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明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明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明朝的建立与洪武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相对强大的王朝。
明朝的建立是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带领下完成的。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是一名出身贫苦的农民,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当时的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自己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并将都城定在南京。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包括削藩息兵、设立行省、整顿官制、推行农田水利和积极发展生产等。
洪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效地改善了民生状况,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边防建设。
二、明朝的社会政治制度明朝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实行了一系列相对封建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是指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存在领地关系,地主对农民有相对的支配权。
在明朝时期,政治上实行集权制,皇帝权力至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明朝的官制是采用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层阶级的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僚阶层,成为朝廷官员。
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但也导致了官员层层推卸责任、欺压百姓的现象。
另外,明朝时期还实行了户口制度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对于农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束缚,也带来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明朝的军事战争明朝在建立之初就面临着内外重重的困难,不仅需要巩固国内的统一,还需要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做斗争,以维护国家的安全。
明朝历史上发生的较为著名的战争有崖山海战、国门战役、捉虏渡、土木围城等。
其中,崖山海战是明朝与倭寇之间的战争,明朝与倭寇有着长期的矛盾,最终在崖山战役中明朝取得了胜利。
而国门战役则是明朝与北方胡人的战争,明朝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较为重要的胜利。
这些战争都体现了明朝在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展示了明朝的军事实力和军事策略。
四、明朝的文化与科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在文化和科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明朝历史

4
媒介计划
1399年,燕王朱棣自北平举兵,以“清君侧”为名,请诛齐泰、黄子澄,发动兵变,号称“靖难”,史称“靖 难之役”。 1400年 罗贯中去世,著有《三国演义》。 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城,谒孝陵,即皇帝位,是为成祖。建文帝宫中自焚死(一说自地道出走)。
5
3、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65岁 朱元璋的第四子,1402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 是太祖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迁都北京开启了“天子守国门”的时代, 五次北伐蒙古让明军铁骑称霸大漠。命令郑和七下西洋,巩固了与南洋各国 的经贸关系。联合日本室町幕府一举肃清了元末明初兴起的倭寇,自唐之后 重新将日本纳入纳贡体系之内。帮助安南陈朝平定了胡氏叛乱,一度将交趾 重新纳入帝国版图。设置奴尔干都司管辖东西伯利亚至东北的广大地区。设 置哈密卫,派遣陈诚等多次出使西域,与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 建立的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社会经济达到了明朝最高峰,并编纂了永 乐大典。在对安南的战争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从援助平叛到军事占领,失 掉了安南的民心,最终导致了黎氏大越国的完全独立。
11
6、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 “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23年, 38岁
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颇有一番作为, 延续了仁宣之治,只可惜三杨年事已高,待其淡出政坛后,宦官王振开始专 权,1449年,恰逢瓦剌部也先大举入侵,在王振的怂恿下草率亲征,于土 木堡被俘,被俘后尚能保持气节拒不写招降书,随后由于后方于谦的英勇抵 抗被也先认为没有利用价值,1450年被放回,享有太上皇之名,却无权。 景泰帝崩后1457年复位,大肆打压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人,但是尚能任用 贤臣,并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
明朝的十大科技

明朝的十大科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足以影响世界的科技发明和创新。
下面是明朝的十大科技:
1. 火药:明朝之前,火药已经被发明并应用于军事方面,但在明朝时期,火药的种类和用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 活字印刷术:明朝时期,活字印刷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雕版印刷技术,使书籍的印刷变得更加精确、可靠、快捷。
3. 指南针:明代的指南针是一种十分精细和稳定的罗盘,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稳定性,成为了航海和探险的必备工具。
4. 山地水利工程:明代是中国水利工程的黄金时期,修建了许多高水平的山地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黄河泛滥治理等。
5. 瓷器:明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很多精美的瓷器,如青花瓷、大明官窑等。
6. 钟表:明朝时期出现了许多精密的钟表,如“大仪钟”、“浑仪”等,对于天文计算和时间测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 风车:明代的风车是一种高效的风力发电机,取代了人力和畜力,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从事农业和制造业的机械。
