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作业1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时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参考答案课时1 1.CD 2.AD 3.BD 4.BD 5.D 6.CD 7.ABD 8.B 9.不能10.70,0,30,70,30-++-向东,,向西11.4m,3m-,(4,3)m m,(3,2)m m--12.(1)直线坐标系(2)平面直角坐标系课时21.ABD 2.D 3.ABC 4.D 5.BC 6.AC 7.B 8.3,5 9.4R-,2Rπ10.2x∆,1x∆和3x∆11.3,2,5;3,4,7m m m m m m---12.(1)(2,2),(2,5),(6,5)m m m m m m(2)3,4m m(3)5m,由A指向C 13.(1)2,2m m(2)2,4m m(3)0,8m课时3 1.C 2.ACD 3.A 4.CD 5.CD 6.ABC 7.84.210⨯8.12122v vv v+,122v v+ 9.6.4/m s10.49.9km11.3312.平均,12.5,14,瞬时,1413.39min课时41.C 2.B 3.AB 4.BCD 5.D 6.C 7.D 8.C 9.(1)ABDEC(2)墨粉纸盘,限位孔10.变速运动,略,略,略,略。
提示:测量长度时读到0.1mm,最后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0.19/ABv m s=,0.60/BCv m s=,0.60/CDv m s=,0.595/DEv m s=;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运动的性质是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第 - 2 - 页课时51.CD 2.ACD 3.BCD 4.B 5.BD 6.B 7.AB 8.B9.300 ,竖直向上10.43.211.略2.有危险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参考答案课时1 1.AB 2.ACD 3.BC 4.C 5.C 6.(1)16.50;21.40;26.30;31.35;36.30(2)作图:略(3)小车运动的v t-图象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它们成线性关系。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作业12.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1.(2012·德阳期末)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均跟正压力成正比B.静摩擦力跟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大小有关C.正压力增大,静摩擦力有可能不变D.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正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由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和平衡条件决定,而不是决定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C正确.【答案】BC图2-4-92.如图2-4-9所示,在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 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向左的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10 m/s2)()A.10 N,向右B.10 N,向左C.20 N,向右D.20 N,向左【解析】在竖直方向,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N=G,故滑动摩擦力大小f=μN=μG=0.1×20×10 N=20 N,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应与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相反,即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这个力的大小与所加向左的10 N 的拉力无关.【答案】 D3.(2012·广元市高一检测)人握住旗杆匀速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B.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C.人握旗杆用力越大,人受的摩擦力也越大D.人握旗杆用力越大,并不会使人受的摩擦力增大【解析】人匀速上爬,但手与旗杆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向下,故摩擦力方向向上,A错B对;人握旗杆用力的大小,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为人匀速运动,摩擦力与人的重力二力平衡,故C错,D对.【答案】BD4.已知一些材料间动摩擦因数如下:材料钢—钢木—木木—金属木—冰动摩擦因数0.250.300.200.03 质量为10 kg的物块放置于水平面上,现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此物块时,读得弹簧秤的示数为30 N,则两接触面的材料可能是(取g=10 m/s2)() A.钢—钢B.木—木C.木—金属D.木—冰【解析】匀速拉动此物块,拉力等于摩擦力.由f=μN,得μ=0.30.B正确【答案】 B5.图2-4-10如图2-4-10所示,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然后各抓住一本书的书脊用力对拉,平时随手很容易移动的两本书竟会变得像强力胶粘在一起似的,难舍难分,关于其中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了摩擦的接触面积B.增大了摩擦因数C.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此题考查对摩擦力大小的理解,摩擦力的大小只和压力及动摩擦因数有关,和接触面积没有关系,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后,每页间的摩擦因数没有改变,但每页间都有压力作用,拉开两本书的力等于一本书的每页受的摩擦力的和,相当于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因此选C.【答案】 C6.图2-4-11如图2-4-11所示,a、b、c三本书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水平拉力F 拉中间的b但未拉动.关于b所受的摩擦力的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不受摩擦力B.b受到一个摩擦力C.b受到两个摩擦力D.b可能受到摩擦力,也可能不受摩擦力【解析】先将a、b、c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在水平方向上,c受到地面对它的水平向左、大小为F的摩擦力作用;然后再对c进行受力分析,由于c静止,b对c一定有水平向右的大小为F的摩擦力;对于b,c对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其大小为F,并与水平拉力F刚好平衡;a、b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a、b间没有摩擦力,因此b只受到一个摩擦力.故选项B正确.【答案】 B7.图2-4-12(2012·成都石室中学高一检测)如图2-4-12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当传送带静止时,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传送带上滑动,设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1;当传送带上表面水平向左运动时,该物体仍以一定的初速度在传送带上滑动,设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2,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A.f1=f2B.f1>f2C.f1<f2D.难以确定【解析】由于物体与传送带间有相对运动,所以,f1、f2均为滑动摩擦力.【答案】 A8.如图2-4-13所示,A为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的上面以速度v2向右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2-4-13A.若是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B.若是v1>v2,B受到A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若是v1<v2,B受到A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D.若是v1>v2,A受到B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解析】如果v1=v2则A、B间无相对运动,故A对;如果v1>v2,则B 相对于A向左运动,故B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B、D对;如果v1<v2,则B相对A向右运动,A相对B向左运动,故A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B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所以C错.