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不同品种产生愈伤组织的差异
红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1] 曹孜义,等. 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46-48. [2] 李志芳,等. 花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33(3): 197.
26
13
0.4d
22
5
5
0.1d
注:1)标有不同英文字母者为差异达 0.05 显著水平。以下各表同。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红掌幼叶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从表 2、表 3 可 以看出,生长素 IAA、NAA、2,4-D 及细胞分裂素 6-BA、KT 和 2-ip 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 化的影响都有明显差异。
2002,31(3):66-68.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红 掌 组 织 培 养 与 快 速 繁 殖
蔡维藩
(汕头经济特区龙达建设总公司,广东 汕头 515041)
摘 要:红掌叶片在新代培养基上的分化能力与品种和叶片部位有关。组织培养试验表明,最 佳诱导培养基为改良 Nitsch (NH4NO3 200mg/L) + 6-BA 1.0mg/L + 2,4-D 0.1mg/L;芽增殖培养基 Nitsch (NH4NO3 720mg/L) + 6-BA 0.5mg/L;生根培养基为 Nitsch (NH4NO3 720mg/L)。 关键词:红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32.1a
6-BA 0.5
20
34.1a
KT 0.5
18
9.1b
2-ip 0.5
20
2.6b
2.4 生根与移栽 在新代培养中和愈伤组织次代培养中,有时产生芽体形成小苗,同时基部形成根。在光
红掌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的研究

1 材料 与方法
. 兼宜的世界名贵花卉 。 红掌常规繁殖以分株为主 , 速 11 材料 试验所用红掌品种为亚利桑娜 ( a daa u A ren m n 度很慢 , 偶尔也用扦插 的方法, 但繁殖率极低 , 而种 A i n” , z 该中心 由荷 子繁殖有较大变异 。 近年来 , 红掌在全球的销售额仅 “ r oa)采 自陕西省苗木繁育 中心 ,
Ab ta t Ta ig se sg n e v sa d p toea x ln s h is e c lu et c nq e o t u m sr c : kn tm e me tla e n e il s e pa t ,t ets u u t r e h i u fAnh Hu
次于兰花 , 列居第 2 , 位 而国内市场仅有少量种苗供 兰引进 。 应且货紧价扬[ 7 1 ] 前 国外繁殖主要是以组织培 12 方 法  ̄ 。目 . . . 养 为 主 , 内的 种 苗也 主要 是 来 自国 外 的组 培 12 1 消毒与接种 国 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虽然从 17 年 ,i i 教授就开始了组织培 川] 94 Pe k r
.
郭军战, 费昭雪, 成密红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 陕西 杨陵 720 ) 110
摘 要: 以红掌 3 个不同部位的材料 ( 叶片、 叶柄、 茎段) 为接种外植体 , 对红掌的 离 体培养技术进行 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 明, 不同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差异显著 , 其中叶柄诱导率最高, 达到 8. , 67 为最佳取材部位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以 MS 一A . g・ +24 O2 +6 20 B m L ,一 . D mg・ 为最好 } L MS A20 g・ +N O2 g・ 对不定芽分化效果 良 +B . m L AA .5 m L 好。
红掌不同品种对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明显 。以 ‘ Ka t y’品种 ( 凯旋 ) 刚展 开 新叶 为外 植 体培 养 6 0 d后调 查愈伤 组织形 成情况 见表 1 ( 比较方 法采用 邓肯 氏统计法 ) 。 表 1 不同培 养基对 叶 片愈 伤组织诱 导的影响 ( K a t y品种 )
