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风景园林专业工作总结

风景园林专业工作总结

风景园林专业工作总结一、引言作为一名风景园林专业从业者,我深刻认识到在这个行业中的担当和责任。

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与实践,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对我在风景园林专业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悟做一总结。

二、专业技能的提升在风景园林工作中,专业技能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断学习与实践。

我积极参与各类职业培训和研讨会,增强自己对于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以及景观施工的了解。

通过不断学习,我掌握了风景园林设计软件的运用,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设计元素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景观作品。

三、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在风景园林专业工作中,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个成功的项目离不开良好的团队合作与精细的管理。

因此,在我的工作中,我注重团队的交流与协作。

我与设计师、土木工程师、施工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协同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通过与团队的紧密合作,我丰富了自己的项目管理经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严谨的施工态度作为一名风景园林从业者,在景观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追求完美和务实。

我努力保证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在施工现场,我积极与施工人员沟通交流,保证设计的准确实施。

同时,我还关注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每个施工环节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五、热爱自然与环境保护风景园林专业与自然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风景园林从业者,我深深热爱大自然。

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我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推动低碳、可持续发展。

通过选择绿色植物和环保材料,我努力将自然的美景带给人们,同时也保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六、遇到的挑战与成长在风景园林专业工作中,我也遇到了许多挑战。

例如,项目工期紧迫、客户需求繁杂等。

面对挑战,我学会了保持冷静和奋斗精神。

我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挑战,我不断成长,提升了自己的承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结语回顾这些年来在风景园林专业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我深感荣幸和满足。

2011年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心得体会

2011年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心得体会

2011年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心得体会第一篇:2011年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心得体会首先,非常幸运在南林学习期间能够有幸参加2011年的风景园林学会年会。

此次年会的主题是:巧于因借,传承创新。

源于古典,却又不失现代,这是当代园林事业发展的主题方向,我们既不能忘却先人的园林创作成果,又不能照搬照抄,只能不断地传承创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园林。

会上,与会专家就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研究前人的造园思想和文化、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风景园林理论与方法创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上午的开幕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说先发表演讲,概述了南京市目前绿化状况,全市绿化率38%,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共绿地12.46㎡.她希望江苏园林工作者通过此次年会向全国同仁学习,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管理处调研员左小平在讲话中,提出了建设绿色城镇化的问题和城市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问题,并对重大项目的选址问题和世界遗产申报问题做出了详细讲解,指出了当前风景园林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了“十二五”期间,风园林行业需要着手开展的工作。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干峙院士在讲话中指出,总结了一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1989年第一次召开风景园林学会年会,至今已有20多年,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和环境的日渐衰败,我们深知绿色环境的重要性,第二,“一绿遮百丑,一绿添百美”,并提出了环保、绿色、文化相结合的口号;第三,要提高绿化艺术水平,要绿化创新,不要只是拘泥于以往的那些绿化模式;第四,提出了人居环境的问题,指出了居住区的绿化,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实施绿色人居环境的策略,号召广大园林工作者协同作战,为建设宜居健康的绿色环境做出贡献。

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未来到现场,在其发来的致辞中强调:第一,指出“巧于因借”是一种思路,我们要本着一种继承创新的心态去对待我们如今园林建设局面,“巧于因借”是中国古典园林惯用的园林设计手法,但是在现在园林建设中,这种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学会融会贯通;第二,传承“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今天的所谓“师法自然”就是园林要做到生态、富有自然韵味,避免过多的人工痕迹;第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极不对称的空间中寻找到平衡,创造出美的,合乎现代大众审美标准的新园林。

风景园林工作心得感悟总结

风景园林工作心得感悟总结

风景园林工作心得感悟总结风景园林工作心得感悟总结(通用8篇)如何准备风景园林工作心得感悟总结?快来看看吧。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景园林工作心得感悟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景园林工作心得感悟总结精选篇1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实习总结报告,下面是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

