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年间的唐突关系与玄武门之变的爆发
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语:唐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日早晨,李世民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将前来参加宫廷对质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杀死,并进而逼迫李渊交出实际权唐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日早晨,李世民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将前来参加宫廷对质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杀死,并进而逼迫李渊交出实际权力,这就是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正是通过这一政变,从而取得皇位的。
六月初四这天早晨的事,是很清楚的,但前一天的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蓄谋已久的事变在这天早晨付诸行动?太子、齐王和秦王李世民的斗争在此之前已经走向白热化了,尤其是太子、齐王,已经采取了很多行动,比如用毒酒暗害李世民、把秦王府的将领和谋士调走、企图收买李世民的亲信等等。
李世民也已经下定决心采取武力行动除掉太子和齐王,并已经与手下制定了详细而具体的行动方案。
那么,可以说在这个时候,流血事件已经不可避免,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样的事件会具体发生在哪一天?这个时候,恰巧发生了一件事,成为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
太白星横贯天空,傅奕向李渊上了一封密奏,说太白星出现在秦地,说明秦王将会拥有天下。
在今天看来,这当然是迷信的无稽之谈,但当时的皇帝听到这事可紧张的不得了,认为秦王将要谋反夺权。
于是,李渊连夜把李世民叫来,把这件事公布给他。
李世民一听,当然紧张得不得了,因为他知道,以这个事件为借口,足以判他死罪。
那么,李世民该怎么办才能保住性命呢?李世民听了李渊的话,并没有就这件事为自己辩白,事实上,这种无稽的罪状也没法辩白。
李世民当即向李渊告发了另一件事,他揭发了一桩涉及李渊后宫的丑闻,说太子、齐王“淫乱后宫”。
李渊一听,这生活常识分享。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与争议
• 中国历史的文化底蕴与价值
05
玄武门之变的争议与解读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性与研究争议
玄武门之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 对历史研究的启示与借鉴
• 对现实政治的影响与启示
• 对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玄武门之变的史料与真实性
• 正史与野史的记载与争议
• 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革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与启示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的启示与借鉴
君主立嗣与皇位继承的问题
• 皇帝权力的巩固与扩大
• 皇室家族的斗争与妥协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与争议
政治斗争的策略与智慧
• 政治分歧与矛盾的解决
• 政治联盟与权谋的运用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启示与借鉴
文化传承与历史影响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军事与外交的影响
唐朝军事战略的调整与变革
• 防御战争的加强与地方政权的建设
• 军事制度的改革与军队的建设
• 唐朝军事力量的巩固与扩张
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革
•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与战争
• 文化交流与宗教政策的调整
• 唐朝外交的影响力与地位
玄武门之变对军事与外交的长期影响与后果
• 唐朝军事的稳定与繁荣
01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 皇帝权力的巩固与扩大
• 朝臣派系的整合与削弱
• 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地方政权的建设
02
唐朝政治的新格局与稳定
• 李世民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 朝臣们的支持与拥戴
• 唐朝政治的稳定与繁荣
03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 君主立嗣与皇位继承的问题
历史印记 唐朝发生哪四次玄武门兵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印记唐朝发生哪四次玄武门兵变?