序号
培养基
体数 形
成
1 材料 与方法
1 . 1 试材 从温 室内盆栽红 掌上分 类剪取 刚展开的新 叶、未展开
的新叶 、未展开新 叶叶柄 ,用 自来水 冲洗 ,然 后浸入 7 5 % 酒精 中消毒 3 0 S , 再浸入 0 . 5 %次氯酸钠溶液中 ( 加少许土
温- 2 0 ) 1 0~ 1 5 mi n ,然后用 无菌水 冲洗 3次 ,无 菌滤纸 吸干后 ,切取 0 . 5 c m ×0 . 5 c m 叶片见方 ,1 . 0 c m 叶柄 在
( K a t y品种 )
序号 培养基 愈伤组织诱 芽分化率
导率
( %)
培养 基p H值 5 . 8 , 琼脂 6 . 5 E / L, 于 1 2 1℃ 、1 . 1
KP a压 力 下 杀 菌 2 0 mi n 。
2 结果与讨论
2 . 1 不同培 养基对 叶片愈伤 组织诱导 的影响
CHI NE S E H ORT I CU L T UR E AB S T R AC T S
红掌不 同品种对愈伤 组织诱 导和植株再 生的影响
于遒 功 ,李 梅 ,盛 利 ,吴稚 斐
( 青岛市农 业科 学研 究院 ,山东 青 岛 2 6 6 1 0 0 )
摘 要 :红掌不 同品种在相 同培 养 条件下 ,无论外植体是哪种 种类 ,其在培 养基上的 出愈率和 分化生根 能力均存
(完整word版)红掌组培

二、任务分析在红掌原产地热带雨林,红掌可用种子繁殖,但进入开花时间长。
分株繁殖是红掌以前繁殖的主要方式.红掌植株基部长出吸芽,产生根系后可分株,每年可分3~4株,繁殖系数较低,很难满足规模化生产所需的种苗.现在红掌种苗生产主要通过组织培养进行种苗的快速繁殖,也就是红掌的克隆技术。
这样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生产整齐一致的优质种苗,供应生产的需要。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红掌种苗主要有再生体系的建立、增殖培养、壮苗生根、移栽和温室育苗等技术环节。
三、相关知识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Araceae),花烛属(Anthurium Schott),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别名花烛、安祖花、火鹤花、红鹅掌、鹅掌红、红苞芋、幸运花等,原产中美洲,特别适合室内观赏,兼作鲜切花,为当前国际流行的名贵花卉。
在全球热带花卉贸易中,红掌销量居第二位,欧洲、美国、日本是红掌主要消费市场,栽培自动化程度很高,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红掌商业化生产,尤其是工厂化组培快繁,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形态特征与生物学习性红掌为宿根草本,株高30~70cm,叶自短茎中抽生,革质,长心脏形,全绿,叶柄坚硬细长,长30~40厘米,宽约10厘米.花顶生,长约50厘米,佛焰苞心脏形,长10~20厘米,宽8~10厘米,表面波皱,佛焰苞具有明亮蜡质光泽,肉穗花序圆柱形,直立、长约6厘米,黄色,初看好像人造假花,花姿奇特美妍,切花寿命长达30天以上,为插花高级花材。
同类品种繁多,花色有红、桃红、朱红、白、红底绿纹、绿、橙等色,花期持久,全年均能开花。
喜空气湿度高而又排水通畅的环境,喜阴、喜温热.在白天温度不高于28℃,夜间不低于20℃的环境中可终年开花结果,高于35℃将产生日灼,低于14℃则生长受影响,低于0℃的持续低温将冻死植株。
适宜生长昼温为26~32℃,夜温为21~32℃。
光强以16000~20000Lx为宜,空气相对湿度(RH)以70%~80%为佳。
荷兰切花红掌‘爱维特粉’组培技术研究

荷兰切花红掌‘爱维特粉’组培技术研究黄晶(南京鹂岛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摘要:以荷兰切花品种‘爱维特粉’红掌为材料,研究不同的培养基对‘爱维特粉’红掌的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及诱导生根的影响。
结果表明,叶柄是最适宜切花品种‘爱维特粉’红掌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而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MS +0.5mg/L 噻苯隆(TDZ )+30g/L 蔗糖;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 吡效隆(CPPU )+25g/L 蔗糖,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 IBA+30g/L 蔗糖。
