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自我认知、调节能力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教育影响等因素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独特个性的过程。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良好适应能力。

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人格发展不良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而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在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可能遇到以下问题:1、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价值感降低,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等。

2、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心和恐惧,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等。

3、人际关系问题:表现为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困扰。

4、自我认知偏差: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不正确评价,过于自卑或自负。

5、压力应对不当:面对压力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容易陷入情绪困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通过以下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四、教学设计1、课程组织:将课程分为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个环节。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3、评估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个体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实施效果评估1、通过课程结束后的人格问卷和心理健康量表,评估学生在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变化。

2、邀请学生参与座谈会,了解他们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案。

3、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论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大学生将深入了解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将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健康的人格,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2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和认知,包括对 自己的身体、情感、思想、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的理解
在大学阶段,学生开始更加深入地探索自我, 理解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这对于他们的学习、
社交和职业选择都有重要影响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大学生活中,学生们开始独立处理生活 和学习上的问题,这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 的重要机会。他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学会接受自己并积极面对挑战
学生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积 极面对挑战。他们应该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 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有 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获得支持和帮 助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他 们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 的运动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通过以上措施,大学生可以更 好地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心理健 康,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
坚实的基础
THANKS !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影响
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助 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压 力和困难,有助于提 高自尊和自信。同时 ,也能帮助他们更好 地理解他人,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
3
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在社 会生活中塑造和发展的
独特个性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人 格发展尤为关键,因为 这是他们形成稳定价值 观和生活态度的时期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 压力和困难。他们应该学会乐观地看待 问题,并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寻求帮助和支持
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他们应该学会 寻求帮助和支持。这可以包括与家人、 朋友、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

第五讲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五讲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总是举棋不定,悠柔寡断。 •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
生物遗传因素 01 家庭环境因素 02 学校环境因素 03
影响 因素
04 社会文化因素 05 自然环境因素 06 生活事件因素
脾气 秉性
4.人格的主要构成
气质
人格
性格
认知风格
自我调控
气质与性格
气质
没有离开人格的气质, 也没有缺乏气质的人格。
性格
性格是对人格的评价, 人格是对性格的再评价。
(1)气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讲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目录
一、认识人格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人格完善素
人格的特点 人格的主要构成
1.人格的内涵
人格就是人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 环境中一惯、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 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 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两层含义: ①一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演的种种行为(外部特征) ②一个人真实的自我(内部特征)
2.人格的特点
江山易改 禀性难移
独一无二
稳定性
独特性
2
有机整体
整体性
性格决定 命运
3
社会性
1
4
人格
特点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3、5、12、15、20、24、28、32、35、37、41、47、51、 53、59

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

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

(七)自我中心
表现:一切以自己为出发点,目中无人,好把自己 意志强加于人,甚至自私自利,遇到冲突时,认为 对的是自己而错的是他人。他们不易赢得他人好感 和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易遭挫折。
调适方法
1、正确估价自己 2、摆正自己的位置 3、学会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
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人格概述 二、人格障碍的表现与评估 三、大学生常见人格发展问题与调适 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人格概述 (一)人格及其构成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一)人格及其构成
人格也称作个性(personality),词源来自拉丁 文persona——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是主动的,都会给他人 造成困难,甚至带来灾祸;
把自己的困难全都归咎于命运不济或别人的差错, 怨天尤人,经常把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谬、悖理
的;
认为自己对别人可不负任何责任,总把自己的想法 和利益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而不管他人是否认同;
无论走到哪里,都把自己的固定看法或猜疑、仇视 带到哪里,从而使其行为影响新环境的气氛;
(2)性格对其他人格心理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稳定性与可变性 3、独特性与共同性 4、生物性与社会性
二、人格障碍的表现与评估
人格障碍的含义
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 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对环境适应不良, 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病人感到精 神痛苦或精神障碍,但病人对自己的人格偏离 缺乏自知,以致不能吸取教训,纠正自己的行 为。
他们对其怪癖行为对别人的伤害或影响泰然处之, 行若无事。
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优化个性-人格及其完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优化个性-人格及其完善
作用
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可以帮助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而一个不健康的、消极的人格 则会带来各种负面的影响。
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和特征
类型 外向型 内向型 完美主义型 乐观型 悲观型
特点 喜欢社交、开朗、活跃、乐观 腼腆、敏感、细腻、富于思考 强迫症倾向、认真、一丝不苟 阳光、积极、自信、乐观 消极、悲观、焦虑、情绪低落
结果
通过持之以恒地培养健康的 人格和积极的心态,无论是 学习还是工作,都将会更加 顺畅和有效。
个性发展与学业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学业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发挥自己的优势和 特长,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职业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并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 质。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生活方式等都会 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社交环境
朋友圈的交往、同伴之间的互动等都会对个人 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地理环境
城市化、工业化等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地域 性文化传承对个人人格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如何评估和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
1
问卷调查
优化个性-人格及其完善
要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发展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章节中,我们 将会探讨人格及其完善的重要性,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和特征,并讲解如何 优化个性。
什么是人格?
定义
人格是由意识、情感、价值观等心理特征组成的个体心理结构,是一个人行为方式、思维方 式、情感等方面的总和。
特点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There are no two alike in the world, 虽然不同人格类型的个 体在思维、感官、行为等方面有所差异,但他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与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与心理

