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应用
髋臼重建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存才 , 宜兴. 急性 有机磷农 药中毒救 治中 阿托品中毒原因及对 策[ ] 内科急危 重症 J.
杂 志 ,04,0( ) 26— 3 . 20 1 4 :3 2 7
指导 , 使其 消除恐 惧心理 , 极配合 医生 积
方 向一致 ) 骨块 固定 于髋 臼的外 上方 , 将 按假体髋 臼安放的位置和方 向, 意掌 握 注 外展角和前倾 角并且 可应用 臼内衬 的补 角来补充 , 用髋 臼锉在植骨块和原髋 臼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节脱位 , 术前是 否行 患肢牵 引 , 牵引效 果 如何 , 都要经过影像学来 明确 。 髋 臼内壁截骨髋 臼内陷成 形技 术是
重建 方 法 。C o e r Ⅲ型 和 Ⅳ型 先 天 性 髋 关 w
与正确的安放位置 , 保证假体覆盖骨质 达
8 % 以 上 。植 骨造 盖 的 方 法 为 : 截 除 的 0 将
臼容关 系良好 , 植骨块融合 , 1 术 中、 无 例
术后 股 骨 扩 髓 时发 生 假 体 周 围 骨 折 , 1 无
册 ,0 5,6 13 20 2 :7 .
4 。 前倾 l 。 臼杯置入 后外 上方若 有少 5, 5,
许无 骨性覆盖区可联合松质骨骨粒植骨。
结 果
方法 : 本组全髋置换假体采用非 骨水
泥或混合型固定模式 , 中非骨水泥生物 其
3 张洪 , 周一新 , 黄野 , 髋 臼内壁截骨 术在 等. 发育不 良髋关 节全髋置换 髋臼重建 中的应 用 [ ] 中华 骨科 杂志 ,0 5 2 4 :2 J. 2 0 ,5( ) 2 3—
外 科 杂 志 ,0 5 3 13—14 . 2 0 , :9 91
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刘皴★ ,男 ,1 9 8 4年生 , 江 苏省 南通 市人 ,汉 族 ,
南京 医科 大 学毕 业 , 硕士, 医师 ,主要 从 事创 伤 髋置换联合髋臼 造盖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刘 皴 ,严建 军 ,崔 志明( 南通 大学第二 附属 医院, 南通 市第一人 民医院 骨科 ,江 苏省 南通 市 2 2 6 0 0 1 )
文 章亮 点 :
1 Cr o w n I V 型的 先天性 髋关 节脱 位 患者 ,髋 臼的外 上壁往 往发 育不 良。 自体股 骨头 结构 性植骨 取 材方便 , 真 臼重 建 可恢 复髋关 节 的正常 旋转 中心 和肢体 的长度 ,符合 正 常的生 物力 学 ,并使 髋 臼假 体得 到 良好 的覆盖 , 有 利 于假 体 的长期存 留, 同时有利 于 改善外 展肌 功能 ,纠 正跛行 而且 增加 了髋 臼 的骨 储 备,有 利于 以后 的翻
结 构 ,缓解 疼痛 ,增加 髋 关节稳 定性 ,是 治疗 成人 C r o w n Ⅳ型先 天性髋 关节 脱位 的理 想方 法 。
关 键词 :
通 讯作 者 :崔志 明 ,博 士 ,
主任 医师 ,副教 授 ,硕 士
生导 师 , 主任 , 副院 长 ,
骨 关节 植入 物 ;人工 假体 ;先 天性髋 脱位 ;全 髋关 节 置换 ;成人 C r o wn Ⅳ 型 ;髋 臼造 盖重 建 ;非骨 水泥髋 臼
d o i : l O . 3 9 6 g / j . i s s n . 2 0 9 5 - 4 3 4 4 . 2 0 1 3 . 3 0 . 0 0 3 t t p : l l w w w . c r t e r . o r g ] 孰皴 .严建军 .崔志明. 入I全髋置换联合靛臼造盖治疗先天性髋 关节税位 . 中 国组织I程硬 究。2 0 1 3 . ’ 1 0 1 : 5 4 3 4 - 5 4 3 9
先天性髋脱位的诊断、治疗

病因:
1、遗传 2、性别 3、地区与种族 4、季节 5、胎位 6、其它先天性畸形
分型:
一、单纯型先天性髋脱位 1、髋关节发育不良 2、髋关节半脱位 3、髋关节脱位 二、畸形型先天性髋脱位
分型 :
•畸形型 •宫内型 •关节囊松驰型
• 畸胎型
• 真性型
病理变化:
• 骨骼变化 • 软组织变化
• • • • 髋臼 股骨头 股骨颈 骨盆与脊柱
结论
综上所述,动态—BRP并联法仍为目前诊断新 生儿CDH最可靠的方法,其它超声方法与动态—BBP 法相比较,其灵敏度、约登指数明显高于手法,临 床应尽量采用超声诊断新生儿CDH,以免漏诊;但 Morin-Graf并联法、Graf法、Morin法只能作为梯 度筛选试验,不能作为诊断试验。但无超声检查条 件的单位,由于Barlow手法特异度较高,也应尽量 采用手法进行检查。而X光片检查因新生儿股骨头 不显影,除明显的髋关节外移脱位外,均无诊断意 义。
先天性髋脱位的诊 断及治疗进展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CDH)
