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评价(1)

合集下载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妇好在商朝武丁时代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八方、夷方、鬼方等方国的大作战,在其墓葬中出土了代表军权的大铜钺。

据此可知商代A.母系氏族色彩浓厚 B.宗法等级观念淡薄C.华夏文明不断扩展 D.中央集权观念萌发2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

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

这表明西周初年A.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 B.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C.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 D.实行的政治制度强调血缘关系3先秦时期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乡射礼”对于射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能否射中靶心、形体能否合于音乐节奏、能否礼让对手。

只有符合全部条件的射手,才能成为获胜者。

据此可知,“乡射礼”A.保证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演变C.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D.契合了战乱频繁的时代4孟子说:“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这表明孟子在政治上主张A见利思义 B.实行仁政 C.民贵君轻 D.教化万民5据记载,秦王嬴政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下列关于秦新增“三郡”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设立三郡②地理上处于“东越”地区③对该地区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④是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6西汉从周亚夫以条候为相起,至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前为宰相者必先得封侯,当时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之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 B.诸侯得到皇帝的信任C.军功集团影响了汉初政治发展 D.丞相引起皇帝的猜忌7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4-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4省优获奖课件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4-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4省优获奖课件

④建立唐朝: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
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 (1)从617年到618年,李世民率军击败 薛举 集团,消除了 来自背后的威胁。 (2)击溃勾结突厥攻入河东地区的 刘武周集团。 (3)打败窦建德部和 王世充集团。624年,唐朝统一全国。
知识点二 击破东、西突厥 1.“玄武门之变”
(4)从文明史观看,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 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 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精神文明取得巨 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取得重 大成果。 (5)从社会史观看,剪辫易服,废除跪拜礼和老爷、大人等称 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国民面貌焕然一新。
2.出现原因 (1)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唐太宗不报私怨,从治国大局出 发,重用太子谋臣 魏征 。 (2)心存百姓,不断反思:他常用古语来警醒自己;撰写《帝 范》十二篇教育太子。 (3)吸取隋亡教训: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 徭役赋税。
3.表现:唐太宗在位期间, 社会生产 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 艺术日趋繁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 繁盛局面。
第2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 表现。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 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难点:对唐太宗客观公正 地评价。
知识点一 东征西讨定基业 1.反隋建唐 (1)背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隋朝覆亡已是大势所趋。
(2)过程
①树立义旗:617年,李渊正式举起反隋大旗,
锋芒直指隋朝的统治中心—— 关中 。
②收揽人心:一面废除隋朝 严酷的法律 ,开仓济

高三复习:隋唐时期

高三复习:隋唐时期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 为主 完善阶 武则天 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殿试、武 段 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 主要的考试内容。用高官主考 明朝:八股取士;1898维新变法运动时,废八股取士; 1905年废除科举制
关于科举制
隋唐制度转变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实现 了官僚体系的考试录用制度,即我们常说的科 举制。这个制度是一个利器,削平了士族的残 余,保证了官僚群体的不断更新,也保证了国 家编户齐民的稳定。从此以后,不管形势有多 大变化,土地兼并有多剧烈,国家的主要纳税 对象自耕农都能保持在总人口的半数以上。社 会的等级制度也被适当地限制在一个可以接受 的范围内,而且围绕着现任官员的官阶展开梯 子,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世袭化的趋向。
——唐太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
魏征
魏征辞世后唐太宗“思征 不已,谓侍臣曰:‘夫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 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 矣!” ——唐太宗
人物
贡献
Hale Waihona Puke 形成阶 段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 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 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颇致丰稔,斗米三 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资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 “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唐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耳,若兵戈屡动 ,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含答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含答案)
7.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下列属于唐朝货币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元通宝是唐朝的货币,“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B项符合题意;A项是日本的和同开珎;C项是秦朝的半两钱;D项是西汉的五铢钱。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6.武则天是山西文水人,郭沫若称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的根据是武则天
A.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重视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继承了贞观年间的做法,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整个国家不仅基本安定,而且继承了唐大宗所开创的政治局面并有所发展,综观武则天的统治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她重视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所以郭沫若称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D项符合题意;创立科举制度的是隋炀帝,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是唐太宗,故AB不符合题意;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不是郭沫若称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的原因,故C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1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时的统治,故排除A;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时的统治,故排除B;开皇之治是指隋文帝时的统治,故排除D。故本题选C。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 玄武门之变的文化传承与影响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与争议
• 中国历史的文化底蕴与价值
05
玄武门之变的争议与解读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性与研究争议
玄武门之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 对历史研究的启示与借鉴
• 对现实政治的影响与启示
• 对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玄武门之变的史料与真实性
• 正史与野史的记载与争议
• 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革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与启示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的启示与借鉴
君主立嗣与皇位继承的问题
• 皇帝权力的巩固与扩大
• 皇室家族的斗争与妥协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与争议

