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专题《我心归去》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我心归去》 课件(共47张PPT)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我心归去》 课件(共47张PPT)

研讨以下问题,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1、本文的题目是“我心归去” ,说说作者此处身 在何处,心又归向何方?
2、作者在法国居住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作者的故乡是什么样子呢? 3、作者在法国心情如何? 对故乡又是什么心情呢?
1.作者在法国居住的环境
第一节:“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有两层楼的 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 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 绿公园。 第六节:有豪华酥骨的都会,有静谧侵肌的湖泊, 有幽深奇诡的城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 林。 宽敞奢华 优美风雅
我在异国“只 (1)语言不通,文化隔膜,寂寞冷清 是一名来付钱 的观赏者”
( 2 )故乡让人感到亲切、温馨和激动 (3)故乡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 (4)留存了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成了生命 的一部分。 (5)有血、有泪、有汗水 意味着我们的付出
问题探究
三、到 5 、 6 节作者的感情基本抒发完了,文 章内容结构上都相对完整了,完全可以作结,为 何还要加上后三节呢? 后三节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作用是什 么?
比喻,将寂寞空虚的感觉形象化
(3) “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 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对吊灯的研究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品味 语言
通过夸张的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空虚和无聊
(4)“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反问、借代(以部分——法国的面包和雷诺 牌汽车,代全体——法国的优裕的物质生活)
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 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作者为什么要写故乡的不足“甚至是贫瘠而脏乱 的”? 欲扬先抑
故乡贫瘠而脏乱但依然爱它,更能体现出对故乡的 发自内心的眷恋

语文必修ⅰ苏教版第三专题《我心归去》精品课件.

语文必修ⅰ苏教版第三专题《我心归去》精品课件.
2018年8月6日星期一 6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评点
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
评点,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 读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 评价和质疑。
2018年8月6日星期一
7
文本研习与评点
1、如何理解“故乡有你的血、泪,还有汗 水”?
答:有曾经的苦难,挫折,拼 搏。不是每个人都在故乡留下 血、泪和汗水的。
2018年8月6日星期一 16
我心归去
韩少功
学习目标
• 1、了解韩少功,理解文 中关键句的含义。 • 2、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 思乡之情,培养热爱家 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018年8月6日星期一 2
作者:韩少功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有小说集《
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 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 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 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 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 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 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 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 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11
关于故园之思的诗文
1. 2. 3. 4. 5. 6. 7. 8.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2
2018年8月6日星期一
美好,与下文下浓浓的思乡之情形 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做了铺垫。
2018年8月6日星期一
5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专题 《我心归去》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专题 《我心归去》导学案

《我心归去》优教导学案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3.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1.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

钥匙..()锁钥.()模.样()模.范()别墅.()静谧.()草坂.()奇诡.()悲怆.()眷.顾()逃遁.()潦.倒()矫.饰()惦.念()熠.熠()贫瘠.()●研读课文,探究思考。

1. 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2.作者认为人与故乡是一种什么关系?●文句理解1 / 73.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4.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勾.当/勾.搭吐露./露.马脚勒.索/悬崖勒.马B.着.凉/着.想夹.被/夹.生饭劲.歌/疾风劲.草C.炮.仗/炮.弹关卡./卡.脖子曾.经/曾.几何时D.扉.页/绯.闻馈.赠/溃.疡病跻.身/济.济一堂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日本首相小泉屡次参拜靖国神社,这使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更难赢得亚洲人民的________。

②孩子如果过多玩网络游戏,家长应适当加以________。

③高致病性禽流感________没有吓倒人们,_________更加坚定了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A.信任干涉不但/而且 B.信赖干预不但/而且C.信任干预非但/反而 D.信赖干涉非但/反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

可从小就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白帆片片、鸥影点点。

B.“勿以恶小而为之。

”生活中一味地大行不顾细谨,不注重个人自身修养,小恶丛生,集腋成裘....,必将铸成大错。

C.群山染翠,万壑流泉,芳草遍地,春水映天,杂花生树,燕语莺歌,江南的春天明媚2 / 7。

苏教必修一课件:第三专题《我心归去》(共50张PPT)