8. 煤炭采掘:煤炭在明朝时期开始成为了中国的一种重要燃料,在煤炭采掘技术上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9. 水稻: 明朝的农学家申之信发掘了一种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标准杂交稻,大大提高了稻米的产量,使其成为了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10. 纸张:明代是我国纸张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结绳纸”、“水步纸”等多种新型纸张,使得纸张的质量和生产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明朝的考古发现

明朝的考古发现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在明朝的遗迹中,有很多考古发现引人瞩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明朝的考古发现,展示这个伟大王朝的辉煌。
一、明十三陵明朝的考古发现中,最著名的当属明十三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和皇后的陵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王朝陵墓群。
明十三陵包括明成祖朱棣和其他12位皇帝以及2位皇后的陵墓,每一个陵墓都是按照严格的规划和布局修建的,石刻、石像和石碑刻有详细的历史记载,非常具有历史和考古价值。
二、明长城明朝期间修建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防御工程之一——明长城,其考古发现至今令人惊叹。
明长城呈现出优美的线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更是一种杰出的工程奇迹。
考古学家通过对明长城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与军事防御相关的遗迹,如箭楼、烽火台等。
这些考古发现为我们研究明朝时期的军事防御和边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三、明代宫殿遗址明朝时期的宫殿建筑极为宏伟,许多宫殿遗址的考古发现使我们对明朝宫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北京故宫是明朝时期的皇宫,其建筑精美绝伦,规模宏大。
考古发现显示,故宫内有许多宫廷建筑,如乾清、交泰、坤宁等殿堂,以及皇帝和皇后的居所,这些考古发现帮助我们还原了当时明朝宫廷的豪华和辉煌。
四、明代墓葬文化明朝的墓葬文化也是考古学家关注的焦点。
明朝时期,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墓葬讲究厚葬,葬制繁琐,墓葬中常有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
考古发现显示,明朝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瓷器、陶器、织锦、铜器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明朝时期的工艺水平,同时也揭示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总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繁荣的时期,其考古发现丰富多样,使我们对这个伟大王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明朝的考古发现包括明十三陵、明长城、宫殿遗址和墓葬文化等,这些发现为我们研究明朝历史、文化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明朝的社会概况

明朝的社会概况
(公元1368---公元1644)
----- 刘龙
明朝概况
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 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明朝初期定都于 应天府(今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 祖朱棣迁都至应天府(今北京),而应天府改称 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 煤山上,明朝灭亡,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 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 宋”、“远迈汉唐”。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 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当为后 世子孙所敬仰。
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名起义的长篇小说,吴 承恩著《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魔小说,代表了 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数学:数学家程大伟著《算数统宗》奠定了后世算法的基础 农学: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
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军事
明代军事机关体制是经过几度调整变革然后才比较固定下 来的。以中央军事领导机关来说,起义时期,朱元璋以都 元帅身份自主行枢密院事,亲自指挥全盘军事,以后,改 行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一人,名义上是“节制中 外诸军事”,一切大小军政,包括军官任免、军队调遣、 战役指挥、战略考虑等,都由都元帅决定,大都督府不过 是主持后勤给养。军丁军户管理、考绩、马政等日常事务。 大都督当然也要统军作战,但只能奉命进止,不许擅作主 张。当时,朱元璋在行中书省内设户、礼等四部,独不设 吏、兵二部,正说明人事和军事大权不容假借于人。
政治
经济 外交 文化 军事
皇帝
宦官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决策与执行 厂卫
内阁
明朝的朝代文化

明朝的朝代文化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
它的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灿烂成果,它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文化形式,还在科技、商业、法律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今天,我们就从不同角度来了解明朝的朝代文化。
一、文学艺术明朝时期,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文学方面,李时中、罗贯中、凌蒙初等大才子为明代文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成为了中国不朽文学的代表作品。
艺术方面,明朝时期的建筑、绘画、雕刻等形式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诸如灵隐寺、天坛、颐和园等宏伟建筑,以及不少精美的壁画、瓷器、书法、漆器、雕刻等传统手工艺品都称得上艺术珍品。
此外,明朝的书画、音乐、舞蹈也都是高度发展的。
二、科技商业明朝的科技和商业相对较为繁荣。
明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矿业、水利、纺织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农业方面,在科技的帮助下,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矿业方面,明朝集中开采银山,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水利方面,在李时中的带动下,修建了一些巨型水利工程,不仅有效地增加了灌溉面积,还改善了水源。
在商业方面,明朝开始发展模式相对于以前的农耕经济更加繁荣。
随着城市的兴建和贸易的扩张,明朝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
与此同时,人们对金银、布艺、药材、食品等物品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但是,在明代末期,商业经济面临了瓶颈,经济发展遭到了挫折。
三、法律制度明朝制定了相对的法律制度。
