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_东方和西方的科学_美美与共_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有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_东方和西方的科学_美美与共_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有答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本课话题——宽容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让我们训练我们的灵魂,忠于客观真理,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并知道自己最高思想来自东方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来说,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但他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

乔治·萨顿诚恳地告诫西方人要消除偏见,呼吁人们要正确处理东方与西方科学的关系,展现了一个科学家客观、公正、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放、宽容、谦逊的科学胸襟,见微知著、不囿于一时一地之见的忧患意识。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广陵公安分局曲江派出所民警陈力驾车行驶到市区维扬路一交叉路口,正等红灯时,突然感觉到车被外力推着向前行进。

“我停车一看,发现车后面一块被撞瘪了,后面的奥迪车女车主,赶紧下车道歉。

”陈力了解到,这位车主开车时分了神,陈力挥挥手说:“谁都有不小心的事情,你走吧,没事。

”奥迪女车主一脸意外,面带歉意离开了现场。

女民警的宽容和大度让奥迪车主很是感动。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2.开诚心,布大度。

——康有为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4.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憎.恨( ) 骇.人听闻( ) 热忱.( )盛气凌.人( ) 谦逊.( ) 糟粕( )( ) 酝酿.( ) 收敛.( ) 相得益彰.( ) 欺凌.( ) 便捷.( ) 悠.闲( ) 脂.肪( ) 气氛.( ) 笤.帚( ) 【答案】 zēnɡ hài chén línɡ xùn zāo pò niànɡ liǎn zhānɡ línɡ jié yōu zhī fēn tiáo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蔓⎩⎪⎨⎪⎧蔓.延( )顺蔓.摸瓜( ) (2)乘⎩⎪⎨⎪⎧上乘.( )史乘.( ) (3)壳⎩⎪⎨⎪⎧贝壳.( )地壳.( ) (4)予⎩⎪⎨⎪⎧赋予.( )予.取予求( ) 【答案】 (1)màn wàn (2)chénɡ shènɡ (3)ké qiào (4)yǔ yú2.语境辨析法(5)苹果中国官网悄.( )悄降低了iPhone 8G 版本的售价,不知道这次悄.( )然降价是什么原因,不过便宜了终归是好事。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知识目标 了解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
授课时间
1 课时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的能力。 文化冲撞的理解 了解麦当劳中国文化意义。 。 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具准备 阅读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教 教 学 内 容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一、 导入新课 二、 学习目标 三、 初识文本 四、 介绍麦当劳 五、 理清脉络 初识文本
播放《泰坦尼克号》视频,进而举例《孔雀东南飞》和《梁祝》中中国式 爱情,引起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导入本篇文章。 1.了解麦当劳文化的意义。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 与“全球化”过程。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1.《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题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是什么 意思?“表达”即“内涵”或“含义”的意思。 麦当劳快餐的中国文化特 点,或是麦当劳的中国化特征。 麦当劳的标志;麦当劳的主营食品;春节联谊会;儿童节活动 1. 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品牌,为什么能够在中国扎下根,深受中国百姓喜 爱?
十、 课后作业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翁乃群 本土文化 板书设计 接触、碰撞、融合
全球化!
外来文化 教学后记
中 国 文 化 新的就餐体验 中 的 外国餐桌文化 麦 当 麦当劳企业哲学 劳 化 2.作为一个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势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为了 开拓中国市场,麦当劳做了哪些努力?
平等民主的氛围 塑造地方企业形象 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 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
麦 当 劳 的 中 国 化
教 学 内 容

文明的对话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文明的对话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yǔ ______
bǎo ______ pù ______

