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移动直播大众传播研究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与“受众窄播”的结合——试论网络新闻的传播理念突破及特点

大众传播与“受众窄播”的结合——试论网络新闻的传播理念突破及特点
实 现新 闻资 源和 网络资源 的共 享 ; 自己开设 或 网络 电子版 、 网上 电台 、 网上直 播 , 纷走 上 了 纷
的传播 方 式 、 播 目的 和 传 播 结 果 。具 体 说 传
来, 网络新 闻的传播 已经 呈现 出 以下三 个 明显 的特点 : 大众传播 功 能 的放 大 、 受 众 窄播 ” “ 传 播 理念 的逐步 形成 及 大 众 传播 与受 众 窄播 的
程 已经成 为现代社 会 发展进步 的重要标 志 。

统媒体 受众 被动 、 向 、 乏 选 择 性 的传 播 接 单 缺 受模 式 , 使受 众在 网络上 可 以按 照 自己的意 愿
选择 或否决 传播 的新 闻和信息 , 可 以同 时通 还

网络 新 闻大 众传 播 功能 的放 大
网络新 闻在 不 断 更 新 发 展 的 网络传 播 技 术 的支撑 下 , 使新 闻的采访编辑 和传 播发 布发 生 了 以下 变化 : 采用 电子邮件 ( E—m i , a ) 网络 l 论 坛 ( B ) 远 程登 陆( ent , BS , T l ) 图象\ 音 、 e 声 文 字 在互联 网上 的适时 传送 ( T ) 网络新 闻组 rP ,
大 众 传 播 与 “受 众 窄 播 "的 结 合
— —
试 论网络新 闻的传播理 念突破及特 点
彭 滨 ,杨 洁
( .中国环境报社 贵州记 者站 , 州 贵阳 50 0 ;.贵州 电视 台 经济部 , 州 贵 阳 5 0 0 ) 1 贵 5 0 22 贵 50 2

要: 凭借 文字、 视频 、 音频和 图表等 多媒体 手段 实施传播 的 “ 网络 媒体 ” 出现 和普 及 , 的 使
结合 。这 三个特 点 基 本 代 表 了 网络 新 闻传 播

《直播带货的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3100字》

《直播带货的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3100字》

直播带货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一)网络直播概述网络直播是一个新型的互联网社交方法,它将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在不同的传输平台上同步收看视频内容。

网播平台也将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会媒介。

它主要包括了现场游戏、影片或电视节目。

而互联网直播视频则吸收和延伸了互联网的优点,使用视频实现互联网直播视频。

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关于产品说明的内容、有关会议、背景说明、方案评估、在线调研、对话和访谈、在线培训等。

使用直观、快速的网络,具有良好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强烈的互动以及无局限的领域特点,从而有助于有效划分受众,提高了活动网络的推广效率。

在现场直播后,可在其他时间继续与读者进行点播回放,有效地延长现场直播的时间和空间,并为现场直播内容的最大值提供完整的播放。

Hamilton(2014)则以Twitch等游戏直播网站为例,他们认为网络角色主要是为满足主播与观众的不同娱乐需要,而使用即时互动的虚拟场景。

为了流量,也为了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为了观众,他们想学习游戏,欣赏主播,通过现场直播平台和其他听众通信。

网络直播表示视频内容的生成和普及同时发生。

在网络直播的概念中,网络直播是利用双向循环过程的信息发送方法,是与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同步地生成和公开信息的方法。

Hui(2019)分析了网上直播的开发状况和特征,整理了网上直播受欢迎的理由。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效利用抖音直播的方法,提出深度耕和内容,再现品质内容的商业价值。

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现场直播体验,请按移动应用的利用率,加强对语音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的投资,引领着今后抖音的发展。

Joel(2018)认为,大众媒体的娱乐特性减少了人们的文化品味,为了让市民喜欢上下流的形式和内容,制作了过度消费的现场表演。

同时,消费者主义和面包娱乐也破坏了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二)直播带货直播带货,是指在线商品的显示、咨询、Q&A、购物指南,以及使用现场直播技术进行销售的新服务模式。

市场营销-基于用户消费特性的网络直播营销策略研究——以抖音APP为例论文

市场营销-基于用户消费特性的网络直播营销策略研究——以抖音APP为例论文

基于用户消费特性的网络直播营销策略研究——以抖音APP为例【摘要】随着移动网络提速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直播营销大肆生长充满了活力成为了新生经济。

