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传》教案新doc

合集下载

马钧传导学案粤教版优质教案

马钧传导学案粤教版优质教案

课题:《马钧传》导教案(二)编写者:严镇萍胡放宇谭曜岐审查人:黄金鹏【学习目标】.掌握文言词句知识。

.研究人物遭受与时代和环境的关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阅读马钧传(段-结尾),解决生字词的读音,逐字逐句疏导文意,圈出文言知识点。

(2)用分钟达成“预习及自我检测”部分。

、然而试冉、季以政,试游、夏以学矣。

翻译注意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此美玉因此见诬为石,荆和因此抱璞而哭之也。

状语后置等)、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

、闻贤不试以事。

【课前预习案】【预习及自我检测】【自主学习指导】、巧不利于世【课内研究案】【研究指导】(一)解说以下句中的词语:、贤人详细备物..、夫怜悯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可以免也。

......、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悬言物理,不可以够言尽也....、于是安乡侯悟.、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后之君子,其鉴.之哉、近汉世张平子,不可以过.也、平子虽为侍中,俱不典工官...、虽贤人之明尽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品德颜渊之伦是也..、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

....、此美玉因此见诬为石,荆和因此抱璞而哭之也。

.....、良可恨也..联合说明和工具书研读一、指出以下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天下之名巧也依据词语间的语法、此轮扁之对关系来剖析定位、此二异也、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不如试之易效也、后来有人上百戏者、其巧可益否、以机鼓轮、使首尾电至、后之君子,其鉴之哉、荆和因此抱璞而哭之也二、解说以下句子中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 少而游豫. 天下之名巧也. 为博士,居贫. 贤人详细备物. 夫怜悯者相妒. 同事者相害. 中人所不可以免. 必以考试为衡石. 悬言物理,不可以够言尽也. 缘縆、倒立,进出自在. 游、夏犹然 , 况自此而降者乎?. 良可恨也(二)翻译以下句子:三、指出以下句式特色、不自知其为巧也、未之思耳,夫何之有?、乃皆易以十二、不以事、取人不以一揆、写一首歌、写一段(任一种),与大家分享的理解。

2024版马钧传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马钧传教案教学设计

马钧传教案教学设计•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与实践•课程总结与回顾课程介绍与背景马钧传的历史背景马钧所处的时代背景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马钧的成就与贡献马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机械发明家,被誉为“天下之名巧”,他的发明创造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马钧的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及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钧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马钧的生平事迹、主要成就、科技贡献、影响与评价、现代意义与启示等。

时间安排本课程计划用时36学时,每学时45分钟,共计1620分钟。

其中,讲解部分占总学时的60%,讨论和案例分析占20%,学生自学占20%。

文本解读与赏析马钧传的文本特点客观真实的叙述马钧传以客观、真实的笔触叙述了马钧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其卓越才能和贡献。

突出人物性格通过具体事件和言行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马钧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性格特点。

详略得当的安排在叙述马钧的发明创造时,作者详细介绍了其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和实际效果,而对于其他方面的描写则相对简略。

1 2 3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对比,突出了马钧改进后的织绫机在效率和质量上的显著提高,彰显了其卓越的创造才能。

马钧改进织绫机详细描述了马钧发明指南车、水转百戏等的过程和实际效果,展现了其广泛的知识面和创新能力。

发明指南车、水转百戏等通过马钧与朝廷官员的辩论,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技术创新的忽视和轻视,同时也突出了马钧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精神。

与朝廷官员的辩论重点段落解读文本的艺术特色朴素自然的语言马钧传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叙述马钧的生平事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真三国志203马钧传》

《真三国志203马钧传》

《真三国志203马钧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真三国志203马钧传》。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机械制造家马钧的传奇一生。

内容包括:马钧的出身背景、他的发明创造、以及他与曹操、刘备等历史名人的交往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马钧的才华和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熟练朗读和理解《真三国志203马钧传》的内容,了解马钧的生平事迹。