先天性髋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小儿 先天畸形,是指出生前或出生后股骨 头位于髋臼外部。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
股骨外展不同角度下前倾角测量值与 标准值的关系
股骨颈前倾 角标准值 30°
10° 20° 30° 50°
股骨干外展角度 45° 60°
8°36′ 17°00′ 24°41′ 38°10′
75°
10°00′ 19°28′ 25°26′ 40°34′
8°1′ 8°2′ 16°5′ 15°59′ 23°54′ 23°33′ 39°21′ 37°47′
髋关节脱位

• Stenart和Milford在对128例脱位及骨折脱位的回顾中,发 现脱位超过24h来复位的患者预后较差。在他们的报道中 ,缺血坏死在闭合复位者中占15.5%,在切开复位者中占 40%,总的缺血坏死率为21.2%。
• Brav在262例脱位和骨折一脱位的报道中,发现在损伤后 12h内复位的髋关节中,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为17.6%,而在 12h后复位的髋关节中,缺血坏死发生率则高达56.9%
• Houguard和Thomsen报道,6h以内复位的髋关节中,缺 血坏死发生率为4%,而超过6h以上者高达58%
创伤性关节炎:
• 此为晚期合并症,这是缺血性坏死不可避 免的结果。
• 也可发生于髋脱位合并关节面骨折者
• 一般说,脱位整复后2-3年内患者应避免任 何负重过多,以推迟或减轻创伤性关节炎 发生
髋关节脱位与治疗
髋关节应用解剖
• 髋关节:髋臼-股骨头构成杵臼关节 • 唇盂:髋臼周围纤维软骨构成,增加了髋臼深度。股骨
头关节面约为球形的2/3,几乎全部纳入髋臼内。 • 关节囊坚韧 • 韧带:前方强大髂股韧带
关节囊下壁比较薄弱,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容易从下方脱出
参考书目: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 (第12版) 《实用骨科学 》 (第4版)等
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方 穿出,且有多种变异 脱位整复后约3/4病例麻痹 可逐渐恢复 复位后麻痹无改善,且怀 疑有骨折片在持续压迫神 经,则需尽早手术探查。
髋关节脱位分型
股骨头与脱臼位置关系和撞击力的方向决 定所产生的损伤类型。 以髂坐线(Nelaton)为标准: • 前方——前脱位 • 后方——后脱位 • 中心脱位:股骨头突破髋臼底部或入盆腔 (合并有髋臼横行骨折,或髋臼顶骨折或 者髋臼复杂性骨折,并入髋臼骨折处理)
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CA舟NDLE E墨固 明 H E lT TT—— IOGEA— M — 譬 N I CR N F M A
白体 股 骨 头 结 构 性 植 骨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治疗 髋 臼后 壁 骨 折 ①
庞 家省 杨英 年 ) 广 3 00
AI I 2 0 oAl i 0 9,tu tr lgatn s u e o rp i l rcu e f te aea ua 0tr凹 wali 6 ae M 0 1 t 0 l r 2 0 sr cu a r fig wa sd t ear od fat so h ctb lrp se i r l n 1 csso THA. eut r e f Rsl s h
st f d d ncl rs l a ee n ah e e l r tr s o t e aea ua otr r wa i 6 css o H T e h p jit fn t n rov ai e i i eut h v b e c iv d t od fa u e f h ctb r p s i l n 1 ae fT A, h i o u c o e0 日y s i a s o c l eo l n i atr o ea o ,h i u c o s wee e au td b a r cr .xeln ( 9 )i a e , o ( O 9 i 0 css f i O 7 )i f p r t n t e h p f n t n r v ae y H r i soe e c l t e i i l s e > 0 n 4 css g e 8 ~8 ) 1 ae , K7 ~ 9 n 2衄s , d n a e n o r< 7 ) T e r t f ec l n a d a d g o s 7 5 p re t C n l in T e ciia r s l o u e T A wib s u tr l g at 0 o po ( 0 . b ae 0 xel tn od Wa 8 . e cn . o cu o h l c e ut t s H t t c a r f f e n s n l s r u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字体[大][中][小]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简称CDH,是较常见的一种畸形,大都向后脱,出生时即存在。
