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品种资源与利用

合集下载

养猪相关知识点总结

养猪相关知识点总结

养猪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猪的品种猪的品种主要分为肉猪、杂交猪和山地猪三类。

肉猪主要用于肉类生产,其种类繁多,如大白猪、杜洛克、约克夏、长白猪等;杂交猪主要用于生产肉类和母猪,如杜洛克×约克夏、大白猪×长白猪等;山地猪则主要生活在山区,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主要用于生产肉类。

二、猪的饲养环境猪的饲养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场地,场地应干燥通风,避免污水积聚和疾病的传播;其次,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搭建适量的遮阳棚,保持适宜的温度;最后,要做好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猪圈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

三、猪的饲料和饮水猪的饲料是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重要条件,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合理的饲料管理对猪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猪主要的饲料包括猪料、粮食、蔬菜、水果等。

其中猪料是主要的饲料,饲料的质量和种类直接影响着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此外,饮水也是很重要的,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需要充足的清洁水源。

四、猪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猪的健康状况对养殖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预防和治疗猪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及时给猪接种预防疫苗,提高免疫力;其次,要做好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疾病传播;最后,要及时发现和及时治疗猪的疾病,做好防疫工作。

五、猪的生长和发育猪的生长发育主要分为小猪期、育肥期和繁殖期。

小猪期是猪从出生到30kg体重的阶段,主要是加快猪的生长速度,提高猪的抗病能力;育肥期是猪从30kg体重到市场上能够销售的体重(100~120kg)的阶段,主要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提高猪的肉质和肉量;繁殖期是母猪生产和育肥小猪的阶段,主要是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和育肥小猪的生长速度。

六、猪的屠宰和加工猪的屠宰和加工是猪肉生产的重要环节,是指将猪宰杀并处理成肉制品的工作。

在屠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屠宰设备,如屠宰刀、杀猪钩等;其次,要做好屠宰过程中的卫生措施,保证肉制品的卫生安全;最后,要对屠宰后的猪肉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加工,以提高猪肉的商品价值。

猪的类型品种及其利用

猪的类型品种及其利用

第二章猪的类型品种及其利用第一节猪的经济类型发展养猪业,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猪种类型和高产品种。

所以类型和品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一类型中有很多个品种,同一个品种又会有不同的类型,如瘦肉型猪有长白、大白、三江白等;约克夏猪包括有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

划分猪类型的标准很多,有依据培育程度的,分为原始、过渡和培育品种;有依据来源或产地的,分为中国和国外猪种;依据经济成熟性的早晚的,分为早熟、晚熟和中熟品种;使用最多的是根据经济用途来划分的,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三种。

一.瘦肉型瘦肉型猪胴体瘦肉多,瘦肉率在55%以上,6-7肋背膘厚1.5-3.0 厘米。

外形的共同特点是:中躯长、四肢高、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整体呈“流线型”体长大于胸围15厘米以上。

瘦肉型猪一般性成熟和体成熟较晚,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特别是蛋白质水平,能有效地将饲料蛋白转化为瘦肉,利用率较高。

由于将饲料转化为瘦肉的效率是转化为脂肪的2.5-2.6倍,所以这类猪生长快,饲料效率高,如一般180日龄就能长到90公斤以上,料肉比3比1左右。

瘦肉型猪由于背膘薄、皮薄毛稀,故较脂肪型猪耐热,耐寒性差,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敏感性强,适应性差,有时会发生应激反应,出现应激综合征,致使肉质变差,如PSE肉或DFD肉等,这是长期选育背膘薄、生长快、体形长的负面效果。

这种类型的猪较多,如引进品种:长白、大白、杜洛克等;我国培育品种:三江白、湖北白、广西白、浙江中白猪等。

供港瘦肉型猪标准:是以精肉率来计算的,良种猪:精肉率25% 以上,相当于胴体瘦肉率55-56%;特良种:精肉率27%以上,相当于56-57%的瘦肉率(精肉率是猪四条腿的瘦肉(包括背最长肌)占宰前活重的比例。

)由于瘦肉较受消费者欢迎(肥肉中胆固醇含量比瘦肉高39%);经济效益高(瘦肉价格高,瘦肉型猪生长快,周转快,饲料效率高)故商品猪生产主要饲养的是瘦肉型猪。

二.脂肪型这类猪的胴体脂肪多,瘦肉少,脂肪占胴体比例为40-50%, 6-7 肋骨背膘厚5-6厘米以上。

我国常见的5种小型猪资源

我国常见的5种小型猪资源

我国常见的5种小型猪资源我国对小型猪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虽然落后近半个世纪,但是我国小型猪原始资源十分丰富,优势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有六七种,如五指山猪、香猪、滇南小耳猪、乌金猪、藏猪等。