2. 学生能通过故事,感受到马钧的创新精神和对科技的热爱。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简要介绍马钧的发明创造和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阅读,了解马钧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发明创造。

难点:理解马钧的发明创造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真三国志203马钧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真三国志203马钧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马钧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发明创造,引导学生理解马钧的创新精神和对科技的热爱的。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马钧的发明创造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马钧传生平事迹发明创造创新精神对科技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马钧的生平事迹。

答案:马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机械制造家,他出身贫寒,但才华出众。

他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先进的农业工具,还改进了指南车,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马钧的发明创造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什么意义?答案:马钧的发明创造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他的创新精神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

高中语文马钧传粤教版选修九教案

高中语文马钧传粤教版选修九教案

高中语文马钧传粤教版选修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马钧一生的传奇经历,了解其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2.掌握文章的主旨要点,解读文章的具体内容。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了解香港文学发展的历程。

教学重点:1.理解马钧一生的传奇经历,了解其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2.解读文章的具体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要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了解香港文学发展的历程。

2.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香港作家马钧,以及他的代表作《圣殿山》。

2.引导学生思考:马钧对香港文学有哪些贡献?他的作品是如何影响人们的?二、阅读(3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马钧传》,了解马钧一生的经历和他的创作成就。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圣殿山》是马钧的哪一部作品?b.马钧是如何突破传统文学的限制,开创了一个新的风格?c.马钧的作品如何反映了香港社会的变化?三、讨论(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马钧是如何在香港文学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b.骨肉情和道德责任是马钧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你是如何理解的?c.马钧行文犀利,充满了社会评论,对当前社会有何启示?2.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观点。

四、思考拓展(15分钟)1.学生思考香港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马钧对香港文学的影响。

2.学生尝试写一篇短文,探讨香港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五、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a.马钧是如何突破传统文学的限制,开创了一个新的风格?b.马钧的作品如何反映了香港社会的变化?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阅读任务:请学生阅读一篇关于马钧的评论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2.布置写作任务: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探讨香港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马钧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马钧的创作成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加了互动和合作的机会,提高了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15、马钧传》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15、马钧传》
(二)
课堂活动1:文言知识测试
1布置任务:进入Moode平台,完成文言知识测试(选自学生自编的试题)。
2查看测试结果并据此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1学生回顾自己文言知识的预习情况
平台上完成测试。
3订正错题。
Moode平台
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并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
(三)
课堂活动2:传主形象分析(研读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马钧身上刻苦钻研的实践精神,认识传主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执教班级学生处于高二下学期,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所以对这样长篇的文言传记,学生有能力课前自己落实文言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执教班级学生从上学期末开始,每周阅读一篇《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对于文言传记的自主检测方法——或编试题、或写文章旁批、或根据人物事件自提观点写一段议论文段,已经很熟练。
《马钧传》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马钧传
科目
语文
年级
高二
提供者
赖以凡
一、教学资源分析
《马钧传》是粤教版选修9《传记选读》第三单元古风余韵里的篇目。这篇传记记载了一位古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反映了作者对善于创造发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对那些只说空话、不重视科学实践的豪门贵族作了批判。
与之配套的《教参》对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让学生在古代传记的典雅叙述中,了解传主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体味传主的人格魅力和中华民族悠久而深远的人文精神。2让学生在古代传记的学习中,学习古代传记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古代传记的鉴赏能力。因而学习《马钧传》要重点把握的是马均卓越的成就和他优秀的个人品质。
请阅读课外阅读材料,谈谈如果马钧穿越到现代,你觉得他的命运会怎样。

马钧传导学案学生用

马钧传导学案学生用

《马钧传》导学案学生用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传主马钧的人生经历及主要成就,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3.体会本文作为史外传的特点,学习传记洞察人物世界的独特方式与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1.文言字词的正确运用。

2.正确认识传主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联系当今社会,深刻地理解马钧的实践精神。

