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
TB,艾滋双重感染

• 结核病是HIV/AIDS患者的主要 杀手
(两个尸检研究)
刚果民主共和国
科特迪瓦
肺炎 : 40%
隐孢子
虫病 : 11% 弓形体病 :
其他
:
10% 5%
其他 : 39%
TB: 44%
脓毒病 : 11% 肺炎 : 8%
Data sources: Nelson AM et al. HIV-1 seropositivity and mortality at University Hospital, Kinshasa, Zaire, 1987. AIDS, 1991, 5:583– 586 and Lucas SB et al. The mortality and pathology of HIV infection in a west African city. AIDS, 1993, 7:1569–1579.
普通 人群
未感 染HIV 和TB
未感染结核菌的 HIV/AIDS
感染结核菌的 HIV/AIDS
活动性肺结核 HIV/AIDS
避免发生HIV感染 提高机体免疫力 措施:宣传和干预 措施:抗病毒治疗
三、TB/HIV双重感染抗结核治疗
难点
➢ 合并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 药品相互作用 ➢ 耐药结核 ➢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实际发病
▪ X光片会导致TB诊断不足
– 以X光片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40%被诊断为TB感染者 为非活单动凭性X光结片核诊。断、监控TB是不可靠的。
PTB – 诊断检查 – 镜检 (1)
利用显微镜检测经Ziehl-Neelsen染色或荧光染色 的痰液涂片
PTB疑似患者须上交三份痰液样本用于镜检。:
样本 1: 首次看诊,患者当场取样。 样本 2: 为患者提供一个装痰液的容器,患者在回家后当晚或次
艾滋病病毒/结核菌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

为2 %。全球结核病合并艾 滋病 病毒感 染/ 滋病 的病 艾 例在逐 年 上升 ,19 9 0年 占所 有结 核病 患者 的 42 .%,
Li iyig u Fe — n
【 中图分类号】R 1 .1 51 【 529 ,R 2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 编号】10 — 92 (07 0 07 — 3 02 98 20 )1 — 79 0 【 词】 艾滋病 ; 关键 结核病 ; 防控制 ;双重感染 预 1 艾滋 病 和结 核病 疫 情
随着艾滋病 和结 核病在世 界范 围广泛 流行 ,艾 滋
病病毒/ 结核菌双重感染率也在不断地攀升 ,其感染病
例每年增加近 1 %l 。早在 19 0 9 J 9 5年 ,全世界 10 70万 艾滋病病毒感染 者 中约 有 1 / 3同时感染 了结 核分枝 杆 菌 ,其中 7 %在非洲 ,2 %在亚洲 ,8 0 0 %在拉丁美洲和 加勒 比地 区¨ 。有 些 国家 ,结 核病例 自 18 9 5年 以来 已经增加 了两倍 甚至 3 。 ̄V 自 2 倍 I 0世 纪 7 , I 0年代后 期艾滋病流行 以来 ,已经遭受 了双重感染流行 的灾难 。 在亚洲 ,截至 2 0世纪 9 0年代 末 ,1 %的结 核病患者 4 是艾滋病毒携 带者 ,这 一结果 在 பைடு நூலகம் 0世纪 9 0年代初仅
增加和耐药结 核病 的增加 ;艾滋病 的流行 等使全球 结 核病 “ 死灰复燃”2。 目前世界上有 13的人感 染了结 L J /
核菌 ,每秒钟 就有 1人感染 ,每年 因结核 病死 亡 30 0 万l 。19 3 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 布全球结核病 处于紧急 J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与控制摘要:目的:分析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加速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旨为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提供依据。
结果:无症状hiv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了hiv病毒后,hiv病毒造成t细胞(cd4+t细胞)、重要的细胞因子和巨噬细胞中任何一环节发生障碍,导致机体对结核杆菌免疫功能下降,结核杆菌大量繁殖引发结核病,加速了结核病流行。
近十年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数量增长了4倍[1],hiv与结核菌(tuberculosis,tb)的双重感染是一种致死性的结合模式,全球tb疫情的死灰复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艾滋病的流行[2]。
结论:无症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数量的增加是加速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预防和控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可以减少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的发生,是控制结核病加速流行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流行;控制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tb/hivco-infectionacceler atetuberculosisepidemicfactors,forthepurposeofcontrolling tuberculosisepidemicsprovideabasis.results:asymptomatichi vinfectionisanimportantsourceofinfection.thehumanbodyinfe ctedwiththehivvirus,virushivcausedbytcells(cd4+tcells),im portantcytokinesandmacrophagesinanylinkoccurrencedisorder ,causeoftuberculosisdecreasedimmunefunction,masspropagationcausedby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b,acceleratedthetuber culosisepidemic.inlasttenyearsduetotheaidsepidemic,chinat uberculosiscontrolprogramregistrationnumberoftbpatientsgr ew4times[1],hivand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uberculosis, tb)ofthedoubleinfectionisalethalcombinationofglobaltbepid emicmodel,astirringamongthedrybones,oneoftheimportantreas onsisthattheaidsepidemic[2].conclusion:asymptomatichivinf ectionoraidstheincreasednumberofaccelerationisoneofthemai nfactorsoftuberculosisepidemic.therefore,thepreventionand controlofhivinfectionoraids,canreducethetb/hivdualinfecti onoccurs,istheimportantbasistoacceleratetheprevalenceoftu berculosiscontrol.keywords:tuberclebacilli;hivdualinfection;prevalence;control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53-02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生存于人体血液中,并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致人体失去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能力下降,出现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病毒。
