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大地回复活力,万物复苏,绿草满坡,花开满园。
春天的美丽让人陶醉,让人心情愉悦。
如果不到园林,怎能真正体会到春色的迷人之处呢?园林是春天的寄托,是大自然的调色板。
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大自然的馈赠者,以一片片新绿和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勾勒出春天的美丽画卷。
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春的绿意、春的芬芳,更能感受到春的生机和春的活力。
有人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园林的美,源自于大自然的恩赐。
在春天,园林中的草木因得到丰沛的雨水和充足的阳光,长势喜人。
一片片新绿,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绘制的一幅美丽画卷。
而且,春天是花开的季节,园林中的花朵们也在这个季节里竞相绽放。
桃红柳绿,樱花绽放,牡丹争艳,这些鲜花在园林里如争奇斗艳的少女,娇艳动人。
在这样的美景之中,就连最冷漠的人,也会被这份生机所感动,也会领略到春色的美丽。
在春天的园林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绿意盎然的景象,更能感受到春天给人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园林里,繁花似锦,鸟语花香,四季更迭,带给人们无限的美好感觉。
春天是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园林更是春天最美的寄托。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起来,烦恼和忧愁也会随之而去。
有人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园林中的春色如许,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洗涤。
在春天的园林里,人们可以抛却一切烦恼和忧愁,可以在春天的怀抱中,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和舒缓。
园林中的春色如许,不仅可以温暖人们的心灵,更能激励人们的斗志和活力。
有人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美丽就如园林中的花朵一样,需要人们亲自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地领略到。
在春天的园林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春的绿意、春的芬芳,更能感受到春的生机和春的活力,可以在春天的怀抱中,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和舒缓。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含义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含义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意为“不了解园林的景观,怎么可能真正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审美上的体验感,即只有通过亲身的感受和观察,才能领略到事物的本质和美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被视为一种具有审美和文化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
园林中往往融合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内涵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
这些景观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白居易这句诗句也可以理解为对园林中美景的赞叹。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之一,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开始抽芽、绽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时,春天也是疫情防控和复工的时期,园林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除了表达园林中美景的意义外,这句话还可以被理解为对人生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无论是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中,我们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周围的一切,才能获得更多的美好和收获。
因此,这句话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园林景色的赞叹,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是一种审美上的体验感、文化上的感悟和情感上的共鸣。
2020—2021学年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十九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3、可行 可望 可居 可游的建筑美
欧洲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几何图案式பைடு நூலகம்
人工之美 自然山水式
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
赏心
欧洲古典园林
悦目
中 西 园 林 比 较
中 西 园 林 比 较
中西园林比较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山、水、植物、建筑、匾额、楹联、石刻等
1、筑山
瘦 漏 皱 透
《冠云峰》
《米芾拜石》
2、理水
3、植物
姿美 色美 味香 意境
4、建筑
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航、亭、廊、桥等
5、匾额、楹联与刻石
楹联
刻石
匾额
李 商 隐 : 留 得 残 荷 听 雨 声
《留听阁》
周 敦 颐 : 香 远 益 清
《远香堂》 亭 亭 净 植
《与谁同坐轩》
苏轼:与谁同坐?明月 清风 我。
《月到风来亭》
有人说,她是一首诗,续雨满天风满园,青梅如 豆柳如烟;
有人说,她是一幅画,中国文人写意山水画;
有人说,她是一段曲,清幽淡雅、婉约含蓄。
她是谁?