赋予 . 予 取予求 .
yú ______
栏目 导引
文明的对话
2.字形辨认
tiáo笤帚 红sháo苕 千里tiáo tiáo迢迢
xuà n炫耀 n泫然泪下 xuà n眩 头晕目xuà
文明的对话
4.词义辨误 (1)作为团购行业的领军团队——窝窝团广州站秉承了窝窝团 一贯坚持的“精挑细选”理念,让顾客放心地购物、开心地 消费,赢得了用户信任和喜爱,所以当前窝窝团称雄广州绝 非偶尔 。 ..
偶尔:间或,有时候,次数少,作副词用。不 辨一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语境,使用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提示】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栏目 导引
文明的对话
⊙语林撷英 饮食文化佳句集锦
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
2.量腹而受,量身而衣。(《文子》) 3.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西畴老人常言》) 4.节饮食,慎言语。(宋末元初隐士 5.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清代文学家 蒋捷) 梁章矩)
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 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
栏目 导引
文明的对话
5.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呈现怎样 的发展趋势?
[名师指津]
[ 我的理解 ]
考参第十段第二、四、五句。
不同文化接触和互动的地域距离障碍变得越来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本文( 本文(学术随笔)写作特点
● 一事一议,由现象析本质 一事一议, 以小见大、 ● 以小见大、由实入虚
理解主旨句
1、全球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是世界上各 、全球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是世界上各 指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 种文化更加广泛 更加频繁、更加激烈、 更加广泛、 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 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 并且是多向的 多层次的 相互接触和冲撞, 多向的、 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 互动和吸纳。 文化互动和吸纳 文化互动和吸纳。 2、文化冲撞引起的变动从来不是单向的,在文化 、文化冲撞引起的变动从来不是单向的, 从来不是单向的 冲撞中,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冲撞中,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不论对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 3、全盘西化不论对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都是 、全盘西化不论对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 一种虚幻的东西 虚幻的东西。 一种虚幻的东西。 4、文化永远不可能被克隆。 、文化永远不可能被克隆。
陈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陈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在 的诸元素间有着一种自组织、自协调的关系…… 的诸元素间有着一种自组织、自协调的关系 必修三P77 P77页 必修三P77页
本课给你哪些启示? 本课给你哪些启示?
材料三 1853年7月8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全副 年 月 日 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 武装闯入了日本横须贺港。 武装闯入了日本横须贺港。迫使日本签订了历史上第一 份不平等条约。接着,荷兰、俄国、 份不平等条约。接着,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蜂拥而 纷纷仿效,开始在这个岛国上争夺各自的利益。 至,纷纷仿效,开始在这个岛国上争夺各自的利益。 和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 和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 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 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 半年, 万两,国内经济萧条, 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 100 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 怨四起。 怨四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了一支近 年 百人的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 百人的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在一年零十个月的 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 个国家。 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 个国家。这次学习的深远意 义就是: 年以后 日本迅速崛起为亚洲第一经济强国。 年以后, 义就是:20年以后,日本迅速崛起为亚洲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 百年维新 日本 》 百年维新<日本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日本>》

高考语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专题1

高考语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专题1

高考语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专题12020.0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A、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D、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本诗情寓景中,请从诗的前两句中选择一个意象作简要分析。

答:(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二十四年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

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

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

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

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

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

③晋之强,秦之忧也。

”缪公乃罢兵归。

晋亦罢。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史记·秦本纪》)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焉用亡郑以陪邻()(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4)朝济而夕设版焉,()(5)秦伯说,与郑人盟()2、在两段文言语段中,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相同理由是什么?答:3、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很多都要求记忆,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篇一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

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

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2、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

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6、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就的诗歌流派。

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

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决然不同的特色。

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

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

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

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苏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参考资料

苏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参考资料

12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晨读预习案£背语基,厚积薄发|、认读字音(一)单音字氛围(f e n脂肪(zh )(f ng)时髦(m co)(二)多音字1. 组词认读法2. 语境认读法(3)小杨刚一露.(I C)头,就暴露.(I )1了目标。

⑷麦当(d a g)劳旁边是一个当.(dn g)铺,当(d a g)年十分热闹。

二、辨识字形xu n (炫)耀(1) xu n (泫)然泪下xu n (眩)晕p K僻)静(3)开Pi (辟)[b i (避)让y ti c (笤)帚垂ti c (髫)⑸红shdo (苕)-千里ti c ti c (迢)(迢)三、积累词语近义辨析1. 赋予vs付与档次(d <ng) 塑造(s ) 冲撞(zhu ng)(1)供提供(g on)供奉(gcng)特色(s a⑵色掉色(sh d)i消qi a (遣)(2) qi a (谴)责qi a n缱)绻xu an(宣)传(4)Sxu n (渲)染i寒xu a n(暄)丁烹r <n(饪)e (荏)苒n (妊)娠n(衽)席赋予(的使命)付与(流水)读人物,知人知情|• ♦函却|囚團♦•◎作者档案回归地方,再思田野翁乃群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1987〜1989年期间,他在川滇边境纳日人村落中进行人类学田野研究。

此后他根据个人的田野研究经验和感悟,以及三个田野志和人类学观察个案:纳日不卖猪膘肉的文化理性;一位著名学者阴寿纪念会上官阶、辈分、师生和父子的表述;汽车玻璃贴膜的文化解读,勾勒出人类学及其研究视野的简略图景。

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人类学质性研究在当下中国研究中的重要性,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国匱團♦♦麦当劳最初是加州的一家小餐馆,由迪克麦当劳和马克麦当劳经营。

20世纪50年代,雷克洛克与麦当劳兄弟合伙,开始新的麦当劳式连锁经营。

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于1955年4月15日在芝加哥诺洲DesPlaines诞生。