但在传播的平台上呈现的内容价值和标准不一严重影响了传播的效果,出现了审美疲劳。

如何掌握用户持续使用的意愿最为关键,而在网络直播中主播则为意见领袖,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

因此,本研究将会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抖音APP为例,研究他们的用户消费特性的具体情况,从而找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本文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收集第一手数据,以了解现阶段用户对抖音APP的看法,从认知差异Kano模型出发,引出直播营销的现阶段情况,分析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的可能因素,解决直播营销面临的困难。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网络直播营销的用户消费特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直播;持续使用意愿;意见领袖;认知差异 Kano模型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webcast marketing based on the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sers -- Taking tiktok APP as an example[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network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lligent devices, live network marketing has grown vigorously and become a new economy. However, the different content values and standards presented on the platform of communication seriously affect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resulting in aesthetic fatigue. How to master the user's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to use is the most critical, while in the live network, the anchor is the opinion leader, which directly affects consumer behavior.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start from tiktok APP, taking consumer perspective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i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er characteristics, and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case analysis method. First hand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 users' perception of APP. From the cognitive differential Kano model,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ve marketing was analyzed, and the possible factors that affect consumer behavior were analyzed, and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iktok marketing were solv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online live broadcast marketing us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webcast will to use continuously opinion leader Kano model of cognitive difference目录1绪论 (1)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1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 (1)1.1.2 研究的意义 (1)1.2 研究现状 (2)1.2.1 国外研究现状 (2)1.2.2 国内研究现状 (3)1.2.3 关于消费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3)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4)1.4 研究的方法 (5)1.4.1 研究的方法 (5)1.4.2 创新之处 (5)2抖音APP实例分析 (7)2.1 抖音APP产品分析 (7)2.2 用户类型分析 (8)2.2.1 抖音用户类型分类 (8)2.2.2 视频/内容类型 (9)2.2.3 现阶段抖音内容营销的情况分析 (9)2.3 抖音直播问卷调查 (11)2.4 深度访谈 (16)2.4.1 访谈信息整理 (16)2.4.2 访谈信息分析 (19)3网络直播营销策略 (20)3.1 整合营销 (20)3.2 创造话题 (20)3.3 关系营销 (20)4网络直播营销改进建议 (21)4.1 用户增强媒介素养 (21)4.2 严防网络直播间变味 (21)4.3 提升内容的价值 (22)4.4 政府加强监管力度 (22)5总结与展望 (23)5.1 结论与局限性 (23)5.2 展望 (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7)附录一基于用户特性的抖音APP营销策略调查问卷 (28)附录二抖音APP用户访谈提纲 (32)附表三抖音APP用户访谈记录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探析短视频、直播平台的传播价值

探析短视频、直播平台的传播价值

探析短视频、直播平台的传播价值作者:林洁洁来源:《新闻论坛》2020年第06期【内容提要】当下,短视频平台为公众参与内容创作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提供了简捷的途径和丰富的工具,直播带货的兴起为品牌传播及产品变现打开了新的赛道,构筑了一片商业红海。

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是技术赋能带来的必然产物,也是传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传播、场景式营销、垂直化深耕成为传媒在价值构建、产品竞争中的重点发展方向。

【关键词】短视频直播带货传播价值一、短视频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信息获取及娱乐消费形式严格意义上来讲,当下一般意义上的短视频,被认为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互的新的视频格式的内容形态,确切地说应该被称为“移动短视频”。

202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

①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电视剧(网络剧)产业调查报告》显示,在用户规模上,短视频以32%的同比增速达到了8.21亿的月活跃用户数,长视频月活跃用户数则为9.64亿;但在使用时长上,2019年我国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首次超过长视频。

②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国民短视频平台”用户注册规模均已超过7亿,相较于我国手机网民总规模来说,占比极高,短视频已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信息获取及娱乐消费的重要形式,用户不仅是短视频的消费者,也成为短视频生产创作不可或缺的主体。

短视频平台用户质量高,黏性大,互动参与度高,消费能力强,不但具有品牌传播价值,更能带来直接的营销转化,是企业进行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的必争之地。