03
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 兴趣爱好、优势和不足, 是实现自我调节的基础。
自我调节
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 为,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 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自我激励
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激 发自己的内在动力,保持 积极向上的心态。
情绪管理
识别情绪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了 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表达情绪
目的与意义
目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和心理特点,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 发展。
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 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 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格形成与发展
总结词
人格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并随 着个体成长和发展而不断变化。
详细描述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 因素的共同影响。遗传因素为个体的人格特征提供了基 础,而环境因素则塑造了个体的具体表现。在个体成长 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人 格产生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人格特征也会发 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角色要求。因 此,人格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 探索和调整。
抑郁症
总结词
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力,影 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详细描述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力、失眠或嗜睡、食欲不振或暴饮暴 食等。这种情绪状态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学习和社交,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分析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它是一个人主观体验的结果。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个体的社会性、个体的内化过程、自我解释和他人的反应有关。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和环境的改变而发展。

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方面,人格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稳定的特质集合,包括性格、气质、态度、兴趣爱好等。

人格的发展是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自我意识对人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一个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大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积极地发展自己的人格。

相反,缺乏自我意识的大学生可能无法准确评价自己,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健康的人格特征。

其次,人格发展对自我意识的提升也有积极的影响。

一个具有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这种心态能够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然而,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困境。

一些大学生可能因为缺乏自我意识而无法真实地认识自己,导致人格发展的偏差。

另一方面,人格特征的稳定也会对自我意识的灵活性产生一定的限制,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难以轻易改变。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

首先,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其次,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格的发展和认识自己的独特之处。

此外,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关注个体的环境因素和社会支持。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健康人格标准概括为以下几条:
以理性为主导 可以协调外部世界与个体自身 走向自我实现 个体有自由感
二、大学生健全人格标准:
• 自我悦纳,接待他人 • 人际关系和谐 • 独立自尊 • 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
• (一)自我认可,优化人格整合 • (二)适应环境,保持完整人格 • (三)心态平衡,维护人格统一 • (四)智慧通达,提升人格水平 • (五)发挥潜能,拥有创造人格 • (六)融入团体,发展和谐人格
三、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必定具有两个基础:遗传生物基础、环境基础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胎内环境、地理和气候、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 层、社会文化
家庭的各种因素 对儿童的性格形 成起着重要的作 用。
母亲的健 同一社会 人类文化是形成 康会状况 阶层的人 人格的决定性条 会影响新 具有共同 件 生儿的某 的、而又 些特征 不同于其
• 个体行为的差异性 • 个人的潜意识过程
第一节:人格概述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 (二)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 (四)人格的社会性与自然性
第一节:人格概述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 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密切连续 联系,综合统一的有机组织。认得行为不仅是某个特定部 分运行的结果,也是与其它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进行 活动的结果。
第三节 活动与体验
【辅导】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 的教育与环境。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家 庭关系密切。通过练习,探索家庭对 个人的影响,家庭对个人性格的影响, 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增进 自我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一节人格概述“人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如“他具有健全的人格”“他的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描述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有道德意义上的人格、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在心理学中人格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呢?人格一词,最初源于古希腊语,此词的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面具随人物的角色的不同面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就如同我国戏剧中的脸谱一样,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即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

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一、什么是人格人格是心理学中探讨完整个体差异的一个领域。

到目前为止,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异,综合各家的看法,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

(一)独特性一个人有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如“固执”在不同的环境下有其特定的含义,在不同人身上也有不同的含义,在娇生惯养、过度溺爱的环境中,“固执”带有“撒娇”的意思;而在冷淡疏离、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固执”带有“反抗”的意思,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正说明了人格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另一方面,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也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如中华民族的一个勤劳的民族,这里的“勤劳”品质,就是共同的人格特征。