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
有时可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他关节先天性脱位或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等。
本病有两种类型,最常见者为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即已形成正常胎儿,但于胚胎后期发生畸形;另一种为畸胎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极少见,为胚胎器官生长时的畸胎性病变,常与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同时发生。
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有程度不同,轻者出生时仅有关节松弛或不稳,有时可自行矫正;半脱位者常有髋臼发育不良,可发展成全脱位,也可长期停留于半脱位状态。
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尚不明确,与种族、地理位置、性别、胎儿期的发育、妊娠期的内外环境等因素有关。
有一部分的病人有家族史,说明有遗传倾向,很可能是显性遗传。
初产妇和臀位产的婴儿较多,与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快,孕妇腹壁肌肉紧张,羊水少,胎儿活动受限和体重较大等有关。
女性发病较多,这可能与受母体产前内分泌影响而致韧带松弛有关。
畸胎性者很可能是原始的胎质缺陷所致。
病理典型性者出生时主要是关节囊松弛。
年龄增大、脱位程度增加,特别是开始步行后逐渐产生下列变化:①关节囊伸长,与髂骨翼粘连,中部形成狭窄区,呈哑铃形。
②髋臼盂唇增厚,开始时因股骨头向上外推压而外翻;经反复复位或行走时股骨头上下移动则推向内翻。
圆韧带增长,变粗。
臼底纤维脂肪组织增生。
横韧带肥厚。
髋臼因缺乏股骨头压力的模造而发育不良,变浅,臼外上缘因受股骨头的挤压而呈斜坡状。
③股骨头骨骺发育延迟,局部长期受压处的软骨有原纤维性变,不规则,甚至有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前倾角及颈干角增大。
④股内收肌挛缩,髂腰肌腱阻挡髋臼口,压迫关节囊使成哑铃状。
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松弛无力,久之也挛缩。
⑤在髂骨翼处形成假臼。
单侧脱位者骨盆倾斜,腰椎有代偿性侧凸;双侧脱位者骨盆前倾,腰椎前凸增加。
自体骨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杯重建髋臼骨缺损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到 翻修 假 体 的稳 定 性 和 远 期 效 果 .是 髋 不 一 。 近 年来 , 笔 者 对 临床 收治 的存 在 严
问题。 对 笔 者 遇 到 的 脑膨 出作 一 分 析 , 分 生 , 指 导 是 否行 双 侧 开 颅 减 压 术 。 术 后 能 断 . 积极争取时间效 果 确 切 , 功 能恢 复满 意 , 对 全 髋 关 节 翻修 具 有 一 定 的指 导 借 鉴 意 义 。
【 关键词 】 全髋关节置换 术; 骨缺损 ; 翻修 ; 植骨 : 髋 臼重建
【 中图分类号 】 R 6 8 7 . 3
【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9 — 7 1 4 7 . 2 0 1 3 . 0 5 . 0 2 0
即刻 予 回置 头 皮 瓣 简 单 缝 合 包 扎 送 C T 肿 胀 一 旦 发 生 形 成 明显 的 占位 需 再 次 手
检查 , 查明血肿部位予 清除之 。 ② 脑再灌 术 。 这 与 颞 肌 已经 受 伤或 手 术 操 作 有关 。
6个 月 及 术 后 1年 时 的髋 关 节 Ha r r i s评 分 分 别 为 ( 4 0 . 5 ± 6 . 5 ) 分、 ( 6 5 . 2 + 5 . 0 ) 分、 ( 9 1 . O ± 3 . 7 ) 分. 相邻时间段 H a r r i s评 分 比较 , 差 异 均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t 6 = 9 . 6 1 , t 1 2 = 7 . 9 0 , P < 0 . 叭) 。 结 论 自体 骨 植 骨 技 术 结 合 金 属 网 杯 重 建 髋 臼 缺 损 可 能 是 全 髋 关 节 翻 修 术 的一 种 较 好 方 法 . 术 后 患 者 骨 缺
骨科试题