政治斗争的策略与智慧
• 政治分歧与矛盾的解决
• 政治联盟与权谋的运用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的启示与借鉴
文化传承与历史影响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军事与外交的影响
唐朝军事战略的调整与变革
• 防御战争的加强与地方政权的建设
• 军事制度的改革与军队的建设
• 唐朝军事力量的巩固与扩张
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革
•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与战争
• 文化交流与宗教政策的调整
• 唐朝外交的影响力与地位
玄武门之变对军事与外交的长期影响与后果
• 唐朝军事的稳定与繁荣
01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 皇帝权力的巩固与扩大
• 朝臣派系的整合与削弱
• 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地方政权的建设
02
唐朝政治的新格局与稳定
• 李世民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 朝臣们的支持与拥戴
• 唐朝政治的稳定与繁荣
03
玄武门之变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 君主立嗣与皇位继承的问题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共40小题)1.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分析】本题以评价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史实。

【解答】589年,隋灭南陈,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所以隋朝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凿了大运河,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

隋朝初期出现了“开皇之治”,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短命而亡。

所以①②③④的评价均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隋朝史实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日本社会至今仍然保留着唐朝的一些社会习俗,下列各项属于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有()①仿照唐制进行政治改革②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③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习俗④建筑、铸钱都与唐朝相仿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分析】本题以日本社会至今仍然保留着唐朝的一些社会习俗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解答】日本社会至今仍然保留着唐朝的一些社会习俗,包括仿照唐制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学习并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了茶道,端午、七夕、重阳等节目习俗,建筑、铸钱都与唐朝相仿,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唐文化对世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

3.在隋朝时,台湾被称为()A.益州B.夷洲C.流求D.瀛州【分析】本题考查台湾的相关知识,掌握台湾在不同时期的名称。

【解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不可分割的领土,三国时台湾叫夷洲,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

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史料价值类答题模板及练习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史料价值类答题模板及练习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再现】1、(2021·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三2月四校联考·17)(14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史料可能会呈现不一样的记载,因此我们在运用史料时要注意考虑史料的来源及写作者的立场,对史料加以辨析。

下面是两则关于“玄武门之变”的文献史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

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

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高祖意乃安。

——五代后晋刘煦《旧唐书·尉迟敬德传》材料二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

——1908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1)辨析上文所引史料,分别指出两则文献史料的史料价值及其局限性。

(10分)(2)关于“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依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并说明你依据的原则。

(4分)2、(2021·山东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17)(15分)“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

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

图1 北魏《尸毗王本生》图2 西魏《弹箜篌飞天》材料二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

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答案:(1)以民为本的思想。采取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不误农时等措施。
(2)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吸取隋亡教训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否爱惜 民力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3)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政权的长久巩固。
1.唐太宗把各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督、刺史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
“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 )
答案:D
3.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 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 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解析:从“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 这一信息看,唐太宗是在反省及总结经验教训。故选 B 项。 答案:B
(2)从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君臣们是通过什么得出上 述结论的?指出他们真正“可畏”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
解题思路:本题以唐太宗的统治思想组织材料,考查学生理解逻 辑推理能力。第(1)问从“国以人为本”入手;第(2)问可联系隋亡教训; 第(3)问考虑其阶级本质或根本目的。
唐朝的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唐 代和睦的民族政策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唐太宗晚年的反省表明他是一位具有极强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判 精神的帝王,作为一位封建帝王,有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探究点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及评价 材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 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一指出秦王李世民感叹隋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二 唐太宗以民为水,君为舟,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武门之变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强盛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在位期间所开启的贞观之治,让后世对他传颂千年。

历史对他的描述大多是正面描写,但是唯有玄武门事变留下让人诟病的机会。

通过玄武门事变,李世民不仅杀害了他的兄长和齐王,还将他的十个侄子也一起杀了。

后世大多对他评价是残暴不仁,不顾手足情谊。

比如王夫之所写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历史为后世文人所写,里面颇多腐儒之言,不能片面的通过道德层次来评价此事。

所以,我将以玄武门之变的道德和对后代历史的影响方面对其客观论述:第一、道德方面
唐太宗杀害手足并不是残暴不仁,冷酷无情,而是由当时朝野
环境和自己生长环境影响。

要知道在当时形势危急,所有参与事件
的人物都命悬一线,内心的道德谴责与生死存亡比较起来是显得微
不足道的。

成则生,败则死。

兄弟相残,这是封建社会注定的悲剧,帝王
家是没有亲情,只有权利的纷争和人和人之间的怀疑。

明朝朱棣靖
难之役,清朝康熙九子夺嫡,西晋八王之乱,这些都是兄弟之争的
鲜明代表。

第一点:身在帝王家一个人没有亲情很难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当他们生下来的时候,已经被自己的母亲慢慢的进行教育。

