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环境对手工业者谋生的影响——基于宋代的考察

合集下载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爆朝相自主学习认如帧习軽汨X 0||,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 农业(1) 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2) 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和棉花。

(3) 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2. 手工业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1) 制瓷业②元朝:出现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厶①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2) 矿冶业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 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綽"二囲I-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发展(1) 特点: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草市①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

②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最早出现,但并非唯一货币。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③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2.城市繁荣(1) 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⑵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L、•- 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最后完成。

尹 > ▼1. 表现(1) 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 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浅析宋朝外战积弱因素

浅析宋朝外战积弱因素

咸阳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历史1002 蔡晶1005014233浅析宋朝外战积弱因素摘要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时期,经济较为发达,文化发展也比较快,但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却没有唐朝和宋朝那样成功。

且在长期的斗争中总是屈辱求和,处于被动地位。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宋朝自身来说:对权力的高度掌控导致了军事竞争力的下降;军事上存在诸多弊端:如传统的军事指挥和防御策略、军队的赢利性经营、逃兵大量出现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军队战斗力;社会上重文抑武的风气蔓延,使得武将失去保家卫国的信心。

除此之外,周围少数民族政权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游牧民族战争方式的特别,也是导致了宋朝在对外战争中的被动的原因之一。

关键字:宋朝;外战;积弱;因素I浅析宋朝外战积弱因素AbstractSong dynasty is a unified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The economy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cultural development also is faster,But in dealing with ethnic relations is not practical as successful as the song dynasty。

And always humiliation for peace in the long struggle, in a passive position。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caused this situation,As for the song dynasty itself:To the height of the power control leads to a decline in military competitiveness;The military has many disadvantages: The traditional military command and defense strategy,The army of the for-profit business,A spate of deserters, etc,These are greatly weakened the army battle effectiveness;Differences on social wu culture spread Make slow blow to lose confidence.in addition to this,Around the minority regime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nomadic war way,Also lead to the passive one of the reasons in the song dynasty in foreign wars.Keywords:The song dynasty;Foreign wars;weak;factorsII咸阳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4年考研历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宋辽西夏金元(二)

2024年考研历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宋辽西夏金元(二)

宋辽西夏金元(二)单项选择题赵匡胤了解高级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的危险,他注意分散军权。

回答1—3题:第1题、建隆二年,赵匡胤采取了()的措施,收夺武将的兵权A.整顿禁军B.杯酒释兵权C.更戍法D.将兵法我的答案: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

赵匡胤以优厚的经济利益为条件,示意将领释去兵权,次日主要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等皆称病自请解除军职,这就是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这是收夺武将兵权的开端。

第2题、宋朝废除了过去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把禁军的领兵机构析为(),分掌禁军,合称“三衙”A.殿前司、侍卫马军司、都指挥司B.侍卫马军司、都指挥司、侍卫步军司C.都指挥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D.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北宋初期的禁军改革。

选项D符合史实,故选。

三衙地位平行,互不统属,形成鼎立,长官分别是殿前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也叫“三帅”。

第3题、为了限制三帅的权力过大,宋代在中央设立()机构,主管全国的军队调动、训练、供给等事宜A.枢密院B.都指挥司C.枢密使D.参知政事我的答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是对宋代中央军事设置的考查。

宋在中央设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枢密使有调兵权而无领兵权,三帅有领兵权而无调兵权,二者互相制约,有利于皇权的控制。

第4题、宋朝与西夏长期交战,双方皆困,经过一年的交涉,双方达成了()A.绍兴和议C.澶渊之盟D.庆历和议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

第5题、宋太宗时,在成都设(),规定布帛、盐、酒等,由其专卖,禁止商人贩卖和农民出售A.均输官B.平准官C.博买务D.转运使我的答案: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博买务是宋代设置的垄断收购民间物产的机构,其他前代已有。

庆历新政是统治集团内部为了改革弊病而进行的一次努力。

回答6—8题:第6题、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B.提倡农桑C.加强军事D.整顿吏治我的答案: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