这些小型猪大都产于南方一些偏远的山区,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近亲繁殖、遗传相对比较稳定、繁殖性能好等优点,即具有所谓的“一小、二纯、三净”的优势,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1.五指山猪(WZSP) 该品种原产于海南省中南部黎族、苗族山寨,俗称“老鼠猪”。

初生重0.3~0.4kg,成年24月龄母猪体重30kg左右。

性成熟早,母猪2~3月龄开始有发情表现,经产仔数6~8头,公猪性成熟早于母猪,有“小配大”即子配母的能力。

其体型小,头小而长,耳小而直立,嘴尖,四肢细短,呈白色,全身被毛大部分为黑色或棕色,额部有白三角或流星,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白色。

WZSP是我国小型猪品系中体型最小、体重最轻的品种之一,并具有抗逆性强、肉质好等特点。

2.滇南小耳猪滇南小耳猪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小耳猪的一个类型,因其体型矮小、生长缓慢、体质细致结实,性能独特,1987年经盛志廉教授定名为版纳微型猪,以区别于一般的小耳猪。

版纳微型猪主要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拉诂、爱伲、布朗和瑶等交通闭塞的少数民族村寨。

版纳微型猪6月龄体重、体高、体长分别为17.2±0.4kg、34.4±0.2cm和58.5±0.6cm,成年体重公猪36.1±1.1kg,母猪43.3±1.0kg,比报道的国外小型猪有明显的小体型优势。

3.香猪香猪,主要产于贵州的从江县加鸠、宰便和榕江县八开、计划等乡镇,分布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榕江、雷山、丹寨等县的10多个乡镇,以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荔波两县的部分乡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的一些村寨。

中国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措施

中国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措施

中国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是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以下是一些思路和措施:
1. 资源调查和评估:对中国各地方猪种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估,了解其遗传特征、生长性能、抗病能力等情况,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2. 选育优良品种:根据资源调查和评估结果,选择具有良好生长性能、抗病能力和
适应性强的地方猪种,通过人工选育或者基因改良,培育出更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

3. 保护和保存遗传资源:对于濒临灭绝的地方猪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保存,包括建立遗传资源库、开展人工繁殖和推广等。

4. 产业化培育:将优良的地方猪种进行产业化培育,建立标准化养殖场和生产体系,推动地方猪种的规模化养殖和市场化销售。

5. 技术推广和培训:开展地方猪种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向养殖户传授地方猪种的养殖管理技术和经验,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6. 品牌建设和推广:通过品牌建设和推广,提升地方猪种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推动地方猪种产品的市场化和品牌化。

7. 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地方猪种养殖业一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地方猪种的养殖和利用。

以上是中国地方猪种开发利用的一些思路和措施,通过科学的选育、保护和培育,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猪种的优势,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遗产和珍贵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建立种猪基地。

建立具有较为完整配套设施的繁育基地,保证种养繁殖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加强对种猪的管理,保证其的健康和免疫。

二、制定猪种保护政策。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猪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并加大经费投入,为猪种的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加强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应加强猪种的遗传、育种等技术的研究,并开展与生态环境、养殖方式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为猪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推广当地猪种。

在当地推广本地的优质猪种,鼓励养殖户使用本地猪种保持其纯种血统,以避免与外来品种杂交导致地方猪种基因的流失。

综上所述,中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任务,需要多方合作,采取有力措施,共同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猪的品种及杂交优势利用

猪的品种及杂交优势利用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2
代表猪种
丹麦长白猪 英国大约克夏 美国杜洛克 中国三江白猪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3
2、脂肪型
特点:
体躯宽 深而不长 全身肥满 头颈较重 下颌垂肉多 四肢短 体长与胸围之比相等或相差不超过2—3cm 背膘厚在4cm以上 胴体瘦肉率在40%以下
2011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9
地方猪种类型分布
华北型
高原型

