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黄
山楂配大黄的功能主治

山楂配大黄的功能主治简介山楂和大黄是中医常用的两种药材,它们常常被配伍使用,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山楂配大黄的功能主治,希望能让读者更加了解这一中医药材的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山楂配大黄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活血化瘀:山楂和大黄都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淤血排除,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适用于痛经、瘀血性疾病等。
2.消食化滞:大黄是一种能够促进消化的中药材,能够刺激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食积等问题。
山楂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两者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消食化滞的效果。
3.降脂降压:山楂和大黄均具有降脂降压的药理作用,能够调节血脂、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山楂和大黄配伍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降脂降压的效果,对高血脂和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4.利胆通便:大黄具有通便的作用,可以缓解便秘问题。
山楂含有大量的果酸,能够促进胆汁分泌,起到利胆的作用。
因此,山楂和大黄配伍使用可以起到利胆通便的效果。
5.缓解肝胃不适:山楂和大黄均具有调理肝胃的作用,能够缓解肝胃不适、胃脘胀痛等症状。
两者搭配使用可以相互增强作用,更好地缓解肝胃问题。
6.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山楂和大黄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改善心脑血管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两者配伍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改善心脑血管健康。
注意:山楂配大黄虽然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但使用时应遵从中医医师的指导,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用法用量山楂配大黄的用法用量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而定,一般建议成人每次服用山楂10-15克,大黄3-6克,每日2-3次。
但具体用法用量还需咨询中医医师。
注意事项在使用山楂配大黄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禁用。
2.忌与生冷食物搭配,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3.服用期间应避免过量饮酒。
4.严禁长期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肝肾功能。
总结山楂配大黄具有活血化瘀、消食化滞、降脂降压、利胆通便、缓解肝胃不适、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等多种功能主治。
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嘱,注意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2020版中国药典大黄标准

2020版中国药典大黄标准
中国药典是中国药物标准的权威性文件,它规定了各种药品的
名称、性状、质量、剂量、规格、检验、储存等方面的标准。
根据
我的了解,2020年版的中国药典中大黄的标准应该包括大黄的来源、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水分、有机挥发物残留、微生物限度、重
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
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大黄药材的质量安全,确保中药制剂的疗
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
据和临床实践的总结,确保大黄的质量符合药用要求,保障药品安
全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标准内容需要查阅最新版的中国药
典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大黄炮制及临床应用(1).

大黄炮制及临床应用(1)【摘要】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大黄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和临床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照。
【关键词】大黄;炮制;现代研究;临床应用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块。
味苦、性寒、芳香,归脾、胃、大肠、心、肝经,具有攻积导滞、解毒凉血、活血化瘀、利湿退黄之功。
为适应临床需要,历代医家采用了炮、蒸、煨、炒、熬、浸、洗、煮、煅、焙、烧等多种炮制方法,所用辅料有酒、醋、姜、盐、蜜、石灰、米泔水、巴豆、童子便、芒硝、吴茱萸、当归、红花等,部分方法迄今仍在沿用。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使大黄的有效成分发生变化,改变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若不能正确掌握炮制方法和不同炮制品对疗效的影响,必将不能药尽其用,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本文就常用的大黄饮片(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醋大黄和大黄炭)的炮制方法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和临床应用作以简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生大黄1.1饮片制法取原药材洗净,大小分开,水适量,淋润致软,以水尽药透为度,切块或片,低温干燥或晾干,筛去碎屑。
1.2临床应用生大黄气味重浊沉降,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攻积导滞,凉血解毒,作用峻烈,易伤脾胃。
用于:(1)大便秘结。
常配伍他药治疗各型便秘,《伤寒论》大承气汤、黄龙汤和麻子仁丸分别治疗热结便秘、血虚便秘和阴虚便秘;《温病条辨》增液承气汤治疗津枯便秘;《备急千金要方》温脾汤治疗脾虚便秘等。
(2)水肿。
《丹溪心法》舟车丸治疗阳水水肿;《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治疗水走肠间,饮邪内结而浮肿胀满者;《伤寒论》大陷胸汤治疗结胸症。
(3)疮疡肿毒。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外科正宗》如意金黄散外用消肿解毒。
(4)黄疸。
《伤寒论》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黄疸。
(5)淋症。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治疗淋症。
酒大黄制作方法