人间天堂 精神家园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欣赏
颐 和 园
圆明园
圆明园
圆明园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承德避暑山庄
沧浪亭
狮子林
狮苏 子州 林园 假林 山甲 甲江 园南 林
一月
般到
清天
意心 邵
味处 雍
料风 得来 少水 人面 知时
《 清 夜 吟 》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 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建筑色彩 金碧辉煌、体形高大,表现了封建帝王拥有 四海的权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案范文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外园林的艺术特色,感受中国园林艺术的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中外园林所体现出的不同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鉴赏,感受中华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外园林的不同艺术特色,培养对园林艺术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园林艺术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及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提问学生曾经游览过哪些园林建筑,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展示中国园林图片以及西方园林图片,引导学生讲述最感兴趣的园林。
学生通过欣赏进行简要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进而揭示课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二)形式分析中国山水园林教师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著名园林的图片,并提出问题:(1)中国园林大致分为那两类?(2)它们在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3)苏州园林和皇家园林相比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以及对课本内容回答进行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三)总结领悟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相互讨论,请代表进行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日本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
教师讲授,阐明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渊源。
(四)比较鉴赏西方三国的古典园林教师展示图片,分别是意大利的“法尔奈撕庄园”、法国的“维贡府邸花园”、英国的“布伦海姆风景园”。
并且提问学生:他们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学生独立思考后总结出:三国均有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的古典园林很多都出自大师之手。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入春天,怎知暗香拂袖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入春天,怎知暗香拂袖
春入园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
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
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
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
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
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
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
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
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中式园林,一帧一笔皆是意。
又是一年春好处,怎能不到园林?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入春天,怎知暗香拂袖。
春,不像夏天那样燥热,更不像冬天那样严寒。
春天的园林,处处花草香。
文章来源:中原民宿文化。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钱学森曾经说过“我国的园林学是祖国文化遗 产里的一颗明珠”。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 未来,我们将会为祖国注入新的活力。但我们离 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园林艺术还有很长的一段 距离,我们应该多涉猎一些关于园林艺术的书籍 ,多到园林中去看看,去体会和感悟园林的意蕴 和文化。我相信“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这颗明珠 一定会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是经过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 植物,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 声响、沁人的芬香,可在圆林中独立构成丰富多 彩的景观。它们主要有孤植树、树丛、花坛、树 群四种表现形式。
花坛
花坛是以草木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 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 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 时,大多设在大门或建筑物前广场上,或主要道 路交叉口、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 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 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又 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面用硬质材料铺装外,路 旁均以树木、草皮或其它地被植物覆盖。游览小 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达到“草路幽香 不动尘”的环境效果。这些就是园林植物造景的 重要作用。