全国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全国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以下简称TB/HIV双重感染)是我国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全国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全国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机制,以TB/HIV双重感染病人为重点,加大发现、治疗和管理力度,控制结核病和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二、防治策略(一)加强医防合作,建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机构的合作机制,充分依托TB/HIV双重感染定点治疗机构,共同开展TB/HIV双重感染工作。
(二)为新发现和随访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结核病问卷筛查和检查服务。
(三)为艾滋病高、中流行县(区)新登记的结核病病人提供HIV抗体检测服务。
(四)为TB/HIV双重感染病人及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随访管理服务。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一)组织领导。
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成立TB/HIV双重感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组,结核病防治机构会同艾滋病防治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联络工作。
领导小组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相关领导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落实防治工作经费,开展监督、评估等工作。
技术工作组由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艾滋病防治机构和TB/HIV双重感染定点治疗机构等相关专家组成,负责本辖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技术指导,组织专业培训,实施疫情监测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制订疑难病例诊断、治疗方案,开展不良反应处理等工作。
(二)职责分工。
1.艾滋病防治机构职责。
(1)为随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常规提供结核病可疑症状问卷筛查,并将问卷筛查阳性者转介到属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
(2)为新报告的和随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每年至少安排1次结核病检查。
(3)对结核病防治机构送检的结核病人血液标本进行HIV 抗体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结核病防治机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的预防策略探究

【 Ke y w o r d s】 H u ma n i m mu n 0 d e f i c i e n c y v i r u s ; M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 D o u b l e i n f e c t i o n ; P r e v e n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近 年来 , 我 国艾 滋 病 ( A I D S )发病 率 呈 明显 上 升 趋 势, 该 感染 者 或者 HI V患 者 同时感 染 上 MT B , 但 是还 未发 展为 活 动 病 是 由人 类免 疫缺 陷 病毒 ( HI V) 引起 的一 种严 重 的传 染病 。 性结核病 患者 , 称为 M T B / H I V双重感染 ; ② 当H I V感染者或者 艾 滋病 患 者 由于细 胞 免疫 功能 低 下, 常常 合并 各 种机会 性 感 H I V患者 同时患有活 动性结核病 时, 成 为艾滋病合并 结核病患 染, 包 括 细菌 性肺 炎 、 巨细胞 病 毒性肺 炎 、 结 核 分枝 杆 菌感 染 者 。艾 滋病的流行使得结核病疫情更为严峻 , 造成了恶性循环 ,
( HI V ). An d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h a s b e c o me o n e o f t h e mo s t c o mmo n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i n AI DS p a t i e n t s ,a n d i t i s a l s o t h e mo s t c o mmo n c a u s e s o f d e a t h i n AI DS
pa t i e n t s . Do u b l e i n f e c t i o n o f HI V a n d M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wi l l i n lu f e n c e a n d p r o mo t e e a c h o t h e r mu t u a l l y . Cl i n i c a l h a v e h a 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t u d i e s o n HI V a n d TB d u a l i n c t i 0 n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h e a u t h o r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s e me a s u r e s wi t h f o l l o wi n g r e p o r t .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预防管理探讨