酒大黄制作方法简介酒大黄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酒,由大黄和白酒制成。
大黄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便秘、痔疮等症状。
制作酒大黄可以将大黄的药效充分提取,并且具有口感较佳的食用方式。
材料准备制作酒大黄所需的材料非常简单,只需要以下两种:1.大黄:适量2.白酒:适量大黄可以在药店或者中药材市场购买到,选择新鲜、干净的大黄根块较好。
白酒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一般而言,高度在40度以上的白酒适合制作酒大黄。
制作步骤1.清洗:将购买回来的大黄根块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
同时,用刀将大黄切成小块,便于后续处理。
2.蒸馏:将清洗好的大黄块放入蒸锅中,加水适量,然后盖上锅盖,用大火蒸煮30分钟至1小时。
3.压榨:蒸煮好的大黄块放凉后,放入压榨器中进行榨汁。
榨出的汁液是酒大黄的重要原料。
4.混合:将榨出的大黄汁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再加入白酒。
大黄汁液与白酒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来调整,一般建议大黄汁液与白酒的比例为1:3。
5.发酵:将混合好的酒大黄放置于室温下,密封好容器,让其进行自然发酵。
发酵时间一般为1个月左右,期间可以适时摇晃容器,促进均匀发酵。
6.过滤:发酵完成后,用干净的纱布或过滤网将酒大黄液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残渣。
7.装瓶:将过滤好的酒大黄液倒入干净的瓶子中,封口密封保存。
酒大黄保存期限较长,一般能够保存半年以上。
饮用方法酒大黄具有一定的药效,因此在饮用时应适量,不宜过量。
一般建议每次饮用的量为50ml左右,并可根据个人需要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枣等调味品提升口感。
注意事项1.制作酒大黄时,应注意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大黄根块,不宜使用过期或变质的大黄。
2.在蒸馏和压榨过程中,应确保使用干净的工具和容器,以免污染酒大黄的原料。
3.发酵期间,要保持容器密封并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异味和霉菌污染。
4.饮用酒大黄时,应注意适量,不宜过量,避免引发相关的不适症状。
5.制作酒大黄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味、变色、发霉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联系医生咨询。
实验1-4大黄共24页PPT资料

1、大黄粉末显微鉴别。 2、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
1、大黄的粉末显微鉴别
取大黄粉末(过四号 筛),挑取少许置载玻 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 液,加热透化,滴加甘 油酒精试液,盖上盖玻 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大黄(Rheum palmatum 根茎) 粉末 [ Powder of rhizome from Rheum iffucubake] 1.草酸钙簇晶(Clusters of calcium oxalate) 2.导管(Vessels) 3.淀粉粒(Starch granules)
色谱条件: 色谱柱:Shim-Pak CLC-ODS 柱 (150×6.0mm, 5 µm ) 柱温:25°C 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 流速:1ml/min 检测波长:254nm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µl,注入液相 色谱仪,测定,即得。
实验作业:
2、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泡1小时,滤过,取 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分 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振摇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 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大黄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 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薄层板:硅胶预制板 流动相: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酸(15:5: 1) 点样量:4ml 展距:8cm 检视:紫外光灯254nm
1、详细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以及色谱图,计算总蒽醌含量。
思考题: 1、外标一点法的适用条件? 2、如何测定大黄中的结合蒽醌?
实验四 起草大黄质量标准
实验4-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与显微鉴别1

③ 展开:将已点好样的薄层板直接放入装有展开剂的层析缸内
展开。当展开剂上升至距薄层板上沿1cm取出,并挥干试剂。
注意:薄层板浸入展开剂不能超过点样线,否则样品不在薄板上分离而直接 进入展开剂。取出薄板后,马上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前沿处划一记号, 否则呈现的前沿很快消失,无法记录展开剂前沿至原点中心距离,而无 法计算比移值。
皮部极窄可见暗色形成层环纹髓宽广有多窄可见暗色形成层环纹髓宽广有多数放射状星点数放射状星点异形维管束异形维管束散在呈大理石散在呈大理石样纹理习称异形维管束星点3显微鉴别大黄根茎部分髓的横切面髓部的异形维管束为内韧型维管束2
实验四、大黄的显微鉴别与 薄层色谱鉴别
实验目的:1. 熟悉根茎类生药的鉴别方法; 2. 掌握大黄的植物来源、 理化鉴别及显微鉴别方法。 实验内容:1.观察大黄的组织切片及粉末;
② 点样:取薄层板1块,在距板底部1cm处画一横线,
平行点样:大黄提取液
撅子黄提取液
大黄酸标准品
大黄素甲醚标准品
要求:划起始线时,要轻,不要刺破薄层;样品溶液原点
应尽可能小,一般直径不超过3毫米为适宜。点样力求迅速,一
般不超过5分钟。因为薄层板暴露的时间过长,会吸收空气中的 水份而改变活度,影响分离效果。
晶及淀粉粒。
大黄根茎—部分髓的横切面:
(1)木栓层、皮层:多已除 去; (2)韧皮部:筛管群明显。 射线细胞内含棕色蒽醌类物 质; (3)形成层:成环; (4)木质部:导管常1至数 个相聚,稀疏排列,不木化; (5)髓:宽广,异型维管束 排列成环状或散在。
显微鉴别
大黄(根茎)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2.皮层3.草酸钙簇晶4.韧皮部 5.形成层6.射线7.导管8.木质部9.髓
2. 进行大黄薄层色谱鉴别。
大黄药材含量测定方法