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

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

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

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从苏州园林说起。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风景园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风景园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风景园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这次风景园林的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地参观与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风景园林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风景园林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风景园林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风景园林设计师需要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有着深入了解,以便能够有效地塑造城市形象和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风景园林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景观元素,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人文魅力。

其次,我明白到风景园林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实地考察了一些公园和社区绿化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环境。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这些绿色空间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促进健康的场所。

同时,风景园林的设计也考虑到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无障碍的空间,增加了他们的社交活动和互动机会。

另外,我还了解到了风景园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在参观一座生态公园时,我们看到了众多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以及恢复的湿地和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的恢复不仅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源,还改善了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的保护。

通过风景园林的设计和管理,我们可以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对风景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对
职业发展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为人们创造美丽的生活环境,增加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

我也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蕖丧蠢

绿色街 —— 路
理 的景 学方 法
i 剑 峰、 i
阵 琳 《 刘 晓 静 主 王 、韩 两 莹 斌
城 市 睦 彝地 改 选 五 种 恕 设 计氍 目 传 统 日杯 空 间 观的 非 线 性 读 论 中目 遗 址 传统 庭 院 空问 的 句 法 义 景 观 ± 老化 设 计 的 闻目 式 言 韧 探 南湖 : n城 市 地 到 央 公 目的 嬗 室
动 态
关于表彰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的决定
De i in ont e Re o ion o i t h e e n c so h c gnt fLf i Ac i v me tAwar f i s i e me d o ne eSoce y O a ds a cht c ur Ch it fL n c peAr i t e e

不 断创 新 、 辛勤 耕耘 的 结果 . 无 是 业 发展 和科 研
希 望 以
中国风 景 园林 学 会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小 排序 1
陈俊 愉
余 树勋
朱有 玎 孙 筱祥 、
程绪 珂 吴 撮 干
孟兆 桢
谢凝 高
甘 伟林
中国风景 园林学会2 1 年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0 1
W i e s o t t ndng P e nn r fOu s a i ap rAwar f hne e S it fL n c peAr hi c u e 2 d o i s oce y o a ds a c t t r 01 C e 1


女 编
论文题目 风 景 口韩 社 会 责任 L 实 现 SR 端 气 造 成 目林 绿 化 植 ± 灾 害( 叠剂 軎) 融 的防 护 与 救 治

风景园林个人总结

风景园林个人总结

风景园林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就是对风景园林这个专业进行归纳总结以及个人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个人总结:
在学习风景园林专业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风景园林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风景园林不仅是美化环境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体现。

通过设计和规划公共空间,我们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美丽、实用的环境,提供心灵的休憩和欢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风景园林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学习了具体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方法。

通过实践和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风景园林项目的整个流程,从初步规划到最终呈现,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

我也意识到了风景园林设计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艺术、园艺、土木工程等等。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努力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设计和管理技能。

同时,我也认识到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风景园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我要时刻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和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总的来说,学习风景园林是一项有意义而且有挑战的事业。

作为一名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我深深热爱这个专业,对未来有着积极的期待。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美丽的城市环境而努力。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附件2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下简称“学会”)在中国科协、住建部、民政部等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根据四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的年度工作计划,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办好品牌学会活动,不断创新会员服务内容,取得了一定成绩。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编制学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是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

2010年末,学会根据中国科协统一部署,组织有关人员商讨并编制了学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全面总结了学会过去5年的工作、经验和不足,分析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提出了未来五年学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规划稿征求了多方意见,并经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按要求上报了中国科协。

它将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学会工作的重要文件之一。

二、确立了风景园林学的一级学科地位3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授予学位专业目录》名单中,风景园林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这是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业务主管部门、全行业和学会多年来共同努力,持续推动学科建设,不断呼吁的结果,它将对我国风景园林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行业管理等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三足鼎立的中国特色人居环境学科体系形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学科基础。

