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掺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检测蜂蜜掺假的一项新技术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检测蜂蜜掺假的一项新技术
10 ~ 2  ̄ 8 ℃ 2 0 C。
差示 扫描 量热 仪 :应用 Me l — oe o8 2 te T ld 2 c型 tr 差示 扫描 量热 仪 ( S ) D C 跟踪 样品 的热行 为 。
二、 差示扫 描量 热法分 析
表 1 蜂 蜜 和 糖 浆 在 加 热 时 玻 璃 化 温 度 、 热 容 量 变 化 ( p) 熔 融 热 函 AC 及
三、 结果 和讨 论
葡 萄糖糖 浆 。8 代 , 0年 以农业 原 料从 酸水 解或 酶水 解 得到复 杂 的异构 葡萄糖 糖浆增 加 。这种 糖 浆容 易 买到, 结果 在蜂 蜜掺假 时广 泛使用 。 显微 镜 分析 用 于蜂 蜜检 测 , 用 于用 蔗 糖 或 蔗 适 糖 产品掺 假 。 采用 稳定碳 同位 素 比率法 (RMS是检 I ) 测蜂 蜜掺假 的标 准技 术 , 而 IMS只能检 测 c 然 R 4植
热现 象 : () 1 看到玻 璃 化 ( 4  ̄ ̄ 一 9C)时 常连 接着 振 一 5C 1 3  ̄ , ]
差示 扫描 量热 法 ( S ) 源 于药物 和 聚合 物T D C来 业 。最 近 的调查 , 产 品企 业 在许 多事 件 中都采 用 农 D C检测 食 品的变化 或掺 假及 质量控 制 。D C具有 S S 测量 快速 和样 品需要 量少 的优点 。
考虑 到 检测 掺假 的特点 ,采取 的方 法分 两 步 。
幅 的松 弛 作用 , 要 看样 品的热 历史 而 定 。物 质 在 但
没有 充 分 结 晶时 ,通 常 能在 低 温下 观 察到 玻璃 化 。
首 先 , D C确 定纯 蜂蜜 和纯 糖 浆 的热 行 为 ; 次 用 S 其 因添加糖 浆蜂 蜜 的掺假 , D C检测 热分 析 曲线 的 用 S 改变 。 了解 , 没有用 D C检 测 蜂蜜掺 假 的报道 。 据 还 S

