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婚姻制度
西周婚姻实际上实行的是:( )

西周婚姻实际上实行的是:( )
A. 一夫多妻制
B. 一夫一妻一妾制
C. 早期是一妻多夫制
D. 一夫一妻制
答案:
D
分析: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西周时期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有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凡不合此三者的婚姻即属非礼非法。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
虽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媵嫁制度)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是一个。
也就是说只有一夫一妻才是合法的婚姻,只有正妻所生子女为嫡系,其他皆为庶出,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比较低的地位。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
西周法律规定_丈夫可以(3篇)

第1篇一、引言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西周时期,法律体系逐渐完善,法律条文日益丰富。
本文旨在探讨西周法律规定中,丈夫可以享有的一些权利和自由。
二、婚姻法律制度1. 婚姻成立在西周时期,婚姻的成立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
即婚姻的成立需得到父母的同意,并由媒妁之言作为中介。
丈夫在婚姻成立过程中拥有选择妻子的权利,但需在父母的安排和媒妁的撮合下进行。
2. 婚姻解除(1)七出:西周法律规定,妻子有七种情形可以休妻,丈夫可以提出离婚。
这七出分别是:不顺父母、无子、淫乱、妒忌、恶疾、多言、盗窃。
若妻子符合这七种情形之一,丈夫可以休妻。
(2)三不去:西周法律规定,妻子有三种情形不得休妻,丈夫不能提出离婚。
这三种情形分别是:前夫有疾、丧嫁、有恶疾。
若妻子符合这三种情形之一,丈夫不得休妻。
3. 婚姻财产(1)夫妻共有财产:西周时期,丈夫对家庭财产拥有支配权。
夫妻共同财产主要包括:田地、房屋、奴婢、牲畜等。
丈夫可以支配家庭财产,包括买卖、赠与、抵押等。
(2)丈夫对妻子的财产权:西周法律规定,丈夫对妻子的财产拥有一定的权利。
妻子所得的嫁妆、陪嫁等财产,丈夫有权支配。
三、丈夫可以享有的权利和自由1. 家族继承权西周时期,家族继承权主要由男性继承。
丈夫作为家族的一员,可以继承家族财产和家族地位。
在家族中,丈夫享有较高的地位,可以参与家族事务的决策。
2. 对妻子的支配权丈夫对妻子有支配权,包括对妻子的生活、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控制。
丈夫可以决定妻子的穿着、言行举止,以及妻子的职业选择等。
3. 对子女的抚养权在西周时期,子女的抚养权归丈夫所有。
丈夫负责子女的教育、生活等事务。
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丈夫享有较高的权威。
4. 对家庭财产的支配权丈夫对家庭财产拥有支配权,可以决定家庭财产的用途、分配等。
在家庭经济活动中,丈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参与家族事务的决策权丈夫作为家族的一员,可以参与家族事务的决策。
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和制度性规范。
以下是西周的婚姻制度的一些特点:
父母之命:西周的婚姻以父母之命为准,婚姻多是由父母或长辈安排的。
父母会根据家族和政治利益来决定子女的婚姻对象,通常追求家族间的联姻,以扩大势力范围和维护家族利益。
形式化婚姻:西周的婚姻是一种形式化的婚姻制度,具有一系列的仪式和礼仪。
婚姻仪式通常有“过门礼”、“纳征礼”、“亲迎礼”等,意在确认两个家族的联姻关系,并为新婚夫妇预祝吉祥。
一妻多夫:西周社会中,一妻多夫的情况比较常见。
贵族阶层的男性通常会娶多个妻子,以扩大自己的家族势力,并取得更多的政治和社会资源。
宗法制度:西周的婚姻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贵族家族之间的婚姻通常是为了维持或增强家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
同时,通过婚姻制度也可以确保家族内的血
统纯正与传承。
男尊女卑:西周社会的婚姻制度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妇女在婚姻中通常是被动的一方,需要服从丈夫和婆家的命令和安排。
女性在婚姻中缺乏权威和自主性,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以父母之命为准,强调家族联姻与政治利益的结合,具有形式化的仪式和礼仪。
而妇女在婚姻中通常是被动的一方,丧失了自主权和权威,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的贵族婚姻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下的,它的特点是贵族婚姻主要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进行结合,以父系血缘为基础,以延续后代为前提,宗法思想深入民间,成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础。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婚姻以宗法制度为基础。
