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框架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济南市某中学4层框架结构教学楼全套结构设计CAD图纸

济南市某中学4层框架结构教学楼全套结构设计CAD图纸
详1#楼梯大样图、楼面梁、挑梁、屋面支座处预空板板缝应放18构造负筋,每边伸出净长1/4LO,板缝内应放18,灌C15细石混凝土捣实。现浇屋面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应配置温度收缩钢筋,其架立筋为6@300。6@150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柱,马牙搓宜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以保证柱脚有较大的混凝土断面。,应按照现行国家有关规范与规程之规定施工。2222222五、砌体工程:六、本说明未详尽之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22、独立柱、构造柱与砌体连结面沿高度每隔500放拉筋伸入柱内200,每边伸入墙体1000长,施工时26132、楼面恒荷载标准值:现浇厕所为5.0KN/m,现浇板为4.2KN/m,现浇楼梯板为6.5KN/m。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楼梯为2.5KN/m,走道为2.5KN/m,其余为2.0KN/m。3、屋面恒荷载标准值为6.5KN/m不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4、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类环境:板为15mm,梁为25mm,柱为30mm;二类环境(厨房、卫生间、厕所、屋面等):板为20mm,梁为30mm,柱为30mm;基础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基础圈梁受力钢筋5、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见10G101-1P53页。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1.4La,且不得小于300mm,其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超过50% ,梁柱箍筋的弯钩应弯成135度,弯钩平直长度为10d。6、纵向受力钢筋的替代原则:当需要以强度等级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等要求。7、应严格按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并应按施工规范要求控制拆模时间,悬挑构件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再拆模,其余构件未作特别规定时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方可拆模。8、上下水管道及设备孔洞必须按各专业施

4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4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4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4层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2. 学生能够描述各层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并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3. 学生能够解释网络通信过程中数据包在各层的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网络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配置网络设备,实现数据包的正确传输;3.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诊断工具,分析并解决网络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关注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3. 学生能够养成合作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理解网络通信原理,培养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后续学习网络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教师可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数据链路层:介绍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功能、帧的封装与传输、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参考教材第3章。

2. 网络层:讲解网络层的作用、IP地址、路由选择算法、数据包转发过程等。

参考教材第4章。

3. 传输层:阐述传输层的主要功能、TCP和UDP协议、端口的概念、传输层的拥塞控制等。

参考教材第5章。

4. 应用层:介绍应用层的作用、常见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SMTP 等)、应用层与传输层的关系等。

参考教材第6章。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与功能、帧的封装与传输。

第二课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设备。

第三课时:网络层概述、IP地址、路由选择算法。

第四课时:数据包转发过程、网络层设备。

4层框架商业综合楼结构设计计算书 (3)

4层框架商业综合楼结构设计计算书 (3)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 1 工程说明 (1)1.2 设计条件 (1)第二章各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1)2.1 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2)2.2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2)2.3 连系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2)2.4 板厚度的确定 (2)第三章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3)3.1荷载标准值G (3)k3. 2 活荷载标准值Q (6)K3. 3 风荷载计算 (7)3. 4 地震作用计算 (8)第四章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11)4. 1 恒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11)4.2 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采用满布荷载法) (16)4.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22)4.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D值法) (24)第五章内力组合 (27)5.1 框架梁内力组合 (27)5.2框架柱内力组合 (29)第六章配筋计算 (31)6.1 框架梁配筋计算 (31)6. 2 框架柱配筋计算 (36)第七章双向板设计 (41)7.1 设计资料 (41)7.2 板厚确定 (41)7.3 板的设计 (41)7.4 内力计算 (41)7. 5 截面设计 (43)第八章雨篷设计 (43)8. 1 设计资料 (43)8. 2荷载计算 (44)8. 3 荷载组合 (44)8. 4 雨篷梁设计 (44)第九章楼梯设计 (48)9. 1 楼梯斜板设计 (48)9. 2 平台板设计 (49)9. 3 楼梯梁设计 (49)第十章基础设计 (51)10.1 边柱基础的设计 (51)10.2 中柱基础的设计 (53)第一章、概述1. 1 工程说明本工程为某办公楼。

