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海口市及“七校联盟”高考调研测试及答案

2 0 1 6年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认为诗歌的情感支配着诗歌的理性”错,从原文“认为怜悯与恐惧之情是受理性指导的”看,应是诗歌的理性支配着诗歌的情感)2.D(把原文中的必要条件变成充分条件)3.A(“催生了伟大的艺术作品”推理无依据。
原文的意思是浪漫主义者认为,能否恰如其分地用意象表现情感是艺术作品是否伟大的评判标准,与催生伟大的艺术作品不是一回事) 4.D(原文标点:聪对日:“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
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
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5.A(应为“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另外“还没有成年”有误,男子20岁称弱冠,此时已经成年)6.B(“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因果倒置)7.(1)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
(得分点:父忧:父亲丧事;庐:修建房舍;酸感:使……悲伤感动,各1分,句意2分)(2)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
(得分点:苦让:坚持推辞;雅:很;体悉:体恤了解,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薛聪,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见识,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
即使在看不见人的房间,也整天严肃庄重,见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精力过人,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
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
兄弟的情谊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别严,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
不到二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
太和十五年,开始做官,担任著作佐郎。
在当时,魏孝文帝留心于厘清氏族,审定官秩品级,士大夫入仕做官,优等的人也只能担任奉朝请,薛聪一开始就是著作佐郎,当时的人评论称赞他。
后来升任书侍御史,所有他弹劾的人,即使是强横也不回避,孝文帝有时想宽恕人,薛聪就据理争辩。
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从小立志做一名谏官,然而他秉 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奉皇帝的命令编纂《谏 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5分)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文中指古代经典。有时特指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 《诗经》等。
B、通籍,文中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 外,可以进出官门。
C、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 帝或有身份的官员专用的自称。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 欧阳修
风迟日媚烟光好。绿树依依芳意早。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 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樽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 老。
8、简要赏析“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对春景的描绘。 (5分) 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和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 ▲ , ▲ ”两句, 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 理。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 ▲ ”两句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 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 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 ,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 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高考真题——语文(海南卷)解析版语文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海南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6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伫立在昭君墓底下的石阶上,聆听着两旁葱笼..的松林里,阵阵的微风不住地吟咏,是替王昭君唱一曲悲怆..泪下,脑海中呈现的是(留传/流传)至..和深情的歌?我禁不住潸然今的关于她的动人故事,真是思接千载,回味无穷。
抬起头,蓦然..望见,十来丈高的斜坡上,稠密的青草丛中,________________,红艳艳的,黄灿灿的,像是齐声叫唤着我。
匆匆地快走两步,我却又踟蹰..了,如此(草率/轻率)地去走近她,算不算是一种不敬?湛蓝的天空里,不住地放射出晶莹的光彩,把我眼前的花草和树木,映照得明晃晃的,亮闪闪的。
仰望天空,一朵朵缥缈..的白云,轻轻地徘徊,似是来看望和凭吊这青冢,却又不愿打扰她,好让她耳根(清静/清净)。
沿着石阶前一条清静的林荫小路,_________________,隐约瞧见了北边黝黑..的荒山,还有连接在一起的田垄与房屋。
两千多年前,王昭君历尽千辛万苦,风尘仆仆....地来到塞外时,该目睹过什么样的风景呢?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悲怆潸然泪下B.葱笼踟蹰C.黝黑风尘仆仆D.缥缈蓦然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传草率清静 B.留传轻率清静C.流传轻率清净 D.留传草率清净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在盛开的野花稀疏地点缀着默默地眺望,缓缓地徜徉B.稀疏地点缀着正在盛开的野花缓缓地徜徉,默默地眺望C.稀疏地点缀着正在盛开的野花默默地眺望,缓缓地徜徉D.正在盛开的野花稀疏地点缀着缓缓地徜徉,默默地眺望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人应该“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做到外圆内方....,才能既受尊重,又能有很多朋友。
2016高考海南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 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H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 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 ,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十年前,笔者曾就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撰文,讨论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进攻性极端(民族)主义和防御性民族利己主义。
指出在战争进程中,反法西斯联盟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被侵略的各国已经不可能通过利己主义的自保来求得安全,而只能联合起来反击侵略者。
就战争起源而论,二战是一战的延续,而一战又是由人类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激化的“现代性”矛盾所致。
源自西欧社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表现为两股并行的历史潮流:一是资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二是民族国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