【答案】ABD9.图2-4-14(2013·绵阳检测)如图2-4-14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沿竖直墙匀速下滑,若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A.μF B.μF+GC .G D.F 2+G 2【解析】 物体对竖直墙的压力N =F ,滑动摩擦力f =μN =μF ,A 正确;又物体匀速下滑,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G 和摩擦力f ,根据二力平衡知f =G ,故C 正确.【答案】 AC10.在东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被伐下的木料常装在钢制滑板上的雪橇上,马拉着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将木料运出如图2-4-15所示.在水平冰道上,马在水平方向的最大拉力为1 000 N ,能够长时间拉着一雪橇匀速前进,马最多能拉多重的木材才能在水平冰道上较长时间匀速前进呢?(已知雪橇及人的总重量为1 800 N ,雪橇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图2-4-15【解析】 马要能拉动雪橇,雪橇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最大不能超过1 000 N , 由F =μN 知N =F μ=5×104 NΔG =N -G 0=5×104 N -1.8×103 N =4.82×104 N.【答案】 4.82×104 N图2-4-1611.如图2-4-16所示,物体A 叠放在小车B 上,小车置于水平面上,根据下列几种情况判断A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1)A 、B 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2)A 、B 两物体原来静止,当小车B 突然向右启动时,A 、B 仍相对静止.(3)A 、B 两物体原来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B 突然刹车时,A 、B 仍相对静止.【解析】(1)由于A匀速运动,如果受B对它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则必有一个力去抵消这个摩擦力,但该力无论如何是找不到的,故A不受摩擦力作用.(2)当车向右启动时,如果A、B接触面光滑,A将相对B向左运动,所以A 有相对B向左运动的趋势,故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右.(3)小车B突然刹车时,A有相对B向右运动的趋势,A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答案】(1)不受摩擦力(2)水平向右(3)水平向左图2-4-1712.如图2-4-17所示,物体A重40 N,物体B重20 N,A与B、A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 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物体B对物体A的正压力F N=G B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1=G A+F NA受B的滑动摩擦力F f=μF NA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Ff1=μF N1水平方向:F=F f+Ff1,代入数据即可得到μ=0.4.【答案】0.4。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作业18.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A、B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到同一粗糙水平面上,若两物体的质量m A >m B,两物体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x A 与x B相比为( )A.x A=x B B.x A>x BC.x A<x B D.不能确定【解析】在滑行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提供物体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设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a A=FAmA=μmAgmA=μg,a B=FBmB=μmBgmB=μg.即a A=a B;又据运动学公式x=v22a可知两物体滑行的最大距离x A=x B.【答案】 A图3-5-72.物体M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桌面一端附有轻质光滑定滑轮,若用一根跨过滑轮的轻蝇系住M,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M的加速度为a1;若另一端改为施加一竖直向下F=mg的恒力,M的加速度为a2,则( ) A.a1>a2B.a1=a2C.a1<a2D.无法确定【解析】对M和m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mg=(M+m)a1,a1=mgM+m,另一端改为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mg=Ma2,a2=mgM,所以a1<a2,C正确.【答案】 C图3-5-83.(2012·哈尔滨高一检测)同学们小时候都喜欢玩滑梯游戏,如图3-5-8所示,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长度为L,小孩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孩可看成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孩下滑过程中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θB.小孩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C.到达斜面底端时小孩速度大小为2gL sin θD.下滑过程小孩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μmg cos θ【解析】对小孩由牛顿第二定律,在下滑过程中,小孩受重力mg,支持力F N=mg cos θ,摩擦力F f=μF N,mg sin θ-μF N=ma,故a=g sin θ-μg cos θ=(sin θ-μcos θ)g,到达底端时的速度为v=2aL=2gL(sin θ-μcos θ),故A、D对,B、C错.【答案】AD4.汶川地震灾情牵动了全国人民,各地紧急派出救灾工作组赶赴灾区,并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帐篷等物资,帮助灾区做好救灾应急工作,台商陈国万先生积极响应,于5月14日慷慨捐赠价值10万元的帐篷给灾区人民.由于地震灾区恰逢大雨,考虑到下雨时落至帐篷的雨滴能尽快地淌离,要设计好帐篷房顶的坡度,设雨滴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下图中所示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 )【解析】设任一斜面的长为s,倾角为θ,斜面的底边长为L.雨滴在斜面上均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g sin θ的匀加速运动,由公式s=12at2,s=Lcos θ得雨滴运动的时间为t=4Lg·1sin 2θ,由三角函数知识得,当θ=45°时,时间有最小值,t min=2 Lg,即该雨滴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最短.由此得新房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答案】 C5.(2010·福建理综)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 =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 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3-5-9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体在t =0至t=12 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图3-5-9A.18 m B.54 mC.72 m D.198 m【解析】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f m ax=μmg=4 N.所以0~3 s内物体静止.3 s~6 s内以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 1=12at21=9 m.6 s~9 s内以v=6 m/s做匀速直线运动.x2=vt2=18 m.9 s~1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 3=vt3+12at23=27 m.总位移x=x1+x2+x3=54 m,故B选项正确.【答案】 B6.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一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后撤去外力,又经时间2t物体停了下来.则物体受到的阻力应为( )A.F B.F/2C.F/3 D.F/4【解析】设阻力为F 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 f=ma1,F f=ma2,v=a1t,v=a2·2t,以上四式联立可得:F f=F3,C正确.【答案】 C图3-5-107.