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农药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农药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农药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是用于评估和监测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风险管理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农药环境影响评价导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农药环境效应评价方法:评估农药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分布、迁移和转化等特性,以及对非靶标生物、土壤微生物和水质的影响。
2. 农药残留评价方法:评估农药在农产品和环境样品中的残留水平,包括土壤、水体、植物等。
3.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评估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包括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估。
4. 环境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方法、样品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和解读等,用于监测农药在环境中的存在和水平。
5. 风险管理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包括农药使用限制、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农药残留检测等措施。
农药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确保农药使用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环境毒性等级

鱼毒性指农药对鱼类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胚胎毒性及致畸性。
在安全评价中,通常只做急性毒性,一般以耐药中浓度(TLm)或致死中浓度(LC50)作为衡量指标。
目前,把农药对鱼的毒性以48小时的LC50值的大小分为三级:低毒级LC50 >10mg/l(毫克/升)中毒级LC50 1.0-10.0mg/l高毒级LC50 0.1<1.0mg/l剧毒级LC50 0.1< mg/l* 水蚤毒性水蚤是水生动物中重要的类群,是鱼类的食料,也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由于它对农药十分敏感,故常常把农药对其毒性作为评价农药环境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农药对水蚤毒性的分级标准同鱼毒性。
* 藻类毒性即表明农药对藻类细胞造成损害的能力,表现为对藻类的灭杀和生长抑制作用。
其以半数生物受影响的EC50表示。
对此,也常常作为评价农药对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分级参考标准为在96小时中EC50的大小。
低毒性EC50>3.0mg/l中毒性EC503.0-0.3mg/l高毒性EC50<0.3mg/l* 鸟毒性即指农药对鸟类生长、繁殖及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及危害。
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类,急性毒性多以LD50表示。
下表即为我国国家环保局在《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所定对鸟类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的评价标准。
农药对鸟类毒性的分级与评价LD50 mg/kg 急性毒性蓄积系数蓄积毒性<15 高毒<1 高度蓄积15-50 中毒1-3 明显蓄积3-5 中等蓄积>150 低毒>5 轻度蓄积* 对蜜蜂毒性指农药对蜜蜂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其以LD50或LC50表示。
通常把对蜜蜂毒性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级:剧毒(LD50)<0.001µg/蜂高毒(LD50)0.001-2µg/蜂中毒(LD50)2.0-11µg/蜂低毒(LD50)≥11µg/蜂* 对家蚕毒性指农药对家蚕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通常用LD50或LC50表示。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使用也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评估农药对环境的安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下面将介绍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的试验准则。
1. 目标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试验:首先需要了解目标农药的物化性质,包括溶解度、挥发性、分解速率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趋。
2. 毒性试验:通过在实验动物或模型生物上进行毒性测试,评估农药对生物的毒性效应。
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等。
3. 生态毒性试验:通过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评估,研究农药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毒性影响。
常用的试验包括急性水生毒性试验、生物降解试验和土壤毒性试验等。
4. 水环境试验:通过在模拟的水体环境中进行试验,评估农药对水体的影响。
例如,测定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降解速率和生物富集等。
5. 土壤环境试验:通过在模拟的土壤环境中进行试验,评估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例如,测定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效应、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等。
6. 空气与大气环境试验:评估农药的挥发性和空气扩散特性,以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包括挥发性试验,空气清洁性试验和臭氧生成势试验等。
7. 降解和残留试验:评估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速度和残留水平。
通过测定农药在土壤、水体和作物中的残留量,来评估农药的降解性能和潜在的残留风险。