骨科[单项选择题]1、女20岁,8年前左膝肿物,经X线片检查诊断为骨软骨瘤。
一个月前较剧烈活动后,左膝部明显疼痛,自感包块增大,疼痛能用布洛芬缓解,但夜间仍影响睡眠。
最适宜的处理是()A.服止痛药B.摄X线片复查C.按摩热敷D.局部封闭E.气功治疗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2、8岁,女孩,右臂痛2个月,常发热,38℃左右,白细胞总数高,血沉32mm/h,X线片显示右肱骨干皮质骨虫蚀样破坏,有葱皮样改变,最可能诊断为()A.急性化脓性骨髓炎B.慢性化脓性骨髓炎C.骨干结核D.尤文肉瘤E.骨网状细胞瘤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由于肿瘤生长较快,骨膜被掀起,尤文骨肉瘤的典型X线表现为葱皮样改变,骨髓炎及结核不具备此项表现。
而其他类型的肿瘤则较少具备发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快等表现。
[单项选择题]3、8岁男孩,左小腿轻微外伤后发冷发热(39.7℃)5天,左小腿上端肿胀,剧痛,局部皮温高,肤色正常,白细胞计数25×10/L,X线片未见明显变化,局部穿刺,针达骨膜下时抽出黄色脓汁,首先应考虑为()A.急性蜂窝织炎B.化脓性膝关节炎C.化脓性骨髓炎D.滑囊炎感染E.胫骨上端骨结核转变为膝关节全关节结核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起病急,通常有外伤史,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肢局部剧痛,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
局部分层穿刺可明确感染位于软组织或骨的哪一层。
[单项选择题]4、Charnley型人工髋关节小头型设计是为了()A.节省材料B.减小头臼之间的摩擦力C.减小头臼之间的摩擦系数D.延长头的使用寿命E.增加人工髋关节的活动度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压力不变,材料相同情况下,Charnley:型人工髋关节小头型设计可减少头臼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臼与骨组织间的剪切力,减少术后松动的发生率。
[单项选择题]5、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应固定于()A.掌屈尺偏位B.背屈尺偏位C.掌屈桡偏位D.背屈桡偏位E.极度旋后位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应固定于掌屈尺偏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应用何耀华 蒋 张先龙 摘 要 目的:观察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初次置换中(THR )重建髋臼缺损的临床价值。
方法:1998年9月~2001年6月,对在术中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1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CDH )作回顾性研究。
其中男5例,女7例。
手术时平均年龄46岁(31~66岁)。
根据Hartofilakidis 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2例。
应用Harris 评分标准及X 线评价术后临床转归和植骨块愈合情况。
结果: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7~28个月)。
术前Harris 评分由43.6分(32~57分)增加至术后的72.8分(55~96分)。
放射学显示植骨块均与骨盆愈合。
2例植骨块在髋臼假体外缘出现轻度骨吸收。
髋臼假体周围无放射学透亮线存在。
本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发生。
结论:存在髋臼前外侧骨缺损的CDH 患者,根据髋臼前外侧骨缺损程度选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脱位; 髋臼; 移植中图分类号 R68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78(2003)12-0811-03Femoral H ead Bulk Autograft for R econstruction of the Acetabulum of CD H in Primar 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E YA O 2hua ,JIA N G Yao ,ZHA N G Xian 2long.Depart 