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
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围术期护理

3 . 1 . 3 术前准备
术后要求患者卧床 1 —3 d , 教会患者 在床
上使用便器 、 深呼 吸、 正确 咳 嗽及 咳痰 的 方法 。给予 饮食 指 导, 交代患者多进食 蔬菜 、 水果 以减少 术后 便秘 。常 规备皮 , 交代患者勿抓挠 术 区皮 肤 , 保 持术 区皮肤 完好 和清 洁。常规
大 的 改善 。
【 关键词 】 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 人 工全髋 关节置换术 ; 围术期护理 ; 康 复指 导
中 图分 类号 : R 4 7 3 . 6 文献 标 识 码 : B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3 . 1 0 . 0 5 0 文章 编 号 : 1 0 0 6—7 2 5 6 ( 2 0 1 3 ) 1 0— 0 0 9 0— 0 2
疑虑 , 取得其信 任 以更 好地 配合手术 。告 知患 者术后 护理 与
康 复 的重 要 性 。
当于 C r o w e 1 V型 J 。成人先天性髋关 节发育不 良可因假 臼的 骨性 关节炎或步态 呈鸭步状 而影 响工作与生 活 , 为缓 解疼痛 、
纠正步态及矫 正 畸形 , 患者 多要 求行 人 工全 髋 关节 置换 术 。
Ⅳ型先天性髋 关节脱位 患者 l 3例 , 经 精心 治疗 与护理 , 效 果 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 2 . 1 体位护理
术后患者 回病房后 , 指导其去 枕平卧 6 h ,
患肢用 “ u ” 型枕抬高约 3 O 。 , 保持外展 5 。 一2 0 。 、 中立位 。教会
好 心理 护 理 、 术 前 准备 ; 术后做好体位护理、 心理护理、 用 药护 理 , 积极 预 防 并发 症 ; 制 订 分 时 间段 的康 复训 练计 划 , 指 导 患 者加 强
手术讲解模板:两处髂骨截骨术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术前准备:
阻挡,不能牵引下降。当股骨头牵至髋臼 平面时,患髋可逐渐外展和伸直,以牵拉 挛缩的软组 织。牵引的重量开始用2~3kg,以后逐渐 加重,一般不超过7~8kg。牵引时间为 2~4周,如股骨头下降不够,可适当延长 时间。病儿的年龄、病变各不相同,所需 的牵引重量和时间也各异。牵引过程中应 注意测量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手术步骤:
该肌的血管和神经(图3.19.5.1.1-8)。向远侧翻开股直肌后,切开深筋膜, 结扎其下的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并剥离其下的脂肪组织显露关节囊。应 尽可能保留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以利于保留股骨头的血供。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术前准备: 3.备血 如估计手术困难大或需同时加做 其他手术者,应配血300~600ml。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术前准备: 4.术前必须自行排空膀胱或留置导尿。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手术步骤: 1.切口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手术步骤: 从髂嵴中段开始,做弧形切口,经髂前上 棘于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间隙向下外延伸 6~8cm(图3.19.5.1.1-4)。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术前准备:
两下肢的长度,检查腹股沟部是否可触及 股骨头,牵引2周后每周在牵引下摄X线片 1次,以确定股骨头的位置。待股骨头下 降到髋臼平面并维持1~2周后即可进行手 术。如采用同时股骨缩短的术式,术前可 不需牵引治疗。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术前准备: 2.做好全身情况和手术区皮肤准备。
手术资料:两处髂骨截骨术
手术步骤:
少出血。缝匠肌可与髂前上棘内侧骨骺软 骨一并拉向内侧或从髂前上棘剥离其起端, 切断后用丝线缝扎并向远侧翻转和牵开。 在髂前下棘显露股直肌直头,于髂前下棘 下方2cm处斜行切断,从髋臼上缘剥离并 切断股直肌反折头,钝性分离此肌腱和近 端肌腹,用丝线缝合其游离肌起端,并向 远端翻转和牵引,切勿损伤
联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f t c e .