20120730_活动体验_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20120730_活动体验_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朱德勇老师原创教案】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设计指导思想文本的人文主题是探讨由麦当劳的“中国文化表达”现象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互动与冲撞问题。

工具性体现在由事及理的论证方法。

在自主文本研习,提取与整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讨。

探讨强调注意现象,发现问题,生成话题,合作探究;由现象至实质,由此及彼,拓展深入。

教学目标理解不同文化互动与冲撞现象的复杂性,对其实质进行拓展研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及“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的内涵。

2.对麦当劳现象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互动与冲撞问题的拓展研究。

3.对其他类型的不同文化的互动与冲撞现象的发现和话题的生成。

教学过程要点一、文本研习。

从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角度,检查学生课外自主解读文本情况。

二、问题探讨之一:发现问题,生成话题。

思考:作为外来文化的符号,“麦当劳”们是否只要追求进行“中国文化表达”,就可以被本土文化吸纳,而不会与本土文化发生冲撞吗?[讨论]杨丞琳曾在《我猜我猜我猜猜》中有‚哈日言行‛:当吴宗宪即兴问她抗日战争打了几年时,杨丞琳回答‚不知道‛,被告知正确答案后,她竟然惊呼:‚才8年呀!‛说话的语气连吴宗宪也惊出一身冷汗。

随后,当听说南京大屠杀有30多万中国人惨遭杀戮时,杨丞琳又夸张地表示:‚才30万啊?‛广东三元麦当劳公关经理冯小姐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当初邀请杨丞琳代言,是旨在表达年轻人充满活力的热辣感觉和生活态度,明星在广告外的个人状况和麦当劳无关。

对于网友普遍认为麦当劳撤下杨丞琳部分的广告,是因为受到来自网友的压力一说,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公关部曾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杨丞琳版广告换下并不是出于这个压力‛,只是双方目前广告合约已经结束,至于今后是否会再起用杨丞琳,目前还无法确定。