西 南
海 型
型 华中型
华南型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10
(2)培育品种
按所利用的国外品种的异同以及猪种的特征和特性,大体上可归 纳为三类:
1、受大白(约克夏或苏白)猪影响较大的品种。多数是当地猪种 用大白猪进级二代以上,获得理想杂种个体后,再采用自群繁育 而育成的,通常为白色毛,如上海白猪、三江白猪等;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4
代表猪种
东北民猪 太湖猪 宁乡猪 国外猪种已不多见 小约克夏是唯一一个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5
3、兼用型
特点
体型和生产性能介于瘦肉型和脂肪型两者之间 体质结实 胴体瘦肉率50—55% 背膘厚在2.5—3.5cm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6
代表猪种
2、受巴克夏猪影响较大,或以本地黑猪血统为主、掺有少量其它 品种血液的新品种。毛色全黑或在体躯末端有少量白斑,如新金 猪、新淮猪、北京黑猪等;
3、受波中猪影响,或用克米洛夫或其他品种与地方品种进行复杂 杂交而育成的品种,如定县猪等,毛色为黑白花,有的还杂有棕 色。

猪的品种改良技术

猪的品种改良技术

猪的品种改良技术(一)品种1.长白猪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原名伦特瑞斯猪,是优秀的瘦肉型猪种。

长白猪全身被毛白色,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前倾,体型长,胸腰椎达22个以上,肋骨16对,体躯深大腿丰圆充实,乳头6―7对。

分别来自丹麦、瑞典、英国、荷兰等国家,故体型外貌不尽一致,经多年的风土驯化,体型向粗状、疏松方面变化,蹄质亦逐渐紧实。

母猪多在6月龄开始发情。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1.94头,初生头重1.42公斤,60日龄窝重100.4公斤。

长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多等特点。

长白猪对饲养水平要求较高,此外,还存在母猪配种难掌握,蹄病多等问题,生产上值得注意。

2.大约克夏猪大约克夏猪,于18世纪育成于英国约克郡及临近地区,是世界著名品种。

大约克夏猪皮毛全白,少数额角上有小暗斑。

头长、立耳、直鼻、体格大、体躯伸展良好,胸深、宽背腰平直或呈弓形,后躯发育较丰满。

大约克猪的增重速度快、饲料报酬较高,成年猪体重350―380公斤。

母猪乳头平均14.52个。

母猪性成熟较晚,初情为5月龄左右,一般8一10月龄初配。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2.12头,产活仔数lO.00头,20日龄窝重46.40公斤,60日窝重133.30公斤。

3.杜洛克杜洛克原产于美国东北纽约州和新泽西州,为美国猪群规模最大的品种,分布加拿大、南美及欧洲、亚洲等许多国家。

杜洛克大多为棕红色和黑褐色两种,也有深红色等毛色。

头较轻,耳中等大,略向前倾,面部微凹,体躯深广,腿部肌肉丰满,四肢较长,母猪乳头6对以上,成年公猪体重340-450公斤,母猪体重300―390公斤。

初配以8―9月龄,130一140公斤为宜。

母猪平均产仔9.88头,初生窝重12.34公斤。

60日龄个体重15.90公斤。

杜洛克猪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删体品质好。

据美国试验资料,153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日增重为863克,饲料报酬为2.89公斤。

4.汉普夏原产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系美国分布很广的瘦肉型猪种。

浅谈地方猪种的保种与利用

浅谈地方猪种的保种与利用

04 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利用面 临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种质资源流失
缺乏科学合理的保种规划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外来品种的冲击, 地方猪种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种质资源 流失严重。
许多地方猪种的保种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 规划,导致保种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保种与利用的矛盾
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保护地方猪种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这 些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谈地方猪种的保种与利用
目 录
• 地方猪种概述 • 地方猪种的保种策略 • 地方猪种的利用 • 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地方猪种概述
地方猪种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地方猪种是指长期在特定地区内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 形成的具有独特遗传特性和经济 性状的猪种。
特点
地方猪种通常具有适应性强、耐 粗饲、肉质优良等特点,同时拥 有独特的遗传资源和育种潜力。
制定保种计划
1 2 3
确定保种目标
根据地方猪种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明确的保 种目标,包括保护品种特性、提高生产性能等。
制定繁殖计划
根据保种目标,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包括配种、 产仔等环节,确保种猪血统的纯正和后代的优良 性。
定期更新种猪
定期对基地内的种猪进行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 及时更新核心群,保持种猪的优良遗传特性。
目前关于地方猪种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 全,难以对地方猪种的保护起到有效的法 律保障。
对策与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加强对地方猪种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 保护意识。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种规划
根据地方猪种的分布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种规划,确保保种工 作的有效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的品种资源与利用
第一节猪的品种与利用
一、我国地方良种猪
我国养猪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猪种的优良性能早就驰名海内外,对各国的猪种改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的优良品种巴克夏猪、约克夏猪、波中猪等都含有中国猪的血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地方品种68个,培育品种12个,从国外引进经过我国长期驯化的猪种6个,共计86个,可谓世界猪种之冠,
1、我国六大类地方品种。

