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的常规检验实验报告相关内容

合集下载

乳制品实验报告范文

乳制品实验报告范文

乳制品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标题:乳制品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乳制品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首先通过对牛奶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得到无菌牛奶作为实验原料。

接着使用乳酸菌发酵法制备酸奶,并利用电子天平、滴定法和显微镜等方法对酸奶进行质量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制备的酸奶质量优良。

关键词:乳制品,制备,质量评价材料与方法:1.材料:-牛奶-乳酸菌发酵剂2.仪器:-高温灭菌锅-电子天平-滴定管-显微镜3.方法:3.1牛奶的高温灭菌处理将牛奶加热至80°C,保持15分钟,实现高温灭菌处理。

待牛奶冷却至室温后,用无菌容器储存备用。

3.2制备酸奶将乳酸菌发酵剂加入无菌牛奶中,确保均匀混合。

随后将混合物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保持在37°C下发酵12小时。

发酵结束后,将酸奶冷藏备用。

3.3质量评价(1)pH值测定:使用滴定法测定酸奶中的pH值。

首先将酸奶样品取出,将其稀释后进行滴定,直至pH值稳定为止。

(2)总酸度测定:取适量酸奶样品,加入苏打水进行中和反应,使用酸度滴定管记录滴加的苏打水体积,根据滴加的苏打水体积计算酸奶的总酸度。

(3)显微镜观察:取适量酸奶样品,放置玻片上进行显微观察,观察酸奶中乳酸菌颗粒的形状和分布情况。

结果与讨论:1.牛奶的高温灭菌处理使牛奶中的细菌得到有效去除,确保无菌性。

2.使用乳酸菌发酵剂发酵后,酸奶成功制备。

酸奶的pH值在3.8-4.2之间,总酸度为0.5-0.6%,符合酸奶的质量要求。

3.酸奶中乳酸菌颗粒分布均匀,形状规则,显示乳酸菌成功发酵。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牛奶高温灭菌处理和乳酸菌发酵制备了优质的酸奶,并对酸奶进行了质量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酸奶的pH值适中,总酸度符合标准要求,乳酸菌颗粒形状规则,且分布均匀。

这些结果表明,本实验的制备方法可用于乳制品的生产,为乳制品的质量保障提供了参考。

牛奶检验实验报告

牛奶检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牛奶的基本成分和性质。

2. 掌握牛奶检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学会使用牛奶检验仪器,对牛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

二、实验原理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主要由水、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组成。

牛奶的质量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本实验通过对牛奶的检验,了解其成分和性质,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提供依据。

三、实验器材1. 牛奶样品2. 天平3. 量筒4. 试管5. 烧杯6. 滴定管7. pH计8. 显微镜9. 牛奶检验试剂盒10. 洗涤剂、酒精、蒸馏水等四、实验步骤1. 牛奶外观检验(1)观察牛奶的颜色、透明度、有无沉淀等。

(2)品尝牛奶的味道,判断其新鲜程度。

2. 牛奶成分检验(1)蛋白质含量测定①取一定量的牛奶样品,用天平称量。

②加入适量的洗涤剂,搅拌均匀。

③用滴定管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④根据颜色变化,查表得到蛋白质含量。

(2)脂肪含量测定①取一定量的牛奶样品,用天平称量。

②加入适量的酒精,搅拌均匀。

③用滴定管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④根据颜色变化,查表得到脂肪含量。

(3)乳糖含量测定①取一定量的牛奶样品,用天平称量。

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③用pH计测定牛奶的pH值。

④根据pH值,查表得到乳糖含量。

3. 牛奶卫生指标检验(1)细菌总数测定①取一定量的牛奶样品,用天平称量。

②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搅拌均匀。

③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总数。

(2)大肠菌群测定①取一定量的牛奶样品,用天平称量。

②加入适量的乳糖胆盐乳糖琼脂,搅拌均匀。

③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④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判断大肠菌群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牛奶外观检验结果(1)颜色:白色(2)透明度:透明(3)沉淀:无(4)味道:新鲜2. 牛奶成分检验结果(1)蛋白质含量:3.2%(2)脂肪含量:3.8%(3)乳糖含量:4.5%3. 牛奶卫生指标检验结果(1)细菌总数:10万个/g(2)大肠菌群:未检出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通过对牛奶的外观、成分和卫生指标进行检验,验证了牛奶的基本性质。