宋朝的战略与军事思想

宋朝的战略与军事思想

宋朝的战略与军事思想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战略与军事思想对于中国军事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统治者秉持着“以文治国”的理念,注重内政发展和文化繁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朝的战略与军事思想。

本文将从宋朝的战略思想、兵种组成和战争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宋朝的战略与军事思想。

一、宋朝的战略思想宋朝在守成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灵活的防御性战略思想。

由于历经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其战略思想也有所区别。

1. 北宋时期的战略思想北宋时期,面临着辽金两个强大的北方敌人。

由于北方战事频繁,宋朝注重巩固边防和防御战略。

辽宋交锋中,宋朝采用的是积极防御策略,以强壁固守,减少直接与辽军作战的机会。

此外,北宋时期,宋朝还探索出一种轻骑机动战术,即以骑兵快速奔袭辽军后方,打击其补给线,以削弱其战斗力。

2. 南宋时期的战略思想南宋时期,宋朝由于丧失北方领土,面临着强大的元朝威胁。

南宋时期,宋朝依然采用守势战略,但与北宋不同的是,南宋更注重以外交手段来争取战略盟友。

南宋统治者积极地推行儒家思想,以文化软实力增强自己的国家实力。

同时,南宋也不忽视实力的提升,加大了军事装备和现代化建设的力度。

二、宋朝的兵种组成宋朝的军队由五个主要兵种组成:步兵、骑兵、水军、器械兵和禁军。

这些兵种相互配合,形成了宋朝特有的军事力量。

1. 步兵宋朝的步兵主要指的是徽、汉、荆、浙、闽五路步兵。

步兵在宋朝军队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有重装步兵,也有轻装步兵。

步兵以长枪为主要武器,还广泛使用剑、刀等近战武器。

步兵不仅参与地面战斗,还可以进行攻城战和防御战。

2. 骑兵宋朝的骑兵主要分布在边防地区。

北宋时期,骑兵被用于奔袭辽军后方,南宋时期,骑兵则多用于边境防御和追击敌军。

骑兵队伍以轻骑兵居多,装备弓箭、长枪等武器。

3. 水军由于宋朝的国境线以江河为界,所以水军在宋朝的军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的江南水师是其中一支重要的水军力量,用来保卫沿海和内河的交通要道。

浅论宋代的城市商业

浅论宋代的城市商业

浅论宋代的城市商业摘要:宋代在人们看来是一个国力极其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较汉唐减少,边境问题一直不断,并且对外战争几乎战无不败,庞大的军队和官僚系统财政支出等“三冗问题”加重了国家负担。

但是,它却是一个“富裕”的王朝,尤其是城市商业发展迅速,一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商品交换空前活跃,导致原有封闭坊市界限的被打破,促进了行会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都展示了宋王朝的经济活力,对后代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宋代;城市;商业;内容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军事上的软弱与经济上的繁荣很不协调,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的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在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上发表《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的主题演讲时,就发表了极有见地的看法:“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①。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完成了中国的局部统一,但却屡屡败于周边少数民族,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政治、军事无一突破。

虽然如此,两宋时期所取得成就却都是空前的,尤其是在商业方面。

这是由于国内恢复安定,使百姓得以安心从事生产活动,许多因战争而荒芜的土地得以复垦,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农业得到发展,使农户可以提供数量远比过去多的商品粮”②,占相当比重的人口得以脱离粮食生产而专门种植经济作物或发展手工业,成为各个行业的专业经营户,从事主要或完全面向市场的生产,这是商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宋代统治者在经济上尽可能地采取一种宽松放任的政策,把北方的税收制定为全国统一的商税,这就方便了商人去各地交易。

对民间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一般也不加限制、干涉,正是这种宽松的商业政策造成了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使得民间生产经营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对宋代商业的发展成就,国内外专家学者几乎一致认同,尤其国外学者普遍评价甚高。