明初制度经过整合和去重,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法律规定,如《大明律》、《大明鞫刑统》等。
这些法律以守元逐渐发展为基础,并形成了种种刑法。
此外,明代大力推行倡廉政治政策,强调官员的品行,规定了诸如劣迹和贪污等不良因素,是朝廷官员在治国时是非常重要的法规。
总结: 明朝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其真正的价值也在历史层面上得到了延续。
明代文化是天上的神话、地道的人类历史与生活命运的结合,从深处挖掘某些早期的文明起源,是人们的拓展和创造的梦想。
明朝大事记年表

以下是明朝大事记年表: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元帝退回蒙古,北元灭亡。
明朝建国,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丞相之位,集大权于皇帝一身。
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造“宝船”下西洋。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不久朱标早逝。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位并建文帝失踪下落不明,史家以“建文逊国”纪年。
朱棣即位,为永乐元年(1403年)。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下西洋结束。
永乐六年(1408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首次出征漠北。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驾崩,享年38岁。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即位,改元景泰。
天顺元年(1457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成功。
天顺八年驾崩。
宪宗登基后以天顺为元年,追称代宗为上恭纯皇帝,谥号为诚孝章皇后,香山静福寺有灵照墓祀之。
自天顺后英宗再度重用宦官。
英宗第七子朱祐杬晋封兴王后赐名其府为“天寿山”。
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宪宗封藩在北京的藩王,加封为“大明国王”。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甲寅,宪宗驾崩,享年四十一岁。
孝宗即位后弘治年间推行一系列明智政策扭转了朝廷国运。
弘治八年(1495年):南巡时曾受到宦官的惊吓病倒。
在宦官李广冒死进献豹骨后病情有所好转。
此后对宦官使用严刑峻法打压,“宫门铁牌”所禁止之事宦官却仍然无所顾忌常犯。
以上就是明朝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时间点,包括了明朝的建国、迁都、政治斗争、军事冲突、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这些事件对明朝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帝王纪年表

明朝帝王纪年表以下是明朝帝王的纪年表,详细列出了明朝各位帝王的在位时间和重要事件:1.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1398年:朱元璋时期,进行了多次征讨和巩固统治,完成了明朝的基本建设。
2.明成祖朱棣(1398年-1424年)●1399年:朱棣继位,改元洪武。
●1402年-1424年:朱棣时期,进行了多次北伐和对抗蒙古的军事行动,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并将京师迁至北京。
3.明仁宗朱高炽(1424年-1425年)●1424年:朱高炽继位,改元宣德。
●1425年:朱高炽去世,年仅11岁。
4.明宣宗朱瞻基(1425年-1435年)●1425年:朱瞻基继位,改元正统。
●1435年:朱瞻基去世。
5.明英宗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35年:朱祁镇继位,改元宣德。
●1449年:朱祁镇被靖难之乱推翻,废为太上皇。
6.明代宗朱祁钰(1449年-1457年)●1449年: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
●1457年:朱祁钰去世。
7.明成宗朱棣(1457年-1464年)●1457年:朱棣复辟,改元成化。
●1464年:朱棣去世。
8.明英宗朱祁镇(1464年-1487年)●1464年:朱祁镇复辟,改元弘治。
●1487年:朱祁镇去世。
9.明宪宗朱见深(1487年-1505年)●1487年:朱见深继位,改元正德。
●1505年:朱见深去世。
10.明孝宗朱祐樘(1505年-1521年)●1505年:朱祐樘继位,改元嘉靖。
●1521年:朱祐樘去世。
11.明武宗朱厚照(1521年-1567年)●1521年:朱厚照继位,改元正德。
●1567年:朱厚照去世。
12.明穆宗朱载垕(1567年-1572年)●1567年:朱载垕继位,改元隆庆。
●1572年:朱载垕去世。
13.明神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1572年: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
●1620年:朱翊钧去世。
14.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7年)●1620年:朱常洛继位,改元泰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福”1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京”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济”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桂三”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广三”6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豫”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光前11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28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钱”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北平”12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浙”3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济”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京”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鄂”6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桂五”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福”4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豫”28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广五”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3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6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北平十”2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广”22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京十”1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济十”2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鄂十”28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豫”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桂十”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福”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浙”150元
