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光化学与光功能材料科学

合集下载

最新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最新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2018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B01 合成化学B02 催化与表界面化学B03 化学理论与机制B04 化学测量学B05 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B06 环境化学B07 化学生物学B08 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B01 合成化学B010503 功能配合物化学B010504 金属有机化学B020201 表面结构与性质B010602 非共价相互作用与组装方 法B0203 胶体与界面化学B020301 表面活性剂与分散体系B010603 动态共价键化学B010605 超分子复合物与聚合物B020304 界面组装与聚集体B010606 生命功能体系的组装B020305 胶体颗粒与纳米晶B020306 外场响应性胶体体系B010701 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B010702 模拟酶与仿生合成 B010703 光化学合成B020307 胶体与界面理论方法及表征技 术B0204 电化学B010704 原子与步骤经济性反应B020401 基础与理论电化学B010705 可再生资源化学B010706 温和条件下的化学转化B020403 界面与纳米电化学B020405 光电化学B020407 生物电化学B020103 多相催化B03 化学理论与机制B020105 团簇仿生催化B010505 配位聚合物 B020202 表面分子反应过程B0106 超分子化学与组装B020203 表面组装过程与功能B010601 组装基元B020204 表面化学研究方法 B010604 组装过程的动态调控 B020303 浸润性与吸附 B02 催化与表界面化学 B020404 电催化与电合成B02 催化与表界面化学 B020406 离子电化学 B0202 表面化学 B020302 溶胶与凝胶 B0107 绿色合成B020402 谱学电化学 B0201 催化化学 B020101 催化基础与理论 B020408 腐蚀电化学与电化学加工基础B020102 催化剂设计和制备 B03 化学理论与机制B020104 均相催化B0301 理论与计算化学B030101 量子化学B020107 催化表征方法与技术B030102 化学统计力学B020106 光催化B04 化学测量学B04 化学测量学 B0401 分离分析 B040101 样品处理 B040102 分离介质 B040103 色谱分析 B040104 电泳分析B040105 微纳流控B05 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B05 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B0501 无机与纳米材料化学B050101 晶态固体材料B050102 非晶态材料B060403 环境污染模拟与预测B0605 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B060501 环境放射化学B060502 放射核素分析B0606 安全与防护化学B060601 化学品安全与防护B060105 污染物迁移转化与区域环境过程B060106 纳米环境化学B060602 生物安全与防护B060603 辐射安全与防护B060604 危险品检测、处理与处置B0602 污染控制与修复B060201 大气污染控制化学B060301 环境暴露与毒理学B060302 环境污染生物标志物B070104 分子探针与生物分子示踪B070105 分子探针与组学技术B070106 分子探针与生物通讯B070202 核酸化学生物学B060401 环境计算化学B070203 糖化学生物学B060202 水污染控制与修复B07 化学生物学B060203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B0701 分子探针B06020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B060205 污染形成机制与全过程控制B070101 分子探针设计与构建B070102 天然产物与分子探针B0603 环境毒理与健康B070103 分子探针与信号转导B051004 光热材料B051005 其他能量转化材料B060404 环境化学大数据分析B06 环境化学B06 环境化学B0601 环境污染化学B060101 环境分析化学B060102 大气污染化学B060503 环境辐射化学B060504 放射计算化学B060505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B060103 水污染化学B060104 土壤污染化学B07 化学生物学B060303 毒性效应与机制B060304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B070107 分子探针与生态学效应B060305 污染生态化学与生态风险B0702 生物分子的化学生物学B060306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B070201 蛋白质和多肽化学生物学B0604 理论环境化学B060402 环境风险甄别与解析B070204 脂化学生物学B08 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B080703 工业生物催化B080704 食品与生物医药工程B080705 农林及海洋产物加工与转化B080706 皮革与造纸化工B0808 精细化工与绿色制造B080801 原料及中间体的绿色制造B080802 染料、颜料与涂料B080803 日用化学品B080804 电子信息化学品B080805 化工制药B0809 材料化工与产品工程B080901 材料的功能设计与化工制备。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指具有传递、转换或贮存物质、能量和信息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或具体地指在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选择分离性、能量转换性、磁性等功能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