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一书中指出:“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

试论恶劣气候对宋代军事的影响

试论恶劣气候对宋代军事的影响
1卷2髓由于将近盛暑考虑到北方士兵不耐暑热因此命令屯戍桂州的士兵转移到永全zkl就粮一方面使北方士兵远离暑热之苦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转送粮草耗力伤财而且消耗了仓库中多余米粟使其不至于因久放而霉变腐烂
第2 7卷
第 2期
开封大学学报
J OUR NAL OF KAI F ENG U NI VE RS I T Y
中, 也是 由于 对 当 地 气 候 不 够 了 解 , 导 致 了 巨 大 损 失 。十 一 月 辛 丑 , 宋 神宗下 诏 : “ 林 广 累 奏 进 兵 次 第, 极为 迟缓 。今 已深冬 , 若更 涉 春 , 天气 渐 暖 , 烟 瘴 霖雨 , 转 难 穷 讨 巢 穴 。或 迁 延 未 了 , 即 两 川 不 免 骚
人丛 箐 , 无 日不雨 雪 , 兵 夫 冻 堕 指者 十 二 三 , 疾 病 死 亡不 可胜 数 , 往 往取 僵 尸脔 割 食 之 。 ” …( 卷 明明 是
考虑 到 了天气 因素 , 最终 反 而制定 了错误 的战略 , 这 还是 由于对 当地气候 不 够 了解 。
些大 臣认 识 到 了气 候对 于 选择 出兵 时机 的重
要 性 。范纯 粹 在 元 丰 五 年 ( 1 0 8 2 ) 五 月 的一 封 奏 章 中这样 写道 : “ 臣准 制置 司牒 , 坐 到 发 诸路 兵 马之 期 皆在 六 月 , 窃计 出兵 之 日, 决 是初 秋 。去 岁泾 原 、 环 庆 两路 各 以九 月 出兵 , 比至 中冬 , 渐 以还 塞 , 然犹 士 卒疾冻 , 十 亡 四 五 。今 七 月 行 师 , 方 是 苦暑 , 以二 十 万 之众 , 冒犯 炎 日, 或被 坚御 寇 , 或负 重力 役 , 渴 饮难
的地域气候也使包括就粮 、 优恤 、 训 阅、 补给等在 内 的宋 代军 事制 度发 生较 大 的变化 。

宋代的战争史与战役研究

宋代的战争史与战役研究

宋代的战争史与战役研究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战争和战役。

本文将着重研究宋代的战争史与战役,分析其重要性、特点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宋代战争史的重要性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并不平静。

宋代面临着北方的辽、金两个强国的威胁,同时还要对南方的南诏、南宋和西方的西夏进行防御。

因此,战争在宋代的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研究宋代的战争史,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二、宋代战争的特点1. 技术的进步:宋代是中国军事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研制出了重要的武器,如霹雳炮、飞船等。

这些先进的武器为宋代的战争提供了技术保障。

2. 战争的复杂性:宋代的战争不仅仅是与北方辽、金两国的战争,还有与南方的各个国家以及西方的西夏、蒙古等国家的战争。

这种多线作战的情况给宋代的军事斗争带来了复杂性。

3. 经济压力:由于战争的频繁发生,宋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给宋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促进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重要的战役研究1. 巨鹿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公元207年,刘备的军队在攻打曹操时遭到了曹操的傲慢态度和实力的反击。

魏军在战役中战胜了蜀军,并困住了蜀军。

这场战役标志着蜀军失去了攻打中原的机会。

2. 湖北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193年,刘备的军队成功攻占了长沙、武陵等地,巩固了蜀汉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地位。

这场战役为蜀汉打开了西南地区的大门。

...结语:通过对宋代战争史与战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历史。

宋代的战争史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问题。

通过研究宋代战争史,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能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1. 陆铎主编. 中国战争史[M]. 北京:中国海疆出版社,2000年.2. 芮效俭著. 中国古代军事史[M]. 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年.3. 张煜明主编. 中国战争史【M】. 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年.(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自行核实)注:文章的字数为1310字,如果需要进一步扩展字数,请告知。

