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五节 急救病人的运送

合集下载

急救转运制度

急救转运制度

急救转运制度一、引言急救转运制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将患者从事故现场或者医疗机构转运至最适合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的一项制度。

急救转运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转运制度的目的、原则、程序、流程和相关要求,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

二、目的急救转运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在急救转运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医疗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后遗症,并确保患者能够被转运至最适合的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三、原则1. 人民至上原则:急救转运制度的核心是以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最高原则,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救助。

2. 快速响应原则:急救转运制度要求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并赶到事故现场或者医疗机构,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和转运操作。

3. 专业技术原则:急救转运制度要求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急救技术和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医疗救助。

4. 协同配合原则:急救转运制度要求急救人员、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之间能够密切协作,共同完成急救转运任务。

5. 安全优先原则:急救转运制度要求在急救转运过程中,确保患者和急救人员的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二次伤害。

四、程序1. 接警和派车:急救转运制度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的接警系统,接到急救求助后,及时调度急救车辆前往现场。

2. 评估和处理:急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或者医疗机构后,首先进行现场评估和初步处理,确定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3. 转运决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急救人员和医疗机构共同决定是否需要转运以及转运的目的地。

4. 转运准备:急救人员进行必要的转运准备工作,包括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连接监护设备、准备急救药品和器械等。

5. 转运操作:急救人员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将患者转运至目的地医疗机构,并在转运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和监护。

6. 转运报告:急救人员到达目的地医疗机构后,向医疗机构提供转运报告,包括患者的病情、转运过程中的处理和监护情况等。

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搬运方法

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搬运方法

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搬运方法院前急救患者的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器械(工具)搬运两种方法。

现代各种灵巧、实用搬运工具的问世,住房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正确、规范和科学的院前急救搬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徒手搬运徒手搬运是指在搬运伤员过程中凭借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具的一种搬运方法。

该方法常适用于狭窄的阁楼和通道等担架或其他简易搬运工具无法通过的地方。

此法虽实用,但对搬运者来说比较劳累,有时容易给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

1.拖行法适用于现场环境危险,时间紧迫,必须快速地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区域的情况。

(1)位于患者的背后。

(2)将患者的手臂横放于胸前。

(3)救护人员的双臂置于患者的腋下,双手紧抓患者手臂,缓慢向后拖行。

(4)或者将患者外衣扣解开,衣服从背后反折,中间段托住颈部,拉住缓慢向后拖行。

2.搀扶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自己站立行走的清醒患者。

作用是不仅给患者一些支持,更能体现对患者的关心。

(1)救护人员位于患者一侧,将患者靠近救护人员一侧的手臂抬起搭在救护人员肩上;(2)救护人员外侧的手拉住患者的手臂,另一只手扶患者的腰部。

(3)使患者身体略靠着救护人员一起缓慢移步前行。

3.抱持法用于运送体重轻的患者。

(1)位于患者一侧,将患者的一上肢搭在自己肩上。

(2)一只手臂托患者腰部,另一只手臂托大腿。

(3)将患者抱起前行。

4.爬行法适用于在狭小的空间及火灾烟雾现场的伤员搬运。

(1)将患者的双手用布带捆绑于其胸前。

(2)救护人员骑跨跪于患者的胸部,将患者双手套于救护人员颈部。

(3)使患者的头、颈、肩部离开地面,救护人员的双手着地。

(4)救护人员拖带爬行前行。

5.背驮法呼吸困难的患者,如心脏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以及胸部创伤者不宜用此法。

(1)救护人员先蹲下,然后将患者上肢拉向自已胸前,使患者前胸紧贴自己后背。

(2)再用双手反握患者的大腿中部,使其大腿向前弯曲。

(3)救护人员站立后上身略向前倾斜行走。

急救转运制度

急救转运制度

急救转运制度一、引言急救转运制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将病人从事故现场或医疗机构转移到医疗机构以获得适当的医疗救治的一种组织管理体系。

急救转运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急救救治的效率和质量,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转运制度的目的、范围、流程、人员要求等内容。