按照高分子的功能特性,功能高分子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种:1.分离材料和化学功能材料2.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3.光功能高分子材料4.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现对这几种材料进行简单的介绍一下。

分离材料和化学功能材料以化学功能为主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称为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化学功能包括生成离子键、配位键、共价键的化学反应,上述价键断裂的分解反应,以及与上述反应有关的催化作用等,包括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离子交换树脂,对各种阳离子有络合吸附作用的螯合聚合物,光化学性聚合物,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聚合物,在有机合成反应中使用的高分子试剂和高分子催化剂,降解型高分子等。

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主要通过在高分子骨架上引入具有特定化学功能的官能团或者结构片段,也可以将具有类似功能的小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化得到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经过功能化或者小分子功能材料经过高分子化以后,材料的溶解度一般均有下降,熔点提高。

对于化学试剂,经过高分子化后稳定性增加,均相反应转变成多相反应,产物与试剂和催化剂的分离过程简化,同时还产生许多小分子材料所不具备的其他性质。

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固相合成的基础。

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电磁功能材料主要指导电聚合物材料。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以有机高分子材料为基体,加入一定数量的导电物质(如炭黑、石墨、碳纤维、金属粉、金属纤维、金属氧化物等)组合而成。

该类材料兼有高分子材料的易加工特性和金属的导电性。

与金属相比较,导电性复合材料具有加工性好、工艺简单、耐腐蚀、电阻率可调范围大、价格低等优点。

与金属和半导体相比较,导电高分子的电学性能具有如下特点:(1)通过控制掺杂度,导电高分子的室温电导率可在绝缘体-半导体-金属态范围内变化。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

30s后 ,再在室外暴晒 2~3 天 ,即失去强度 ,一碰就碎。光
降解材料主要可应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包装材料 ,二是农业应
用薄膜。
第五章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 1954年,美国柯达公司的Minsk等人开发出光功能高分子聚乙烯醇肉桂酸 酯,并成功应用于印刷制版 应用领域已从电子,印刷,精细化工等领域扩大到塑料,纤维,医疗,生化和 农业等方面,发展之势方兴未艾. 概述 光敏涂料 光致抗蚀剂 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 主要内容 光导电高分子材料 5.1 概述 光功能高分子:也称感光性高分子,指在吸收了光能后,能在分子内或分子 间产生化学,物理变化的一类功能高分子材料.这种变化发生后,材料将输 出其特有的功能. 1,光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分类 按作用机理 光物理材料 光化学材料 光导电材料: 光电转换材料 光能储存材料 光记录材料 光致变色材料 光致抗蚀材料 光检测元件,光电子器件,静电复印,激光打印 聚合物型光电池 按其输出功能,感光性高分子包括 研究最成熟,最有实用价值,包括光刻胶,光固化粘合剂,感光油墨,感光涂 料 2,光化学反应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在一定波长和频率范围内,它能引起人们的视觉,这部分 光称为可见光.广义的光还包括不能为人的肉眼所看见的微波,红外线,紫 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等.
l i g h t ( P S ) *
( 激 发 态 生 成 ) ( P S ) * + 单 体 或 引 发 剂 初 级 自 由 基 + P S ( 基 态 )
常见的光敏剂 C O N CFra bibliotekH 3 C H 3 N H 3 C H 3 C C O 米蚩酮(MK) 二苯甲酮(BP) 当光源条件给定时,光引发剂和光敏剂 发生作用的要求 具有合适的吸收光谱(与光源匹配否)和消光系数 引发量子效率高 光敏剂,光引发剂及其断裂产物不参与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 光引发剂和光敏剂应有一定的热稳定性.与反应体系互溶,无毒,无气味以 及不使反应产物发黄等特性. (3)光交联 原料:线形高分子或线形高分子与单体 产物:不溶性的网状聚合物 应用:光固化油墨,印刷制版,光敏涂料,光致抗蚀剂 交联反应 链聚合 非链聚合 含双键 必须加光敏剂 带有不饱和基团的高分子:丙烯酸酯,不饱和聚酯,不饱和聚乙烯醇衍生物, 不饱和聚酰胺等 硫醇与烯烃分子.(加聚反应) 饱和高分子.(链转移作用,夺氢或卤原子,产生活性中心,或光解断裂产生 自由基)(卤代聚合物,含硫高分子)