乳品检测实习报告

乳品检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乳品的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关注。

为了确保乳品的质量,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我在2023年暑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乳品检测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让我深入了解乳品检测的基本流程、掌握相关检测技术,提高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单位及内容实习单位为XX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乳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乳品基础知识学习:了解乳品的来源、分类、营养成分及加工工艺等基本知识。

2. 实验室操作技能培训:学习实验室安全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3. 乳品检测技术实践:参与乳品中蛋白质、脂肪、乳糖、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

4.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学习运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撰写检测报告。

三、实习过程1. 乳品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师傅等方式,对乳品的基本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

了解到乳品分为液态乳、固态乳、乳制品三大类,其中液态乳包括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酸奶等。

乳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验室操作技能培训:在实验室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实验室安全规范,了解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主要包括: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生化培养箱等。

3. 乳品检测技术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乳品中蛋白质、脂肪、乳糖、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

具体操作如下:- 蛋白质检测:采用双缩脲法测定乳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将乳品样品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进而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 脂肪检测: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乳品中的脂肪含量。

将乳品样品与无水乙醚混合,通过抽提、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脂肪,再通过称重计算脂肪含量。

- 乳糖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品中的乳糖含量。

将乳品样品进行预处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乳糖,测定峰面积,计算出乳糖含量。

实验报告-牛奶品质测定

实验报告-牛奶品质测定

实验一牛奶品质测定实验目的了解鉴定牛奶新鲜度的主要检验项目及其原理,掌握鉴定牛奶新鲜度的操作方法。

煮沸试验实验原理牛奶的热稳定性与牛奶酸度存在密切关系。

酸度越高,热稳定性越差。

测得牛奶的凝固温度,根据牛奶的凝固温度与酸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查表可估测牛奶的酸度。

试验仪器与材料20ml试管2个,鲜奶及污染奶样本。

实验步骤1.取鲜奶与污染奶各5ml,分别加入20ml试管中。

2.将试管浸入沸水浴中5min左右,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煮沸时污染奶出现凝固现象,鲜奶没有凝固酒精实验实验原理牛奶中存在酪蛋白。

正常时牛奶中酪蛋白以酪蛋白胶粒形式存在,其稳定性受牛奶pH影响,当pH降低时,酪蛋白胶粒稳定性降低。

乙醇是一种脱水剂,当牛奶加入乙醇后,使牛奶中酪蛋白胶粒周围结合水层被脱掉而成为带负电的不稳定状态。

两种相互作用,使酪蛋白胶粒发生凝聚而产生沉淀。

在相同乙醇质量分数下,牛奶的酸度越高,产生沉淀越多。

实验仪器与材料10ml试管2个,鲜奶和污染奶样本,68%乙醇溶液。

实验步骤1.取鲜奶与污染奶各2ml分别加入两支试管2.分别再加入2ml 68%的乙醇,摇匀。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污染奶出现大的絮状沉淀,鲜奶没有明显现象。

NaOH滴定实验实验原理新鲜奶为弱酸性,pH为6.3~6.9,故酚酞指示剂曾弱酸性反应。

可用中和牛奶酸性所以的碱量表示牛奶的酸度。

中和100ml牛奶所用的0.1mol/L的NaOH所需的毫升数即为牛奶的滴定酸度。

实验仪器与材料碱式滴定装置,三角瓶,鲜奶和污染奶样本,0.1mol /L NaOH溶液,酚酞试剂实验步骤1. 一人取10ml鲜奶,另一人取10ml污染奶于三角瓶中,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小心摇动混匀。

2. 用0.1mol/L NaOH溶液小心滴定至终点。

滴定时不断摇动三角瓶,直到粉红色在1min 内不消失为止。

记录滴定时NaOH的用量。

实验现象滴定至终点时牛奶由粉红色变白色,污染奶的NaOH用量多于鲜奶。

乳品成分测定实验报告(3篇)

