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都有谁

合集下载

玄武门之变一等功臣 一个人的功绩让人不寒而栗

玄武门之变一等功臣 一个人的功绩让人不寒而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玄武门之变一等功臣一个人的功绩让人不寒而栗
导语:玄武门之变是唐初的著名政治事件,秦王李世民通过这次政变登上皇位成为一代天可汗。

李世民发动政变靠的是自己的天策府集团,所以,事后肯定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的著名政治事件,秦王李世民通过这次政变登上皇位成为一代天可汗。

李世民发动政变靠的是自己的天策府集团,所以,事后肯定对这一集团的人马大加封赏,有五个人功居第一,即首功五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接下来,笔者就同大家探讨一下这五个人对玄武门之变的作用。

长孙无忌
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大舅哥,秦王府核心人物,可以说是李世民集团的二号人物,文武双全。

长孙无忌最早建议李世民先下手为强,除掉建成、元吉,在事变中因为秦王府只有八百余人,而东宫长林军不下三千,所以长孙无忌负责同高士廉放出囚犯,并武装起来,作为一支奇兵支援李世民,而这支奇兵的统帅就是长孙无忌,是故功居第一。

房玄龄
李世民集团主要智囊,整个事变的策划者,很早就劝李世民动手,史载房玄龄极善于谋略,玄武门之变的谋划,应多出自房玄龄之手,故功居一等。

杜如晦
李世民集团主要智囊,事变运筹帷幄者,很早就劝李世民动手,史称房谋杜断,杜如晦在劝谏李世民下决心发动政变上应该有很大作用,故功居一等。

尉迟敬德
这个不必多说,李世民集团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头号猛将,先是格毙
生活常识分享。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参见:李世民、李建成
李渊晚年宠幸的嫔妃很多,生了滕王李元婴等近二十位小皇子,他们的母亲争相交结各位年长的皇子来巩固 自己的地位。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曲意侍奉各位妃嫔,奉承献媚、贿赂、馈赠,无所不用,以求得皇帝的宠爱。也 有人说他们与张婕妤、尹德妃私通乱伦,宫禁幽深神秘,此事无从证实。当时,太子东宫、各王公、妃主之家以 及后宫妃嫔的亲属,在长安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而主管部门却不敢追究。世民住在承乾殿,元吉住在武德殿后 院,他们的住处与皇帝寝宫、太子东宫之间日夜通行,不再有所限制。太子与秦、齐二王出入皇帝寝宫,均乘马、 携带刀弓杂物,彼此相遇只按家人行礼。太子所下达的令,秦、齐二王所下达的教和皇帝的诏敕并行,有关部门 不知该听哪个的命令,只有按照收到的先后为准。李世民不去讨好诸位妃嫔,所以嫔妃们很生气,争相称赞李建 成、李元吉而诋毁李世民。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 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背景
1
相关争议
2
二子争储
3
太子进谗
4
秦王避祸
5
明争暗斗
根据《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说,晋阳起兵是李渊本人的主意。而《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温大雅奉李渊的敕令 写的,成书于武德期间。难免有吹捧李渊的曲笔。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大唐创业起居注》首题乃云大 雅奉敕撰” ,可见是李渊让温大雅著作的个人传记,因此这本书难免有吹捧李渊的曲笔。
李世民幕僚之一长孙无忌 六月初三己未日(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 位。傅奕秘密上奏道:“金星出现 在秦地的分野上,这是秦王应当拥有天下的征兆。” 高祖将傅奕的密奏给秦 王世民看。于是这样,李世民乘机秘密上奏父皇,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淫乱,而且说:“儿臣丝毫 没有对不起皇兄和皇弟,现 在他们却打算杀死儿臣,这简直就像要替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如 今我快要含冤而 死,永远地离开父皇,魂魄归于黄泉,如果见到王世充诸贼,实在感到羞耻!” 高祖望着李世民,惊讶不已,回 答道:“明 天朕就审问此事,你应该及早前来参见朕。”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 玄武门之变的文化传承与影响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与争议
• 中国历史的文化底蕴与价值
05
玄武门之变的争议与解读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性与研究争议
玄武门之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 对历史研究的启示与借鉴
• 对现实政治的影响与启示
• 对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玄武门之变的史料与真实性
• 正史与野史的记载与争议
• 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革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与启示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的启示与借鉴
君主立嗣与皇位继承的问题
• 皇帝权力的巩固与扩大
• 皇室家族的斗争与妥协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与争议