7第七章--光敏高分子材料

7第七章--光敏高分子材料
能够使激发态分子以非光形式衰减到基态或者低能态的过程 称为激发态的淬灭。
淬灭过程是光化学反应的基础之一。芳香胺和脂肪胺是常见 的有效淬灭剂,空气中的氧分子也是淬灭剂。
2020/4/14
5、分子间或分子内的能量转移过程 激发态的能量可以在不同分子或者同一分子的不同发色团之
间转移。 能量转移在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聚合
移和化学反应,导致聚合物链断裂。 ②、光氧化降解过程
首先在光作用下产生的自由基,并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合 物。过氧化物是自由基引发剂,产生的自由基进一步引起聚合物 的降解反应。
2020/4/14
③、催化光降解过程 当聚合物中含有光敏剂时,光敏剂分子可以将其吸收的光能
转递给聚合物,促使其发生降解反应。 光降解反应的表现: 不利方面----使高分子材料老化、机械性能变坏; 有利方面----可以使废弃聚合物被光降解消化,对环境保护有利;
2020/4/4
这种树脂具有环氧树脂的优点。
2020/4/14
②、不饱和聚酯 光敏涂料用的不饱和聚酯类光敏树脂是线性不饱和聚酯,一
般由含不饱和双键的二元酸与二元醇进行缩合反应而生成。 如,由l.2-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和马来酸酐缩聚可生成不
饱和聚酯类光敏树脂。
不饱和聚酯光敏涂料具有坚韧、硬度高和耐溶剂性好等特 点。
光敏剂应具有稳定的三线激发态。其激发能与被敏化物质 (如,光引发剂)要相匹配。
常见的光敏剂多为芳香酮类化合物。如苯乙酮和二甲苯酮。
②、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是指,吸收适当波长和强度的光能后,可以发生光
2020/4/14
物理过程至某一激发态,若该激发态的激发能大于化合物中某一 键断裂所需的能量,因而发生光化学反应,该化学键断裂,生成 自由基或者离子,成为光聚合反应的活性种。具备上述功能的化 合物均可以用作光引发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A 数理科学数学 A01基础数学 A0101应用数学 A0102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 A0103力学 A02一般力学 A0201固体力学 A0202流体力学 A0203交叉与边缘领域的力学 A0204物理学Ⅰ A04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A0401凝聚态物性Ⅱ: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A0402原子和分子物理 A0403光学 A0404声学 A0405物理学Ⅱ A05基础物理学 A0501粒子物理学和场论 A0502核物理 A0503核技术及其应用 A0504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设备 A0505等离子体物理 A0506B化学科学无机化学 B01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 B0101丰产元素化学 B0102配位化学 B0103生物无机化学 B0104固体无机化学 B0105分离化学 B0106物理无机化学 B0107同位素化学 B0108放射化学 B0109核化学 B0110有机化学 B02有机合成 B0201金属有机及元素有机化学 B0202 天然有机化学 B0203物理有机化学 B0204生物有机化学 B0206有机分析 B0207应用有机化学 B0208物理化学 B03结构化学 B0301量子化学 B0302催化 B0303化学动力学 B0304胶体与界面化学 B0305电化学 B0306光化学 B0307热化学 B0308高能化学 B0309计算化学 B0310高分子化学 B04高分子合成 B0401高分子反应 B0402功能高分子 B0403天然高分子 B0404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 B0405 高分子理论化学 B0406 聚合物工程及材料 B0407分析化学 B05色谱分析 B0501电化学分析 B0502光谱分析 B0503波谱分析 B0504质谱分析 B0505化学分析 B0506热分析 B0507放射分析 B0508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 B0509联用技术 B0510采样、分离和富集方法 B0511化学计量学 B0512表面、微区、形态分析 B0513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 B06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 B0601传递过程 B0602分离过程及设备 B0603化学反应工程 B0604化工系统工程 B0605有机化工 B0607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 B0608能源化工 B0609化工冶金 B0610环境化工 B0611环境化学 B07环境分析化学 B0701环境污染化学 B0702污染控制化学 B0703污染生态化学 B0704理论环境化学 B0705全球性环境化学问题 B0706C 生命科学基础生物学 C01微生物学 C0101植物学 C0102动物学 C010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C0104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 C0105 神经生物学 C0106 生理学 C0107心理学 C0108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 C0109遗传学 C0110生态学 C0111农业科学 C02农业基础科学 C0201农学 C0202畜牧、兽医学 C0203蚕桑、养蜂学 C0204水产学 C0205林学 C0206医学与药学 C03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C0301基础医学 C0302临床医学基础研究 C0303药物学 C0304中医药学 C0305D地球科学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 D01综合自然地理学 D0101地貌学 D0102应用气侯学 D0103水资源与水文学 D0104冰雪、冻土学 D0105经济地理学(含历史地理学) D0106 城市地理学 D0107生物地理学 D0108区域地理 D0109区域可持续发展 D0110土壤地理学 D0111土壤物理学 D0112土壤化学 D0113土壤生物学 D0114土壤肥力 D0115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D0116遥感成像机理 D0117遥感信息处理 D0118遥感信息模型与方法 D0119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D0120测绘学 