乳品成分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乳品成分的基本知识。

2. 掌握乳品成分测定的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分析乳品成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乳品成分测定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等成分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比色法测定脂肪含量,滴定法测定糖类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物质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鲜牛奶、奶粉、酸奶等乳制品。

2. 仪器:凯氏定氮仪、分光光度计、滴定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天平、移液器、烧杯、锥形瓶、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含量测定(1)称取乳品样品1g,加入10mL浓硫酸,搅拌均匀,放入凯氏定氮仪中消化。

(2)消化完成后,取出消化液,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3)取1mL消化液,加入1mL硫酸铜溶液,搅拌均匀,放置10min。

(4)用分光光度计在6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

2. 脂肪含量测定(1)称取乳品样品1g,加入10mL石油醚,搅拌均匀,放置30min。

(2)用滤纸过滤,将滤液在60℃下烘干,称重。

(3)根据烘干前后质量差计算脂肪含量。

3. 糖类含量测定(1)称取乳品样品1g,加入10mL稀硫酸,搅拌均匀,放入滴定仪中。

(2)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3)根据滴定结果计算糖类含量。

4. 矿物质含量测定(1)称取乳品样品1g,加入10mL稀硝酸,搅拌均匀,放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

(2)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矿物质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鲜牛奶、奶粉、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2%、3.5%、3.0%。

2. 脂肪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鲜牛奶、奶粉、酸奶的脂肪含量分别为3.5%、3.8%、3.0%。

3. 糖类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鲜牛奶、奶粉、酸奶的糖类含量分别为4.2%、4.5%、4.0%。

4. 矿物质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鲜牛奶、奶粉、酸奶的矿物质含量分别为0.6%、0.7%、0.5%。

乳的检验与成分分

乳的检验与成分分
味。 • 次质鲜乳——有微酸味(表明乳已开始酸败),或有其他轻微的异味。 • 劣质鲜乳——有酸味、咸味、苦味等。
脂肪含量% 蛋白质含量% 密度(20/4) 滴定酸度°T 杂质度ppm 汞ppm 农药残留 酒精试验 冰点
抗生素ug|ml —青霉素 —其它 体细胞
鲜乳的理化指标
标准 3.2 3.0 1.030 16
• 蒸馏 • 采用改良式凯氏定氮仪。 • 1、洗涤蒸馏仪:用硼酸指示剂(取100毫升2%硼酸溶液,滴加
混合指示剂约1毫升,摇匀后呈紫红色即可;混合指示剂:50毫 升0.1%甲烯蓝乙醇+200毫升0.1%甲基红乙醇,存于棕色瓶中) 检测是否清洗干净。干净标准:指示剂不变色。
• 2、样品和空白的蒸馏:取2毫升稀释消化液至加样口加入反应室, 关闭加样口,另取1个装硼酸指示剂的三角瓶接于冷凝管下端。 取30%氢氧化钠(W/W)溶液约10毫升,从加样口缓慢加入, 当未加完时关闭,并加入约3毫升蒸馏水,再继续缓慢加入一半 后关闭,让剩下的水作液封。将加热器重新放在蒸汽发生器下加 热(注:在清洗仪器完毕后应拿走加热器),待三角瓶中液体由 紫红变成鲜绿色起开始计时,蒸馏5分钟,然后移动三角瓶使液 面离开冷凝管口约1厘米,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冷凝管口外周, 继续蒸馏1分钟。空白同样。
⑺冷凝管上端最好连接一个氯化钙干燥管,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 而且还可以避免乙醚挥发在空气中,这样可防止实验室微小环境空 气的污染。如无此装置,塞一团干脱脂棉球亦可。
(8)如果没有无水乙醚可以自己制备,制备方法如下:在1000毫升乙 醚中,加入无水石膏50克,振摇数次,静置1 0小时以上蒸馏,收集35℃ 以下的馏液,即可应用。 (9)将提取瓶放在烘箱内干燥时,瓶口向一侧倾斜45℃放置使挥

乳制品质检报告

乳制品质检报告

乳制品质检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乳制品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

