演奏形式:潮州音乐的演奏形式多样,既有独奏、重奏,也有合奏和伴奏。
其中,“细乐”和“大锣鼓”是两种典型的演奏形式。
6.曲目类型:潮州音乐的曲目众多,包括传统的牌子曲、小调、大套曲以及现代创作的作品。
这些曲目往往反映了当地的生活习俗、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7.传承与影响:潮州音乐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专业和业余的音乐团体致力于潮州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教学、演出和录音等方式使其得以保存和弘扬。
8.革新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潮州音乐也在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和技巧,进行创新和改良。
例如,一些文艺团体对歌册唱腔、演出形式和伴奏音乐进行了革新与丰富,并将潮州音乐搬上了舞台,使之更具时代感和艺术魅力。
潮州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和持久生命力。
潮州音乐

结构形式:潮乐的曲体结构具有民族特点,符合民族审美习惯。旋法以五声骨干音为主,虽有六声、七声的运用,但实质是"奉五音"的关系。乐律基本上是用三分损益律,但在七声音阶中,由于si音偏低,fa音偏高,常出现3/4全音和1/2半音,所谓中立四度、中立七度的中立音程,又越出了三分损益律的局限。由于某些音级在音高上的微升、微降和游移现象,旋法极讲究润饰和作韵,使调式色彩产生种种之变幻,令人回昧无穷。
潮州音乐所独有的"二四谱"是十分古老的谱式,在其独特的律制中,"si"、"fa"二音的灵活变化体现了潮乐独特的韵味,同时构成潮乐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多种调式以及演奏上强调充分发挥作韵和即兴加花两种技法。
前者包括打击乐套曲,后者包括笛套古乐、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潮州庙堂音乐等。
潮州弦诗在演奏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曲速三变"。即每一首弦诗套曲基本上都用头板、拷拍、三板的形式作为其结构或旋律变奏的相对固定的程式。乐曲引子多为散板;头板(或称二板慢)为4/4节拍,是乐曲主体部分,演奏时一般不反复或反复时变化很少;拷拍为1/4节拍,是慢板旋律在节奏、节拍上的变奏,主要特点是多用后半拍,形成垛句式的旋律特点;三板为1/4(或2/4)节拍,亦是慢板旋律在节拍、节奏上的变奏,其特点是用多种"催"的手法把旅律反复变奏多次,速度逐渐加快,在高潮中结素束全曲。
潮州乐器

潮州音乐特色乐器介绍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乐。
潮州音乐是潮州人心中永恒的情节,而潮州乐器更是潮州人心中情节中的情节。
潮州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特点为古朴典雅优美抒情。
潮乐主以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要乐器。
从演奏形式和风格上大致可分为锣鼓乐、笛套古乐、弦诗乐等七个品种。
潮州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
张文生是潮州牌坊街一乐器店的老板,祖上十几代都从事手工制作乐器,他不仅善于制作,更精于演奏。
/u89/v_NTg3OTQ4MTQ.html头弦潮州汉调音乐(外江乐)领奏乐器,有200多年以上历史。
五度定弦,北路为(6 3)d`-a`,南路为(5 2)d`-a`。
二弦潮州弦诗乐及潮剧领奏乐器,有200多年以上历史。
音高为四度定弦(5 1)c`-f`,有双盘腿式,平腿式,盘腿式和夹腿式四种坐姿。
椰胡潮乐辅弦,有300多年以上的历史。
定弦为f-c’或d-a,是潮乐最普及乐器之一。
竹弦潮州二弦未产生时,竹弦是潮州弦诗乐的主奏乐器,由宋代奚琴演变而成,有500年以上历史。
音高定弦c`-f`或c`-g`。
梅花秦琴潮乐最古老乐器之一。
古称阮咸,有1000多年历史。
后潮人取“梅开五福”吉祥之意定名为梅花秦。
潮乐定弦为g-c,音色柔和富有弹性。
尺八潮阳笛套古乐,细乐主奏乐器,有1000年以上历史。
曲锣俗称小斗锣,潮州定音铜器,音高为c,与深波同时演奏,音色效果极佳。
其“锣花”交错变化最具特色。
深波潮州大锣鼓低音铜器,定音为f或g,发音深沉,富有余韵。
钦仔月锣钦仔:潮州锣鼓乐特色打击乐器之一。
定音为1,F。
月锣:潮州小锣鼓乐特色打击乐器之一,定音为2,G。
大钹潮州锣鼓乐主要打击乐器之一。
一般都要求定音,有定2的,G,有定3,a的。
潮州弦诗乐是民间丝竹乐,“弦诗乐”原指潮州古乐诗谱的演奏,现在已经逐渐成为潮州民间丝弦、吹管、弹拨等乐器独奏、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的总称,是潮州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音乐的特征及传承探讨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除潮州外,还广泛流行于闽南、粤东、广州、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和潮人聚居地。
潮州音乐的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
潮州音乐主要特点是古朴典雅、优美抒情。
它的主要乐器是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潮州音乐保留了很多南音古韵,日益为世界所关注。
它源于当地民歌、歌舞、小调,并吸收弋阳腔、昆腔、秦腔、汉调、道调和法曲诸乐的素材,兼容并蓄,自成一类。
它蕴藏丰富,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
前者包括潮州大锣鼓、外江锣鼓乐、潮州小锣鼓、潮州花音锣鼓、潮州八音锣鼓,后者包括笛套古乐、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潮州庙堂音乐等。
现在经常演奏而广泛流传的《画眉跳架》、《粉蝶采花》等就是潮州小锣鼓的优秀作品。
弦丝乐又叫弦诗乐,是一种由几个人组合演奏的音乐。
这种音乐曲调轻快而抒情,旋律和谐悦耳,具有南派音乐的韵味,是潮汕农村最流行最普及的乐种。
而笛套音乐可分笛套锣鼓和笛套音乐类,它是属于宫廷音乐的一种,风格庄重古朴。
潮州细乐则是潮州弦丝乐的变种,是以三弦、琵琶、古筝为主要乐器组合演奏的乐种,清新细腻,极具抒情韵味。
庙堂音乐则是一种从事佛事活动时演奏的曲子,悠扬典雅,现在各庙堂演奏的就是这种乐曲。
所以潮州音乐是一种宠大而完整的音乐体系。
潮州音乐内涵丰富,既能表现小桥流水式的趣味,又能演绎出气壮山河的史诗。
潮州音乐所独有的“二四谱”是十分古老的谱式,在其独特的律制中,“si”、“fa”二音的灵活变化体现了潮乐独特的韵味,同时构成潮乐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多种调式以及演奏上强调充分发挥作韵和即兴加花的两种技法。
潮州音乐的乐器组合、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变奏手法都具有独特的章法和美学依据,是一笔非常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潮州音乐的名词解释

