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影响因素及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高职学生评教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混沌理论的视角

高职学生评教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混沌理论的视角

( 大连职 业技 术 学院 ,辽 宁 大连

要 :学生评教 是 高职 院校评 价教 师的有 效 方法之 一 ,但 由于一些 引起 学生评教 偏 差的 背景特 征 因素 的存 在 影 响 了评教 的有 效性 。混沌 理论是 系统 从有 序 突然 变为无序 状 态的一种 演化 理论 ,是 对确 定性 系统 中 出现 的 内在 “ 随 机 过 程 ” 形 成 的 途 径 、机 制 的研 讨 。 运 用 混 沌 理 论 中的 初 值 敏 感 性 、 分 形 以及 吸 引 子 等三 个原理 分析 了影 响 高校 学 生评 教 有效性 的 因素 ,并在此 基础 上提 出了提 高高职 学生评教 有 效性 的
WANG yu n 。S ONG C h a n g - p i n g
( Da l i a n V o c a i t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Da li a n 1 1 6 0 3 5 ,Ch i n a 】
e f e c i t v e n e s s o f e v a l at u i o n . C h a o s t h e o r y i s o n e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he t o y r o f s y s t e m f r o m o r d re e d c o n d i i t o n t o d i s o r d e r e d c o n d i i t o n .I t


高 职
学 报
第1 5卷
Vo 1 . 1 5,
第 7期
No . 7
J O URN AL OF LI A0 NI N G HI GH ER V OCAT1 0 NA L

高职学生评教实践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学生评教实践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 文章从 高职教 育 办学特 色 以及教 学对 象的个 性特 征 出发 . 析 了在 高 职 院校 分 学生评 教工作 中存 在 的一 些 问题 . 并提 出 了 开展 此 项 工作 的实践 操 作 方案 以及 一 些 注 意事项 . 旨在使 学生评 教 主客体双 方 双赢 , 从 而促进 高职教 育教 学质量 的提 高 关键 词 : 高职 院校 : 生评教 ; 学 双赢
度 三个 特 征 . 就 这 三 个特 征谈 谈 高 职学 生 评 教 工 作 存 在 的 问 现

的 技 术 手 段 进行 针 对 性 处 理 .也 同样 会 使 评 教 结 果 的 可 参 考 性 大 打 折 扣 区 分 度 即对 被 测 评 对 象 在 测 量 指 标 实 质 水 平 上 的 区 分 程 度 就 学 生评 教 工 作 而 言 . 区分 度 也 存 在两 方 面 问 题 一 是 测 其 量 标 准 对 不 同类 课 程 在 共 性 和 个 性 问 题 上 区 分 度 不 够 . 高 职 如 教 育 尤 其 重 视职 业 技 能培 养 . 以必 须 在共 性 的基 础 上 提 取 一 所 些个性元素 . 以期 较 全 面 地 对 实 践 教 学 进 行 区 分 评 价 . 公 共 而 体 育课 程则 必 须 结合 国家 相 关 规 章制 度 制 定共 性 评 价 指标 二 是 在 看 待 评 教结 果 的态 度 上 . 学生 评 教 的 直 接结 果 是 对教 师每
学 期 的 教 学 工作 打分 . 以 多数 院校 的教 学 管 理 部 门 和教 师 只 所 对 这 一 直 接 结果 感 兴 趣 . 对具 体 内容 及各 项 指 标 的得 失 情 况 而 却 置 若 罔 闻 这 种 “ 椟 还 珠 ” 做法 使 学 生 评 教工 作 不 能最 大 买 的 限 度 地发 挥 其 对 教学 质 量 的 促 进作 用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2012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0,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6期)Total No .286收稿日期:2012—07—20作者简介:李铭辉(1970—),男,广东台山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与宏观管理。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李铭辉(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摘要:毋庸置疑,教育教学质量向来是高职院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命脉,是其开展其他一切院校活动的根本。

在追求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053—02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1.起步晚,基础薄弱,办学理念亟待调整并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建立相对于高校来说起步较晚,大多兴起于20世纪初,另外这众多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又起建于中职院校。

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必然是两种概念,教育层次及教育理念都存在很大偏差,虽然在改建升级过程中积极吸收并发扬了中职院校的优势,但不足之处仍然明显。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依据规律可以避免很多错误,少走很多弯路,但在高职院校的建设及完善上显然并不存在可借鉴的权威性的规律经验。

起步晚,办学时间短,缺乏经验及对高职教育系统的认识、研究,这些都是制约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不断完善、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2.师资配备难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第一,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异常攀升,教师数量严重短缺现象已极为明显。