8. 风险评估:综合以上试验的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农药对环境的潜在风险水平,为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以上是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的一些常规准则,试验的具体设计和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这些试验准则的使用,可以有效评估和监测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从而确保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的安全保护。
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不当使用或滥用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土壤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等。
为了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必须进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
农药学研究案例

农药学研究案例一、引言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有效地控制或杀灭害虫、杂草和病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药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实验与观察,深入了解农药的性质、使用方法和潜在的危害,以保证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农药的分类根据作用对象和化学结构,农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药分类:2.1 杀虫剂杀虫剂是用来控制或杀灭害虫的农药。
它可以通过接触、食入或吸入的方式作用于害虫,并导致其死亡或生理功能受到抑制。
常见的杀虫剂包括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等。
2.2 除草剂除草剂是用来控制或杀灭杂草的农药。
它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或土壤处理的方式达到除草效果。
常见的除草剂包括草甘膦、草铵膦和草胺膦等。
2.3 杀菌剂杀菌剂是用来控制或杀灭植物病害的农药。
它可以通过接触或吸入的方式作用于病原菌,破坏其生理过程或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效果。
常见的杀菌剂包括三唑酮、嘧菌醇和苯醚菌酯等。
2.4 激素类农药激素类农药是一类通过模拟或抑制植物内源激素的合成或转运来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农药。
常见的激素类农药包括生长素类、瘤腺菌素类和三种类等。
2.5 调节剂调节剂是一类通过作用于植物生理节律、代谢或方式来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农药。
常见的调节剂包括生长素调节剂、种子活化剂和伸长抑制剂等。
三、农药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农药的性质和潜在的危害,科学家们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农药学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药研究方法:3.1 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研究是农药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实验控制不同因素来研究农药的毒性、持久性和环境行为等。
实验室研究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进行,以评估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3.2 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在实际农田环境中进行的农药研究。
科学家们会选择不同种植条件和农药处理进行试验,以评估农药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观察农药对土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3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评估农药在自然环境中传播和累积的方法。
25%吡蚜·噻虫嗪悬浮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 ga . a d2 . m / k v), n 8 g L,rs et ey n i t gta y e oie t a e o a 5 S eo g w t i t t 6 ep c v l ,i c i t m t z ・ im t x m 2 % C b l s o o xc yo i d an h p r n h h n t l o i
第 1 第 1 5卷 期 2 1年 2月 01
农 药研 究 与 应 用
AGRoCHEM I CALS RES ARCH & AP Ll E P CATI oN
V0 .1 No.1 1 5
F b2 1 e 01
蠹
2 %吡蚜 ・ 虫 嗪悬 浮 剂对 环 境 生物 的毒性 与安 全 性评 价 5 噻
范会 涛 ,毕 亮 ,陈 卓 ,李 向阳 ,刘 家 驹 ,杨 松 ,胡德 禹,薛 伟
( 州 大 学绿 色 农 药 与 农业 生 物 工 程 省部 共 建 国家 重点 实 验 室 培 育基 地 、 贵
教 育 部绿 色 农 药 与 生物 工 程 重 点 实 验室 、贵 州 大 学精 细 化 工研 究 开 发 中心 ,贵州 贵 阳
2 %吡蚜 ・ 5 噻虫 嗪悬 浮 剂 是 由贵州 大 学绿 色 农
业 生 产 中 的 广 泛 推 广 ,参 照 “ 药 登 记 资 料 要 农 求 ” 与 “ 学农 药 环境 安 全 评 价 试 验 准 则 …” 的 化
规 定 .研 究 2 %毗 蚜 ・ 虫 嗪悬 浮 剂 对 环 境 有 益 5 噻
F N Hu-a, ILag C E h o , IXa gyn , I i j, A G S n,H e y, U i A ito B i , H N Z u L i -a g LU J -u Y N o g U D -u X E We n n a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本程序规定了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原则、项目及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在我国申请登记及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各类农药。
一、总则1 在评价农药的安全性时,毒理学方面应考虑以下诸因素1.1 化学名称,化学结构1.2 产品组成(有效成份含量及其他成份含量)1.3 理化性质外观、比重、蒸气压、溶解度、乳化性、悬浮性、相混性、熔点、沸点等。
1.4 一般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项目,依此划分为四个阶段,可根据申请登记的农药类别及有规定进行相应试验。
1.5 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的规定根据动物试验中最大无作用计量,按下列公式计算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ADI)mg/kg体重=最大无作用剂量(mg/kg)/安全系数。
根据农药的性质及其他因素确定安全系数,一般为100。
每人每日容许从食品中摄入的农药量=ADI(mg/kg)x60(人体标准体重,kg) 最大残留限量(MRL) = ADIx60/1.2(每人每日食品摄入总量)x某种食品所占比例。
