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文化,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以广州市为例
精心打造学习品牌探索建设学习型党支部3篇(最新)

【工作总结报告】党员作为党支部的成员,是党支部的主体,也是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骨干力量。
建设学习型党,如果只有学习型中央和学习型组织,很多党员没有成为学习型党员,不仅学习型组织成为空中楼阁,学习型党也成为空谈。
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学习组织建设是必要的。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是基础,各级基础党支部需要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思考和计划。
一、目前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部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兴起,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1、对学习型党组织的认识只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简单地把学习型组织理解为加强支部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
2、活动机械:一些分支只建立了一个框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虽然一些已经建立了学习制度、学习内容、评估激励政策等,但学习并没有实施。
3、学习单方面:一些分公司过于重视政策理论的学习,提到了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开展活动,回答党员学习政府的工作报告,读了十八大报告等,一些分公司不参与政治理论的学习,重视自己的业务知识的学习,不问自己的业务二、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五种方法。
学习型支部建设是一个新的组织,现在处于探索阶段,在推进过程中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掌握正确的方向,采取有效的方法,学习型组织建设就能取得工作的一半效果。
党支部发挥党组、班组、科目作用,建立学习型党组、学习型班组、学习型班组等,发挥各单位的作用,定期提供指导援助,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提供物质援助,形成自下而上的组织框架,全面复盖学习型组织。
1.确立学习理念。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永远不会结束。
这里的终身学习并不意味着不断进入学校,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提高素质。
二要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不要把工作和学习分开,把工作过程作为学习提高的过程,把学习结果表现在解决工作问题、提高工作能力上。
三要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提高,真正的学习,真正的理解,更真实的使用。
2.灵活的学习方法。
北京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C H E N G R E N J I A O Y U2009/09总第272期I I I I I I I I]文章编号:1001—8794(2009)09—0059—04巍寓觌訾渤婺巍窜鳓霪祷岛襄霸蘼豢时龙。
吴晓川(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1)摘要:北京市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全民学>-2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提高广大市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北京;学习型城市;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677文献标识码:B一、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意义(一)学习型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型模式和文化特征“学习型社会”最早是一个教育的概念,它的提出与终身教育密不可分,是根据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观念而构建起来的一套原理原则、价值体系及行动规范。
它把教育融入到了整个社会生活和人的一生当中,强调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强调了社会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责任以及个人对自身学习、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学习型社会”也是一种社会理想和社会发展模式,是把教育作为社会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
它有着丰富的内涵:第一,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把社会发展看做是入、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引起物质生产方式的演变。
第三,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学习的需求成为终身的主导需求之一。
各种形式的学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战略,将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并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构建学习型社会,就是构建学习型城市。
学习型城市的提出,要求城市必须具有不断学习的功能,城市的文化和教育必须不断创新,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08.30•【文号】教职成函〔2023〕9号•【施行日期】2023.08.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函〔202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现将《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等对照任务要求,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举措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与可行性,预期成效明显,学校主管部门提供相应支持。