苏教必修一课件:第三专题《我心归去》(共50张PPT)
“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 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之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 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 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 自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韩少功隐居在湖南汨罗江乡下, 怡然自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血沃之 地将真 正长出 金麦穗 和赶车 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 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这种爱,铭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里,流淌 在每一人的血液里,这是一种一触即发 的情感。无论走得多远,游子依然忍不 住回头眺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到5、6节,作者感情基本抒发完了,文章内容结构都 相对完整了,完全可以作结,为何还要加上后三节呢?后 三节的内容是什么?她的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 文章,把启示性语句找出来,认真体会。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反问、借代(以部分——法国的
面包和雷诺牌汽车,代全体—— 法国的优裕的物质生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两节写了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具体表 现,是对家园之思的正面描写。
第5节作者是怎么表现思念亲人的?
• 作者通过对亲人生活场景的想象, 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笔调 抒发了自己在异国他乡对亲人的强 烈思念。“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 将想家,思念故乡,家的含义进一 步深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分析课文
既然是想家,是否因为在国外不好?作 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
• “一幢雅静的别墅”“大”“环境优 美”
• 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写在法国的居住条件优越有何作用?

我心归去(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我心归去(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我心归去(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记下阅读心得,写下点评,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2、揣摩体味文中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提高语言品位能力,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一、解题(预习检查)。

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回到哪里去?(明确:中国故乡)作者写文章时应该身在何处?(明确:法国圣•纳塞尔市)解读“我心”为什么要“归去”。

二、体会作者在异国他乡的感受,交流1—4段的评点。

1、韩少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是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曾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在浪漫的法国,他仅呆了一个月就心归去了,难道法国没有中国好。

明确:法国条件很好,“雅静的别墅”、“两层楼”、“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蓝海”、“绿公园”。

是物质条件和环境优越。

2、物质条件和环境优越,为什么还要“我心归去”?在“对话栏”(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和质疑等)里说“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为下文作铺垫”,咱们要明白做了什么铺垫,继续看课文。

明确:作者在法国是感受到了寂寞、孤独和空虚。

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越更加突出了作者“冷清”的感受。

3、他是如何来表现这种“冷清”的感受的,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并作点评。

“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这个城市不属于你”——“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我不想移民”。

三、体会作者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交流5—6段。

1、作者反复渲染自己在法国的孤寂感,除了环境陌生、语言不通等因素外,还有什么原因呢?明确:“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

亲人让作者不得离开舍弃。

“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侯她们睡到天明。

”这是异端充满温情的画面,与前面的冷清的文字形成强烈的反差。

作者在法国的“家”里感到被囚禁的痛苦,只有在有亲人的家里才感到塌实和温馨。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我心归去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我心归去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

《我心归去》【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知识链接与巩固】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

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

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自主学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一幢.( ) 钥.匙( ) 悲怆.( ) 眷.顾( )墟.场 ( ) 贫瘠. ( ) 逃遁. ( ) 麦穗.()囚禁.()烙.印()模.样()矫.饰( )繁华稣.骨( ) 静谧.侵肌( ) 幽深奇诡.( )熠熠.闪光 ( ) 魂牵梦萦.( ) 无量.幸福( ) 【合作探究】1、文章告诉我们此时作者在那里?文题为“我心归去”,我的心到底是归去何方?2、法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是这样吗?作者是不是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感觉呢?3、作者的故乡又是什么样子呢?对家乡又是什么心情呢?4、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5、作者明明对故乡很失望,但为什么身在法国“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如何理解“那种失望能滴血”?6、为什么说故乡不等于出生地?为什么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课外拓展】阅读材料一:故乡是你多年生活的地方。

你曾在那里呱呱落地,跟妈妈牙牙学语,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受过初次的激动,结识了最初的朋友,启迪了你的智慧之窗。