如每月食品结构为:谷物12.5公斤,薯类3公斤,干豆1.25公斤,食油0.75公斤,糖类0.5公斤,肉禽类2公斤,鱼0.75公斤,蛋1.0公斤,奶0.75公斤,蔬菜10.0公斤,水果1.5公斤,总计34公斤,每人每日总摄入量则为1.13公斤。
各种食品所占比例为:谷物0.37(36.76%),薯类0.09(8.82%),干豆0.04(3.68%),食油0.02(2.21%),糖类0.01(1.47%),肉禽类0.06(5.88%),鱼0.02(2.21%),蛋0.03(2.94%),奶0.02(2.21%),蔬菜0.29(29.41%),水果0.04(4.41%)。
1.6 人群接触毒性和意外事故的毒性资料。
开发新品种农药时,对在实验、试产和大田试验阶段的密切接触人员,必须保留完整的健康记录,并定期随访。
申请登记时,递交上述资料。
在新品种农药正式投产和使用的最初阶段(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年限),设置健康监测点,对包括最密切接触和高危人群在内的观察对象实施健康监测。
第四章 农药的环境毒理及环境归趋

导入
农药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 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 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和调节植物 生长和昆虫发育的制剂。
(3)有些农药的降解产物保持母体的生物活性,且在环境中 比较稳定,也能通过光解产物的分离与鉴定作为农药新品 种筛选的途径之一。
利用气质(GC-MS)和液质(LC-MS 或 LC-MS/MS)对光解产物
进行质谱分析,从质谱的分子离子峰信息和碎片信息再结 合母体化合物的结构,推导光解产物的结构。再结合激光
农药残留毒性的控制
一、通过对作物、食品、自然环境 中农药残留情况的普查,通过对人 、畜毒性的研究,制定出农药的应 用范围。
二、制定各种农药的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和各 种作物和食品的农药最大残留允许量。 1、最大残留允许量(MRL) :供消费食物中 允许的最大限度的农药残留。 2、每日允许摄入量(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是保证人类一生中如果每日摄入该剂量也不
农药,叶菜类易受药液污染,果菜类受污染最 轻。由易到难:胡萝卜>草莓、菠菜、萝卜、 马铃薯、甘薯等>番茄、圆辣椒、白菜等。
六、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大气中的农药污染来源主要是指使用农 药防治作物、森林和卫生害虫及各类病 害和农田杂草时,药剂的微粒漂浮到空 中所致。
七、农药在环境中的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一些化学结构稳定而 脂溶性强的化合物,在动植物体内可较
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评价

建立健全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 测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
0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 略探讨
减少农药使用量途径
1 2 3
采用精准施药技术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智能喷雾器等, 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的浪费和过量使用。
推广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高效等优点,大力 推广生物农药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有效途径 。
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的 农药,如三唑类、甲氧
基丙烯酸酯类等。
除草剂
用于防治杂草的农药剂
用于调节植物生长的农 药,如赤霉素、乙烯利
等。
使用范围及适用对象
使用范围
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
适用对象
农药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农林牧业生产中的有害生物和需要调节生长的作物。在使 用农药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有害生物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使用方法。同 时,也需要注意农药的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药的合理使用和 安全性评价
汇报人:XX 2024-01-18
目 录
• 农药概述与分类 • 农药合理使用原则与方法 • 农药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 •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分析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 总结:实现农药合理使用和安全性评价共赢局
面
01
农药概述与分类
农药定义及作用
农药定义
建立环保奖惩机制
通过建立环保奖惩机制,对积极参与环保行动、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违反环保法规、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惩罚和曝光。
06
总结:实现农药合理使用 和安全性评价共赢局面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土壤降解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15
土壤降解的概念
• 成土因子与田间耕作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残留农 药逐步由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直至失去毒性和生物活性的 全过程。 • 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也是农药在环境中的集散 地。 •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大小、持留时间的长短、农药在土壤 中的降解性能,是评价农药对整个环境危害影响十分重要 的指标。 • 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愈长,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各种环境 生物,以至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也愈大。 • 表示:降解半衰期:t0.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农药使用的利与弊
农药的重要地位
防治病、虫、草、鼠害,调节农作物生长 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 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或严重 的用药不当,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 相比),两年后将减少40-60%以至绝产。 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 800万吨、果品33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2