三、举办学会“2011年会”等学术交流活动10月28-30日,在南京举办了主题为“巧于因借传承创新”的2011年会,会议由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共同承办,江苏省住建厅为支持单位。

950余名专家、学者和当地1000余名在校大学生共计2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年会也是在风景园林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后召开的首次年会,会议研讨兼顾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传承和新时期风景园林发展的理论技术,是从风景园林角度对国家经济社会、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

会议小结-园林管理与工程

会议小结-园林管理与工程

会议小结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暨园林管理与工程分会场报告已于2011年10月29日14:00~17:30在南京林业大学阶五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共有约200名会议代表参加,会场内座无虚席, 研讨气氛热烈, 各代表所作的汇报图文并茂, 内容新颖独特, 并且对部分园林施工领域的常见难题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见解, 引起了与会代表的讨论与共鸣, 获得了较好的反响。

本次分会场的报告有上下两场, 共有13位会议代表先后发言。

上半场的会议由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王泽民主持, 并对以下6位代表的发言作出了总结:首先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园林博物馆筹建指挥部办公室的王鹏训对《中国园林—我们的美好家园》—中国园林博物馆筹建工作情况作了汇报。

主要介绍了园博馆筹建工作情况、组织机构、领导重视、组织保障等, 在此基础上, 全面推进园博馆规划建设和展陈策划等各项工作。

此次展览收到了多方面的重视和群众400多条意见。

他同时指出展馆的主要理念是:中国园林是我们的理想家园。

基于这个理念, 本汇报展示了初步的陈展的方案和展厅的规划设计方案。

其次是杭州西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高娇英和邓祖芬对《西湖淤泥”滋养”的生态公园》的介绍。

主要汇报是江洋畈园林公园的工程概况。

高娇英指出, 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项目作为2008年至2011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重点项目,目的是建设一个人工次生湿地生态园区,成为杭州西湖景区公园建设的新典范。

接下来是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的王丽君对《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在苏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的实践初探的介绍。

汇报的主题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标准。

她强调了两点: 一、结合实际, 积极参与《标准》编制工作, 这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创建, 积极践行新标准, 并更加注重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来自深圳市如荫草坪有限公司的陈振峰向我们介绍的是《裸露山体缺口生态治理—深圳市布吉郁南, 吉岗采石场边坡整治绿化工程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非常幸运在南林学习期间能够有幸参加2011年的风景园林学会年会。

此次年会的主题是:巧于因借,传承创新。

源于古典,却又不失现代,这是当代园林事业发展的主题方向,我们既不能忘却先人的园林创作成果,又不能照搬照抄,只能不断地传承创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园林。

会上,与会专家就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研究前人的造园思想和文化、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风景园林理论与方法创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上午的开幕式: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说先发表演讲,概述了南京市目前绿化状况,全市绿化率38%,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共绿地12.46㎡.她希望江苏园林工作者通过此次年会向全国同仁学习,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管理处调研员左小平在讲话中,提出了建设绿色城镇化的问题和城市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问题,并对重大项目的选址问题和世界遗产申报问题做出了详细讲解,指出了当前风景园林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了“十二五”期间,风园林行业需要着手开展的工作。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干峙院士在讲话中指出,总结了一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1989年第一次召开风景园林学会年会,至今已有20多年,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和环境的日渐衰败,我们深知绿色环境的重要性,第二,“一绿遮百丑,一绿添百美”,并提出了环保、绿色、文化相结合的口号;第三,要提高绿化艺术水平,要绿化创新,不要只是拘泥于以往的那些绿化模式;第四,提出了人居环境的问题,指出了居住区的绿化,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实施绿色人居环境的策略,号召广大园林工作者协同作战,为建设宜居健康的绿色环境做出贡献。

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未来到现场,在其发来的致辞中强调:第一,指出“巧于因借”是一种思路,我们要本着一种继承创新的心态去对待我们如今园林建设局面,“巧于因借”是中国古典园林惯用的园林设计手法,但是在现在园林建设中,这种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学会融会贯通;第二,传承“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今天的所谓“师法自然”就是园林要做到生态、富有自然韵味,避免过多的人工痕迹;第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极不对称的空间中寻找到平衡,创造出美的,合乎现代大众审美标准的新园林。