第一课时:一、知人论世1. 关于傅玄傅玄(217—278),晋初文学家。

字休奕,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

仕魏。

入晋历任御史中丞、太仆、司隶校尉。

为官清峻,贵戚慑服。

为御史中丞时,曾上疏议改屯田二八分制,恢复曹魏旧制,缓和民困。

傅玄博学能文,曾参加撰写《魏书》;又著《傅子》数十万言,评论诸家学说及历史故事。

傅玄以乐府诗体见长。

今存诗60余首,多为乐府诗。

2.关于马钧据记载,马钧受魏明帝之命,重新制造了指南车。

它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

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始终保持指南。

可惜的是马钧的指南车到西晋末年,又因变乱而失传。

南朝宋齐之际,祖冲之重造指南车,内部机械均改以铜制,转弯抹角,车上的木人所指的方向始终是南。

这篇传记记载了一位古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反映了作者对善于创造发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对那些只说空话、不重视科学实践的豪门贵族作了批判。

二、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标出课文结构层次,指出划分层次的依据,归纳文意。

【提示】课文按内容可分为三段:三、浏览全文,课文记述了马钧的哪些革新和发明?第二课时四、学习与研讨(一).学习研讨文章①—③段1、重点字词:1)天下之名巧也。

(巧:)2)为博士。

(博士:3)先生患丧功费日。

(患:4)乃皆易以十二蹑。

(易:5)此轮扁之对。

(对:6)又焉可言校也。

(校:7)二子哂之曰。

(哂:8)此二异也。

(异:9)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

(模:10)不如试之易效也。

(效:①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②乃皆易以十二蹑。

3、翻译句子:1)天下之名巧也2)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3)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4、由文段介绍看,马钧性格、家境如何?世人知其巧和服其巧的各是什么发明?(二).学习研讨文章④—⑥段:1、重点字词其功百倍于常。

15、马钧传-粤教版《传记选读》教案

15、马钧传-粤教版《传记选读》教案

马钧传-粤教版《传记选读》教案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对《传记选读》中的马钧传进行阅读和理解,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马钧的生平、事迹和为人,领悟其为国家和民族大力强盛奋发图强的精神。

同时,启发学生,引导其热爱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目标•理解马钧传中的内容,了解马钧的生平、事迹和为人;•能够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加深对马钧传的理解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唤醒学生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本中的马钧传,做好预习;2.整理好教材和教具,做好备课工作;3.准备好课堂所需的课件和PPT。

教学内容1.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介绍马钧的生平和事迹;2.其次,教师根据课本中的马钧传,分段讲解,并结合一些例子和故事,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和讨论;3.学生们互相交流,把自己的理解和阐释分享给其他同学,同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点,进行探究和发表自己的看法;4.最后,教师总结课堂,让学生补充和梳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巩固所学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写一篇文章,对马钧的一生进行总结和评价,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的意识。

教学方法1.课堂导入方法:引出问题,点题立意;2.课堂讲解方法:师生互动,分段、分步骤讲解;3.课堂讨论方法:自由讨论,学生互动;4.总结归纳方法:梳理内容,归纳总结。

教学评价1.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对马钧的一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满分30分);2.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类似于寻找背景故事、文化内涵等扩展阅读的范围。

(满分20分);3.可以通过平时作业和课上提问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满分50分)。

总结本次教学是对《传记选读》中的马钧传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通过讲解、讨论和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马钧的生平、事迹和为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学习,启发学生的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的意识,培养其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精神。

《马钧传》导学案学生版教学文案

《马钧传》导学案学生版教学文案

《马钧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

2、了解傅玄、裴松之注《三国志》、课文的写作背景。

3、梳理课文,了解马钧有哪些发明创造。

【知识链接】傅玄(217-218),字休奕,泥阳(今山西耀县东南)人,三国魏末到晋初时的思想家。

曾撰写《傅子》一书,现已失传。

裴松之注《三国志》:毛主席对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评价:“李贤贤于颜师古(唐代为《后汉书》作注之人)甚远,确然无疑。