2018年初,短视频行业市场格局初定,头部平台逐渐开启商业化变现道路,迅速完成了从“流量积累”向“流量变现”的转变。

其主要形式有广告变现、电商带货、直播变现和导流间接变现等。

对网络直播的建议

对网络直播的建议

对网络直播的建议网络直播是一种现代化的传媒方式,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向大众传播信息,无论是社交活动、音乐演奏、游戏竞技,甚至是大型会议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实现在线参与。

针对网络直播的目前状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技术支持和网络稳定性。

网络直播的关键是实时的传输和播放,因此网络稳定性和带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建议相关平台与网络服务商合作,优化设备的性能和网络连接,确保直播画面和音频的质量。

其次,加强对主播的培训和监管。

网络直播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播的表现。

因此,平台应该提供培训课程,帮助主播提高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以吸引更多观众和赞助商。

同时,平台也应该加强对主播的监管,规范直播行为,杜绝违规内容的传播。

第三,丰富直播内容,满足观众需求。

观众对于网络直播的需求多种多样,平台应该根据观众的兴趣和喜好提供不同类型的直播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体育赛事、音乐演出、旅游体验、教育讲堂等。

同时,平台也应该提供回看功能,方便观众错过直播的内容进行观看。

第四,加强互动性和社交性。

网络直播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众可以通过弹幕、点赞、评论等方式与主播实时互动。

平台应该提供丰富的互动功能,提高观众的参与感。

同时,也应该鼓励观众之间的互动,建立起一个互相交流和分享的社群。

第五,保护主播和观众的合法权益。

网络直播平台应该建立完善的用户协议和用户隐私政策,明确规定用户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平台也应该建立举报机制和投诉平台,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和举报。

对于侵犯他人权益和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应该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方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通过加强技术支持、培训主播、丰富内容、加强互动和保护用户权益,我们可以让网络直播更加专业化、丰富化,并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为观众和主播提供更好的体验。

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一、网站传播的主体及其目标
个人: 大多数个人开办自己的网站,其基本出发点,是满足与分享个人兴趣爱好 。与其他主体所办的网站相比,个人网站一般规模小,内容单一,影响力 相对也较小。但也有一些个人网站具有鲜明的特色,且有很高的人气。 有一些个人网站在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 终获得投资,进入商业化运作。
五、博客用户的使用与满足
(一)博客写作者的使用与满足 网民从事博客活动,外在表现有种种不同,但是,他们的内在心理机制是 一致的。从总体上看,博客活动表现为三个层面的需求:一是内在的根本 心理需求;二是对博客平台的直接使用需求;三是对社会报偿的需求。三 者相辅相成,博客活动能否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三个层面的需求是 否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个体也会通过自我调节来尽可能使三者达到协调一 致。个体需求的满足还需要一些其他因素的支持。
二、网络论坛的作用
(一)网络论坛对网民的作用 网民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动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自我表现层 面;第二个层面是社会互动层面;第三个层面是社会报偿层面,包括社会 归属与社会资本获取等。论坛也是如此。由于网络论坛的结构与传播特点, 网民在论坛中的突出诉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自我表现与表达、获得社会 归属感、获得环境认知、获得社会认同。
二、即时通信传播的特点
点对点的交流结构 同步的交流时效 交流的可控性 丰富、可切换的交流手段
三、即时通信中的关系网络与公共传播
即时通信交流从微观上看是点对点的,但是,从宏观上看,每一个参与交 流的个体都只是某个庞大而复杂的交流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也就是说,每 一个个体都会通过这个网络与他人产生联系。 与那些固定的交流对象的联系,可以说是一种“强联系”。基于强联系进 行的“点对点”传播,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较高,因此,信息传播会更有效。 除了“强联系”,即时通信交流网络中的个体还可以通过他人的“中转” 与素不相识的人产生联系,这种联系可以说是一种“弱联系”。

试比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传播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异同

试比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传播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异同

试比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传播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异同一、大众传播媒介释义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二、网络传播媒体释义是一种互动性强的新兴媒体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三、广播电视媒体释义包含广播和电视等多个方面的组合,是现代生活的的精神文化四、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传播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异同比较(一)不同点:(1)网络传播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传媒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作用日渐凸显.相较于传统媒介来说,网络媒介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大众传播中异军突起.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时效性、个性化、多角度、深入性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现实表明,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正是满足受众需要、获取更多受众竞争。