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6th People ’s Hospital of S hanghai ,S hanghai200233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femoral head bulk autograft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cetabulum of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CDH )in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ith CDH underwent recon 2struction of acetabular defects during THA from Sep.1998to J un.2001were reviewed.Five patients were male and seven female with a mean age of 46years (31years ~66years )at the time of surgery.According to Hartofilakidis classification ,CDH were classfied into type Ⅰin 2hips ,type Ⅱ8hips and type Ⅲ2hips.Harris score system and radiograph were used for the final e 2valuation.Results :Twel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period of 20months (ranges ,7to 28months ),Harris score improved from 43.6points pre 2operation to 72.8points at final follow 2up ,the incorporation of autograft bones in all patients were noticed radiographically but two hips were found absorption of the structural autograft on the outerside of the sockets.No radiolucents were found and no infection was encountered in this series.Conclusion :If acetabular deficienc y on the anterolateral side in CDH is properly idendified ,recontruction of the acetabulum defects with femoral head bulk auto graft during primary THA is an useful and reliable method.K ey w ords Arthroplasty ; Hip dislocation ; Acetabulum ; Autograft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作者简介:何耀华(19702),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关节外科、骨折愈合和骨质疏松。
电话:(021)6436918128419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hip ,CDH )需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时存在困难和挑战,其中处理髋臼发育不良的骨缺损问题是其中难点之一。
有学者[1、2]提出应用结构性植骨能使髋臼杯接近原解剖位置并提供良好的髋臼假体支撑,增加髋臼骨量以及延长下肢长度等优点。
应用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并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具有早期良好的结果,但其中远期效果差。
本文探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在CDH 的初次全髋关节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中重建髋臼缺损的作用。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998年9月~2001年6月,将同一组医生收治,并在THR 术中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CD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期间共收治12例CDH 患者,均因髋臼发育不良而继发骨关节炎,为缓解严重髋关节疼痛而初次作THA手术。