宗法思想深入民间,成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础,贵族家庭的婚姻也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婚姻结合的主要原则是以父系血缘为基础,以延续后代为前提。
二是重视血缘关系。
宗法制度坚持父系血缘,强调婚姻结合应以血缘繁衍后代为前提,婚姻结合时要特别注重血缘,凡是有血缘关系的家庭,都不能成婚。
三是重视婚姻政治用途。
西周时期的贵族,经常利用婚姻结合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利用婚姻来改变贵族之间的属性关系,以此来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
四是重视婚姻财富。
在西周时期,贵族婚姻也表现出很强的财富动机,他们认为婚姻可以让家族财富集中,从而提升家族的地位和权力。
总之,西周时期的贵族婚姻制度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强调血缘关系、
重视婚姻政治用途、重视婚姻财富,以实现贵族家族的政治、经济和繁衍后代的目的。
在西周时期,贵族家族的婚姻制度体现了贵族的家族观念和政治目的,是贵族家族繁衍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浅谈西周的婚姻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西周的婚姻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西周啊,那可是咱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呢。
西周的婚姻法律制度,就像一颗种子,在历史的土壤里种下,然后对后世产生了好多好多的影响。
西周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啥意思呢?就好比盖房子,你不能自己想咋盖就咋盖,得听老师傅的,婚姻大事得父母做主,还得有媒人在中间牵线搭桥。
这制度影响可大了去了。
后世啊,好多时候婚姻也不是小年轻自己能完全决定的。
你想啊,在古代社会,家族的利益那是相当重要的,就像一个大拼图,婚姻就是其中一块,得按照家族的规划来。
比如说,一个大家族为了和另一个大家族搞好关系,就会通过子女的婚姻来结盟。
这种观念流传下来,在一些传统的家庭里,长辈的意见在婚姻里还是很有分量的。
就算到了现代社会,虽然提倡自由恋爱了,可有时候父母的想法还是会影响到子女的婚姻选择呢。
你看,这是不是就像一阵风,从西周吹过来,虽然风力可能小了,但还是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西周的婚姻还有同姓不婚的规定。
这就好比两条河流,不能混到一块儿去。
为什么呢?说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保证后代健康啥的。
这想法多聪明啊!后世也一直重视这个问题呢。
你看现在,近亲结婚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这和西周的同姓不婚其实是一个道理。
这就像是一棵大树,西周的这个规定是树根,后世的相关法律就是在这个树根上长出来的树枝树叶。
在西周啊,婚姻还有一套很严格的仪式,什么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这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动作都有它的意义。
这对后世的婚礼仪式影响可深了。
咱们现在的中式婚礼,虽然简化了很多,但还是能看到西周婚姻仪式的影子。
比如说亲迎,新郎去接新娘,这多像西周时候的传统啊。
这种仪式感啊,让婚姻变得更加庄重,更加神圣。
就好像给一件珍贵的东西加上了一个漂亮的包装盒,让它看起来更有价值。
西周的婚姻法律制度对女性的地位也有规定。
女性在婚姻里要遵循好多规矩,像三从四德啥的。
这虽然在现代看来是对女性的一种束缚,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也是一种秩序的体现。
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的婚姻制度继承夏商时的一夫一妻制,但在奴隶主贵族中盛行一夫多妻制。
《礼记·昏义》记载,当时的国王,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二御妻。
而且,当时还有一种习俗叫做媵〔ying映〕嫁制,或称媵妾制,即妇女出嫁时,其妹妹和侄女从嫁到夫家的一种制度。
西周时,婚姻要合乎礼制的规定,才会被社会所承认。
首先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次要按聘娶礼制,遵守“六礼”的习俗。
“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是古代六道结婚程序:“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然后由父母到宗庙去求神问卜,求决于祖先鬼灵。
“纳吉”,是男家卜得吉日良辰之后,准备礼品通知女家,正式缔结婚姻。
“纳币”,又称“纳征”,是男方将聘礼或聘金送给女家,所谓“非受币不交不亲”,“无币不相见”,交了钱财才能成亲。
“请期”,是男家选择好吉日定为婚期,备礼告知女家,求其同意。
“亲迎”,是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
这种婚姻程序是包办强迫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
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则。
当时人们已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
这一点有重要进步意义。
