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词赏析剖析
浪漫唯美晏殊词牌译文及赏析

浪漫唯美晏殊词牌译文及赏析晏殊(1041年-1100年),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词人,被誉为“北宋十才子”之一,他的词作以浪漫唯美而脍炙人口,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介绍晏殊的代表性词牌及其译文,并对其进行赏析。
一、《如梦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如梦令》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浪漫情怀和对时间的思考为主旨。
晏殊借由月亮的美丽和默默守候的思念,抒发对逝去时光的感叹和对未来的渴望。
这首词以朴素而凄美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让读者在寂静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二、《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是晏殊的又一佳作,以唯美、浪漫的文字描绘了元宵节的喜庆和热闹场景。
晏殊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夜晚花开、星落的美景,再通过描写繁华的场面以及主人公的寻觅和遗憾,使词作更显深情和婉转,在读者中引起共鸣。
三、《采桑子·重过阊门万事非》重过阊门万事非,更筹商、音信靡靡。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梦里征人未?入四月,花落知多少,红衫湿、新愁旧恨赦。
《采桑子·重过阊门万事非》是晏殊的一篇伤怀之作,通过描写重返故地、逢人之感,表达了对逝去事物和过去情感的思念和无奈。
晏殊以细腻的文字刻画了一个复杂而苦涩的情感场景,将自己的心境传递给读者,引起深思和共鸣。
以上是对晏殊的几首代表作的简要介绍及译文赏析。
晏殊的词作以浪漫唯美、感情细腻而著称于世,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和爱情的追忆与思考。
他的词作赋予了文学以深刻的情感和思索,为后世的文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通过欣赏晏殊的词作,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了士大夫的一种一淡淡的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篇1huàn xī shā浣溪沙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古诗翻译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
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古诗赏析《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
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
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
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全词一改词人的闲雅之风,取景阔大,笔力雄厚,深沉而温婉,别具一格。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篇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及赏析

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及赏析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及赏析《踏莎行·碧海无波》全词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风格深婉含蓄,不脱大晏词风,而结笔蕴藉,神韵高远,堪称佳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踏莎行·碧海无波宋代晏殊碧海无波⑵,瑶台有路⑶。
思量便合双飞去⑷。
当时轻别意中人⑸,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⑹,香闺掩雾⑺。
红笺小字凭谁附⑻?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踏莎行·碧海无波》注释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⑵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海内十洲记》:“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⑶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⑷思量:考虑;忖度。
⑸意中人:心中所眷恋或属意的人。
⑹绮席:华丽的席具。
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惠休〈怨别〉》:“膏炉绝沉燎,绮席生浮埃。
”⑺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
唐陶翰《柳陌听早莺》诗:“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⑻红笺(jiān):红色笺纸。
唐韩偓(wò)《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此化用之。
附:带去。
《踏莎行·碧海无波》参考译文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
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
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
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
登高楼极目望远方,萧萧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踏莎行·碧海无波》背景《踏莎行·碧海无波》当作于天圣五年(1027)作者贬知宣州途中。
作者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此词即在途中所作。
《浣溪沙》(宋晏殊)赏析