蜂蜜掺假的鉴定方法综述

蜂蜜掺假的鉴定方法综述

蜂蜜掺假的鉴定方法综述在食品的各类掺假活动中,蜂蜜及其制品的掺假是较为严重的现象之一。

蜂蜜中常见的掺假物有饴糖、蔗糖、转化糖、糊精、食盐等。

1、蜂蜜中掺蔗糖人为将蔗糖熬成浆状掺入蜂蜜中出售是最常见的掺假现象,其特点是色泽鲜艳明亮,多为浅黄色,味淡,回味短,有一种糖浆味。

硝酸银快速检验法:取蜜样2份(各1g)分别置于二支试管中,各加水4mL、混匀。

其中A试管加2%AgNO3溶液2滴,B试管加1% AgNO3溶液2滴,观察有无白色絮状物产生。

判断:A管如有白色絮状物产生,蔗糖含量疑为1%以上;B管如有白色絮状物产生,蔗糖含量疑为4%以上。

如果A、B两管均无白色絮状物产生,则此蜂蜜中不掺有蔗糖。

2、蜂蜜中掺人工转化糖蔗糖在稀酸作用下可转化为含葡萄糖和果糖的糖浆,俗称转化糖浆或果葡糖浆。

掺有人工转化糖浆的蜂蜜稀薄、粘度小,波美度大,可通过检测CL-的存在予以判别。

试验方法:取1g蜜样于试管中,加水5mL混均后,加1-2滴5% AgNO3指示剂,如呈白浊状,疑掺有人工转化糖(与正常蜂蜜对照)。

如无白浊状沉淀产生,则此蜂蜜中不含有转化糖。

3、蜂蜜中掺饴糖试验方法:取蜂蜜2mL于试管中,加水5mL,混匀,然后缓缓滴加95%乙醇数滴,观察有无白色絮状物产生。

判别:若出现白色絮状物疑为掺加饴糖,若成浑浊状无白色絮状产生则说明正常(与正常蜂蜜对照)。

4、蜂蜜中掺淀粉类物质蜂蜜中如掺加有米汤、糊精及淀粉类物质,外观浑浊不透明,蜜味淡薄,用水稀释后溶液浑浊不清。

试验方法:取蜂蜜2g于试管中。

加水10mL。

加热至沸后冷却,加0.1mol/L 碘液2滴,观察颜色变化。

同时做正常蜂蜜对比试验。

判别:如有蓝色、蓝紫色或红色出现,疑为掺有淀粉类物质。

如无蓝色、蓝紫色或红色出现,则没有掺杂淀粉类物质。

5、蜂蜜中掺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一种增稠剂,掺加入蜂蜜后,蜂蜜颜色变深,粘稠度变大。

试验方法:取蜂蜜10g于另一烧杯中,加入95%酒精20mL。

蜂蜜

蜂蜜

蜂蜜品质检测的研究摘要:现代研究表明,蜂蜜含有180余种成分,其中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其次是水分、蔗糖、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

由此可见,蜂蜜营养丰富,不仅是古老而传统的医疗保健药品,而且也是食用价值较高的天然营养食品。

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蜂蜜的各种掺杂现象,本文简要阐述了目前国内外蜂蜜品质的检测技术,介绍了感官分析、花粉分析、常规理化分析、色谱、光谱等技术在蜂蜜品质检测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对蜂蜜品质检测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前言蜜蜂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目前我国蜂产品的年产量及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蜜蜂产业大国。

国内、国际市场对蜂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对蜂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

然而近年来,根据国家及一些省、市对蜂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看,合格率非常低,仅在20%~45%之间。

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产品标准非常混乱,尤其是企业标准不规范;二是蜂农、花农未能科学使用药物,致使蜂产品的农残、药残超标;三是掺杂使假现象非常普遍,如一些厂家在蜂蜜中掺入糖浆、增稠剂、调味剂后仍冠以“××蜂蜜”或“××蜜”的美名,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把蜂蜜和其他食用原料配合而成的蜂蜜制品误以为纯天然蜂蜜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进一步规范对蜂蜜产品行业的管理,提高我国蜂蜜产品质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10月26日正式发布了《蜂蜜》(GB18796—2005)强制性国家标准。

这一新标准的发布实施,为打击蜂蜜掺杂使假行为和规范蜂蜜产品质量提供了法律依据,对逐步实现蜂蜜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蜂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颁布《蜂蜜》(GB18796—2005)国标中,对蜂蜜产品的感官特性描述、蜂蜜产品的命名和真实性要求、产品的标志标注等基本内容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新标准中规定,蜂蜜产品必须要达到3个基本指标,蔗糖≤5%,水分≤26%,果糖和葡萄糖≥60%。

蜂蜜中掺伪鉴别检验方法论述

蜂蜜中掺伪鉴别检验方法论述

蜂蜜中掺伪鉴别检验方法论述姓名:叶泳班级:食安1201 学号:1201070522摘要:淀粉酶在真假蜂蜜鉴别中的应用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来源于蜜蜂,而不是花粉或花蜜,说明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是一种动物来源淀粉酶。

通常动物性酶的稳定性较差,其活性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

天然蜂蜜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在储存过程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低温时,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随着储存温度提高和储存时间延长,样品的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迅速降低。

一、淀粉酶在真假蜂蜜鉴别中的应用【1】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来源于蜜蜂,而不是花粉或花蜜,说明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是一种动物来源淀粉酶。

通常动物性酶的稳定性较差,其活性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

天然蜂蜜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在储存过程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低温时,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随着储存温度提高和储存时间延长,样品的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迅速降低。

在储存过程中,天然蜂蜜淀粉酶值的变化与其蛋白质的变化密切相关,蛋白质在储存过程中降解可能是天然蜂蜜淀粉酶值降低的直接原因。

与天然蜂蜜相反,掺假蜂蜜的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受储存温度及时间的影响,这与假蜂蜜中添加的工业淀粉酶(诺维信耐温淀粉酶)的耐高温特性密切相关。