K yw rsTeae Cneil iji sctn Cm i tnoeao e od :eng; o na h n d l ao ; o b ao pr n g t p o t o i i ni i t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D ) C n 是儿童 四肢畸形 中最 关节 活 动度 , 曲 :。 O1 、1 一4。3髋 、6 屈 o 一3o2髋 3o 51 4o 常见的一种 。C H的治疗方法很多 , D 但对错过早期 6 ̄1 、1一 08 9。 2 ̄ 髋 ; :o 5 2 01 髋 6。 9 ̄ 髋、1一1 7 伸 0 一 o 5 3 治疗 , 或早期治疗失败的病例 ,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手 髋 、 一1 ̄6 1。 53 ; 6 01 髋、 1一1 髋 外展:o 52 髋 、 。 。 o 一1 1 。 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多种, 卜引 在切开复位的基础 1 ̄ 02 髋 、1一4o 髋 。 6 一3 ̄3 3。 5, 7 . 上有髋骨截骨术 (ae 氏手术) 髋臼成形术( e — 12 手术方法 Slr t 、 Pm 所有病例术前常规切断挛缩 内收肌腱 , 持续大 brn e 氏截骨术) 游离髋 臼术 ( o t 、 三相 S l手术 , t e 双 重量股 骨髁上 骨 牵引 , 引重 量为 体重 的 15— 牵 / 相截骨 或表 面髋 臼截 骨术 ) 造盖手 术 ( t e 手 、 S bl a i
重度先天性髋脱位髋关节成形并用股骨截骨术的护理

1 5 手术方 法 .
在髋手术 前行 患肢 内收肌 切断 术 ,
再对股 骨下 端进行 约 3 4周 的持 续牵 引。经 X光 ~ 片复查 , 待患 肢股 骨头下 降到髋 臼正 常水平 时 , 次 再 进行第 二 次 手 术 , 患 髋 S t— eesn切 口, 取 mi P tro h 将 股骨 股直 肌切断并 将 关 节囊 切 开 , 清理 髋 臼 内疤 痕
张 爱 兵 , 吴 丽 杰
作 者 单 位 :1 0 1沈 阳 , 宁 省 优 抚 医 院矫 形 外 科 ( 爱 兵 ) 10 0 102 辽 张 ;1 1 3沈 阳 , 阳 市 苏 家 屯 区 中心 医院 外科 丽 杰 ) 沈 吴 作 者 简 介 : 爱 兵 ( 9 9 )女 , 管 护 师 。研 究 方 向 : 科 护 理 。 张 15一 , 主 骨
缩截 骨 , 板 固定 , 钢 置患 肢外 展 3 。 O 内旋 1。 外展 支 O,
年 共 收治重 度先 天性髋 脱位 患儿 2 8例 , 行髋关 节成
形 并用 股骨 粗隆下 短缩 截骨术 。在 治疗 的全过 程 中
架石 膏 固定 。 ]
1 6 护 理 方 法 .
按“ 医护一体 化” 工作 模 式 , 合 手 术 治疗 实施 专 业 配 细 分 的骨科 护理 , 取得 了满 意的 临床效 果 , 现将 术 中 配 合与 护理 工作 报道 如下 。
2 8例 患 儿 中 失访 2 , 例 随访 的 2 6 做 好 常 规 与 心 理 护 理 、 引 及 牵
骨 术 护 理 工 作 的 回顾 , 总结 治 疗 全 过 程 专 业 细 分 的护 理 方 法 措 施 。结 果
手术讲解模板:股骨成形术

手术资料:股骨成形术
手术步骤: 1.切口
手术资料:股骨成形术
手术步骤: 从髂嵴中段开始,做弧形切口,经髂前上 棘于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间隙向下外延伸 6~8cm。
手术资料:股骨成形术
手术步骤: 2.显露关节及清除妨碍复位的病理因素
手术资料:股骨成形术
手术步骤: 与“Salter髂骨截骨术”相同。
手术资料:股骨成形术
术后护理:
尽管关节镜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极少,但 仍会发生 蜂窝组织炎和切口表面感染, 应该早期诊断和治疗。治疗包括拆除缝线、 关节制动、休息、理疗、抬高患肢以及广 谱抗生素的使用。术中规范的无菌技术操 作是预防 术后感染的关键所在;术后注 意保持切口清洁。出院后向患者和家属做 好出院指导,告知其保持切口
手术资料:股骨成形术
并发症:
2.可导致供区感染的原因有 ①供足切取了足背动脉,有时还必须结 扎切断足底深弓,致局部血循较差,抗感 染能力减弱;②遗留无效腔内积液或积血。 开始应用本术式时,消灭第2跖骨切除 后遗留无效腔的办法是切除第2足跖,将 第1、3跖骨靠拢,关闭此间隙。如此造成 供足严重畸形,而且第2跖骨断端远