宣德皇帝驾崩年龄:38 • 明宣德皇帝铸宣德通 宝。宣德八年铸,传 世唯见小平钱。 • 宣德通宝楷书小平光 背20元。宣德钱较永 乐钱少 ,宣德通宝楷 书小平省一“德”较 少。
• 建文(1377-1402 )、正 统(公元1427-1464 年) 、景泰、天 顺、成化、正 德等皇帝均未 铸年号钱,如 发现以上六种 年号钱者,均 为伪币(或为 安南所铸)。
• 明成祖铸永乐通宝,全部为小 平钱,光背无文 。 • 永乐通宝钱成为当时对外贸易 的主要货币。郑和下西洋携带 了大量的永乐通宝钱。永乐通 宝钱在国内出土的数量不多, 甚至许多明清时期的钱币窖藏 不见一枚。但在南海和国外很 多国家地区却有大宗发现。在 东沙群岛清理古钱,发现明钱 有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永乐 通宝三种。国外考古中也有大 量发现。如1930年入田整三对 日本48处所发掘铜钱的分析统 计,总数有554714枚,中国钱 占99.8%,其中永乐通宝有 29225枚。 。
大明宝钞
•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 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明太祖洪武八年始造。 • 由于当时以桑皮纸印制,大明宝钞难以耐久。明 代纸币只发不收,也不回收旧钞,绝无近现代的 准备金意识,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 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江西、福 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永乐二年, 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 十贯。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宣德 七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正统以后,正统九年, 米一石又到宝钞一百贯,明钞已不能通行。此后, 明朝不再发行纸币。
明嘉靖皇帝
• 明嘉靖皇帝铸嘉靖通宝。今留存数量很 少。开始铸黄铜钱。
• 嘉靖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0元。 • 嘉靖通宝楷书折二背“二钱”65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三背“三钱”5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五背“五钱”5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5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雕母背“十一两”无 定价 嘉靖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20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大观改范25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二十光背6000元
明熹宗 • 明光宗,朱常洛,年 号泰昌,在位1月, 享年39岁,并未 铸钱。 • 其子明熹宗朱由校,
于天启年间补铸其父年 号“泰昌”钱,称“泰 昌通宝”。 钱文尚工传 世仅见小平,楷书直读, 有光背,或星、月、合 背、合号等。
明熹宗铸泰昌通宝钱只一年, 次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开铸 “天启通宝”。从此由户部主 管铸钱。 但天启三年,由于宦官魏忠 贤专权,地方钱局滥铸情况又 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 极多,差异大。
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 记重等形式。
元天启通宝
明天启通宝
不少钱币收藏爱好者,由于缺乏历史知识,只知道明代有 “天启通宝”钱,而不太清楚元末也有“天启通宝”钱, 元末红巾军领袖徐寿辉铸造天启通宝。所以凡带有“天启 ”年号的钱,不能都认为是明代的“天启”钱
• 元代天启通宝 • 除光背者外, 尚有记值,记 地,记重数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朱元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就设 立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 . • 明初明太祖仍铸大中通宝,后铸 洪武通宝年号钱。朱元璋为避讳 他自己的名字、元朝的元字,而 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 叫元宝
•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5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京”5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鄂“4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北平”1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浙”1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济”7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桂”1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福”1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豫”8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桂一”32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广”6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光背13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二钱”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豫”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京”10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北平”8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济”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桂二”4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浙”1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二福”7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豫”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广二”5500 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光背13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钱”3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北平”1000 元
明思宗崇祯