关键词:切花红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生根振荡消毒30s ,再用无菌水冲洗掉外植体上酒精,反复3次以上,接着用0.1%次氯酸溶液浸泡,振荡消毒5min ,注意不要损伤叶片,最后用无菌水冲洗掉外植体上消毒液,反复5次以上[4]。
1.2.2诱导愈伤组织。
将消毒完全后的带叶柄的叶片和气生根用无菌纸擦干水分,先将叶片去除边缘和破损的部分,选取靠近叶脉处的叶片,切成1cm 2的小块,将叶柄和气生根去除两端,选取中间部位,切成1cm 的小段,分别接种在4种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上[4]:①1/2MS+0.05mg/L TDZ ;②1/2MS+0.1mg/L TDZ ;③1/2MS+0.5mg/L TDZ ;④1/2MS+1.0mg/L TDZ 。
共4组处理,叶片处理的标记为A 1~A 4,叶柄处理的记为B 1~B 4,气生根处理的标记为C 1~C 4。
每个培养瓶里接种5个样本,每组接种10瓶,先暗处理30d ,温度23℃,然后再光照培养30d ,温度23℃,14h/d 光照,光照强度1000~2000Lux ,重复3次。
60d 后统计愈伤组织诱导情况时,计算愈伤组织诱导率[5]。
污染率(%)=污染个数/接种个数×100;褐化率(%)=褐化个数/接种个数×100;诱导率(%)=诱导出愈伤组织个数/接种个数×1001.2.3不定芽诱导。
红掌快繁技术优化研究

【 关键词】 红掌 ; 品种 ; 离体培养 ; 快繁
红掌 n t h u r i u m md r 珊一 m L i n d 1 . ) 别名大叶花烛 、 安祖花等 。为
A1 2: MS + 6 一BA2 mg / L +NAA0. 2 mg / L A1 3: MS + 6 一 BA2 mg / L +NAA0 . 0 5 mg / L A1 4: MS + 6 一 BA2 mg / L +NAA0 . 1 mg / L A1 5: MS + 6 一 BA2 mg / L +NAA0. 1 5 mg / L A1 6: MS + 6 一 BA2 mg / L +NAA0 . 2 mg / L
1 . 2 试 验 方 法
1 . 2 . 1 外植体材料的选取 选取 3 个 品种红掌 的展开二周 的叶片及叶柄作为供试材料 。 1 . 2 . 2 外植体表面消毒 取上述品种健壮植株 ( 高2 . 5 a m左 右 ) 的叶片及 叶柄 . 作 为组织 培 养材料 。 将培养材料消毒后置于消毒瓶 中备用 。 培养基在 1 . 2 k g / c m  ̄ 压 力下 1 2 1 ℃灭菌 1 8 m i n .接种 时先 在无 菌纸上将叶片切为带 主叶脉 大 小为 1 . 5 c mx l c m长方块 , 茎、 叶柄 切为 l c m左右 的小段 . 叶面朝上 接 种在灭过菌的培养基上 1 . 2 _ 3 培养条件 在试验 中, 如无 特殊说 明 , 培养条件均 为温度 2 5 ± 2 ℃, p H值 5 . 8 , 光照强度 1 0 0 O l x , 每 日1 4 h光照 . 1 0 h黑 暗。 1 . 2 . 4 初代培养 1 ) 激素种类 及浓度配比对 愈伤组 织诱 导的影 响 在 筛选出的基本培养基上 . 选择 6 一 B A和 N A A两种对 红掌 的愈 伤组织诱 导效果显著的植物生长调 节物质 ,进行激素组合筛选 。6 0 d 后 统计 愈伤组 织诱导率
切花红掌不同品种组培快繁试验

Vo 1 . 3 6 N O 1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2 0 1 5年 3 月
Ma r .201 5
J o u r n l a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0 7 4 7 ( 2 0 1 5 ) 0 1 — 0 0 6 1 — 0 4
于其他处 理 , 两者相 比 , A 7诱 导 率 更 高 , 但 A 7中
表 1 正 交试 验 L ( 3 )
供试材 料选 自宁夏周景 世荣进 出 口有 限公 司
红掌 园区 , 选 取 长 势健 康 、 无 病 虫 害 的 红 掌 幼 嫩 叶
片, 在 组 培 室 进 行组 培快 繁 试 验 .
掌组培快 繁各 个阶段生长 的培养基 ,总结 和摸索
出一 套 完 整 的切 花 红 掌 组 培 技 术 .
1 材料与方 法
1 . 1 试 验 材 料
红掌愈伤组织 的诱导情况 ,计算诱导率 ( 表2 , 以 叶缘 出现 黄 绿 色 愈 伤组 织 为参 考 ) .
结果表 明( 表2 ) , A 7和 A 8的愈 伤 诱 导 显 著 高
观 的草本花 卉『 2 1 . 因红掌花期 长, 市场上 需求量 大 ,
价格较高 , 作 为 高 档 花 卉 的应 用前 景 良好 ,常规繁殖 方法 f 如
不断 轻 摇 使 其 浸 泡 充 分 , 消 毒 后 用 无 菌水 漂 洗
每瓶 接 入 2个 叶片 , 每个 处 理 5瓶 , 3次 重 复 .