网络媒介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传输给用户,与传统的单项传播不同,各种信息平台上的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快速便捷,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以湖南卫视的网络传播媒介芒果TV为例成功的原因:①节目资源丰富优质.芒果TV直播频道拥有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金鹰卡通和青海卫视等20个频道提供实时同步节目内容直播。

②多种平台的技术支持。

作为广播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芒果TV进行多平台的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

③对湖南卫视节目资源的深度加工。

芒果TV借助湖南卫视的东风对湖南广良性循环。

④创新广告运营模式。

网络电视台的平台优势使得芒果TV在广告运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分为网站页面广告投放和网络视频广告投放.⑤湖南卫视自从推出金鹰网以来,从未停止过对于新媒体的整合,截至目前,已经将电视台网站、网络论坛、移动手机业务、网络视频以及网络游戏这些融合,打造成了全功能、全业务的“芒果网络生态圈”。

网络直播舆情风险及对策

网络直播舆情风险及对策

网络直播舆情风险及对策1. 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崭新的传媒方式,它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连接和交流机会。

然而,与其快速发展相伴的是网络直播舆情所带来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网络直播舆情的特点,分析其所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一些对策。

2. 网络直播舆情的特点网络直播舆情是指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实时传输和分享的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事件或现象。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实时性网络直播舆情具有即时性,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的观众面前。

观众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实时互动,从而加剧舆情的发酵。

2.2 传播速度快网络直播舆情可以以较快的速度传播开来,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用户获取和传递。

2.3 情感化倾向网络直播舆情往往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观众容易被主播和其他观众的言论所影响,从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3. 网络直播舆情风险分析网络直播舆情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虚假信息泛滥由于网络直播的实时性和快速传播性,虚假信息容易泛滥开来。

有些不负责任的主播可能故意发布虚假信息以吸引关注度和流量。

3.2 舆情爆发难以控制由于网络直播舆情传播速度快,当一旦舆情爆发之后,对于相关方面进行控制和应对变得非常困难。

3.3 舆论导向倾斜有些网络直播平台会对一些热门话题进行炒作,从而导致舆论倾斜。

这种现象容易引起社会大众对于某一特定事件或人物的误解。

4. 网络直播舆情风险对策4.1 提升主播素质和责任意识网络直播平台应该加强对于主播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主播素质,使其具备正确价值观和责任意识,自觉抵制发布虚假信息等不当言行。

4.2 完善平台管理规范网络直播平台应该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和用户举报渠道,及时发现和封禁涉及虚假信息、不良内容等违规行为,并对违规者依法追究责任。

4.3 加强用户教育与引导网络直播平台可以通过推送公共安全法律教育内容、引导用户关注科学知识等方式增强用户法律意识和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移动直播大众传播研究作者:王昭东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1期摘要:2016年,“网络直播”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网络直播元年,全新的网络互动方式给信息交流带来无限可能。

2017年网络移动直播兴起,大众纷纷参与其中,视频化互动行为正成为新的社交方式。

结合对网络移动直播的特点,对网络移动直播互动行为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网络直播;互动行为;视频一、网络直播演变早在2005年,傅政军借鉴韩国“十间房”创立9158娱乐平台,是中国最早的在线娱乐平台之一,为人们提供了个人的音乐娱乐表演,是网络直播的雏形,此后受游戏在线语音的需要,YY语音孕育而生,后有因众多玩家在游戏空闲期间表演节目,YY顺势成立YY直播,与此同时六间房等直播平台跟随效仿。

到2012年电竞直播不断火热,YY、六间房、斗鱼TV、虎牙等直播平台大力抢占游戏直播领域,2014年开始,网络移动直播成为了新概念,花椒、易直播、趣播、映客等需要移动直播平台成立,直播方式更加广泛,不单单是“美女玩游戏”,还涉及到旅游、购物、美妆、服饰等各个方面,去中心化的直播方式更加明显,全民直播成为热点,从UGC模式威力彰显,互动性更强。

各个巨头也开始布局直播领域,微博设立微直播,优酷、搜狐、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开设直播入口,天猫开设店家直播。

目前网络直播暂时可分为四类,一是以YY、六间房、陌陌等为代表的秀场直播,二是是以龙珠、斗鱼为代表的游戏娱乐直播,三是以映客、花椒为代表的泛娱乐直播,四是垂直领域直播,如淘宝的店铺直播,腾讯的体育直播等,这类直播主要以PGC生产为主。