D0121污染物表生行为及环境效应 D0122 区域环境质量演变 D0123人类活动与环境效应 D0124环境演变与对策 D0125地质学 D02古生物学(含古人类学) D0201地层学(含磁性地层学) D0202矿物学 D0203岩石学 D0204矿床学 D0205沉积学(含现代沉积、沉积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 D0206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D0207煤田地质学 D0208第四纪地质学 D0209前寒武纪地质学与变质地质学 D0210构造地质学 D0211大地构造学 D0212水文地质学 D0213工程地质学 D0214数学地质学 D0215地热地质学 D0216遥感地质 D0217环境地质 D0218地球化学 D03同位素地球化学 D0301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D0302岩石地球化学 D0303矿床地球化学(含有机地球化学) D0304同位素年代学 D0305实验地球化学 D0306天体化学与比较行星学 D0307地质化学新技术、新方法 D0308环境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 D0309E材料与工程科学金属材料学科 E01金属结构材料(不包括原料和构件等) E0101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 E0103极端(超高温、超高压、强辐射等等)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E0104 金属功能材料 E0105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 E0106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缺陷 E0107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 E0108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 E0109金属材料表面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0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1金属磨损与磨蚀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2其它学科 E0113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 E02人工晶体 E0201玻璃材料 E0202结构陶瓷 E0203功能陶瓷 E0204水泥与耐火材料 E0205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 E0206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 E0207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E0208半导体材料 E0209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含各类电池材料) E0210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 E0211古陶瓷与传统陶瓷 E0212其它 E0213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 E03塑料 E0301橡胶(弹性体) E0302纤维 E0303涂料 E0304粘合剂 E0305高分子助剂 E0306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E0307特殊与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材料E0308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E0309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E0310智能材料 E0311仿生材料 E0312高分子材料与环境 E0313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E0314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 E0315其它高分子材料 E0316冶金与矿业学科 E04资源开采科学与工程 E0401钻井科学与工程 E0402地下空间工程 E0403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 E0404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 E0405冶金原理与冶金物理化学 E0406冶金反应工程学 E0407钢铁冶金科学与工程 E0408有色金属冶金科学与工程 E0409材料制备加工科学与工程 E0410粉体工程与粉末冶金 E0411海洋、空间冶金及其它资源利用 E0412 冶金化工与设备 E0413 特殊冶金与冶金新技术、新方法 E0414 安全科学与工程 E0415 资源循环科学 E0416矿冶生态与环境工程 E0417资源利用科学与其它 E0418机械工程 E05机构学与机器人 E0511传动机械学 E0512机械动力学 E0513机械结构强度学 E0514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E0515机械设计学 E0516机械仿生学 E0517微/纳机械学 E0518零件成形制造 E0521零件加工制造 E0522制造系统与自动化 E0523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 E0524微机电系统制造 E0525制造科学其他交叉领域 E0526工程热物理 E06工程热力学 E0601内流流体力学 E0602传热传质学 E0603燃烧学 E0604多相流热物理学 E0605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 E0606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 E0607工程热物理与其它领域交叉 E0608 电工学科 E07 电磁场与电路 E0701电工材料学 E0702电机与电器 E0703电力系统 E0704高电压与绝缘 E0705电力电子学 E0706脉冲功率技术 E0707放电理论与放电等离子体 E0708电磁兼容 E0709超导电工学 E0710生物电工学 E0711新的发电技术与节电技术 E0712建筑环境结构工程学科 E08建筑学 E0801城乡规划 E0802建筑物理 E0803环境工程 E0804结构工程 E0805岩土与基础工程 E0806交通工程 E0807防灾工程 E0808水利学科 E09水工结构 E0901水力学 E0902水文、水资源 