这是一个不容小视的突出矛盾。

第二,高职院校教育相对于初中级教育要求更多有学历,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

但是现今高职院校教育中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甚为严重。

几乎超过一半的教师刚刚完成学业即走马上任,他们既缺乏经验,又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客观反映,也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与意义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它是用来度量被评价对象各项特征或特性的标准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情况。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旨在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二、构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 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覆盖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思想品德等多个维度。

2. 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该具有明确的操作性,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际观察加以量化和描述。

3. 阶段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可比性: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可比性,不同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之间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以便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

三、构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 知识水平:包括学生在各门学科中的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能力素质:包括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 思想品德: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4.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四、构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与途径1.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向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收集数据,了解他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看法。

2. 学习档案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信息,定期进行评估和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

的评价打分 。如果没有完成评教任务 , 将直接影响到下一学期 的选课 , 这些规定导 致部分学 生找人代评 , 有 些学生上课 时上 网评 价 , 甚至有些学生看都不看评价项 目, 凭感觉填写 , 这种缺
乏对 学生 进行 解释说明 、宣传教育以及科学组织 的评教过程 . 造成很多学校 的学 生评教流 于形式[ 3 1 , 敷 衍应付 。 胡乱填 写 , 打 分结果无法真 正反 映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 , 直接影 响学生评 教 结 果 的客 观 性
科 教 纵 横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维春 ( 深圳信 息职业技术 学院 计算机学院 , 广东 深圳 5 1 8 0 2 9 ) 摘 要: 本文剖析 了当前高职院校教 师课 堂教 学质 量学生评价在评价 问卷设计、 评价 问卷质量 、 评教 组织准备 与 实施、 评教数
据处理等方 面存在的 问题 , 提 出了改进 高职 院校 学生评教 活动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 : 教 师课 堂教 学; 质量评价 ; 学生评教 ; 评价 问卷 中图分类号 : G 7 1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5 1 6 8 ( 2 0 1 3 ) 1 9 — 的教 学 态 度 、 教 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管理和教学
3 改进高职院校教师课 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的对 策 本文针对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 量学生评价 中存在 的
问题 , 提出了优化 学生评教 的对策 。 3 . 1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问卷 编制评价 问卷既要有 学生知识技能 获得 情况 的结果性评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因素及对策
影 高 K 校 学 生 评 教 的 因 素 及 g- 响 q院 , 业 技 术 学 院 , 苏 常 州 常 江 摘 要 :高职 院 校 学 生 评 教 中 , 生 评 教 结 果 往 往 受 到 学 多种 因素 的 影 响 和 制 约 , 而 导 致 学 生评 教 结 果 产 生 偏 差 , 从 影 响 其 有 效 性 。  ̄ b S 方 面分 析 了影 响 评 教 的 因素 , 而找 到 本 k- 从 对 策 . 高 学 生评 教 结果 的 准确 性 。 提 关 键 词 :高职 院 校 学 生评 教 影 响 因素 对 策 学 生 评 教 是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功 能 的 具 体 体 现 ,促 进 教 学 质 量 提 升 的 一 个 重 要 手 段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进 了教 师 内部 竞 争 机 制 的 运 转 ,并 且 通 过 这 种 方 式能 够 间 接 加 强 师 生 互 动 和 交 流 , 映 学 生 的 教 学 需 求 , 养 学 生 民 主监 督 和 主 人 翁 意 识 。 反 培 准 确 、 观 地 评 教 能 够 推 进 教 学 改 革 、 升 教 学 质 量 。 由于 评 客 提 教 活 动 在 我 国 开 展 时间 比较 短 。 多 方 面 还 没 有 完 善 , 教 的 很 评 结果 往 往 容 易 受 到 诸 多 因 素 的 影 响 。本 文 主 要 围 绕 三 个 方 面 深 入 探 讨 学 生 评 教 的 制 约 因素 , 给 出相 应 的 改 进 策 略 , 学 并 使 生 评 教 更 加 客 观 、 平 、 正 , 正 起 到 促 进 教 学 质量 提 升 、 公 公 真 推 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影 响评 教 结 果 的 因素 诸 如 : 师 的性 别 、 龄 、 历 、 称 、 研 、 达 能 力 等 , 教 年 学 职 科 表 学 生 的 性 别 、 龄 、 级 规 模 、 学 专 业 、 习 成绩 、 习 动 机 、 年 班 所 学 学 对 考 试 的 预期 、 所 学 课 程 的兴 趣 、 识 背景 等 , 程 水 平 、 对 知 课 课 程类 型 、 程 领 域 等 因素 。 课 1在 教 师 方 面 , 先 , 师 的 职 称 越 高 评 教 分 数 越 高 , . 首 教 究 其 原 因 . 方 面 , 职 称 的教 师 在 长 期 的 教 学 生 涯 中 已 经 了 一 高 积 累 了 丰 富 的 教 学 经 验 。 另 一 方 面 , 定 量 的 科 研 工 作 给 教 一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质量成为了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性、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性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和根本任务,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发展。