手术资料:股骨成形术
手术步骤: 3.截骨
手术资料:股骨成形术
手术步骤:
将两个骨膜剥离器分别沿髂骨内、外侧的 骨膜下伸到坐骨大切迹,以显露髂骨的前 1/3内、外侧的骨面。充分剥离确认关节 囊在真髋臼缘的附丽处。用弯骨刀进行截 骨。先从髂前下棘的稍上方开始,沿髋关 节囊上方1cm处做一与关节囊平行,向后 呈弧形截开髂骨外侧皮质骨,一直截至坐 骨大切迹处的剥离器之前,
手术资料:股骨成形术并发源自:端仍有一楔形无效腔不易消灭。现在,用 游 离植骨的办法,既可以消灭这个无效腔, 又可保留第2足趾,对供足的功能和形态 均有利。但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而且一旦 发生感染,后果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感染。预防办法有:①术中彻底止血; ②植骨块应足够大,以充填第2跖趾骨切 除后之间隙;③局部可
先天性髋脱位的诊断、治疗

病因:
1、遗传 2、性别 3、地区与种族 4、季节 5、胎位 6、其它先天性畸形
分型:
一、单纯型先天性髋脱位 1、髋关节发育不良 2、髋关节半脱位 3、髋关节脱位 二、畸形型先天性髋脱位
分型 :
•畸形型 •宫内型 •关节囊松驰型
• 畸胎型
• 真性型
病理变化:
• 骨骼变化 • 软组织变化
• • • • 髋臼 股骨头 股骨颈 骨盆与脊柱
结论
综上所述,动态—BRP并联法仍为目前诊断新 生儿CDH最可靠的方法,其它超声方法与动态—BBP 法相比较,其灵敏度、约登指数明显高于手法,临 床应尽量采用超声诊断新生儿CDH,以免漏诊;但 Morin-Graf并联法、Graf法、Morin法只能作为梯 度筛选试验,不能作为诊断试验。但无超声检查条 件的单位,由于Barlow手法特异度较高,也应尽量 采用手法进行检查。而X光片检查因新生儿股骨头 不显影,除明显的髋关节外移脱位外,均无诊断意 义。
先天性髋脱位的诊 断及治疗进展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CDH)
先天性髋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小儿 先天畸形,是指出生前或出生后股骨 头位于髋臼外部。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
股骨外展不同角度下前倾角测量值与 标准值的关系
股骨颈前倾 角标准值 30°
10° 20° 30° 50°
股骨干外展角度 45° 60°
8°36′ 17°00′ 24°41′ 38°10′
75°
10°00′ 19°28′ 25°26′ 40°34′
8°1′ 8°2′ 16°5′ 15°59′ 23°54′ 23°33′ 39°21′ 37°47′
何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该如何治疗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69-王建 (丹棱县人民医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由于关节囊肱骨近端髋臼的发育存在缺陷,从而导致关节不稳定,并形成了髋关节脱位。
对髋关节进行矫正,并使其恢复关节组成正常关系,可以使关节随着生长逐渐趋于正常。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致病原因有关专家会将髋关节脱位定义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幼儿患这种病的发病率处于1%-3.9%,在不同地区存在的差距较大。
髋髋关节脱位脱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据我国不同的地区统计华北地区发病率为千分之3.8,华南为千分之0.7,华东地区为千分之1.1。
可见在我国北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比南方要高。
通过对我国各大城市的调查发现,新生儿的平均发病率为3%,男婴儿比女婴儿患病率低,大约为1:6。
一般左侧髋关节发病率高,双侧均存在髋关节脱位的病例较少。
由于该病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约20%的患儿有髋关节脱位的家族病史,也有的患儿是由于在子宫内胎位异常,受到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从而造成了髋关节脱位。