二、网络社交社交是人类判别自我存在价值,是维护社会关系持续下去的手段;而网络社交是以社会网络服务组成平台,形成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平台的社交圈,这些互动是在网络平台上的真实存在的人际关系。

当人们看多了浓妆的秀场主播,各类网红的火爆场面,自己的声音总是埋没在互动狂欢的浪潮中,这些人们急需一些发泄自己声音的地方,映客、花椒主打的移动直播诞生,这种网络社交不需要专业的设备,更不需要完善的台词,靓丽的妆容,任何人在任何场地都可以分享给大众。

移动端直播平台的不断演变,使每个人都成为了直播的主角,內容生产由PGC转向UGC,社交功能不断凸显,以直播平台“映客”为例,仅仅成立一年,便已跟随微信,微博,陌陌,成为十大社交网络APP,其日活用户井喷式增长,它有着多端分享,包含了iPhone、Android、Apple Watch、iPad的社交视频直播分享按钮,基于社交app的分享裂变式增长,形成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强关系圈,再形成“小世界效应”,完成围观,而拥有“高颜值”、又有较高的社交技能的这部分人,又有了一个成为网红的可能,而不是依靠平台推广带来的粉丝群。

三、网络移动直播互动形式在泛娱乐下的网络移动直播中,基本上有四种互动形式,分别是用户与主播,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平台和主播与主播。

这几个维度也是相互交错,有时共同发挥传播意义。

(一)用户与主播的互动形式用户和主播之间的互动是最主要的一部分,用户通过留言或者弹幕、虚拟礼物、订阅或者关注方式来获取主播的关注。

1.弹幕视频系统。

此系统源于日本,在屏幕中从右向左划过的用户留言,看上去像是子弹掠过,俗称弹幕。

弹幕不是实时产生留言,但在视频中同一时间的留言放在一起,一般针对视频内容用户的讨论留言,却给人以实时互动的错觉,而直播视频中的弹幕往往是实时互动的。

2.虚拟礼物。

用户通过平台来购买虚拟货币,再以虚拟货币购置虚拟礼物送给主播,是用户与主播的主要互动形似之一,也是主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皮尔士的符号观中,认为符号具有三个方面,即符号是第一性的,客体对象是第二性的,解释项是第三性的。

以2017年11月映客直播为例,共有四十种礼物可以选择,如名为“守护之心”、“小黄瓜”等礼物,还有些像“生日party”这类价格不菲的礼物。

另外也不乏一些由网络热词演变的礼物,如“打call”、双十一主题礼物,这些虚拟礼物在赠送时会在屏幕正中间发出,有些昂贵的礼物还会伴随声效,这些都会引起主播注意,感谢赠送者,从而产生社交互动,从而追求这些符号背后的解释项。

(二)用户与用户的互动形式在直播平台中,因为留言或者弹幕转瞬即逝,会很快的掠过,所有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行为往往是针对某个话题,而不是某两个特定的人之间的交流,更像是群体间的交互意见,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中,阐述了界于社会私人日常生活和国家政治权利之间的一种空间,即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指出公共领域三个要素:公众、公共空间和公众舆论,在网络移动直播上对应的分别是:网民、直播间和网民在留言版或者弹幕上的话语权。

经常会出现,主播引导一个话题,网民用户在留言区留言讨论,接受其他人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看法。

如果出现分歧,在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推动下,话语权弱势的一方会退出直播间,再寻找其他房间。

(三)平台与用户的互动形式在网络移动直播中,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往往不是音视频形式的交流,而是通过一些特定的符号内容,如参与平台活动,最常见的是每天签到活动,用户在签到后会获得一定的奖励。

亦或者购买虚拟道具后,可以增加经验,提高等级。

用户和平台的互动会使用户的等级提高,使用户在等级上有自己身份的象征。

(四)主播与主播的互动形式这种互动是两个主播同时出现一个画面里相互逗乐演艺,也叫视频连麦。

最常见的形式是两个直播玩游戏,输的一方主要以涂花脸或者坐深蹲起为惩罚,也不乏一些恶俗惩罚如吃卫生纸。

这种两个主播一起往往气氛更浓,直播的形式更丰富,互动性更强,两个主播的粉丝也可以关注对方的粉丝,增加主播的关注量,这也是主播们经常互动的原因。

四、网络移动直播互动行为下的文化因素网络直播快速发展,也让我们不得不探讨其中的缘由,直播群体中多以学生群体、務工务农群体为主,这些草根文化也往往代表大众的通俗文化,有着最具创造力、生命力的一批人,他们有着庞大的群体,却没有占据庞大的舆论空间,网络移动直播则是这批人酣畅淋漓发泄之地。