《浣溪沙》(宋晏殊)赏析宋晏殊⼀曲新词酒⼀杯,去年天⽓旧亭台。
⼣阳西下⼏时回?⽆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园⾹径独徘徊②。
[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学家。
字同叔。
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港乡(今属进贤县)⼈,北宋前期著名词⼈。
晏殊⾃幼聪明,七岁能⽂,被称为“神童”,⼗四岁以神童⼊试,赐进⼠出⾝,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舍⼈、翰林学⼠、左庶⼦,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夫兼侍读学⼠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殿⼤学⼠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坛,尤擅⼩令,有《珠⽟词》⼀百三⼗余⾸,风格含蓄宛丽。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破阵⼦》、《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他亦⼯诗善⽂,原有诗⽂⼆百四⼗卷,现存不多,⼤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平详见《宋史》卷三⼀⼀。
有胡亦堂辑《晏元献遗⽂》⼀卷。
他的词作很有成就,虽然内容上不过是歌⼉侍⼥、风花雪⽉的,⽽且充满了富贵⽓息,但表现⼿法很含蓄,⽤词造句⼯稳,意境优美⾼雅,风格蕴藉绮靡。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
浣:⾳(huàn)②⾹径:散发着花⾹的⼩路。
旧亭台:昔⽇的亭台楼阁。
徘徊:在⼀个地⽅来回地⾛。
[译⽂] 我填上⼀曲新词,倒上⼀杯美酒,这时的天⽓,与去年相同。
当⼣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可奈何,看见花⼉⼜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飞回。
美好的事物⽆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已,想到这些令⼈感伤。
我独⾃在⼩径⾥徘徊,感觉很伤感。
[赏析] 这⾸词抒写光阴流逝的感伤。
词⼈以有限的⽣命来体察⽆穷的宇宙,把⼈⽣放到时空这⼀⼴⼤范畴中来进⾏思考,于是,这⾸词便具有某种厚重的哲理韵味了。
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导读: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槛(jian四声)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栏杆依靠着绿树,春风在轻轻飘拂柳丝。
是谁在拨弄弹奏着伤心的乐曲!一对燕子穿过珠帘双双飞去。
满眼看去,满天飘拂着飘落的柳絮。
红杏正在开放,霎时,清明时又下起阵阵急雨。
浓睡醒来,只听见黄莺乱啼,惊破了我的好梦,再也无法寻觅。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

晏殊《浣溪沙》赏析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晏殊一生著作颇丰,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品在当时颇负盛名。
浣溪沙是一首名气极大的伤春词,亮点就在于思藏于情中。
下面是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欢迎阅读了解。
浣溪沙·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
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
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 。
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
“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晏殊的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浣溪沙作者:晏殊朝代:北宋体裁:词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
分上下两阙,各三句,共计四十二言。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和去年一样。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意为春光无法挽留,一切该逝击的都留不住。
④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译文】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
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
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
【赏析】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
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
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
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
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我安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
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