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 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 审美心理,即意境。 例如,以松柏的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 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性比拟人的坚贞 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体魄。
不 到 园 林 怎 知 春 色 如 许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是昆曲《牡丹亭 游 园》中杜丽娘的一句唱词,不到园林中去看看,怎么 知道会有这样美好的春色呢?
园 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 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 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 林。建筑园林要经过相地、布局、造景、借景 等步骤。
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昆曲《牡丹亭》选段欣赏
19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走进园林 体味园林之美
一、虽由人造 宛自天开
——中国山水园林
种在 通 乐 住 禧 包 即 概 亭 庙 泊 面色 颐 建这 各 寿 区 后 括 政 括 阁 、 积, 和 筑里 大 堂 在 半 西 治 为 , 园 昆 约它 园 主居 庭 三 勤 生 侧 活 勤 桥 林 明 由 是 要住 院 大 政 的 配 动 政 榭 建 湖 万 人 分; , 庭 区 大 殿 区 、 融 筑 。 亩寿 工 布游 具 园 的 部 和 , 居 为 约 环 ,山 创 在览 有 为 西 分 仁 以 住 一 绕 其和 造 万区 园 主 边 时 寿 东 、 体 在 中昆 的 寿是 林 , , 间 门 宫 游 , 余 山 四明 富 山全 的 用 以 就 外 门 览 和 间 湖 分湖 有 上园 风 曲 玉 在 的 内 三 谐 , 之 之两 诗 和的 格 折 澜 此 南 的 大 自 山 间 三部 情 昆主 , 迂 堂 处 北 仁 区 然 水 的 的分 画 明体 慈 回 、 理 九 寿 域 。 、 宫 面组 意 湖部 禧 的 宜 政 卿 殿 。 全 花 殿 积成 的 的分 生 游 芸 务 房 为 勤 园 木 、 是, 自 四, 前 廊 馆 ; , 中 政 可 、 寺 湖占 然 周各 就 沟 、 居 慈 心 区 以 地景 。 ,, —— 5000 3000
钱学森《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钱学森当我们从昆明湖东岸的知春亭西望群峰,会觉得全园的布置很像把本来不在园内的西山也吸收进来,作为整体景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雄伟的气概在全世界任何别的地方是很少见到的吧。
我国园林的特点是建筑物有规则的形状和山岩、树木等不规则的形状的对比;在布置里有疏有密,有对称也有不对称,但是总的来看却又是调和的。
也可以说是平衡中有变化,而变化中又有平衡,是一种动的平衡。
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用我国的园林比我国传统的山水画或花卉画,其妙在像自然又不像自然,比自然有更进一层的加工,是在提炼自然美的基础上又加以创造。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园林,大多以建筑物为主,树木为辅;或是限于平面布置,没有立体的安排。
而我国的园林是以利用地形,改造地形,因而突破平面:并且我们的园林是以建筑物、山岩树木等综合起来达到它的效果的。
如果说:别国的园林是建筑物的延伸,他们的园林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他们的园林学是建筑学的一个分支:那么,我们的园林设计比建筑设计要更带有综合性,我们的园林学也就不是建筑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与它占有同等地位的一门美术学科。
话虽如此,但是园林学也有和建筑学十分类似的一点,这就是两门学问都是介乎美的艺术和工程技术之间的,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美术学科。
要造湖,就得知道当地的水位,土壤的渗透性,水源流量,水面蒸发量等:要造山,就得有土力学的知识,知道在什么情形下需要加墙以防塌陷;我们要造林育树,就得知道各树种的习性和生态。
总之,园林设计需要有关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的知识。
我们也许可以称园林专家为美术工程师吧。
我国的园林学是祖国文化遗产里的一颗明珠。
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人民文化休息的场所:旧有的园林也有部分在改建。
怎样把这一项工作做得好,就要求我们研究并掌握我国园林学,把它应用到这项工作里来。
所以整理我国园林学也是一种实际上有需要的事。
况且我们现有的几位在传统园林设计有专长的学者又都不是年轻的人了,再不请他们把学问传给年轻的后代,就会造成我国文化上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万历年间为大学士申时行宅。清代先后属 刑部员外郎蒋楫、尚书毕沅、大学士孙士毅等所 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归汪氏耕荫义庄, 取名“颐园”。园中主厅名“环秀山庄”,遂以 厅名取代园名,称“环秀山庄”,占地2180米。 因园中有一座太湖石而著名。
环秀山庄(明)
二、“枯山水”—日本传统庭园
日本传统的“枯山水”园林的艺术氛围, 并阐述了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渊源和发 展演变过程,点明了日本园林独特的艺术 价值及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北京颐和园石舫(清)
颐和园长廊西端附近的湖中有一座巨 石雕成的石舫,舫长36米,名清晏舫。旧 时农历的每年四月初八 “浴佛日”, 乾隆 陪伴母亲孝圣皇太后在这里放生鱼虾。清 晏舫原来是中式舱楼, 后被英法联军烧毁, 慈禧太后后来把它改建成西式舱楼。舫体 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机舱,舱内陈设有西式 的桌椅、餐具,慈禧曾在舫内进早餐和夜 宵。
北京颐和园长廊 (清)
佛香阁及藏族风格的四大部州(清)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海淀区的西苑,有“中国古 典园林之首”的美誉,是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之一。颐和园 初为金代贞元元年(1153年)兴建的帝王行宫,明代改名 为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扩建,名清漪园,当 时畅春园、圆明园和万寿山的清漪园、玉泉山的静明园、 香山的静宜园并称为“三山五园”,而清漪园以其优美的 自然景色独占诸园之冠,曾有“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 月属昆明”之说。后遭英法联军焚掠,光绪十四年(1888 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白银3000万两重建,工程历时十 年,竣工后更名为颐和园。慈禧晚年多在园中度过,至今 园中还可追溯到当时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痕迹。
金阁寺庭院(1394年)日本