导语:玄武门算是唐朝出镜率最高的一个地方。
在唐朝的近300年里,读与之有关的史籍,就可以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从高祖开基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
玄武门算是唐朝出镜率最高的一个地方。
在唐朝的近300年里,读与之有关的史籍,就可以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从高祖开基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发生了四次宫廷政变,而这四次政变却都牵涉到当时的皇宫城墙的北面正门——玄武门。
1、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储君之争
第一次政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皇位继承权之争的总爆发,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同为高祖原配窦皇后所生,李建成为长子,李世民次之,李元吉排行第四。
在唐高祖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世民先参与策划了太原起事,而起事之后,在讨平群雄的战争中,他又立功最大,但因为世民不是嫡长子,按照传统习惯,皇位应由嫡长子继承,所以,唐高祖即位后,便立建成为皇太子。
而由于李世民能征惯战,智勇兼备,已成为唐军事实上的最重要的领导人,武德四年,唐高祖特任命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并兼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还诏令在秦王府中设置官属。
李世民自恃才能和显功,在府中开置文学馆,延揽四方文学之士,礼遇甚隆,这些人都成了世民的谋臣策士。
此外,世民南征北讨,逐渐在天策府中网罗了不少勇将猛士,拥有了如此众多的谋士与勇将,秦王世民的周围自然形成了当时政坛上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直接威胁到太子李建成。
生活常识分享。
玄武门之变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权力斗争

玄武门之变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权力斗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权力斗争之一就是玄武门之变。
这一事件发生于公元684年,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间斗争的转折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场权力斗争的背景、经过以及对唐朝政权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背景唐高宗李治是唐高祖的曾孙,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政绩卓越。
然而,由于娶了充满野心的武则天为妻,他逐渐沉迷于酒色之中,政务日渐荒废。
与此同时,武则天聪明机智,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及对高宗的掌控力逐渐扩大,逐渐获得了一部分朝廷和宫廷的实权。
二、玄武门之变的经过1. 密谋与筹备武则天对唐高宗的统治逐渐厌倦,开始构思篡夺权力的计划。
她与亲信的李义山和武三思等人一起密谋,设立玄武门之变的计划。
2. 玄武门之变爆发公元684年7月2日,武则天和李义山等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那天晚上,武则天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率领军队围困了玄武门,将唐高宗囚禁在宫中。
与此同时,武则天以复国元勋的形象,出现在宫廷之中,并通过掌握唐高宗的储君权和赞成权来维持她的统治。
3. 武则天称帝玄武门之变后,武则天迅速稳定了政权,通过收买官员和调兵遣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于690年称帝,建立了武周朝。
三、权力斗争对唐朝政权的影响1. 统一政权的维持武则天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夺取了唐朝统治权。
她聪明智慧,善于运筹帷幄,使得整个国家政权能得以维持,避免因唐高宗的无能导致的混乱。
2. 引领唐朝往辉煌巅峰迈进武周朝的建立标志着唐朝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武则天秉承着唐朝治理国家的优良传统,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在她的统治下,唐朝达到了辉煌巅峰。
3. 对女性地位的影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成功地打破了女性在政治领域被边缘化的局面。
她的权力斗争和统治为后世女性在政治上争取平等权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玄武门之变是唐高宗与武则天之间权力斗争的结果,这场变故最终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进程。
玄武门之变: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政变

玄武门之变: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政变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玄武门之变作为一次关键的政治事件,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玄武门之变的背景、准备、经过和影响,探究这一事件的真实历史意义。
一、玄武门之变的背景唐朝建立初期,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已经有了相当的政治经验。
他曾经率军平定了各种叛乱,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然而,在朝廷内部,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权力斗争。
李建成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试图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这种内部矛盾使得李世民处于危险的境地,也加剧了政治局势的紧张程度。
二、玄武门之变的准备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开始积极准备玄武门之变。
他秘密地招募了一支精锐的士兵,并准备了充足的军需物资。
同时,他还与一些忠诚于自己的将领和官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李世民选择了玄武门作为事变的发生地。
玄武门是唐朝皇宫的入口,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三、玄武门之变的经过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李世民向士兵们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讲,鼓舞士气。
第二天清晨,李世民率领士兵们迅速占领了玄武门。