故乡就是你的母亲,她教过你,呵护过你,好好研究你的故乡吧,认认真真地研究她的每条街道和她的居民吧。

——[意大利]阿米琪斯《马路文明》阅读材料二:人可以另外选择居地,但没法重新选择生命之源,即便这里有许多你无法忍受的东西,即便这块土地曾经被太多的人口喝太多的灾难压榨得疲惫不堪气喘吁吁,如同一张磨损日久的黑白照片。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第三专题 我心归去 (共32张PPT)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第三专题 我心归去 (共32张PPT)
韩 少 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对比手法和排比手法的运 用。
2.学习作者把说理蕴于形象之中的 写法,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3.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代表作品有短 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散文 《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 受之轻》等译著。
故乡不但有已逝去的生命中的岁月(童年、青年、 壮年),还包括过往的美好的记忆(亲人,朋友) 及经历(血、泪、汗水),因为我们曾经在那片 土地上成长过,奋斗过,耕耘过,那片故乡的土 地见证过你所有的经历(欢乐、痛苦、悲伤、忧 愁、荣辱),那些在人的生命中抹不去的记忆, 才会令人在感情上割舍不去,在心底永存着对故 乡的爱,觉得故乡美,他们才真正是拥有故乡的。
思念故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法国生活环境
雅静的别墅: 两层楼 、六间房 四张床、三个厕所 面朝蓝大海海、、绿绿公树园环…绕…、居住宽松、环境雅致
风雅富贵之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繁 华 酥 骨 的 都 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静 谧 侵 肌 的 湖 泊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幽 深 奇 诡 的 城 堡
赶车谣( yáo )
烙印( lào ) 潦倒( liáo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题 心从哪里归向何方
异乡
故乡
中国 湖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的脉络是如何展开的?
第一部分(1-4)写自己在法国圣.纳塞尔访问时的情形和感 慨 第二部分(5-9)写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 初步念把的握思文考章的主旨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1课件:第一专题 第三专题《我心归去》 (共21张PPT)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1课件:第一专题  第三专题《我心归去》 (共21张PPT)
想象:亲人生活场景—— 表达对亲人的强烈思念 议论:“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
——将想家、思念故乡的含义进一步深化。
1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6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用对比/排比 用欲扬先抑: “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
我依然爱它,依然在心底想着它。
想家里的什么?
小径,月夜,草坂,小羊,犁头
19
课堂达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仿照课文原句写几个排比句,写出故乡的特点。 原句: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
17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写法鉴赏
1.运用对比,抒情达意 文中有多处对比,如物质文明发达与精神文明落后的 对比、孤独的“我”与快乐的家人的对比、旅游景区美与 家乡美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他乡 虽然发达,但不是故乡,我心欲归故乡。
18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运用反衬,主题鲜明 作者先写客居之地条件之优越,后文中又时常提到客 居之地的诱人之处及其比故乡的优越,但依然使作者感到 “难耐的冷清”,作者依然强烈地惦念着故乡,牵挂着亲人, “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突出了故乡在作者心目中不可 替代的地位,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故园之情。这种手法同时也 为作者思考和表达故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作了铺垫。面对这种 反差,连我们读者也会禁不住发问:这是一种怎样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作用:使主题深化和升华。
14
问题第研9习章(扩第声7系-8统段调)音
体会重点语句
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 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 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 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归去●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2.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3. 学会使用“评点”的方法来解读文本;●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

●设计思想《我心归去》是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漂泊的旅人”板块的第二篇文章,这个板块前有老舍的《想北平》后有柯灵的《乡土情结》。

《想北平》和《我心归去》典型地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而《乡土情结》则梳理了人与故乡的经典情结,是这一板块的总结与升华。

本专题是文本研习专题,专题要求教师创设文本解读的情境,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来研习文本,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教师、同学交流,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高一学生在学习这个专题之前,已经学过“向青春举杯”和“获得教养的途径”两个专题,接触到的文体有诗歌、散文等;学生还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初次领略了故乡在人心深处的永恒魅力。

由于阅历不深,高一的学生还是较难理解语句中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对“故乡”人文内涵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作为教学的难点。

“诵读品味”、“独立评点”和“探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了解人文内涵,因为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主旨的把握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上的,而不是架空分析出来的。

●教学资源一.资料辑录。

韩少功(男)(1953-)笔名少功、艄公等。

湖南长沙人。

1969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汩罗县的农村插队。

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

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

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4)在文坛崭露头角。

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

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

到海南后1988年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

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发行后广受好评。

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

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家出版社)因其标新立意的形式尝试引起各方争论。

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4)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

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有短篇小说集《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等。

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我心归去》是他访问法国归来后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访法散记》。

二.相关文本灵魂归处是故乡哲学原本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家园。

———诺瓦利斯(Novalis)席慕容曾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谈及家乡,大意是这样的:虽然我不是在内蒙古长大,也从没有生活过,可是当我追随父亲的心愿,踏足这片草原时,我还是感动得流泪了……我知道,我回家了……仿佛我已在这里生活许久……其实,所谓乡愁中所提及的“乡”,不仅仅指向实际意义上的故乡,出生的地方。