二、目的急救转运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病人能够迅速、安全地转移到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医疗救治。

通过建立规范的转运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可以提高急救救治的效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伤害,并最大程度地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

三、范围急救转运制度适用于各类急救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交通事故导致的伤者急救转运;2. 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的急救转运;3. 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的伤者急救转运。

四、流程急救转运制度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接警和评估:急救中心接到报警后,根据报警内容和现场情况评估病人的病情和转运需求。

2. 调度和指挥:急救中心根据评估结果调度合适的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进行转运任务,并指挥现场急救工作。

3. 到达现场: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急救和病人稳定工作。

4. 转运准备:在确保病人病情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转运准备工作,包括固定病人、装载急救设备等。

5. 转运过程:急救车辆按照规定的路线和速度,将病人转移到指定医疗机构,期间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监护和护理。

6. 到达医疗机构:急救车辆到达医疗机构后,将病人交接给医院医护人员,并提供必要的转运记录和资料。

五、人员要求急救转运制度的实施需要具备以下人员:1. 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负责接警、评估、调度和指挥等工作,需要具备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

2. 急救车辆驾驶员:负责驾驶急救车辆,需要具备相关驾驶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医护人员:负责现场急救、病人稳定和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和护理工作,需要具备相关医疗知识和技能。

六、数据统计与分析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救转运制度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转运任务数量统计:统计不同类型急救转运任务的数量,以及各类任务的转运成功率。

急救患者转运流程

急救患者转运流程

急救患者转运流程一、背景介绍急救患者的转运是医疗救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安全的医疗支持,需要遵循一定的转运流程。

二、转运前准备1. 确认患者病情:医护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其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

2. 制定转运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距离,制定合理的转运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和车辆。

3. 通知接收医院:提前与接收医院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和预计到达时间,以便接收医院做好准备。

三、转运过程1. 病情稳定: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其病情保持稳定。

2. 人员安排: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理安排转运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

3. 装备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确保其正常运作。

4. 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5. 安全措施: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包括适当的固定和保护措施,以防止患者二次伤害。

四、到达接收医院1. 交接沟通:到达接收医院后,医护人员应与接收医院进行沟通,交接相关的患者信息和病情。

2. 后续处理:根据患者病情和接收医院的安排,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和护理工作。

五、转运记录1. 记录完整: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做好转运记录,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用药情况等。

2. 转运报告:及时向相关医疗机构提交转运报告,以便进行后续的医疗处理和统计分析。

六、风险控制1. 风险评估:在转运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转运过程的安全。

2. 应急准备:准备好应急设备和药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3. 培训与演练:定期进行急救转运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转运患者是一项复杂而严肃的任务,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遵循规范的转运流程和注意风险控制,可以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和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同时,不同地区和情况下的转运流程可能存在差异,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决策。

院前急救中的搬运方法(完整版)

院前急救中的搬运方法(完整版)

院前急救中的搬运方法(完整版)院前环境复杂,患者病情多变,所以在安全转运途中,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也是院前急救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常用的搬运方法不管使用何种运输工具,都离不开人工将伤病人抬上抬下,一般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搀扶、抬抱、背负、拖拽等方法,应注意的是防止增加伤病人的痛苦,特别注意防止造成颈、胸、腰椎或其他部位的二次损伤。

对于危重及不能行走的患者,我们常用的运输工具主要还是担架运输,担架的种类很多,如帆布担架、铲式担架、充气担架等,分别供不同病人选择使用。

现在的救护车配备的担架一般是铲式担架,它可以分别将两块板插入到病人的身体下面,扣合后抬起。

最大限度的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二次伤害。

二、使用担架的搬运方法1.上担架法(1)四人搬抬法:有四个人搬抬伤员时,每人将双手平放,分别插入到病人的头、胸、臀和下肢下面,使伤员身体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一人负责其头部稳定,一人负责搬抬胸背部,一人负责腰及骨盆,一人负责下肢搬抬。