在战斗中,李世民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亲自率军攻占了玄武门。
太子李建成的部队在这次攻击中被迅速击败,李建成也被杀。
随后,李世民控制了皇宫,成为唐朝的实际统治者。
四、玄武门之变的影响玄武门之变的爆发结束了唐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使李世民得以顺利登基。
这次政变加强了唐朝皇室的权力,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首先,玄武门之变改变了唐朝的政治局势。
李世民成功夺取皇位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了政治局势。
他清洗了潜在的政治对手,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加强了自己的中央集权。
这些措施为唐朝的政治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玄武门之变对唐朝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减免税收、鼓励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流等。
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商人,促进了唐朝经济的繁荣。
真实的玄武门之变很详细

真实的玄武门之变很详细唐朝初年,李世民与李靖父子、秦琼等将领,建立了唐朝的基础,使唐朝成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朝代之一。
但是,唐朝在数代皇帝的统治下逐渐衰落,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结束了其三百年的辉煌历史。
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玄武门之变的历史事实和背后的故事。
一、玄武门大背景唐太宗李世民与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两位杰出的皇帝,他们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其代表了唐朝最辉煌的时期。
但是在贞观之治的后期,唐朝逐渐走向衰落,政治上全国各地的豪强势力极为强大,内部腐败严重,牢牢地控制着朝廷大权。
此时的唐朝,国力日渐衰弱,民生不断恶化,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李隆基自位之后,初期的治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但是,由于他过于喜欢享受、玩乐、纵欲,导致朝政渐渐弃于不理,牛李党争不断加剧,逐渐使到了内部的分裂。
隆基晚年,皇子宠幸、酗酒沉迷,使到贵族党派逐渐势力膨胀,控制了王朝的大权,导致了唐朝内部的分裂。
而在这种逐渐深化恶性斗争的背景下,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也同样产生了。
二、玄武门之变的背景李隆基年纪越来越大,统治下的唐朝贵族也很多,这时候盛行的是豪门贵族的风潮。
而李隆基有了心仪的小娘娘,唐君扈。
唐君扈的出现让结党依仗的玄宗的家人、宠臣大为恼怒,对玄宗、唐君扈不利的话题便成了朝臣之间经常议论的话题。
玄宗虽希望散宠臣之权,将官职分配给比较懂政的朝臣,但他没有对权贵领导的豪门集团采取举动,只是做了一些虚假的尝试。
权贵集团意识到如果玄宗和唐君扈不幸去世,那么玄武门之变将是他们制定名单的首要任务。
他们对皇帝及有关小妃的护奏登岸不断,同时大张旗鼓地拉拢玄宗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明皇)。
豪门集团希望通过拉拢李亨,进一步控制唐朝的政治,进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三、玄武门之变发生的过程据史书记载,光启三年十二月初十(公元755年1月20日),豪门势力策划了一次新的政变,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这次政变被称为中央政府的最大危机,因为是由一些大官扶携年少的皇帝的兄弟和兄妹,然后绑架了玄宗。
玄武门之变大致内容

玄武门之变大致内容起因: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
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
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
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
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
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
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经过:且说大唐武德九年,高祖李渊赖次子李世民削平天下十八路反王,灭尽七十二道烟尘,安享富贵,江山一统。
高祖有四子,建成、世民、元吉、元霸。
李元霸早夭,建成封英王、世民封秦王、元吉封齐王。
建成、元吉与高祖宠妃张艳雪、尹瑟瑟私通,曾被秦王撞破,虽事后囫囵过去,心中毕竟深以为恨。
按照过去帝王继承规矩,高祖千秋万岁之后,建成当继位,但李世民功高盖世,大唐江山几乎为他一人打下,高祖常常赞誉有加,建成、元吉心中十分妒恨。
“元”、“吉”二字,合之颇类“唐”字,故元吉自命有天子之份,觊觎大位已久,建成懦弱不成事,忌惮者惟秦王而已。
元吉欲先假建成之手除去秦王,再除建成以自代,终宵谋画。
恰逢平阳公主病逝,文武宗亲皆去送葬,建成、元吉假意摆下酒宴,邀秦王共饮,却在酒中下了剧毒。
秦王生性豁达,只道建成与元吉知错谢罪,坦然不疑,举杯欲饮。
自古“王者不死”,秦王才饮一小口,一只燕子飞过,遗粪于杯中,又污了秦王衣服。
秦王遂起身更衣,忽然腹痛如绞,回府后,终宵泄泻,呕血数升,几乎不免。
自知酒中必有蹊跷。
唐帝闻之,恐秦王兄弟之间不能相容,欲使秦王移居洛阳,自陕西以东皆由秦王主政,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
建成、元吉大恐,知秦王胆略过人,胸襟如海,文有长孙无忌、徐懋功、李淳风、房玄龄、杜如晦,武有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李靖等,日后举义旗,天下归心,无人可制,于是再设毒计,欲调秦王手下大将远征突厥。
历史解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内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内幕
导语:金星又称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在古代它是一颗让人恐惧的行星,当它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轨道或时间点上,解释星相的官员便认为灾祸将降
金星又称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在古代它是一颗让人恐惧的行星,当它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轨道或时间点上,解释星相的官员便认为灾祸将降临人间。
据《旧唐书·李君羡传》载,贞观初年,刚夺得皇帝宝座的李世民听到太史令奏报“太白频见昼”这一可怕消息。
太史令解释道这次金星昼现预示着“女主昌”,加上京城谣言“当有女武王者”,这颇让李世民心惊肉跳。
李世民联想一个与“武”有关联的“女人”将要造他的反。
会是武则天吗?