(二)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

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人格。

例如:一位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表现出沉默寡言的特点,这种特点从人学到毕业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人格说的,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有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会出现适应的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

(四)功能性人格在不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二、人格的差异(一)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的,孩子刚一出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

气质这一概念源于古希腊医生希克里特(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的配合比率不同,形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约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Galen,约130-200)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巴甫洛夫(1927)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他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了四种类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或耐力的标志,强的神经系统能够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

平衡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二者力量大体相同是平衡,否则是不平衡,不平衡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兴奋过程相对占优势,一种是抑制过程相对占优势,灵活性是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能迅速转化是灵活的,不能迅速转化则是不灵活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表现代的气质学仍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1)胆汁质(choleric temperament ),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2)多血质(sanguine temperament),这种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3)黏液质(phlegmatic temperament)这种人情绪平稳。

表情平淡,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4)抑郁质(melancholictemperament)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在现实生活中,单一气质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人是四种气质互相混合,渗透、兼而有之的,我国一项有关大学生气质的研究(阮承发、许智权,1984)表明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安微大学5所高校的364名大学生中,单一气质的人占34.07%,混合气质的人占65.93%。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能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一个人的活泼与稳重不能决定他为人处世的方向,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即可以成为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也可以成为道德败坏、有害于社会的人,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不同实践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二)性格性格(character)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势等方面。

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

例如,当国家和集体财产遭受损失时,有人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奋起保卫;有人则退缩自保;有人甚至趁火打劫。

这就是人格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这些不同的态度表现在人们的不同行为方式中,它们构成了人的不同性格。

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如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自私自利。

这些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8)依据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六种形态,将人划分为六种性格类型,不同的性格类型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成分,这六种类型是:(1)经济型,这种人注重实效,其生活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和获得财富,如实业家等,(2)理论型,这种人表现出具有探究世界的兴趣,能客观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力图把握事物的本质,尊重事物的合理性,重视科学探索,以追求真理为人生的目的,如思想家、科学家等。

(3)审美型,这种人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富于想象力,追求美感,以感觉事物的美作为人生的价值,如艺术家等。

(4)权力型,这种人倾向于权力意识和权力享受,支配性强,其全部的生活价值和最高的人生目标就在于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得到某种权力和地位。

(5)社会型,这种人能关心他人,献身于社会,助人为乐,以奉献社会为人生追求目标。

(6)宗教型,这种人信奉宗教,相信神的存在,把信抑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奥尔波特(1931。

1951。

1960)依据这种类型划分编制了《价值观观研究量表》(三)内-外向人格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GG.Jung,1875-1961)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一-外人格类型学说,荣格认为,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extroversion);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人格(introversion)。

在荣格看来,任何人都具有外向和内向这两种特征。

但其中一种可能占优势,因而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外向人格的特点是: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快捷,有时轻率,内向人格特点是: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疑虑困惑,交往面窄,有时适应困难。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思维、感情、感觉和直觉这四种基本功能。

结合两种心理倾向可以构成8种人格类型:(1)外向思维型,这种人尊重客观规律和伦理法则,不感情用事;(2)外向感情型,这种人对事物的评价往往感情用事,容易凭借主观判断衡量外界事物的价值。

(3)外向感觉型,这种人以具体事物为出发点,容易凭借感觉来估量生活的价值,遇事不假思索,随波逐流,但善于应付现实。

(4)外向直觉型,这种人以主观态度探求各种现象,不接受过去的经验。

只憧憬未来,容易悲观失望;(5)内向思维型,这种人不关心外部价值,以主观观念决定自己的思想,感情冷淡,好独断,偏执,易被人误解;(6)内向感情型,这种人情绪稳定,不露声色;(7)内向感觉型,这种人不能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在自己与事物之间常插入自己的感觉,(8)内向直觉型;这种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好幻想。

第二节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在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历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人格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是先天、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人格是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的产物,在人格培养过程中,既要看到个体的生物遗传的影响,更要看到社会文化的决定作用。

一、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学家对“生物遗传因素对人格具有何种影响”的研究己经持续了很久了,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

因此人格研究者也会注重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双生子的研究被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的办法。

并提出了双生子的研究原则,同卵双生子既然具有相同的基因形态,那么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于环境因素造成的。

而异卵双生子的基因虽然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如出生顺序、母亲年龄等,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系统研究这两种双生子,就可以看出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