准备好后,喊一、二、三,同时将伤员轻轻搬起,保持脊柱轴线水平稳定后,然后平稳的搬运伤员并放在担架上。

(1)侧翻搬抬法:伤员侧卧,将担架正面紧贴伤员背部,由两人同时将伤员连同担架侧翻,使伤员置入担架。

(2)轻伤员:有扶持法,适用于患者清醒,在有人帮助下能自己行走。

背负法:适用于患者清醒,老弱、年幼、体型较小较轻的人。

双人搭椅法:适用于清醒并能用手抓紧救护员的患者。

抱持法:适用于年幼、体重轻的患者。

1. 担架运送法病人平躺在担架上,尽量保持病人身体呈水平状态,行走时,病人的足在前,头在后,方便观察病人的病情,先抬头,后抬脚,步调一致。

向高处抬时,病人头朝前,足朝后,前面的搬运者要放低担架,后面的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

2. 几种特殊伤的搬运(1)脊柱骨折的搬运:脊柱骨折的病人,在固定骨折或搬运时要防止脊椎弯曲或扭转,因此不能用普通软担架搬运,使用硬质担架,搬运时使病人头、肩、臀和下肢保持固定状态,以免造成脊髓断裂和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一、院外转运〔一〕转运联络当接到急救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去除口腔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

〔二〕转运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 min 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

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

〔三〕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到达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

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四〕转运中的护理1、维持呼吸道通畅。

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每1~2 h变换1次体位,有助于改善通气和血流灌注,促进某些肺段的痰液引流。

必要时予以吸痰。

在吸痰前后各给2 min高流量吸氧,否那么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

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对于转运的呼吸衰竭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十分重要。

为了便于转运途中补液及使用急救药物,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结实、准确。

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力、腱反射及病理征。

途中予以心电、血压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急救基本技能-搬运ppt

急救基本技能-搬运ppt

04
就地急救
定义及特点
就地急救是指对突然发生的危重病人,在现场进行初步的急 救处理和转运。
就地急救具有以下特点:快速、简便、有效、实用,能够为 后续的治疗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
适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适用场景
户外、家庭、工作场所等任何现场。
注意事项
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病情和环境状况,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就地急救技巧
观察病人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伤情等,迅速判断病情。
保持呼吸道畅通
及时清理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心肺复苏
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进行心肺复苏术(CPR)以增加 病人的存活率。
控制出血
对于出血的病人,采用直接压迫、加压包扎等方法控制 出血,减少失血量。
固定伤肢
对于骨折等受伤的病人,进行简单的固定,避免搬运过 程中加重伤情。
03
器械搬运
定义及特点
定义
器械搬运是指在救护中,利用各种器械将病人从危险现场或 从发病现场搬运到安全地带。
特点
1. 必须使用适当的器械;2. 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3. 熟练掌 握各种器械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 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现 场环境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
适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适用场景
1. 火灾、地震等灾害现场;2. 病人病情严重,需要迅速转移;3. 长距离转运 病人;4. 需要进行高空作业或越过障碍物等特殊情况。
轮椅搬运
1. 将轮椅放置在病人身体前方;2. 将病人双手扶住轮椅把手,向前倾斜;3. 用束缚带固 定病人,确保平稳;4. 用手推轮椅,保持平衡,缓慢行走。
升降梯搬运
1. 将升降梯放置在合适位置;2. 将病人用担架或轮椅放置在升降梯上;3. 调整升降梯高 度,使其与地面平齐;4. 用束缚带固定病人,确保平稳;5. 将升降梯移动到安全地带。

急诊科病人转运管理制度

急诊科病人转运管理制度

急诊科病人转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急诊科病人的转运安全,提高医院急救水平,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内病人的转运工作,包含急诊内转运、急诊外转运、医院间转运等。

第三条病人转运是医院急救工作的紧要构成部分,必需保证转运流程的科学、严密、高效,确保病人在安全的条件下得到及时的救治。

第四条急诊科病人转运工作由急诊科主任负责,具体落实由急诊科护士长、护士团队负责人和转运人员共同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