f r h s bi me t f B HI c ifce ai t n tr g s s ms t d v lp t ame t n n g me t c a ims op o ieab s . t o s n o ee t l h n / V ne t p t n t a s oT o d e mo i i t ,o e e e t n d ma a e n h n s r vd a i Me h d I on y e o r a me t s
询 及人 类 免疫缺 陷病毒 ( I HV)抗体 检 测 , 具体 为结核 患者抽取 静脉 血 4 mL, 行 艾滋 病病毒 抗体 检 测 , 两次 酶联 免疫吸 附试验 (LS 进 如 E IA) 检 测 阳性 ,再 做 蛋 白 印迹 试 验 ( )确 认 ,WB阳性 者 确认 为艾 滋病病 毒 阳性 。 另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 面对 有咳 嗽 、咳 痰 、发 热 的 A Ds患者 筛查 T WB I B, 检 测上 述化 验 的准确 性 。根据 户籍 、年 龄 、性 别 等 因素统 计分析 T / I BH V双 重 感染者 的 分布特征 。结果 临湘市疾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提 供 3 0 0 例 结 核 患者 中检 出 H V 阳性 5例 ,双 重 感 染 为 1 7 I . %, 男女 无显 著 性 差 异 6 > O 5 ,市 区与 农村 也 没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尸> O 5 。结 .) 0
如何对付hiv病毒和结核菌双重感染

120余华凤作者单位宁南县人民医院 四川 宁南 615400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疾病通过治疗是能够实现完全治愈的,但是如果患者遭遇艾滋病病毒(HIV)和结核菌(TB)双重感染,那么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
在某些HIV流行的地区,受到HIV和TB双重感染的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治疗结核病的难度,所以相关医疗工作者要重视HIV和TB双重感染问题。
一、出现TB与HIV双重感染的原因很多患者由于患有AIDS而导致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当其在感染结核菌以后便会发展成为结核病,或是其体内原本的结核菌复发之后而形成结核病,此种TB与HIV双重感染属于先HIV后结核的形式。
此类TB和HIV双重感染者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当机体被诊断为结核病之后,其自身免疫力将会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还存在极少部分感染者为先结核后艾滋的情况,此类患者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为自身免疫力和普通人群十分接近。
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双重感染,都和艾滋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若是艾滋病疫情十分严重,那么双重感染者的数量也就变得更多。
二、艾滋病与结核病之间的关系AIDS和HIV的流行导致结核发病率的增长,其也是导致艾滋病患者出现死亡最为重要的原因。
不论是HIV感染者还是AIDS患者,结核病对患者而言都属于机会性感染,而且在众多结核病患者中患有艾滋病的人数也是非常高,由此能够看出结核病和艾滋病这两种疾病是相互感染与促进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对于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来说,每年由于感染结核菌而最终发展成为肺结核的概率为7%~10%,但是如果HIV呈阴性的人若是感染结核菌,那么其最终患有结核病的概率为5%~10%。
和没有感染HIV的正常人进行比较,HIV患者发展成为肺结核的概率非常高,为正常人的170倍。
由于AIDS和HIV的流行致使TB在全球都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很多国家结核每年登记率都呈现明显的上升,甚至到了4‰的峰值,其中约有30%的艾滋病患者或是病毒携带者所发生的死亡都和TB有着紧密关系。
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合并感染疾病防治策略

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合并感染疾病防治策略艾滋病毒感染者往往在他们的免疫系统受损的情况下容易合并感染其他疾病。
这些合并感染疾病可以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艾滋病毒感染者合并感染疾病的防治策略。
1. 肺结核(TB):肺结核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最常见的合并感染疾病之一。
艾滋病毒感染者患上肺结核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受损。
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对于艾滋病毒感染者至关重要,包括进行定期的TB筛查、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遵循完整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
2. 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艾滋病毒感染者合并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也较高。
这些病毒的感染会对肝脏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
对于艾滋病毒感染者,预防合并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的最佳策略是接种乙肝疫苗和进行定期的肝脏功能评估。
3.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类会引发肺炎和其他感染的细菌。
艾滋病毒感染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更容易感染这些细菌。
预防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策略包括教育患者有关个人卫生的重要性,避免接触可能被细菌污染的水源,同时积极治疗艾滋病毒感染以提高免疫力。
4. 心血管疾病:艾滋病毒感染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在这些患者中较为常见。
要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艾滋病毒感染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的饮食、适量的锻炼和定期的体检。
5. 原发性和复发性肺孢子菌肺炎(PCP):PCP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常见于艾滋病毒感染者。
预防PCP感染的有效策略之一是给予预防性治疗,包括持续治疗为期3-6个月的抗菌药物,如轮状、苏灵和铜绿假单胞菌素。
6.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特别是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情况下容易复发。