E0903河流、海岸动力学及泥沙研究 E0904 岩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E0905 环境水利 E0906农田水利 E0907水工新材料 E0908水力机械 E0909F信息科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 F01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 F0101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 F0102电路与系统 F01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F0104电子离子物理、材料与器件 F0105 生物电子学 F0106 可靠性技术理论与应用 F0107计算机科学 F02理论计算机科学 F0201计算机软件 F0202计算机系统结构 F0203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 F0204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 F0205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F0206自动化科学 F03控制理论 F0301工程系统与控制 F030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F0303模式信息处理 F0304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 F0305机器人学及机器人技术 F0306半导体科学 F04半导体材料 F0401微电子学 F0402半导体光电子学 F0403半导体其他器件 F0404半导体物理 F0405半导体化学 F0406半导体理化分析 F0407光学和光电子学 F05光学信息处理 F0501光电子器件 F0502光信息传输 F0503激光 F0504非线性光学 F0505红外技术 F0506光谱技术 F0507技术光学 F0508光学和光电子学材料 F0509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F0510G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G01运筹与管理 G0103决策理论与技术 G0104对策理论与技术 G0105行为心理与管理 G0106组织行为与组织理论 G0107管理系统工程 G0108工业工程 G0109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G0110 互联网管理理论与技术G0111评价理论与技术 G0112预测理论与技术 G0113数量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 G0114复杂性研究 G0116其它 G0118工商管理 G02企业战略管理 G0201企业理论 G020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G0204企业财物管理 G0205企业运作管理 G0207企业技术管理 G0208项目管理 G0209其它 G0212宏观管理与政策 G03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 G0301 金融管理与政策 G0302财税管理与政策 G0303产业经济管理 G0304农林经济管理 G0305公共管理与政策 G0306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 G0307 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G0308 城镇与区域发展管理 G0310 政府管理 G0311其它 G0312。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光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光化学
有机物降解
光化学反应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的物质,降低水体污 染。
藻类控制
光化学反应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光化学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土壤修复
光化学反应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土壤污染程度。
农药降解
光化学反应可以分解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作物的危害。
重金属固定
光化学反应可以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防止重金属迁移和污染地 下水。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光化学反应在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材料方面具有重要 应用。
03
光化学合成
光化学合成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直接光化学合成
01
利用光能直接引发有机反应,通常需要使用高能量的光源,如
紫外光。
间接光化学合成
02
通过光敏剂或催化剂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引发有机反应。这
种方法通常需要较低能量的光源,如可见光。
组合光化学合成
自由基和离子反应
在光化学反应中,自由基和离子是常见的活性物 种,它们参与的反应类型和机理各不相同。
光化学合成的应用
有机合成
利用光化学合成方法可以合成多种有 机化合物,如烯烃、芳香烃、醇、醛 等。
药物研发
光化学合成方法可用于合成药物中间 体或活性成分,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 和纯度。
生物成像和探针
利用光敏剂或荧光探针标记生物分子 ,可以用于生物成像和检测生物分子 的结构和功能。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光化学
目录
• 光化学基础 • 有机光化学反应 • 光化学合成 • 光化学反应动力学 • 光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01
光化学基础
光化学基本概念
01
光化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相关能量转换 、信息转换的学科领域。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个尺度上(1-100纳米之间)具有特殊性质和功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电子、光学、医学和环境保护等。