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不计的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 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 kg的猴子从绳的另一端沿绳上爬,如图3-5-10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取10 m/s2)( )A.25 m/s2B.5 m/s2C.10 m/s2D.15 m/s2【解析】本题的临界条件为F=Mg,以猴子为研究对象,其受向上的拉力F′和重力m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g=ma,而F′=F,故有F-mg=ma,所以最大加速度为a=5 m/s2.【答案】 B8.(2012·宜宾检测)一个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次小孩单独从滑梯上滑下,加速度为a1,第二次小孩抱上一只小狗后再从滑梯上滑下(小狗不与滑梯接触),加速度为a2,则( )A.a1=a2B.a1<a2C.a1>a2D.无法判断a1与a2的大小【解析】设滑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第一次时,a1=m 1g sin θ-μm1g cos θm1=g sin θ-μg cos θ,第二次时a2=(m1+m2)g sin θ-μ(m1+m2)g cos θm1+m2=g sin θ-μg cos θ,即a1=a2,与质量无关.【答案】 A9.(2012·卢州高一检测)某一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草运动项目.该山坡可看成倾角θ=30°的斜面,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m=80 kg,他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时间t=5 s内沿斜面滑下的位移x=50 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问:(1)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 f为多大?(2)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解析】(1)由位移公式x=12at2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f=ma,联立并代入数值后,得F f=m(g sin θ-2xt2)=80 N(2)在垂直斜面方向上,F N-mg cos θ=0,又F f=μF N联立并代入数值后,得μ=Ffmg cos θ=315=0.12.【答案】(1)80 N (2)0.1210.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3-5-11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图3-5-11(1)小环的质量m;(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解析】由图得a=vt=0.5 m/s2前2 s有F1-mg sin α=ma,2 s后有F2=mg sin α,将F1=5.5 N,F2=5 N代入数据可解得m=1 kg,α=30°.【答案】(1)1 kg (2)30°图3-5-1211.如图3-5-12所示,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 m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取g=10 m/s2)【解析】以放到传送带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受滑动摩擦力,做v0=0的匀加速运动.据牛顿第二定律,水平方向Ff=ma竖直方向:F N=mg,又F f=μF N,解得a=5 m/s2.设经时间t1,物体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at1解得t1=0.4 s,可得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x1=12at21=0.4 m<10 m物体位移为0.4 m时,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0.4 s后物体不受摩擦力,开始做匀速运动x2=v2t2.因为:x2=x-x1=10 m-0.4 m=9.6 m,v2=2 m/s,所以t2=4.8 s,则传送带将物体传送10 m所需时间为t=0.4 s +4.8 s=5.2 s【答案】 5.2 s12.质量为M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为s.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倍,耙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保持不变.求:图3-5-13(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解析】(1)由匀变速运动的公式:x=12at2.①得:a=2st2.②(2)设连接杆对拖拉机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kMg-f cos θ=Ma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联立②③式,解得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为:f′=f=1cos θ[F-M(kg+2st2)].2s t2(2)1cos θ[F-M(kg+2st2)]【答案】(1)。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作业15.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选项A是错误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牛顿第一定律则是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因此C不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有力的作用.选项B、D对.【答案】BD2.(2012·宁波高一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以更高速度行驶时具有更大的惯性B.汽车以更高速度行驶时,并不改变其惯性大小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旦运动起来,物体也就失去了惯性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具有惯性,但合力不为零时惯性将消失【解析】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故B正确,A、C、D均错.【答案】 B3.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从跳起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故落回原处【解析】在水平方向上人和火车具有共同的速度,人向上跳起后,竖直方向上虽然受到外力,但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水平方向速度不变,总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故落回原处,D正确.【答案】 D4.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解析】力是改变速度的原因,而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错.一个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不是因为它不受力,而是因为它受到阻力,故B错.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故C错.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对.【答案】 D5.2011年12月在南京举行的女子冰壶赛上,中国女队以9∶7战胜瑞典女队获得冠军,关于冰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冰壶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必然受到外力的作用B.冰壶之所以能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来维持它的运动状态C.冰壶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速度大小有关D.冰壶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速度不断减小【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A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D错;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C错.【答案】 A6.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知,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故A、D错,B对.又车速越大,由x=v22a知滑行的路程越长,C对.【答案】BC 7.图3-1-6如图3-1-6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球与小车有相同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因为惯性,两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答案】 B8.