乳制品是一类广泛消费的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本报告将介绍乳制品的质量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和评价。

方法在乳制品质量检测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可视检查:通过观察乳制品的外观、气味和颜色来初步评估其质量。

我们检查了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异味或变质的迹象。

2.pH值检测:pH值是乳制品中酸碱度的指标。

我们使用pH试纸对样品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标准范围进行比较。

合格的乳制品pH值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3.外观检测:我们检查乳制品的颜色、质地和均匀性。

正常的乳制品应该具有均匀的颜色和质地,没有明显的沉淀或凝固物。

4.味道和气味检测:通过品尝和闻气味来评估乳制品的口感和气味。

健康的乳制品应该没有异味或奇怪的味道。

5.其他化学成分检测: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对乳制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防腐剂进行检测。

这些化学成分对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

检测结果根据我们的检测,以下是针对乳制品的检测结果:1.外观:乳制品的外观均匀,没有明显的沉淀或凝固物。

2.pH值:乳制品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其酸碱度适当。

3.味道和气味:乳制品没有异味,味道正常。

4.其他化学成分:对于我们检测的化学成分,乳制品中不存在异常或超过安全标准的情况。

基于以上检测结果,我们认为该批乳制品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结论本报告对乳制品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测和评估。

通过对乳制品的外观、pH值、味道和气味等方面的检测,我们得出结论:该批乳制品质量良好,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乳制品时应谨慎选择合格的产品。

我们建议乳制品生产商继续保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管,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未来的乳制品质检中,我们将继续使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根据需要添加其他相关参数的检测,以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实验5 鲜乳的卫生检验解析

实验5  鲜乳的卫生检验解析

➢实验报告
感官检查(5项) 掺假检查(6项) 抗生素检查(1项)
5.掺假检查
(6) 掺入食盐
取5mL硝酸银(0.01N)溶液于试管中,再加2滴10% 铬酸钾溶液,混匀(呈红色,AgCrO4),取被检乳 1mL注入试管中,充分混匀。如果红色消失,溶液变为 黄色(铬酸钾溶液),说明乳中含氯量0.14%以上,折 合氯化钠量为0.23%以上,则此乳为异常乳。若红色不 变,则说明氯的含量低于指标为正常乳。同时用正常鲜乳 做空白对照试验。
5.掺假检查
(4)掺豆浆
取乳样10mL于试管中,加入0.5mL碘溶液(碘和碘化钾
混合溶液)混匀,观察颜色变化。牛乳呈现浅绿色者为掺 入豆浆;呈橙黄色者为正常乳。同时用正常鲜乳做空白对
照试验。检出限5%
(5)掺入甲醛
吸取5mL乳样于试管,缓慢地沿倾斜试管壁加入2mL硫酸 (沉入下层)。经过1~2min后在乳与酸交接面处如产生 紫色环,说明有甲醛存在。同时用正常鲜乳做空白对照试 验(交接面处呈淡黄褐色)。低于0.0001%时需0.51h
6.抗生素检查
原理:有抗生素,则抑制细菌的繁殖,TTC不被还原,不显色
无抗生素,则细菌大量繁殖,TTC指示剂被还原而显红色 方法:
(1)菌液制备。将嗜热链球菌接种入灭菌脱脂乳。置于37℃培养箱 中保温5-15h、然后再用灭菌脱脂乳以1︰1比例稀释备用 (2)取乳样9mL放入试管中, (3)置80℃水浴中保温5min。冷却至37℃以下 (4)加入菌液1mL (5)置36℃水浴锅中保温2h (6)加入4%TTC指示剂0.3mL (7)置36℃水浴中保温30min
霉等其他异常味道(煮沸)
杂质:是否有豆渣、牛粪、昆虫等异物 状态:是否有发黏、絮状物或凝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乳的常规检验和掺假掺杂乳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牛乳的感官性状;掌握乳的常规理化检验方法及实验原理和常见掺假掺杂乳的鉴定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内容:
(一)感官检查
1、牛乳新鲜度的测定——酸度测定(滴定法):
准确吸取乳样10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水20ml及1%酚酞乙醇溶液3滴,混匀。