崇祯通宝是明思宗崇祯元 年铸。分四等近百种,为 明代版别最杂,品种最多 的货币。背纹除光背者, 有星,月,奔马,记重, 记天干,记局,记地,记 局兼记值以及吉语钱等, 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 •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1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星3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丁”15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乙”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丙”3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戊”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日”2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嘉”9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局”1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广”3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22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应”1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宫”月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加”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重”3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宁”15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下“宁”300 元
• 2002年 8月22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的代表刘安胜(右)和云南会 泽县委书记许建平在北京一同为“嘉靖通宝”揭幕。刘安胜同时将“大世 界基尼斯之最”证书颁发给会泽县政府,认定云南省会泽县收藏的明代嘉 靖年间铸造的巨型古钱币“嘉靖通宝”为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
明穆宗隆庆四年铸
• 明穆宗隆庆四年铸隆 庆通宝,铜质厚重, 工精字端,仅铸二万贯,
•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得2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月15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新”6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浙”5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工”8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8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壹钱”85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京”65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院”8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分一钱”35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6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奉”15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二分”22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70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白铜母钱10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户”15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星15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二”星6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40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7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35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45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府”3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镇十”6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密”2000元
永乐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 永乐通宝楷书小平银质6000元
明仁宗在世1378年-1425年
• 明仁宗年铸洪熙通宝,隶书 小平光背无定价,面文楷书, 直读光背 . • 仁宗即位~到死,共九个月 , 因而铸量特别少,一般是不 容易见到的,已知仅发现两 枚,国宝级文物。一枚存张 叔驯处,可惜今已不知流落 何处?另一枚,罗伯昭生前 已捐往国家博物馆,这枚已 是海内孤品。
• 明朝的纸币是太祖洪武八年 (1375年)发行的,上写“大 明通行宝钞”,中间有古钱图 样,下面为“中书省奏准印造, 与制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 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末 有洪武年月日。
• 大明宝钞分一百文、二百文、 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和一 贯等六种,其中一贯钞长约34 厘米,宽约22厘米,是我国票 幅最大的纸币,也是世界上票 幅最大的纸币。
云南发现一嘉靖通宝世界最大
• 云南发现一嘉靖通宝,净重41.5公 斤世界最大 • 在云南会泽县的铅锌矿档案馆看到明 朝时期铸造的一枚“嘉靖通宝”,这 枚古币无论从直径还是重量上来说, 都堪称世界古钱币之最。 • “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 57.8厘米,穿孔径10.24厘米。 1990年6月27日,会泽铅锌矿质量检 验科对该币取样分析化验,该币含铜 90.81%,铝0.584%,锌0.532 %,铁3%。 • 经专家鉴定,该币属纪念性质,当为 明代嘉靖时期东川府开始铸钱时,为 纪念开炉而铸。 •
明代钱币
明代钱币特点
1.明朝货币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专用铜钱时期(从明朝建立到洪武七年,公私支付和主要流通媒介均为铜钱) 钱钞并用时期(一直大力推行纸币,以钞为主,钱为辅) 银钱并行时期(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贬值,白银日益成为重要通货,钱为辅币)
2.明初时较简单,至明末却渐复杂。 一个皇帝只铸一种年号钱; 3.钱币都称“通宝”,不再称“重宝”、“元宝”等,读法一律对读, 不再旋读 4.洪武之后的永乐、宣德、弘治三朝铸钱极少,仅有少量小平钱。 5.嘉靖时开始大量铸钱。采用黄铜铸钱。 6. 建文、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等皇帝均未铸 年号钱,如发现以上六种年号钱者,均为伪币(或为 安南所铸) 7.明末李自成西安铸“永昌通宝”, 张献忠在成都铸“大顺通宝”, 张 献忠的义子孙可望“兴朝通宝” 8.明亡鲁王朱以海铸“大明通宝”,福王朱由崧铸“弘光通宝”,桂王 朱由榔铸“永历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