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技能培训 ppt课件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PT44张)

《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内容
►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包 括鼠疫和霍乱两种,乙类有传染性非典性肺炎、艾滋病、病 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 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 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 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25种, 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11种,共38种,其中乙 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性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 要时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 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 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污 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及相关物品。(四) 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 及皮疹起病。可伴咽痛、轻咳和流涕。浅 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皮疹于发 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 面部及躯干部位。 ► 预防:同其它呼吸道传染病一样,做到 患者隔离治疗,易感人群注射风疹疫苗, 无条件可口服抗病毒冲剂。环境进行紫外 线或消毒剂消毒。
►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分为前驱期和 出疹期,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 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咳嗽等, 持续1—2天进入皮疹期。皮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 后变为深红色的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发展为疱疹。 疱疹直径3—5mm,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瘙痒。 1—2天后疱疹从中间开始结痂,数日后脱落,一般 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 部,四肢远端较少。
校园传染病防控ppt课件

01传染病概述Chapter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030201校园内常见传染病类型传染病的危害与影响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导致患者身体不适、痛苦甚至死亡。
对群体健康的影响引起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对教育系统的影响导致学生缺勤、学校停课,打乱正常教学计划。
02校园传染病现状分析Chapter常见传染病类型发病季节分布学生年龄分布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如手足口病、疟疾等。
水源传播监测与报告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预防措施定期开展预防接种、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保持校园环境清洁等。
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03校园传染病防控策略Chapter完善防控体系与机制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防控意识。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或培训,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杀。
保持校园内空气流通,避免人员密集,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食品来源可靠、加工过程卫生,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疫苗接种政策,积极组织师生接种相关疫苗,提高群体免疫水平。
对于已经发生疫情的地区或学校,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和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
04校园传染病应急处置Chapter01立即将疑似病例带至隔离室,进行初步排查和诊断。
020304通知校医院或指定医疗机构,将疑似病例转送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对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宿舍等场所进行临时封闭管理,并进行消毒处理。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培训PPT课件

6
学校常见传染病——流感
7
学校常见传染病—肺结核病
8
学校常见传染病——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典 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 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 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 严重。 流感是导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 因之一。
10
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水痘
11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介绍——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 儿童,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 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 一的传染源 托幼机构、小学低年级班级易发生暴发流行
20
学校常见传染病——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 泻
21
学校常见传染病——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 泻
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是夏秋季常见的消化 道传染病,主要由不洁的水、生冷食物引起, 以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为主要症状。 水源安全、饮食安全
22
学校常见传染病——甲肝
23
学校常见传染病——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 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 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 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 染者常见。
16
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 ——流行性腮腺炎
17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介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痄腮。是由腮腺炎 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发热、腮腺肿痛 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 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 为主要传播途径。 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 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随着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 近年来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每年仍有散发病例出现。
学校传染病防控培训课件PPT课件

储备防疫物资
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液、 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确保 应急处置时能够及时调配。
加强应急演练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应急 演练,提高学校应对突发 疫情的能力。
04 常见学校传染病及预防
流感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 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 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 感疫苗,勤洗手,避 免接触生病的人,开 窗通风等。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总结词
明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切断传播链,降低感染风险。
详细描述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等在空气中传播,如流感、结核等;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 触传播,如皮肤接触、握手等,如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消化道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水等传播,如霍乱、 痢疾等;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体液等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
定期检查和巡查
建立长效机制
定期对学校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巡查,及 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 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防控工作的持 续性和有效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成功案例二
某中学在流感高发季节,严格执行晨检和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学生,采取隔离治 疗措施,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预防了流感的爆发。
防控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一
某幼儿园未及时发现病例,导致疫情在校园内迅速传播。事后调查发现,该幼儿园缺乏 有效的晨检和午检制度,未能及时发现病例,且在疫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
01
定期对学生开展健康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疾病和异常情况。
开展传染病筛查
02
根据疫情情况,开展特定传染病的筛查工作,如肺结核、流感
《预防传染病》PPT优秀课件

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不同型肝炎的易感人群有所不同。
03
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包括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注
射和输血等。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同时要
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结核病
结核病的定义和症状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等 症状。
季节性趋势
部分传染病具有季节性特 点,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 病在冬季高发。
新发和再发趋势
由于生态环境变化、病原 体变异等原因,新的传染 病不断出现,旧的传染病 也可能再次爆发。
02 传染病的传播途 径与预防措施
传播途径
水传播
病原体在水中繁殖或通过污染 的水源传播,如霍乱、痢疾等。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如性病、疥疮等。
尽量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人接触, 如有必要接触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如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 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
抵抗病毒的能力。
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勤洗手
不随地吐痰
学生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 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 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
性传播疾病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包括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艾滋病等,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症状如瘙痒、疼 痛、分泌物异常等。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人群中有性行为者均可能感染。
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有效措施包括避免不洁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注意个人卫生等。治疗性传播疾病 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对于艾滋病等严重疾病,需要长期 治疗和监测。
2024年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ppt课件