恩格斯说过,凡限制血亲婚配的部落,“其发展一定要比那些依然把兄弟姐妹之间的结婚当作惯例和义务的部落更加迅速,更加完全”。
在离婚方面,西周已有“七去”的规定。
妇女有不顺父母、无子、淫乱、嫉妒、恶疾、多言、窃盗这七种情况之一的,丈夫可以把她赶出家门。
这个规定说明,离婚问题,取决于丈夫,主要取决于父母,妇女处于无权地位。
封建礼乐话西周(二十)——西周婚姻制度结婚篇

封建礼乐话西周(二十)——西周婚姻制度结婚篇西周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制度建设规范和完备的重要时期,以礼仪、宗法为标志的中华传统社会规范在西周时期已初见端倪,奠定了中华礼仪之邦的基石。
婚礼作为中华传统嘉礼之一,在中华礼仪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周易·序卦传》中就将婚姻视为一切伦理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起点。
所以了解西周的婚姻制度对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和婚姻制度的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93.1周公制礼作乐-吉礼、宾礼、嘉礼是主要内容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已开始逐步摒弃夏商时期野蛮、落后的掠夺婚、买卖婚、交换婚姻等,开始采用较文明的聘娶婚制,着实将中华文明推高了一个档次。
可以说西周的婚姻制度奠基和影响了中华后世数千年的婚姻制度,即便后世的婚姻制度有部分改进和变化,但其核心实质始终未偏离西周婚姻制度的内核。
93.2《三礼》中有关于西周婚姻制度较为详尽的记述关于“婚礼”的较早记述主要集中于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中。
其它的记录较为零散,如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诗经》、《尔雅》、《周易》、《国语》等书都有少量记述。
这些作品中关于西周婚礼、婚俗的记载多为贵族婚礼的内容和形式,较清晰地勾勒出西周贵族的婚嫁场景,但关于平民的婚嫁过程和内容鲜有记述,我们只能从《诗经》的部分作品中略微了解一些平民的爱情故事。
通过历史资料可知,西周的婚姻制度不是简单的男婚女嫁,它是以西周的“礼制”制度为指导的一种93.3《诗经》的史料价值不逊于其文学价值婚配制度,它遵循贵族内部“亲亲”、“尊尊”(亲其亲者、尊其尊者)的指导思想,将婚姻制度与宗法制和分封制有机结合,进而制度化、法律化,所以西周的婚姻制度肯定是不自由的,被封建礼教所束缚。
西周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并非一夫多妻制(夏商时期奴隶主贵族盛行一夫多妻制),即嫡妻只允许一个,以保证嫡长子能继承宗祧和权位,很好的维护了封建的嫡长子继承制,为西周政权的稳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3篇)

第1篇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周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更是古代婚姻法律史上的典范。
西周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以《周礼》和《礼记》为主要依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婚姻缔结规则。
本文将从婚姻缔结的原则、条件、程序以及婚姻的解除等方面,对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进行详细阐述。
一、婚姻缔结的原则1. 一夫一妻制西周时期实行一夫一妻制,即男子只能娶一个妻子,不得多妻。
这一原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家庭稳定和生育秩序的重视。
2. 家族主义西周时期的婚姻缔结,强调家族之间的利益关系,婚姻往往以家族利益为出发点,婚姻双方的家庭地位和财产状况成为考虑的重要因素。
3. 礼仪规范西周时期的婚姻缔结,注重礼仪规范,婚姻仪式繁琐,体现了对婚姻的尊重和重视。
二、婚姻缔结的条件1. 年龄条件西周时期规定,男子必须年满二十岁,女子必须年满十五岁,方可结婚。
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婚姻双方生理和心理成熟的重视。
2. 生肖相配西周时期认为,生肖相配的婚姻更为吉利,因此,在婚姻缔结时,双方生肖相配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3. 家庭地位和财产状况婚姻缔结时,双方家庭地位和财产状况也是重要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门当户对的婚姻更容易得到认可。
4. 男女双方意愿虽然古代婚姻制度中强调家族利益,但男女双方意愿仍然是婚姻缔结的重要条件。
婚姻双方需达成共识,方可成婚。
三、婚姻缔结的程序1. 男女相亲在古代,婚姻缔结的第一步是男女双方相亲。
相亲过程中,双方家庭会互相考察对方的家庭背景、财产状况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联姻。
2. 提亲相亲成功后,男方家庭会向女方家庭提出婚姻请求,即提亲。
提亲时,男方家庭需携带礼物,以示诚意。
3. 订婚提亲成功后,双方家庭会举行订婚仪式,确定婚姻关系。
订婚仪式上,双方家庭交换订婚礼物,并约定婚期。
4. 婚礼婚期到来时,双方家庭举行婚礼。
婚礼仪式繁琐,包括迎亲、拜堂、宴请等环节,以示对婚姻的重视。
四、婚姻的解除1. 七出西周时期规定,婚姻存在七种情况可解除,即“七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