根据自然地理、气候分布和品种培育形成的条件而言,我国猪种可分为华北型、化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等。

2、我国地方良种猪及其特性
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猪有太湖猪、东北民猪、荣昌猪、金华猪、内江猪、两广小花猪、中国小型猪等。

它们共有的优质特性有:
(1)繁殖力强。

我国地方良种猪以高繁殖力著称於世。

排卵数与产仔数高,与国外母猪品种相比平均窝产仔要高4头以上,在排卵数方面,中国地方母猪发
情卵数为25枚左右,国外母猪一般在20枚左右。

公猪也表现为性早熟。

分析60—70日龄不同品种公猪血液中的睾丸酮浓度,发现公猪早熟比国外相同日龄的公猪高出8倍左右。

(2)适应性与抗逆性强。

通过长久的饲养结果表明,中国猪从适应性、耐粗饲、消化率、抗寒与抗热、抗饥饿、应激反应、抗病等几个方面都大大优于国外
猪种。

(3)肉香、肉质优良,品质鲜美适合于多种加工用途。

我国地方良种猪为全世界的品种选育和畜牧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至今国内外的许多配
套系猪品种中都有这些优良种猪的血源。

我国的地方猪种是宝贵的基因库,不可多得的遗传资源,应做好保种与开发工作,防止品种资源灭绝。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这些优良品种将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配套系猪。

二、国外优良猪种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猪种有:(1)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全身被毛白色。

(2)大约克夏,又称大白猪,原产于英国,全身被毛白色。

(3)、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全身被毛黑色或棕红色。

(4)、汉普夏猪,又称银带猪,原产于美国,全身被毛黑色,前肢白色,后肢黑色,在颈部与肩部结合处有一条由白毛形成一灰色带。

(5)、皮特兰,原产于比利时,被毛为灰色而夹有黑色班点,有的还杂有部分红色。

引进猪种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日增重大,在800克以上,饲料报酬高,耗料指数在2.3-2.5。

繁殖力好,经产母猪产子数在10--11头左右,眮体品质好,瘦肉率在65%左右,背膘在1.53--2.01厘米。

缺点是肉质较差,主要表现在肌纤维较粗,肌间脂肪含量较低,一些品种PSE肉(苍白、柔软、系水力差的劣质肉)的出现率较高。

引进品种主要用于与本地猪的经济杂交父本和外种猪之间的杂交,生产出口肉猪或作为育种素材。

三、培育猪种
培育猪种有: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新太湖猪,三江白猪,湖北白猪、川白白猪、翼合白猪、湘白猪等。

这些猪种以我国地方良种猪为母本,适当导入外血培育而成,它们的特点是形体好,在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方面优于我国地方猪种,在繁殖力上继承了我国地方猪种高产子数的特点。

适应强,产子数多,生产速度快。

瘦肉率高,
培育猪种主要用作生产杂交肉猪的母本,用它生产的二元杂交肉猪能达到三元杂交肉猪的生产水平,可减少一个培育二元杂交母本的过程,缩短世代间隔,节省饲养成本和时间,加快
肉猪生产。

第二节生产中如何选择养猪品种
首先要考虑养猪的经济用途,是生产种猪,还是商品仔猪或商品肉猪;二是要考虑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胴体瘦肉率,产仔性能、泌乳性能、抗逆性能、饲料价格,商品猪价格等,以期达到最佳经济效益;三是要考虑本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环境气候,选用相应的品种进行饲养。

一、作为母本宜选用我国自行育成品种。

即培育猪种(见猪种部分)。

二、作为肉猪选用二元杂交品种或三元杂交品种
1、二元杂交或称简单杂交是我国养猪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杂交方法。

特别适合我国农村的经济条件,一般农户家中饲养本地母猪,然后与引进良种种公猪(如长白公猪或约克夏公猪)杂交生产商品肉猪。

二元杂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获得最大的个体杂种优势,缺点是父本和母本均为纯种,不能利用父本特别是母本的杂种优势,并且杂种遗传基础不广泛,因而也不能利用多个品种的基因加性互补效应。