原题目:宋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考察

原题目:宋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考察

原题目:宋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考察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科技发展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宋代科技的发展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文化和经济领域也有着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对宋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以探讨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宋代科技发展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农业方面,宋代农民采用了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如灌溉系统和改进的耕作工具,这使得农业生产得以提高。

在工业方面,宋代工匠们掌握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如造纸术、铸造术和纺织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其次,宋代科技发展对交通和通信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水运体系,通过修建水道和运河,实现了水陆交通的畅通。

此外,宋代还发展了邮政系统,建立了邮局和驿站,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这些措施有效地缩短了地理距离,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最后,宋代科技发展在医学和科学方面也有了重要进展。

宋代医学家对传统医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创了许多新的医疗方法和药物。

同时,宋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数学和地理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宋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交通和通信的改善,以及医学和科学的进步,宋代科技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了解中国科技史和宋代社会发展,探索历史中的科技因素,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过去的重要性有着重要意义。

注意:本文信息仅供参考,重要内容请以权威文献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环境对手工业者谋生的影响——基于宋代的考察丁学姣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摘要:战争对手工业者谋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战争会促使社会对手工业品需求降低,进而导致手工业者无业可作。

同时,战争导致物价波动,增加了手工业者的生存成本。

还有的手工业者流离失所,甚至死于战火。

另一方面,战争刺激一部分与军事相关的手工业发展。

但总体而言,战争对绝大部分手工业者来说都使得生计更加困难。

关键词:手工业;物价;战争;宋代一、物价波动对手工业者的影响战争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陕西地区处于宋夏战争的前线地区。

