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女官制度

合集下载

明朝内宫制度

明朝内宫制度

明朝内宫制度概述一、后宫组织明朝的后宫组织严密且等级分明,主要由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构成。

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拥有极高的地位,负责统领后宫,协助皇帝处理宫廷事务。

其他妃嫔则按照等级的不同,拥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

二、宫女制度宫女是明朝后宫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宫廷的日常生活和各项服务。

宫女的选拔严格,通常来自民间良家女子,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后入宫。

宫女在宫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和职责分工,且必须遵守严格的宫规宫纪。

三、宦官制度宦官是明朝内宫中的特殊群体,主要由被选入宫的男童经过特殊训练后成为。

宦官在宫中担任着各种职务,如传达皇帝的命令、管理宫廷事务等。

然而,明朝对于宦官的使用和权力有着严格的限制,以防止其干涉朝政。

四、妃嫔等级明朝的妃嫔等级制度严格,按照地位和品级的不同,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多个等级。

每个等级都有着不同的服饰、待遇和权力,且晋升制度严格,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经过皇帝的批准。

五、皇子教育明朝对于皇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设有专门的皇子府和师傅进行教导。

皇子的教育内容涵盖了经史子集、武艺骑射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继承人。

此外,皇子还需学习宫廷礼仪和规矩,以适应未来的皇帝角色。

六、内宫规矩内宫的规矩严格且繁琐,涉及到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宫女的言行举止、妃嫔的服饰穿着、宫廷的礼仪规范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矩旨在维护宫廷的秩序和稳定,确保后宫的安宁和皇权的尊严。

七、内宫财政内宫的财政管理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主要包括内府库和御马监等。

内宫财政的来源主要包括皇帝的赏赐、宫廷的收支以及官员的进贡等。

这些资金用于宫廷的日常开销、妃嫔和宫女的俸禄以及宫廷建设等方面。

八、宫闱安全宫闱安全是明朝内宫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明朝设立了专门的侍卫机构负责宫廷的安全保卫工作,如锦衣卫和东厂等。

这些机构负责宫廷的巡逻、监控和调查等工作,确保后宫的安全稳定。

同时,内宫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火灾、盗窃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明代女官制度探析

明代女官制度探析

明代女官制度探析王雲撰《齊魯學刊》,1997/01,101-107頁內容提要女官之制是中原王朝一項傳統的宮廷制度,本文耙梳正史、類書及筆記資料,認為明代女官制度之機構完備、職掌明確、系統獨立等均超佚前代。

明太祖朱元璋力圖用設置女官嚴閫圍之政、杜閹宦之禍,將女官制度作為強化君權的措施之一。

明代女官制度對於禁女寵、貶外戚起到了顯著的作用,而對宦官勢力的阻遏卻成效甚微。

中國古代社會,女性的參政權力被剝奪殆盡,“官吏”與“婦女”似乎成了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社會群體。

然而,翻檢史籍,又可發現不少有關“女官”的記載,這些女官與傳統意義的官吏既有某些相通之處,又有本質的區別。

由於她們身份特殊,其活動僅限於宮禁秘地,故史料記載多隱幽不清,後人難窺其詳。

本文擬以明代的女官制度為標的,對其淵源興革,機構職掌、銓選管理及其得失作一初步探析。

1.中國古代的女官,從廣義上理解應指皇帝的後妃嬪嬙(即內命婦)和司掌宮中各項事務的宮人。

從狹義理解,則單指內宮中與夫子無配偶名分而掌管著上起後妃教育、下至衣食供給的各級女性管理人員。

本文所探討的明代女官屬於後者。

女官的建置最早始於周代,“周制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

……其內則九嬪、世婦、女禦、女祝、女史供宮中之職,外又有典婦功、典絲、典枲掌女工之事;內有司服、縫人掌王后之服,外又有染人、追師、屨人供服飾之物。

皆統於天官塚宰。

”①按照《禮記》的說法:天子立後、夫人、嬪、世婦、禦妻等是為了“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從而達到“內和而家理”。

此種內廷規制與外廷的官僚系統是一一對應的,故在外廷,“天子立六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達到“外和而國治。

