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全套教案.doc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优化提升教案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优化提升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经济思想(经济运行模式)经济思想时间(阶段)内容原因重商主义手工工场时代金银是国家财富象征,国家要获得财富必须大力促进产品出口以换取金银,阻止产品进口以防止金银的流失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凯恩国家垄断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点训练】1.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两者()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考点是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异同.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并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即凯恩斯主义。
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政府作用上的主张看似相互矛盾,但根本目的都是巩固资本主义统治,故A项正确。
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变革原因1.发展历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营模式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1)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业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企业的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高一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教案全套 人民版 必修二

高一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教案全套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3、树立关注人类命运的责任感和面对灾难的坚强意志。
〔1〕以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尽量援引一些具有历史细节意义的数据表格、漫画、图片、日记以至广告词等资料,让学生描述大萧条的后果以及胡佛应对危机措施的失败。
老师在关键处揭示“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能发挥其经济调节作用〞的结论,从而帮助学生完整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3〕利用大萧条的教学材料,联系专题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讨论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初步形成经济常识和承受灾难的教育。
〔4〕本节在本专题中相对比较次要,关键是抓住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5〕借鉴人教版上的一首美国诗歌。
〔6〕适当介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讲座中美人民不同的消费心理。
〔7〕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和影响。
掌握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会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各色人等的心态,思考经济危机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持商品价格,把大量牛奶、咖啡倒入大海,把小麦、玉米当柴烧,等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二、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照片上的这位人物是美国历史上第三十一任总统胡佛。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标和措施;2.掌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3.思考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
教学内容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标:经济危机爆发;纠正资本主义过度自由化;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金融改革;扩大公共投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4.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活动1:课前导入(板书)1.介绍本堂课的主题和目标;2.问答: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是多少?比2018年高还是低?为什么会这样?活动2:知识点总结(PPT)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标;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3.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4.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
活动3:案例分析(小组讨论)1.以亚马逊公司为例,分析其在当代资本主义中的地位和特点;2.分析亚马逊公司的发展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3.思考当代资本主义对亚马逊公司的影响和挑战。
活动4:总结归纳(课堂讲解)1.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影响;2.思考当代资本主义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教学反思1.教材选择:本课程依据高考要求,将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作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历史、政治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
本课程选用了经典教材《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内容丰富、知识点准确,适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PPT、小组讨论等。
其中,小组讨论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PPT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精细设计、环节丰富,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3.反思改进:本课程虽然已经经过多次设计和反思,但仍存在一些改进之处。
例如,教学展示模式可以更加创新和多元化,增加音视频材料的运用;教学评价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将小组讨论和课堂笔记纳入考核范围。
精选-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word文档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江西省赣州中学吴平高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2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从单元知识安排看,本课与前一节课《“自由放任的美国”》和后一节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同诠释第六专题课题——《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特点。
本节课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实干家罗斯福即新政的背景,施行新政即新政的措施和特点,渡过难关即新政的结果,完整地反映罗斯福新政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通过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设置历史的情景;通过图片视频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生平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通过新政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高三学生通过两学年的学习,差不多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教师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基本观点,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
四、教学过程教师:导入(5分钟)我们上节课学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知识,那么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胡佛的应对失败中吸取哪些教训?学生:讨论并回答。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8页)

人民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二节罗斯福新政(教案)授课人:翟孟玲授课时间:2019年5 月22 日【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不仅是本专题的重点,可以说是本册书的重点,不管从考试或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课都至关重要,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重大作用,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理科生来说基础较差,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结合学案提纲解决;而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教师通过投影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思路】本节第一目内容讲述实干家罗斯福,教材内容比较散,通过此目学习把握住新政的含义,并学习罗斯福身上可贵的品质;第二目是新政的内容和作用,让学生明确罗斯福通过调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摆脱危机,通过材料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新政是如何起作用的,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图片与材料,并适当精选一部分课外材料。
对于新政的影响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前面已经详细的分析了新政内容,作为总结,学生可以得出部分结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第三目是新政的结果,学生要分清三个阶段,通过图示加深理解。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通过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全套教案.doc人民版必修2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重点:(1)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概念解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指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有严重悲观情绪、持续时间很长一个时期(1929——1939年)。
教学过程导入:1929 — 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
这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各国又是怎么样渡过危机的?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18课的学习。
背景资料1918年,历时四年的一战结束。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出现了20年代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但是这样的稳定和繁荣很快被打断了!!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1.危机前的美国——“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江西省赣州中学吴平高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2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从单元知识安排看,本课与前一节课《“自由放任的美国”》和后一节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同诠释第六专题课题——《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特点。