激 素 配 比采 用 3因 素 3水 平 处 理 , 3因 素 为 6 - B A, N A A, T D Z; 3水 平 指 每 个 激 素 3个 质 量 浓 基础培养基 为 I / 2 MS . 6 0 d后 ,统 计 暗 培 养 下
7个红掌品种产生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

由表 3 知 , 所 有 红 掌 品 种 叶 柄 愈 伤 诱 导 率 要 高 于 叶 可 片 。 叶 柄 在 接 入 7 d 能 明显 观 察 到 膨 大 现 象 ,2 能 观 察 后 7d 到 愈 伤 组 织 出现 ;叶 片 膨 大 现 象 不 明 显 ,除 了 在 叶 脉 处 能 观 察 到部 分 膨 大 现 象 , 叶 片 的 其 他 部 位 几 乎 不 产 生 膨 大 现
生 ,这 可 能 是 因 为 黑 暗 和 强 光 都 对 促 进 红 掌 愈 伤 组 织 形 成
的内源激 素有抑制作用 ,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 综 上所述 ,在 规模化红 掌生产 中 ,不同 的红 掌品种应
具 体 研 究 其 不 同外 植 体 的 特 点 和 不 同 的 培 养 方 式 ,探 索 最 适 生 长 条 件 , 才可 能 大 批 量生 产 优 质红 掌 小 苗 ,取 得 最 大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张 军 (9o ) 18一 ,男 ,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植
物 组 培 快 繁 相 关研 究 。
通 讯 作 者 :秦廷豪 ,高级工程 师。Er l :hi9@iaem -a1tqn9sn.o e
项 目来 源 :资助课题 《 红掌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技术》 为20年 四 09
川省省 级公益 性科研 单位 基本 科研 费专 项 资金项 目(0 9 j k y 20cby—
w z c y 0 ) 由 四 』i 财 政 厅 资 助 。 fx zy 3 , I 省
2 3 光 照 条 件 对 愈 伤 诱 导 的影 响 .
将 接 种 好 的 诱 导 培 养 基 分 别 放 置 于 黑 暗 、 散 射 光 和 光 照 条 件 下 进 行 愈 伤 诱 导 ,6 后 进 行 数 据 统 计 ( 表 4 。 0d 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红掌不同品种产生愈伤组织的差异肖三元,梁国平,杨 焱,黄凤翔,管 艳(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 景洪 666100)摘要:对10个红掌品种2种外植体、4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组培试验结果:H3、H4、H10、H6、H1等5个品种愈伤组织的平均直径(叶片外植体依次为5.0~3.8mm,叶柄外植体依次为6.6~4.9mm)明显大于H5、H2、H9、H8、H7等5个品种(叶片外植体均为1.0mm,叶柄外植体依次为1.2~2.0mm);叶柄外植体愈伤组织平均直径明显大于叶片外植体;参试培养基B、D产生愈伤组织的直径大于培养基A、C;愈伤组织大的5个品种经增殖、继代培养成完整植株,而愈伤组织小的5个品种愈伤组织在增殖培养中逐渐褐变,全部死亡。
关键词:红掌;品种;组织培养;愈伤组织中图分类号:S682.14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0X(2005)02-0007-03收稿日期:2005-03-10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是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热带雨林,现今已成为观赏园艺中流行的名贵花卉。
红掌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耐寒性、耐热性,花葶坚硬度及产量均有所不同[1]。
植物组织培养中,不同种类植物、同种植物不同品种、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部位,对诱导条件的反应是有所不同的[2]。
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红掌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很多[3]。
我们收集了10个不同的红掌品种进行组织培养试验,观察到在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大小、颜色、质地及生长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于下,以供同行者参考。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供试材料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红掌种质圃内选择的10个品种(表1)。