裴松之注三国,有极大的好处,有些近于李贤,而长篇大论搜集大量历史资料,使读者感到爱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此之谓欤?譬如积薪,后来居上。

章太炎说,读三国要读裴松之注,英豪巨眼,不其然乎?”《马钧传》就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杜夔传》的注文。

马钧:《马钧传》所记述的马钧,是三国时魏国人,我国古代有名的科学家。

他善于发明创造和革新机械,和那些只会说空话、不重视科学实践的豪门贵族有着本质的不同。

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写道:“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

”【写作背景】马钧为一代巧匠,创意和手艺都高人一等,但却一直得不到重用。

傅玄借此文来表达对贤人怀才不遇的遗憾和感慨。

“悬言物理”而不接触实际,正是玄学的显著特征;以神、以言取人,而不以事、以功取人。

文中与傅玄争论的“后进领袖”裴秀,对傅玄奔走相告置若罔闻的权贵曹爽,都是赞同玄学的浮华一派。

傅玄与他们有着思想上的分歧。

【学习过程】一、预习,积累文言字词(一)看清字形,给加点字的字词注音。

1、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2、更.入更出()3、二子哂.之曰()4、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縆.、倒立()5、乃难.先生()6、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7、中.之则堕.()()8、况自此而降.者乎()(二)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见课下注释)1、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2、天下之名巧也3、乃皆易以十二蹑4、又焉可以言校也5、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6、其巧可益否7、乃难先生8、言之不已9、悬言物理10、心乖于内,口屈于外11、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12、有以事取之者13、德行颜渊之伦是也14、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15、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16、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钧传工匠价值:尚德技精福祉天下一、教学要求1.疏通文意,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传主马钧的人生经历及主要成就,以及作者通过本文所抒发的感慨。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字马钧,曹魏扶风人,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才能当时就已闻名天下,受到人民的钦佩。

他的好友、本文作者傅玄称赞他是“天下之名巧”。

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写道:“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马钧是古代机械制造专家的杰出代表。

2.内容提示作者先列举天下名巧马钧的巧事,然后引出世人对待马钧的态度,从而发出贤人怀才不遇的感叹。

三、作者生平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

为躲避战乱,举家迁于河内。

博通众学,善于文词,精通乐律。

魏时他曾为弘农太守兼典农校尉,封鹑觚男。

性刚直,晋武帝时为谏议官,屡陈政见,要求重农轻商、尊儒尚学,以儒道为治国之本,深受重视。

在西晋官至司隶校尉。

傅玄极力反对慕虚无与贵刑名的风气,上疏力陈魏贵刑名、尚玄虚的危害,认为魏之风气无异于亡秦之病复发,要求西晋改弦更张,提倡尊儒重教。

傅玄有关教育与政治、经济等关系的论述,颇有精当之处,是晋初的一位教育理论家,教育规划的首倡者。

四、作家作品傅玄的主要著作是《傅子》,现仅存24篇,它是研究傅玄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五、创作背景马钧为一代巧匠,创意和手艺都高人一等,但却一直得不到重用。

傅玄借此文来表达对贤人怀才不遇的遗憾和感慨。

“悬言物理”而不接触实际,正是玄学的显著特征;以神、以言取人,而不以事、以功取人,也是玄学家如何晏辈的选用倾向。

文中与傅玄争论的“后进领袖”裴秀,对傅玄奔走相告置若罔闻的权贵曹爽,都是赞同玄学的浮华一派。

傅玄与他们有着思想上的分歧。

六、课文讲解1.课文朗读学生自读,正音释疑,积累词语。

2.课文分析前四段,交代马钧家贫位低乏辞令,但却用自己的奇思妙想作出了种种创造发明:改良织机,发明翻车,改造杂技偶,改进连射弩机。

这几段的译文是: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

他年轻时过着优游闲逛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有技术。

在那个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他当上博士后,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这样一来,不用说什么,世人也就知道他技术巧妙了。

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的用五十个蹑,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认为这样既费力又费时,于是他全都改用十二个蹑。