二元杂交如:杜洛克公猪×太湖母猪长白公猪×荣昌母猪
↓↓
杜太商品肉猪(F1)长荣商品肉猪(F1)
2、由三个品种参加杂交称为三元杂交,先用两个种群杂交,产生的杂种母本再与作为终端父本的第三个种群杂交,产生的三元杂种作为商品肉猪。

三元杂交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常采用的有内(土)三元和外(洋)三元的三元杂交。

内三元是指参与杂交的三个品种中有两个外种猪和一个本地猪品种。

外三元是指杂交的三个品种都是引进品种。

如:“杜长大”、“杜大长”等杂交模式。

三元杂交的优点主要在于它既能获得最大的个体杂种优势,也能获得效果十分显著的母体杂种优势,并且遗传基础也较广泛,可以利用三个品种的基因
加性互补效应,一般三元杂交方法在繁殖性能上的杂种优势较二元杂交方法高出一倍以上,三元杂交的缺点是需要饲养三个纯种,制种较复杂且时间较长,一般需要二次配合力测定以确定生产二元杂种母猪和三元杂种肉猪的最佳组合。

例一:(洋三元)例二:(土三元)杂交
第一步:长白公猪×大约克母猪第一步:长白公猪×太湖母猪
↓↓
长大杂母猪(二元杂交)(长太杂母猪)第二步:杜洛克公猪×长大杂母猪第二步:杜洛克公猪×长太杂母猪
↓↓
杜长大(洋三元杂)杜长太(土三元杂交肉猪)杜长大三元杂交是目前养猪业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较佳的组合形式。

3、四元杂交
又称双杂交,用四个品种分别两两杂交,获得杂种父本和母本,再杂交获得四元杂交的商品肉猪,四元杂交能生产出非常优秀的商品肉猪。

其代表品种有汉普夏与杜洛克的杂种公猪,配约克夏与长白的杂种母猪,生产四元商品杂交肉猪。

商品肉猪表现出了极佳的生产性能。

例如:
第一步:汉普夏公猪×杜洛克母大约克公猪×长白母猪
↓↓
汉杜公猪大长母猪
第二步:汉杜公猪×大长母猪

汉杜大长肉猪(四元杂交)
4、用轮回杂交和正反反复杂交品种
这种方法被科研单位和专们机构用于新品种开发。

在一般的生产中较少使用。

其成果往往被大面积推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的PIC商品肉猪,美国的迪卡猪就是通过这类方法选育而成。

第三节猪的运输方法及运输注意事项
运用正确的方法运输猪只,对确保引入猪只的健康正常,减少运输应激反应和运输死亡,控制疫病侵入,保证引种成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运输猪只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路途距离,选择交通工具。

远距离运输猪只宜选择空运或火车运输;较近距离(在24小时内能到达目的地)宜选用汽车运输。

2、根据运输猪别选择装运工具。

运输仔猪(30公斤左右)宜用笼筐装运;运输大猪可散装;种猪宜单层散装,车内增加栅栏分成3—5头小群装运;公母猪宜分品种、分性别、增加分格栅栏装运。

3、装运猪只的车辆、笼具、网纯等必须严格清洗消毒2—3次。

4、运载车辆必须安全无故障。

行车前必须对车辆进行严格检修。

汽车行驶中速,选择平坦路面,做到车辆不左右摇摆,不颠簸,不急转弯,不急刹车。

尽量减少对猪只的刺激和应激损伤因素。

5、车内所装猪只密度以不拥挤为度,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6、猪只装运前一个小时喂给适量的糖盐水和防感冒(防暑)药物,补充体液。

7、选择适宜的气温运输猪只。

炎热天宜早晚及夜间运输,寒冷天以白天运输为宜。

车篷搭
遮做到冬天无贼风,炎热天无太阳直射。

8、备好药械和草料。

如感冒药、解暑药及开痧针。

9、备齐路检证明。

一是《引种许可证》,二是《动物免疫证明》,三是《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四是《动物运输检疫证明》,五是《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六是由财税部门签章的缴钠检疫费《收据》,七是产地场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禽系谱卡》。

第一项证明到引入地畜牧部门办理,如出省则需到省畜牧部门办理。

第二、三、四、五项证明到产地的兽医防疫或检疫部门办理由农业部统一制作的在有效期内的证明。

《动物免疫证明》为一猪一证和一猪一耳标标志。

今年全国已统一实行猪、牛、羊免疫耳标志,一畜左耳一耳标,耳标上用数字编码标明牲畜产地市县镇和防疫员编号。

注意耳标编码必须与免疫证明相一致,免疫证明随畜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