虽然我们知道这种偶然的天相往往会被后来的史家有意附会,但在当时李世民是绝对不会把它与武则天联系在一起的。
原因很简单,贞观初年,武则天还未出生,大约17年后她才会出现在李世民的世界里。
但是总要有人对此天相负责吧,于是在经过一番“人肉搜索”后,李君羡便被锁定。
李君羡是李世民的从龙之臣,曾被封为武连郡公,又做过左武卫将军,而且据李世民回忆,李君羡曾在一次宫廷宴会上自爆小名为“五娘子”。
综上所述,李君羡最终“被谋反”,迅速人间蒸发,死得莫名其妙。
荒唐:用政治解读天文现象
一次偶然的金星昼现为何让见过大世面的唐太宗必欲置人于死地呢?其实早在一年前,也就是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的六月一日与三日,太白金星曾两次于白昼出现,而这次金星的出现却让尚为秦王的李世民濒临生死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段” 。 ④
虽然唐廷对突厥许之以种种好处可以暂时保证边境上的安宁, 然而对突厥进行拉拢、 贿赂 显然并非长久之计, 单从经济方面而言, 就足以使刚刚建立的唐王朝难堪重负, 而且突厥有时 并不见好就收, 常常背弃条约, 不讲信用。突厥并不希望看到唐王朝的统一和强大, 因此它在 不断索要好处的同时, 还与其他割据势力勾结。突厥先后支持刘武周、 宋金刚、 梁师都、 王世 充、 刘黑阔等割据势力, 频频骚扰唐朝州县。武德二年( 6 1 9 ) 四月, “ 刘武周引突厥之众” , 与唐 军战于黄蛇岭。同年八月, “ 梁师都与突厥合数千骑寇延州” 。 ⑤ 刘武周败后, 突厥又开始寻找 新的合作伙伴。武德三年( 6 2 0 ) 五月, 突厥与王世充勾结成功。“ 是月, 突厥遣阿史那揭多献马 千匹于王世充, 且求婚” , 王世充也积极回应, “ 以宗女妻之, 并与之互市” 。七月, 突厥再次派遣 使者诣王世充。 ⑥ 武德四年( 6 2 1 ) 三月至四月间, 在王世充使者王文素的鼓动下, 突厥再度人
境, 高 祖只 好再派郑元踌贿 赂u 1 4 利可汗。
唐王朝在唐突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和面临的消极被动局面, 直至武德八年( 6 2 5 ) 才真正改 变, 唐对突厥开始由消极防御转为主动反击。该年四月, “ 辛亥, 复置十二军, 以太常卿窦诞等 为将军, 简练士马, 议大举击突厥” 。六月, 高祖又命燕郡王李艺与水部郎中姜行本“ 以备突 厥” 。七月, 高祖准备征讨突厥, 规定“ 自 今勿复为书, 皆用诏救” 。此前, 高祖与突厥书用敌国 礼。八月, 高祖又“ 诏安州大都督李靖出潞州道, 行军总管任环屯太行, 以御突厥” 。 ③ 虽然唐王朝对突厥采取以妥协、 退让为主的政策, 但对突厥支持的割据势力, 高祖或通过 贿赂说服突厥与它们断绝来往, 或采用军事手段铲除割据势力, 切断其与突厥的联盟。攻人长 安后, 面对薛举、 梁师都与突厥的“ 谋入寇” , 武德元年( 6 1 8 ) 四月, “ 唐王使都水监宇文欲赂莫贺 咄设” , 陈以利害, 取得了“ 止其出兵” 之效, 莫贺咄设“ 乃拒举、 师都等, 不纳其使” 。 ④ 武德三年 ( 6 2 0 ) 五月至七月, 突厥与王世充勾结成功, 双方来使频繁。同年六月, 高祖“ 议击王世充” 。七 月壬戌, 高祖诏“ 秦王世民 督诸军击世充” 。 ⑤ 笔者认为, 高祖选择在武德三年( 6 2 0 ) 六、 七月间 攻打东都、 击王世充, 很可能是因为突厥与王世充的频繁接触、 密切来往令高祖忧心忡忡。很 明显, 突厥与王世充的联合必将对唐政权构成极大的威胁。正因如此, 高祖当机立断对王世充 采取军事行动, 切断突厥与王世充的联系。武德四年( 6 2 1 ) 四月, 面对突厥的频繁人寇, 为了减 轻平东都的压力, 高祖派遣汉阳公李劫“ 赂领利可汗以金帛” 。 ⑥
① 《 资治通鉴》 卷1 8 5 , 武德元年五月条。
臣 , “ 突 厥 在 当 时 实 为 东 亚 之 霸 丰 ” , 而 “ 唐 高 祖 起 兵 太 原 , 亦 为 中 国 北 方 群 雄 之 一, 岂 能 于 此 独
