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4人中有1人遭糖尿病威胁.docx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因此,对个体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糖尿病风险评估是通过收集个体的相关信息,结合科学模型和算法,对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糖尿病风险评估方法——FINDRISC评分系统。
FINDRISC评分系统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由芬兰糖尿病协会开发。
该评分系统根据个体的年龄、体重指数、腹部肥胖、体力活动、高血压、家族糖尿病史、血糖水平等因素,计算出一个评分,评估个体未来10年内患糖尿病的风险。
评分范围为0-26分,分值越高,表示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越大。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 年龄:18-24岁得0分,25-34岁得2分,35-44岁得3分,45-54岁得4分,55-64岁得5分,65岁及以上得6分。
2. 身体质量指数(BMI):BMI<25得0分,25≤BMI<30得1分,BMI≥30得3分。
3. 腹部肥胖:男性腰围<94cm得0分,男性腰围≥94cm得4分;女性腰围<80cm得0分,女性腰围≥80cm得4分。
4. 体力活动: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体力活动得0分,较少活动得2分。
5. 高血压:无高血压得0分,有高血压得2分。
6. 家族糖尿病史:无家族糖尿病史得0分,有家族糖尿病史得5分。
7. 血糖水平:血糖正常得0分,隐性糖尿病得5分,已被诊断为糖尿病得9分。
根据FINDRISC评分系统的评分结果,可以将个体的糖尿病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1. 低风险:评分<7分。
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较低,建议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
2. 中风险:评分7-14分。
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结构,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内容摘要
生存率方面,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从2000年的73.1%提高到 2014年的83.2%,显示出较好的预后。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 患者的治疗资源消耗也相应增加。
内容摘要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中国女性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生存率有较大提高。这与早期 发现、早期治疗等有关。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资 源消耗也相应增加。
内容摘要
然而,尽管帕金森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出现时间也 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目前,药 物治疗仍然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手段。左旋多巴类药物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内容摘要
除了药物治疗外,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也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康复 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言语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运动 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手术治疗则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和脑组织移植术等,可以改 善帕金森病的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糖尿病的发病预测问题提示我们,必须加强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和 干预。例如,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和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 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最后,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负担和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的问题,我们需 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加强社会支持。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及时的医疗救 治,还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关爱。
内容摘要
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资源消耗也相应增加。 本次演示还针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VIP专享】中国糖尿病群体分析

中国糖尿病群体分析1.数量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
据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全球约有3.8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这意味着在中国每百人中就有11个人是糖尿病患者。
全世界每3到4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国。
2.年龄区域和性别比重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年龄为20~39岁、40~59岁和≥60岁的人群中分别为3.2%、11.5%和20.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0.6%,女性患病率为8.8%3.分布区域和各区域人数据09年数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东北地区患病率较高,吉林省达到了4.5%,远高于全国3.21%的平均水平,自东北向南部区域,患病率逐渐降低,河北、山东河南等中原省份基本代表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平均水平,中南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低,处于2.5%以下水平;从东西部地区差异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地,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糖尿病患病率平均达到4%,而两湖江西等地的患病率均在2.2%左右,这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同分布状态,体现了糖尿病患病率与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紧密相关;除区域性差异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全国或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北京最高,达5.3%,其次为上海,达4.6%,天津、广东、重庆则高达3.7%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新疆、西藏等西部内地是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地区,在1.5%以下。
从各省居民糖尿病患者总量来看,人口大省,往往也是糖尿病大省。
河南、江苏、山东、四川、广东是我糖尿病患者总量超过150万人的省份。
相比之下,患病率较高的东北地区和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总量并非最高,表明各地区之间糖尿病患病率并不存在悬殊的差别,体现了糖尿病已经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专利,而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见的疾病,应引起人们普遍的广泛的关注。