在和平时期,该地区的粮食价格中平,治平末年“长安钱多物贱,米麦斗不过百钱,粟豆半之。

”[1]米麦每斗不超过一百文,粟豆只有五十文不到。

对手工业者来说,谋生的成本低小,中小手工业者容易存活。

庆历年间,受到宋夏战争的影响,陕西地区的粮价大幅度上升,“陕、虢以西,米斗钱五百至六百。

”[2]每斗米要钱五百至六百文。

这与治平年间的价格相比,上涨五倍。

又如,神宗时期经略陕西,元丰五年发动对夏作战,一度引起物价大幅波动。

“熙宁、元丰十余年间米价,除元丰五年系军兴,每斗三百四十文外,其余年份,贱止八十文,贵不过一百八十文。

”[3]常年粮价在八十至一百八十文每斗,战争年份,粮价在每斗三百四十文,上涨二至四倍。

两宋之际的动荡局势造成全国多地粮价上涨。

政和年间,“陕西斛斗价高,数倍于昔时。

”[4]宣和七年1125,京东地区米价上涨到每斗千钱,“去岁东京盗起,米斗千钱。

”[5]南宋初年,全国各地粮价都处于高位。

建炎年间,浙西地区的粮价高达每斗一千二百文。

史料载:“(绍兴元年)有人自浙西来,(米)前此每斗一千二百者,今减作六百。

”[6]高宗因之大喜。

所幸绍兴二年,两浙地区大丰收,迅速平抑了粮价,米每斗下降到二百文[7]。

在江西地区,绍兴初年的粮价在每石四贯四百文以上。

[8]此后逐渐回落。

四川地区是南宋御金的边防前线,粮价相对高昂。

绍兴六年1136,四川“诸军折色米麦,各以军屯所载之直为准,故米每石少者八九千,多者至十二千”[9]米麦每斗在八百文至一千二百文(铁钱)。

孝宗时期,由于泸州地区驻军增多,粮价进一步上涨“官赋泉四万缗,使民输米二万石……(乾道年间)行之至今,往往一石为泉十数缗。

”[10]斗米价格上涨到十贯余(铁钱)。

急剧上涨的粮价加重了手工业者的生存负担加重。

实际上,许多个体手工业者或小作坊主,他们的收入可能并不足以支付如此高昂的粮食价格。

甚至政府为保证前线粮草供应,从市场大量收购粮食,导致流通的粮食急剧减少,引发更加剧烈的价格动荡。

在战争状态下,消费市场会缩小,尤其是中下层的消费市场。

破产和流亡就成为许多中小手工业者没有选择的选择。

除了粮食以外,许多其他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也出现上涨。

建炎初年,宋金战争持续拉锯。

开封地区酒价大幅上涨。

承平时,(元丰年间)“百钱可得酒斗许。

”[11]每斗酒尚不足百钱,每升酒尚不足十钱。

而到了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宗泽在开封时“酒二百也。

”[12]每角酒售价200文,核算为每升酒50文。

酒价上涨五倍。

酒家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原料价格上涨,二是社会动荡,市场缺乏秩序,工商业者哄抬市价。

战争导致部分手工业产品价格上涨。

史载:“(铁)工曰:……。

耕者日益落,吾为犂铫鏄锄,穷一日力仅得一器,辄一月十五日不售……天下兵兴,戈㦸载路。

人欲挟利刃,家欲藏銛锋。

以刀剑镞镝来谒者日填吾门。

……既一岁而生生之资大裕。

”[13]战争阴影反应在社会劳动生产中。

农民生产消极,进而使得农具需求降低,导致销售惨淡。

同时,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安全威胁刺激了人们对武器的需求。

而这位铁匠正是抓住了这样的一种市场方向的转变。

在极少技术和生产资料的投入下,改变了生产方向,并由此获得了很好的效益。

需要看到的是,无论手工业者能否因时而变,战争环境必将使得整个手工业群体生存的负担增加。

同时,长久的战争环境会造成中下层市场的急剧萎缩,影响绝大多数手工业部门。

从事这些手工行业的工匠们最终只能破产。

他们之后的生活将无从保障。

二、人口流动对手工业者的影响战争直接威胁到百姓的人身安全,常常引发人口迁徙。

手工业者群体也受到战争的影响,存在人口与技术的流动。

这种流动既有主动的迁移,也包括被敌对政权强制的被动迁移。

手工业者在迁徙的过程中,人身安全不的保障、食宿不定。

且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生活质量大为下降。

甚至因为颠沛流离或死亡,最终导致技术失传的消极面。

但客观上,也有推动技术扩散的积极面。

战争时,许多手工业者死于非命。

绍兴三年,李宗亮侵犯洪州地区,此后又有草冦滋扰,“原抄纸窑户例遭杀掳。

”该地区建炎四年以前尚有二百余造纸窑户,后来“累遭贼马,人户死及九分,已上见今并无纸户。

”[14]陆游所记鄜州田氏“绍兴初,避地东阳山中,归则亡之矣。

”[15] 下转(第113页)驾临那空沙旺府观看英歌舞表演。

艺术需要一代代的传承和保护。

虽然英歌舞在中国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却面临着种种困境。

那空沙旺府每周都有英歌帕卜的排练,算是发展较好的。

但洪先生坦言,现在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学习英歌,即使是在孩子空闲的假期。

因为看不到实际的经济利益。

春武里府Boonchai先生是学校的校长。

泰国教育部规定,学生必须要掌握一门当地文化民俗。

在校长的推动下,英歌舞已经成为该校一门课程,学生到了小学四年级,老师给学生们讲解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故事,学生需要了解这108个好汉的事迹。

这种寓教于乐同时纳入学分体系的形式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加入。

笔者相信春武里府的英歌舞表演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注释:1达信大帝是泰国吞武里王朝君主,是暹罗、清帝国混血儿。