2023年9月6日—10月7日,各单位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地方高校和继续教育机构还应取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分别登录相关平台填报并上传佐证材料,有关任务的申报指南也将通过平台分别公布。
部属高校直接联系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获得账号,地方高校等账号须经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申报后创建。
自2023年起,每年12月15日前,各建设单位要按要求开展自评、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形成报告,通过平台系统填报绩效数据。
教育部2023年8月30日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示,实施好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工程”,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特制定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教育观”,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聚焦关键单元和重点群体,点线面结合、近中远统筹,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多元结合,调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完善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千载读书地现代学习城——常州建设学习型城市纪实

千载读书地现代学习城——常州建设学习型城市纪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常州,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这座重文兴教、人文荟萃的千载读书之地,如今,正因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两年多来,常州建立了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系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学习型家庭六类学习型组织,创设了“学习日”、新三学、高层论坛、农村科技文化超市、群众性读书活动等十大学习载体,建立了协调高效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了多种激励约束机制,在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
学习,正变成越来越多的常州人的自觉行动,成为城市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
围绕共同愿景,创新心智模式市委书记范燕青说,多年来,常州以富民强市、争当全省“两个率先”先行区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共同愿景,同时不断创新建设理念,从最初的形成全社会的学习氛围,到现在的着重创新心智模式,常州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正在不断深化,成为创新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
今年来,常州组织了多批领导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在100多个党委、党组和中心组中开展了“抢抓新机遇,推进新跨越”的学习讨论活动,在全体市民中开展了市民精神大讨论。
耄耋老人倪建中说,XX市民精神是特殊的身份标志,外向应体现大道之行的民族精神,内向是立身于现代常州的形象。
在市委书记、市长与市民的电视论坛上,大家对新时期的XX市民应具有怎样的精神达成了共识:破除坐井观天、小进即满的倾向,确立做大做强的拼搏进取意识;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变的倾向,确立敢作敢为、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破除独善其身、部门本位的倾向,确立顾全大局的合力意识。
心智模式的创新,为全市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全民素质建设学习型城市,既要提高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也要培养一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为此,常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筑人才高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测试案一、选择题1.奉行全盘西化的观点之所以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是因为(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D.颠倒了中西文化的关系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提倡文化多样化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3.四川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
江苏之所以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基于(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
那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B.培育“四有”公民C.加强民主法制建设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6.广州市的人民公园、青年公园、东风公园,不设围墙,不售门票,均免费开放,集游览、观赏、休闲、游玩、健身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广州市政府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传播和普及各种思想文化B.有利于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C.有利于保证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D.强化了文化公共设施的经济功能7.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全面来临的时代,“红色经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编。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路径及评价标准