有的患儿发病是由于髋臼发育不良,关节韧带处于松弛的状态。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表现及诊断站立前期处于新生儿期与婴儿期的患儿症状并不明显,一般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果出现以下几种体征,则可能存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情况:(1)患有髋关节脱位的一侧肢体缩短。
(2)对患有髋关节脱位的一侧腿进行牵拉时,会发出弹响声。
(3)患儿的两侧大腿内侧出现不对称的皮肤褶皱,在患有髋关节脱位的一侧,褶皱会更加明显。
患有髋关节脱位的一侧活动次数相对比较少,而且可以明显看到活动不灵活,有活动受限的迹象。
在患病一侧,婴儿蹬踩的力量也相对较弱,腿难以伸直,常处于屈曲的状态,患病一侧的腿较另一条会短一些。
脱位期患有髋关节脱位的婴儿走路会比较晚,如患儿有一侧存在髋关节脱位,则会出现跛行的情形。
如患儿两侧都存在髋关节脱位,站立时会体现出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的特征,行走起来感觉像“鸭步步态”。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8例12髋治疗体会

定安等 以维持有效 的组织脏器 灌注压 。根据 B , P
H R,末 梢 循 环 ,颈 外 静 脉 充盈 和 尿 量情 况 ,及 时 调 整输 液输 血 、红 细 胞 悬 液 的 人 量 和 速 度 ,必 要
时可适当用些 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利尿药 。早期
收 稿 日期 :2 0 0 8—0 8—1 0
不可逆的痛性骨关节炎和不 同程度的残疾 ,作 者 在 20 ~ 0 8 3 0 6 20 年 年间共治疗 8 1 侧先髋脱 , 例 2
作者简介 :王俊 ( 6 ~ 1 6 )男 , 9 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副主任医师, 从事外科专业工作。
云南 医药 2 0 年第 2 卷第 5 08 9 期
社 ,19 .8 醉与监测【_广西 医学 , 2 J 1
19 ,2 () 6 — 6 . 9 9 1 1 :17 1 9
注 意 保 温 ,我 们 通 过 调 节 室 内温 度 维 持 病 人 体 温
[] 罗方武 ,肖红 ,刘进 . 3 急性大 出血病人 的麻醉处 理[ - J 1
云南 医药 2 0 0 8年第 2 9卷第 5期
因 为术 前 的输 液 输血 速 度 不一 定 能超 过 出血速 度 , 尽管 大 量 输血 ,亦难 使 病 人脱 离 休 克状 态 l l l 内 。在 出 血 较 剧 的情 况 下 如 过 多 的 强 调 麻 醉 的危 险 性 ,
率 。本组病人 由于失血量大 ,我们在抢救过程着
静脉 回流和降低外周阻力 ,降低前后负荷而导致
低 血 压 ,原 则 上 应 尽 量 避 免 选 择 。 因此 ,一 般 以 选 用 全 身 麻 醉 为 宜 。全 麻 的优 点 是 气 管 内插 管 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成形术
[适应证]
1.对1~3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失败者。
2.下肢牵引后,股骨头接近髋臼边缘,且复位后,中立位稳定者。
3.髋关节造影显示髋关节囊呈哑铃状,盂唇内翻,股骨头韧带粗大,髋臼内有纤维组织填充,阻碍手法复位者。
[术前准备]
患肢皮肤牵引2~4周,重量3~5g,X线片证实股骨头接近髋臼平面。
[麻醉]
全麻。
[体位]
仰卧位,患肢臀部垫高。
[手术步骤]
1.采用髋关节前侧切口
(Smith-Petersen切口)自髂
嵴中点向前下方至髂前上棘,在
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向下
延伸,稍弯向后到大腿中上1/3
为止(图1)。
图1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股外侧皮神经、阔筋膜张肌、缝匠肌和股直肌(图2)。
3.将股外侧皮神经牵向外侧,由髂前上棘开始,分离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显露股直肌和髂腰肌(图3)。