艾滋病毒感染者应接种水痘疫苗以预防病毒感染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陆丽红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2.12.067作者单位:536000 广西北海,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感染通常是HIV 感染者与AIDS 患者主要病死原因[1]。
研究表明HIV 可促进Mtb 潜在感染的复燃,并加快Mtb 自然感染后临床症状的出现[2]。
活动性TB 的发生加速HIV 感染者的疾病进展与死亡[3]。
两病相互促进,互为影响,给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5]。
一、艾滋病和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截至2009年底,估计全球存活的AIDS 或HIV 感染者约有3330万例。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最新更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全世界共有3420万名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者,比一年前的3350万HIV 感染者略有增长。
我国AIDS 流行形势也十分严峻[6]: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有HIV 感染者和AIDS 患者78万人,其中AIDS 患者15.4万例;全人群感染率0.058%。
估计2011年新发HIV 感染者4.8万人,AIDS 患者相关死亡2.8万例。
我国艾滋病疫情特点:(1)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态势,但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2)HIV /AIDS 人数增加,AIDS 发病和死亡增加;(3)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所占比例继续增高。
(4)感染人群多样化,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流行模式多样,流行形势复杂化。
WHO 报告显示,全球现有结核病患者1400万,年新发患者940万[7]。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居全球第二位。
根据2010年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15岁及以上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499万,其中涂阳患者72万,菌阳患者129万,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年递降率为9.0%,但15岁及以上人群肺结核患病率下降缓慢,由2000年的466/10万下降到2010年的459/10万;农村肺结核患病率高于城镇,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分离结核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品的耐多药率为6.8%(其中初治患者5.4%、复治患者15.4%),分离结核菌株的广泛耐药率为2.1%(其中初治患者1.2%、复治患者7.7%)。
根据流调结果,估算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总数为523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为134万,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的14.3%。
结核病是HIV 感染者与AIDS 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有20~50%,已成为艾滋病患者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全球艾滋病死亡的1/3。
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感染Mtb 后,一生中患结核病的几率为10%,而感染HIV 后,一年中就有10%发生结核病,一生中患结核病的几率为50%,比HIV 阴性者高20~37倍。
在HIV 高流行区,80%的TB 患者为HIV 阳性,全球约有30%的HIV 感染者潜在感染了Mtb 。
超过30%的HIV 感染者与AIDS 患者的死亡与TB有关。
合并HIV 感染的TB 患者,其病死率是单纯TB 的4倍[8]。
周林等[9]研究结果表明,Mtb 与HIV 双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达10.0%。
二、Mtb 与HIV 双重感染的关系和机制HIV 感染者与AIDS 患者容易感染Mtb 是因为HIV 主要侵犯T 细胞中的CD4细胞,并在其内复制,导致CD4细胞破坏,造成细胞免疫严重缺陷。
Mtb 感染主要为细胞介导免疫,尤其是CD4细胞在结核免疫中起主导作用。
免疫功能缺陷的HIV /AIDS ,一旦感染Mtb ,则迅速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10],也可导致之前曾感染Mtb 者机体病灶内处于休眠状态的结核菌复燃或重新再感染[11]。
TB 病人的单核细胞感染HIV 的易感性增高,机体感染Mtb 后,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可激活并促进HIV 在CD4细胞内增殖,促进病情发展。
结核病能降低HIV 感染者的CD4细胞计数,增加HIV 病毒载量6~7倍,促进艾滋病的病程和恶化[12]。
三、Mtb 与HIV 双重感染的临床特点[13-14](1)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出现一些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持久的临床综合征;(2)播散型结核病及肺外结核多见;(3)X 线表现不典型,多种形态的病灶阴影共存,病灶可形成空洞;(4)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低,痰抗酸杆菌检出率低;(5)耐多药结核病(MDR⁃TB )所占比率高。
四、Mtb 与HIV 双重感染控制策略(一)国际Mtb 与HIV 双重感染控制策略1 建立TB /HIV 双重感染控制合作机制:(1)在各级建立预防TB /HIV 双重感染联合行动协调机构;(2)监测TB 患者中HIV 感染率;(3)制定TB /HIV 双重感染防治计划;(4)进行监控和评价。
2 减少HIV 感染者和AIDS 的结核病负担:(1)加强TB 患者发现;(2)推广异烟肼预防治疗;(3)在人群聚集场所实施Mtb 感染控制。
3 降低TB 患者的AIDS 负担:(1)提供HIV 自愿咨询检测;(2)推广HIV 预防方法;(3)开展抗病毒治疗。