政党建设为重点,抓好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1.学习型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类社会高度集约的地域类型, 学习型城市则是 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高度,是学习型社会的“缩影”。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与形 成,可以有效地发挥其引领性、辐射性、服务性、基础性等功能,从而有效地推 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着力点, 一是要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紧密 结合;二是发挥学习型城市在整个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 大 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四构件建设; 三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应强化过程意识, 重视特色
上述的表达,明确了下列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明确了“一个中心”: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
第二,明确了“两个目的”: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 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明确了“四个关键构件”: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之“基石”; 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学习型社会之 “架构” ;终身学习文化— —学习型社会之“灵魂”。
再次呼吁“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此后,建设学习型社会 作为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先后写入了党的十六大、 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报 告以及党的十七大报告,去年又写进了《教育规划纲要》。
那么“学习型社会” 的内涵是什么呢?综合国外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总 结我国有关实践经验, 以及对党和国家有关文献的学习领会, 我们认为, 全民学 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以学习求社会及成员科学发展的过程是 学习型社会的本质。 具体讲, 学习型社会是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 以终身教育体 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形成终身学习文化为基本特征, 能保障和满足社会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 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成员 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开放、 创新、富 有活力的新型社会。
珠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第17卷第2期V ol.17N o.2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Z huha i C i t y Pol yt ec hni c col l e ge 2011年6月Jun.2011珠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思考与建议官伟强潘沁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90)[摘要]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未来走向。
从珠海的基本市情和建设学习型珠海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建设”这一主题,沿着为什么建设学习型城市,什么是学习型城市和怎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内在逻辑开展研究,提出可供行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学习型城市;珠海;对策;社区教育收稿日期:2011-04-25作者简介:官伟强,男,广东普宁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珠海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会长,高级政工师,硕士。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社区教育。
潘沁红,女,广东梅州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职业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党的十七大“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
《教育规划纲要》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行列、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珠海学习型城市建设势在必行在学习时代,珠海没有理由不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城市。
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石,是各种教育形式紧密联系又相互补充的一个组织体系。
终身学习是个人自身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终身教育必须通过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满足人们的各种学习需求,而学习型社会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以达到“人人都有学习机会,人人都能学习成才”的理想境界。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与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可 分 , 高 校 的文 化职 能 、 化使 命 、 化责 任 更 是密 切 相 与 文 文