第二章转运准备第五条病人转运时应充分评估病人的病情和身体情形。

转运前应查看病人相关医嘱和病历,了解病情及需要特殊处理的问题。

第六条确定病人转运的方式和目的地,依据病人病情和医院资源合理布置转运车辆和转运人员。

第七条严格执行病人转运的感染掌控措施,包含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处理感染性病人的分泌物和废弃物等。

第八条转运车辆应保持清洁卫生,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齐全。

第九条转运人员应具备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有效的急救证书。

每次转运前应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第三章转运流程第十条病人转运前应与接收医院进行沟通,明确转运目的地、接收科室及其他必需信息,以确保转运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转运前应将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和相关医嘱等必需资料填写在转运表上,并由转运人员和接收医院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转运过程中,转运人员应不绝察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并记录转运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第十三条病人转运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定,确保转运安全。

转运人员应掌握急救技能,能够在转运途中处理突发情形。

第十四条转运人员应与接收医院及时沟通,报告转运进展情况,并确保转运到达目的地后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章转运记录与追踪第十五条全部病人转运过程中的资料、记录和医嘱等必需信息必需及时、准确地填写到病人转运记录表中。

第十六条转运记录表包含病人基本信息、病情描述、转运时间、转运起止点、转运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转运人员和接收人员签字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急救病人的运送 病人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和随后 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搬运这一 重要环节. 概念:搬运:把病人从发病现场搬至担 架,从担架搬至救护车、船、飞机,再 搬下送往医院。 搬运是急救医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仅是单纯的体力劳动,正 确、稳妥、快速的搬运和转送对病人的 抢救、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搬运不 当会加重患者病情,导致前功尽弃。
(二)常用的搬运方法
徒手搬运法
担架搬运法
危重病人搬运法
1.徒手搬运法
徒手搬运不需要任何工具。 适用于病情轻、路途近又找不到担
架的情况。
有单人搬运,双人搬运, 3 人或 4 人
搬运等形式。
单人搬运:由一人进行扶行、背负、
抱持等方法
扶行法 适应症:清醒伤病者,没有骨折,
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病者。
方法:救护者站在患者身旁,将其
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 住伤病者的手,另一手绕到伤病者 背后,搀扶行走。
背负法 适应症:老幼、体轻、清醒的伤病者。
方法:救护者朝向伤病者蹲下,让伤员
将双臂从救护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 握。救护员抓住伤病者的大腿,慢慢站 起来。 禁忌:上下肢骨折患者不能使用。
4人异侧运送:3名救护者站在伤病
者的一侧,分别在头、腰、膝部, 第四名救护者位于伤病者的另一侧 部。四名救护员同时单膝跪地,分 别抱住伤病者颈、肩、后背、臀、 膝部,再同时站立抬起伤病者。
2.担架搬运法
最常用,适用于病情重和运送远途
病人的情况。现在常用的是帆布担 架。也可以就地取材。 方法:3-4人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 病人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 人要步调一致。同时要保持病人在 水平状态。上坡后高,下坡前高。
3.危重病人搬运法 (1)四肢存在畸形者:夹板固定再搬运,
不能鉴别骨折者按骨折处理。 (2)脊柱损伤病人: 急救原则:避免加重脊柱、脊髓损伤, 保护呼吸功能等。 搬运方法:将伤员两下肢伸直,两上肢 也伸直放在身旁;然后必须有3人站在病 人同侧,同时将伤员平直稳妥地托到木 板上,平稳运送。切不可一人托抱。
人保护刺入物。
不同转运工具特点与途 中护理
担架(木板)转运伤员途中的护
理 汽车转运伤员途中的护理
担架(木板)转运伤员途中的特
点 优点:舒适平稳,适用于各 种伤病员,不受地形、道路 条件限制。工具不足可就地 取材。 缺点:速度慢,占用人力多, 消耗体力大,恶劣天气影响 适用。
(三)2.担架(木板)转运伤员途中的护理 (1).体位 一般伤员平卧,恶心呕吐者侧卧,昏迷
(2)双人搬运法: 轿杠式
双人拉车式
轿杠式:适用清醒伤病者。 方法: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
住自已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 手腕,然后,蹲下让伤病者将两上肢分 别放到两名救护者的颈后,再坐到相互 握紧的手上。两名救 护者同时站起,行 走时同时迈出外 侧的腿,保持 步调一致。
小。缺点:受道路条件限制。 护理: (1).医护人员统一安排车辆。 (2).中途出现生命危险者,停车 就地抢救。 (3).正确的卧位。 (4).严密观察病人,发现异常及 时处理。
二、途中监护
(一)病情观察
1.瞳孔 直径 对光反射
2.血压 是否正常
3.脉搏 测量脉率和节律
4.呼吸 频率 深浅度 节律
(3)3人或4人搬运法:
适用于脊柱骨折的伤者 三人异侧运送
四人异侧运送
3人异侧运送: 两名救护者站在伤病者的一侧,分别在
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护者可 站在对面伤病者的臀 部处,两臂伸向伤员臀下, 握住对方救护员的手腕。 3名救护员同时单膝 跪地,分别抱住伤病 者肩、后背、臀、膝 部,然后同时站立抬 起伤病者。
5.体温 可用测量或观察、触摸皮肤