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篇1浣溪沙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①一向:一晌,片刻。
②有限身:意思是人生短暂。
③等闲:平常,一般。
④消魂:灵魂离开肉体。
意思是极度悲伤、痛苦,或极度快乐。
⑤怜:珍惜,怜爱。
⑥取:语助词。
频:多次。
译文1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平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宴太多太频而推辞。
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
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译文2易逝的时光有限的人生,平常的离别也让人断肠伤心。
饮宴歌舞莫要嫌它频繁。
放眼山河徒然怀念远方亲友,看见风雨中落花纷纷更让人伤春。
不如赶紧怜爱眼前的亲人。
译文3: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
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
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倒不如怜惜眼前曼舞的歌女。
译文4:芳年易去,人生苦短,平平常常的离别也会使人消魂断肠。
对酒当歌,及时行乐,不要推辞这频频而来的歌舞欢宴。
极目辽阔无际的山河,会加重对远方亲友的怀念,见到风雨吹落鲜花,更加感伤春光的短暂。
倒不如放开情怀,怜爱眼前这俏丽的佳人,她会给我带来快乐无限。
【评点】本篇为晏殊的代表作品,是春日感怀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童诗》民谣:“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杨家将》中寇准: “头戴的纱帽翅, 可能年头太多了, 又旧又破,有一个 翅用什么东西绑着, 往下耷拉着。” 《宋史寇准传》: “(寇)准少年富 贵,性豪侈,喜剧 饮,每宴宾客,多 阖扉脱骖。家未尝 爇油灯,虽庖匽所 在,必然炬烛。” 宰相和枢密使一级 的执政大臣的年俸 是3600贯钱、1200 石粟米、40匹绫、 60匹绢、100两冬 绵、14400束薪、 1600秤炭、7石盐 再加上70个仆人的 衣粮。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钱惟演“平生惟好 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 阅小辞。”
[南宋]胡寅《酒边词序》:“文章豪放之 士,鲜不寄意于此,随亦自扫其迹,曰谑 浪游戏而已。”
宋初词坛的沉寂
宋初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词的创作比较沉 寂,直到晏殊词出,局面为之一变。
据宋祁《笔记》:诗超万首,大多迭失 《珠玉词》137首,全部保存。
理性与理趣——晏殊词赏析
主讲:李晖
文化背景
赵匡胤刻下誓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31)
吕蒙正:鸡舌汤 寇准 张先(苏轼:“诗人老 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宋祁 李纲 “私藏过于国帑”,“每宴客设馔,必至百品, 遇出,则厨传数十担”(《宋人轶事汇编》卷 14)。
欧阳修挽辞:“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 全。”圆融乖滑的处世方略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未尝一日不宴饮”, “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
艺术风格
一、迷离要眇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
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 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无题》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 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 水阔知何处?《鹊踏枝》 内心深处的凄迷、怅惘难以说清,只表达真挚情 思与细腻感受。
五代文风柔弱绮艳,词中真情流露的一面, 值得肯定。
都城台阁词人群
北宋前期的晏殊、欧阳修、张先、宋祁等 人,构成一个以高官显贵为主体、活跃在 都城亭台楼阁之间的词人群。他们往往通 过填词来流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表达自己 的闲情逸致,以达到娱宾遣兴的效果。
冯煦《蒿庵论词》:“宋初诸家,靡不祖 述二主(指南唐李璟、李煜)、宪章正中 (指冯延巳)。”
无可奈何花落去,非常伤感,春天的消逝是自然 规律。但妙在“似曾相识燕归来”隐含着一种无 常中的永恒。
“太平宰相”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 属江西)人。 神童 李虚己洪州(今江西南昌) 知州 张知白 宋真宗 “同进士出身”,秘书 省正字 宋仁宗 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 士,兼枢密使,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为元献。
杨亿:“垂髻婉娈便能文,骥子兰筋迥不群。南 国生刍人比玉,梁园修竹赋凌云。”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
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 前人。
人生无常的悲哀
(1)家庭不幸 弟弟晏颖《宫沼瑞莲》 “同进 士出身”,奉礼郎 父母双亡
(2)婚姻不幸 李虚己之女——孟氏——王氏
理性的情感
短暂的人生里还有“等闲(轻易)”的 离别
江淹:“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书墁录》:晏丞相领京兆,辟张先都官
感情如滔滔江水,一去不返。李后主乃一感性且纯情的词 人,绝没有晏殊对于感情的反省,操持的修养。
理性所在,在无常与离别的双重悲哀之中,晏殊 没有耽溺,而是理性的解脱。
理性的情感
理性表现得越发清晰,“空”者,枉然也。 “更”,与前一句的“空”互文见义。对于
逝去惋惜更是徒然。 珍惜和把握现实中的一切。面对现实的一种
理性表现。对感情的反省与节制。
平淡疏朗的理趣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 香径独徘徊。
疏淡的叙写中流露出深远之情致,乃晏词独特风 格。
新与旧的对照引发情绪上的感动,是变与不变的 世事无常。
平淡能不说有极其深沉的哀感在词人胸 中起伏。
通判。一日,张先议事府中,再三未答。 晏公作色操楚音曰:本为辟贤会道“无物 似情浓”,今日却来此事公事。
理性的情感
张先《碧牡丹》:“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 重水?”——晏殊:“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 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风格继承
宋人刘攽《中山诗话》:“晏元献尤喜江 南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
刘熙载《艺概》:“冯延巳词,晏同叔得 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蒹葭》一篇, 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理性的情感
艺术风格
三、温润秀洁 《珠玉词》:以温润秀洁、神清气远的笔触,表
现出“太平宰相”雍容华贵的气派、闲雅沉静的 风度。 吴处厚《青箱杂记》:“余每吟富贵,不言金玉 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 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 淡淡风’之类是也。” “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欧阳修《归田录》:“‘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 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 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
艺术风格
二、舒缓轻盈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
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 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 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 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诉衷情》 以深微的内心体验,明净雅致的语言,表现出对 曼妙人生的眷恋之情,伤感却不流于纤佻。开宋 词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