本设计功能分区安排合理,流线顺畅。

此综合楼包括办公、实验和教学几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联系方便,而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厕所布置中,管线布置合理。

外部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良好的集办公、会议为一体的办公楼形象。

办公部分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主体建筑外墙采用贴面材料,会议厅除吊顶、壁纸外铺满地毯,其它主要公共空间墙壁用普通抹灰,采用水磨石地面;其他房间装饰材料的颜色用纯白色。

451平米4层钢混框架结构单体别墅全套建筑设计CAD图纸

451平米4层钢混框架结构单体别墅全套建筑设计CAD图纸
一层平面图1:100四层平面图1:1003900饭厅酒吧客厅卫生间厨房门廊卫卧房卫客厅露台屋顶平面图1:100C3立面图1:502、所有外窗均装防脱落装置 。由门窗生产厂按单项工程设计要求调整窗的构造尺寸。注: 1、窗洞口尺寸与窗框缝隙规定为:马赛克< ,由于饰面材料不同及建筑施工误差导致缝隙变化,2598ZJ721-TLC70-1298ZJ721-TLC70-55C1C2C3C4MC1ML13铝合金推拉窗1500X1200铝合金推拉窗4铝合金推拉窗(或成品厨房专用窗)163600X18003600X27001800X27001铝合金落地门连窗11铝合金落地玻璃推拉门,二等分名称备 注尺 寸图集编号数量98ZJ681-GJM301-082198ZJ681-GJM301-072198ZJ681-GJM308-0721M4M2M1M3700X21001500X2600塑钢门,下部带百叶不锈钢豪华防盗电子对讲门131900X2100800X2100宽 高x12夹板门1塑钢门门 窗 统 计 表(建筑找坡)13.2002%雨篷:钢结构+钢化玻璃专业公司制作安装台阶98ZJ90198ZJ901散水-0.450%%p0.000其它构造层次为1:8水泥陶粒建筑找坡 2%,局部 0.5%找坡,最薄处 30厚。1:8水泥陶粒建筑找坡 2%,局部 0.5%找坡,最薄处 30厚。干铺油毡一层隔离层20厚 1:0.8:4水泥石灰砂浆找平层30厚 1:3水泥砂浆找平层,分格@1500标高 13.200m屋面作法详SJ.A 合成高分子卷材 1.2厚20厚 1:0.8:4水泥石灰砂浆找平层,遇墙上翻 300。III屋 B211a2010,凡要求排水找坡的地方,找坡厚度大于以上楼面均以 0.5%坡向地漏。及女儿墙顶等墙体外露部分均须做滴水线或流水坡。卫生间楼地面标高均比同层室内低时各层平面图中,未注明门垛为贴柱边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设计说明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设计说明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设计 工程概况:办公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为27002m 。

一~~四层的建筑层高度分别为3.9m 、3.6m 、.36m 、3.6m 、3.9m 。

一到四层的结构层高度分别为4.9m (从基础顶面算起,包括初步估计地下部分1.0m ),3.6m 、3.6m 、3.9m,室内外高差0.45m 。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设计资料: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区范围内地下水位为-12.0M,地下水对一般建筑材料无侵蚀作用,不考虑土的液化。

土质构成自地表向下依次为:填土层:厚度约为0.5m ,承载力特征值80ak f kPa =,天然重度为317.0/K m N 。

粘土:厚度约为2—5m ,承载力特征值240ak f kPa =,天然重度为3178.8/K m N 。

轻亚粘土:厚度约为3—6m ,承载力特征值220ak f kPa =,天然重度为318.0/K m N 。

卵石层:厚度约为2—9m ,承载力特征值300ak f kPa =,天然重度为320.2/K m N 。

气象资料:气温:年平均气温20度,最高气温38度,最低气温0度。

雨量:年降雨量800mm ,最大雨量110mm/d 。

基本风压:200.4/w KN m =,地面粗糙度为 C 类。

基本风压:20.3/KN m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框架抗震等级为3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执行PMCAD 程序第一步,以交互输入的方法,建立一楼层的结构平面,包括轴线、构件布置等,并以图形形式储存。