虫媒及动物源性传染病
如疟疾、狂犬病等,通过昆虫叮咬或动物 接触传播。
5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食物和 水传播等。
易感人群
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更容易感染传染病。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 等因素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 培训ppt课件
2024/3/1
1
目录
2024/3/1
• 传染病基本概念与分类 • 学校传染病现状分析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 师生健康教育与心理关怀 • 合作与联动机制建立
2
01
传染病基本概念与分类
2024/3/1
3
传染病定义及特点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 01 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01 、储存等环节的卫生标准
。
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
03 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病清洗消
02
毒后方可使用。
建立食品留样制度,以备
04
发生问题时追溯原因。
17
废弃物处理及消毒方法
废弃物应分类收集, 及时清运。
对于可能含有病原体 的废弃物,如使用过 的口罩、手套等,应 采用专用容器收集, 并进行消毒处理。
家长参与
社会支持
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传染病防 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家长积极 参与学校的防控工作。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源,如 卫生部门、疾控机构等的指导和帮助 ,共同营造有利于学校传染病防控的 社会环境。
学校主导
学校应制定完善的传染病防控计划和 应急预案,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监测和 宣传教育,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02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
建立预防机制
制定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案,明确预防措施、应急 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
建立学生健康监测网络,定期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及 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疫情。
完善卫生设施
确保学校卫生设施完备,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消毒用品等,保障 学生和教职工的卫生安全。
及时治疗
确保感染的学生或教职工得到及 时有效的治疗,以促进康复并减 少传染风险。
环境消毒与清洁
定期清洁
保持学校环境的日常清洁,特别是高 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 、厕所等。
消毒措施
定期对学校进行全面消毒,以消灭可 能存在的病原体。
追踪接触者
接触者追踪
及时追踪与感染者有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或隔离。
定期开展健康监测
学校应定期开展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 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传染病疫 情。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 校园整洁卫生,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 险。
05 总结与展望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学生健康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中的传 播,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
VS
某高中水痘疫情防控
2017年秋季,某高中发生水痘疫情,学 校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学生健康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最终有效遏制了疫 情的扩散。
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经验教训
建立健全预防与控制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 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的 有效实施。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学校应加强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防 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防控意 识和能力。
学校传染病防控培训PPTPPT课件