别让糖尿病悄悄“夺走”你的命.docx

别让糖尿病悄悄“夺走”你的命王先生半年前发现大腿根部皮肤反复瘙庠,医院中医科皮肤科反复看,药物外洗、外抹兼内服反复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就是不见痊愈,后来在朋友的提醒下抽血查血糖才发现患上严重的糖尿病,餐后血糖值高达23,出现酮中毒,立即被收入院注射胰岛素治疗。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华章主任医师介绍,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5倍多,是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
杨华章主任呼吁:对于新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应及早干预治疗,以便对糖尿病进行更好的控制。
近日,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30年的最新数据公布,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早期干预对于糖尿病治疗尤其是对心血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该研究表明,如果从2型糖尿病确诊时就进行及早干预,控制好血糖,不仅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而且可有效保护心血管。
“新糖友”:早期干预很关键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长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饮食热量过高、缺乏运动,吸烟等均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急剧增加的因素。
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3980万,患病率为2%~4%,且20岁以下年轻人群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有显著增加的趋势。
对于“新糖友”来说,他们会逐步失去有效利用胰岛素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的能力,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引起各种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从而对其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对于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要着力纠正代谢紊乱,保护胰岛功能,通过有效治疗来避免、缓解和遏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早期干预,双管齐下,血糖达标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首要目标,也是降低其他危险因素的重要指标。
然而很多情况下,患者的血糖往往不易达标,这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密不可分,如吸烟、酗酒和缺乏运动等。
因此在传统的早期糖尿病治疗中,常常先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然后再进行药物干预。
但是,生活方式的干预难以尽如人意。
一方面,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从而影响了血糖的早期达标和长期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当2型糖尿病确诊的时候,胰岛β细胞功能往往已下降近50%,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延误治疗时机。
糖尿病科普PPT课件

减少盐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
2024/1/28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消耗多余热量
改善心肺功能
调节心理状态
01
02
03
04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
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有助于减轻身体负担和控制体重。
03
02
01
9
2024/1/28
通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判断血糖水平是否超标。
血糖检测
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辅助判断糖尿病病情。
尿糖检测
通过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测定血糖变化,用于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糖尿病科普PPT课件
1
2024/1/28
目录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症状与诊断糖尿病治疗方法与手段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策略患者自我管理与教育支持体系建立社会资源利用和政策倡导推进工作汇报
2
2024/1/28
01
CHAPTER
糖尿病概述
3
2024/1/28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
早期筛查和干预
24
2024/1/28
03
运动健身推广
政策推动运动健身,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预防糖尿病。
01
政策引导生活方式改变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倡导,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率。
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杨文英图1 中国≥20岁成年人中的年龄特异性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该图显示了各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中的总糖尿病患病率(图A)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图C)。
图B和图D分别显示了男性和女性中总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粗患病率和年龄标化患病率。
总糖尿病包括既往诊断的糖尿病和既往未诊断的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被定义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
I型柱表示95%可信区间。
p65(杨文英等中国国家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组成员中国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摘要背景由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快速改变,有人担心糖尿病有可能成为流行性疾病。
从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我们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研究,以估计中国成年人中的糖尿病患病率。
方法这项研究使用了一个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其中包括来自中国14个省市,年龄≥20岁的46239名成年人。
经过一夜禁食后,参与者接受了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研究者)测定(参与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2小时葡萄糖水平,以识别未诊断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
既往诊断的糖尿病是根据自我报告确定的。
结果年龄标化的总糖尿病患病率(包括既往诊断的糖尿病和既往未诊断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9.7%(在男性中为10.6%以及在女性中为8.8%)和15.5%(在男性中为16.1%以及在女性中为14.9%),据此推算,(中国)9240万成年人有糖尿病(男性5020万,女性4220万),1.482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男性7610万,女性7210万)。