讲各结构层根据每一层的高度组装呈整体结构,并以数据文件的形式保存,即完成结构整体模型的输入。

输入前准备: 建立工程子目录。

每一项工程必须建立一单独的专用工程子目录,在此目录下只能保存一个工程的文件,建议用工程名称做目录名。

某公司四层框架结构综合楼建筑设计方案图

某公司四层框架结构综合楼建筑设计方案图
门卫室业务室展厅操作间餐厅小餐厅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财务室总经理室休息室注:1.本层地面面层完成标高为 ,室内外高差为750mm。3.楼梯间及走廊地面面层完成标高均为4.柱及构造柱设置以结施为准2.外墙为25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除注明外,轴线居中, 内墙为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除注明外,轴线居中。小会议室经理室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活动室休息室会客室休息室会客室宿舍休息室会客室休息室会客室宿舍阳光室休息室会客室会客室休息室宿舍宿舍宿舍宿舍宿舍宿舍宿舍宿舍宿舍宿舍宿舍会客室休息室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阳光室阳光室注:1.本层地面面层完成标高为 3.楼梯间及走廊地面面层完成标高均为4.柱及构造柱设置以结施为准2.外墙为25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除注明外,轴线居中, 内墙为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除注明外,轴线居中。注:1.本层地面面层完成标高为 3.楼梯间及走廊地面面层完成标高均为4.柱及构造柱设置以结施为准2.外墙为25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除注明外,轴线居中, 内墙为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除注明外,轴线居中。注:1.本层地面面层完成标高为 3.楼梯间及走廊地面面层完成标高均为4.柱及构造柱设置以结施为准2.外墙为25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除注明外,轴线居中, 内墙为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除注明外,轴线居中。(4)6中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中空玻璃塑料窗传热系数:1.90[W/(m2穔)];外窗中空玻璃露点为≤-40C%%d;玻璃遮阳系数SC=0.50;可见光透射比τv=0.62。办公室大厅办公室办公室走廊宿舍休息室走廊走廊办公室宿舍注:1、本图所标尺寸均为结构尺寸,非建筑完成面尺寸2、所注标高为建筑完成面标高财务室总经理室小会议室经:1.本层地面面层完成标高为 3.楼梯间及走廊地面面层完成标高均为4.柱及构造柱设置以结施为准2.外墙为25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除注明外,轴线居中, 内墙为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除注明外,轴线居中。休息室

4框架结构设计计算

4框架结构设计计算

(7)绘制总弯矩图
图4-6 例题1 框架总弯矩图
用分层法计算下面框架的M图
3 水平荷载下内力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框架所受的水平荷载主要是 风和地震作用,这些均布都 可以化成作用在框架楼层结 点上的水平集中力,如图所 示。 这时框架侧移是主要的变形 因素。对于层数不多的框架, 柱子轴力较小,截面也较小, 当梁的线刚度ib比柱的线刚 度ic大的多时,采用反弯点 法计算其内力,误差比较小。
解:(1)将三层框架按图(b)、(c)、(d)的形式分解成单层框架,并将除 底层之外的柱线刚度乘以0.9的修正系数; (2)求梁柱相对线刚度。将各梁柱线刚度除以梁的线刚度,使梁的相对线 刚度为1;柱的相对线刚度分别为: 底层ic’=1.1、其余各层ic’=1.3; (3)求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以第三层A柱节点为例,求弯矩分配系数μ3i:
构件 分配系数
一层框架弯矩叠加
构件
分配系数 叠加弯矩 分配不平衡弯矩 弯矩小计
柱A12
0.32 2.688+0.952=3.64 -0.952×032=- 0.305 3.335
柱A10
0.38 3.192 -0.952×038= -0.362 2.83
梁1ab
0.3 -5.88 -0.952×03=- 0.285 -6.165