政治斗争的策略与智慧
• 政治分歧与矛盾的解决
• 政治联盟与权谋的运用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启示与借鉴
文化传承与历史影响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军事与外交的影响
唐朝军事战略的调整与变革
• 防御战争的加强与地方政权的建设
• 军事制度的改革与军队的建设
• 唐朝军事力量的巩固与扩张
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革
•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与战争
• 文化交流与宗教政策的调整
• 唐朝外交的影响力与地位
玄武门之变对军事与外交的长期影响与后果
• 唐朝军事的稳定与繁荣
01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 皇帝权力的巩固与扩大
• 朝臣派系的整合与削弱
• 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地方政权的建设
02
唐朝政治的新格局与稳定
• 李世民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 朝臣们的支持与拥戴
• 唐朝政治的稳定与繁荣
03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 君主立嗣与皇位继承的问题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50字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50字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50字篇1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有变,准备返回东宫和齐王府。

李世民呼唤他们,李元吉箭射向李世民,没有射中。

李世民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

尉迟恭赶到,射中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

李世民坐骑受惊,李世民坠马。

李元吉赶到,夺弓准备勒死李世民。

尉迟恭赶来,李元吉逃跑,尉迟恭放箭将他射死。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冯立得知建成身死,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

敬君弘驻扎在玄武门,与其对抗,战死。

薛万彻准备进攻秦王府,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篇2我相信只要是有一定历史头脑的人,都应该知晓玄武门之变之事。

他所讲述的是唐代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争雄之事。

相传,高祖皇后产下四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露(早亡)、四子元吉。

本来吗,李建成是长子,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理所应当是大唐的继承人。

但是次子秦王李世民却因为屡建奇功,深得民心,而且野心又大,也想当皇帝。

因此他们兄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帝位之争,在双方斗争中,四子齐王李元吉站在长子建成一边。

就这样,双方相互斗了两年。

最终,次子李世民以莫须有的罪名,在玄武门门口,将长子建成与三子元吉杀害,而登上皇位。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唐太宗。

在他的治理下,国运昌盛,人民安家乐户,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时代。

而这些都败于李世民的雄心之下。

但是,虽说雄心能成霸大业,还必须得有确实的实际行动。

不然,你去想,如果说有雄心就能成霸大业,那么可以这样说,凡要这人是活的,心是活的,那么他就一定有雄心。

一国之主(总统)的雄心在于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据宝座,四海升平;在歌坛、演艺圈的,都希望自己一夜爆红;商人希望生意888(发发发),办事666(顺顺顺),就连日常生活中的人,也都处处表现了雄心。

凌烟阁24功臣

凌烟阁24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1位:长孙无忌,李世民的舅子哥,在大唐建立之前的战争中,功劳并不突出,后来,主要参与并策划了玄武门之变。

第2位:李孝恭,是李世民未出三服的兄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得到了李世民的猜忌,但是,碍于李孝恭的赫赫战功和他在李氏家族中的威望,李世民还是把他列入了第二位功臣;第3位:杜如晦,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与房玄龄有“房谋杜断”之称;第4位:魏征,本属太子李建成集团,玄武门之变后,归服了李世民;第5位:房玄龄,能谋善断,参与并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第6位: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并在刺杀之前释放在押犯,发给他们武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第7位:尉迟敬德,此人是李世民的铁杆粉丝,早期勇冠三军,屡立战功;后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并杀死了李元吉;第8位:李靖,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大唐的建立及发展立下不朽功勋,在玄武门之变前与李世民通过气,但是,没有反对李世民,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9位:萧瑀,在玄武门之变前与李世民通过气,但是,没有反对李世民,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10位:段志玄,李建成一直想谋害李世民,不惜重金贿赂段志玄,企图收买他,段志玄坚辞不受,并告知李世民,后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第11位:刘弘基,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开唐有功,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12位:屈突通,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并随后,按照李世民的旨意赶往洛阳,防止洛阳发生动乱;第13位:殷开山,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开唐有功,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14位:柴绍,李渊的闺女女婿,与李世民走得比较近,但是,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15位:长孙顺德,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与秦叔宝等人追击李建成余党;第16位:张亮,在洛阳执行收买豪杰任务,为发动玄武门之变做准备;第17位:侯君集,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后来,与尉迟恭一起劝谏李世民早下决心,与李建成做个了断,在玄武门之变中,侯君集率领士兵控制了唐高祖和其余文武大臣;第18位:张公谨,在徐世勣等人的推荐下成为李世民府中的幕僚,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勇力过人,独自关闭大门,将李建成的军队挡在了门外;第19位:程咬金,开唐有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第20位: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合称“初唐三大家”,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21位:刘政会,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22位:唐俭,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在贞观三年,奉命说降突厥,曾配合李靖生擒颉利可汗;第23位:李勣,也就是徐世勣,又称徐懋功,是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人物之一,在玄武门之变前与李世民通过气,但是,没有反对李世民,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24位:秦叔宝,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至于他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众说纷纭,但《旧唐书》中明确记载秦叔宝参与了这次政变,不过,其他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此事。