本节课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实干家罗斯福即新政的背景,施行新政即新政的措施和特点,渡过难关即新政的结果,完整地反映罗斯福新政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通过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设置历史的情景;通过图片视频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生平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通过新政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高三学生通过两学年的学习,差不多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教师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基本观点,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
四、教学过程教师:导入(5分钟)我们上节课学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知识,那么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胡佛的应对失败中吸取哪些教训?学生:讨论并回答。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探究型课程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 通过多媒体展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社会状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引发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好奇心。
2. 创设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你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利用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 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罗斯福新政。例如:“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 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启示:探讨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借鉴意义,如何运用其成功经验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如“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启示”等。
2. 讨论过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展开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罗斯福新政的各个方面。
(五)作业小结
1. 作业布置:布置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作业,如撰写心得体会、制作手抄报等,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前提交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作业小结:在下一节课的开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对罗斯福新政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其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借鉴作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重点:(1)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概念解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指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有严重悲观情绪、持续时间很长一个时期(1929——1939年)。
教学过程导入:1929 — 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
这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各国又是怎么样渡过危机的?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18课的学习。
背景资料1918年,历时四年的一战结束。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出现了20年代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但是这样的稳定和繁荣很快被打断了!!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1.危机前的美国——“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
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2.爆发的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股票抛售风。
——“黑色的星期四”3.表现:①股市崩溃;银行倒闭;②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③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4.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世界近代史上的经济危机①1825年发生于英国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②1847年蔓延于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③1857年发生于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几次经济危机发生的共同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
(2)直接原因: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可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这个例子生动而又形象地揭示出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呢?生产和销售具体表现在:①贫富差距过大: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14%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2/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的家庭占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②信贷消费过度: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矛盾更尖锐。
③股票投机过度:造成了繁荣的假象,使矛盾激化。
5.危机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 40.6% 28.4% 16.5% 8.4% 1/3外贸缩减70% 69.1% 50% 50% 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材料二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复苏,而是进入“持续萧条”阶段。
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特点(1)来势凶猛;(2)范围广;(3)持续时间长;(4)破坏力巨大。
6.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1)局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与政治危机加深。
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2)整体: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C、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对策:提高关税——阻止进口实行货币贬值——增加出口二、杯水车薪1.胡佛政府上台背景:繁荣与隐患并存。
1929年,胡佛入主白宫时,正值经济繁荣的顶峰。
第31届总统胡佛(1929—1933年)2.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知识链接:看不见的手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
因此,自由放任主义认为,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防止暴力、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相等。
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胡佛反危机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3.结果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
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流浪人口达200万。
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
全美有33万儿童失学。
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当时的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1)垄断的出现(生产关系局部调整)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3)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相适宜的经济战略。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探究活动】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怎样的影响?(1)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
(4)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危机的教训①繁荣与危机总是相关——防患于未然。
②国家和政府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外环境。
③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历史感悟】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斯大林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材料三经济萧条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沦为废墟,还使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陷于防御地位,并使人们对它将来是否能存在下去产生了怀疑。
——梅尔文〃杜博夫斯基材料四我感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必然要灭亡的。
它的基本原则是:残忍、阴险和贪婪.——农民同盟领袖辛普森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1)资本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潜伏着经济、政治危机。
(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小结:有人说:1929年经济危机是由于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造成的,如果没有股票市场的崩溃,就不会有经济危机。
请结合下面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判断这个人的观点是否正确?材料: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政”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的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罗斯福及“新政”的相关史料;对罗斯福及“新政”进行评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明白它虽然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新政”革命对促进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对稳定美国资本主义秩序、避免美国直接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以及后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其他国家的推广和发展等诸多方面,对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突破】重点:实干家罗斯福、“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新政”革命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内容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及影响)情景置换我来竞选美国总统。
(面对经济危机笼罩下的美国,说说你的竞选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