用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粉红色半分钟内不消失为止。

计算:乳的酸度(ºT)=V⨯10
[判定标准]
鲜乳酸度为16-18ºT,消毒牛乳不得超过18ºT;
允许销售乳的最大酸度界限值为20ºT;
酸度低于16ºT,为掺碱乳或掺水乳。

2、乳的比重测定:
取已混匀的乳样小心加入250ml量筒中至容积的4/5处,小心将乳稠计插入乳样至乳稠计示度约1.030刻度处,让其自由浮动,并沿管壁插入温度计一支。

待乳稠计静止3min后分别读取乳稠计和温度计示度。

计算:乳的比重=(R+0.002)+(T-20)⨯0.0002
式中R——乳稠计示度;T——温度计示度
[判定标准]
正常牛乳的比重在1.030-1.034之间,平均为1.032。

当乳中掺水时乳的比重下降到1.030以下,而脱脂时乳的比重上升到1.034以上,因此测定乳的比重即可判断乳中是否掺水或脱脂。

但若二者并存时乳的比重不发生变化,必须结合其它方法来进行判定。

3、生牛乳消毒效果的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测定:
取3ml被检乳于试管中,滴加1%碘化钾溶液及1%淀粉溶液各3滴,混匀后滴加5滴新配制的1%过氧化氢溶液,立即观察。

同时做空白对照。

[判定标准]
未经消毒的生乳呈深蓝色;消毒不充分的生乳呈浅蓝色;消毒充分的乳不发生任何颜色变化。

(三)掺杂、掺假乳的检验
1、掺水乳的检验——比重计算法:
掺水百分数(%)=(正常乳比重-被检乳比重)/(正常乳比重―1)×100%
2、掺碱乳的检验:
取被检乳3ml置于试管中,将试管倾斜,沿管壁小心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3滴,将试管轻轻转动,使试管内液面与指示剂充分重叠,切勿混合。

然后将试管垂直放置,2min后观察两液面间环状物的颜色。

同时以未掺碱乳作空白对照。

[判定标准]
五氧化二钒法:
取1ml被检乳于试管中,加入10滴五氧化二钒试剂,混合后观察现象。

同时作空白对照试验。

[判定标准]
如果呈粉红色或红色反应,表示有过氧化氢存在;否则为不含过氧化氢。

4、乳中淀粉、米汤的检验:
取被检乳样3ml于试管中,加碘溶液2滴,观察反应。

同时作空白对照。

[判定标准]
如果立即呈现蓝色,表示乳中有淀粉或米汤存在。

三、结果分析
1、感官结果
2、酸度的测定
3、比重的测定
5、掺碱检验
6、掺过氧化氢检验
7、掺淀粉检验
综合评定: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样品乳酸度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消毒效果如何?是否掺碱、掺过氧化氢或者掺淀粉?
总的来说,对照乳和样品乳除了在酸度和比重上不太合乎要求,其他的还是挺好的,故就测定结果而言,乳的品质均是不符合上市要求的。

但基于本次试验在酸度测量上,存在人为因素以及乳在常温放置一段时间等因素,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而就比重的测定,第一,乳的温度是在快接近30度的情况下测的,是不符合测量条件10~20℃的,其次就是仪器的精度和人为读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

所以针对本次试验在乳酸度和比重上的问题,可以做进一步的实验来确定。

四、思考题
1.针对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您的意见和建议?
(1)样品的采集,问题:放置了一段时间;意见:所测结果应尽量接近原样品,可以低温保存,不应该常温敞口放置。

(2)对照乳的检测指标和样品乳对照不明显,如,消毒效果的测定,为结果的判断带来了干扰;意见:选取对照明显的乳来作为对照乳,减少对实验结果判定的误差。

(3)酸度的测定,问题:结果判定误差大;意见:可以多测几次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4)比重的测定,问题:放置时间过长,乳有所沉降,结果有偏差;意见:可以适当混匀。

(5)掺碱检验,问题:颜色的读取偏差大,误差大;意见:不同的学生分别就同一样品做几组平行试验,综合比对分析,尽量减少试验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