”如此“天子聽男教,後聽女順”,一外一內,則家國天下便可大治而安了。

②可見,後妃嬪禦既為天子匹偶,亦是君主專制機構中的職務,具有“女官”的某些屬性;至於女祝女史之類,因有極為明確的職事權限則更是毫無疑義的宮廷女官了。

唐明 女官制度

唐明 女官制度

明朝宫女职官《明史》卷四十七志第五十职官三一、六局:1、尚宫局,尚宫二人,正五品。

六尚并同。

尚宫掌导引中宫。

凡六局出纳文籍,皆印署之。

若征办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

监受牒,行移于外。

领司四:司记,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

掌宫内诸司簿书,出入录目,番署加印,然后授行。

女史六人,掌执文书,凡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品秩并同。

司言,司言二人,典言二人,掌言二人,女史四人,掌宣传启奏。

凡令节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司簿,司簿二人,典簿二人,掌簿二人,女史六人,掌宫人名籍及廪赐之事。

司闱。

司闱六人,典闱六人,掌闱六人,女史四人,掌宫闱管键之事。

2、尚仪局,尚仪二人,掌礼仪起居事。

领司四:司籍,司籍二人,典籍二人,掌籍二人,女史十人,掌经籍、图书、笔札、几案之事。

司乐,司乐四人,典乐四人,掌乐四人,女史二人,掌音乐之事。

司宾,司宾二人,典宾二人,掌宾二人,女史二人,掌朝见、宴会、赐赉之事。

司赞,司赞二人,典赞二人,掌赞二人,女史二人,掌朝见、宴会、赞相之事。

彤史。

彤史二人,正六品,掌宴见进御之事,凡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彤史谨书其月日。

3、尚服局,尚服二人,掌供服用采章之数。

领司四:司宝,司宝二人,典宝二人,掌宝二人,女史四人,掌宝玺、符契。

司衣,司衣二人,典衣二人,掌衣二人,女史四人,掌衣服、首饰之事。

司饰,司饰二人,典饰二人,掌饰二人,女史二人,掌巾栉、膏沐之事。

司仗,司仗二人,典仗二人,掌仗二人,女史二人,凡朝贺,帅女官擎执仪仗。

4、尚食局,尚食二人,掌膳羞品齐之数。

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

领司四:司膳,司膳四人,典膳四人,掌膳四人,女史四人,掌割烹煎和之事。

司酝,司酝二人,典酝二人,掌酝二人,女史二人,掌酒醴酏饮之事。

司药,司药二人,典药二人,掌药二人,女史四人,掌医方药物。

司饎。

司饎二人,典饎二人,掌饎二人,掌廪饩薪炭之事。

5、尚寝局,尚寝二人,掌天子之宴寝。

明代女官制度

明代女官制度

明代女官制度哎,说起明朝那会儿的女官制度,那可真是有讲头啊!那时候的女人,可不光是在家绣花带孩子,她们中间有些人,那可是能顶半边天的存在,说的就是那些女官们。

女官们,说白了,就是宫里头的女干部,得有点本事,有点才华,还得有那么一股子韧劲儿,才能在这金碧辉煌的皇宫里站稳脚跟。

这些个女子,有的出身名门望族,有的是民间才女被选入宫,还有的,纯粹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一步一步从底层爬上来的。

进宫当女官,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得经过层层选拔,不光是看你长得漂不漂亮,更重要的是看你的学识、品性和能力。

通过了这些个考验,你才能穿上那身华丽的官服,戴上那顶沉甸甸的官帽,正式成为女官队伍中的一员。

女官们的日子,可不像咱们想的那么清闲。

她们得负责管理宫里的各种事务,比如宫廷礼仪、后宫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养生等等。

这些事儿啊,每一件都得操心到位,不能有丝毫马虎。

而且啊,女官们还得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在这宫里,一不小心就可能卷入到那些个勾心斗角的宫斗大戏中去。

但是啊,尽管女官们的日子不好过,她们还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宫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有的女官,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成为了皇帝和皇后身边的得力助手;有的女官,则用自己的善良和温柔,赢得了后宫嫔妃们的尊敬和爱戴;还有的女官,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医术和养生之道,为皇宫里的每一个人带来了健康和福祉。

说起这些女官们的故事啊,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比如说那位李女官吧,她原本只是民间的一个普通女子,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而被选入宫。

进宫之后啊,她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子而自卑自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最终啊,她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皇后身边的贴身女官,还帮着皇后处理了不少棘手的问题呢!再比如说那位张女官吧,她可是个医术高超的女大夫。

在宫里啊,她就像是个活菩萨一样,不管是谁生了病、受了伤啊,只要找到她啊,那准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所以啊,宫里头的人啊都对她是又敬又爱、感激不尽呢!这些女官们啊用她们的智慧和勇气在皇宫里书写着自己的传奇故事。