真实的玄武门之变很详细

真实的玄武门之变很详细

真实的玄武门之变很详细唐朝初年,李世民与李靖父子、秦琼等将领,建立了唐朝的基础,使唐朝成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朝代之一。

但是,唐朝在数代皇帝的统治下逐渐衰落,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结束了其三百年的辉煌历史。

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玄武门之变的历史事实和背后的故事。

一、玄武门大背景唐太宗李世民与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两位杰出的皇帝,他们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其代表了唐朝最辉煌的时期。

但是在贞观之治的后期,唐朝逐渐走向衰落,政治上全国各地的豪强势力极为强大,内部腐败严重,牢牢地控制着朝廷大权。

此时的唐朝,国力日渐衰弱,民生不断恶化,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李隆基自位之后,初期的治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但是,由于他过于喜欢享受、玩乐、纵欲,导致朝政渐渐弃于不理,牛李党争不断加剧,逐渐使到了内部的分裂。

隆基晚年,皇子宠幸、酗酒沉迷,使到贵族党派逐渐势力膨胀,控制了王朝的大权,导致了唐朝内部的分裂。

而在这种逐渐深化恶性斗争的背景下,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也同样产生了。

二、玄武门之变的背景李隆基年纪越来越大,统治下的唐朝贵族也很多,这时候盛行的是豪门贵族的风潮。

而李隆基有了心仪的小娘娘,唐君扈。

唐君扈的出现让结党依仗的玄宗的家人、宠臣大为恼怒,对玄宗、唐君扈不利的话题便成了朝臣之间经常议论的话题。

玄宗虽希望散宠臣之权,将官职分配给比较懂政的朝臣,但他没有对权贵领导的豪门集团采取举动,只是做了一些虚假的尝试。

权贵集团意识到如果玄宗和唐君扈不幸去世,那么玄武门之变将是他们制定名单的首要任务。

他们对皇帝及有关小妃的护奏登岸不断,同时大张旗鼓地拉拢玄宗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明皇)。

豪门集团希望通过拉拢李亨,进一步控制唐朝的政治,进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三、玄武门之变发生的过程据史书记载,光启三年十二月初十(公元755年1月20日),豪门势力策划了一次新的政变,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这次政变被称为中央政府的最大危机,因为是由一些大官扶携年少的皇帝的兄弟和兄妹,然后绑架了玄宗。

唐代的玄武门之变

唐代的玄武门之变

唐代的玄武门之变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尤以中唐时期的盛世为最。

然而,在唐朝的辉煌历史上,玄武门之变无疑是一块难以磨灭的黑色印记。

本文将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事件的发生玄武门之变指的是公元755年,在唐德宗统治期间,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南门的玄武门处发生的一场政变。

当时,德宗的弟弟李哥和正式继承帝位的李旦之间发生了权力之争。

李哥最终利用自己军队的优势,在玄武门外镇压了李旦的军队,逼迫李旦退位,并自身登上皇位,成为唐肃宗。

事件的发生与唐朝内外的一系列背景有关。

首先,唐德宗对于西方的吐蕃(藏南人)清党运动不加干涉,使得吐蕃逐渐壮大。

其次,唐德宗晚年政策失当,导致朝政腐败,使得社会上出现大量不满情绪。

而李哥的军队由于多次征战,战功显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对于李哥的支持与信任也相对较高。