通过跟踪测定蜂蜜的淀粉酶值变化可以判断蜂蜜产品是否掺假,同时也可以判定天然蜂蜜产品的新鲜程度二、旋光法在检验蜂蜜中掺入糖类的应用【2】由于不同种类的蜂蜜都有相对稳定的旋光度,一般为左旋。

当掺入不同糖类后,蜂蜜的旋光度会发生变化,并随掺糖浓度的不同而有规律的变化,掺人蔗糖的蜂蜜,随着掺糖量的增加,其旋光度向右旋变化,掺入果糖或转化糖后,其变化趋势相反。

通过测定其旋光度,判定蜂蜜的真伪以及掺假的浓度,但是蜂蜜样品pH及测定温度均会影响测定值的准确性。

因此,测定过程中应控制合适的温度及pH,并使用醋酸铅作为澄清剂,沉淀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打击食品欺诈:用NMR检测蜂蜜掺假

打击食品欺诈:用NMR检测蜂蜜掺假

打击食品欺诈:用NMR检测蜂蜜掺假【摘要】食品欺诈在市场上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蜂蜜掺假更是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通过介绍NMR技术原理和其在检测食品欺诈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NMR检测蜂蜜掺假的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最新的检测结果,突出了NMR技术在打击食品欺诈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呼吁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和管控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展示了NM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潜力,为未来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蜂蜜掺假、NMR技术、食品欺诈、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检测方法、应用前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食品欺诈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中蜂蜜掺假是其中之一。

蜂蜜是一种古老的营养品,被广泛应用于饮食和医疗保健领域。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往往会掺假蜂蜜,导致消费者受到健康威胁。

目前,传统的方法并不能有效检测蜂蜜掺假的情况。

需要引入新的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核磁共振(NMR)技术就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对蜂蜜样品进行NMR检测,可以有效区分真假蜂蜜,并且可溯源掺假的原因,从而打击食品欺诈行为。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了解NMR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蜂蜜掺假的现状和常见手段。

通过了解NMR检测蜂蜜掺假的方法及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NMR技术在打击食品欺诈中的重要作用。

最终,我们将讨论NM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强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为推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NMR技术原理NMR技术是核磁共振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用来分析物质结构、组成和相互作用的强大工具。

其原理是利用原子核具有自旋而产生的磁矩,当放置在外加磁场中时,这些原子核会在特定的频率下吸收和辐射电磁波。

通过测量这些频率和强度,可以得到关于样品内部结构和组分的信息。

在食品行业,NMR技术被广泛用于检测食品的真实成分,特别是蜂蜜等易受掺假的食品。

蜂蜜掺杂掺假的鉴别

蜂蜜掺杂掺假的鉴别
状沉 淀 , 则说 明加 有羧 甲基 纤维素 钠 。同时 应作正 常蜜 对照 试验 。
2 蜂 蜜掺 假 的鉴 别 、
( ) 蜜掺水 的鉴别 1蜂 波美 浓度 计检 验 法 :波 美 计在 化 工用 品 店均 可 买
( ) 蜜 中掺 食盐 的检测方 法 5蜂 取 蜜样 1 试管 中 , 水 5 g于 加 mL溶 解 , 5 酸 银 加 %硝
取 蜜样 lm O L于 烧杯 中 , 9% 乙醇 2m , 拌 加 5的 0 L搅
1 钟 ,析 出 白色 絮状 物 ,取 2 淀物 于烧 杯 中 , 0分 g沉 加
lO OmL热 水搅 拌 , 测 。取 3 rl待 测 液 , 盐 酸 3 L, 待 O a 加 m 若 出现 白 色 沉 淀 则 说 明 了 有 羧 甲基 纤 维 素 钠 。 另取
果糖和 蔗糖 外还 含 有丰 富 的蛋 白质 、 基 酸 、 机 酸及 数 , 氨 有 就是 蜂蜜的实 际浓度 , 如蜜温 2 ̄时 , 美浓度计 测 5 C 波 成 为消费 者喜爱 的一种天 然保健 品 。 有些不 法商贩 为了 低 于 1℃则相反 , 蜜温 1  ̄ 时波美 度为 4  ̄e 则该 蜜 5 如 0( 2 1 ’ B,
凤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吲 l在 1 ̄, 5 纯蜂蜜波美浓度在 4 ̄ t C 2e B 以上, 如蜂蜜的温度 者单位:

花香 皆无 , 且有 糖水 味 ; 好蜂 蜜 吃起 来 有清 甜 的葡 萄糖 物 出现 说 明有蔗糖掺 入 。 () 3 蜂蜜 中掺 淀粉 的鉴别 味, 而劣质 的蜂蜜蔗 糖味 浓 。 取 蜜样 1 , 入 1份蒸馏 水 或凉 开水 , 份 加 混合 煮 沸 ( ) 正 的蜂 蜜用 筷 子挑 起后 可拉起 柔韧 的长 丝 , 3纯 加 若 断后 断头 回缩并形 成下粗 上 细的塔 状并 慢慢 消失 ; 劣 后 放凉 , 碘 液 2滴 , 出现蓝 色 或绿 色 则说 明掺 有淀 低 的蜂 蜜挑起 后呈糊 状并 自然下沉 , 会形成 塔状物 。 不 ( ) 结晶 4查

同位素比率质谱技术对蜂蜜掺假的鉴别

同位素比率质谱技术对蜂蜜掺假的鉴别

a d u l t e r a t i o nb y o n l yu si n gE l e me nt a l A n a l y s i s - I s o t o p eR at i o Ma ss S p e c r t o me t r y( H T - I R MS ) . H o w e v e r , t h e 3 k i n s d o f d o p d mo e l a s s e s c o l u db e
ho n e y.
Ke y wo r d s : i s o t o p e r a t i o ma s s s p e c r t o me t r y ; mu l i t - i n f o r ma i t o n ; h o n e y ; a d u l t e at r i o n i d nt e i ic f a i t o n
现代 食 品科 技
Mo d e r n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3 , V o 1 . 2 9 , N o . 4
同位素 比率质谱技术对蜂蜜掺假 的鉴别
李鑫,陈小珍 ,刘柱 ,蒋鑫 ,张东雷 ( 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国家预 包 装食品质量 监 督检 验中心,浙江杭 州 3 1 0 0 1 5 )
Ha n g z h o u 3 1 0 0 1 5 . Ch i n a 1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r e s e a r c h , L i q u i d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 I s o t o p e R a i t o Ma s s S p e c t r o me t r y( L C - I R MS ) W s a a p p l i e d oD t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h o n e y

蜂蜜搀假问题论述

蜂蜜搀假问题论述

蜂蜜搀假问题论述Xxx, xxx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蜂蜜产业进展迅速,产量居世界之首,但蜂蜜搀假和造假事件时有发生,阻碍到我国蜂蜜市场的健康进展。

蜂蜜搀假一直是我国食物质量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普遍关切的问题,本文针对搀假蜂蜜本钱低、数量大、辨别难的特点,概述目前蜂蜜搀假和造假的要紧方式,和针对不同标记物质的蜂蜜搀假检测技术,展望蜂蜜搀假检测技术进展的趋势和要求。

关键字:蜂蜜;搀假;标记物质;检测技术蜂蜜是蜜蜂搜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具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润燥止痛、美容养颜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1]。

但是,最近几年来我国蜂蜜品质状况不容乐观,蜂蜜搀假造假和发觉品质问题时有发生,尤其是跋扈的搀假行为与先进的搀假手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2]。

2020年7月24日多家媒体网站报导了冠生园和中粮悦活的蜂蜜产品是搀假蜂蜜,在蜂蜜加工进程中加入“大米糖浆”进行搀假[3],在社会上引发了庞大轰动和关注。

搀杂蜂产品在市场的流通,严峻冲击了消费者对蜂蜜产品的信心,必然程度上阻碍了蜂蜜产业的市场秩序和我国蜂蜜产品的出口贸易。

1.蜂蜜加工蜂蜜加工的工艺流程为:蜜脾取蜜→原料蜜→查验→选料配料→预热融蜜→过滤→升温→真空浓缩→冷却→预包装→查验→成品[4]。

取蜜作业包括脱除蜜脾上的蜜蜂和将蜜脾里的蜂蜜分离出来,操作之前,就把取蜜场所打扫干净,有把取蜜工具和蜂蜜容器洗净擦干;预热融蜜是通过水浴加热(60℃以下)使蜂蜜融化,有利于后续加工进程的顺利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预热融化后把蜂蜜中的死蜂、蜂蜡颗粒及其它杂质除去;在蜂蜜过滤后升温(65℃,30min)可进一步幸免有毒细菌污染、抑制发酵、减少结晶核和有利于真空浓缩等;通过真空浓缩,去掉蜂蜜过量水分,从而更好地保留成品蜂蜜,浓缩条件为真空度0.09MPa以上,浓缩温度不超过55℃,时刻不超过45min。