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惯性,停下来时就没有惯性了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且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它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因此A、B、C错误,D正确.【答案】 D9.(2012·西昌一中高一检测)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解析】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一致.【答案】 C10.图3-1-7如图3-1-7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个光滑小球m.劈形物体由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解析】由于小球处在物体M上,接触面光滑,在M滑下过程中,由于小球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该方向上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原来静止,则下滑过程中,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位移,故B正确.【答案】 B11.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解析】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在自转,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的与地球自转相同的速度.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如风)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因此不可能使它相对地球绕行一周.【答案】不可行12.图3-1-8我们知道汽车在刹车的时候,尾灯就会亮,汽车上固定一个仪器,电路如图3-1-8所示,其中M是质量较大的一个金属块,那么当汽车启动和刹车时哪个灯会亮?【解析】汽车开始启动时,由于惯性,金属块保持不动,而车向前开动,所以触头向后压缩弹簧,和a接触构成回路,绿灯亮.汽车做匀速运动时,金属块和车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两灯均不亮.当汽车急刹车时,金属块由于惯性,向前压缩弹簧,触头和b接触,构成回路,红灯亮.【答案】启动时,绿灯亮;刹车时,红灯亮。
高中物理课时作业(教科版选修第一册)课时素养评价7

课时素养评价7 简谐运动及其图像A 组 合格性考试练1.(多选)关于机械振动和平衡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位置就是振动物体静止时的位置 B .机械振动的位移总是以平衡位置为起点的C .机械振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发生的位移也越大D .机械振动的位移是指振动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最远的位移 2.简谐运动属于下列运动中的(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匀变速直线运动 D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一定在弹簧的原长位置B .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可能在弹簧的原长位置C .弹簧振子的运动是简谐运动D .弹簧振子的运动是振动,不是简谐运动4.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关系遵从正弦函数规律,这样的运动叫做简谐运动.根据图中各图像可以判断出物体可能做简谐运动的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关于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幅等于四分之一个周期内路程的大小B .周期是指振动物体从任一位置出发又回到这个位置所用的时间C .一个全振动过程中,振子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的四倍D .频率是50 Hz 时,1 s 内振动物体速度方向改变100次 6.(多选)在下图中,O 点是平衡位置,当振子由A 向O 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子的位移在减小 B .振子的运动方向向左 C .振子的位移方向向左 D .振子的位移在增大7.一简谐振子沿x 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 =0时刻振子的位移x =- m ;t =43 s 时刻x = m ;t =4 s 时刻x = m .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不可能为( )A . m ,83 s B . m, 8 s C . m ,83 s D . m ,8 s8.(多选)一弹簧振子A 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x = t ,位移x 的单位为m ,时间t 的单位为s.则( )A .弹簧振子的振幅为 mB .弹簧振子的周期为 sC .在t = s 时,振子的运动速度为零D .若另一弹簧振子B 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x = (t +π4),则A 滞后B π49.(多选)如图表示某弹簧振子运动的x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振子正通过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B.t2时刻振子的位移最大C.t3时刻振子正通过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D.该图像是从振子在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画出的)和x2=9a sin (8πbt+π),下列10.有两个小球做简谐运动的方程为:x1=3a sin (8πbt+π2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振幅之比1∶3B.它们的频率之比1∶1C.简谐运动1比简谐运动2相位滞后π2D.当小球1在平衡位置时小球2一定也处于平衡位置B组选择性考试练1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振动的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把振子拉到A点,OA =1 cm,然后释放振子,经过s振子第1次到达O点,如果把振子拉到A′点,OA′=2 cm,则释放振子后,振子第1次到达O点所需的时间为()A.s B.s C.s D.s12.(多选)一弹簧振子沿x轴振动,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为4 cm,振子的平衡位置位于x轴的原点O,如图甲所示,a、b、c、d为4个不同的振动状态,黑点表示振子的位置,黑点上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图乙中给出的①②③④四条振动图像,可用于表示振子的振动图像的是()A.若规定状态a时t=0,则图像为①B.若规定状态b时t=0,则图像为②C.若规定状态c时t=0,则图像为③D.若规定状态d时t=0,则图像为④B间的P点以速度v向B点运动;在t=s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在t=s时,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已知B、C之间的距离为25 cm.(1)求弹簧振子的振幅A;(2)求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和频率f.14.如图所示为A、B两个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1)A的振幅是________ cm,周期是________ s;B的振幅是________ cm,周期是________s.(2)写出这两个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3)在t=s时两质点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作业16.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解析】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力F是指合外力,用很小的力推桌子时,合力仍为零,故加速度为零.选D.【答案】 D2.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解析】加速度由力决定,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为零、也可不为零;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变.【答案】CD图3-3-63.