背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景
• 农药登记前、登记、登记后的管理、监督、检测 • 11个处室 药政处、生测室、分析室、残留室、监督处、信息处、 咨询中心、生物中心…… • 120人,在编86人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3
背
生物中心
• • • • • •
• 农药环境行为是指农药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迁移转 化过程中的表现与特征。 • 包括物理行为、化学行为与生物效应等三个方面。 • 直观地反映了农药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的状态。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11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环境行为
• • • • • • • 挥发作用 土壤吸附作用 淋溶作用 土壤降解作用 水解作用 光解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17
土壤降解的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 称量:20g,三角瓶, • 混入农药:农药的用量最好用田间的实际用量来换算,或 将土壤中农药的起始浓度调至 10ppm (新要求:田间用 量的倍量) • 调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60%。 • 培养:在25 ±1℃恒温条件下培养 • 定期采样测定:直至土壤中农药的降解量达到两个半衰期 以上,即降解量>75%,或者90%以上时可终止试验 (用于水田的农药,则同时要做在渍水条件下的降解试验)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18
土壤降解的试验方法
计算公式
Ct=C0e-kt C0 :初始浓度 Ct :t时间时的浓度 k :降解速率常数 t :培养时间 t0.5:半衰期 t0.5=Ln2/k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6
农药使用的利与弊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环境生物毒害
对有益生物的影响 蜜蜂、鱼类、鸟类、家蚕 天敌,赤眼蜂、青蛙 蚯蚓、土壤微生物 对生物链的影响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7
农药使用的利与弊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环境激素
在已经列为环境激素的名单中,有40多种是农药,其中 的六六六、DDT等目前已被禁用,但仍有多种仍在广泛应用 环境激素对人和动物最明显的危害是使生殖机能下降。科学 研究表明,由于环境激素的危害,人类男性的精子数和精液 正迅速减少,生殖健康受到影响。 环境激素还会使人和动物体内内分泌紊乱,导致神经系统 受损。此外环境激素还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而诱发肿瘤。已 有许多研究表明睾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发生都与环境 激素有关。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8
农药登记管理——农药安全性
1982年开始恢复对农药登记管理 重点的转变 药效 产品质量
农产品残留
环境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9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环境行为 非靶标生物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10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环境行为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16
土壤降解的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
• 土壤 农田耕层土壤 新鲜,有代表性,3~4种 风干,过筛(2mm),冷藏贮存 理化性质测定:pH、有机质、代换量、土壤质地 • 农药纯品/原药 配制水溶液,有机溶剂助溶(少量,无干扰:丙酮、乙醇) • 培养箱:0~50℃ • 残留分析仪器设备、材料 前处理:旋转蒸发器、震荡器 化学试剂 分析仪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仪
பைடு நூலகம்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13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非靶标生物毒性试验
• • • • • • • • 鸟类毒性 蜜蜂毒性 天敌毒性(赤眼蜂、蛙类) 鱼类毒性 水生生物毒性(水蚤、藻类) 家蚕毒性(根据农药性质和用途而定) 蚯蚓毒性和土壤微生物影响(土壤处理) 主要后茬作物敏感性(高活性除草剂:如 磺酰脲类等)
景
2800m2实验室,200m2全自动控制温室 室内生测试验: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卫生杀虫剂 环境试验:农药对非靶标生物毒性、环境行为特征 试材培养:虫、菌、草、蚊、蜚蠊、蜂、鸟、鱼、蚕 20人,在编6人 实习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5-10人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4
农药使用的利与弊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12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农药对非靶生物毒性试验
在靶生物与非靶生物并存的环境中,使用农药难免对 非靶生物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不同的农药品种,由于其施 药对象、施药方式、毒性及其危及生物种类的不同,其影 响程度也随之而异。环境生物种类很多,在评价时只能选 择有代表性的,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生物品种,其中包 括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土壤生物作为评价指标。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的急性毒性问题 农药残留的慢性、亚慢性毒性问题 农药残留对农药产品贸易的影响 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2018/11/15
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5
农药使用的利与弊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环境中的归宿 归宿:水、土壤、空气
影响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降雨、微生物、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