改进之后,可以随心所欲地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织成后看上去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可以像阴阳二气一样反复变化无穷。

这种技术正像轮扁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又怎么能去检验它呢?先生任给事中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

他们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

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

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

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和他开玩笑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

‘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这个‘衡’都定不出万物的轻重,难道还要做万物的模型吗?‛先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可以见效。

‛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

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

从此以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

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蔬菜,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

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小孩子转动它,汲来的水自己倾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超过平常水车一百倍。

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后来有人进贡一套杂技模型,只能作摆设而不能活动。

皇帝问先生:‚你能使得它们动起来吗?‛回答说:‚可以活动。

‛皇帝说:‚可以做得更巧妙些吗?‛回答说:‚可以更好。

‛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

他用大木头又雕又削,做成轮子的形状,放在地上,下面用流水使它旋转。

下面制作了女子奏乐舞蹈的偶像,还有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还可以使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动作灵活,还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等各种各样的动作。

这是第三件奇妙的制作。

先生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努,说:‚这东西巧是很巧,但还不够完善。

‛他说,他可以做出一种连努,发箭的力量能增加五倍。

又嫌发石车效果差,如果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发过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滑落下来,发石车又不能连续发射。

他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关转动轮子,轮上悬石的绳子逐一断掉,石子就抛射到敌人城楼,可以迅速地接连抛射。

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砖头瓦块,可以抛射到几十丈远的地方去。

第五段,写裴子以口才为难马钧,作者以理相辩。

这一段的译文是:有位裴先生,是京师的著名人士,见识精深,听到先生的事情,就讥笑他。

他去到先生那里去和先生辩论,先生被他说得没法答对。

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对方要害,不停地滔滔议论。

傅先生对裴先生说:‚您的长处是会讲话,短处是没有巧思。

马先生的长处是有巧思,短处是不会讲话。

用您的长处,攻他的短处,当然他不能不屈服了;但如果用你的短处,去较量他的长处,那您一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

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

他内心并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说不过,因此,马先生所以不再答复您的责难了。

‛第六段,写安乡侯同意裴子的观点,作者与之争辩。

这一段的译文是:傅先生去见安乡侯,谈到裴先生和马先生说的一套话,安乡侯的看法和裴先生一样。

傅先生说:‚圣人一身之中,具有各种才能德行,他选取人才并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有的以品德方面选取,有的从口才方面选取,有的从能力方面选取。

从品德方面选取的人,不看他的言论就能看出他的诚心诚意,象德行类的颜渊等人就是。

从口才方面选取的,能明辨是非、有机变,言语类的宰我、子贡等人就是。

从能力方面选取的,如政治上有能力的冉有、季路,文学上有能力的子游、子夏。

尽管圣人有理解一切的明智,但如要选用人材,就一定要先加以考验。

因此,他就考验了冉有、季路的政治才能,考验了子游、子夏的文学才能。

对这些人尚且如此,何况不如他们的人呢!为什么这样?空谈理论,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讲得清楚的,如果加以实践,讲不清楚的地方,一考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

现在马先生所要制作的,是国家精密的器械,军事上重要的战具,化费十丈木材,用去两个人的劳力,不需多少时间,就可知道是错是对。

去责难那种很容易考验出结果的事情,随便用言语去压抑别人的才能,这犹如用自己的老一套去做天下的事,固定不变地看待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事情当然就办不好了。

马先生所制作的,都是创新的东西,因此他开头的所说所为,不会马上就正确,为了他有时会有错误,就不去支持他、任用他,那末杰出的奇才就无从产生了。

同样情势的人互相妒忌,同类工作的人互相诽谤,一般人都不能避免。

所以君子不因为个人的私心去伤害别人的事业,一定要以实际考验来作标准。

丢开实际考验这个标准不用,这就是明明是块美玉为什么会诬说是石头,卞和为什么要抱着玉璞痛哭了。

‛安乡侯听了,就明白了,他就把这享告诉了武安侯。

武安侯并不重视,也不去考验马先生的制作,也为了马先生的特异才能已经为大众公认。

这种很容易考验效果的事情,还忽略而不去检查,何况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不出名的玉璞呢?后世的君子,要以此作为教训啊!第七段,感叹马钧怀才不遇。