(2012·宜宾高一检测)如图3-3-6所示,有一辆汽车满载西瓜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突然发现意外情况,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则中间一质量为m的西瓜A受到其他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是( ) A.m g2-a2B.maC.m g2+a2D.m(g+a)【解析】对西瓜A受力分析如图,F表示周围西瓜对A的作用力,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g)2=ma,解得:F=m g2+a2,故C对,A、B、D错.【答案】 C4.(2012·龙泉中学高一检测)图3-3-7如图3-3-7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与此同时,物体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20 N,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g=10 m/s2)( )A.0 B.4 m/s2,水平向右C.2 m/s2,水平向左D.2 m/s2,水平向右【解析】 注意物体还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即与F 方向相同.a =F +μmgm =4 m/s 2,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B5.(2012·绵阳检测)如图3-3-8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A 和B 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 作用下,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 ,此瞬时A 和B 的加速度为a 1和a 2,则( )图3-3-8A .a 1=a 2=0B .a 1=a ,a 2=0C .a 1=m 1m 1+m 2a ,a 2=m 2m 1+m 2aD .a 1=a ,a 2=-m 1m 2a【解析】 两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的弹力F 弹=m 1a ,在力F 撤去的瞬间,弹簧的弹力来不及改变,大小仍为m 1a ,因此对A 来讲,加速度此时仍为a ,对B 物体:取向右为正方向,-m 1a =m 2a 2,a 2=-m 1m 2a ,所以只有D 项正确.【答案】 D图3-3-96.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3-3-9所示,据此判断下图选项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解析】由题图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恒定,2 s~4 s做正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4 s~6 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恒定,6 s~8 s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恒定,综上分析B正确.【答案】 B7.(2012·德州高一检测)一气球自身质量不计,载重为G,并以加速度a 加速上升,欲使气球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气球的载重应增加( )A.2GagB.GagC.Gag-aD.2Gag-a【解析】设气球受到的浮力为F,加速上升时,F-G=Gga①载重增加G′时,加速下降,则(G+G′)-F=G+G′ga②联立①②得G′=2Gag-a,D选项正确.【答案】 D8.(2012·内江检测)力F1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1=3 m/s2,力F2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2=4 m/s2,则F1和F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不可能为( )A.7 m/s2B.5 m/s2C.1 m/s2D.8 m/s2【解析】由于a1、a2方向不定,故合加速度a的范围为|a1-a2|≤a≤a1+a2,即1 m/s2≤a≤7 m/s2.故选D.【答案】 D9.如图3-3-10所示,吊篮A、物体B和物体C的质量相等,弹簧质量不计,B和C分别固定在弹簧两端,放在吊篮的水平底板上静止不动,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的瞬间( )图3-3-10 A.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gB.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C.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3 2 gD.A、B、C的加速度大小都等于g【解析】将物体B与A、C隔离开来,B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则F=mg.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后F T=0,但在剪断瞬间,弹簧形变尚来不及改变,故可认为F不变,从而B仍处于平衡状态,a B=0;对A、C有:F+2mg=2ma AC,将F=mg代入可得aAC =32g.【答案】 C10.(2010·山东理综)如图3-3-11甲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乙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乙中正确的是( )甲乙图3-3-11【解析】由题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只有C正确.【答案】 C11.据《自然》杂志报道:最新研究显示,身体仅6 mm长的昆虫沫蝉,最高跳跃高度可达70 cm,这相当于标准身高的男性跳到210 m高的摩天大楼上,其跳跃能力远远超过人们以前认为的自然界的跳高冠军——跳蚤.当沫蝉起跳时,加速度可达到4 000 m/s2,求它起跳时所承受的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其体重的多少倍.【解析】设沫蝉的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g=ma①K=FNmg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K=401.【答案】401倍12.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假定伞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跟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比例系数k=20 N·s2/m2,跳伞运动员与伞的总质量为72 kg,起跳高度足够高,则:(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做什么运动?收尾速度是多大?(2)当速度达到4 m/s时,下落加速度是多大?【解析】(1)运动员与伞在空中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mg-kv2=ma,可得a=g-k m v2随v增大,a减小,故跳伞运动员做a减小的加速运动.当kmv2=g时a=0,跳伞运动员做匀速运动此时v=mgk=72×1020m/s=6 m/s.(2)当v=4 m/s时a=g-kmv2=(10-2072×42)m/s2=509m/s2.【答案】(1)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最后匀速运动收尾速度为6 m/s (2)509m/s2。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作业12.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2012·德阳期末)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均跟正压力成正比B.静摩擦力跟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大小有关C.正压力增大,静摩擦力有可能不变D.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正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由平行于接触面的外力和平衡条件决定,而不是决定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C正确.【答案】BC图2-4-92.如图2-4-9所示,在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 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向左的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10 m/s2)( )A.10 N,向右B.10 N,向左C.20 N,向右D.20 N,向左【解析】在竖直方向,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N=G,故滑动摩擦力大小f =μN=μG=0.1×20×10 N=20 N,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应与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相反,即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这个力的大小与所加向左的10 N的拉力无关.【答案】 D3.(2012·广元市高一检测)人握住旗杆匀速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B.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C.