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合集下载

周朝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与家庭观念

周朝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与家庭观念

周朝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与家庭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周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

周朝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以及家庭观念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周朝时期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一、周朝的婚姻制度周朝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宗法制中,婚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按照周朝的婚姻制度,一般都是由父母或兄长代为选择对象。

这种方式被称为“包办婚姻”。

包办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和社会的利益。

在周朝,婚姻被看作是一种兴旺繁荣家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

因此,婚姻选择受到了严格的家族和社会的约束。

二、周朝的婚姻习俗在周朝,婚姻习俗非常重要,它不仅关乎到两个家庭的关系,还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在周朝,结婚是一个庄重而隆重的仪式。

婚礼一般都在家族的祠堂里进行,由家族的长辈主持。

婚礼仪式包括祭神、行礼、交杯酒等环节,表达了对祖先的尊重和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此外,周朝人还普遍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夫妻在结婚之后要住在丈夫的家族里,这被称为“进门”。

这种习俗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视为一种传统和礼貌。

三、周朝的家庭观念周朝的家庭观念强调家族和家庭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期,家庭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场所,更是家族延续的基础。

家庭观念体现在婚姻制度、家庭规范等多个方面。

在周朝,男性是家族的中心和代表。

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着经济责任和管理权力。

而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务劳动和生育,以维持家庭的运转和传承家族。

周朝人普遍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传承家族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总结起来,周朝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与家庭观念都是基于宗法制度和家族的利益考虑。

婚姻制度以包办婚姻为主,目的是维护家族和社会的稳定。

婚姻习俗则以庄重的婚礼仪式和夫妻“进门”为特点,体现了对祖先的尊重和传统礼仪。

家庭观念重视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家务劳动,以达到家族延续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虽然周朝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其中蕴含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与家庭观念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论文--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论文--论西周的婚姻制度论西周的婚姻制度摘要:以一夫一妻制为原则的西周婚姻制度是在“礼”的规范和宗法制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以“礼”的规范为指导,贯穿宗法伦理道德精神。

以维护男女尊卑的等级制的家庭关系为基本原则,所以,西周的婚姻关系必须合乎里的规范要求。

而且在中国法制史上是比较完备的,他不仅影响了近代婚姻制度,而且对于当代也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一夫一妻,“礼”的规范,宗法制,男尊女卑的等级制。

根据西周的婚姻制度的法律规定,必须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原则。

虽然西周的婚姻制度必须遵循一夫一妻的婚姻原则单并不排除一妻多妾制。

在西周时期个宗主贵族广泛盛行一妻多妾制,根据《礼法》中说到“天子后人,有夫人,有世妇,有宾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同书《礼记·昏义》中也记载了:“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傧,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而且从《中国法制史》中反应的情况中可以知道,除了天子之外,其他各诸侯、总站以及贵族等有地位的人物都有很多妾侍,但是,正室的妻子都只有一个。

在一妻多制家庭里,妻妾之间也是界限分明,等级森严的,其为正,妾为庶,妻主妾从,妻贵妾贱。

而且正妻所生的孩子为“嫡系”其他妾所生的孩子为“庶出”。

由于缔结婚姻制度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所以,正妻及她的子女在家里的地位明显比其他人高,是合法的妻妾制,有利于确保家庭继承制度的社会基础,保证家族延续好维护正常家庭关系的需要,对于维护和延续宗法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西周的婚姻制度的法律规定,婚姻关系的成立还必须遵循以下几项规定:1.婚姻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诗经·齐风·南山》称:“取其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其如之何,匪媒不得”。

在西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男女双方比听命于父母,并有媒妁从当媒介。

《礼记·曲礼》里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即未经父母同意,不通过媒妁的传达,男女双方当事人的婚姻是不合法的,而且私自结婚的则会被称为“淫奔”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是不能宽容的,这充分的体现了在当时的西周社会男女之间的婚姻是不能自己选择的,是不自由的。

西周法律规定_丈夫可以(3篇)

西周法律规定_丈夫可以(3篇)

第1篇一、引言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西周时期,法律体系逐渐完善,法律条文日益丰富。