明朝的妃嫔制度与后宫生活

明朝的妃嫔制度与后宫生活

明朝的妃嫔制度与后宫生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朝代之一,其建立了独特而庞大的宫廷体系,其中妃嫔制度和后宫生活是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历史角度探讨明朝的妃嫔制度以及后宫生活,了解该时期皇帝后宫的运作和妃嫔们的生活状态。

一、明朝的妃嫔制度1. 选拔标准明朝的皇帝通过一定的选拔标准来选定嫔妃。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美貌、家世、才艺等方面。

官方设立了特定机构负责选拔妃嫔,其中「选」署负责考核妃嫔的品质和才艺,「文」署负责衡量嫔妃的文学素养,「礼」署负责检验嫔妃的仪态和仪式能力。

2. 排位制度明朝的后宫按照嫔妃的地位进行排位,分别为皇后、贵妃、嫔妃、妃嫔和嬪妃。

皇后地位最高,享受最高的待遇,一般由皇帝的正妻担任。

其他妃嫔的地位则根据皇帝的喜好和权力分配进行调整。

3. 生活规定明朝的妃嫔需要遵循一系列生活规定。

她们必须住在宫廷内,按照宫廷规定进行起居、饮食和服饰。

她们不能外出,必须服从皇帝的安排和调度。

同时,她们还需遵守一定的仪式和礼节,如参加各种宫廷仪式和庆典。

二、后宫生活的组织和运作1. 家族制度明朝的后宫采用家族制度来管理。

皇帝会安排一位太监作为宫廷家族的管理者,负责后宫事务的组织和管理。

太监可以委派工作,确保宫廷运作的顺利进行。

2. 内外之别后宫分为内宫和外宫两部分,以满足皇帝对后宫生活和权力的需求。

内宫是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的地方,只有特定的人员才能进入。

外宫则是供供侧权臣和其他宫廷人员居住的地方。

3. 娱乐活动后宫中的嫔妃们除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外,还可以参与各种娱乐活动来消遣时光。

这些活动包括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文化艺术形式。

此外,嫔妃们还可以参加一些宴会和庆典,与皇帝和其他宫廷成员一起共享快乐时光。

4. 社交关系明朝的后宫中,妃嫔们之间的社交关系相对紧密。

她们可以进行日常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此外,妃嫔们还可以通过互赠礼物、互通家信等方式加强彼此的关系。

5. 生育责任明朝的后宫生活中,嫔妃们有重要的生育责任。

明朝各官职名称及明后宫妃嫔的等级

明朝各官职名称及明后宫妃嫔的等级

明朝各官职名称及明后宫妃嫔的等级明朝朱元璋开创了由东南统一天下的先例。

朱元璋据有金陵,西平陈友...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朝官职设置与莆田官员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兴化有两位礼部尚书(周如磐、宋继祚)加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陈俊加封太子少保,他们都是明代兴化品位最高的官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明朝兴化共出了12位尚书,除上述三人加封太保、少保外,其余九人为翁世资(户部)、郑纪(户部)、林俊(刑部)、康大和(工部)、林云同(刑部)郭应聘(兵部)、陈经邦(礼部)、曾楚卿(礼部)、林兰友(兵部)。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监察机构,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兴化官居都御史的有三人。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

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兴化人当布政使的有27人,巡抚3人,其官职均为正二品。

正三品官员兴化有26人,其中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13人,通政使司(中央情报机关)通政使1人,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1人,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1人,按察使司(地方最高监察机构)按察使9人。

明朝女官制度

明朝女官制度

明朝女官制度女官制度是古代中原王朝一项传统的宫廷制度。

古代中国讲求内外兼治,阴阳协和。

《礼记·昏义》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

”,从而达到“内和而家理”。

此种内廷规制与外廷的官僚系统是一一对应的。

如此,一外一内,则家国天下便可大治而安了。

因此从表面上看,皇帝把后宫之内的妃嫔和宫女们组织起来,设置一定的女官机构进行管理,这就是女官制度。

中国的女官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制发达的西周。

但当时的女官并未完全独立,实际上是天子后妃的兼职。

然而,《周礼·天官·冢宰》中对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的职责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按记载规定,九嫔以下均纯属事物型女官而不是皇帝的妃妾。

因此,随着古代内廷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后妃制度逐渐从女官制度中独立出来。

这样,女官概念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理解应指皇帝的后妃嫔嫱(即内命妇)和司掌宫中各项事务的宫人。