蜂蜜生产的各工艺流程条件和要求见图1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Vo1.59 No.10 中国蜂业 垦Q£ 旦! 丛堕丛窒塑宣 【文章标号10412—4367(2008)10-0035-03 蜂蜜掺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朱青 王毕妮 梁艳 陈卫军 曹炜 f西北大学化1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西北大学蜂产品研究中心,西安7 10069) 摘要:本~A-Pr+~了同位素比值分析法,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一脉冲安培检测法,双果糖酐检测法,傅立 叶转换—拉曼光谱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在蜂蜜掺假检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蜂蜜;掺假;鉴别 【中图分类号】S896.8 【文献标识码】B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Detection of Honey Adulteration Zhu Qing Wang Bini Liang Yan Chen Weijun Cao Wei (Foo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Research Center of Bee Production, Northwest Uniwercity,Xi an 7 10069) Abstract:The detection methods for honey adulter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13C/12C iso— topic ratio analysis,high—perfornaanee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ion, difructose anhydrides detection,FT-Raman spectroscopy,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Keywords:honey,adulteration,identification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 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过在巢脾内转化、脱水、贮存 至成熟的过程而成的天然甜物质⋯。蜂蜜含有丰富 的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多酚类、类黄酮类、多糖、活 性酶和类胡萝卜素等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如抗氧化、抗菌、加速创伤修复和增强免疫等l21。 我围是养蜂大国,20世纪90年代初,蜂蜜的世 界年贸易总量约在2O万吨左右,其中我国出口约占 40%。然而,由于我国蜂蜜质量不断下降,在各进【_『 国中的信誉越来越低,出口量逐年减少【31。这其中的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蜂蜜产品存在严重的掺假 问题。2007年6月16日,首届中国蜂产品质量安全 论坛在北京举行,蜂产品行业十大品牌企业联合签 署了蜂产品质量安全北京宣言,承诺企业要加强自 律,向消费者提供放心的蜂产品。 要解决蜂蜜掺假问题,行业自律固然重要,但相 关的标准和检测的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针对蜂蜜掺假问题的碳 24同位素鉴定国家标准fGB/T18932.1—2002)和 2005年10月26日有关部门在2002版蜂蜜标准基 础上修订的《强制性国家GB18796—2005标 准》,对遏止蜂蜜掺假和规范蜂产品行业及市场都产 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蜂蜜是极易掺假的食品,它 的成分变化很大。以糖类为例,不同的蜂蜜其果糖 含量在30.91%到44.26%之间,葡萄糖的含量在 22.89%到40.75%之间,果糖与葡萄糖的比率即WG 其变化范围在0.76到1.86之间 。由于这种成分含 量的变化,给鉴别和检测蜂蜜是否掺假带来一定的 困难。尤其是蜂蜜的掺假发展为掺人葡萄糖、葡萄糖 浆、果葡糖浆等成分的物质,这些假蜂蜜产品的感官 指标和部分理化指标上与天然蜂蜜产品的极为相 似,即使是已颁布的国标也难以辨别其真假口1。因 此,蜂蜜掺假的检测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1 DC/1 C同位素比率分析法[61 在单子叶植物(如甘蔗和玉米等,简称C4植 物)和双子叶植物(如大部分的为蜜蜂提供花蜜的开 花植物,简称c3植物)中, C/ C的比值不同,因为 它们遵循不同的光合作用循环。 