本文旨在探讨西周法律规定中,丈夫可以享有的一些权利和自由。

二、婚姻法律制度1. 婚姻成立在西周时期,婚姻的成立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

即婚姻的成立需得到父母的同意,并由媒妁之言作为中介。

丈夫在婚姻成立过程中拥有选择妻子的权利,但需在父母的安排和媒妁的撮合下进行。

2. 婚姻解除(1)七出:西周法律规定,妻子有七种情形可以休妻,丈夫可以提出离婚。

这七出分别是:不顺父母、无子、淫乱、妒忌、恶疾、多言、盗窃。

若妻子符合这七种情形之一,丈夫可以休妻。

(2)三不去:西周法律规定,妻子有三种情形不得休妻,丈夫不能提出离婚。

这三种情形分别是:前夫有疾、丧嫁、有恶疾。

若妻子符合这三种情形之一,丈夫不得休妻。

3. 婚姻财产(1)夫妻共有财产:西周时期,丈夫对家庭财产拥有支配权。

夫妻共同财产主要包括:田地、房屋、奴婢、牲畜等。

丈夫可以支配家庭财产,包括买卖、赠与、抵押等。

(2)丈夫对妻子的财产权:西周法律规定,丈夫对妻子的财产拥有一定的权利。

妻子所得的嫁妆、陪嫁等财产,丈夫有权支配。

三、丈夫可以享有的权利和自由1. 家族继承权西周时期,家族继承权主要由男性继承。

丈夫作为家族的一员,可以继承家族财产和家族地位。

在家族中,丈夫享有较高的地位,可以参与家族事务的决策。

2. 对妻子的支配权丈夫对妻子有支配权,包括对妻子的生活、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控制。

丈夫可以决定妻子的穿着、言行举止,以及妻子的职业选择等。

3. 对子女的抚养权在西周时期,子女的抚养权归丈夫所有。

丈夫负责子女的教育、生活等事务。

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丈夫享有较高的权威。

4. 对家庭财产的支配权丈夫对家庭财产拥有支配权,可以决定家庭财产的用途、分配等。

在家庭经济活动中,丈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参与家族事务的决策权丈夫作为家族的一员,可以参与家族事务的决策。

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和制度性规范。

以下是西周的婚姻制度的一些特点:
父母之命:西周的婚姻以父母之命为准,婚姻多是由父母或长辈安排的。

父母会根据家族和政治利益来决定子女的婚姻对象,通常追求家族间的联姻,以扩大势力范围和维护家族利益。

形式化婚姻:西周的婚姻是一种形式化的婚姻制度,具有一系列的仪式和礼仪。

婚姻仪式通常有“过门礼”、“纳征礼”、“亲迎礼”等,意在确认两个家族的联姻关系,并为新婚夫妇预祝吉祥。

一妻多夫:西周社会中,一妻多夫的情况比较常见。

贵族阶层的男性通常会娶多个妻子,以扩大自己的家族势力,并取得更多的政治和社会资源。

宗法制度:西周的婚姻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贵族家族之间的婚姻通常是为了维持或增强家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

同时,通过婚姻制度也可以确保家族内的血
统纯正与传承。

男尊女卑:西周社会的婚姻制度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妇女在婚姻中通常是被动的一方,需要服从丈夫和婆家的命令和安排。

女性在婚姻中缺乏权威和自主性,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以父母之命为准,强调家族联姻与政治利益的结合,具有形式化的仪式和礼仪。

而妇女在婚姻中通常是被动的一方,丧失了自主权和权威,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的贵族婚姻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下的,它的特点是贵族婚姻主要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进行结合,以父系血缘为基础,以延续后代为前提,宗法思想深入民间,成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础。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婚姻以宗法制度为基础。

宗法思想深入民间,成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础,贵族家庭的婚姻也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婚姻结合的主要原则是以父系血缘为基础,以延续后代为前提。

二是重视血缘关系。

宗法制度坚持父系血缘,强调婚姻结合应以血缘繁衍后代为前提,婚姻结合时要特别注重血缘,凡是有血缘关系的家庭,都不能成婚。

三是重视婚姻政治用途。

西周时期的贵族,经常利用婚姻结合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利用婚姻来改变贵族之间的属性关系,以此来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

四是重视婚姻财富。

在西周时期,贵族婚姻也表现出很强的财富动机,他们认为婚姻可以让家族财富集中,从而提升家族的地位和权力。

总之,西周时期的贵族婚姻制度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强调血缘关系、
重视婚姻政治用途、重视婚姻财富,以实现贵族家族的政治、经济和繁衍后代的目的。

在西周时期,贵族家族的婚姻制度体现了贵族的家族观念和政治目的,是贵族家族繁衍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封建礼乐话西周(二十)——西周婚姻制度结婚篇

封建礼乐话西周(二十)——西周婚姻制度结婚篇

封建礼乐话西周(二十)——西周婚姻制度结婚篇西周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制度建设规范和完备的重要时期,以礼仪、宗法为标志的中华传统社会规范在西周时期已初见端倪,奠定了中华礼仪之邦的基石。