人握旗杆用力越大,人受的摩擦力也越大D.人握旗杆用力越大,并不会使人受的摩擦力增大【解析】人匀速上爬,但手与旗杆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向下,故摩擦力方向向上,A错B对;人握旗杆用力的大小,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为人匀速运动,摩擦力与人的重力二力平衡,故C错,D对.【答案】BD4.已知一些材料间动摩擦因数如下:材料钢—钢木—木木—金属木—冰动摩擦因数0.250.300.200.03 质量为10 kg的物块放置于水平面上,现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此物块时,读得弹簧秤的示数为30 N,则两接触面的材料可能是(取g=10 m/s2)( ) A.钢—钢 B.木—木C.木—金属 D.木—冰【解析】匀速拉动此物块,拉力等于摩擦力.由f=μN,得μ=0.30.B正确【答案】 B5.图2-4-10如图2-4-10所示,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然后各抓住一本书的书脊用力对拉,平时随手很容易移动的两本书竟会变得像强力胶粘在一起似的,难舍难分,关于其中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了摩擦的接触面积B.增大了摩擦因数C.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此题考查对摩擦力大小的理解,摩擦力的大小只和压力及动摩擦因数有关,和接触面积没有关系,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后,每页间的摩擦因数没有改变,但每页间都有压力作用,拉开两本书的力等于一本书的每页受的摩擦力的和,相当于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因此选C.【答案】 C6.图2-4-11如图2-4-11所示,a、b、c三本书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水平拉力F 拉中间的b但未拉动.关于b所受的摩擦力的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不受摩擦力B.b受到一个摩擦力C.b受到两个摩擦力D.b可能受到摩擦力,也可能不受摩擦力【解析】先将a、b、c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在水平方向上,c受到地面对它的水平向左、大小为F的摩擦力作用;然后再对c进行受力分析,由于c静止,b对c一定有水平向右的大小为F的摩擦力;对于b,c对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其大小为F,并与水平拉力F刚好平衡;a、b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a、b间没有摩擦力,因此b只受到一个摩擦力.故选项B正确.【答案】 B7.图2-4-12(2012·成都石室中学高一检测)如图2-4-12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当传送带静止时,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传送带上滑动,设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当传送带上表面水平向左运动时,该物体仍以一定的初速度在传送带上滑动,1设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2,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A.f1=f2 B.f1>f2C.f1<f2 D.难以确定【解析】由于物体与传送带间有相对运动,所以,f1、f2均为滑动摩擦力.【答案】 A8.如图2-4-13所示,A为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的上面以速度v2向右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4-13A.若是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B.若是v1>v2,B受到A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若是v1<v2,B受到A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D.若是v1>v2,A受到B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解析】如果v1=v2则A、B间无相对运动,故A对;如果v1>v2,则B相对于A向左运动,故B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B、D对;如果v1<v2,则B相对A向右运动,A相对B向左运动,故A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B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所以C错.【答案】ABD9.图2-4-14(2013·绵阳检测)如图2-4-14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沿竖直墙匀速下滑,若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A.μF B.μF+GC.G D.F2+G2【解析】物体对竖直墙的压力N=F,滑动摩擦力f=μN=μF,A正确;又物体匀速下滑,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G和摩擦力f,根据二力平衡知f=G,故C正确.【答案】AC10.在东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被伐下的木料常装在钢制滑板上的雪橇上,马拉着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将木料运出如图2-4-15所示.在水平冰道上,马在水平方向的最大拉力为1 000 N,能够长时间拉着一雪橇匀速前进,马最多能拉多重的木材才能在水平冰道上较长时间匀速前进呢?(已知雪橇及人的总重量为1 800 N,雪橇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图2-4-15【解析】马要能拉动雪橇,雪橇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最大不能超过1 000 N,由F=μN知N=Fμ=5×104 NΔG=N-G0=5×104 N-1.8×103 N=4.82×104 N.【答案】 4.82×104 N图2-4-1611.如图2-4-16所示,物体A叠放在小车B上,小车置于水平面上,根据下列几种情况判断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1)A、B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2)A、B两物体原来静止,当小车B突然向右启动时,A、B仍相对静止.(3)A、B两物体原来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B突然刹车时,A、B仍相对静止.【解析】(1)由于A匀速运动,如果受B对它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则必有一个力去抵消这个摩擦力,但该力无论如何是找不到的,故A不受摩擦力作用.(2)当车向右启动时,如果A、B接触面光滑,A将相对B向左运动,所以A 有相对B向左运动的趋势,故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右.(3)小车B突然刹车时,A有相对B向右运动的趋势,A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答案】(1)不受摩擦力(2)水平向右(3)水平向左图2-4-1712.如图2-4-17所示,物体A重40 N,物体B重20 N,A与B、A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 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物体B对物体A的正压力F N=G B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1=G A+F NA受B的滑动摩擦力F=μF NfA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Ff=μF N11水平方向:F=F f+Ff1,代入数据即可得到μ=0.4.【答案】0.4。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作业17.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2011·内江期末)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安然无恙”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B.马拉车前进,马对车的拉力等于车对马的拉力的大小C.物体间的作用在先的是作用力,其后的是反作用力D.人压弹簧时“人弱它就强”说明人与弹簧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是等大的【解析】相互作用的两力总是大小相等的,故B对,A、D错误,两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C错,故选B.【答案】 B2.若物体静置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解析】要分析各力的关系,首先要对物体受力及物体对桌面的作用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如图所示,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故N与G是一对平衡力,故A 选项正确.