网络直播间里,当用户送出礼物,主播表示感谢,很多人围观,势必会让送出礼物的用户获得被重视的感觉,获得心里愉悦与群体认同感,而一些草根主播往往也会从中找寻众星捧月的感觉,满足自己的表现欲。

五、网络移动直播存在的问题(一)直播内容低俗趣味化直播内容低俗化一直伴随着直播行业,大尺度无下限一直是人们所诟病的,2016年底,国家颁布《互联网直播服务规定》以后,低俗内容得到一定改观,网络直播环境得到一定提升,但是并没有完全脱离低级趣味,而用户在网络匿名性的外衣下,猎奇偷窥的欲望被放大,也促使直播内容质量不高,一些女主播更为了经济利益,还在不断挑战社会准则与法律准则。

(二)直播内容同质化严重现在无论打开哪一个移动网络直播平台,其内容几乎都是唱歌、跳舞、才艺展示,这使得主播“网红”的生命周期也变得十分短暂,没有特色的主播很难生存下去,2017年大批的网络平台倒闭,主播被迫转行谋生,一些知名的网红身价也是纷纷下滑,当千篇一律的“网红“让用户审美疲劳,平台造血不足而纷纷垮塌。

(三)“容器人”趋势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在他的《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中提出的,描述了日本新生一代,在电视为主的媒介下产生的一类人,不希望被人接触,却又被大众媒体所影响,把自己放在一个容器里一样孤立起来。

这种“媒介依存症”也存在于中国当下伴随着网络移动直播成长的人们,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6月份,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就达3.42亿人,真人秀达1.73亿,如此庞大人群长期浸泡在网络直播的虚拟社交中,势必会使大众增加患上虚拟社交依赖症的危险。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一些年轻人迷恋网上直播,给主播打赏大量金钱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些背后折射的是一些用户对于网络直播媒介的迷恋,逐渐成为“容器人”,对正常的现实社交生活带来不宜。

六、应对措施(一)完善监督机制由于网络直播发展迅猛,导致监管制度落后,监管灰色地带带来的诸多问题,会影响整个社会思想的动荡,直播行业带来的媒介生态泛娱乐化的情绪加深。

所有有必要加强监督机制,而且要依靠社会的多方力量,政府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网络直播媒体建立内部省察机制,民众要提高监督意识,各方通力合作,实现网络直播健康有序发展。

(二)网络实名制有序推进网络实名制是以网络用户实名为基础的管理机制,为了避免匿名者在网络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等一系列犯罪行为,实名制的有序推进有利于网络直播们规范自己的言行,把问责制细化到个人,保证直播网络平台的健康、和谐。

2016年12月1日,由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直播平台与主播需要取得相应资质,完成实名认证,但在实行过程中,还有诸多漏洞,比如杜撰身份证信息依旧可以进行直播,对于实名制的有序推进还需再接再厉。

(三)提升用户媒介素养用户是直播的参与者,也是直播的监管者,所以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

大众自身要做出努力,对于违反文明直播坏境的行为,敢于履行自己的权利,举报垃圾信息,国家以及媒体要时刻关注大众文化的发展需求,加强公民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网络社交理念,媒体做党和人民的喉舌,积极践行宣传教化工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七、结语网络移动直播作为新的网络社交方式,代表着新的发展趋势,高质量的PUGC和PGC也将成为网络直播新的发展方向,但网络直播的本质依旧是社交性,不能脱离立人为本,不能脱离社会群体的基本要求,火热的发展的同时需要我们冷静的对待。

参考文献:[1]丁家佳.从"映客直播“看泛娱乐网络直播互动_丁家佳[D].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2]诸葛达维.互联网时代的弹幕电影分析——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J] .新闻界. 2015(03).[3]关萍萍. 网络直播的符号互动与意义生产——基于传播符号学的研究[J].当代电影,2017(10):46-46[4]徐卉鸣.基于ZMET方法的虚拟礼物用户情感体验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17.[5]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