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年龄为20~39岁、40~59岁和≥60岁的人群中分别为3.2%、11.5%和20.4%)和体重的增加[在体质指数(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18.5、18.5~24.9、25.0~29.9和≥30.0的人群中分别为4.5%、7.6%、12.8%和18.5%]而增加。
我国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北高南低”.docx

两性趣闻:持续20秒亲吻可减体重每个人可能都知道怎样接吻,问题是你知道接吻有很多秘密吗?接吻对你有好处还是有坏处?今天我们来盘点有关接吻的秘密。
一个热情的吻会使面部29块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这29块肌肉包括12种唇部及17种舌头部位的肌肉。
换句话说,接吻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它能够使皮肤更加光滑,预防皱纹,也能够加速血液循环。
或许接吻的效果要比使用各种护肤霜或做面膜还要好一些。
当然,同使用护肤霜以及做面膜相比较而言,接吻的过程要让人舒服得多。
接吻可以预防牙斑和龋齿,和牙膏作用相似接吻可以刺激分泌大量唾液,唾液中含有钙和磷,能有效预防龋齿。
充满激情的接吻者不容易得牙龈炎。
此外,在接吻过程中,唾液的酸碱度是中性的,也能预防牙齿疾病。
接吻可以让双方之间交换唾液,其中包括很多不同的物质,水分、酶、细菌、脂肪、天然盐以及蛋白质等。
根据最新一项研究显示,以上各种物质交换可以刺激一个人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通常66%的人在接吻时闭眼,而其余的人则很高兴看着他们同伴的面部表情发生变化。
根据美国统计显示,美国女性在结婚之前,平均要与80个男人接吻。
一个快速浪漫的接吻可能要燃烧2到3卡路里的热量,而法国式接吻却至少要燃烧5卡路里,因为法国人接吻需要张开嘴,舌头进行接触。
科学家宣布,要想达到减肥的效果,我们并不需要疯狂接吻。
每天只需三个持续20秒的吻,就能让你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嘴唇的敏感度要比手指的敏感性高200倍。
据说,经常接吻的人,其寿命比接吻频率一般的人长5年,而后者更容易遭遇交通意外。
充满激情的接吻持续90秒钟,可能致使血压升高,引起脉搏跳动速度加快。
此外,接吻还会增加血液荷尔蒙的水平,减少一分钟寿命。
法国式的接吻被称为“灵魂的结合”法国人接吻时,不仅嘴唇互相碰触,舌头也必须互相接触。
充满激情的法国人还发明了另外很多种接吻方式。
爱斯基摩人的接吻方式与众不同,他们仅仅彼此揉揉鼻子而已只有当接吻对象的嗅觉器官相碰触后,他们的嘴唇才稍微张开一点儿。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肾脏疾病
定期监测尿蛋白,并采取措施 预防糖尿病性肾病,如控制血 压和血糖。
足部疾病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预防糖尿 病足,如避免足部损伤,保持 良好足部卫生。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治疗
1 1. 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增加,需密 切监测血糖,并根据情况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2 2. 老年人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需 格外注意血糖控制,避免药物 副作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支持小组
参加糖尿病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 验,互相鼓励,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 焦虑。
放松技巧
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等,可以帮 助患者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
1 1.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了解病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提高依从性,预防并发症发生。
2 2.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策略,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戒烟限酒等方面。
饮食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以控制血糖、改善血脂和血压为目标。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总能量摄入,调整食物构成,并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3 3. 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治疗需重视 心理健康,积极配合治疗,并 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
4 4. 伴发其他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需综合考虑相关疾病治疗方案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
发病率上升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与不良生活方式密 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每4人中有1人遭糖尿病威胁
20岁以上的城市、乡镇和富裕农村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另外还有15%的人血糖调节受损,这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杨文英教授近日公布的“中国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的最新数据。
据此推算,城镇和富裕农村中有26%的人受到糖尿病的威胁,这意味着每4人中有1人遭到糖尿病的威胁。
仅城市糖尿病患者就超过4100万,如果加上农村的数据,我国很可能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这项调查在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间实施,涉及全国14个省(市)超过4.4万人,是目前为止我国较大规模的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
调查中采用了在5秒内即可测出血糖值的强生稳豪型血糖仪对患者进行初筛。
此次调查还发现,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了,3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5%,其中男性患病率已达7.3%,女性为3.6%,男性患病率超过女性的2倍。
以前年轻人很少患糖尿病,而现在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
“大腹便便”的中青年男性受到糖尿病的威胁最大。
此次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诊断和治疗。
同时,小学、中学、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0%、13.3%和9.6%,显示对糖尿病的认识越多,对生活方式控制越好,患病率越低。
糖尿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每一个糖尿病患者要通过合理生活方式和用药,把血糖控制到一个理想的范围。
通过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有效控制血糖的平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解放军301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强生糖尿病学院主席潘长玉教授建议,病人应多做一些血糖监测,使血糖控制安全达标。
无论是否注射胰岛素,患者在家里都可以用血糖仪监测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高,就应该监测餐后血糖。
杨文英教授指出,我们需要改变“中国式”饮食文化,避免大吃大喝。
有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或高血压的人应特别重视血糖的监测,同时还要针对城郊和乡镇地区进行重点的糖尿病教育和预防工作。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