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必修1

第一页,共24页。
目标(mùbiāo) 导航
预习(yùxí) 导引
课程 标准
目标 指南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 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能举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类对自然资 源利用的差异 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 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问题(wèntí) 导学
当堂(dānɡ tánɡ)检测
1 2345
5.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yīn s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如按照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力
时代划分,各时代主要的动力来源分别是人的体力、畜力、 、
。
(2)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及生物能等是多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被称为
(2)结合材料探究: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有何不同? 提示:农业文明阶段自然条件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工业社会(shèhuì)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型产业和工业布局起决定性的作用;后工业化阶段,起 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后天性资源,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 迅速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
第三页,共24页。
目标 (mùbiāo)导
航
预习(yùxí)导 引
一二三
2.属性(shǔxìng)。 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3.分类。
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第四页,共24页。
目标(mùbiāo) 导航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 精品

活动:
大约在什么年代,世界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煤炭?目 前世界能源消费中,居首位的是什么?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农业社会阶段 (二)工业社会阶段 (三)后工业化阶段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及其 利 用
自然资源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一)农业社会阶段
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100% 90% 80%
自然资源概述
70% 60% 50%
自然资源及其 利 用
40% 30% 20% 10% 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煤 木柴
自然资源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世界能源结构
活动:
1)图中反映出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什么变化特点? 2)从什么年代开始,煤炭的比重超过了木柴的比重?
(三)后煤炭时代——“石油时代”
100 其他 90 80 天然气 各 类 70 能 石油 源 60 所 占 50 煤炭 比 40 重 30 木柴 20 10 01850 1870 189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5
(%)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及其 利 用
自然资源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利用各 种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活动:
不同的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如何? 为什么?
课堂测验
1.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B )
自然资源概述
A. 钢铁
B. 煤炭
C. 草场 D. 汽油
自然资源及其 利 用
2.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 是( A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案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入:(问题引入)材料:日本东京以南1200千米处有个冲之鸟岛,涨潮时只有两块小礁石露出水面0.45米,岛上既无人烟又无矿产,但日本政府于1987年投资300亿日元,用3年时间抢救加固这个小岛(修建了一个直径为50米的铁质环形防波堤,并用特种防水混凝土填充加固,并在一块岩礁上建了一座7米高的铁塔)。
问题:仅两块床垫大小的礁石,为何引起日本如此大的兴趣呢?【生】略【师】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政府拆巨资加固弹丸小岛,是为了获得对其专属经济区范围内资源勘探、开发等权利。
【师】(看人地关系示意图)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人类要维持生存,必须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是联系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纽带,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请同学将书本打开到P101,阅读第一部分“自然资源的概述”,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及其分类。
【提问】棉花、原始森林、汽油、闪电、铁矿石、太阳能、焦炭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自然资源?为什么?【生】自然资源:原始森林、铁矿石、太阳能【师】自然资源的概念应把握其本质特点:⏹第一,自然属性,存在于自然界,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第二,经济属性,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即“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凡是既符合一、又满足二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提问】自然资源的涵义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试举例说明。
【生】略【师】自然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属于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受认知能力和科学水平的制约,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所包括的范围和种类会不断扩大,一些环境要素不断地被纳入资源的范畴,如气象、自然风光、海底锰结核和可燃冰等(图片)。
因此,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件: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图表解读
2. 教材P103,图4-27和图4-28 (1)煤炭的开发一般分为露天和井下两种采煤方式。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煤炭的利用已由单一性的采煤,向采煤、深加工、 煤化工等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3)煤炭燃烧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利用中努力化害为利,变 废为宝。
总结归纳
教材活动解答
要点探究
探究点 三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与规模
利用方式 利用率 起主要作用的资源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强
较强
减弱
小
中
大
单一
中等
多样化
低
中
高
气候、水、土地、生物 矿产资源、能源 后天性资源
要点探究
探究点 历史一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布局的重要因素
的影响日趋弱化
要点探究
历探史究阶点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一 举例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 以大庆、克拉玛依、东营为代
以美国“硅谷
水源丰沛、土壤肥沃的 表的石油工业城市,以鞍山、本
”为代表的新兴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溪、攀枝花为代表的钢铁工业城
电子工业主要分
两河流域、印度河谷地、市,以金昌、铜陵、个旧为代表
课前梳理
知识点
自然资源概述
一
1.自然资源的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
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自然属性: 矿产 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
资源、生物资源。 按自我再生性质: 可再生 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教材版本】高中«天文»〔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共1课时【教学内容剖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共分三局部,第一局部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引见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第二局部是以煤炭为案例剖析自然资源及其应用;第三局部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这局部外容对先生来说相对较容易,我是这样处置教材内容:教学中仍分三局部,第一局部引见自然资源与分类;第二局部结合动力与资源剖析不同社会形状下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把教材的二三局部综合起来;第三局部把动力独自提出来,剖析动力的状况与动力效果的处置。
由于动力效果比拟普遍,复杂,所以让先生讨论就没有眉目,所以教学时以图为例,教会先生经过识图看法中国动力消费结构与动力效果,给先生一个实在可行的讨论主题。
经过这样处置教材,让先生学会剖析理想效果,构成效果处置的思绪。
本节内容难度不大,所以教学中采用可燃冰为线索,以先生活动设计为主题,培育先生剖析效果的才干,在活动中充沛落实先生的天文中心素养。
【学情剖析】重点高中高一年级先生。
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先生基本掌握了自然天文,在第四单元转化人文天文的学习中,难度大大降低,但高中先生不同与初中先生,内敛很多,习气跟着教员学的传统形式,关于自主学习显得不是那么冷静,并且协作与探求交流不太擅长,能够与我们高中教员的教学方式与课堂容量大有关。
把课堂交给先生,让先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员需求转化的教学格式,因此结合相对容易的教学内容,课堂无看法的给先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平台,让先生动起来,本节课就提供先生活动的平台。
而针对高一的先生,教员更应该设计出契合先生需求的活动,让先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兴味中学会。
【天文中心素养培育目的】本课对应的课程规范要求为:〝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消费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活与开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难点: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
3. 讨论法: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合理利用、节约优先、循环利用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政策调控等。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
4.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途径,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意识;(2)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3)提高学生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2)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你们了解哪些自然资源?(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2)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总结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2. 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个人建议;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明确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难点:各类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资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资源案例,如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5. 总结:强调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掌握合理利用的原则。
2. 认识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资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2. 合理利用的原则:节约、高效、可持续。
3. 自然资源保护的方法:法律法规、技术手段、公众参与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践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