两种历史运动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合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世界体系”与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系”的矛盾与张力。
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一次大战即表达了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战的发动者和主要参战国都是基于扩大帝国权力以支配世界体系而展开争夺,两大集团的结盟都是狭隘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和霸权利益的追逐,双方都追求基于民族主义的扩张目标。
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起点的二次大战,原本延续了一次大战的逻辑,即不满于既有国际秩序的国家试图通过战争重新布局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形成支配世界体系的新格局。
然而,战争性质转化的客观趋势与实际的战争进程并非同步。
二战前期——从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到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局部战争阶段的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了逐步推进、各个击破的蚕食战略。
而那些有能力遏制侵略的国家在自己尚未面临直接入侵的威胁时,并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
他们依然秉持一战的逻辑加以应对,因处在防御地位而奉行祸水他引的绥靖政策,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来诱导侵略者转移进攻方向,实现民族利己主义的自保目标。
1940年法国战败和接踵而至的“不列颠空战”,使西方国家处于整体沦陷的危境,1941年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和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更是将两个原本想避开战争的大国——美国和苏联拖入了战场。
2016年海南语文高考试题(含标准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学科.网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6年3月2016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卷(正式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学易大联考】2016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
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
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最怕谈专门的书呆子我把生活看做人生第一桩要事,所以不赞成早谈专门;早谈专门便是早走狭路,而早走狭路的人对于生活常不能见得面面俱到。
前天G君对我谈过一个故事,颇有趣很可说明我的道理。
他说,有一天,一个中国人一个印度人和一位美国人游历,走到一个大瀑布前面,三人都看得发呆;中国人说:“自然真是美丽!”印度人说:“在这种地方才见到神的力量呢!”美国人说:“可惜偌大水力都空费了!”这三句话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真理,也各有各的缺陷。
在完美的世界里,我们在瀑布中应能同时见到自然的美丽,神力的广大和水力的实用。
许多人因为站在狭路上,只能见到诸方面的某一面,便说他人所见到的都不如他的真确。
前几年大家曾煞有介事地争辩哲学和科学,争辩美术和宗教,不都是坐井观天诬天渺小么?我最怕和谈专门的书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谈话,他三句话就不离本行。
谈到本行以外,旁人所以为兴味盎然的事物,他听之则麻木不能感觉。
像这样的人是因为做学问而忘记生活了。
我特地提出这一点来说,因为我想现在许多人大谈职业教育,而不知单讲职业教育也颇危险。
我并非反对职业教育,我却深深地感觉到职业教育应该有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七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1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不等于政治,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有的哲学家甚至想方设法远离政治,但哲学不可能脱离政治。
哲学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效应。
马克思之所以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重视辩证法,背后有现实问题,有政治内涵,这就是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辩证法的学理性,而没有看到它背后的现实问题和政治内涵,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强调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往前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启蒙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之前,德国古典哲学登上历史舞台,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
往后看,海德格尔哲学“从头到尾都是政治的”。
即使解构主义哲学也不是所谓“纯粹哲学”,与政治无关。
用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话来说,解构主义是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同时,政治需要哲学。
如果说“哲学家不时地以其哲学名义,投身于政治研究乃至政治进程中”,那么,“政治家或有时利用哲学概念使其政治企图合理化,或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汉斯·斯鲁格语)。
的确如此。
没有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逻辑力量,缺乏理念和精神支柱,很难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
毛泽东之所以重视哲学,提出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教条主义,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之所以重视哲学,重申实事求是,就是为了批判“两个凡是”,从而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
离开了这一政治背景,仅仅从学理的角度去理解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还原为一般唯物论和认识论原理,就索然无味。
当然,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但哲学具有这种或那种政治效应却是无疑的,而且同一个哲学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哲学不应成为某种政治的传声筒或辩护词,因为哲学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即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脱离政治,因为哲学和时代的统一性首先是通过其政治效应来实现的。
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明快泼辣的法国启蒙哲学是这样,艰涩隐晦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如此,高深莫测的解构主义哲学也不例外。
学哲学,就是要培养自己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同时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并使二者达到高度统一,从而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
(摘编自杨耕《哲学的位置在哪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哲学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背景,全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涵着政治,全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效应。