只有保证了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长足的发展。

建立科学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通过监控与评价,学校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发现问题,加以解决,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也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为学校内外部评估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学校自身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外展示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各种评估活动如学科评估、专业认证等也需要有关的教学质量数据支持。

3. 提高学生满意度和就业率。

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监控与评价,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评价,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学生满意度和就业率。

二、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基本原理(1)科学性原则。

监控与评价体系应该科学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全面情况,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的质量、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等方面。

(3)实用性原则。

监控与评价体系应该能够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管理提供具体的依据和指导,而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

2. 构建方法(2)利用现有数据。

学校在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包括学生考试成绩、课程评估数据、学生反馈等,避免重复采集数据,提高数据的有效性。

(3)多元评价。

监控与评价不应仅仅通过定量数据的比较,还应结合定性分析、专家评价等方法,形成多元化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学质量的情况。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


2 . 学生评教 内容的片面性与单—性
由于将学生评价教学 的内涵压缩到评价教师 ,自然学生评 教的内容至多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态度 、教学 方法 等。事 实上 , 我们要 实现学生评教 的 目的 , 评教 的内容 就绝 不能 局 限于评价教师 的课堂教学 , 而应该转 变为评 价整个学校教学 , 包 括学生对于学 校教 学条件与设施 、 教学管理 、 师资配备 、 程 课 安 排 、 息时间 、 作 教学环境 等各 方面 , 只要学生认 为影响其学 习 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均可涉及 。因此 , 在没有纵贯全局的 评价指标的指导下 , 学生评教 的内容就显得片面的和单一的。
职 业 教 育
职院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
陈兴东
~ 局

_ _ j
f 要】 生评教 是 教 育评 价 的有 机 组成 部 分, 摘 学 高职 教 育在 提 升教 学质 量 的过 程 中 , 切 地 需要 还 原 学 生评 教 的本 质 功 能 , 迫 将评 价教 师与评 价教 学有机 地 结 合起 来 , 学 生评教 为 教 师 专 业成 长 和 学校 教 学 质量 提 升服 务 。本 文从 分 析 学 生评 教 存 在 问题 入 手 , 确 高职 内 使 明 涵建设 中学 生评教 的重要 意 义 , 出了完善 学生 评教 工 作应 转 变评 教 观 念 、 展 评教 内容 、 提 扩 改进 评教 方法 、 完善评 教反 馈 四 项具 体措 施 。
在, 学生评 教组 织者往往局 限于组织在校学生进行评教 , 但通过 与实习学们会更直率 、 更坦诚 地告诉我们 : 学校 哪些 课程 开设有用?哪些课程应该怎样教学 ?哪些老师一般般 ?哪些老师 使 自己获益很多 ?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价指标 因素 三 评
评价 指标 体 系是 教 师课 堂教 学评 价 的核 心 , 它 的质 量直接 影 响 到评 价 结果 的信度 。 目前 , 国
内院校 的学生 评教指 标体 系 内容 主要包括 教学态
度 、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 学 效 果 等几 个 方 面。 教 教 教
经济管理 、 电子商务。

第 8卷
第 2期
济 源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n lo iu n Vo ain la dT c nc l o r a fJv a c t a n e h ia o
V0.8 No. 1 2
20 0 9年 6月
( ) 一 学生 自身 因素 学生作 为 教学 活动 中的主体 , 教学 质 量 的 对 评价最 为客观 , 也存 在 着一 些 问题 。如 有 的学 但 生在评教过 程 中 , 受其 自身 的知 识 构成 与 能力 水 平、 责任心 、 感 和利 益 冲 突 等 “ 为 因 素 ” 情 人 的影 响, 多从 主观感受 出发 ; 的学生对评 教 的意义认 有 识不 到位 , 待评 教不 认 真 , 在 应 付 的现 象 ; 对 存 还 有部 分学生不 能正确 理解 、 握评价 的指标体 系 , 掌 难 以对教 师 的教 学 效果 作 出科 学 而 全 面的 评价 , 多凭 主观 臆 断 , 而 带 来 评 价 的 随 意 性 和 趋 众 从
第 8卷
第 2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l Junl f iunV ctn n e h ia ora o ya oa oa a d T c n c J il
— —
V 18 N . 0. o2
20 09年 6月
高 职院 校 学 生评 教影 响 因素 及体 系构 建
刘 亚
考 试 的预期 、 对所学 课程 的兴趣 、 识背景 等 因素 知 也影 响着评 教结果 的有效性 、 可靠性 。 ( ) 师 因素 二 教
借用其 他学校 的指标体 系 , 乏针对性 ; 缺 评价 指标
中某些 项 目具 有一定 的学 术性 与专业 性 , 学生 难
18 95年特 勒 ( unr和克 利夫 特 ( l ) T re) Ci 的研 f
是学生评 教活动成 功与否 的关键 。