2泰国人每个男子在成家之前都要出家,甚至连国王也不例外。

出家是成年男子中最为重要的仪式,古时出家一年至三年。

今日为一个月、三个月或者六个月。

3潮汕地区的引导人手持的鼓在泰国变成了蛇形道具。

4洪老先生介绍说是去救宋江,笔者考证,按照攻打大名府桥段应该是宋江率军救回卢俊义5背背篓人应该是公孙胜和凌振,小说记载:“公孙胜带同凌振,挑着荆篓,去城隍庙里廊下坐地”——《水浒传》65回。

6推车人应该是杜迁和宋万。

小说记载:“杜迁和宋万各推一辆车子,径到梁中书衙前,闪在人闹处。

”7洪老先生说十年前还有这些情节,但是现在的表演已经删减了很多。

8这里的乞丐按照小说中应该是孔亮——“说不了,又见个丐者从墙边来;看时,却是孔亮”——《水浒传》65回。

参考文献:[1]施耐庵著,金圣叹评,水浒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2]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中华书局,2011.[3]Suchada Phongkittiwiboon.(2011). The Folk Media Inheritance of Eng-Kor to Construct Identity of Thai-Chinese Community in Panusnikom Chonburi. Burapha University,Chonburi.[4]Boonchai Tipyangur. School Director,Wat Klang Thummawat School.(2016,August 24). Interview.[5] Phichai Rotrattanarak (洪俊义). (2016,August 30). Interview.还有一部分手工业者背井离乡,逃避战乱。

宋刻本《抱朴子》内有一牌记:“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

”[16]以刻书为业荣六郎家,因靖康之难南迁。

现在临安府再开书铺。

因为鱼羹受到高宗赞赏的宋五嫂,原是“汴京酒家妇人,善作鱼羹,至是侨寓苏堤。

”[17]因靖康之变南渡至此。

战争期间,手工业者的迁移远不止于此。

包括制瓷业、漆器制造等行业都有较大规模的工匠迁移。

北宋时期的五大名窑“官汝哥定均”在靖康之后大多一蹶不振。

而江西景德镇却迅速发展起来,这与北方陶匠的到来是分不开的。

《髹饰录》更是提到嘉兴髹工“南匠北来”。

此外,手工业者还会收到来自其他政权的强制迁移。

北宋灭亡后,金朝也从中原地区俘虏了数万工匠。

元灭宋后,也曾在江南搜罗十万余户工匠“伯颜帅师伐宋……籍江南民为工匠,凡三十万户。

惠选有艺业者仅十余万户。

”[18]这些手工业者被强制生产甚至迁移他地。

这些被动的迁移也使得先进的手工技术得以传播。

宋代社会长期处于军事压力中。

战争环境对宋代手工业者生计的影响是深刻的。

战争导致物价波动,增加生存负担。

同时,威胁着普通百姓的生命安全。

总之,战争使得手工业者生产更加困难。

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对于普通百姓谋生意义重大。

宋代虽然对外不似汉唐之强硬,但基于现实考量的政策确实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宋王朝带来了和平。

同时,域内经济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六,元符二年闰九月甲戌[2]晁补之:《鸡肋集》卷六八《殿中侍御史赵君墓志铭》[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二,元符二年秋七月壬寅朔[4](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七〇之二二[5]陈东:《少阳集》卷一《登闻检院上钦宗皇帝书》[6](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四〇之一三至一四[7]熊克:《中兴小纪》卷一三,绍兴二年七月己卯[8]张嵲:《紫微集》卷二四《论和籴》[9]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七,绍兴六年正月新巳[10]魏了瓮:《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八《泸州赡军田记》[11]王安石:《王安石全集》卷三七《歌元丰》[12]何薳:《春渚纪闻》卷四杂记《宗威愍政事》[13]范浚:《香溪集》卷二十《铁工问》[14]赵鼎:《忠正德文集》卷二《乞免上供纸》[15]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16]林申清编著:《宋元书刻牌记图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年版,第 53 页书影[17] 丁傅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三《高宗》,北京:中华书局,2003 :79 .[18] 宋濂:《元史 · 张惠传》,卷 221,北京:中华书局,1976 :3923.上接(第111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