患者男5例,女7例。
手术时年龄31~66岁,平均46岁。
根据Hartofilakidis[3]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2例。
术前根据X线片初步分析是否植骨。
最终是否植骨是根据术中宿主骨覆盖髋臼试模的情况来决定。
宿主骨覆盖髋臼试模少于70%时应考虑植骨。
手术室具有层流设施。
THA术均为后外侧手术入路。
将自体股骨头去除软骨后塑型,用2枚4.5mm松质骨螺钉(方向与髋臼应力方向一致)将骨块固定于髋臼的外上方。
植骨块的松质骨面与髋臼假体相连,植骨块骨小梁方向与髋臼应力方向一致,并用自体松质骨充分植骨,髋臼锉在植骨块和原髋臼处锉臼成形。
其中Li2 ma假体4例,Osteonics假体5例,Plus假体1例,Biomet假体2例。
髋臼假体外径平均47mm(42~56mm)。
术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之后每年复查X线片1次。
采用Harris评分标准。
植骨块骨吸收的评价[4]:将植骨块分为水平轴线距离和纵轴线距离。
水平轴线距离定义为穿越植骨块并与泪点连线平行的最大距离。
纵轴线距离定义为穿越植骨块并与泪点连线的垂直线平行的最大距离。
植骨块吸收程度:轻度吸收指轴线距离缩短少于原轴线的1/3,中度吸收为轴线距离缩短1/ 3~1/2,重度吸收为轴线距离缩短大于1/2。
2 结 果12例患者术后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7~28个月,平均20个月。
术前Harris评分由43.6分(32~57分)增加至术后的72.8分(55~96分)。
术前下肢短缩2.1cm(1~6cm),术后下肢短缩平均1.4cm(0~3.2cm)。
放射学显示植骨块均与骨盆愈合。
2例植骨块在髋臼外缘出现轻度骨吸收。
髋臼假体周围无放射学透亮线存在。
本组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
术后扶双拐行走,3个月患肢不负重,直至术后半年。
3 讨 论3.1 手术存在的问题与技巧Charnley指出给CDH患者做THA术具有严峻的挑战性。
CDH患者往往存在髋臼和股骨发育不良,下肢不等长,软组织挛缩以及肌肉萎缩等问题。
Hartofilakidis[3]的CDH分类简单实用,它分为,Ⅰ型:股骨头仍在真髋臼中即髋臼发育不良型。
Ⅱ型:髋有低位脱位,股骨头在假髋臼中,假髋臼的下沿仍与真髋臼接触或重叠,即髋关节半脱位型。
Ⅲ型:髋关节脱位,假髋臼与真髋臼不相连,即髋关节脱位型。
在髋臼发育不良型中存在髋臼轻~中度的发育不良,虽然近似正常髋关节,但存在明显的髋臼和股骨头畸形。
髋臼的骨量往往在髋臼缘受到影响。
下肢长度、大转子的移位情况和外展肌的影响程度均不显著。
髋关节半脱位型中,髋臼关节面和股骨头仍存在连接,通常股骨头向髋臼外侧半脱位,髋臼指数增大。
髋臼外侧骨量显著受到影响,并且可能存在解剖扭转等问题。
在髋关节脱位型中,股骨头与髋臼不存在连接,股骨髓腔狭窄,下肢明显缩短,外展肌在方向和长度上明显异常,髋臼存在骨量不足以支撑髋臼重建等情况。
手术可能涉及髋臼假体支撑,髋臼骨量恢复,下肢长度差异矫正,大转子的重新附着,外展肌的长度和方向以及坐骨神经牵拉等问题。
考虑THA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髋臼假体宜尽量接近真髋臼水平。
这样做的目的是:真髋臼处骨量丰富,髋臼假体内置有利于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恢复,外展肌功能恢复最大以及下肢肢体延长等。
另外,髋臼假体若置于非解剖位置假体松动率将增加。
髋臼假体宜选择小的假体,有利于髋臼假体的覆盖,减少骨量丢失。
在髋臼侧一般用非常小的髋臼锉开始扩,通常是36mm直径为宜。
当髋臼试模置于髋臼中,髋臼试模的外上侧未被宿主骨覆盖超过30%~40%时宜考虑结构性植骨。
笔者在术中选用截下的股骨头作为自体植骨来源。
术中去除软骨,保留软骨下骨。
将植骨块放于髋臼上缘或髋臼内,用4.5mm松质骨螺钉固定。
笔者注意到植骨块的松质骨面不要面对宿主软组织,应与髋臼假体相连,因为该面比软骨下骨更易于吸收。
植骨块的骨小梁应与髋臼负重应力方向一致,否则易出现植骨块骨折和髋臼假体失败。
松质骨螺钉固定植骨块方向应与髋臼负重方向一致,若与髋臼负重方向垂直会增加松质骨螺钉的应力。
神经麻痹尤其坐骨神经麻痹是CDH患者全髋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坐骨神经麻痹常常在术中延长下肢时发生,一旦发生将会影响愈合。
根据文献报道[1、3、4]:当下肢延长预计超过2cm时,术中要监护坐骨神经。
安装假体试模,屈膝复位髋关节后渐渐伸直膝关节感觉坐骨神经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