潮州音乐的名词解释潮州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支,源自广东潮州地区,乃至华南一带,拥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潮州音乐以其华丽婉转的旋律、细腻丰富的音韵和情感上的深邃传达,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热爱和追捧。
在潮州音乐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套曲”。
套曲是多首乐曲的组合,通过特定的编排和排列,展示潮州音乐独特的韵味和艺术特点。
套曲常以诗词为歌唱的引子,配以独特的曲调和旋律,表达情感或故事。
套曲中有独特的音色和乐器的运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四张”(“四簧”)琴。
它是潮州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由四个弦和一个面板构成。
弹奏者运用指拨和琴弦尾部的簧片振动演奏,音色充满特定的传统美感,是潮州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潮州音乐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是“鼓”。
鼓担任着节拍和节奏的重要任务,也用于刺激演出气氛和与套曲的其他部分互动。
鼓的种类繁多,如“大锣”、“大鼓”、“小锣”、“小鼓”等等,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功能,使整个潮州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套曲中的乐器,潮州音乐还经常使用“管乐”。
管乐乃是套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尖锐明亮的音色和高亢的演奏方式,将整个套曲推向高潮和高度紧张的氛围。
管乐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种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葫芦丝”、“唢呐”等。
管乐经常与弦乐和打击乐共同演奏,展现出全新的音乐魅力。
潮州音乐的演出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韶乐”。
韶乐是潮州音乐和舞蹈的有机结合,既有曲调优美的乐曲,又有优雅动人的舞姿。
韶乐的演出是潮州音乐的精髓所在,音乐和舞蹈在瞬间融合,传达着潮州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潮州音乐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宋时期,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和发展,渗透并影响了潮州地区的文化和艺术。
潮州音乐的传承保护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努力,许多音乐团体、学校和组织致力于传承和推广潮州音乐,希望通过传统音乐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一独特而美妙的音乐形式。
总之,潮州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音韵、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内涵,赋予了它整个华南地区的音乐艺术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福建、广东沿海
富庶的地方是南宋的大后方,也随着苏杭 的发展而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自然要比北宋方便些、频繁些。北宋时产 生于温州的南戏,至南宋时盛行于临安等 城市,并且向南方传播。
• 据《漳州府志》卷三八载,南宋时,朱熹 的门生陈淳(1153-1217)给漳州知府傅伯成 的一封信,建议禁止当地农民结集演戏。 这封信,除了说明当时南戏空前发展之外, 也提供南宋时,南戏从苏杭经福州南下, 播及漳潮的有力佐证。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
•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州地区各类民间
器乐的总称,除潮州外,还广泛流行于闽
南、粤东、广州、上海、台湾、香港、澳 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和潮人聚居地。潮州 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其源头可 追溯到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
• 南宋时杂剧和民间百戏、民间音乐等随着
• 外江戏及外江音乐在潮州于清末民初一直
盛行,到20世纪50年代才渐告衰落。
现在,除个别地方还有外江乐存在之外, 大多数的外江乐已经溶化在潮州音乐乐种 的各种形式之中。
• 新中国成立后,潮州音乐得到蓬勃发展。 50年代初成立汕头潮乐改进会和潮州市民 间音乐团等组织。1956年潮州音乐曾在北 京参加全国音乐周会演,
• 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潮州大锣鼓
《抛单位相继来潮汕考察和采风,从潮
州音乐中追索隋唐音乐的足迹和遗响。
• 60年代后出版的潮乐著作有《潮州民间音乐
选》、《潮州音乐曲集》等;反映现实生活
的器乐曲代表作有《春满渔港》、《欢庆胜 利》、《喜送丰收粮》、《一路送粮一路 歌》;整理乐曲有《关公过五关》、《双咬 鹅》、《追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