反弯点法

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通常如图 所示。它的特点是,各杆件的弯矩图均为直线,每 杆均有一零弯矩点,称为反弯点.
如果在反弯点处将柱子切开,切断点处的内力将只有剪力和轴 力。如果知道反弯点的位置和柱子的抗侧移刚度,即可求得各柱 的剪力,从而求得框架各杆件的内力,反弯点法即由此而来。 由此可见,反弯点法的关键是反弯点的位置确定和柱子侧向刚 度的确定。

四层框架结构教学楼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四层框架结构教学楼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四层框架结构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 .. ..编制说明第1节编制目的本施工组织设计系本公司对**基础教学楼的投标文件之一。

本施工组织设计体现了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适用性及针对性。

若本公司有幸中标,我们将根据合同要求,结合施工图纸,按照本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原则,编制详细、全面的单项施工方案设计及作业指导书,用以指导施工,确保本工程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地建成。

第2节编制原则一、严格遵守现行的相关技术规、施工规程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二、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相结合。

第3节编制依据一、根据**基础教学楼的施工图纸及招标文件。

二、施工图答疑和会议纪要的有关条文。

三、遵照中华人民国建设部颁发的现行工程施工验收规和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

四、省人民政府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等地方性法律法规。

五、本公司有关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六、**基础教学楼现场及周边环境实际情况。