(二)我国Mtb 与HIV 双重感染控制策略2010年卫生部下发了《全国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加强领导,建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机构合作机制,实行双向筛查策略,即:为所有新登记和随访中的HIV /AIDS 提供结核病问卷和检查服务,为HIV /AIDS 高、中流行地区的结核病人提供HIV 抗体检测服务,动员HIV /AIDS 低流行地区有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结核病人接受HIV 抗体检测,为确诊的TB /HIV 双重感染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随访管理服务。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工作指标要求:卫生部规定的艾滋病流行重点县9622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12月 第17卷第12期万方数据(市)结核患者HIV的筛查率达到70%。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工作指标要求:90%以上的HIV感染者和病人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结核病相关检查,符合治疗条件的双重感染者接受抗结核菌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比例达到80%以上。
我国基本建立和完善了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机制,明确了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控工作目标,继续加大患者的发现、治疗和管理力度,以控制TB和AIDS的进一步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五、Mtb与HIV双重感染的预防(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核病患者感染HIV。
加强对结核病人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结核病人有关HIV/AIDS的知识知晓率,避免有艾滋病高危行为,提倡安全性行为,向结核病人提供避孕套,向吸毒的结核病人提供清洁针具等。
(二)在HIV/AIDS中控制Mtb感染。
在HIV/AIDS聚集的场所实施结核感染预防控制,降低结核病传播。
以各种方式开展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及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宣传教育,使HIV/AIDS掌握减少感染Mtb的方法;改善诊室、病房通风条件,定期紫外线消毒,给HIV/AIDS配戴口罩;管理措施包括:对HIV感染者进行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将HIV感染者与已知可疑的结核病患者安置在一起,做到早分开、隔离患者;及早治疗TB患者,避免与HIV感染者接触;向TB患者提供口罩;结核病患者的候诊室、诊室分别与HIV感染者的候诊室、诊室分开等。
(三)HIV/AIDS的结核病预防治疗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机理是通过使用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减少体内休眠Mtb的数量,使其复燃的风险大大减少,也可以有效防止新的潜伏感染的发生。
对HIV/AIDS实行预防性化疗,可以改善其生存条件和寿命。
研究表明:在HIV感染者中,异烟肼预防性治疗可降低发生活动性肺结核30%的风险,在PPD阳性人群中预防效果更好[15-16]。
所有无活动性结核,无服药禁忌的HIV/AIDS均应进行预防性服药。
方案是:异烟肼300mg,1次/d,疗程6⁃12个月。
因异烟肼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WHO推荐使用。
也可以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如:(1)异烟肼(剂量同前)+利福平(450~600 mg/d),疗程3个月;(2)异烟肼+利福喷汀(异烟肼:体重≥50kg,0.6/次,<50kg0.5/次,每周2次;利福喷汀:体重≥50 kg,0.6/次,<50kg0.45/次,每周2次与异烟肼同时服用),疗程3个月。
六、Mtb与HIV双重感染的治疗(一)抗病毒治疗 Mtb与HIV双重感染治疗时,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根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3版),合并Mtb感染的AIDS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1)CD4计数<200/mm3应在抗TB治疗2⁃4周内开始抗病毒治疗;(2)CD4计数在200~500/mm3者应在抗TB治疗2⁃4周、最长8周时开始抗病毒治疗;(3)CD4计数>500/mm3也应在8周内开始抗病毒治疗。
针对AIDS合并Mtb感染者,我国初始治疗的推荐抗病毒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或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仑。
(二)抗结核治疗[17] Mtb与HIV双重感染治疗时,优先考虑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与未感染HIV 患者相同,主张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剂,每日治疗,以减少服药片数,减少药物副反应的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若出现药物副反应可换用散装片剂调整。
初治涂阳/涂阴肺结核治疗方案:2HRZE/4HR,即强化期2个月的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继续期4个月的H+R;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2HRZES/6HRE,链霉素为肌注用;新确诊的肺外TB治疗方案:2HRZE(S)/10HRE或3HRZE(S)/ 9HRE;结核病性胸膜炎治疗方案:2HRZE/10HRE。
由于合并HIV双重感染的TB患者治疗更困难,药物不良反应多见,因而对合并HIV双重感染的TB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时,应实施直接监督下服药,进行全程督导化疗管理,以确保患者能全程规律治疗。
由于抗病毒治疗与抗结核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如果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治疗需要同时进行,会增加患者药物负担,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减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故治疗过程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药物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
同时随时关注其他机会性感染,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
七、结束语艾滋病与结核病的流行已陷入相互助长的恶性循环,HIV/AIDS中TB患者的大量增加,给TB控制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同时TB是AIDS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已成为AIDS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