这一段的译文是:马先生技术的巧妙,就是古代的公输般、墨翟、王尔,近代汉朝的张衡,都不能超过他。

公输般、墨翟都在当时受过重用,所以他们的技术对国家有用处。

张衡虽做诗中,马先生虽做给事中,但他们的官职都不是工程一类的,技术的巧妙不能贡献给国家。

用人不用他的专门才能,知道有才能又不让他去实践,这实在是可惜之至了。

裴先生,是裴秀。

安乡侯,就是曹羲。

武乡侯,就是曹爽。

学完本文,可以概括众人对马钧的发明创造的不同态度。

裴子:以表面看人,不重实践,空论口才。

安乡候:与裴子观点相同,但虚心接受意见。

武安候:不重视,不管不问。

傅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认为执政者应给人才实践展示的机会。

历史上的马钧:马钧是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多发明创造,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实属少见,堪称一代机械大师,然而执政者“用人不当其才”,轻视科学技术,因而马钧的许多发明创造没有得到重视,也没能制造和推广。

他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虽然他曾做过给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挠和蔑视,技巧一直未得到顺利发展的机会。

尽管文学家傅玄曾几次在魏国贵族安乡侯曹义、武安侯曹爽那里推荐他,也还是没有引起重视。

傅玄对此感慨颇深,正如他在文中所说:“马先生的巧,虽古时的公输般(鲁班)、墨翟,以及近代的张衡,也比不过,但公输般和墨翟都能见用于时,张衡和马钧的一生却不能发挥其长,真是最可痛心的事。

”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多少科学技术人才被埋没了的事实。

其云“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所指亦不仅在为政,更着眼于经济与技术。

在古代社会,尤其在崇尚虚无放诞之论的晋世,博玄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是难能可贵的。

马钧对人类的贡献,虽然没有被封建贵族所重视,但他的发明创造却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几千年来,他的功绩和美名一直被劳动人民所传颂。

3.课文难点讨论马钧的革新和发明在当时为什么得不到重视?4.相关评论傅玄将“工以足其器”的手工业提高到与农业并列的地位,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提法。

傅玄唯物主义的认识,不仅表现在“农工之业”并称的这一概念上,而且反映在他对待新技术、新制造的鲜明态度上。

在中国科技史上,曹魏时期机械制造的新成就,有赖于傅玄所记《马钧传》这一珍贵文献。

傅玄不仅仅热情洋溢地记叙了马钧其人一项项发明创造,而且更具体地反映出他本人为马钩鸣不平,为马钩的天才发明叫好力争的活动。

傅玄与人争辩讨论,前后奔走游说,显示出既重视机械发明之巧,又惋惜马钧不被时人所识这样双重的思想倾向。

应该说,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十分难得的,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例子。

通过机械发明发挥人力,这是对先秦墨子学说中重工艺思想的继承发扬,也是对两汉唯物主义思想的极大深化和提高。

——魏明安《傅玄评传》七、练习1.选择题(1)本文提到了马钧的多项发明,不包括下面的()。

A.翻车B.十二蹑的织机C.地动仪D.灵活的木偶答案:C (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为博士..居贫:一种学位。

B.其巧可益.否:有好处。

C.则以断县.石:同“悬”。

D.中人..所不能免也:一种官位。

答案:C 2.填空题傅玄的主要著作是《》,现仅存篇。

答案:傅子,24 3.翻译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答案:用人不用他的专门才能,知道有才能又不让他去实践,这实在是可惜之至了。

八、研习与思考1.《马钧传》中描写的蔑视工艺技巧的都是什么人,他们的理由何在?傅玄又是如何为马钧辩护的?答:描视工艺技巧的人都是执政者和士大夫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