从狭义理解,则单指内宫中与天子无配偶名分而掌管着上起后妃教育、下至衣食供给的各级女性管理人员。

”本文以下所述的女官主要指的是狭义上的女官。

到了明代,女官制度发展到了高度完善和成熟阶段。

明太祖朱元璋出于强化皇权的目的,对女官制度极其重视,进而将其纳入君主专制的政治体系之中。

明代女官机构,除全部吸纳了前朝的传统规制外,又仿照唐制增置了宫正司、彤史等衙署,使女官机构功能更健全。

早在1364年,江南甫定,朱元璋在南京即吴王位,设置百宫,建中书省,同时也仿唐宋旧制在内廷设置了六尚局,(《明史》卷74《职官志·女官》)此为明代女官制度的最初萌生。

四年后,朱元璋登基称帝,创建了明王朝。

为了“首严内教”,洪武元年,便命朱升等人编录《女诫》,颁于内宫。

(《明史》卷113《后妃传》)洪武五年,正式将女官建置提上日程,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礼臣上言:“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

明朝的女官制度

明朝的女官制度

明朝的女官制度洪武元年岁次戊申,正月壬申朔,越四日乙亥,天下大元帅皇帝臣朱元璋,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天神地祇之灵曰:天地之威,加于四海,日月之明,昭于八方,云雷之势,万物咸生,雨露之恩,万民咸仰。

伏以上天生民,俾以司牧,是以圣贤相承,继天立极,抚临亿兆。

尧舜相禅,汤武吊伐,行虽不同,受命则一。

今胡元乱世,宇宙昏濛,四海有蜂虿之忧,八方有蛇蝎之祸。

群雄并起,使山河瓜分,寇盗齐生,致乾坤弃灭。

臣生于淮河,起自濠梁,提三尺以聚英雄,统万民而救困苦。

托天之德,驱一队以破肆毒之东吴,仗天之威,连千艘以诛枭雄之北汉。

因苍生无主,为群臣所推,臣承天之基,即帝之位,恭为天吏,以治万民。

今改元洪武,国号大明,仰仗明威,扫尽中原,肃清华夏,使乾坤一统,万姓咸宁。

沐浴虔诚,齐心仰告,专祈协赞,永荷洪庥。

尚飨!明朝的女官制度2009-05-05 21:43朝鲜以前为中原王朝的属国,很多制度都是仿照中原来设的,女官制度也是如此。

中原王朝的女官制度始于周代,每朝代的女官制度大同小异,下面是明代的女官制度。

明代女官制度,其机构设置为“六局一司”:1、尚宫局设尚宫二人,秩正五品,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署之,若征办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

下辖四司:司记司——设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

司记掌印,宫内诸司薄书出入录记、审署加印,然后授行,典记掌记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言司——设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言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言掌宣传启奏,凡节令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典言、掌言佐之。

女史掌执本司文书。

司薄司——设司簿二人,正六品;典簿二人,正七品;掌薄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

司薄掌宫人名籍登录及赐廪之事,典簿、掌薄佐之。

女史掌执文书。

司闱司——设司闱六人,正六品;典闱六人,正七品;掌闱六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闱掌宫内管键之事,典闱、掌闱佐之,女史掌执本司文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武元年岁次戊申,正月壬申朔,越四日乙亥,天下大元帅皇帝臣朱元璋,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天神地祇之灵曰:天地之威,加于四海,日月之明,昭于八方,云雷之势,万物咸生,雨露之恩,万民咸仰。

伏以上天生民,俾以司牧,是以圣贤相承,继天立极,抚临亿兆。

尧舜相禅,汤武吊伐,行虽不同,受命则一。

今胡元乱世,宇宙昏濛,四海有蜂虿之忧,八方有蛇蝎之祸。

群雄并起,使山河瓜分,寇盗齐生,致乾坤弃灭。

臣生于淮河,起自濠梁,提三尺以聚英雄,统万民而救困苦。

托天之德,驱一队以破肆毒之东吴,仗天之威,连千艘以诛枭雄之北汉。

因苍生无主,为群臣所推,臣承天之基,即帝之位,恭为天吏,以治万民。

今改元洪武,国号大明,仰仗明威,扫尽中原,肃清华夏,使乾坤一统,万姓咸宁。

沐浴虔诚,齐心仰告,专祈协赞,永荷洪庥。

尚飨!
明朝的女官制度2009-05-05 21:43朝鲜以前为中原王朝的属国,很多制度都是仿照中原来设的,女官制度也是如此。

中原王朝的女官制度始于周代,每朝代的女官制度大同小异,下面是明代的女官制度。

明代女官制度,其机构设置为“六局一司”:
1、尚宫局
设尚宫二人,秩正五品,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署之,若征办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