4.切断臀中肌及阔筋膜张肌在髂嵴上的起点,用骨膜剥离器由髂骨外侧面骨膜下剥离臀中、小肌,向下牵开臀肌瓣,并切断股直肌向下翻转。
结扎、切断旋股外侧动脉、静脉,显露关节囊(图4)。
5.将髂腰肌腱和关节囊分离开,“Z”形延长切断肌腱,必要时切断内收肌,松解关节囊周围挛缩的组织。
沿股骨头或与髋臼缘横行切开关节囊(图5)。
6.充分剥离关节囊与股骨头之粘连,切除多余的关节囊,并切除部分增生的髋臼缘,剪除股骨头韧带,清除髋臼内纤维组织(图6)。
7.冲洗关节腔,助手固定骨盆,术者将股骨外展,内旋位牵引,使股骨头复位。
在患肢外展内旋位重叠缝合关节囊(图7)。
8.冲洗创面,彻底止血,髋腰肌延长缝合,股直肌,臀中、小肌及阔筋膜张肌原位缝合。
测试关节活动范围,如无脱位现象,逐层缝合切口,双侧髋人字石膏固定(图8)。
[术后处理]
髋人字石膏固定9个月,每2~3个月更换1次,每次更换石膏逐渐减少外展内旋角度,直至正常。
固定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活动,每3个月拍片1次,证实髋臼发育较好,拆除固定,加强功能锻炼,逐渐练习负重。
如股骨颈前倾角过大,术后3~6个月行转子下截骨矫正,恢复下肢正常轴线。
(
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髋臼加盖术
[适应证]
在14岁以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发髋臼发育不良,经手法复位仍有脱位者。
[术前准备、麻醉、体位]
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成形术”。
[手术步骤]
1.切口与显露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成形术”。
2.显露髋关节后,检查股骨头脱位情况及引起复位困难的原因。
必要时切断挛缩的内收肌腱和股直肌腱。
松解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图9)。
图9
3.沿股骨头或髋臼边缘平行切开关节囊,清除髋臼内纤维脂肪组织。
助手固定骨盆,术者将股骨外展内旋位向下牵引,使股骨头复位(图10)。
图10
4.根据髋臼的深浅和倾斜度,在髋臼上缘2cm的髂骨外侧壁上,采取不同角度用宽截骨刀将髋臼上缘、后上缘凿成一带蒂的骨瓣,其深度近似髋臼,用截骨刀从上向下和从后向前翻折骨瓣,盖于股骨头上方,加深髋臼的深度(图11)。
图11
5.然后从髂嵴处取下多个楔形骨块,紧密填于骨瓣与髂骨之间的间隙内,使加深的髂臼得到充分固定(图12)。
图12
6.冲洗切口,重叠缝合关节囊,将切断的肌腱原位缝合(图13),逐层缝合切口。
双侧髋人字石膏固定(见图8)。
图13
(三)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适应证]
6岁以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他手术失败者,可考虑此手术。
[术前准备]
线锯、四孔接骨板、螺丝钉等。
[麻醉、体位]
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手术步骤]
1.采用髋关节前侧切口,长16~18cm(见图1)。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由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分离。
将缝匠肌于附着处切断并用骨膜剥离器由髂骨外侧面骨膜下剥离臀肌至髂骨后方。
在股直肌上方局限地剥离髂骨内侧面骨膜,直至坐骨大切迹(图14)。
图14
3.在股直肌斜头下与关节囊外进行分离,然后切断反折头,充分显露关节囊在髋臼外上方的附着处。
沿关节囊附着线,前自髂前下棘,后至坐骨大切迹,作截骨术,截骨方向由外向内呈20°倾斜,为了准确定位,手术应在X线透视下定位。
截骨尽可能靠近髋臼水平,但不要进入髋臼,使截骨平面呈弧形,近似髋臼上缘(图15)。
图15
4.骨盆截骨后,患肢外展并向内上方推移,使截骨线下段髋臼向内移位,以股骨头外侧面恰好与近段截骨端的外侧缘平齐为准。
位置满意后,用接骨板固定(图16)。
冲洗创面,切断的肌原位缝合。
逐层缝合切口,患肢轻度外展,双侧髋人字石膏固定。
图16
[术后处理]
髋人字石膏固定4周,拆除石膏后逐渐活动髋关节,骨折愈合后开始负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