B、.因为马克思重视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批判、否定资本主义,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斗争。
C、解构主义哲学与政治有关,表现在通过解构既定的话语结构来挑战既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政治结构。
D、政治家为了使政治企图合理化,有时需利用哲学概念,有时寻求哲学的忠告,这是政治需要哲学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政治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具有理性和逻辑力量,具有理念和精神支柱,可以获得人民大众的拥护。
B、哲学具有政治效应是一定的,但哲学命题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效应并非等值,不同的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
C、哲学的科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哲学也不应远离或者脱离现实政治。
D、哲学学派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解构主义哲学高深莫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哲学与政治相辅相成,哲学家想脱离现实政治去研究哲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哲学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的。
B、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产生之前,法国和德国的哲学都为各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或者鸣锣开道。
C、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都是为了批判错误思想,解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建设的道路问题。
D、使自觉的哲学意识与敏锐的政治眼光达到高度统一,才能真正理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这就需学哲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
运少好学,涉猎经史。
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
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
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
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
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
为露门学士。
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
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
抑挫豪右,号称强直。
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
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
”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日:“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患直耳。
”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
运上疏日:“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
先王制礼,安可诬之。
”书奏,帝不纳。
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
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
帝大怒,将戮之。
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
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
”乃赐御食以赏之。
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
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
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
频历二县,并有声绩。
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
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日《谏苑》。
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
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B、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C、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D、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文中指古代经典。
有时特指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等。
B、通籍,文中指记名于门籍。
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外,可以进出官门。
C、朕,文中为皇帝自称。
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有身份的官员专用的自称。
D、幸同州,文中指皇帝到同州。
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
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
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
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受到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
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
他从小立志做一名谏官,然而他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奉皇帝的命令编纂《谏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5分)(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欧阳修风迟日媚烟光好。
绿树依依芳意早。
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
柳眼未开梅萼小。
樽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
8、简要赏析“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对春景的描绘。
(5分)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和概括。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2)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黄金指冯骥才黄金指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
你要比他强他就想法儿治你,而且想尽法子把你弄败弄死。
这种人在旁的地方兴许能成,可是到了天津码头上就得栽跟头了。
码头藏龙卧虎,能人如林,能人背后有能人,你知道自己能碰上什么人?黄金指是白将军家的清客。
先不说黄金指,先说白将军——白将军是武夫,官至少将。
解甲之后,选中天津的租界作为安身之处。
白将军手里钱多,却酒色赌一样不沾,只好一样——书画。
那年头,人要有钱有势,就一准有人捧。
你唱几嗓子戏,他们说你是余叔岩;你写几笔烂字儿,他们称你是华世奎,甚至说华世奎未必如你。
于是白将军就扎进字画退不出身来。
经人介绍,结识了一位岭南画家黄金指。
黄金指大名没人问,人家盯着的是他的手指头。
因为他作画不用毛笔,用手指头。
那时天津还没人用手指头画画。
手指头像个肉棍儿,没毛,怎么画?人家照样画山、画水、画花、画叶、画鸟、画马、画人、画脸、画眼、画眉、画樱桃小口一点点。
这种指头画,看画画比看画更好看,白将军叫他在府中住下来,他就做了有吃有喝、悠闲享福的清客,还赐给他一个绰号叫“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