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下,使得李哥得以顺利地进行了这场政变。

二、事件的影响玄武门之变对于唐朝的影响极大。

首先,这场事件直接导致唐朝政局陷入了长时间的动荡状态。

唐朝接下来的几十年都是为权力争夺所消耗的,这使得整个王朝处于不稳定的局面。

其次,玄武门之变也标志着唐朝中央集权的瓦解和地方割据的开始。

藩镇割据与外族入侵等问题在此后持续存在,直接导致了唐朝最终的灭亡。

最后,这场事件还导致了李氏家族在宫廷内部的矛盾和争斗不断加剧,这种情况在唐朝的末期发展到了顶点。

唐宣宗和唐僖宗都曾感受到了李氏家族的强大压力,这也是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事件的反思整个玄武门之变的事件过程都体现了在唐朝这样一个王朝内部,一个好的体系和制度的重要性。

在历史上,许多朝代太过于强调君臣的关系,导致了君权过大和民权缺失的局面。

这使得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争权夺利的情况十分严峻。

现代社会中已经产生了许多权力分立和制度规范的方法,这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先贤们的处理方式中总结出来的。

此外,我们也从这次历史事件中学到了,一个王朝要想繁荣,其内外政策一定要做到稳定和公正,要满足人民的正当要求,否则易引发不稳定和社会动荡。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

历史评价
总评
历代评价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大 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
李世民:①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②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 为五伯长。朕自居藩邸,公为腹心,遂得廓清宇内,君临天下。③司空、齐国公无忌等,并策名运始,功参缔构, 义贯休戚,效彰夷险,嘉庸懿绩,简于朕心。④无忌善避嫌疑,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而总兵攻战, 非所长也。⑤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永徽四年(653年),李治命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吴王李恪名望素高,拜司空,因为储位之争与长 孙无忌有旧怨。长孙无忌欲借机诛杀李恪,以绝众望,便诬称李恪也参与谋反。二月,房遗爱等人被处斩。李恪 也被赐死,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 尉执失思力因与长孙无忌不和,也被流放岭南。
长孙无忌画像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 李治悲痛 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长孙无忌道:“陛下将 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速赶回长安。 六月,李治继位,史称唐高宗。 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当时,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 言,李治都优先采纳。 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李恪:长无忌窃弄威权,构陷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许敬宗:①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作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 众。 ②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都有谁?玄武门之变经过
玄武门之变,当时的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和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争夺皇位发生的事变。

最终,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成为新任太子,并继承皇位,名为唐太宗。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

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

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

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

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

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

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

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恭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

之后,李世民跪见父亲,将事情经过上奏。

三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
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

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

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

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元吉走马东奔,左右射之坠马。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

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

”从这两条可看出:杀建成、元吉时的实际操作人数应该在八十一人左右,这个数字包括唐太宗在内(如不是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人数就是十人之内)。

事实上,当时的唐太宗是很凶险的,他不致丧命只是一些偶然性起作用。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

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如果敬德来迟,历史将没有唐太宗。

从李世民要亲自参与厮杀,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人数的少。

玄武门之变的过程
玄武门之变,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公元前626年由李世民发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惨剧隐藏在种种史料典籍的字里行间,阴冷刺骨。

当年,一个拥有着赫赫战功和众多勇将谋士的秦王李世民,足以让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如坐针毡。

随着双方斗争的愈演愈烈,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

6月4日清晨,他与早已买通的李建成心腹——玄武门禁军守将常何内外接应,自己则率领尉迟敬德等人埋伏于玄武门内。

这天一早,李建成、李元吉准备好一起去向父亲李渊狠告一状,期望削减李世民的势力。

不过,就在前一晚,李世民已通过安插在太子身旁的耳目,对他们的动向了如指掌。

当李建成、李元吉两人骑马行至玄武门附近时,隐隐感到气氛不对,拨马便回。

这时李世民跃马冲出,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元吉还没来得及逃走,也被敬德杀死。

当东宫的太子党羽们领兵前来解围时,一切都太迟了,他们的首领已经暴毙,首级也被砍下。

此时,皇帝李渊正在玄武门附近的后宫海池内泛舟游乐,只见尉迟敬德来报:太子作乱,已被秦王诛杀。

大惊之下,李渊立即下令所有军国大事一律交给秦王李世民处理。

不久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

同年八月,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