所感怀的,唏嘘的是属于自己灵魂的那方净土,它是精神的,非公有的。

它可以与人共鸣,却无法共同体会个中滋味。

我们一生不停,行走于路上,为的就是寻找自己的灵魂家园,家的归宿感。

但是,身处这个纷乱的世界,总是有着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变化,我们虽然尚不为“垮掉的一代”,可扑面而至的膨胀化信息资讯让我们无所适从,浮躁的心态始终在城市上空盘旋,久久不肯着地;我们的一半血液里仍存有真挚但易破的气泡,另一半血液却充斥着现代的失落元素。

有一句话被都市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真没意思!———什么没意思?是生活本身还是生活本质?我们漂浮在水面,没有扎根,精神上的空虚反复,使得我们还在不知倦意地找寻着灵魂的归处。

而那些找到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纯净自然,笑得灿烂。

哲学家奥古斯丁说:“我的灵魂啊,不要移情于浮华。

”像拂去物体表面的尘埃一样滤去浮于灵魂表象的东西之后,沉淀下来的就是迷失在从前的最本质的东西。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乡愁 (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三.唐诗中表现家园之思的名句1、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王羽《未展芭蕉》2、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3、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赵嘏《寒塘》)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6、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杜牧《题齐安城楼》)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8、日幕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吴融《金桥感事》)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1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12、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杜牧《秋浦途中》)13、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送别》)1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古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15、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春夕》)1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17、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18、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杜甫《江汉》)19、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花非花》)2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2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2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四.教学PPT●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借助ppt,教师导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利用诗词或歌曲导入新课。

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简介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观看ppt 简要介绍写作背景●指导诵读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笔画出自认为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朗读、勾画1、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2、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3、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

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导读课文主导学生活动:提出问题:(1)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作者故乡的特点。

(2)面对这样的故乡,你会生发出怎样的情感?作者对此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速读、概括、思考(参考答案:贫瘠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参考答案:难过,不满,厌恶……;亲切,激动)主导学生活动:提出问题:(3)法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作者用了哪些词对法国进行了描绘,请作简要概括。

(4)面对优美概括、发言。

(参考答案:优美,风雅富贵:繁华酥骨,静谧侵肌,幽深奇诡;“家”:雅静、大、环境优美——物质环境优裕。

)(参考答案:赞美,依恋,满足……虚空)的异国他乡,你会怎么想?作者的情感又是如何?主导学生活动:本文有很多描写生动或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你对哪些句子深有感悟,你是怎样理解的?整理在对话栏当中。

阅读、思考、评点、分组交流。

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分析语句时要求朗读可以深入体悟情感。

示例:(1)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评点: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2)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评点:(那个韩麦尔先生不是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吗?怎么作者连用三个法语表达出了一种什么情绪呢?)厌烦,身在异国,言语不通,作者简直度日如年!这是用反复来表达自己思乡的。

(3)“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评点:无聊至极的举动,夸张的细节写出了作者无所事事的那份要发疯的感觉,(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望天花板半天的?)细节描写“见微知著”,运用夸张更形象表明作者在异乡的孤独无聊。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总结全文思考、讨论、发言。

①故乡是生命之根(故乡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所以故乡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故乡不会使你真正失望,你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一种期望);②故乡是奉献之所(只有在故乡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③故乡是无价财富(只要真正拥有故乡,便会拥有“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板书:“故乡”人文内涵及“生命之根”、“奉献之所”、“无价财富”)●拓展延伸以“想家”为话题,通过联想和想象,通过具体的意象来抒写你的思乡情。

当堂写作并朗读交流作业设计是为了使学生体悟本文蕴含的哲理,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家园之思;也为了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堂反馈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练习、交流答案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内容附后●板书我心归去韩少功人在异乡心归故乡“故乡”人文内涵雅静奢华贫瘠脏乱对生命之根繁华酥骨浮粪四溢奉献之所静谧侵肌拥挤不堪比无价财富幽深奇诡阴沉连日感受:冷清、虚空、惦念、亲切、发疯激动●课堂反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可作检查预习用)(1)钥匙( ) ( ) (2)一幢( ) (3)逃遁( ) (4)模样( ) (5)熠熠( ) ( ) (6)静谧( ) (7)奇诡( ) (8)贫瘠( ) (9)悲怆( ) (10)眷顾( ) (11)矫饰( ) (12)烙印(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一幢./经幢.奔.赴/投奔.B.哪.里/哪.吒囚禁./禁.受C.模.存/模.真切.除/切.磋D.脏.乱/内脏.潦倒./倒.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