婚礼作为中华传统嘉礼之一,在中华礼仪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周易·序卦传》中就将婚姻视为一切伦理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起点。

所以了解西周的婚姻制度对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和婚姻制度的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93.1周公制礼作乐-吉礼、宾礼、嘉礼是主要内容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已开始逐步摒弃夏商时期野蛮、落后的掠夺婚、买卖婚、交换婚姻等,开始采用较文明的聘娶婚制,着实将中华文明推高了一个档次。

可以说西周的婚姻制度奠基和影响了中华后世数千年的婚姻制度,即便后世的婚姻制度有部分改进和变化,但其核心实质始终未偏离西周婚姻制度的内核。

93.2《三礼》中有关于西周婚姻制度较为详尽的记述关于“婚礼”的较早记述主要集中于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中。

其它的记录较为零散,如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诗经》、《尔雅》、《周易》、《国语》等书都有少量记述。

这些作品中关于西周婚礼、婚俗的记载多为贵族婚礼的内容和形式,较清晰地勾勒出西周贵族的婚嫁场景,但关于平民的婚嫁过程和内容鲜有记述,我们只能从《诗经》的部分作品中略微了解一些平民的爱情故事。

通过历史资料可知,西周的婚姻制度不是简单的男婚女嫁,它是以西周的“礼制”制度为指导的一种93.3《诗经》的史料价值不逊于其文学价值婚配制度,它遵循贵族内部“亲亲”、“尊尊”(亲其亲者、尊其尊者)的指导思想,将婚姻制度与宗法制和分封制有机结合,进而制度化、法律化,所以西周的婚姻制度肯定是不自由的,被封建礼教所束缚。

西周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并非一夫多妻制(夏商时期奴隶主贵族盛行一夫多妻制),即嫡妻只允许一个,以保证嫡长子能继承宗祧和权位,很好的维护了封建的嫡长子继承制,为西周政权的稳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3篇)

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3篇)

第1篇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周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更是古代婚姻法律史上的典范。

西周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以《周礼》和《礼记》为主要依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婚姻缔结规则。

本文将从婚姻缔结的原则、条件、程序以及婚姻的解除等方面,对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进行详细阐述。

一、婚姻缔结的原则1. 一夫一妻制西周时期实行一夫一妻制,即男子只能娶一个妻子,不得多妻。

这一原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家庭稳定和生育秩序的重视。

2. 家族主义西周时期的婚姻缔结,强调家族之间的利益关系,婚姻往往以家族利益为出发点,婚姻双方的家庭地位和财产状况成为考虑的重要因素。

3. 礼仪规范西周时期的婚姻缔结,注重礼仪规范,婚姻仪式繁琐,体现了对婚姻的尊重和重视。

二、婚姻缔结的条件1. 年龄条件西周时期规定,男子必须年满二十岁,女子必须年满十五岁,方可结婚。

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婚姻双方生理和心理成熟的重视。

2. 生肖相配西周时期认为,生肖相配的婚姻更为吉利,因此,在婚姻缔结时,双方生肖相配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3. 家庭地位和财产状况婚姻缔结时,双方家庭地位和财产状况也是重要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门当户对的婚姻更容易得到认可。

4. 男女双方意愿虽然古代婚姻制度中强调家族利益,但男女双方意愿仍然是婚姻缔结的重要条件。

婚姻双方需达成共识,方可成婚。

三、婚姻缔结的程序1. 男女相亲在古代,婚姻缔结的第一步是男女双方相亲。

相亲过程中,双方家庭会互相考察对方的家庭背景、财产状况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联姻。

2. 提亲相亲成功后,男方家庭会向女方家庭提出婚姻请求,即提亲。

提亲时,男方家庭需携带礼物,以示诚意。

3. 订婚提亲成功后,双方家庭会举行订婚仪式,确定婚姻关系。

订婚仪式上,双方家庭交换订婚礼物,并约定婚期。

4. 婚礼婚期到来时,双方家庭举行婚礼。

婚礼仪式繁琐,包括迎亲、拜堂、宴请等环节,以示对婚姻的重视。

四、婚姻的解除1. 七出西周时期规定,婚姻存在七种情况可解除,即“七出”。

西周的婚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西周的婚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西周的婚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西周的婚姻制度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西周婚姻制度对后世的几个影响方面:
1. 家族的重要性:西周的婚姻制度中,重视家族的连续性和家族的荣誉。

根据《周礼》的规定,婚姻配对是在双方家族之间进行的,并且家族的长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婚姻进行干预和决策。