取株高15~20cm植株上刚展开的幼嫩叶片、叶柄为外植体,经常规灭菌后,将带主脉的叶片切成约0.5cm2的小块,将叶柄的上段部分切成约0.5cm的小段,接种培养。
1.2 方法1.2.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采用4种培养基:A,1/3MS;B,1/2MS(NH4NO3为MS中1/4);C,1/2MS(KNO3为MS中1/4);D,1/4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 1.0mg・L-1、2,4-D 0.2mg・L-1。
培养45~50d后观察产愈率和愈伤组织大小。
1.2.2 继代增殖及完整植株的培养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接种于改良的MS+6-BA 0.5~2.5mg・L-1+NAA 0.5mg・L-1培养基中,培养45d为1个周期[4]。
1.2.3 培养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附加食用白沙糖40g・L-1;继代增殖及完整植株的形成培养基附加食用白沙糖30g・L-1,pH5.8,琼脂粉5g・L-1。
光照10h・d-1,培养温度为(26±1)℃。
1.3 瓶苗移栽瓶苗移栽到粗河沙∶珍珠岩(2∶1)或甘蔗渣∶泥炭土∶珍珠岩(6∶3∶1)的混合基质中,遮光率表1 红掌不同品种佛焰苞、花序的颜色特征 品种代号 佛焰苞颜色 肉穗花序颜色 H1 鲜红 白色花序,尖端黄色 H10 鲜红 白色花序,尖端绿色 H5 绯红 白色花序,尖端绿色 H8 绯红 紫红花序,尖端深紫色 H9 绯红 粉红花序,尖端紫红色 H6 桔红 白色花序,尖端黄色 H7 洋红 白色花序,尖端黄色 H3 绿 紫红花序,尖端紫色 H2 绿白 白色花序,尖端黄绿色 H4 粉红 紫色花序,尖端深紫色 -8-为80%,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每天喷雾1~2次。
2 结果与分析2.1 愈伤组织的诱导10个不同品种的红掌叶柄、叶片外植体接种在A、B、C、D 4种不同无机盐的培养基中,H1、H3、H4、H6、H10等5个品种培养7d后材料逐渐转为绿色,15d后在材料切口处逐渐膨大,颜色变浅,培养25d左右逐渐出现块状或颗粒瘤状组织;其它5个品种培养30~40d后才出现细小颗粒状组织。
培养45~50d后,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表现出明显差异(表2~4):H3、H4、H10、H6、H5等5个品种的两种外植体均表现出愈伤组织较大(叶片愈伤组织平均直径3.8~5.0mm、叶柄愈伤组织平均直径5.1~6.6mm),而且5个品种愈伤组织平均大小排序在两种外植体上是一致的,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具有生长快、质地松脆的特点;其它5个品种愈伤组织较小(两种愈伤组织平均直径依次是1.0mm和1.2~2.0mm),均生长较慢、质地坚硬;两种外植体以叶柄产生的愈伤组织明显较大;从产愈率和愈伤组织平均大小看,培养基B、D优于A、C。
2.2 增殖、继代及完整植株的形成两种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45~50d后,转接于改良培养基MS+6-BA 0.5~2.5mg・L-1+NAA 0.5mg・L-1增殖培养30d左右,转接时愈伤组织直径在3mm以上的H3、H4、H10、H6、H1等5个品种的愈伤组织不断增殖,并出现瘤状突起物,形成不定芽数个,苗5~10株。
培养45d后观察,其中这5个品种增殖倍数的大小排序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大小排序基本一致(表5)。
将增殖的愈伤组织分切成1.0~1.5cm3的块状,再次继代培养45d,愈伤组织继续增殖,不定芽也不断增多,原有的苗逐渐形成有根、茎、叶的完整植株。
另外5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质地坚硬、直径<2.5mm,转接增殖培养基培养30d后,逐渐褐变死亡。
2.3 试管苗的移栽将5个品种继代增殖瓶苗高3cm以上的完整植株从基部切下,用自来水冲洗后即移栽于苗床或育苗盘中,无需练苗,移栽后浇足定根水,以后每日喷雾1~2次。