告诉他们:如果你不能做皇帝,而你有这么大的才华,你就会被你的兄弟嫉恨,从而杀害,在这种大的生长环境下已经注定了这个悲剧。

李世民的哥哥对他并无温情一说,李建成与李文吉在战争后因为自己的功名不如李世民,就不断排挤李世民,在战争中也是借用李世民的名义来进行剥削民众。

对于他们而言,李世民不像一个兄弟,而更像一个利用工具,根本没有亲情而言。

西汉名臣晁错,楚汉名将韩信,这些都是为了国家努力奋斗的人,却被当成一个利用的工具,最终被抛弃杀害。

第二点: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所作所为和李渊对于战后赏赐的处理不当推动了李世民的杀心。

在唐朝建立后,李渊作为唐朝的第一任皇帝,李世民在战争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在收获了不少的军心与民心,在选取继承人时,理应偏向李世民,但是李渊却犹豫不决,将李建成立为太子,却将兵权给予李世民。

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在建立唐朝的第二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军队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李世民的兵权,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在危急时刻才得到消息,最终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在面
对自己的生命威胁时,自己的兄弟对自己先下手,兄弟已经抛弃所谓的情谊,李世民的反抗是必然的,在手下臣子和自己的生死存亡之刻,发动事变,并没有看出来李世民的冷酷无情。

反而是李建成对于李世民不念兄弟情谊,决心将他至于死地。

第二、对后世影响
《贞观政要》、《旧唐书》和《新唐书》之类的书籍中对于李建成的评价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废太子,好色而且阴险狡诈。

玄武门事变对于后世大部分都是好的影响,如果是由李建成接管唐朝,之后的贞观之治也不会出现,之后后人传颂的太平盛世也不一定出现。

五代时期政治家刘昫这样评价李建成: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建成、元吉,实为二凶。

中外交构,人神不容。

可以看出李建成并非一个好的帝王之材。

第一点:当李渊知道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后,对于兄弟相残,十分悲痛,请求让李世民放过自己的兄弟,但是帝王家族权利之争关乎自己与臣子的性命,李世民没有同意,杀心已定,面对已经掌握朝野大部分权利的李世民,李渊无法改变他的想法。

事变发生结束后,李渊痛苦的对李世民说: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李渊说的也的确应验,在16年以后,李世民的十
几个子女,都因为争夺皇位而不得善终,年纪轻轻就死了。

李世民有十几个儿子,但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两三个。

而且还是昏庸无能之辈,他的三儿子李恪虽然很有本事,因为意图谋反被杀了,连带着死的还有他的四儿子。

另外还有九个儿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于非命,最后武则天也杀害了他的几个子孙。

后世都认为是李世民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所以导致了以后的唐肃宗取代唐玄宗,唐代宗取代唐肃宗,安史之乱的时候,父子争位,天下二主,唐朝从此开始衰败。

但这真是由唐太宗的杀害兄长的例子才导致的子孙相争么,不管何朝何代,皇位之争向来残酷,就算没有李世民的例子,他的众多子孙也会为了皇位而争。

在唐朝以前便于很多为了皇位而兄弟相残的故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为了皇位的勾心斗角,再到三国时期曹丕与曹植为了权利的拉拢臣子,还有扶苏胡亥,刘琦刘琮等残酷的皇权之争。

这些都可以为李世民的后代作为例子,也并非因为李世民这么做,他的子孙就纷纷效仿。

他子孙的自相残杀,是帝王家必然的结果。

第二点:玄武门事变打破了传统的嫡长子继承的规律,虽然在隋朝就有这样的情况,但是还是唐朝这件事让人印象深刻,这对后世朝代有很大的影响。

北宋第二位皇帝赵光义就受到唐太宗影响,不是按照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度登基的皇帝,他是赵匡胤的弟弟,在赵匡胤死后并非由其子孙继承皇位,而是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

残酷的竞争造就了唐太宗这样的伟大统治者,之后的贞观之治,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总结
在面对兄弟的步步紧逼下,李世民为了生存奋起反抗,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成为了唐朝第二个皇帝,成就了贞观之治,为之后盛唐埋下伏笔。

长远来看,该事件对于后代具有积极的影响,打破了嫡长子继承,让后朝出现了很多圣明的皇帝。

深度分析玄武门事变,可以看出李世民并不是一个残暴绝情的皇帝,在帝王家的环境下,面对自己兄弟的绝情,他只是进行了奋起斗争,为自己谋一条活路。

随着时代的更替,该事件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越来越鲜明,它不仅为盛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促使后朝出现更多圣明的帝皇,为后代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榜样。

面对一件历史事件,我们要以客观全面的分析历史,不要存在有偏见和极端思想,要有长远的看法,不能用现代的道德价值观来衡量古代历史,要以古代人的思维来看待古代人,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才能正确评价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