下辖四司:
司记司——设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

司记掌印,宫内诸司薄书出入录记、审署加印,然后授行,典记掌记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言司——设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言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言掌宣传启奏,凡节令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典言、掌言佐之。

女史掌执本司文书。

司薄司——设司簿二人,正六品;典簿二人,正七品;掌薄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

司薄掌宫人名籍登录及赐廪之事,典簿、掌薄佐之。

女史掌执文书。

司闱司——设司闱六人,正六品;典闱六人,正七品;掌闱六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闱掌宫内管键之事,典闱、掌闱佐之,女史掌执本司文书。

2、尚仪局
设尚仪二人,正五品,掌礼仪、起居之事。

下辖四司及彤史:
司籍司——设司籍二人,正六品;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女史十人。

司籍掌经籍图书、笔札几案之事,典籍掌籍佐之,女史掌执本司文书。

司乐司——设司乐四人,正六品;典乐四人,正七品;掌乐四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乐掌率乐人
演习乐阵,悬拊击退进之事,典乐、掌乐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宾司——设司宾二人,正六品;典宾二人,正七品;掌宾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宾掌朝见、宴会及赐廪之事,典宾掌宾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赞司——设司赞二人,正六品;典赞二人,正七品;掌赞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赞掌朝见、宴会、导引赞相之事,典赞、掌赞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彤史——设彤史二人,正六品,掌宴见进御之序,凡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彤史谨书其日月。

3、尚服局
设尚服二人,正五品,掌供服用采章之数。

下辖四司:
司宝司——设司宝二人,正六品;典宝二人,正七品;掌宝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宝掌服契图籍,典宝掌宝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衣司——设司衣二人,正六品;典衣二人,正七品;掌衣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衣掌衣服首饰之事,典衣掌衣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饰司——设司饰二人,正六品;典饰二人,正七品;掌饰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饰掌巾栉、膏沐、器玩之事,典饰、掌饰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仗司——设司仗二人,正六品;典仗二人,正七品;掌仗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仗掌羽舆仪卫之事,凡朝贺率女官擎执仪仗,典仗、掌仗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4、尚食局
设尚食二人,正五品;掌膳羞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

下辖四司:
司膳司——设司膳二人,正六品;典膳四人,正七品;掌膳四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膳掌割烹煎和之事,典膳掌膳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酝司——设司酝二人,正六品;典酝二人,正七品;掌酝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酝掌酒酝酏饮事,典酝掌酝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药司——设司药二人,正六品;典药二人,正七品;掌药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药掌医方药物、典药、掌药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饎司——设司饎二人,正六品;典饩二人,正七品;掌饎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饎掌给宫人廪饩薪炭之事,典饎、掌饎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5、尚寝局
设尚寝二人,正五品,掌天子燕寝及嫔妃进御之次序。

下辖四司:
司设司——设司设二人,正六品;典设二人,正七品;掌设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设掌床帷茵席,洒扫张设之事,典设、掌设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舆司——设司舆二人,正六品;典舆二人,正七品;掌舆二人,正八品
;女史二人。

司舆掌舆辇、伞扇,羽仪之事,典舆、掌舆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苑司——设司苑二人,正六品;典苑二人,正七品;掌苑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苑掌囿园种植花果蔬菜之事,典苑、掌苑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灯司——设司灯二人,正六品;典灯二人,正七品;掌灯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灯掌灯烛、膏火之事,典灯掌灯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6、尚功局
设尚功二人,正五品,掌督妃嫔宫人女红之程课。

下辖四司:
司制司——设司制二人,正六品;典制二人,正七品;掌制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制掌衣服裁制缝纫之事,典制、掌制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珍司——设司珍二人,正六品;典珍二人,正七品;掌珍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

司珍掌金玉宝货之事,典珍、掌珍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彩司——设司彩二人,正六品;典彩二人,正七品;掌彩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

司彩掌缯绵丝絮之事,典彩,掌彩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计司——设司计二人,正六品;典计二人,正七品;掌计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计掌度支衣服、饮食、柴炭之事,典计、掌记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宫正司
设宫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四人,正七品;女史四人。

宫正掌纠察宫闱、戒令谪罪之事,大事则奏闻;司正、典正佐之,女史掌书记功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