.. .. .. ..第4节拟采用的技术规与标准一、针对本工程的土建施工部分,包括房建工程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楼面与地面、门窗、装饰、屋面工程等一切与此有关的施工作业,其采用的技术规及标准如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4-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 GB50207-200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8-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9-2002《建筑部装修设计防火规》 GB50222-95《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GB50224-95《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 JGJ79-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 GB50210-2001《建筑工程饰面砖粘贴强度检验标准》 JGJ110-97《高级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01-27-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9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 JGJ107-9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GB500010-2002《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 JGJ104-97《建筑抗震设计规》 GB50011-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 GB50003-2001二、本工程的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其采用的规及标准如下:《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J2321-96.. ..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54-96~GB2510-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169-92~GB50173-9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303-2002《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50268-97《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稀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CECS41:9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 GB50261-2001《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 GB50263-97《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 GB50263-9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3-88工程概况第5节建筑特征本工程为**基础教学楼,位于某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由工程设计顾问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c —
当梁高较小时,除验算其承载力外,尚应注意满 足刚度及剪压比的要求。在计算梁的挠度时,可以扣 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宜考虑梁受压翼缘 的有利影响。 为满足梁的刚度和承载力要求,节省材料和有利 建筑空间,可将梁设计成加腋形式(图4-6)。这种加腋 梁在进行框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可采用等效刚度 代替变截面加腋梁的实际线刚度。
框架按支承楼板方式,可分为横向承重框架、纵向 承重框架和双向承重框架(图4-5)。但是就抗风荷载和地 震作用而言,无论横向承重还是纵向承重,框架都是抗 侧力结构。 框架沿高度方向各层平面柱网尺寸宜相同。柱子截 面变化时,尽可能使轴线不变,或上下仅有较小的偏心。 当某楼层高度不等形成错层时,或上部楼层某些框架柱 取消形成不规则框架时,应视不规则程度采取措施加强 楼层,如加厚楼板、增加边梁配筋。
加腋
αL
加腋梁
Kb L
αL
h rh
第四章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节 框架结构的布置
框架结构只能承受自身平面内的水平力,因此沿 建筑的两个主轴方向都应设置框架。 有抗震设防的框架结构,或非地震区层数较多的 房屋框架结构,横向和纵向均应设计为刚接框架。设 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 不应采用铰接。梁柱刚接可增大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图4-1为台湾集集地震十六层RC高层建筑震害, 倒塌的原因是单跨框架,结构冗余度不够。
图4-1
台湾集集地震十六层RC高层建筑震害
布置框架时,首先要确定柱网尺寸。框架的抗侧刚 度除了与柱断面尺寸有关外,梁的断面尺寸对抗侧刚度 影响很大,但是由于抗震结构的延性框架要求,抗震框 架的梁不宜太强,因此抗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网一般 不宜超过。柱网的开间和进深,可设计成大柱网或小柱 网(图4-2)。大柱网适用于建筑平面要求有较大空间的 房屋,但将增大梁柱的截面尺寸。小柱网梁柱截面尺寸 小,适用于饭店、办公楼、医院病房楼等分隔墙体较多 的建筑。在有抗震设防的框架房屋中,过大的柱网将 给实现强柱弱梁及延性框架增加一定困难。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楼、电梯间采用钢筋混 凝土墙时,结构分析计算中,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 的协同工作。如果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了少量剪力墙(例 如楼梯间),而剪力墙的抵抗弯矩少于总倾覆力矩的1/ 2时,则规范要求该结构按框架结构确定构件的抗震等 级,但是内力及位移分析仍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 否则对剪力墙不利。如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等原因, 不宜作为剪力墙考虑时,可采取将此种剪力墙减薄、 开竖缝、开结构洞、配置少量单排钢筋等方法,以减 少墙的作用,此时与墙相连的柱子,配筋宜适当增加。
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得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 重之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及局部突出屋顶 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 应采用砌体墙承重。框架结构中有填充墙时,填充墙在 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一、二级抗震的框架, 宜采用轻质填充墙,或与框架柔性连接的墙板,二级且 层数不超过五层、三级且层数不超过八层、四级框架等 情况才可考虑粘土砖填充墙的抗侧力作用,但粘土砖填 充墙应符合框架-剪力墙的布置要求。
(3)、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板)宜有拉结;墙高 超过4m时,墙体半高处(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 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梁高100-120mm,纵向钢筋不少于 3 8 ,分布 筋为 6 @ 300,混凝土C20; (4)、一、二级框架的围护墙和分隔墙,宜采用轻质 墙体。
水平加腋
lx
大柱网 图4-1 小柱网
lx
bx bb x
图4-4 水平加腋梁
图4-2
柱网
hcbce≤bc来自b≤0.5bc挑板
bc
bc
图4-3 框架梁柱轴线
框架梁、柱中轴线宜重合。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 合时,在计算中应考虑梁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为 承托隔墙而又要尽量减少梁轴线与柱轴线的偏心距, 可采用梁上挑板承托墙体的处理方法(图4-3)。梁、 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宽度的1/4。 当为8度及9度抗震设防时,如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 宽的1/4时,可采取增设梁的水平加腋(图4-4)等措施。 设置水平加腋后,仍须考虑梁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
抗震设计时,填充墙及隔墙应注意与框架及楼板 拉结,并注意填充墙及隔墙自身的稳定性;做到以下 几点: (1)、砌体的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墙顶应与框架 梁或楼板密切结合; (2)、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mm左右(结合砌 体的皮数)设 2 6 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 6、7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 8、9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采用扁梁时,楼板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 当梁宽大于柱宽时,扁梁应双向布置;扁梁的截面尺寸 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
bb 2bc
式中 :
bb bc hb
hb 16d
柱截面宽度,圆 形截 面取柱直径的0.8倍; bb 、 hb —分别为梁截面宽度 和高度; d —柱纵筋直径。
第二节 梁截面尺寸的确定及其刚度取值
梁截面尺寸应根据承受竖向荷载大小、跨度、抗 震设防烈度、混凝土强度等级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在一般荷载情况下,框架梁截面高度 hb 可按(1/10~ 1/18) l b ,且不小于400mm,也不宜大于1/4净跨, bb 不宜 小于1/4 hb ,且不应小于200mm。为了降低楼层高度,或 便于通风管道等通行,必要时可设计成宽度较大的扁梁。 此时应根据荷载及跨度情况,满足梁的挠度限值,扁梁截 面高度可取 hb (1 / 15 ~ 1 / 18)lb 。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轻质墙体。抗 震设计时,框架结构如采用砌体填充墙在平面和竖 向布置宜均匀对称,其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 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 • 避免形成短柱; • 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
(a)横向
(b)纵向 图4-4 框架承重方式
(c)双向
图4-5 框架承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