这种家族结构和权威的传统意识在后世婚姻制度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直到现代的中国婚姻制度变革。

2. 社会等级和父权制的强化:西周的婚姻制度中,婚姻配对以社会地位和家族背景为重要因素。

贵族家庭的婚姻往往是为了维持社会等级和家族骨干的地位。

同时,西周的婚姻制度中也强调了家长的权威和父权制的重要性,父亲在婚姻中扮演了决策和撮合的角色。

这种社会等级和父权制度在后世的婚姻制度中一直存在并发展。

3. 社会道德和婚姻责任:西周重视婚姻的道德和伦理责任,对婚姻关系中的忠诚和责任进行了规定。

这种婚姻伦理观念在后世的婚姻制度中得到了保留和传承,尤其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婚姻伦理被强调为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西周的婚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封建家族制度和父权制度,强调了婚姻中家族地位和社会等级的考虑,以及婚姻的道
德责任和伦理观念。

这些影响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法学 201213003110 张大同
西周婚姻制度以礼的规范为指导,贯穿宗法伦理道德精神,以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制的家庭关系为基本原则。

无论婚姻关系的成立或者解除,都必须合乎利的规范要求。

古代的管理婚姻的专政机关是“媒氏”。

西周实行“一夫一妻”(广泛用于百姓)和“一妻多妾”(广泛用于各级宗主贵族)的婚姻原则。

由于缔结婚姻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因此,这样一套公开合法的妻妾制度,既满足了各级宗主贵族骄奢淫逸、繁衍后代及巩固宗法统治的需要,有明确了妻贵妾贱的等级名分,保障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实施。

根据西周婚姻制度的法律规定,婚姻关系的成立,必须遵循以下几项规定。

首先,婚姻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男女双方结缔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听命与父母,并由媒妁充当媒介。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未经父母做主同意,不通过媒妁从中传达,男女双方当事人是不能自主或自由结婚的。

否则,属于违法无效婚姻,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百善孝为先”的精神理念,这一传统美德一直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子孙后代,并不断地传承下去。

但也有一定的弊端,无原则的听从也会产生愚孝,使得子女的自由受到严重的束缚。

其次,婚姻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则。

从姓氏起源来说,“同姓”原本出自同一女性祖先,“同姓”婚配意味着同缘血亲结合。

人们在长期的种族繁衍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逐步形成了“同姓不婚”的禁忌规则,并由此建立了氏族制度与氏族外婚制原则。

在周礼所确立的宗法伦理道德秩序下,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的婚配原则;“娶妻不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并且进而建立起“娶于异性,所以附远厚别”的政治联姻制度,既有利于扩大统治集团范围,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最大限度的巩固政权。

早期的人们就有了科学的思想观念,也从客观上提高了人口质量,促进了我国子孙后代的健康发展。

再次,婚姻必须履行“六礼”的聘娶仪式。

一是“采纳”,即男方家长委托媒妁向女方家求婚。

二是“问名”,即询问女方姓氏、生辰等情况,然后在男方
宗庙卜问婚配吉凶。

三是“纳吉”,即将卜问所得吉兆通告女方家长。

四是“纳征”,即男方派人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

五是“请期”,即商请女方择定婚期。

六是“亲迎”,即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

按周礼的规定,六礼中每一个程序都有具体复杂的要求,在当时条件下,如此繁复的程序,只有贵族才能履行,庶人以下是谈不上的。

关于婚姻关系的解除,西周有“七出”、“三不去”的规定。

七出,是指女子若有以下七项情形之一者,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

其中,不顺父母是“逆德”,无子是绝嗣不孝,淫是乱族,妒是乱家,有恶疾者不能共祭祖先,口多言者会离间亲属,盗窃则是反义,故为人妻者若有此七项之一,夫家即可休弃之。

三不去,按照周代的礼制,已婚妇女若有下列三种情形则可以不被夫家休弃。

“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其中,“有所娶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家可依,但休妻时已无本家亲人可靠,若此时休妻则会置女子于无家可归之境,故不能休妻;“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之孝,如此已尽子媳之道,不能休妻;“前贫贱后富贵”,是指娶妻时贫贱,但经过夫妻的同甘共苦之后变成富贵,按礼制,:“妻者,奇邑”,夫妻应为一体,贫贱时娶之,富贵时休之,义不可取,故不能休妻。

七出、三不去制度是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都是保障丈夫单方面利益的法律规定。

作为西周时期维护夫权和男尊女卑等级婚姻制度的重要内容,其影响极为深远。

中国后世几千年的传统法律中,关于婚姻解除的规定大体上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