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必为性质相同的力,这里的压力从性质上讲是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力,故B、C选项错误.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N和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选项错误.【答案】 A3.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实现了中国航天的新的跨跃,二者对接时要发生微弱的碰撞,在碰撞过程中( ) A.“神舟八号”对“天宫一号”的力大于“天宫一号”对“神舟八号”的力B.“神舟八号”对“天宫一号”的力小于“天宫一号”对“神舟八号”的力C.二者之间的力的合力为零D.二者之间的力等大、反向【解析】“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间的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物体上,不能求合力,故D项正确,A、B、C错.【答案】 D4.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电扇所受重力为G,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扇叶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则( )A.F=G,F′=F B.F=G,F′>FC.F=G,F′<F D.F′=G,F′>F【解析】电扇转动时,对空气产生向下的力,则电扇受到向上的力F″,电扇静止时,重力与拉力平衡,即F=G;电扇运行时,三力平衡,即G=F′+F ″,可知,F>F′.【答案】 C图3-4-75.(2012·重庆检测)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受力情况决定的,只有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其效果可以不同.甲加速前进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大于绳子对甲的拉力;乙加速后退的原因是绳子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但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B、D正确.【答案】BD6.甲、乙两人质量相等,分别站在质量也相等的两条小船上.如图3-4-8所示,开始时两船均静止.甲的力气远比乙的力气大.让甲、乙二人各自握紧绳子的一端,并用力拉对方.两人均相对各自的船静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3-4-8A.甲船先到达中点B.乙船先到达中点C.两船同时到达中点D.无法判断【解析】甲对绳的作用力与绳对甲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乙对绳的作用力与绳对乙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总是等大反向.而由轻绳状态可知,绳所受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由此可知绳对甲、乙两人的力等大,两船运动加速度时刻大小相等,因而两船同时到达中点.【答案】 C7.图3-4-9如图3-4-9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对M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B.可能受四个力作用C.一定受三个力作用D.一定受四个力作用【解析】对M进行受力分析,M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推M的力F,M 与斜面挤压处是否有摩擦力,是沿斜面向上还是沿斜面向下由F与mg sin α决定,所以A、B正确,C、D错误.【答案】AB图3-4-108.(2012·苏州高一检测)在2012年3月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迪拜站10米跳台比赛中,我国跳水运动员陈若琳、汪皓成功夺得冠军.如图3-4-10所示为她们跳水前的起跳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蹬板的作用力大小大于板对她们的支持力大小B.运动员蹬板的作用力大小小于板对她们的支持力大小C.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D.运动员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向上【解析】运动员蹬板的作用力与板对她们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B错误;运动员起跳过程,是由静止获得速度的过程,因而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合外力竖直向上,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大于重力,C 错,D对.【答案】 D9.图3-4-11如图3-4-11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要搞清其区别就可选对.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作用力F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不能成为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因物体处于静止,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正确.【答案】BD图3-4-1210.(2011·安徽高考)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3-4-12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 A.3 B.4 C.5 D.6【解析】木板受重力mg、弹簧的弹力F N1、滑块对木板的压力F N2、斜面对木板的支持力F N3和摩擦力F f,共计5个力的作用,故选项C正确.【答案】 C11.图3-4-13如图3-4-13所示一只质量为m的小孩,沿竖直方向的直杆,以a的加速度向上爬,求小孩对杆的作用力.【解析】以小孩为研究对象,小孩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自身的重力mg和杆对它的作用力F,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g=ma得:F=m(a+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孩对杆的作用力大小为m(a+g),方向竖直向下.【答案】m(a+g),方向竖直向下12.图3-4-14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3-4-14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a=1 m/s2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大小.【解析】(1)设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为F T,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绳子对运动员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F T,绳对吊椅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也为F T,选取运动员和吊椅整体为研究对象,则有2F T-(M+m)g=(M+m)a,所以F T=(M+m)(g+a)2=(65+15)×(10+1)2N=440 N.(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F-Mg=Ma所以F=M(g+a)-F T=65×11 N-440 N=275 N.据牛顿第三定律知,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275 N.【答案】(1)440 N (2)275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1.(2012·成都期中)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静止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B.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该物体重力的大小
C.在天空飞行的飞机不会掉下来,说明飞机所受的重力等于零
D.浮于水面的物体,由于水的浮力作用,物体的重力将变小
【解析】 A项对,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
平衡力,所以大小相等.B项对,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当物体静止时,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也是大小相等,所以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该物体重力的大小.C、D项错,物体所受重力的大
小跟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物体是否受其他作用力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以及所处位置的g值有关.