为了制备出具有所需性质的纳米材料,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几种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1. 碳热还原法碳热还原法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主要适用于制备碳基纳米材料,比如纳米碳管和纳米金刚石。

该方法通过选用适当的碳源和金属催化剂,在高温下使碳源发生热分解反应,生成纳米材料。

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产物纯度高,但难以控制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尺寸。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溶胶逐渐转变至凝胶的过程,适用于制备金属氧化物、金属复合氧化物和陶瓷等纳米材料。

该方法通过将金属盐或金属有机化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经过水解、缩聚、脱水和凝胶等步骤,最终得到纳米材料。

优点是可以控制纳米材料的成分、形貌和孔结构,但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

3. 物理气相法物理气相法包括溅射法、磁控溅射法和热蒸发法等,适用于制备金属纳米薄膜和石墨烯等材料。

该方法通过在真空条件下,将金属或化合物样品加热蒸发,生成气相原子或分子,然后沉积在基底上,并形成纳米结构。

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纳米薄膜均匀,但不适用于制备大尺寸纳米材料,且基底的选择限制了材料的应用范围。

4.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主要适用于制备纳米碳管和纳米颗粒等材料。

该方法通过将气相前驱体送入高温反应室,经过热解和成核等反应,生成纳米材料沉积在基底上。

优点是制备过程灵活、成本较低,能够控制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分布,但对设备要求高,产率相对较低。

5. 光化学法光化学法是一种使用光源和光反应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光源,如激光或紫外光,激活光敏剂或催化剂,使其在反应体系中引发化学反应,从而制备纳米材料。

优点是制备过程可控性高,反应速度快,但对设备和反应条件的要求较高。

中科院化学所化学学科简介

中科院化学所化学学科简介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化学(英文)名称:Chemistry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学科发展起源于筹建之初,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学科建设的发展凝结着几代化学人不懈的努力与奉献。

化学所于1953年开始筹建,1956年正式成立,当时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96人的队伍,其中研究人员111人,高级研究人员18人。

当时的化学所学科方向的规划为: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文革期间(1966年-1977年),化学所基础研究工作受到影响,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文革”后期,化学所的基础研究工作得到逐步恢复,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改善了基础研究的环境,化学所逐步增加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比重。

化学所在建所时的定位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化学所,设立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五个研究方向。

1979年化学所提出:“以物理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为科研主攻方向,同时积极开展有机信息材料、有机合成化学和有机分析化学的研究。

” 1983年,化学所以学科来构建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三个研究方向和目标为:(1)物理化学: 到九十年代成为国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之一;(2)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材料科学: 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国际研究中心之一。

并逐步加强高分子科学的基础研究;(3)与人体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化学问题与分析问题研究。

1980年2月12日,全国五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981年2月2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同年11月,化学所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批准化学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1985年化学所首批在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三个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6年首批批准按一级学科(化学)授予学位,1997年成为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获化学学科最高分9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光化学与光功能材料科学樊美公姚建年佟振合有机化学徐寿昌
有机合成中的命名反应的战略性应用
分子器件与分子机器---Vincenzo Balzani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张洪润
自组装纳米结构-张金中
气湿敏器件及其应用-康昌鹤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吴建平
传感器敏感功能材料及应用-倪星元
电子元器件及其材料概论-黄新友
聚合物结构分析-朱诚身
配位化学--原理与应用(章慧)
功能材料化学进展(朱道本)
电化学方法--原理与应用(阿伦.J.巴德)
高等配位化学(朱龙观)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周玉武高辉
无机光致发光材料及应用张中太
太阳能电池-原理到新概念陈红玉
大学基础化工实验魏文龙
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微生物学张文治
工业催化剂分析测试表征刘希尧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黄春晖
实用催化高震中
材料腐蚀与防护概论
现代工程制图杨胜强
材料性能学王同增
功能材料概论殷锦华
复合材料概论王国荣
材料科学基础刘国勋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燃料电池衣宝莲锂离子电池吴宇平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徐如人超微粉体制备与应用技术张立德无机化学
碳纳米管
晶体学外文版碳管制备结构物性及应用成会明催化与研究中的实验方法安德森工业精细有机合成钱旭红超分子层状结构组装与功能沈家聪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路培文
化学化工与信息及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黄荣民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马德柱
仪器分析教程汪会群
聚合物试剂和催化性能杨辉荣
物质结构安到
电分析化学原理吴守国
高分子合成新技术王国建
炸药热分析楚世镜
纳米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及应用高廉
导电活性聚合物华莱士
有机分子结构光谱鉴定孙祥翼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周瑜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孙锦淘
水泥厂工艺设计概论金蓉蓉
工程制图学及计算机王明珠
水泥工艺学沈薇
化学修饰电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