大黄药材含量测定方法一、背景介绍大黄是一种中药原料,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民间传统医药。
大黄常用于清热泻火、通便利肠等疾病的治疗。
大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大黄素,其含量水平是影响其药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准确地测定大黄中大黄素含量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10种关于大黄药材含量测定方法的详细描述。
二、主要测定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HPLC方法要求使用高品质的设备,例如高速离心机,从而获得准确的分离和定量数据。
2. 紫外分光光度法(UV)UV法是一种常用的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
该法无须特殊试剂,分析成本低廉。
但该方法受杂质干扰大,精密度差,显色反应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前应先去除大黄中的杂质。
3. 燃烧法燃烧法是大黄素中含量测定的一种传统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水分及灰分含量的测定,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该方法的主要限制是无法区分大黄素与其他化合物,因此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4. 比色法比色法是大黄素含量测定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使用比色法可以直接测量大黄素的吸光度,从而得出含量。
该方法的限制是对其他化合物不敏感,因此只能测定大黄中的大黄素含量。
5.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常灵敏和准确的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可以检测大黄素的特征峰,从而获得准确的含量数据。
使用该方法需要使用高品质的光谱仪,同时精确控制样品的温度和物质状态,以避免实验中的误差。
6.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大黄素在气相中的相对分离和挥发率来推断其含量。
该方法需要使用高品质的气相色谱仪,从而获得准确的分离和定量数据。
7. HPLC-质谱法HPLC-质谱法是一种非常灵敏和准确的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能够对大黄素进行鉴定和测定,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使用该方法需要使用高品质的质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
大黄药材含量测定方法(一)

大黄药材含量测定方法(一)大黄药材含量测定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家庭中。
为了保证大黄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下面介绍几种测定大黄药材含量的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药材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药材中检测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的浓度。
该方法简单、准确,结果可靠。
2.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也是一种常用测定药材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的原理,检测药材中大黄素的浓度。
该方法精确度高,同时操作简单。
3.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传统的药材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测定药材中的总黄酮含量。
虽然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其结果稳定性不如前两种方法。
4.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于药材含量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药材中大黄素含量进行测定。
该方法精确度高,结果可靠。
5.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药材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使用薄层色谱仪,对药材中大黄素含量进行测定。
该方法操作简单,同时费用较少。
总结以上几种方法均可用于测定药材中大黄素的含量,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结果可靠,但费用较高。
而酸碱滴定法、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则操作相对简单,费用较少。
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
注意事项在进行大黄药材含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样品准备:药材样品应当储存干燥、防潮、防虫害,并保持完整无损。
在测定前需要先对样品粉碎、筛选,并按照规定方法提取大黄素。
2.标准物质:在测定大黄素的含量时需要使用标准品来进行校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仪器操作:大黄药材含量测定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程,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数据处理:在对测定结果进行处理时,需要正确使用统计学方法和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化学成分
• 1、蒽醌类衍生物:
• (1)游离蒽醌衍生物: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
• (2)结合性蒽醌衍生物: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
• 双蒽酮甙:番泻甙A、B、C、D。泻下作用最强。 • 2、鞣质类物质:为大黄的收敛性成分。 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收敛止血的 作用。
十、注意
• 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 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正 品大黄与伪 品大黄区别
正 品大黄
来源 植物 形态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 叶缘平坦不皱,叶片掌状浅裂至深裂
伪品大黄
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 叶缘具不同程度的皱波,叶片完整不裂
药材 性状
主要 成分 荧光 功效
华北大黄
三、性状
•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 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 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 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 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 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 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 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 感。
1.掌叶大黄 2.唐古特大黄 3.药用大黄 4.商品
六、检查
• 土大黄苷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10分钟,放 冷,取上清液10μ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 晾干,放置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 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检查
•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6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 15.0%(附录Ⅸ G)。
星点
皮部
唐古特大黄
• 唐古特大黄
掌叶大黄横切面
药用大黄横切面
质量优劣
• 商品以个大,外色鲜黄质坚实, “锦纹”明显,断面“星点”多, 气清香,嚼之粘牙者为佳。
四、显微鉴别
• 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直径20~160μm,有的至 190μm。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 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 直径3~45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导 管
淀 粉 粒
三种大黄簇晶的区别
• • • • • • 1、掌叶大黄 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短钝。 2、唐古特大黄 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长宽而尖。 3、药用大黄: 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短尖。
五、理化鉴别
• 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 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理化鉴别
•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泡1小时,滤过,取滤 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 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振摇提取,每次 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 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 B)试验, 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 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 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 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 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 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 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七、含量测定
•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芦荟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酸 (C15H8O6)、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酚(C15H10O4)和大 黄素甲醚(C16H12O5)的总量不得少于1.5%。
八、功能与主治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 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 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 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 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 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 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一、来源
•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
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
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 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 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二、产地
• 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地,主要 为栽培,产量占大黄的大部分;“北大黄” •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西藏及四川地区,野 生或栽培。“北大黄” • 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省,栽培 或野生,产量较少。“南大黄”
直径可达10cm或更大,根茎横切面髓 部有星点,气清香
主含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不含土大黄 苷 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显亮紫色荧光 有泻下作用
直径一般不超过5cm,根茎横切面髓部无星点, 无大黄清香气。商品中根的比例很大
主含土大黄苷,仅含痕量的结合性蒽醌衍生物
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无泻下作用
天山大黄
河套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