长信 任 ; 心和惧怕 教 师 评价 的结果 成 为 降级 和 担
转岗、 解聘 等的依据 ; 担心和惧 怕被 人歧视或误 解 等 。3因此 , 学 生 评 教 中 , 师作 为 被 评 者 , l 在 教 如
果 对 “ 生 评 教 ” 作 用 、 义 和 可 靠 性 认 识 不 学 的 意 足, 对学生 评教有 所怀疑 , 缺乏信 心 , 以及担 心 、 惧
“ 学生 评 教 ”( tdn a n fT ah g 指 Su etR t go ec i ) i n
现有: 担心 和惧怕不 再被 领导 、 同事 、 学生 、 学生家
学生对教学 过程 中教 师教学 工作各要 素 的综合 认 知, 并依据一定 的标 准体系 , 学 习者 的角度对 其 从 教学工 作进行 的定性 与 定量 的评 估 。l _ 目前在 高 等职业 教育 的教 学 实践 中 , 对学 生 评教 仍 有一 些 怀疑和 不满 , 因此 , 如何修 正 、 改善 学生评 教工作 ,
究发现 , 大多数 教 师担 心 和惧 怕 教 师评 价 的结 绝 果会影 响他们 当前 的工 作 和未 来 的前 途 , 主要 表
收 稿 日期 :09— 4— 2 2 0 0 0
以理解 其 内涵 , 因此难 以保 证评 教的可靠性 。
( ) 四 评教 组织 管理 因素
作者简介 : 刘
亚(9 6年 一)男 , 16 , 江苏盐城人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 学院经济管理 系副教授 、 注册会计 师, 研究方 向为
评 价指标 忽略 了基 础课 、 业 课 、 专 实践 课 的差别 ;
忽略 了不 同类 型课 程 的不 同要求 。 同时 , 评教 指
标 体系 的可 操作性 不强 , , 的学 校设计 的指标 如 有 过 于宽泛 、 笼统 、 模糊 、 抽象 , 容易 引起 理解 上的分 歧 ; 的学校不 考虑 自己学校 和学生 的实际 , 有 干脆
性 。 另外 , 参评学 生 的性 别 、 年龄 、 级 、 年 所学 专 业、 学生所 在班级 的规模 、 习成绩 、 习动 机 、 学 学 对
心理 和对 立情绪 , 消极 应付 , 漠不 关 心 , 对学 生提
出 的意见 熟视无 睹 , 对评 价结果 缺少 反思 , 改进 对 教师的教 学不起 任何作用 , 达不 到评教 的效果 。
D I 1 . 9 9 ji n 17 0 4 .0 9 0 .0 O : 0 3 6 /. s. 6 2— 3 2 2 0 .2 0 2 s
中图分类号 : 4 6 G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2— 3 2 2 0 ) 2一 O 4一o 1 7 0 4 (0 9 0 O O 3
( 苏 财 经职 业技 术 学 院 , 苏 淮 安 2 30 ) 江 江 20 1

要 :学生评教是提 高教 师课 堂教 学质量 最直接 、 生动 、 最 最有效 的评价 方 式。但 在 实践 中对学
生评教仍存 在一 些非议 。文章对此展 开 了深入 分析 , 此基 础上对 改善 学生评教 工作进行 了积极探 索。 在 关键词 :学生评 教 ; 高职 院校 ; 响 因素 ; 影 评价指 标
怕 学生评 教可能带 来 的后果 , 师 可能 会 放松 对 教

学 生评教试 标 准 , 减 少 讲 授 的 内 如 或
容 , 迎合学生 以获得 高 分 , 而干 扰学 生 评教 , 来 从 使评教 结果不 准确 ; 是对 评 教 的结果 产 生抗 拒 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