【答案】 AB
2.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解析】 由于物体重力消失后与重力有关的现象都不复存在.故A、B、C正确.
【答案】 ABC
3.设想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木球中央挖掉一个小球,则它的( )
A.重力大小不变,重心向外偏移
B.重力大小减小,重心在挖去的小球之上
C.重力大小减小,重心位置不变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D.重力大小减小,重心被挖去而不复存在
【解析】 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是依据效果相同的原则认为重力集中于一点上,其位置与质量分
布密度有关,可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由此可知C正确.
【答案】 C
4.如图所示,所画的重力示意图错误的是(物体均静止,重力为G)( )
【解析】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A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石块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
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
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
【解析】 物体的重力大小G=mg,g的值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无关,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无关,因此,A、B、C均错误,D正确.
【答案】 D
图2-2-4
6.下列关于“嫦娥二号”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
B.“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C.月球对“嫦娥二号”的引力的效果是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D.“嫦娥二号”绕月球运行时,不再受重力作用
【解析】 月球表面g值是地球表面的16,“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大于在月球表面受到
的重力,故A对,B错.月球对“嫦娥二号”有重力作用,正是这个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C对,D
错.
【答案】 AC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7.
图2-2-5
如图2-2-5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当水由小孔慢慢流
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解析】 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当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重心均在球心,
故它们共同的重心在球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虽然仍在球心,但水的重心逐渐下降,开始一
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多,随着水的重心的下降,球壳和水共同的重心也下降;后一段时间内,
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少,随着水的重心的下降,球壳和水共同的重心都升高;最后,水流完时,重心又
回到球心.故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先降低后升高,D选项正确.
【答案】 D
8.
图2-2-6
如图2-2-6所示为木匠常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料制成的,AB、BC
质量相等.D是AC连线的中点,E是AB的中点F和BC的中点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
A.B点 B.D点 C.E点 D.G点
【解析】 把曲尺看成由两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组成,则其各自的重心在其中点F、G上,故公
共重心应在F、G连线上.
【答案】 C
9.有一批记者乘飞机从上海来西藏旅游,他们托运的行李与在上海时比较,行李的质量将
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受重力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变小”).
【解析】 质量不随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但重力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因为重力使物体产生的加
速度g随高度升高而减小了.
【答案】 不变 变小
10.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在地球上的重力为588 N,在月球上的重力为98 N.该人做摸高运
动时,在地球上
其重心最大能升高0.5 m,那么在月球其重心升高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解析】 人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相等,由G=mg得,地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g=Gm=58860 m/s2=9.8 m/s2,
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g′=G′m=9860 m/s2≈1.63 m/s2,
设人在地球上重心升高为h,在月球上重心升高为h′,
由v2-v20=2ax得hh′=g′g,
解得h′=gg′h=9.81.63×0.5 m≈3.0 m.
【答案】 3.0 m
11.如图2-2-7所示,n块厚度为d的相同的砖块,靠在一起平放在地面上,今将它们一块一
块向上叠起来,这堆砖的重心升高了多少?
图2-2-7
【解析】 砖平放在地面上时,其重心距地面的高度为d2,叠起后,其重心距地面nd2,所以重心
升高了n-12d.
【答案】 n-12d
12.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图2-2-8
如图2-2-8所示,一个质量为20 kg的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试作出其重力的图示.(g取10 m/s2)
【解析】 小孩受的重力的大小为G=mg=20×10 N=200 N.取5 mm线段代表50 N,用20 mm
的线段表示小孩受的重力的大小,从重心位置竖直向下画出线段并在下端画
上箭头表示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答案】 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