② 《 旧唐书》 卷5 6 《 李子和传》 。 ③ 陈寅洛: 《 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 《 寒柳堂集》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0 年版, 第9 8 页。 ④ 参见李树桐: 《 唐太宗渭水之耻本末考》 , 《 大陆杂志》 1 9 6 3 年第1 2 期。《 中国史研究动态》 1 9 8 7 年第8
8 0 一
万方数据
武德年间的唐突关系与玄武门之变的爆发
寇, 骚扰唐朝北部州县, 对京城长安构成严重威胁。 ① 面对突厥的入侵, 唐政府进行了一些防御性的反击。不过, 在与突厥的几次交锋中, 唐军 败多胜少, 损失惨重。于是在武德五年( 6 2 2 ) 三月, 高祖遣使者“ 赂领利可汗, 且许结婚” 。同年 八月, 突厥精骑数十万再次人寇, “ 自 介休至晋州, 数百里, 填溢山谷” 。 ② 面对突厥的大军压
再次来访。十月戊寅, 高祖设宴款待骨咄禄, 引其“ 升御座以宠之” 。 ③ 但是, 突厥惟利是图的本性决定了唐王朝单纯的拉拢、 贿赂只能奏一时之效, 根本不可能 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突厥常常在收受唐朝贿赂的同时, 又频繁入寇唐境, 对唐政府不断施加
压力, 以攫取更多的好处。武德二年( 6 1 9 ) 闰二月, 突厥始毕可汗亲自率兵渡河至夏州。与此 同时, 梁师都也发兵与之会合。另外, 突厥还“ 以五百骑授刘武周, 欲自 句注人寇太原” 。面对 突厥的人侵, 高祖显然无力应付, 因此只好派遣右武候将军高静“ 奉币使于突厥” , 以图让突厥 退兵, 消灾免祸。高静行至丰州时, 始毕可汗病卒, 高祖想省去这笔开销, 便救“ 纳于所在之 库” 。突厥得知此事后大怒, 随即准备大举人寇。无奈之下, 高祖只好让高静“ 以币出塞为朝廷 致膊” , 突厥这才退兵休战。四个月后, 高祖派遣内史舍人郑德挺吊处罗可汗, 同时膊送“ 帛三
期载有该文摘要。
万方数据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 0 0 4 年第 3 期
臣” 形式之辩论, 笔者更关心唐与突厥之间存在的实质性的利益关系。可以肯定的是, 大业末 年太原起兵之际, 李渊的确得到了突厥的支援, 而且双方达成了“ 愿与可汗兵马同人京师, 人众
土地入唐公, 财帛 金宝入突厥” ① 的协定。
2 0 0 4 年9 月 第1 4 卷 第3 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 h i n a ' s B o r d e r l a n d H i s t o r y a n d G e o g r a p 场S t u d i e s
S e p . 2 0 0 4
高祖对突厥的政策是务实和保守的, 武德年间, 笔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以拉拢、 贿 赂为主, 军事防御为辅。二是坚决打击突厥支持的割据势力。三是严密防范唐朝官员与突厥 的勾结, 宁可枉杀, 决不漏杀。
唐对突厥的政策基本上以拉拢贿赂为主, 武德初年, “ 上以中国未宁, 待突厥甚厚” 。 ②该 时期唐政府的军事重心为铲除国内割据势力, 唐朝只有搞好与突厥的关系, 才能放手平定内 乱。同时, 由于唐朝与突厥之间军事实力悬殊较大, 高祖只能投突厥之所好, 容忍退让, 借此稳
一、 武德年间唐突关系的基本特点
武德年间, 内忧外患不断, 但最令李渊头疼的还是突厥。高祖朝的一系列政策基本上是围
绕突厥而制定的。隋末唐初, 突厥势力迅速崛起, “ 时中国人避乱者多人突厥, 突厥强盛, 东自 契丹、 室韦, 西尽吐谷浑、 高昌, 诸国皆臣之, 控弦百余万” 。 ① 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几乎都向突 厥称臣, 据《 通典》 卷1 9 7 《 突厥条上》 载: “ 薛举、 窦建德、 王世充、 刘武周、 梁师都、 李轨、 高开道 之徒, 虽潜尊号, 俱北面称臣。 ” 如突厥始毕可汗曾封“ 刘武周为定杨天子, 梁师都为解事天子, 又以( 李) 子和为平杨天子” 。 ②关于唐初唐与突厥的关系, 陈寅洛先生认为唐高祖曾向突厥称 为例外? ” ③ 李树桐先生则认为唐初向突厥称臣者并非高祖, 而是李世民。 ④ 不过, 相比“ 称