三、问题探讨之二:合作探究。

思考:其他不同的文化,在相互接触和互动中,又有着怎样的吸纳和冲撞?(各组就发现的问题和生成的话题协调进行合作探究,交流研究报告)1.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在这样的时代,特别是像南京这样的大城市,西式餐馆随处可见,到处都有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让我们觉得中式餐馆面临着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Βιβλιοθήκη (2)文章第③段中,作者阐述了什么观点? 作者从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这个现象入手,将这个文化
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
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
(3)“全球化”的内涵是什么?作者怎样从麦当劳文化过渡到对“全
球化”问题的探讨的?
“全球化”是社会文化过程,其活动形式是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
场所。对于中国人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
的符号意义更明显。
3.麦当劳在进入中国市场后,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他们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不仅绝大多数员工是中国人,而且制作 的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设有“情 人角”的区域,设有“儿童乐园”的专门区域,营造中国式家庭氛围。 4.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A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B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 各类社会人群C顾客行为的自律D吃麦当劳于体味外国文化。(要点分别在 第二节的最后一行,第三节的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 行)
(3)顾客的行为举止比在同等或更高档次的中国式餐厅里的顾客行为
更加自律。 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 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文中指麦当
劳使中国人接受了一种新的行为举止,即接受了外国的餐桌行为文化。
(4)殖民主义时期以及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在暴力冲突下伴随
③ 其实,麦当劳地方化过程,何尝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 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体现。想想历史上所有其他外来文 化的传入,不都有着相似的过程吗?不论是外来的有形器物或是外来的无形 思想,不论是硬件或是软件都有被本土化的过程。中国的火药传到西方就被 变成了制作快枪利炮的材料。中国的指南针传到西方就成为他们远航殖民扩 张的工具。中国百姓日常用的笤帚到了西方往往变成挂在墙上的艺术品。20 世纪80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被赋予了开放的符号意义,穿不 穿西服则有了保守与否的政治含义。这和20世纪初,源于西方的中山服被视 作革命的象征有其相似之处。 ④ “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全球化”指的是一种 社会文化过程。它不是一种口号、一种主张或者一种信仰。它指的是世界上 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 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文化互动和吸纳。 ⑤ 人类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互动与人类社会有着同样长的历史。近代以来 随着航海技术和交通的发展,不同文化接触和互动的地域距离障碍变得越来 越小。殖民主义时期以及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在暴力冲突下伴随有较 大范围的不同文化冲撞。但是作为不同的文化冲撞和互动的规模,就其广度 和深度,都没有“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更广大、更深远。 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趋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不同文 化的冲撞和互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⑥ 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非有哪
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对麦当劳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非常生动的例证。
由此可见,“全盘西化”不论对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 东西。它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样一
个历史事实。作为生物体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被克隆,但作为人
创造的文化则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1)筛选文中信息展开归纳,说明麦当劳为适应中国文化环境采取了 哪些措施,使它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从员工来源,食品原材料以及自我形象塑造上改变自己的形象,同时在
经营策略上也采取了相对应的变化,如“情人角”、“儿童乐园”、店员 的选用、广告词的制作等。
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 性。 8.全文的结论是什么? “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二)巩固练习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① 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虽然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其美国式, 但为了扩大营销,他们力促适应中国文化环境。他们努力在中国百姓面前把北京麦当 劳塑造成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即地方企业的形象。不仅员工的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而 且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为了表现本身是地方公司,麦当劳快餐店 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以及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向附近学校一年级 新生赠送帽子和文具。向前一学年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在教师节期间,麦当 劳派店员代表到附近学校慰问教师,并向他们赠送礼品。在交通高峰时段,派员工帮 助交警维持交通。原在北京王府井南口的分店,每天早晨还升中国国旗。1994年临近 国庆时,该店还举行了庆祝国庆的升旗仪式。 ② 为了适应中国年轻恋人的需要,北京的麦当劳还专门在店堂相对僻静的地方设 有被人们称之为“情人角”的区域。在该区域里的餐桌,均为两人桌。除此之外,在 北京所有的麦当劳店内,都为儿童顾客隔有被称之为“儿童乐园”的专门区域。北京 儿童通常是最忠实的麦当劳迷。让一些店员充当“麦当劳阿姨”或“麦当劳叔叔”的 角色,专门接待儿童顾客,与他们建立密切的关系,是北京麦当劳的一个重要营销策 略。为了使中国文化的意义得以在他们店里得到更多的表达,他们在店堂里努力营造 中国式家庭气氛。如雇佣不同年龄层的人当店员,而让年龄稍长的店员负责接待工作。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北京麦当劳常常成为那些没有和子女家庭住在一起的老年夫妇与子 女家庭团聚共餐的地方。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 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的广告词之一。总之,在中国消费者、麦当劳的经营管理 者和店员的互动中,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
3仔细品读课文,学习文章中的各种论证方法。
4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在文化冲撞中的本土文化、外来文化与全球化 的关系。
三、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题要点:A美国麦当劳的三个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B 到中国后: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是依然被中国各种职业人、各个社 会阶层所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2.中国人和美国人对麦当劳的看法有何不同?这表明了什么? 美国人看麦当劳是快捷、廉价;中国人把麦当劳当作悠闲消遣的好
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混合。麦当劳文化是全 球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只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经常发生或
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一个具体体现,由具体到抽象,从典型
事例谈到普遍道理。
(4)怎样理解“全盘西化”之说?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全盘西化”是指完全的、单向的文化侵略。作者的结论是全盘西
(三)归纳总结
主旨:《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 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
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
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语言特点: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 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 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 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 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麦当劳餐厅里平等、民主的氛围。 (2)中国的火药传到西方就被变成了制作快枪利炮的材料。中国的指 南针传到西方就成为他们远航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中国百姓日常用的笤帚 到了西方往往变成挂在墙上的艺术品。 排比。一连列举了三个事例,用排比的形式,增强了说服了,论证
了历史上所有外来文化的传入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十八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翁乃群
一、学习要求
1了解麦当劳是被地方化了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2理解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化传播策略的运用与选择。
3明白文化本土化的同时也是文化全球化的过程。
二、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全球化、本土化、克隆等词语的含义。 2通读课文,初步理清麦当劳在进入中国后作了哪些本土化的改变, 理解这种改变的作用。
有较大范围的不同文化冲撞。 文化冲撞是指世界上各种文化之间的激烈的、频繁的、深入的相互 接触、互动和潜移默化的吸纳。 3请分析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
也难于因此显富。 对比。把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在用餐方面的贫富显露作对比,突出
化不论对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它从来就不是, 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
2依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的符号意义更为明显。 符号意义:麦当劳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快餐企业形象,而是 体现美国文化的意义,它成了美国文化的文化使者,起到了沟通中美文
化的作用。
(2)……受到的服务也会因此有很大的差异,使就餐者消费反差显露 无遗。 反差:原指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对比的差异。这里指麦
当劳用餐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消费水平差别不大,服务员提供的服
务差别不大,而中式餐馆用餐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比之下差别很大,从 而突出了麦当劳的平等、民主氛围。
5.麦当劳地方化过程给我们以何启示? 要想全球化首先得本土化,本土化与全球化是相通的而不是对立的。 6.如何正确认识在全球化中的文化冲撞? 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不是单向的 也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 7.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是怎样的?
作用:全球化。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原因: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