C/ C比值(6nc 值)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进行Calvin—Benson循环(C3循环)植物的 l C/nCtest ’ ℃,%o:=(丽 一 ) ∞o 8 C值在一21%。到一32%。之间;进行Hatch—Slack循 环(C4循环)的植物其813C值在一12%。到一19%。之 间。可见,C4循环植物的nC含量高于C3循环。最 初,人们以813C值为一23.5‰作为为掺假界限,当被 测蜂蜜样品的8”c值大于一23.5‰时,就被怀疑可能 掺假。但是一些造假公司在蜂蜜中掺加人造甜味剂, 使813C值小于一23.5,所以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设计 出另一种检测方法,内标同位素比分析法(ISCI— RA),ISCIRA首先检测蜂蜜样品中蛋白质的6”C 值,该值等于与之同源的未掺假蜂蜜的6”c值,再 作者简介:朱青(1985年生),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科学方向研究。 收稿日期:2008—07—14 通讯作者简介:曹炜(1969年生),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蜂产品及功能食品方向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鱼 堕堡壅i睦鱼 生国竖。。。。。’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些。。- _____。_。’垒 垦Q£ 旦! 年第59卷 第i 10期4 __ ___--。_ _______ ---。___ __。-_ -。____ __-_.—— ——————. _-———— —————— —— =⋯ ⋯ , , 与样品的6”C值比较,差值大于l%。,就可认为是掺 假蜂蜜,并且可以计算出掺假的百分数,计算公式如 下: 碳24同位素鉴定国家标准f GB/T18932.1一 掺假跏 圳。 2002)就是在此原理上建立起来的。ISCIRA鉴别蜂 蜜掺假的最小掺假率为7%,即样品的813C值与蛋 白质的8 c值差值为1‰。 Cabanero等人在此基础上引入液相色谱技术, 这样可以分别检测蜂蜜样品中主要糖类(如葡萄糖、 果糖和蔗糖)的813C值及相互的△6 c值。研究人员 根据54种纯蜂蜜样品的各种糖类8t3C值和△6”c 值得出纯蜂蜜的特征模型,发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的8 。C值两两之间具有很明显的线性关系,而且 A8 C值(果糖一葡萄糖),△6”c值(果糖一蔗糖)和 △8 C值(葡萄糖一蔗糖)也有固定的范围。这些特征 为蜂蜜掺假的检测提供了一些更敏感的信息,因此 可以检测出更低浓度的掺加糖浆。另外当蜂蜜中掺 加的是甜菜糖等来源于c3循环植物的糖类时,由 于它们的813C值与蜂蜜的8”c值很接近,用ISCI— RA是无法鉴别出来的。而通过上述方法检测蜂蜜 样品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8”c值,计算出△813C 值(果糖一蔗糖)和△813C值(葡萄糖一蔗糖),会发现 当掺入甜菜糖等c3糖类时,掺假蜂蜜的△6”c值不 再符合纯蜂蜜对应的△8 c值范围,用这种方法检 测的最小掺假浓度在5%~10%7j。 2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一脉冲安培检测法 (HPAEC—PAD)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一脉冲安培检测法是目前 糖类化合物分析的首选方法之一。该方法的基本原 理是单糖在碱性溶液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可以在 阴离子交换柱上被保留并得到分离。在碱性条件下, 糖类可以在贵金属电极(Au和Pt)表面被氧化。安培 检测可以测量被分离的单糖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时产生电流变化。高效阴离子交换色 谱一脉冲安培检测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选 择性好等优点 1。 Corde11a等人运用该方法从蜂蜜样品中分离 13种主要糖类,并对它们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 和偏最小二乘(PLS)分析。前者用来对样品分类,目 的是区别样品的不同植物来源和是否被掺假。后者 则是对样品的掺假程度进行量化。在PLS分析中, 最终挑选出8种成分(果糖、异麦芽糖、蔗糖、D一松 二糖、帕拉金糖、黑曲霉二糖、Erlose)作为预测变量, 回归系数分别为一0.2447,0.0163,0.3633。一0.1526.一 0.0963,0.2430,0.8764,0.2345。将Y(预测的掺假浓 度)与A(真实的掺假浓度)进行比较,得出倒转的回 归方程A-1.027Y一0.0022,可见Y对A有很好的 预测度lL1。 3双果糖酐(difructose anhydrides,DFAs)检测法㈣ 双果糖酐是由两个果糖分子缩聚产生的一类假 二糖,它是由糖类或含糖丰富的食物在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