移栽基质采用粗河沙∶珍珠岩(2表2 红掌不同品种的叶片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培养的表现 培养基 项 目 H3 H4 H10 H6 H1 H5 H2 H9 H8 H7 总平均 A 接种数(片) 43 48 69 56 26 51 35 24 60 60 产愈数(片) 38 42 59 53 26 51 35 21 20 29 产愈率(%) 88.4 87.5 85.5 94.6 100 100 100 87.5 33.3 48.3 82.5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mm) 4.0 4.0 3.0 2.5 3.0 1.0 1.0 1.0 1.0 1.0 2.2 B 接种数(片) 17 15 35 43 16 22 17 28 - 43 产愈数(片) 16 13 33 40 16 18 17 28 - 37 产愈率(%) 94.1 86.7 94.3 93.0 100 81.8 100 100 - 86.1 92.9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mm) 5.0 5.0 5.0 4.0 4.0 1.0 1.0 1.0 - 1.0 3.0 C 接种数(片) - 11 20 11 10 11 11 23 - 13 产愈数(片) - 11 20 11 7 10 11 15 - 10 产愈率(%) - 100 100 100 70.0 90.9 100 65.2 - 76.9 87.9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mm) - 4.0 4.5 4.5 3.0 1.0 1.0 1.0 - 1.0 2.5 D 接种数(片) 9 8 18 8 8 - 13 - 18 19 产愈数(片) 6 8 18 6 8 - 11 - 6 11 产愈率(%) 66.6 100 100 75.0 100 - 84.6 - 33.3 57.9 77.2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mm) 6.0 5.0 5.5 5.0 5.0 - 1.0 - 1.0 1.0 3.7 产愈率(%) 83.0 93.6 95.0 90.7 92.5 90.9 96.2 84.2 33.3 67.3 总平均 愈伤组织直径(mm) 5.0 4.5 4.5 4.0 3.8 1.0 1.0 1.0 1.0 1.0 表4 红掌不同品种愈伤组织的生长特点 品种 H3 H4 H10 H6 H1 H5 H2 H9 H8 H7 颜色 淡绿色 淡黄色 黄绿色 淡黄色 淡黄色 黄绿色 黄褐色 褐绿色 淡黄色 褐绿色 质地 松脆 松脆 松脆 松脆 松脆 坚硬 坚硬 坚硬 坚硬 坚硬 生长 快 快 较快 较快 较快 较慢 较慢 慢 慢 慢 表5 5个品种在增殖培养中增殖倍数和不定芽颜色 品种 H3 H4 H10 H6 H1 增殖倍数 3~4 3~4 2~3 2~2.5 2~2.5 芽的颜色 淡绿色 粉红色 淡红色 淡红色 淡红色 表3 红掌不同品种的叶柄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培养的表现 培养基 项 目 H3 H4 H10 H6 H1 H5 H2 H9 H8 H7 总平均 A 接种数(段) 38 32 44 25 47 35 42 48 65 56 产愈数(段) 35 32 33 20 39 22 40 34 38 45 产愈率(%) 92.1 100 75.0 80.0 83.0 62.9 95.2 70.8 58.5 80.4 79.8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mm) 6.5 5.5 4.0 4.0 4.5 2.0 1.5 1.5 1.5 1.5 3.2 B 接种数(段) 58 61 39 16 40 41 44 50 28 16 产愈数(段) 58 60 36 16 24 31 39 29 25 13 产愈率(%) 100 98.6 92.3 100 60.0 75.6 88.6 58.0 89.3 81.2 84.4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mm) 6.5 6.5 6.0 5.0 5.0 2.5 1.5 1.5 1.6 1.0 3.7 C 接种数(段) 86 60 38 65 49 46 34 48 54 34 产愈数(段) 81 44 31 53 16 26 12 18 23 29 产愈率(%) 94.2 73.3 81.6 81.5 32.6 56.5 35.3 37.5 42.6 86.3 62.1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mm) 6.7 5.5 6.0 5.5 4.0 2.0 1.5 1.0 1.0 1.0 3.4 D 接种数(段) 72 68 67 62 56 68 56 78 59 74 产愈数(段) 71 67 64 62 48 58 51 67 41 66 产愈率(%) 98.6 98.5 95.5 100 85.7 85.3 90.1 85.9 69.5 98.2 90.7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mm) 6.7 6.7 6.5 6.0 6.0 1.5 2.0 1.5 1.0 1.5 3.9 产愈率(%) 96.2 92.6 86.1 90.4 65.3 70.1 77.3 63.1 65.0 86.5 总平均 愈伤组织直径(mm) 6.6 6.1 5.6 5.1 4.9 2.0 1.6 1.4 1.3 1.2 ∶1)或甘蔗渣∶泥炭土∶珍珠岩(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