7
.
学生健康监测系统
学
学
学
疫
死意
生
生
校
苗
亡外
缺
健
卫
接
监伤
课
康
生
种
测害
监
体
档
情
监
测
检
案
况
测
管
理
8
.
• 江苏省学生缺课监测内容
1.学生每天因病缺课人数;
2.学生每天因病缺课率;
3.学生因病缺课天数;
4.监测疾病症候群: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腹痛、腹 泻、呕吐、红眼、皮疹、受伤、其他。其他如:鼻子痒、 干,呼吸困难(气急),流涕,耳朵痛,有抽风,嗓子哑 (异物感),有喘鸣,打喷嚏,嗜睡或不易叫醒;
12
.
(一)日常防控措施
二、搞好大环境卫生 1、注意教室、宿舍等生活环境的每天通风换气,保持空
气新鲜,打扫卫生时要坚持湿式打扫,避免尘埃飞扬。 2、教室、宿舍、食堂、医务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要定
期消毒。可以用含氯消毒剂(如泡腾片、84消毒液等)交 替使用进行消毒。
13
.
(一)日常防控措施
三、严格执行《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落实晨检制度,必要时增加午检、晚检。做好登记,一
11
.
(一)日常防控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饮食均衡,保持平衡膳食,合理休息,劳逸结合,并注意
防寒保暖。 4、集中住宿时不混穿他人衣物,个人生活用具单独使用。 5、打喷嚏时要进行遮掩,不直接面向他人。 6、讲究食品卫生,不喝生水,不暴饮暴食,不购买不食用过
期变质和“三无”食品。
4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腮腺炎
甲型H1N1流感 水痘 手足口病
373
331 246 208
19.9
17.7 13.1 11.1
12737
1277 5867 1852
28.6
2.9 13.2 4.2
0
2 0 2
0.0
2.0 0.0 2.0
流行性感冒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狂 犬 病
197
161 141 61
10.5
8.6 7.5 3.3
630
1597 1081 295 44 370 282 151 24 11 12 44584
1.4
3.6 2.4 0.7 0.1 0.8 0.6 0.3 0.1 0.0 0.0 100.0
0
0 2 31 2 0 0 0 0 0 0 98
0.0
0.0 2.0 31.6 2.0 0.0 0.0 0.0 0.0 0.0 0.0 100.0
98 0 43 4 11 4 2 2 2 1 167
58.7 0.0 25.7 2.4 6.6 2.4 1.2 1.2 1.2 0.6 1005
其它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 职业中毒 群体预防接种、服 药事件 高温中暑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 病 合计
2005~2011年重庆市传染病疫情分类构成
事件数 构成比(%) 发病数 构成比(%) 死亡数 构成比(%)
272
182 203 245 727 291 273
217
152 184 214 596 271 237
79.8
83.5 90.6 87.3 82.0 93.1 86.8
合计
2193
1871
85.3
4
2005~2011年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构成
事件类别 传染病 流感样病例暴发 食物中毒
其它公共卫生事件 事件数(起) 构成比(%) 病例数(例) 构成比(%) 死亡数(例) 构成比(%)
6306
5872 6116 60
14.1
13.2 13.7 0.1
1
0 0 58
1.0
0.0 0.0 59.2
麻 疹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细菌性痢疾 乙脑 霍 乱 甲肝 其他 伤寒+副伤寒 流 脑 肺结核 猩 红 热 合计
36
36 25 18 13 8 6 5 5 1 1 1871
1.9
1.9 1.3 1.0 0.7 0.4 0.3 0.3 0.3 0.1 0.1 100.0
10
11
(三)水
痘
1.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2.传播途径: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3.潜伏期:14~16日 4.临床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低热、头痛、无力、食欲减退和咽痛 等);1~2日后出现向心性分布皮疹(躯干部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 肢近端);分批出现,多形皮疹存在同一部位;疱疹:椭圆形,3~5mm 大小,周围有红晕,壁薄易破,透明,搔痒,不留癜痕; 大疱型、出 血型、坏疽型。 5.并发症: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 6.易感人群:主要为儿童,20岁以后很少发生水痘。
1872 137 99 60 13 4 3 2 2 1 2193
85.4 6.2 4.5 2.7 0.6 0.2 0.1 0.1 0.1 0.0 100
44584 5496 2756 1864 148 39 25 2 2 22 54938
81.2 10.0 5.0 3.4 0.3 0.1 0.0 0.0 0.0 0.0 100
8
9
(二)流行性腮腺炎
1.病原体:腮腺炎病毒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密切接触; 3.潜伏期:14-25天(18天),发病前6日至发病后7日具有传染性; 4.临床表现:多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1-2天后腮腺开始肿痛,T> 39℃,一般先单侧,后对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压痛,局部发 热,不红,为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和发热,48h达高峰,4-5天消退,全程 10-14天,可累及颌下腺、舌下腺等器官; 5.并发症:神经系统、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肾炎等; 6.易感人群:普通易感,多小于14岁。免疫力持久。
6
二、学校常见传染病
7
(一)流行性感冒
1.病原体: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 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 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人与人之间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 播。 3.潜伏期:1-4天(平均为2天 ) 4.临床表现:起病急骤 ,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 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 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 5.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Reye综合症 、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 6.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5.并发症:宫内感染→各种先天性畸形;
6.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14
15
(五)麻
疹
1.病原体:麻疹病毒 2.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3.潜伏期:6~18天(平均10日),接触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 3~4周 4.临床表现: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等特征 5.并发症: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 炎;心肌炎等。 6.易感人群: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 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 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 社区内的流行。
学校传染病防控技能培训
1
传染病在学校突发事件构成情况
学校常见传染病 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要求
2
一、传染病在学校突发事件构成情况
3
2005~2011年各年传染病疫情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例
年 突发事件总数 传染病事件
事件数 构成比(%)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2
13
(四)风
疹
1.病原体:风疹病毒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3.潜伏期:14~21日(平均18日);
4.临床表现: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咳和流涕等,发热1~2日后出疹;皮 疹先见于面部,1日内波及全身,面部和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无疹,躯 干背部皮疹较多;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直径2~3mm;耳后、枕部及颈后 淋巴结肿大显著,脾轻度肿大。2~3日消退,退疹后不留色素沉着;退 疹后全身症状消失,淋巴结和脾亦渐缩小。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 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