从794到1868年,京都一直 是日本皇家贵族居住的地方。但 它的黄金时代是1336—1573年, 足利义满幕府统治时期。在他的 影响下,京都的文化生活极其丰 富:在彩绘方面有狩野画院;戏 剧有能乐;园艺与建筑方面也非 常发达,如龙安寺、金阁寺、银 阁寺等。金阁寺田野村风的建筑 魅力及花园的宁静,使这里成了 沉思、修行的好去处。禅宗思想 对这个时代的艺术起着决定性的 影响。建于1495年的银阁寺就充 分体现了这种朴素无华、节制有 度的建筑风格。
现代风景园林 20世纪(英国)
万寿山下昆明湖畔,是著名 的颐和园长廊, 又 称 千 步廊。长 728米,共273间,是中国最长的长 廊,是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 乾隆帝专为生母孝圣皇太后观雪赏 景而建的。长廊迂回蜿蜒,如同彩 带一般将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 联为一体,留佳亭、寄澜亭、秋水 亭、逍遥亭分布在长廊之间,分别 象征春夏秋冬四季。长廊以精美的 绘画著称于世,乾隆帝曾令画工到 杭州西湖写生, 将546幅西湖胜景 和8000余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绘 于廊上,至今已增至14000余幅。
香山一景(清)
桃金娘庭园
1350年(西班牙)
桃金娘宫庭院是西班牙阿 兰布拉宫苑中的一座庭院。 阿兰布拉宫苑位于西班牙南 部的古城格拉纳达,建造在 一座海拔700多米的山丘上。 阿兰布拉宫的阿拉伯文原义 为红宫,因为宫墙是红土夯 筑的。它是公元10世纪摩尔 王朝建造的这座古城中作为 要塞的城堡。建成之后,其 神秘而壮丽的气质 无 与 伦 比,成为伊斯兰建筑艺术在 西班牙最典型的代表作,也 是格拉纳达城的象征。
三、人文主义—意大利古典园林
法尔奈斯庄园(15世纪)意大利
法尔奈斯庄园是罗马庄园建造盛期(16世纪 40年代以后)的三大庄园之一,另外两座是埃斯 特庄园和兰特庄园。 法尔奈斯庄园大约建造于 1547年, 是 红衣大主教亚历山德罗·法尔奈斯 (即保罗三世)委托建筑师吉阿柯莫·维尼奥拉 为他的家族建造的一座庄园。后来又在庄园内建 造了建筑和上部的庭园。
四、驯服自然—法国古典园林
维贡府邸花园
1656—1661年 (法国)
凡尔赛宫花园(17世纪末)
凡尔赛宫花园(17世纪末)
五、风景如画—英国古典园林
布伦海姆风景园
改造后的布伦海姆风景园
布伦海姆风景园
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18世纪)
六、形形色色—现代景观园林
• 北京五四文化广场(20世纪)
苏州狮子林(元)
留 园(明)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 泰时营建东园,是为留园的前身。清乾隆五十九 年(1794年),园归刘氏所有,俗呼“刘园”。 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盛氏购得,取“刘园” 之谐音而易名“留园”,寓“长留天地之间”之
意,占地23310平方米。
环秀山庄(明)
19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 • • •
园林是城市中的山林, 园林是关于美的创造, 园林是精神的栖居地, 园林是理想化的生活。
一、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中国山水园林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是中国造园专著《园冶》(成书 于明代,作者计成)中的名句, 概括了中 国古典园林模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 色。
苏州拙政园(明)
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解官还乡建立 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满园鬻蔬,以供朝 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题名拙政园。 占地51590平方米,规模为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之冠。
苏州拙政园(明)
苏州拙政园(明)
苏州网师园(清)
南宋淳熙初,侍郎史正志居此,园名
“渔隐”。清乾隆中叶(1758年),少卿 宋宗元在其地修建宅园, 借 “渔隐”原 意,称为“网师园”,藉以表示自己隐逸 清高。网师园占地5400平方米。
北京颐和园西堤玉带桥(清)
• 苏州园林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历史文化 名城,也是著名的园林城市。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可上溯至 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国的离宫别苑。 私家园林始于东晋, 盛于宋、元、明、清, 全盛时期全城多达200余处,目前尚 存50余处。 苏州古典园林承载着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的大量信息,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 涵丰富而成为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珍贵的世 界文化遗产。1997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 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 遗产名录》。2000年又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 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列入。
拉维莱特公 园鸟瞰图
(1982年) 伯纳德·屈米 ( 西班牙)
拉维莱特公园中的一座红色构筑物
拉维莱特公园中的一座红色构筑物
巴赛罗那立交公园(西班牙)
上海世纪大道旁的园林小品(20世纪)
上海世纪大道旁的园林小品(20世纪)
大连海之韵广场
大连海之韵广场
谢
谢 !
北京颐和园藏族风格的四大部州(清)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万寿山前山是颐和园的精华汇集之处,以中部排云殿、 佛香阁、智慧海及东西两侧的转轮藏、石碑、五方阁、宝云 阁等构成中轴线,楼阁依山而建,富有变幻,妙趣横生。佛 香阁高41米,为全园的最高点,是统率全园的主景,也是颐 和园的象征。在此眺望昆明湖,一眼望去,开阔的湖面一览 无余,远处的西山也尽收眼底,雄壮之气顿生。排云殿是慈 禧太后举行诞辰庆典的受贺处,具有皇宫的豪华气派。殿内 至今还陈设有慈禧七十诞辰时大臣们奉献的寿礼。“排云” 二字出自晋郭璞《游仙》诗,诗有句“神仙排云出,但见金 银台”。 宝云阁是铜铸佛殿, 俗称铜亭,高7.55米,重达 207吨,造型精美,工艺高超,十分罕见。
北京北海公园(辽)
北海及团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的西北侧。 北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帝王宫苑,始建于辽代, 仿照蓬莱仙境建瑶行宫,到金代时扩湖叠石,营 建广寒宫,元代又三次扩建琼华岛,并以岛为中 心修建了帝都和宫苑。以后又经明清两代扩建, 具今日之规模。 北海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水域广阔,占 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明代北海、中海、南海合 称三海,又称太液池,并列为禁苑。 民国初年, 中海和南海合并一园,称中南海,北海另辟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