主席台上,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东南大学教授齐康院士,他用缓慢的、稍微颤抖的声音向我们做出了如下报告,也是对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殷切的期望:首先他从“学科的整合”说起,风景建筑行业的起步和发展;其次,他向我们提出了建筑师、规划师、风景园林师在各自行业需要做的事情,第一,建筑师在做设计时,首先要研究这个建筑所在的城市;其次,他要去工地,亲自参与各种建筑施工,了解建筑的内部构件;最后,要懂一定的技术,并且要应用新技术,节约材料和能源。

第二,规划师在做规划时,首先要调查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其次,要做过若干建筑工程;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绿色生态,规划出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

第三,风景园林师在做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懂得植物配置方式与方法,懂得植物栽植技术;其次,要通晓规划设计地段的环境和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最后,要设计好园林建筑,园林建筑作为园林的重要要素之一,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园林建筑要依据园林的整体和主题来设计,需要与山水、植物配合得当。

齐康院士给我们了明确的期望,他强调作为一个园林工作者,首先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
手脑相结合,正所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其次,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园林是一个多层次、多方向、多要素的综合体,必须要合作才能够完成,所以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必须的;最后,每做完一个设计,我们都要有一定的感悟,查漏补缺,尽可能为下一次做好准备。

最后,他对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提出了一下8点他自己的感悟:第一,进程;第二,地区,包括地形、地貌、山水等;第三,层次,有政治层次、文化层次等;第四,活动,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等;第五,对味;第六,机遇;第七,超前,即未来,我们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对未来的发展作出一定的判断,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第八,教育问题,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进行全民教育,将绿色园林深入人心,使人们对园林有初步的认识,人是社会的根本,研究绿色人居环境至关重要,我们要研究人的心理,研究环境心理,提高人居的幸福指标。

开幕式上,当宣布“风景园林终生成就奖”的时候,都是90多岁高龄的老学者了,已到了耄耄之年,它们为中国的园林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是值得尊敬的,是高尚的,是伟大的。

作为祖国的这一代,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思想准备,为自己的理想,为祖国的园林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接下来是美国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查尔斯教授所讲的景观都市主义,英文不太好,没听懂几句。

但是主要内容都是讲的他自己的理论:景观都市主义。

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的报告《植物多样性与人居环境建设》,主要讲了一下内容:第一,在花境材料的应用中,所用的花卉品种大概有120多种,但是90%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其实中国花卉资源也十分的丰富,只是没有加以开发利用。

第二,国内比较缺乏标准化工程苗木,园林中所需要的大苗不足。

第三,近20年来,国内新品种的研发仅172种,国内新品种的科学研发力度不够,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拥有的资源一定要充分利用。

第四,中国的特有植物很多,如菊花、飞燕草、报春花、龙胆、乌头、中国兰花、海棠、毛竹、李(梅、樱)、丁香、椴树、石楠等,但是我们国家对这些珍稀物种却没有好好利用,主要责任也在于园林工作者。

第五,要创新发展我国花文化。

园林植物方向的报告会:
《风景园林植物景观之地域性景观特征》北林:董丽
首先,讲了地域、地域性、地域性景观的概念;其次,讲了地域性特征表现在:地理位置不同(从全球来说)、民族文化地域性特征、地区不同(从一个国家来讲)、场地不同。

再次,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乡土树种要充分利用;最后,植物是时间维度上的景观变化,并说明了潜在植被的理论、近自然理论,对蜜源植物的利用,最重要的是园林文化的体现,一个园林有文化才会有内涵。

《悬铃木无球果育种研究发展》
这个研发成果将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快乐,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利益。

《枫香优良品种早期选择与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景观规划方面:
《日本兵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