(二)维持呼吸功能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有 无异物、舌后坠。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 导管或面罩吸氧 有条件行SPO2监测。
(三)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使用静脉套管针,确保液体顺利滴
入。 护士做好药物观察。 执行口头注意事项:三清一核对 听清 问清 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 看清 核对用过的空安瓿
脊柱骨折特殊情况处理:
头部先着地时
脑脊液漏时
颈椎损伤时
最后要做好固定
(3)颅脑损伤取:半卧位或侧卧位。
(4)胸部损伤取半卧位或坐位。
(5)腹部损伤取仰卧位或屈曲下肢。
(6)呼吸困难取坐位。用担架或轮椅。
(7)昏迷平卧位,头转向一侧或侧卧。 (8)休克病人采用去枕平卧位,脚抬高。 (9)身体刺入伤先包扎固定后搬运,专
双人拉车式:适于意识不清的伤病者。将伤病 者移上椅子、担架或在狭窄地方搬运伤者。 方法:两名救护者,一人站在伤病者的背后将
两手从伤病者腋下插入,把伤病者两前臂交叉 于胸前,再抓住伤病者的手腕,把伤 病者抱在怀里,另一 人反身站在伤病者两 腿中间将伤病者两腿 抬起,两名救护者一 前一后地行走。
(一)搬运、转送病人的要求
1.除非病人有生命危险或急救人员无法
短时间内赶到,否则最好在救护人员处 理之后进行搬运。 2.最好在人员、器材准备妥当后再搬运 病人,避免途中发生滚落、摔伤等。 3.搬运途中观察患者病情,注意保暖. 4.在火灾现场的浓烟中搬运病人,应离 地面约30厘米以内匍匐前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爬行法: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 。在
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 如图
抱持法:
适于年幼伤病、体轻没有骨折、伤势不
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 救护者蹲在伤病者的一侧, 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 病者的大腿下,另一只手 绕到伤病者的背后,然后 轻轻抱起伤病者。 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
此法。
者头偏向一侧,呼吸困难者半卧位。 (2).保持患者水平,头后脚前,注意 观察病情。 (3).保持管道通畅。 (4).注意休息。 (5).步调一致、平稳。妥善固定伤员。 (6).翻身或调整体位,防圧疮。 (7).担架上备有防雨、防暑、防寒等 用品。
汽车转运伤员途中的特点和护理 特点: 优点:快速、机动、受气候条件影响
三、认真交接伤病员
交接伤病员现场情况、途中变化、
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及目前情况等。 急救人员随车返回后,及时补充急 救药品,维修急救仪器(确保药品 仪器处于备用状态),对救护车进 行消毒处理。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