关 。这 就 要 求 高 校 学 习型 党 组 织 建 设 必 须 要 把 大 学 文 化
建 设 作 为重 中之 重 , 力 推进 文 化 传 承创 新 , 把 提高 质 量 大 “
作 为 改 革发 展 的 核 心任 务 , 加 关 注 发展 理 念 的 战 略性 转 更
施 策 略
把握 政 治 性 特 征 , 现 文 化 引 领 功 能 , 持 高 校 发 展 实 坚
目标 与 党 组 织 建 设 目 标 的 统 一 。 高 校 学 习 型 党 组 织 建 设
的政 治 性决 定 了其 目的是把 学 校 广大 党 员 干部 、 生员 工 师 的思 想 和行 动 统 一 到建 设人 民满 意大 学 的 奋斗 目标上 来 , 进 一 步 形 成 推 进 高 等 教 育 事 业 发 展 的共 同愿 景 和强 大 力 量 。而 大 学文 化 的 核心 , 是积 淀 于 学校 全 体成 员 并外 化 就 出来 充 盈 于 整 个 大 学 的精 神 总 和 , 学校 的理 想 追 求 、 是 价 值 观念 、 养 目标 、 德 情 操 和行 为 准 则 在 师 生 身上 的具 培 道
的 事 业 和 胸 襟 ; 持 树立 创 新 意识 , 坚 大力 营造 鼓 励 创 新 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社会 的气质和 灵魂 ,学 习文化 则是 整个社会 文化 的 不太注 重培养 学生 的 I : 1 语表 达能 力 。在 师生关 系上 , 基 础 ,是 整个社 会文化的 主要构 件 。因此 ,学 习文化 孔子 强调教 师在 教 育中的 中心位置 。他认 为 ,他就 像
的落 后 ,是 社会一 切落后 的根源 ;学 习文 化 的进 步 ,
1 . 我 国 的 学 习 文化
从 近代起 ,随 着西方物 质文 明的大举进 入 ,我 国 体 育等社会 文化教 育 ;加强 社区和 学校的 家长学校 建 学 习文化 有 了很大 的发 展 。但从 总体 上看 , 目前的学 学 习的学 习 型社 会 。 广州 市教育事 业发展 第十二 个 设 ,加 快各 类学 习型组织建 设 ,形 成全 民学 习、终 身 习文化具有 以下特征 : ( 1 ) 教 学仍 以教 师为 中心 ,学生接 受知 识是被动的 从 历史上 看 ,我 国学 习文 化的形 成是与孔 子 、荀
五 年规 划 进一 步指 出 :在继 续教 育方面 ,将基本 建
成 终身 教育体 系 ,基本建 成学 习型城 市。而 学 习型 城 子的 教育理念 相关 的 。以 孔子为 例 ,他 在教 育重 点或
市 的建设 是与学 习文化 的发展 密切相关 的 。文 化是 整 中心上 ,注 重沉默教 学 。因而 ,在 教育过 程 中 ,孔子
随着西方物质文 明的大举进入 ,人们 已意识到不仅要学 四书五 经,还要学习 自然科学 ,学 习的 目的主要还是为
作者简 介 :杜佩莲.女. 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经济学研究。
( 5 ) 学 习更 多地 是 个人 行 为
化 之 间存 在着辩证 关 系 ,即学 习可成为 文化传 承的手 人的境界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能把学习作为完善人
段工具 ,反之 ,文化 又可成 为学 习的内容。
格和实现 自我 的读书人并不多 ,大 多数都把读 书当成获
( 二 ) 中西方学 习文化 取功名 的阶梯和途径 。而延续一千 多年的科举制度 ,更 学 习文化是 在一定 的教育传 统和社 会文化 背景影 为功利性 的学 习提供 了制度保障 。在近现代社会 ,虽然
建 设挑 战我 国的学 习文化 。因此 ,广州要建设 学 习型城市 ,就要 创新 学习文化 。具体 的措施 有 :确立终 身学习文化优先 发展 战略 ;倡导 与 学 习型城市建 设相适应 的学习理 念 ;举 办与终 身学习文化有 关的研 讨活动和 宣传活动 ;建立 完善终 身学习网络和市 民终 身学习体 系,为学
继镰
2 0 1 3 年第 1 期 总第2 0 6 期
黝
科 技与教育
创新学习文化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以广州市为例
杜佩 莲
( 广9 , ' I 1 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 1 0 4 0 5 )
摘
要 :学习文化是 整个社会文化 的基础和主要 构件。学 习文化 的进 步,是社会 一切进 步的先导 。然而,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城市 的
一
学 习文化 的内涵和 中西方学 习文化
师为 中心 ,学生 不善于 主动发 言 ,是 知识 的被动接 受
者 ;学生 对知识 的掌握 要通过 不断地 实践和 记忆 ,不
( 一 )学习文化 的内涵
学 习 ,是指主 体认识 和把握客 观存在 及其规律 的 断地 重复 来达到 熟练 的程 度 。此 外 ,我 国学 习文化还 能动 的反映过 程 。文化 ,从 狭义上讲 ,是指 意识形 态 注重学生道德 品质的培养。 所创造 的精神 财富 ,包括宗 教 、信仰 、风俗 习惯 、道
习 文 化 的 创 新提 供 环境 支 持 。
关键 词 :学 习文化 ;终身学 习文化 ;创新 ;学 习型城市 中图分类号 :G 7 7 文献标识码 :A
广 州 市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响下逐 渐形成 的 ,并在 不断地 传承 、更新和 发展 。因 ( 2 0 l 0 - 2 0 2 0 年) 明确 指 出 :在继 续教 育方面 ,将 此 ,中西 方学习文化是 有区别的 。 构 建终身教 育体 系 ;大 力发 展社 区教育 、家庭教 育和 老 年 教 育 ,开 展 多形 式 、多 层次 的 职 业技 能 、文 化
团队学 习这种重要 的学 习形式就 不发达 了。直至近现
( 易 催 馕 z 芒
主 动 性 、 创 新 性 不 相 容
W W W . j x j y b j b . c o n r
二 学 习型社会 ,学习型城市 建设挑战 我国学 习
( 一 ) 学 习 的被 动 性 与 学 习 型 社 会 强 调 的 学 习 的
在 我 国的学 习文 化 中 ,虽然 不 乏 团队 学 习 的范 文化 例 ,如 诸子 百 家 时期 。但 从总 体 上 看 ,学 习更 多地 仍 是个人 行为 。特 别是儒家 思想作 为正统观 念以后 ,
德情操 、学术思 想 、文 学艺术 、科学技 术 、各种制 度
( 2 ) 功 利 主 义 色彩 浓厚
在 孔子 、荀 子等 古代圣 贤看来 ,学 习是人 们实现
等 ;从广 义的 角度上讲 ,是指 人类在社 会 历史发展过 自我人格完善 的一条重要途径。荀子说 : “ 圣人也者 , 程 中所 创造的物 质财富 和精神财 富 的总和 。学 习和 文 人之所积也” ,即只有通过不断的学 习,才可以达到圣
一
位信使 把古 人的智 慧传授 给学生 ,因此 ,教 师是 知
是社 会一切 进步 的先导 。广州要建 设学 习型城 市 ,发 识的传播者 , 学生是知 识的接受者 。受孔子 、荀子教育 展终身学 习、终身教 育,就要创新和重塑学 习文化 。 理 念的影 响 ,我 国学 习文化 中历来 强调在教 学 中以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