家” 。 ⑦ 关于刘文静之死, 陈寅惜先生曾指出“ 文静即为李唐与突厥联系之人, 及高祖入关后渐 与突厥疏远, 而文静乃被杀矣” 。 ⑧ 笔者认为, 刘文静之死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高祖对突厥政策
的改变, 不过从中却可以看出高祖对唐突关系的高度重视, 高祖非常警惕唐朝官员与突厥的来
往。
2 . 潞州刺史郭子武之死。武德三年( 6 2 0 ) 二月, 刘武周遣兵寇潞州, 陷长子、 壶关。“ 潞州 刺史郭子武不能御, 上以将军河东王行敏助之” , 但是王行敏与郭子武关系不和, 适逢“ 或言子
住势力强大的突厥, 减轻统一过程中的压力。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 突厥表面上维持着与唐的 结盟关系。武德元年( 6 1 8 ) 五月, 李渊登基, 建国号唐。突厥始毕可汗随即派遣使者骨咄禄特 勒到达长安。唐廷盛情款待了突厥使者, “ 宴之于太极殿, 奏九部乐” 。同年九月, 高祖派遣从 子襄武公李深与太常卿郑元踌出使突厥, “ 以女妓遗始毕可汗” , 始毕可汗随后派遣骨咄禄特勒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参见《 资治通鉴》 卷1 8 9 , 武德四年三月、 四月条。 《 资治通鉴》 卷1 9 0 , 武德五年三月、 八月条。 《 资治通鉴》 卷1 9 1 , 武德八年四月、 六月、 七月、 八月条。 《 资治通鉴》 卷1 8 5 , 武德元年四月条。 《 资治通鉴》 卷1 8 8 , 武德三年六月、 七月条。 《 资治通鉴》 卷1 8 9 , 武德四年四月条。 《 资治通鉴》 卷1 8 7 , 武德二年九月条。 陈寅格: 《 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 《 寒柳堂集》 , 第1 0 5 页。
武德年间( 6 1 8 -6 2 6 ) , 唐与突厥的 关系尤其值得研究者重点关注。探讨该时期唐突关系
的特点及其发展, 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内政与外交互动关系的理解, 同时亦能推动玄武门之变的 研究。本文通过论述武德年间唐与突厥关系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变迁, 分析李世民在唐突关 系中扮演的角色, 阐释唐突关系的变化与玄武门之变的联系。
, 于是“ 行敏斩子武以询” 。 ① 王行敏之所以敢自 行处死潞州刺史郭子武, 很可能是在 临行前得到高祖的密旨。因为郭子武即 使没有叛变之意, 而是为他人所诬告, 但依照高祖处理
这类事件的一贯做法, 他也只能是被处死。 3 . 并州总管李仲文之死。李仲文是一员晓勇战将, 屡次击败刘武周的人侵, 战功赫赫, 但 对突厥, 李仲文的态度显得有些优柔寡断。武德二年( 6 1 9 ) 六月, 刘武周败后, 唐王朝收复了并 州, 但随后却被突厥乘机霸占, “ 是日, 处罗至晋阳, 总管不能制; 又留伦特勒, 使将数百人, 云助 仲文镇守, 自 石岭以北, 皆留兵戍之而去” 。李仲文身为并州总管, 将胜利成果拱手相让给突 厥, 这无疑令高祖大为光火。武德三年( 6 2 0 ) 七月, a骑大将军可朱浑定远告“ 并州总管李仲文 与突厥通谋, 欲侯洛阳兵交, 引胡骑直人长安” 。高祖迅速采取措施, 派“ 皇太子镇蒲反以备之, 又遣礼部尚书唐俭安抚并州, 暂废并州总管府” , 同时征召李仲文人朝。武德四年( 6 2 1 ) 二月, 高祖得到并州安抚使唐俭的密奏: “ 真乡公李仲文与妖僧志觉有谋反语, 又娶陶氏之女以应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